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全(21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供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使用。在撰写总结时,要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是一份非常有启发性的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思考怎样写出更好的总结。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一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一、“九五”发展成就。
二、“十五”发展环境。
三、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
三、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四、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五、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
第三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一、形成功能协调的城市布局。
二、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网络。
三、全面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
第四章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第五章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三、拓展信息增值服务。
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一、健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二、完善多元、开放的科技投入机制。
三、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四、建设教育强市。
第七章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一、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比较富裕的小康。
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产业化,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
四、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人口增长调控管理机制。
二、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
三、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
第九章构筑现代都市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第十章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健全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五、健全高效规范的政府运作机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时期,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地区的关键时期。制订好科学可行、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意义十分重大。“十五”计划,是深圳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包括计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区镇规划。本纲要根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和预测性,是“十五”期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九五”期间,深圳完成了现代化奠基阶段的历史任务。“十五”期间,深圳将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九五”发展成就。
过去的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下同)的795.7亿元增加到(下同)的1665.24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下同)第四位,年均增长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34万元增加到3.97万元,居第一位,年均增长10.7%;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由88.02亿元增加到221.9亿元,居第三位,年均增长20.3%。
市场对资源配置较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率先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较大进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推行政府招标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等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高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39.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345.63亿美元,年均增长10.9%,约占全国的1/7,连续八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1000家,世界500强企业有70余家落户深圳,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000家,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35亿美元。
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初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5年的225.8亿元增至年的1064.5亿元,年均增长36.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5年的20.5%提高到2000年的42.3%。以金融业、物流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1.6:52.4:46.0调整为2000年的1.1:52.5:46.4,基本形成“九五”计划提出的“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城市枢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框架。适度超前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2400亿元,占建市以来的2/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近600亿元。完成机场航站楼扩建、盐田港区二期、东江水源工程、机荷高速公路、滨海大道等40个重大项目建设。200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99.4万标箱,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深圳机场成为全国四大航空港和航空货运中心之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万人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过1040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0.65吨标准煤下降到2000年的0.4吨标准煤左右。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特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5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人民生活达到宽裕的小康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人均居住面积17.4平方米,平均预期寿命近76岁,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跃上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市、文明区活动,群众性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依法治市,在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安实现更大好转。先后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我市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投资环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快,城市管理水平离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治安形势还不容乐观,反腐败斗争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二、“十五”发展环境。
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全球进一步开放、合作和竞争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以跨国公司购并为特征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进一步扩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十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城镇化、人才战略等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深圳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力争用五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三、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全局,按照市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增创体制创新、扩大开放、产业升级、城市功能、依法治市新优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园林式花园式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五个带头”作用,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深圳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示范地区而努力奋斗。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1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7600美元),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8.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90亿元,年均增长13%;出口总额达到485亿美元,年均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3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争取达到50%,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城市功能日臻完备。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以及旅游胜地。形成功能协调的城市布局,完善枢纽型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推进城市一体化。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国际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7%,人均铺装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60%。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实现城市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花园城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经济产出量达到1.54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1855万美元),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2463人以内,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每千克能源使用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元,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
――文化教育迅速发展。文化设施先进齐全,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人均馆藏图书达到3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社会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到150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继续教育率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政治昌明廉洁,社会治安良好,道德风尚进步,生活方式健康,经济和社会管理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低于15件,万人拥有机动车辆达到1000辆,基尼系数控制在0.3左右,每万人口律师数达到3人以上,城镇居民千户拥有电脑达到650台,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350个。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4000美元)左右,恩格尔系数降到25%;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居住条件、卫生保健条件和社区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1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万人医生数达到22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上述奋斗目标,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力争形成一流的创业环境、一流的居住环境和一流的法治环境。
第二章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为支柱,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扶持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一批高技术、高增值、高关联度的主导产业群和新兴产业群,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优势传统工业,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数字家电等信息产业。
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坚持利用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分工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较强的产业配套优势,逐步形成具有民族品牌的整机生产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形成核心产品生产配套能力,全力发展集成电路等基础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加快网络通信产品研发与制造,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建成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信息制造业基地。
