实用采访反思心得(通用19篇)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革,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对于那些边界模糊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其分类?以下是一些写作大师的总结技巧,希望能给你启示。
采访反思心得篇一
针对这次采访,主要目的是把书本上理论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上。可是我们这次的采访没有真正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相融入。差距很大,我分析有6个主要的因素:
1.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理论知识理解透,采访时不知如何下手。很放不开的,(还需要锻炼一下社交能力)。
2.新闻采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去问别人一些问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没有对被采访的人表明我们的意图,以至于被采访的人不愿意支持我们或是有想说的而我们没有问到。
4.采访时很盲目,没有及时的问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没有抓住关键。
5.我们小组缺乏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没有达到饱和的分工与合作。
6.整个采访计划、行动,逻辑有点混乱,并且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做。
也许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新闻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经过这一次,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在磨练中学习。以后“成长”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做的越来越好。
我希望我们小组的各位成员在以后的学习中和实践中能够很好的去沟通、交流、分工、合作,让后用心的去做。共同的去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采访反思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采访记者,我深刻的认识到了采访的重要性。采访是一种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而信息的获取又是新闻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在采访中,我们不仅要探求事实真相,更需懂得正确的采访技巧和方法。由此,我反思之前的采访经历,总结出一些体会和心得,希望对我今后的采访工作有所裨益。
在进行采访前,一个好的准备会决定一个好的采访。首先,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经历、性格和生活背景等。其次,需要充分熟悉采访话题,了解有关的技术术语和相关法律规定。最后,正确选择采访场合和时间,避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一次采访中,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赶去进行了采访。结果,由于我不熟悉当地的文化和规矩而触犯了当地居民,遭到了他们的不友善对待。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了,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去进行采访,只会让自己变得更为尴尬和难堪。
二、经常让采访对象重复回答问题。
采访过程中,面对大型新闻事件或严肃的话题,采访者通常只有一次机会去询问这些问题。因此,一个好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经常记录采访对象的回答,尽可能让采访对象多次强调关键信息。
有一次在采访中,我问我的一位采访对象的某个问题,他的回答让我有些费解,我就不停地追问,终于让他把问题解释更清楚。这个经历让我明白,面对复杂的问题,重复的提问会有助于澄清双方的不解之处,并最终传达正确的信息。
三、注意措辞和语调。
正确的措辞和语调常常会影响采访的结果。在采访中,应当注意措辞和语气的恰当度。过于严格和冷淡的面孔和语气可能会使被采访对象有所顾虑和警惕,而过弱的语气则可能被看作缺乏自信和领导力。
我曾在一次采访上碰到过此类问题。我刚开始采访时,态度很严肃,口气也比较紧张,结果被采访者误会为在质问他,我很不自在。后来,我发现自己太紧张了,所以我决定改变语气为亲和,态度开放,使采访者放心,随即采访和交流变得很简单。
四、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相关资料。
在采访前,需要对相关资料和背景信息了解全面、正确。这些信息会为采访对象提供更准确的问题,并帮助采访者更好地了解该事件。
我曾遇到过一次采访,任务非常草率和粗略地了解相关内容。结果,我在采访中遇到了大量的不回答和闪避问题。从这次采访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对新闻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既是对事实真相负责,也是对采访自己责任的体现。
五、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利。
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隐私和权利那样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利。尊重隐私和权利,可以使采访对象更容易接受采访。求证挖掘真相,与对待采访对象的人格、尊严和权利相对待,是人类文明和尊严的表现。
在一次采访中,我问到了一个采访对象的隐私问题,但是他并不想回答。我明白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所以我非常失礼。从此,我变得冷静了下来,正确地对待和尊重采访对象的权利和隐私。
我相信,在采访的过程中,遵守这五点,就能取得更为丰富和完整的信息,更准确地构建事件真相,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升自己在采访上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采访反思心得篇三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为了对以后的学习有更好的帮助,我们走访了于我校毕业的缪爱雪校友。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早上八点钟赶到,我们开始了校友采访。简单的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校友开始很认真的跟我谈起他认为当代大学生以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她以丰富的经验侃侃而谈,让我感受颇深,对我也很有帮助。