在计算机行业,以网络产品为中心,积极开发多媒体计算机、移动上网产品、网络安全产品,抓好长城电脑基地、富士康科技园、清华信息港、硬盘驱动器、硬盘磁头、磁阻磁头、tft液晶显示器等重大项目建设。在网络和通信行业,顺应电信网络融合、业务数据化趋势,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宽带接入产品,开发生产cdma基站系统及移动电话,扩大光通信传输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移动通信系统生产规模。在集成电路行业,追踪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先进技术,采用高投入、高技术、重点推进的方法,加速形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工序规模生产优势,争取建成若干条生产线。在软件行业,重点扶持应用软件、产品创新软件、系统软件的中文化,发展中间软件、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实现软件产品的通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建设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在光电子行业,重点发展全光网络、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和光预制棒等技术和产品,形成深圳在光电子领域的优势。在数字家电行业,加快研制开发数字显示器件、数字音频、视频传输系统,建设数字电视实验平台示范工程,扩大全数字系统电视机和激光盘机的生产规模,掌握dvd和hdtv的关键技术,使家电产品向平面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建成传统优势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以中成药、医疗器械、纺织和服装、钟表、家具、珠宝首饰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制造、清洁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完善行业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巩固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加快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国家一类新药产品,形成预防制品、基因治疗用品、基因诊断试剂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优势;支持生物制药和中成药新产品、新制剂的研制开发,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加快北大生物谷、生物芯片产业化工程、动物生物乳腺反应器、太太药业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深圳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重点开发特种金属材料、特种合成材料、特种粉体材料,推广纳米技术应用,抓好氮化镓半导体光材料、硅基纳米陶瓷材料、稀土陶瓷轴承、金属骨架塑料复合管和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环保能源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带动传统材料产业的优化升级。
同时积极扶持新兴环保产业和海洋产业。重点抓好垃圾发电、污水处理、噪声控制、烟气海水脱硫、汽车尾气净化等环保设备的生产,发展和推广环保汽车、清洁能源、可降解塑脂等技术与产品,初步建成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广阔的海洋资源,努力开展海洋产业的研究。
二、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形成以“两港”运输、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体系,基本建成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储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综合物流中心城市。2005年,争取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加快建设集装箱主枢纽港和航空货运中心。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东西港区并举,加速盐田港区三期、蛇口港区二三期和赤湾港区凯丰集装箱码头工程和铜鼓航道的建设;进一步开拓国际航运市场,大力增辟新航线,形成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加快建设华南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完善港口道路集疏运系统;积极开拓海铁联运业务,不断扩大港口腹地范围。2005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0万标箱,集装箱国际航线达到100条。
以发展航空货运和航空快递为中心,建设以深圳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城物流园区,开辟机场保税仓。拓展航空货运代理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承运、分拣、派送、快件处理等综合服务,大力发展国际航空快递业务。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开辟深圳航线,建立基地和货运分支机构,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机场运营管理模式。到2005年,深圳机场航空货物吞吐量达到50万吨,其中国际货物吞吐量达到20万吨。
加快物流园区和配套货运通道建设。重点规划兴建西部港区、东部港区、笋岗―清水河、龙华、平湖、航空港等物流园区,鼓励物流企业依托物流园区进行配送中心建设;重点建设承接区域性对外货物运输、连通市域范围的重要物流节点、港口集疏地和陆路口岸货运通道等配送道路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商贸和物流企业,大力发展货运代理业,发挥保税仓储优势,加强转口贸易体系建设,面向华南地区和全国拓展服务空间和领域,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全程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高素质的商业服务业。形成以人民南路、东门老街、华强北路、福田中心区为龙头的商业旺区,积极建设中心区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以规模化连锁经营为基础的商业服务网络,形成特色化、网络化的零售商业体系。重组和建设农产品、电子配件、汽车配件等大型专业商品市场,依托物流园区组建生鲜食品、粮油、水产品、农产品和果菜等配送中心。鼓励现有仓储企业提高辐射能力,支持连锁店共同发展配送业务,形成消费性、配送型的新型批发商业体系。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加速建设和完善深圳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edi服务中心,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构筑现代化全程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网上交易,完善电子交易基础设施,推进企业运作模式与市场开拓手段由传统贸易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三、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金融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再上新台阶,使深圳成为全国最安全、服务最优良、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化水平最高、开放度最大的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巩固发展证券市场,建立规范、高效、安全的创业板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争取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发展完善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300亿元;建立门类齐全、数量众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险市场,保费收入达到85亿元;争创全国性黄金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基金、外汇、信托、风险投资等金融品种,2005年,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700亿元,风险投资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和业务创新。促进金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序推动金融业资产重组,积极培育综合实力国内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网上业务,增强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能力,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提高到30%;实施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来”的战略,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金融创新区和优质服务区。
建立全方位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合理引导金融、证券、保险等业务发展,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加强全社会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观念,加快建立社会化信用征信系统,强化金融法律环境,把金融业发展纳入有序发展的轨道,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金融安全区。
四、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第三产业,大力推行现代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服务、流通服务和消费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发展传统优势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努力建成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
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东部黄金海岸、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梧桐山风景区等旅游设施建设,结合自然山海景观与人文景观,建设高品位、多功能的主题旅游公园和生态旅游景区;推进与香港、珠三角地区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开发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特色旅游形式,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建设世界旅游名城。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亿美元,接待过夜海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健全发展房地产业。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活跃二、三级市常完善住宅区的配套规划和建设,加快老住宅区改造,开发多样化的住宅楼宇。鼓励住房消费信贷,健全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和政策引导机制。推进物业管理、新型建材、室内装饰等相关行业的产业化。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
努力发展展览业、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充分发挥高交会馆等现有展览场馆的作用,加快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推介深圳展览业,积极拓展全国性、区域性展览市场,推动展览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开放、完善法律、会计、咨询、审计、评估、公证、经纪、广告、培训等专业中介服务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社团作用,形成适应国际惯例、开放规范的运作机制。完善居民消费环境,以家政、维修、托幼、养老、保舰文娱、健身等服务领域为重点,发展社区服务业。
五、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以满足深港两地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水果业、蔬菜业和花卉业,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抓好鲜活产品生产基地和良种培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培育集约型、观光型、生态型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组织实施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农业用地不少于30万亩,农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
第三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推进城市布局结构调整和枢纽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功能逐步由生产流通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一、形成功能协调的城市布局。
加快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根据西、中、东三条轴线指向,实行产业梯度推进,重点培育“两大中心、三大走廊”的城市经济布局。由西向东建设形成辐射珠江三角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物流产业圈,由点及轴,以轴带面,推动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基本建成福田中心区。高起点建设市民中心、少年宫、音乐厅、中心图书馆、电视中心以及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基本形成深圳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中心区。加强中心区与周边地区在交通、市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中心区开发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提升罗湖金融商贸中心区服务功能。按照“发展特色经济,激活经济存量”的原则,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巩固发展消费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配送仓储业和优势高科技产业。承接香港服务业延伸,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建成全市的金融中心区、商业旺区和网络服务基地,强化服务功能。
――发展西部产业走廊。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高新技术、教育、主题旅游为重点,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南山高新技术园区、宝安中心组团、西部海上田园风光和大学城建设,在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工业的同时,着力发展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培育东部产业走廊。围绕盐田港区发展,以先进工业、物流、生态旅游为重点,依托龙岗大工业区、高新技术出口加工区、沙头角保税区、葵涌高新技术生态园区和东部黄金海岸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新兴工业生产出口基地和东部滨海旅游基地。
――形成中部产业走廊。以平湖物流园区为中心,结合龙华、观澜、布吉片区的发展,以东西部港区集装箱码头及机场航空港建设为依托,合理布局若干物流园区,整合交通系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物流中心城市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带。由西向东依托西部前海区域,高新技术园区,深圳大学,西丽大学城,石岩高科技开发区,光明南科技园区,龙华、观澜、坂雪岗高新技术园区,宝龙园区,龙岗大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高新技术生态园区等,形成以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电通讯、生物医药等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研发和高等教育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现代物流产业圈。特区内以规划建设西部港区物流园区、南山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盐田港物流园区为内圈层,特区外以航空港物流园区、龙华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龙岗物流园区为外圈层,形成内外衔接、相互依托的现代物流产业圈。
二、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网络。
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加强周边合作,完善跨区域综合交通和资源供给网络,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2005年,人均拥有道路铺装面积达到10平方米。
以港口、机尝口岸为枢纽,完善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以建设国际一流港口城市为目标,加快海港、空港建设。强化深圳港主枢纽港地位,加快东部、西部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新增10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集装箱运输与散杂货运输并举,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导,实现港口建设规模化、运营国际化、前后方一体化。完善深圳机场航空客货运设施,兴建第二航空货站、国际货运和快件海关监管中心、机场货运村、飞机维修库,努力使深圳成为华南地区主要航空货运枢纽港、中国四大航空货运中心之一和区域性国际快件集散中心。加快口岸设施建设,建立快速过境货物集疏运体系,实行货物交通疏运与市政道路相分离,增辟西部通道,改造中部(皇岗)客货运通道,积极推进开辟东部过境通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增设二线通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和现代服务手段,提高口岸过境能力。
以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为重点,整合市域交通网络。建设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构筑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按照远期建成“六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的目标,开展盐坝高速公路(b段)、盐排高速公路、惠盐高速公路改造、深港西部通道等工程建设,200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6公里/百平方公里。特区内重点完善道路功能分级,加密东西向贯穿性干道,改造三块板道路,优化主次干道结构,加强支路网建设,提高中心城区路网密度。特区外继续完善组团间及组团内部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宝松快速干道、西乡大道、横岗三通道等重点项目,加快宝安新中心区、平湖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道路系统建设改造。全面推进客运轨道建设,完成地铁一期工程,开展地铁二期、特区外客运轨道的前期研究和规划设计,争劝十五”后期开工建设。优化交通组织,规划建设竹子林地区综合交通接驳枢纽。合理调控汽车数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形成出行便捷、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
以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工程为重点,完善跨区域能源调配网络。完善以大电厂生产为主体、供配电网络一体化、适度超前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系统。建设东西两大电源基地,开展抽水蓄能电厂的可行性研究,加快西部电厂二期、前湾电厂、东部电厂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步伐,配合国家西电东送,增强市外电源的电力供应能力,兴建电力备用应急系统和调峰系统。完善输变配电网络,加快500千伏鹏城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2005年地方装机容量达到360万千瓦左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燃气工程建设,重点建设面向香港、珠三角地区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基地及配套电厂,做好液化石油气向液化天然气转换的准备工作,建立安全、卫生、高效的燃气供应系统,2005年全市气化率达到98%以上。
以水源网络系统和城市供水系统为重点,完善跨区域供配水网络。统筹规划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供水,加强引水工程和供水管网建设,制定城市用水应急方案,保证水的长期、稳定、充足供给。在完成东部供水水源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市内供水网络干线工程的建设,完善城市水厂及输配水系统,形成分片集中供水系统。特区外供水系统打破以镇为单位自成系统的局面,形成区域型输配水网络。推进以自来水直接饮用为目的的分质供水网建设。2005年水源工程、输水系统的供水安全保证率达到97%以上。
三、全面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
树立城市一体化发展观念,完善和实施城市规划,加快编制和完善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使规划覆盖到全市每一块土地。实现特区内外、功能组团间和城市片区间的协调发展,构筑现代化城市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合理确定城区功能定位。福田区重点发展与中心城区配套的第三产业,成为全市行政、文化、信息、国际展览和商务中心。罗湖区强化金融、商贸中心的功能,成为全市金融、商业旺区和网络服务基地。南山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西部物流中心。盐田区加快黄金海岸建设,重点发展港区服务业,成为东部物流中心和旅游区。宝安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工业、加工贸易、“三高”创汇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龙岗区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发展“三高”农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和海滨渡假旅游基地。
构筑“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现代城市体系。整体上形成若干特色突出的城市片区和功能组团,每个组团由若干卫星城组成,每个卫星城辐射一片地区,以发达的交通体系和通讯网络为纽带,连接各城市片区、功能组团和卫星城。推进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特区内以功能转换为重点,统筹推进旧城区改造和功能置换,引导产业梯度外移,实现集约型二次开发。特区外以强化组团式集中开发为重点,加速城市化进程,按照“工业入园,居住入区”的发展要求,推进农民住宅、工业厂房的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提高土地成片开发和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城镇。200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5%。
健全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科学管理的水平,按照职责、职权相一致的原则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市、区、镇(街道办)各级管理体系,努力探索职责明确、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完善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增强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三防”工作,提高防灾物资储备、抢险设施和队伍的保障能力。健全水文站网,加强河道防洪工程和海堤工程建设,完善雨水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形成现代化的城市防洪防潮排涝系统。努力搞好消防工作,提高城市消防的整体水平。加强地质环境勘测及地质灾害防治。严格实行城市建筑抗震标准,强化防震减灾救灾意识和手段。加强航海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确保通航水域畅通。健全紧急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立完善全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城市快速反应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人民武装、交通战备和人民防空工作,重视军民两用技术、军民兼容高科技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高市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组织建设和法规建设,促使国防动员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第四章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
以开放市场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外和对内开放并举,形成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建成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以建设经济国际接轨示范区为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应对协调机制,营造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法治环境,增强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的适应能力。
完善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研究,认真履行wto的有关原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发挥地方立法权优势,清理和修订不符合wto规则的产业、贸易、投资优惠等保护性政策,取消不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审批、核准、许可证等制度,调整与wto规则相抵触的行政保护、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手段,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境内外自由配置。制订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开拓的贸易政策,增加政策法规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形成规范、公平、宽松的政策环境。制订服务业行业标准、产品技术及环保标准等规范性标准,维护本地企业正当利益,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应对协调机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限制,试行贸易企业进出口经营登记制,促进政府职能由审批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由管理具体事务向设立标准规范转变。成立深圳市wto事务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贸易政策、经贸信息、反倾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经济贸易发展监测系统,充分利用wto解决争端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规则,提高企业反补贴、反倾销应诉能力,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建立企业与政府、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及时应对不公平国际贸易行为,增强抗风险能力。实施wto知识及人才培训计划,全方位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应对能力。
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充分开拓与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程度,把深圳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和国际资本重点聚集地。
巩固对外贸易的国内领先优势。同步发展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欧美、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开拓新的出口领域。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提高一般贸易比重。加快深圳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建设,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仓储、货运代理、分销、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贸易以及软件等技术贸易规模。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2005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30%。积极推广网上交易和电子报关,建立深圳进出口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子化的国际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外方的国际营销网络扩大深圳产品的出口。培育扶持一批出口骨干企业,以产业配套的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出口发展后劲。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485亿美元。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深圳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的优势,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销售网络以及研发体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通过境外加工装配等方式,在带动和扩大设备、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出口的同时,把商品的出口与资本的输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国际的资源、跨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实现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和海内外生产的一体化。引导企业参加国际著名专业博览会,增强深圳产品影响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海外贸易中心作用,分销深圳产品。参与境外工程承包和远洋运输,拓展国际技术服务,推动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和对外贸易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全方位、多形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努力保持我市在国内利用外资重要聚集地的地位。以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利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逐步加强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以服务业有步骤对外开放为突破,争取在金融、保险、证券、物流、商贸、分销、电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取得更大突破,使服务贸易领域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积极探索运用收购、兼并与战略联盟等形式与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多层次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与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深投资或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产品分销中心,使深圳成为国际资本、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和投资枢纽。积极探索国际证券市场融资,大力引进境外财团资本和风险投资,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努力把深圳建成投资环境最优、市场开放程度最高、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争劝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00亿美元。
三、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加快推进与香港、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展深圳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促进深圳和周边城市的共同发展。
推进与港、澳、台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港、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争取深港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善城市功能,使深圳成为香港产业深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香港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延伸地。重点推进科技、口岸、跨境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加工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以科技合作为核心,促进深港经济转型和升级。以口岸合作为突破口,形成高效的人员、货物出入境管理机制。以金融合作为重点,加大深业控股、深圳国际、深圳高速公路公司等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筹资力度。以大型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协调为基础,重点抓好深圳河治理、铜鼓航道、西部通道、口岸轨道接驳等四大工程建设。