“八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思考。”
“从基层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这是03级校友缪爱雪的座右铭与人生感悟。她通过她的人生经历及感悟,让现在的我对未来的就业与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
“干一行,爱一行,钻三行,出色于多行。”是缪学姐的人生格言,它清楚的告诉我,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是人一生中的重要一课,“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歹。” 须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更要通过实践获得更新的感悟与认知,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从基层干起,不要好高骛远。”“服从工作需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工作看成事业,要有敬业精神。”这是缪学姐就业的经历写照,在金融学院学习的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建设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从零柜做起,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要“既来之,则安之”,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负好自己的责任,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从基层做起,不做无谓的好高骛远,做有目标的奋斗,有的放矢,逐步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因为“是玫瑰总有开放的时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你的领导上司不重用你,不是你的错,是他的损失。”拥有认真负责精神,不断进取的自我总是会曲径通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缪学姐说,她会投身于自己所喜爱的这个职业,并为之拼搏不止,奋斗不息,但毕竟路还很长,还会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许多新出现的问题,这些要靠我们的一起努力。
随着采访结束,我们走出了建设银行的办公大楼,学姐的亲切微笑还在眼前。背负着学姐的殷切希望,我们“望望头上的天,看看脚下的路”,轻松而愉悦的,迈上了新的旅途。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不好好把握却很容易蹉跎光阴。这次寻访之行确实让我受益良多,写着这些文字,我还在想着校友对我们的忠告,我会牢记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上,向校友学习,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采访反思心得篇四
结束了湖南长沙采访校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刻回味那些采访点滴仍记忆犹新。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最让人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学校“采访校友,启迪人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湖南长沙校友采访队的一员。在期待与担忧并存之际我们也迎来此次长沙之行,一同前往的队员总共三个人,基本上都是无采访经验的外行,至此临行前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要比其他队繁琐厚重,可这一切不足以抗衡我们远行的喜悦兴奋。
辗转颠簸了一天一夜,终于抵达湖南长沙的火车站,一下火车,旅途的劳累抱怨早被陌生城市给予的新鲜感融化,我们担心的不是何去何从的问题而是一个劲的拍照留念,目不暇接的四处观望。之后还是淡定的回归出行的主要目的,我们开始联系此次采访的湖南校友会的主要会员即我们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前辈学长们。根据学长们的安排我们来到了此次出访的第一站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刚进大门就迎来罗大普学长也即受访人之一的热情慰问,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此次采访的主要对象湖南校友会会长即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胡能勇学长,为减少我们四处奔波耽误采访行程,胡学长以其校友会会长的名义让受访学长们一起相约地质博物馆,不久后我们又见到了徐文兴学长,之后因胡学长临时有会议,我们转而采访罗大普学长,在罗学长和许文兴学长将我们的住宿妥善安排后进行了愉快的晚餐,也借由这气氛开始了轻松的访谈。
罗大普,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一个像风一样随性的人,无拘无束的谈吐足以证明他的豪爽性格,罗学长给我的第一印象:中等身材,显眼的黑框眼镜,随性的装扮,柔和的谈吐。茶余饭后我们以聊天的形式开始了采访,因为学长要我们以学长学妹聚会话家常校园趣事的心态来看待此次的访谈,于是我们在不知觉的状态下闲聊了许多,听着学长道曾经的沧海桑田,我们不禁唏嘘,原来在相对落后的校园环境下,每个人的成长成功方式各寓意深远。大学,有好有坏,意味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大学时代的罗学长并非以优异的成绩声名显赫,相反的是老师眼中的俏皮学生,在他们那一届是出了名的打架斗殴问题学生之一,但老师未曾厌恶,归咎于他有颗真诚善良的心。他是痞,可知道所做事情的底线,他是狂,可他有其狂的资本。和大多数顽皮学生一样,课堂里多了他的声音致使课堂气氛无比活跃,保证了老师的讲课质量,对于自己认可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也是鼎力支持的,高数也许是理工科男生感兴趣的科目之一,充满神秘魅力的它让众多学子为其废寝忘食只为期末考不挂科,而对于罗学长来说,高数学习就像小孩迷恋玩具般的始终激发他的求知欲,所以高数成绩在班上可谓佼佼者,可当向我们谈及此事,提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之余,却将取得的成就归结于老师独特新颖贴近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极力向我们倡导大学学习中老师教学方法的好坏取舍。