实现与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深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在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等方面的协作与分工。强化深圳海港和空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服务功能,使深圳成为珠三角参与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桥梁和通道,珠三角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配套生产基地、物流业的重要货源基地、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地。
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作用。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深圳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引导企业到内地尤其是西部地区投资,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继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吸引内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深投资兴业,使深圳成为内地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成为内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五章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
按照率先实现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将深圳信息化提升到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的水平,使深圳成为用信息化加速现代化的带头示范城市和全国信息化创新试验城市。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网络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加快建设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体的信息主干网。重点建设以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技术、光分插复用(oadm)技术和光交叉连接(oxc)技术为基础的超大容量(tb/s级)的宽带城域全光传输网和以ip技术为基础的骨干通信网,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宽带高速多媒体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大力发展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宽带接入网,力争两年内完成光纤骨干网的铺设任务,实现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楼层和光纤到户。形成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多元化、大容量的全市统一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相互渗透、相互兼容,达到功能融合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电信网。拓展固定电话网功能,继续对ip城域网进行扩容,结合光传输网建设,加大骨干层的传输宽带,扩大网络覆盖面,建立集话音、数据与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形成功能强大、运行可靠的基础通信平台。推动移动通信网的升级换代,在继续发展第二代数字系统(gsm)的同时,积极引入以宽带cdma为主体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从话音服务为主向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扩展。2005年,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70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5部。
――有线电视网。推广使用数字电视编码和传输技术,规划多功能网络开发,采用宽带ip级hfc接入技术和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把有线电视网建设成为集图像、数据、语音传输为一体的宽带、数字化、交互式的信息传输网。2005年,有线电视覆盖用户达到120万户,入网用户达到168万户,传输10-100套标准清晰电视(sdtv)和10套高清晰度电视(hdtv)。
――计算机网。逐步形成与多种业务及现有网络相融合的、以ip为基础的核心网络,使数字宽带多媒体网络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吸收社会信息资源上网,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网络优势重点拓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络医疗、网上办公和虚拟专用网等业务。
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普及信息网络知识,以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覆盖面广、安全可靠的应用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府专用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在政府机构内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市区两级政府90%以上的业务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处理。建设政府信息国际互联网发布系统,实现可公开政府信息的社会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政府网络平台上建设政府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网上办公事务处理量。加速完善信息化专项工程建设,完成市民中心、计划、财税、人口、公安、劳动、组织人事、口岸、海关、档案等一系列政府信息化工程,建成电子政府。
全面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重点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教育领域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和远程教育系统,为市民提供多媒体个性化的网络教育环境。科技领域建设高交会科技成果在线交易系统,实现交易项目的网上查询、撮合、谈判、签约。文化领域建设文化信息网,实现全市图书文献、电子出版发行、文化设施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医疗卫生领域建立全市卫生信息网,实现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共享。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开发劳动人口就业失业管理等应用系统,以及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险种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网上社会保险申报、网上医疗保险业务。
加快建设数字化社区。构建社区智能化网络,加快医疗保舰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现光纤到楼,推进现有生活住宅小区家居数字化管理进程,逐步实现小区公共设施、信息发布、安全防范、停车保管等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加快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市民上网,2005年,城镇居民千户拥有电脑达到650台,百户家庭手持个人信息终端(手机或pda)拥有量达到85%。
基本实现电视广播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广播等项目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电视试播工作,引进互动点播技术开展多种增值服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和图文信息。2005年,争取使深圳数字电视节目实现卫星传递。
建设公共信息库。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资源数据库,建立公共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综合数据库目录、导航系统、索引系统和链接服务,建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网。
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建设完善党政专用网和应急通信网,加强涉及国家安全及经济安全的专用网络安全建设。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制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拓展信息增值服务。
以现代化信息网络设施为基础,以拓展增值服务为核心,促进信息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商业化。2005年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455亿元,年均增长20%。
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以本地电子商务为重点、远程电子商务为目标,建立完善以支付网关、认证中心、网上商城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扩大电子商务物流网的增值服务,发展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实现先进贸易方式的国际接轨。按照电子报关统一国际标准,实现海上集装箱运输和港口操作的单证处理完全电子化。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结算、支付功能,增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健全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推广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完善企业信息网络,着力发展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和以财务成本核算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营销系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发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组建一批骨干企业,逐渐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范围系统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境外尤其是香港的资讯服务业衔接,逐步联通金融、商贸、交通等信息网络,促进两地信息资源共享;开展高层次的专业咨询,建立可提供咨询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实现全市与国内外重要咨询机构的联网;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服务,形成一支以网络开发、系统集成、数据库建设为主,具有高水平开发、研制、维护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服务队伍,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扩大应用领域。
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把科技和人才摆到突出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研发机制、转化机制和投入机制,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把深圳建成为自主创新型高科技城市和教育强市。
一、健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以风险投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到55%。
加快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增强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建立开发―储备―生产的科技滚动发展新机制,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重点突破事关国计民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培植技术创新成果源,力争在部分战略性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扶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大学、深圳高职院和其他重点科研机构,努力提高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水平。到2005年,新建国家和盛市级重点研究所、实验室20个,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0个,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培育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和扩散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建成各类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基地。高起点办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二区、龙岗大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区,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创业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生产基地。政府通过提供研究开发场地、人员技术培训、政策性融资、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到2005年,孵化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和专利成果达到2000项以上,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专利达到2000项以上。强化高交会和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功能和影响力,积极引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类金融机构,推行交易商席位制,建立网上交易市场,逐步建成开放型、国际化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和交易网络,使深圳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成果的聚集、展示和交易中心。
二、完善多元、开放的科技投入机制。
发挥科技投资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主要形式的科技投入机制。
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资金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多渠道筹措科技开发和产业化资金,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2005年,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
加快培育科技风险投资市常大力培育和引进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促使风险投资成为科技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探索建立开放性股权结构的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建立政府与境外著名投资银行结盟的投资顾问制度。积极配合国家建立和发展创业板市场,引导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完善风险投资进退机制,促进中小科技企业成长。
三、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营造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把深圳建成科技创新的宝地、知识致富的乐园。2005年,万名社会劳动者中各类人才数量达到3700人。
实行开放式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高新科技人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优化人才结构,加快技能型人才引进步伐。实施人才市民待遇政策,未入深圳户籍的人才在进出特区、劳动人事、社会保障、购房置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破人才引进中的部门界限、身份界限、地域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境外人才资源,鼓励海外人员来深创业或为深圳服务,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学者参加深圳建设。加强引进、录用人才的政策引导,制定发布招调人员的岗位、专业、工种导向目录。“十五”期间争取引进国内外人才数量超过30万人。
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行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股票期权等新的分配方式,对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人、设计人、作者以及主要实施者给予相应报酬和股权收益。政府出资设立并定期颁发“科技创新奖”。提高企业博士后项目资助标准,发挥政府采购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优势产业的扶持作用。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化人才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建设。推进技术标准化,形成健全、规范的技术市场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分类管理机制,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力资源考核测评制度,促进测评与激励的有效结合。
建立人力资源柔性流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建设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常完善和发展开放式、多层次的人才市场,全面提高劳动力中介机构社会化服务水平,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使深圳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交流和集聚中心。打破以迁户口、转关系为特征的人力资源刚性流动常规,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的柔性流动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并与国内外联网的人员供求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的虚拟人力资源市常加快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劳动人事代理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四、建设教育强市。
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优化教育体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
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确保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年均递增15%以上,实现五年内翻一番的目标。
实施教育创新工程。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改革,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增强学校的活力和效率,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依法举办幼儿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启动初高中分离办学,建设全寄宿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争取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逐步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建设和完善全市教育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实施高等教育提高工程。重点发展“一城三校”,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的高等教育。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深圳大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深办学,争取2-3所著名高校进驻,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争取大学城达到1万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继续办好虚拟大学。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深圳大学建设硕士点25-30个、博士点3-5个。优化学科结构,建设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重点学科和专业。2005年,全日制高校在校生达到3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
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化。全面推行以思想政。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二
xx年县水务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会议文件部署要求,以加强生态保护、夯实水利基础、保障水安全为主线,以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治理体系为动力,统筹推进水利管理、安全生产、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坚持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作为最大政治任务,逐级制定整改方案,逐一细化整改措施,逐个明确整改时限,逐级强化责任落实,对小堵麻渠首、双树寺水库和山城河水库周边进行覆土平整、环境整治、垃圾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对各电站架设监控设施,规范油品、危险品管理,整治周边环境,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和记录、台账;对河道和水渠进行综合整治,拆除违章设施设备,清除弃渣弃料,覆平采砂坑道,同时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对县境内6条河道共计24宗河道采砂权进行了公开挂牌(拍卖)出让。目前已全面完成各项环保整治任务并通过市县验收,小堵麻渠首、双树寺水库和山城河水库环境问题已销号。
(二)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需要和补短板、强后劲的根本举措,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今年续建和下达批复建设的水利工程10项,已完工6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了6.5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修建渠道15公里、改造道路3.5公里,xx年农田水利维修项目维修干支渠16公里,大堵麻河李寨段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长9公里、新建堤防12公里;洪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金山水库引水渠)修建渠道9.975公里,建筑物22座。续建和在建工程4项,山城河水库工程完成计划的45%,大堵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计划的95%,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洪水河、童子坝河流域治理工程完成计划45%;xx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已完成渠道工程,正在开展地下水计量设施架设和协会规范化建设;xx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已完成宣传、演练、培训工作,正在建设镇级监控平台;海潮坝水库锥型阀维修更换工程正在招标。与此同时整合资金完成土地整理田间配套渠道及管道工程91.83公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小堵麻水库、金山水库、小堵麻河和童子坝河河道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三)做实做细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牢固树立防范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水利职能作用,牢牢把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动权,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和沿河居民点以及城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防洪安全。统筹兼顾防汛、供水、灌溉、发电和生态等需要,完成春灌面积2.21万亩,夏灌总亩次144.69万亩次,秋灌面积17.66万亩,秋泡面积58.7万亩。
(四)规范涉水事务管理服务,水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强化对涉水事务的引导、服务和管理,分解下达全县xx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严格取水许可,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县境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和水土流失预防,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的3.95亿立米以内,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全面完成,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持续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层层分解初始水权,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全面推进河长制,印发实施xx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确定了13条河流的名录,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和县、镇河长办公室,设立县乡村级河长141名(其中:县级总河长及县级河长9名,乡镇级河长10名,村级河长122名),制定镇级工作方案10项、河长制相关制度9项,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13项,树立县镇河长公示牌31块,县级河长巡查河道31次,整改存在问题2项,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6大任务正在逐步落实中。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成立了青龙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以公司为平台积极开展融资和水利工程建设,其中:投资6964.4万元的洪水河城区段水利风景区排洪工程已完成2.6公里,完成投资4500万元,正在向农发行申请贷款5000万元;投资11167万元的金山水库工程正在衔接落实抵押补充贷款5000万元。
(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坚持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灌溉管理、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人事任免等“三重一大”事项方面按规矩办事。深入开展“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建立了涉水事务巡查制度,分层次对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整治、水土保持、河道管理、水行政执法及规费收缴、供水服务、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着力查找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及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有,一是山城河水库占用肃南县土地的征用手续尚未办结,致使整个项目的土地批复手续暂未办理,工程进展缓慢;小堵麻水库占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林地2.9公顷,位于肃南县境内,因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其手续办理困难;金山水库前期手续较多,办理周期长。二是大部分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有限,融资有一定难度。
(一)抓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新建项目6项,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提高8个村1.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小堵麻河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河道16公里,新建防洪堤9.27公里;童子坝河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河道59.5公里,新建防洪堤20.06公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修建渠道9公里、建筑物187座,新建道路3.5公里;2018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计划配套田间工程63公里。同时全面完成山城河水库、大堵麻灌区续建配套、xx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童子坝河流域治理项目和洪水河等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xx年建设任务。争取完成童子坝现代化大型灌区设计报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抓紧2018年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维修、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立项批复。
(二)继续抓好防汛减灾。加强水库日常巡查和监测,严格按已批复的度汛指标运行。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水库、堤防、水利设施、涉水在建工程、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为重点,全面落实日常检测、汛期巡查、领导带班、物料储备、灾情传递等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完善预警报警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山洪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深化水利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末级渠系,完善计量设施,有序组织开展水权交易,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开工建设金山水库,通过高效节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把传统农业节约下来的水量进行调蓄和置换水权、交易水量。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以水投公司为平台,积极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衔接、落实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全面完成洪水河城区段水利风景区排洪工程。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推动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6大任务,推动实现“河长治”。
(四)加强水利管理。加强灌溉管理,推动农业节水。规范农村供水管理,助力脱贫攻坚。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规范红线和双控管理机制。依法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五)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排查水利廉政风险,不断完善水利招标投标、施工建设、资金监管、基建程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认真落实水利工程建设“四项制度”,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确保管水治水兴水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六)加强安全ww工作。围绕防汛重点地段、河道险工险段、水库、水闸、电站、水厂、渠道、在建工程等,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点解决好工程建设、灌溉管理、人饮供水、征迁占地等方面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三
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在云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水利工作方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圆满完成了xx年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进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局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资金,加快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协同相关部门整合各方位资金,发动群众,重点解决了血吸虫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今年计划通过实施xx年人饮项目,xx年扩大内需人饮项目和省级人畜饮水专项资金,拟投资280万元,解决6000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用水难问题。