谈及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即同学一死一伤的遭遇,明显的感觉学长的情绪瞬间低落,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爱的民族,不管心有多狠人有多坏最终我们回归的还是传统的善良美德,何况不幸遭遇就降临在身边离你最近的人身上,此时的我们也许被偏执情绪冲昏了头脑,找不到理智的解决方法,但在那样的时刻那样的年纪,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悲伤慨叹,感叹世事无常,叫嚣这个令人心痛的事实,虽然学长那时候也组织帮助这些不幸的人,可悲剧早已成事实撕碎眼前,能做的只剩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唏嘘。从这件事情我们又能看出重情重义的学长血气方刚的时候也有不得不低头惆怅的瞬间,也许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洒脱的随性过活,但我们都是离不开依赖体的物质存在,我们永远无法超脱于人群独立残存,所以朋友才因此出现每个人的生命,和彼此并肩观望世间的风花雪月,更让我们明白情、义于我们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他值得学长时代和学弟学妹时代都继续沿袭,生命中,生活里,会因有那么一类人的存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致使我们在今后的道路里更坚定的走好每一步,为自己也为那些不幸的人将生命认真的未完待续。
曾经的俏皮学生如今已是成熟父辈,于我们学长是学习的榜样,坚持的动力,我们要学习学长身上沿袭的“科大情怀”,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西南科技大学校训,真真做一个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的有着真性情的人。
闫友谊学长一位拥有自己公司的大企业家,他说那是他们的大学生活很单纯很轻松,一般都是上课,进图书馆或者周末看看电影,他深刻记得那是他们能到校外吃一碗牛肉面都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他也从来没有逃过课!课堂上都是认认真真听讲,他建议现在大学生应该从基层做起,如果是非研究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必考研,应该多加实习,实习才能真真正正地掌握技术!他印象最深就是他的老师姚田老师给他的寄语“不要大声喧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就是做人要低调踏实,他说他这些都已经做到了!
胡能勇,湖南冷水江人,1965年2月出生。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毕业后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博士,2002年评聘为教授级高工。曾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副主任、《国土资源导刊》杂志社副社长、总编,湖南省地质公园评审专家、湖南省申遗专家组成员和湖南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兼任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湖南省科协委员、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等。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有高峰有低谷,有湍急有也有平静,有远山险峰的阻挡,也有和风细雨的轻抚,即便蜿蜒崎岖、岔路连连,但只要拥有奔腾入海的目标、永不停歇的信念,肯定会看到在浩瀚海洋上冉冉升起的朝阳。
采访反思心得篇五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采访反思心得篇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学四年漫长而又短暂,为了做好准备,以最佳状态面对未来,于是采访了一位优秀学长,在与他的访谈中,我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
生活篇
“前两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年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第四年时候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从大一我们踏进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困惑就形影不离地围绕在我们之间,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惑……在这些困惑面前,我们变得不知所措,想一次次突破却越陷越深,以至后来的“自我投降”或者“自我逃避”。通过采访,学长为我指点迷津,道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自己。或许有人会说“要是我自己能处理了,还寻求帮助干嘛”,但“自助者天助之”,说实话,真正能让我们走出困惑的也就只有我们自己了。我们一旦觉察自己有困惑,应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下,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比如图书馆等),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问问自己“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情况会怎样?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老师或学长。老师毕竟是长辈,不论阅历或经验都远在我们之上,是一个很好的请教途径。其实,同辈的学长,也许会给我们料想不到的结果,因为他们也曾跟我们一样迷惑。
学习篇
现在不管是励志大师,还是各种畅销书籍,都在积极倡导人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并且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道理无人不晓,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疑惑。在与学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也曾有这样的问题,他为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目标不能制定得太空、太大,让自己难以达到。要脚踏之地
2计划不能制定得过于完美,只有“超人”才能完成,而非“常人”所能完成。
3要坚持自己的目标,要讲究效率,讲究速度。
4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应劳逸结合。多读书,读好书。在采访过程中,学长向我简述了他的“五段学习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之。
发展篇
转瞬光阴,似水流年,四年的大学生活匆匆而过,作为一名毕业生,在踏上新的征程之际,学长也给了我们一些寄语与期待。学长说道:“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是啊,大学生活美好却显短暂,四年时光,稍纵即逝,因此,我们更要铭记学长寄语,切勿虚度光阴。
一次简单的采访,却让我收获颇丰。这次的采访活动丰富了我的学习经验,提高了我的思想,实在是受益匪浅!