至xx年10月底已解决4444人的饮水安全,完成投资203.19万元。其中完成大东乡上翻身、下钟、毛古厂、文明、化里巨、复课、上岩瓦、下岩瓦、拉满里、妹彪古、打钟、果市、文河13个村共2269人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万元95.57万;完成七河乡勒马村、新面村、下木登3个村895人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46.95万元;完成金山乡则古村480人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20.67万元;完成束河街道办事处开文荣华村800人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完成投资40万元。
二、围绕山区脱贫致富,狠抓水毁修复。
xx年由于我区内水毁工程较多,通过充分调查、论证后,认真开展了规划,进行勘测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及时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进行了应急处理;投资25万元,完成金安乡光乐沟1.8千米三面光改造,改善了光乐村委会12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困难问题。投资20万元,完成金山东山河三面光沟渠改造254m,将改善该村5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协助实施丽大路金山段沿线绿化带建设。根据区政府有关现场办公会议精神,配合搞好古城区丽大路金山段沿线绿化带建设,通过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测,根据涉及的排涝问题确定了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于xx年8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排洪沟开挖3km,完成投资30万元,工程预计在年内完成。
三、围绕有效减轻洪旱灾害,加大抗旱防汛工作力度。
由于xx年降雨少,影响了清溪、黑龙潭等泉群的出水量,黑龙潭泉群6月下旬干枯,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很多困难。我局认真做好各个水库调度运行及用水管理,并协调玉龙县从拉市海调水1520万m3,保证了农田灌溉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千方百计增加水库复蓄水量,从清溪水库至黑龙潭输水管道供水230万m3,确保了丽江古城的景观用水,保证了丽江旅游业正常开展。
今年降雨较为适中,且在各重要农历节气时都下了雨,属风调雨顺之年,并未出现以往年的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我局认真组织汛前清淤、汛中检查,各水库管理所严格防汛值班制度,各乡和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反应迅速,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城市防洪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四、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抓好干渠防渗处理工程。
长埂河是金山乡漾西村委会境内唯一的灌溉河道,全长8100多米,由于年年久远,长埂河河坝全是土沙河坝,每到灌溉季节,渗漏严重,出现上游河水瀑满,下游河道干涸的现象。经我局不断努力,长埂河被列入团山水库干支渠防渗处理工程。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关于下达xx年第一批省级水利专项贷款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农经〔xx〕320号),古城区团山水库漾西长埂河干渠防渗处理工程总投资843万元,其中省级水利专项贷款资金140万元,其余资金由区级配套及群众投劳解决。xx年计划实施2.2km渠道防渗,计划投资140万元。项目6月25日完成招投标工作后,8月7日开工建设,现已完成长埂河干渠防渗治理1.4km,完成投资80万元,工程预计在年内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将改善项目区1.17万亩农田灌溉条件,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渠道改造后将减少水毁修复工程投资,减少群众投工投劳,避免才力和物力浪费。长埂河并被列入xx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待中央资金下达,将全面实施。
五、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如期完成xx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七期“长治”工程东山河项目区(古城区)贵峰及良美小流域xx年第四季度新增水土保持项目于xx年12月底被批准实施。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四
一、“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3.7%;粮食总产400万吨,棉花7.5万吨,油料4万吨,瓜菜630万吨,肉类33.5万吨,水产品6.6万吨,水果70万吨,“九五”年均递增分别为1.6%、5.3%、5.7%、18.8%、6.7%、9.4%、7.3%。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6:2.4调整到6:4。结构调整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转变,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粮饲兼用型玉米200万亩。畜牧业加大改良力度,商品代牛、猪、羊、鸡良种率达到60%、80%、30%和90%以上。以农田林网、济德高速公路两侧林带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和以枣粮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红枣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九五”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60万亩,其中经济林120万亩、用材林20万亩、防护林20万亩;农田林网达650万亩,农林间作150万亩,林木蓄积量69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7%。
(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九五”期间,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完成土方1.8亿立方米,对徒驻河、赵牛新河及巴公河等支流进行了治理,完成了严务水库、丁东水库等24个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新增耕地面积7.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69万亩,全市配套机井达到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节水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5,已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灌排体系。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70万亩,开垦各类荒地40多万亩。
(四)科技兴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复种指数达到170%,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在50%以上。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18处,带动种养面积140多万亩,带动种养农户40余万户,园区内引进新品种200多个,推广应用高新技术4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农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获绿色证书农民2.2万人,农民技术员1.9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1%和0.9%。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2万千瓦,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耕、播、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1.2%、31.7%、34.4%。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日趋完善,初步建成了以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温情、雨情、墒情、灾情及农作物苗情监测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气象服务体系,人工防雹增雨、卫星遥感监测等减灾防灾技术得到较为普遍地运用。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九五”期间,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狠抓了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等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龙头企业20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252万亩,农户60.5万户。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31处,农产品外地市场开拓初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797个,参加农户3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8%。各类农副产品运销联合体发展到1万余个,运输大户13.8万户,农民运销队伍达40余万人。全市已形成种植业生产基地176处,养殖专业小区323个,养殖专业乡71个,专业村1303个,养殖大户1.9万个,养殖场3168个。
(六)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九五”期间多种经营总收入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2491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1.3%。农民负担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下降。自1994年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982.8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23个,使33万人脱贫,庆云、夏津两县于实现整体脱贫,目前全市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3.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专用产品不足等问题日渐显露,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尤其是不适应即将加入wto形势的要求。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过剩,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比“八五”期间下降9.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尤其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成为农业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四是乡村两级社会服务职能弱化,对农民进行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服务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按照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战略构想,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
(二)任务目标。
1、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到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年均递增4%;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左右,棉花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量5万吨,瓜菜产量达到65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5万吨,年均递增8.3%,禽蛋总产量达到35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10万吨,年均递增7.7%。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提高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使农、林、牧、渔四业产值比例2005年达到40:10:45:5。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调整到4:6,产值比例调整到3:7。粮食作物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小杂粮面积,2005年专用小麦比例占小麦总面积的.50%左右,小杂粮占秋粮的30%左右;根据产出效益和市场需求调整好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瓜菜种植规模,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面积,2005年瓜菜总面积达到240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50万亩。在努力扩大畜牧养殖规模的同时,突出特色,优化结构,稳定生猪、蛋鸡养殖,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和优质鸡、兔及特种动物养殖,大力发展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林果业要突出红枣特色优势,进一步扩大枣粮间作,开发和扩大冬枣种植;积极发展杂果和名优特新果品的生产,加快劣质果园更新改造,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和城乡绿化建设,“十五”末,全市枣粮间作面积达到2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水产养殖大力发展名优高效和集约化养殖,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
3、加快科教兴农步伐。“十五”期间继续实施“种子工程”,使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复种指数提高到186%,商品代牛、猪、羊、鸡等主要畜种全部实现良种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到“十五”末,获“绿色证书”农民达到10万人。
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2005年农机总动力发展到725.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2.9万台,农用载重汽车4086辆,农用柴油机38.2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3000台,农用拖拉机配套机具16.7万台,机具配套比1:1.8,耕、播、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5%、55%、55%,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在7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十五”期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200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占现有流失面积的38%,其中治理风沙区面积150平方公里,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5、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年均递增7%;农村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0台以上;农民的营养状况、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规划(三)。
三、对策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是长期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依法保护农民各种合法经营获得的收入。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引导农民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联合,发展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要实行“定项限额、总量控制”的政策。加快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合同管理,坚决杜绝合同外收费,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立足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总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粮饲兼用玉米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经济作物中,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调整棉花种植面积,重点发展可纺性强、质量好的棉花品种;扩大瓜菜种植面积,重点扩大设施栽培规模,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市场农业的首位,尽快实现种植业为主向农牧并重转变,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加快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畜禽,加大“一引三改”力度,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推行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降低养殖成本。林业突出抓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枣粮间作、林业产业、森林公园和城乡绿化、苗木培育六大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水产业要结合荒碱地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加速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并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化养殖。三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进一步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把更多的农民推向个体私营经济主战场。抓好个体私营园区建设,大力培植玻璃钢、地毯、金融器材等特色产业产品。四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逐步减少质量差、价格低的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和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绿色食品,以适应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高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在发挥德州扒鸡、西瓜、乐陵小枣等老名牌产品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开发新产品,创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新名牌。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企业,增强产销调节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到2005年,每个县市区培植出1-2个利税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1以上。二是大力开拓和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首先,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现有专业批发市场,力争把夏津棉花、张大庄、平原鸡蛋、杨安镇、临南蔬菜等市场发展成辐射全国、全省的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在全市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其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以及招商引资、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外销,“十五”末农产品出口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第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营销主体。在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涉农部门、城镇下岗职工和乡村干部参与农产品流通,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的流通合作组织和个体流通组织,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路子,扩大农产品销路。第四,建立准确、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快“金农工程”信息网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和运销。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培育产业化载体。首先要搞好总量扩张,使其真正成为组织广大农民闯市场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抓好规范提高,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制定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档次和水平;对新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办成规范的合作社。第三要加强示范引导,特别在一些刚刚起步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示范引导作用。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一是抓好“种子工程”。全市要以市种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组培中心和航天育种基地的作用,建立起集良种引进、繁育、试验推广、销售于一体的良种产业化体系。二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搞好市县乡三级园区功能的衔接,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科技示范园区协作网,发挥示范围的整体示范作用。三是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建立高效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鼓励民营科研机构的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进入农业科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选题要着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联合攻关,争取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被。四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农林牧渔技术推广站作用。五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发挥农校、农技中学、农广校、农函大、农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通过技术讲座、科技赶集、办培训班、下乡指导等形式,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水利建设,充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重点搞好引黄工程建设,抓好宜井区机井建设,修建一批中小型蓄水工程,力争达到宜井区每50亩地一眼井,农村人均蓄水100-150立方米的要求,使全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干支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渠的治理,突出抓好漳卫新河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办水利和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抓好以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建设。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加大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农民植树积极性,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多的大型和微型农业机械,增加农业机械拥有量。积极探索农业机械运营新机制,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形式配置耕播收配套机具。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利用率。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把项目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结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开发。
(六)加速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速人口和产业向乡镇驻地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市重点抓好12个中心镇建设,到2005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一般乡镇驻地人口达到万人左右。二是选准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坚持走以贸兴城、以工建城、以地生财,吸引农民进城建城的路子,把小城镇建设同兴建工贸小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结合起来,吸引农民和外地客商投资建城兴城。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搞好交通、通讯、水、电、气、热、环保、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枢纽功能。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实施小城镇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小城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七)加大扶贫力度,推进小康进程。
以贫困村为重点、贫困户为主要扶持对象,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是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扶贫资金要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审计和监督。二是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三是结合全市经济发展重点和农村热点、难点,着力抓好有形物质帮扶与无形物质帮扶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发展合作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三下乡”活动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使贫困村、贫困户在经济、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整体脱贫。
(八)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村民选举制度,实现民主选举。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实现民主决策。健全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把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结合起来,既保证农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加强法制教育,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保障广大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下大气力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五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突破,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加速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环境创新,坚持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市场导向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着力构建三大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矿产品采选冶加工基地、进出口易货贸易基地),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矿产工业、电力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商贸旅游业),实现五个目标(生态重旗、养殖大旗、工业强旗、文化新旗、旅游名旗),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必须贯彻以下发展方针: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高举发展的旗帜,唱响发展的主题,抓牢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发展的质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合理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胆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坚持以富民为宗旨。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全体人民充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机制。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坚持以人才为关键。把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树立新的用才观,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坚持以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我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经济增长率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群体支柱产业的培育初见成效,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城乡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拓宽就业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全面完成教育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继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依托口岸优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资源利用渐趋合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
----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全旗gdp年均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7%,第二产业37%,第三产业3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1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50:23,群体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功能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达到38%以上,非农产业从业人数上升到35%以上。个私经济比重不断增加,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村牧区人口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左右;全面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旗内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取得新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
----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撤乡并镇、财税体制、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六
一、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为推进“七个上水平”,全面树立“抓工作就是抓项目,抓项目才能上水平”的理念,我局认真梳理工作目标,确定人畜饮水安全、节水灌溉、防汛抗旱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年争取资金503.5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458.5万元,成功实施了十个项目工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奠定了基础。今年是我局争取区级财政资金最多的一年。