采访反思心得篇七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内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学习,我深感采访的重要性,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采访方法。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针对采访的反思心得体会。
第一段,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采访前我们应当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问好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对象的身份背景、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基本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化解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第二段,采访时的技巧和方法。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我们更好地获得对象的信息。首先,我们应该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回答我们的问题。其次,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好时间,以免浪费双方的时间。最后,我们还要运用身体语言来与对象沟通,这样会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和真实。
第三段,采访中的沟通和交流。
采访是一项涉及到人际交往的工作,为了使采访进行顺利,我们需要在采访前就与对象建立起相应的关系,并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我们要尊重、了解、倾听对象的话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避免给对象带来压力和不适。
第四段,采访后的信息整理和处理。
采访完毕后,我们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这是采访工作中最为费力的环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应该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剪辑,并根据主题进行排序。此外,我们还要加入我们自己对信息的解读和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呈现问题,并为其他人提供价值。
第五段,采访的自我总结和反思。
采访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提供了我们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机会。每次采访,我们都需要总结和反思采访的过程,找出我们的优缺点,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采访技巧与方法。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综上所述,采访是我们作为记者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普遍的工作内容,而我们也应该把握当前的机遇,加倍努力,为我们的报道提供更好的信息来源,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采访反思心得篇八
采访是一项重要的新闻工作,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需要。但是,在采访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采访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修正和提升。下面我将分享我在一次采访中的反思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述采访的具体情景。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受伤的退休警察,他在民警工作生涯中曾多次受伤,工伤赔偿却迟迟不到位,已经日益拖累了这位老人的生活。在采访的过程中,老人情绪激动,反复抱怨政策的不公和官僚主义,而我却没有及时制止,听任他发泄,有时还带有同情的语气回应。在采访过后我反思,我的态度可能煽动了他的情绪,加剧了他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采访就变得有失公允。
第三段:分析反思的原因。
我反思不足的原因是我缺乏相应的采访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了解采访技巧,还要具备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常识,在面对复杂的采访情况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客观地表达新闻事件事实,理性分析原因。但是,我的行为并不符合这些标准,必须对我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和反思。
第四段:反思及总结。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和责任。作为一名从媒体中获取信息和传播消息的人员,我们不应只追求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更要注重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采访时必须注重自身的态度和语言,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构建信息的桥梁,使得新闻话题的真相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受众们。
第五段:总结。
总量来说,一次不好的采访不代表整个职业水平,它需要我们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育教诲。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并经常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后,希望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能提升职业水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更真实、权威和优质的新闻信息!
采访反思心得篇九
今天去参加了两个会议,很巧的是,都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一个是襄樊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放仪式”,一个是襄樊学院“万洲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发放仪式。
先说说与创业有关的吧!
你会选择创业吗?
大学生创业,这个词似乎已不再新鲜。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创业的典范。有人摆地摊卖东西;有人开发软件、建网站;有人售卖各种小礼品;到处不乏有创业者的身影。无论是大是小,至少有创业的意识。现在国家也是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虽然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大学生就应该自主创业,不仅自己得到了就业,同时还可以带动别人就业;但也有人说大学生缺乏经验,不提倡毕业就创业。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所以会有不同的选择。也许有创业意识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也许只是少数,曾记得有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只有2%的人自主创业,这也许与庞大的千万人来说真的太少太少。对于你会选择创业吗?不知到有多少人会斩钉截铁的说“会”。也许更多的人是选择驻足观望。
创业难,难在哪里?
学校的支持对创业的作用有多大?
在会上,有14个团队申报了创业基金,有38人参与了此次的创业。在他们的计划书的介绍中,有传播公司的,有广告公司的,有培训学校的,有软件开发的……。虽然每个人的计划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每一个人的发言中,都能感受到那种创业的激情与魄力。在我看来,无论成功与否,无论公司是创办了的.,还是在计划之中的,站在发言席上的他们都是成功者。又有几个人有机会站在我们学校领导前发言呢?听说这次是百万基金助大学生创业活动,还以为是一次性的发放呢。不过听一个学长说最多一二个团队会拿到奖助吧。有点失望的感觉,14个团队,一二个团队受助,岂不是给人一点希望又是失望。不过后来学校的决定却让我大吃一惊,14个团队都获得了补助,一等奖获得了三万元,二等奖获得了一万元,另12个团队分别获得了三千元。总共加起来就是7.6万元了。这个结果也许是让每个人都很欣慰的。学校的支持是对每个人的鼓励,既有这些正在创业的,也有还没有创业的。
学校的支持有多大?我想这也许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楚,无论怎么样,我们看到了学校在为我们学生的前景努力。就像楚天都市报襄樊版的编辑说的那样,学校为创业支持100万元,这在湖北高校中都是不多见的。听到这句话,很感动!我是一个平凡的学生,虽然听过很多的创业故事,但总觉得创业是一件离自己很远的事情。也许没有资格来谈论创业的话题,只是一点感触而已。很佩服那些敢于创业的人,相信在创业的这条路上,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是成功的人!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一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
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了,人家都敢出来摆地摊了还怕什么丢脸。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还有担心因为招揽生意而懒得理我们的现象,虽说也有发生,但并没有一开始就受到打击。所以,我很感谢那一对年轻的情侣。
虽说过程也算得上比较顺利,可是我们采访到得实质内容却很少,或许也是小组成员总是无法聚在一块的原因,所以这个采访作业也是匆忙中做出来的,原本一个挺美妙的采访过程成了一个应付作业式的行为。该有的采访提纲也不见了,我想,一个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采访稿,应该就像我们一样,源于一场准备并不上心并不充足的采访准备吧。有了此先例,我想以后的采访应该有一定的经验了。
至少我所了解的:
一: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
二: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
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
四: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
恩,最后想说说,其实采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大学生放下面子出来摆地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学习。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二
原来人的事业没有一帆风顺,只靠自己一路打拼;原来一名好党员的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顿时间我会懂得这么丰富的人生哲理呢?你快过来洗耳恭听吧!原来,今天我们的大队干部采访了一位杭州市劳动模范——我们可亲可敬的孙校长。前面所说的哲理是孙校长从当上党员的那一刻起的一些所作所为。下午,我们来到了会议室。踏入门的第一步起,我就觉得庄严神圣。一张宽敞而又明亮的屋子;一张呈深红色的长方形会议桌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才使我感到了几分紧张。随后,我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坐下来。
经过几分钟的漫长等待,我们的采访目标——孙校长终于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一阵热烈的掌声拉开了今天活动的序幕。孙校长讲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也虚心地聆听着,还做着笔记。我顿时觉得孙校长也是一位平凡人,他也在农村生活过,也是白手起家,但是,有了今天的辉煌,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孙校长很谦虚,她觉得: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先,自己的利益在后,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造福,无愧于党。只有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你放在台上。
最后,其实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是祖国的金枝玉叶,要为国家作出一份利益,可能今天的队员就是明天的团员,明天的团员就是后天的党员。所以,我们要遵守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一位对祖国有用的人。今天的采访很成功,我收获了不少,真是对应了那句老话: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三
最近,我有幸采访了一些成功就业的人士,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启示。本文将分享这些心得,希望能为求职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
背景介绍:
采访的这些就业成功人士都是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工作,包括科技、金融、教育等。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历了艰苦的求职过程,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采访对象:
采访了10位不同行业的求职者,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包括应届毕业生和社会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
采访过程:
采访采用在线视频聊天的方式,每个采访大约持续15分钟。在采访前,我提前准备了问题,包括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等。
采访实录:
q1:请问您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1: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够热门,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且我也没有太多的实习经验,对自己的竞争力没有信心。
q2:请问您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a2:我首先选择了充实自己,通过自学和参加实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脉。
q3:请问您在求职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a3:通过求职过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q4:请问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4: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面试,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同时,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q5:请问您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求职者吗?
a5: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其次,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要积极寻找机会,多参加招聘会和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脉。
总结:
通过采访,我们可以看到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求职者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面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四
在这次采访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求职技巧。
首先,就业市场正在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和挑战。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得不面对着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和技能要求,这使得求职过程变得更加困难。但是,他们也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谈到求职技巧时,受访者们给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他们建议我们在求职过程中保持积极和自信,并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此外,他们还建议我们编写一份简洁有力的简历,并在面试中展示出我们对公司和职位的热情和兴趣。
最后,我从这次采访中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我也学会了在求职过程中保持积极和自信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心和决心。
总之,这次采访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它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还帮助我更好地准备和应对未来的求职过程。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五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六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七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由感悟。通过自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抓住文章的主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态的句子。我想让学生从阮恒的献血前、献血时的表现来感悟阮恒的心情是怎样的,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归纳:阮恒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又坚决地要献血。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恒害怕但却坚决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几个自然段时,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随着血液一点一点被抽出,阮恒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接近,所以害怕越来越明显。这样,在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内涵后,再来让学生模拟想象阮恒的'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后面的语言说话训练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模拟演读,让学生把内心的触动通过感情朗读宣泄出来,深化理解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阮恒为什么这样做?再通过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课文中的阮恒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八
经过同学们近十天的努力,《做一回小记者》的口语交际活动终于结束了。看着同学们那种或兴奋,或自信,或遗憾,或期待的神情,我仿佛看见一个小记者正成长起来。新教材确实编的不错,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 同学们至少锻炼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等,更不用说在活动中他们所经历的兴奋,激动,第一次采访时的胆怯,惊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等等一些成长所必须的,而在课堂上无法体验的东西了。总之,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
从细处来看,有喜有忧。
首先是活动前的动员和指导。在这一环节,我没有向以往那样就课文上提供的一点东西反复的告诫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而是简略的了解课文内容后,用一些优秀记者采访中的传奇经历来激起学生对记者行业的兴趣,同时了解它所要面临的挑战,组织学生重看国内一些精彩的采访实况,如水均益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采访,港澳回归的采访,焦点访谈,艺术人生,大家风范等。通过这些东西可以给学生以更加直观,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情境中自然明白了记者采访人物的一些要求,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每一次采访对于自己都是一个挑战,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而这些关于职业品质的东西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但却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学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这一环节,我没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主要是学生自己准备采访的工具,尤其是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其次就是准备一些采访的问题了。但显然学生激动,好奇的情绪占了上风,使得准备工作不够扎实,大多数小组对采访对象了解的不够全面和详尽,而对问题的设计更是了草,不符合采访的要求。当学生把自己的采访成果放在我面前时,我才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不一定“全陪”,但一定要全程关注,否则很难达到训练的效果。
接下来就进入了实质的采访过程了。我从学校内不少接受了学生采访的教师那里得知,整个的过程还算不错,虽然学生都有些紧张,但说话还算流利,往往是直接入题,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有些不适应,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有些不够大方和自然吧,这个错应该有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思想的一份儿。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对于这个方面一定要重视。第二个大问题就是问题的肤浅、死板和缺乏系统性,主要原因还是采访前准备不足所致。
最后的整理过程出现了许多事先没有意料到的问题,首先是态度,好多组同学认为一离开采访对象,采访就算结束了,对整理也就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其次是采访记录,有近三分之二的小组使用了录音机,但由于不熟悉操作,紧张等原因,倒有80%的录音听不清,或者不能用,这其中有录音机的录音质量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紧张,不敢将录音话筒靠近采访对象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学生采用了笔记记录,主要存在问题是学生的速记能力差,不能抓住谈话的要点进行记录。这个方面可以在平常的课堂上加强训练,以确保听写能力的提高。
采访反思心得篇十九
采访心得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采访心得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采访心得感悟通用5篇】,供你选择借鉴。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2月28日,我和卫生部长冯晓整理当月卫生分数时,谈起了她的新闻专业,她说正好现在有一个采访老师的活动,可以锻炼一下。我向来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于是在她的介绍下。我加入了采访组。
当晚,采访组负责人、保送清华新闻专业的郑珮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任务。我负责延德元老师和苗翠强校长的采访与撰稿工作。
3月1日上午我和延老师约定当晚进行采访。延老师起初还很谦虚,说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采访的。但是,当晚我和冯晓、周蓉蓉、宋峙鋆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简历。和延老师的交谈时间大约有四十五分钟,和后来一些老师的采访时间比起来并不算长,但这四十五分钟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许是因为这是第一次,也许是由于我对刚刚开启的这一片世界感到最充分的新奇。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我们像轻松的聊天似的,从延老师的童年到他的大学,从他开始工作到如今成绩斐然,从教育到家庭,从酸楚奋斗到甜美果实,我们谈得很尽兴,而我们四位延老师的学生,也都是收益良多。这是第一次采访,或许我们缺少经验,但我们的这次采访,确实让我初步了解了延老师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经历。或许,有些经历与感悟我们早已在书中看到过,但当面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感到这种经历与感悟的真切、真诚。
采访在第二节晚自习开始不久就结束了,回去以后,我又把录音听了一遍,然后动笔写稿。第四节自习,我交给了同去采访的另外三名同学,他们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天,郑珮说:初战告捷。
我为我们的成果感到高兴,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和采访组其他成员郑珮、许瀚艺、王宝宁、周蓉蓉、宋峙鋆、冯晓一起,采访了其他一些老师。
和苗校长几次约定时间,但作为副校长和教育处主任的他,工作实在太忙,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们最后约定在了3月9日的下午采访。但到了那天,又有德国访问团来访,因此不得不推迟。第三节晚自习,我和宋峙鋆、周蓉蓉还有慕名而来的同学丁川、郭大朝、胥逸萌一起,来到了刚刚送走德国客人的苗校长的办公室。
和苗校长的那次交谈,同样使我印象深刻。我们师生之间的亲切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晚自习第四节结束,我们还在兴头上。但是同学们要休息,苗校长也要像往常一样去查学生宿舍了,所以我只好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提前结束了采访。
教授政治课的苗校长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思路清楚,从他的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还有调动,他娓娓道来,我们竟然没有插话、“挑刺”的机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瞬间,是他谈起学生社团和自己的女儿时。学生社团,使他倡议和主导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如今也可以说是他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是他事业的闪光点;而女儿,则是事业之外的家庭的核心,对自己的值得骄傲的优秀的女儿,他感到十分欣慰。他的目光与语气语素的变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情为家、为工作、为事业的男人。
我们的整个采访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我们共计采访了二十多位教师,而我,参与了其中的大多数。一路走来,我想有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老师们的共同特点:真诚、奋斗、责任感。而我也有几个词语可以形容我的感受与心情:感动、感谢、感佩。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这是人生与人生的交融,是智慧与激情的传递。而教师,正是这个传承事业的载体。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而我想教师应该是太阳,给万众以光芒,还自己以满天下的桃李。
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对美术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培训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要让学生愉快的奇思妙想,不要让孩子痛苦的冥思苦想。手工制作时,开始不要太难,要慢慢的深化。教师要静下心来,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在学生作业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还要多看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我感觉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学四年漫长而又短暂,为了做好准备,以最佳状态面对未来,于是采访了一位优秀学长,在与他的访谈中,我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
生活篇
“前两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年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第四年时候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从大一我们踏进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困惑就形影不离地围绕在我们之间,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惑……在这些困惑面前,我们变得不知所措,想一次次突破却越陷越深,以至后来的“自我投降”或者“自我逃避”。通过采访,学长为我指点迷津,道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自己。或许有人会说“要是我自己能处理了,还寻求帮助干嘛”,但“自助者天助之”,说实话,真正能让我们走出困惑的也就只有我们自己了。我们一旦觉察自己有困惑,应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下,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比如图书馆等),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问问自己“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情况会怎样?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老师或学长。老师毕竟是长辈,不论阅历或经验都远在我们之上,是一个很好的请教途径。其实,同辈的学长,也许会给我们料想不到的结果,因为他们也曾跟我们一样迷惑。
学习篇
现在不管是励志大师,还是各种畅销书籍,都在积极倡导人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并且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道理无人不晓,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疑惑。在与学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也曾有这样的问题,他为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 目标不能制定得太空、太大,让自己难以达到。要脚踏之地
2 计划不能制定得过于完美,只有“超人”才能完成,而非 “常人”所能完成。
3 要坚持自己的目标,要讲究效率,讲究速度。
4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应劳逸结合。多读书,读好书。在采访过程中,学长向我简述了他的“五段学习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之。
发展篇
转瞬光阴,似水流年,四年的大学生活匆匆而过,作为一名毕业生,在踏上新的征程之际,学长也给了我们一些寄语与期待。学长说道:“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是啊,大学生活美好却显短暂,四年时光,稍纵即逝,因此,我们更要铭记学长寄语,切勿虚度光阴。
一次简单的采访,却让我收获颇丰。这次的采访活动丰富了我的学习经验,提高了我的思想,实在是受益匪浅!
结束了湖南长沙采访校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刻回味那些采访点滴仍记忆犹新。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最让人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学校“采访校友,启迪人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湖南长沙校友采访队的一员。在期待与担忧并存之际我们也迎来此次长沙之行,一同前往的队员总共三个人,基本上都是无采访经验的外行,至此临行前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要比其他队繁琐厚重,可这一切不足以抗衡我们远行的喜悦兴奋。
辗转颠簸了一天一夜,终于抵达湖南长沙的火车站,一下火车,旅途的劳累抱怨早被陌生城市给予的新鲜感融化,我们担心的不是何去何从的问题而是一个劲的拍照留念,目不暇接的四处观望。之后还是淡定的回归出行的主要目的,我们开始联系此次采访的湖南校友会的主要会员即我们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前辈学长们。根据学长们的安排我们来到了此次出访的第一站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刚进大门就迎来罗大普学长也即受访人之一的热情慰问,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此次采访的主要对象湖南校友会会长即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胡能勇学长,为减少我们四处奔波耽误采访行程,胡学长以其校友会会长的名义让受访学长们一起相约地质博物馆,不久后我们又见到了徐文兴学长,之后因胡学长临时有会议,我们转而采访罗大普学长,在罗学长和许文兴学长将我们的住宿妥善安排后进行了愉快的晚餐,也借由这气氛开始了轻松的访谈。
罗大普,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一个像风一样随性的人,无拘无束的谈吐足以证明他的豪爽性格,罗学长给我的第一印象:中等身材,显眼的黑框眼镜,随性的装扮,柔和的谈吐。茶余饭后我们以聊天的形式开始了采访,因为学长要我们以学长学妹聚会话家常校园趣事的心态来看待此次的访谈,于是我们在不知觉的状态下闲聊了许多,听着学长道曾经的沧海桑田,我们不禁唏嘘,原来在相对落后的校园环境下,每个人的成长成功方式各寓意深远。大学,有好有坏,意味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大学时代的罗学长并非以优异的成绩声名显赫,相反的是老师眼中的俏皮学生,在他们那一届是出了名的打架斗殴问题学生之一,但老师未曾厌恶,归咎于他有颗真诚善良的心。他是痞,可知道所做事情的底线,他是狂,可他有其狂的资本。和大多数顽皮学生一样,课堂里多了他的声音致使课堂气氛无比活跃,保证了老师的讲课质量,对于自己认可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也是鼎力支持的,高数也许是理工科男生感兴趣的科目之一,充满神秘魅力的它让众多学子为其废寝忘食只为期末考不挂科,而对于罗学长来说,高数学习就像小孩迷恋玩具般的始终激发他的求知欲,所以高数成绩在班上可谓佼佼者,可当向我们谈及此事,提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之余,却将取得的成就归结于老师独特新颖贴近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极力向我们倡导大学学习中老师教学方法的好坏取舍。
谈及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即同学一死一伤的遭遇,明显的感觉学长的情绪瞬间低落,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爱的民族,不管心有多狠人有多坏最终我们回归的还是传统的善良美德,何况不幸遭遇就降临在身边离你最近的人身上,此时的我们也许被偏执情绪冲昏了头脑,找不到理智的解决方法,但在那样的时刻那样的年纪,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悲伤慨叹,感叹世事无常,叫嚣这个令人心痛的事实,虽然学长那时候也组织帮助这些不幸的人,可悲剧早已成事实撕碎眼前,能做的只剩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唏嘘。从这件事情我们又能看出重情重义的学长血气方刚的时候也有不得不低头惆怅的瞬间,也许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洒脱的随性过活,但我们都是离不开依赖体的物质存在,我们永远无法超脱于人群独立残存,所以朋友才因此出现每个人的生命,和彼此并肩观望世间的风花雪月,更让我们明白情、义于我们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他值得学长时代和学弟学妹时代都继续沿袭,生命中,生活里,会因有那么一类人的存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致使我们在今后的道路里更坚定的走好每一步,为自己也为那些不幸的人将生命认真的未完待续。
曾经的俏皮学生如今已是成熟父辈,于我们学长是学习的榜样,坚持的动力,我们要学习学长身上沿袭的“科大情怀”,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西南科技大学校训,真真做一个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的有着真性情的人。
闫友谊学长一位拥有自己公司的大企业家,他说那是他们的大学生活很单纯很轻松,一般都是上课,进图书馆或者周末看看电影,他深刻记得那是他们能到校外吃一碗牛肉面都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他也从来没有逃过课!课堂上都是认认真真听讲,他建议现在大学生应该从基层做起,如果是非研究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必考研,应该多加实习,实习才能真真正正地掌握技术!他印象最深就是他的老师姚田老师给他的寄语“不要大声喧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就是做人要低调踏实,他说他这些都已经做到了!
胡能勇,湖南冷水江人,1965年2月出生。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毕业后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博士,2002年评聘为教授级高工。曾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副主任、《国土资源导刊》杂志社副社长、总编,湖南省地质公园评审专家、湖南省申遗专家组成员和湖南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兼任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湖南省科协委员、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等。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有高峰有低谷,有湍急有也有平静,有远山险峰的阻挡,也有和风细雨的轻抚,即便蜿蜒崎岖、岔路连连,但只要拥有奔腾入海的目标、永不停歇的信念,肯定会看到在浩瀚海洋上冉冉升起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