(二)心系群众,服务三农,扎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区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农业又是全区的用水大户,占全区用水量的80%左右。因此,做好农业节水工作非常关键。今年,投资35万元在大圈村和幸福渠新建扬水站各一座,整修护坡160平方米,铺设管道6600米,安装出水口100个,铺设三项动力线路600米,建扬水站泵房两间。该工程的实施具有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意义,使项目村灌溉年节水13万立方米,年节电6万度,节地50亩,省工5000个,彻底解决了项目村共亩地的灌溉问题。另外,我区绝大多数村庄的地下低压供水管道都是八十年代铺设的,管道老化失修严重,为解决灌溉漏水、跑水现象,我局积极争取区财政40万元,为小王庄镇的肖庄子、小朱庄、姚庄子和南陈屯乡的大圈、张庄子、吕家院6个村更新铺设了17000米的供水管道。现工程已全部竣工。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我区辖南运河段40公里,今年自四月份起我局对4座引水闸及扬水泵站进行了全面检修,并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落实各项措施,为安全渡汛做好准备,确保水利设施在汛期的正常运转。同时,摸清了区域内的险工险段,及时进行了修复、加固,并制定了分段责任制,定期由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六月份,我局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制定了汛期昼夜值班制度,严明了汛期工作人员职责纪律,加强了防汛工作的统一调度与管理,随时上报、反馈雨情、水情和汛情,做到了防汛工作“五到位”,即:领导到位,预案到位,督检到位,清淤排障到位,安排抢险队伍到位。今年汛期降雨偏多,特别是7月30日开始,我市连续降雨,降水量超过115毫米。31日下午,局长薛俊青、副局长胡树敏冒雨视察全区雨情,在看到海河路南边沟以南刘辛庄等村排水不畅,村内有积水的情况下,薛俊青局长立即启动防汛预案,要求区防汛办切实负起责任,想方设法加快村内积水疏通排放速度,动员各村人员排水,安排专人看守各积水街道的排水口,树立必要的警示标志,做到一口一人,严加看管,防止漂流垃圾堵塞排水口,并确保各村人员的安全。同时,紧急调拨资金,增加购置水泵、电缆等相关防汛物资量,免费为有积水的村庄及街道提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损失额,没有出现伤亡,最终取得了防汛工作的胜利。
(四)努力做好清淤工程、护坡工程及闸桥建设。
效益,受益人口达2万人。
另外,为明年在南陈屯乡海河路以南的刘辛庄、肖家园等10个村成功实施防汛除涝排水项目,11月29日召开了由郭市长、各县市县长等相关领导参加的项目现场会,会上,我局向市领导介绍了项目情况,市领导对该项目给予肯定。
(五)齐抓共管,做好水利普查工作。
今年是水利普查的'关键之年,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区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局对各个普查专项做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目前,已完成所有普查对象空间数据采集和标会,同时所有普查表的回收、录入、审核、汇总均已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时间节点,按时按质完成。现在水利普查工作已验收完毕。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启示。
(一)抓班子,带队伍,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发展过程中攻艰克难。
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抓在手上,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在手上,使全局领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了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为水务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环境和机遇。
(二)注重工程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效果。
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我局建立完善了工程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的性质和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有关招投标等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干扰,对每项工程实行全程检查,督促指导。同时把好立项、审批、施工、料物、资金、验收等多道“关口”,达到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的目的,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强化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管水的水平。
水工程设施的行为,依法积极征收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努力营造规范和谐的水事环境。
三、工作打算。
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缜密部署、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努力做到“三个突破”。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常规水利工作上求突破。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拟争取区级资金70万元,对因管道老化造成的饮水困难的6个村进行供水管网更新;拟争取75万元,更新10个村的深井泵,解决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是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继续大力争取水利部0.8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尽快立项,同时拟争取区级资金100万元,发展固定式地下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5万亩,铺设管道、安装出水口、出水口保护装置、更新水泵等,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工作上,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进一步强化防汛责任制的落实,严格防汛纪律,加强防汛值班,力争做到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严防死守,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继续加强水工程的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拟争取市级、区级资金500.5万元在南陈屯乡海河路以南的刘辛庄、肖家园等10个村实施防汛除涝排水项目;拟争取区级防汛资金与抗旱资金,对干、支渠进行扩挖清淤,对排水管路进行更新改造等,提高本区应急度汛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坚持突出重点,在水利工程项目上求突破。
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促农业基础条件改善,促社会经济发展,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多种关系,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赴京进省到市,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去跑项目,争取资金,努力加速实施水利工程。拟完成全部南运河巡查路的硬化工作;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三)坚持完善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上求突破。
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在工程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方法,使全局的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水务局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效,但距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工作实绩还不够突出;二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强化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抢抓机遇,创先争优,以扎实工作的作风,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七
(一)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一是四干河闸站改建工程。工程概算投资8000万元,到6月底,完成投资6000万元,完成水泵电机安装及上下游护砌施工等水下部分并完成验收,实现通水。二是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苏州市境内工程xx段,被列入水利部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招投标等准备工作,进入施工阶段。三是农村圩区建设。年初计划新建排涝站20座、圩口闸21座,目前,已完成排涝站8座,圩口闸4座。
(二)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完善水循环体系建设。骨干河网工程建设方面:太字圩港南延工程概算投资5280万元,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桥梁及涵管工程、河道及闸站水下主体施工,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通水验收,今年9月份完全完工;川港整治及北排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分三个标段招标建设,目前一标及三标完成招投标工作,已经进场施工,二标正在进行招投标前期工作;盐铁塘东延工程今年启动,目前土方工程完成30%。二级河网工程建设方面:北新丰河二期整治工程正在进行挡墙施工,闸站工程完成水下部分,正在进行管理房基础施工;城东水系整治工程已进场施工。二是农村水系连片整治。指导各区镇制定农村水系连片整治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建一片,通一片的治理思路,统筹实施河道轮浚、拆坝建桥和生态河道建设,推进农村水系连片整治,优化农村河网水系布局。上半年,完成各级河道疏浚770条、土方280万方,占年度计划的99%;完成拆坝建桥110座,占年度计划的65%;完成生态河道建设30条,生态护岸21公里,占年度计划的60%。三是推进黑臭河道治理。紧紧围绕治理苏州督办城镇黑臭河道7条,其他问题河道73条的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其中苏州挂牌督办的7条黑臭河道已全部开工,完成量占年度计划的30%,其余73条问题河道已完工23条,正在施工43条,前期准备7条。四是加强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实施生活污水收集纳管,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及污水管网建设,年内计划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500户、城镇生活污水治理5467户、企业生活污水接管45家,完成1家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新(改)建污水主次及控源截污管网20公里以上。截至6月底,完成新增改造城镇生活污水管网6.05公里,完成污水纳管1050多户;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工程(约5000户)已完成立项审批、设计招标、资金划分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第五批(2020-2020)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总体验收扫尾工作,目前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准备好三年整体验收材料。第八批(2020-2020)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020年、2020年建设任务已完成,共建设新建排涝闸17座,涵闸27座,沟渠整治22.1千米;2020年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排涝闸站3座、圩口闸1座、涵闸5座、机耕桥1座、排水沟道整治7.258千米、低压管道灌溉建设1600亩、低压管道灌溉泵站2座、输水管道长9.81千米、农田信息化1项、闸站信息化改造1项,目前进度已经完成90%。此外,通州沙西水道高标准农田二期项目2020年计划完成10000亩,目前已经完成5000亩任务。
(四)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河长制工作已由打基础阶段转变为全面实施阶段。一是河长巡河方面。上半年,23名市级河长累计巡河89次,180名镇级河长累计巡河2260次,174名村级河长累计巡河4000余次。二是“一河一策”深入推进。市级河道“一河一策”和对应的1000余项“一事一办”工作清单均由河长签发,相关责任部门和区镇认领。三是河道问题及时交办整改。截止到目前,共发出河长制交办单48份,涉及入河排污、违章搭建、水体黑臭等多个方面,各项交办事项均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和落实。四是加强河道巡查监督。建立了“上下联动、各有侧重”的河道巡查机制,对于发现的疑难问题,各级巡查员上报本级河长办,由河长办上报河长协调解决;定期对水质开展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聘请12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当社会监督员,对我市河湖管理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五是推进美丽河道和河长制样本河道建设。配合市城乡卫生指导中心开展美丽河道建设,今年计划完成第一批31条美丽河道建设;做好一干河-新市河-新沙河、朝东圩港-环城河、常沙河、农场河4条省级河长制样本河道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不断提高水利水务管理服务能力。一是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目前,人员、编制、机构等已全部到位,当前,着重做好城区防汛衔接、供水安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二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变“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在工程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加快水利工程代建制改革,探索设立水利工程代建机构,积极将建设型机关转为管理型、服务型机关。今年,我局在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xx境内一期工程开展代建制改革,积极摸索改革经验,争取尽早在全系统铺开。三是其他方面的改革。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今年计划完成面积16万亩;积极稳步推进xx市长江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开展通州沙促淤和分步实施方案的前期研究等工作。
(六)深化水利依法行政。一是推进法治水利建设。年初,印发了《xx市水利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二是严格水政监察执法。严肃查处水事违法行为,查处并结案案件3起,罚款人民币25.2万元;做好水政执法工作,清除地笼网簖384处,铲除违章种植面积32.78亩,清理违章占用7390余平米;开展取排水口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1000余家,主要发现:擅自开凿浅层井、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在河道内取水、企业违规向河道内排污、雨污未分流等问题。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八
水务方面。一是全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存在供水安全隐患,因水质异常导致的信访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上级相关部门对我市城市供水安全考核已扣分,急需改造。二是城区部分污水管网由于老化存在破损渗漏,一些污水管网还存在错接、漏接等问题;部分老旧小区特别是城中村,雨污分流不彻底,“雨污合流”现象较普遍;部分企业生活污水排放不规范,存在直排入河现象;三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量超现处理能力,超量污泥出路成问题。
河长制方面:一是沿河治理工作难度较大。关于沿河零星畜禽养殖处理,由于位置分散,范围跨度大,清理存在难度;关于沿河违建拆除,对违建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法明确定性,违建拆除执法难度大、阻力大。二是黑臭河道治理难度较大。根据苏州市2020年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的总体要求,今年,除苏州下达的7条黑臭河道以外,还有66条黑臭趋势河道。在治理数量上,与2020年的19条治理任务相比,可以说任务相当重。
防洪减灾方面。xx河、二干河等区域性河道沿线控制工程和堤防能力提升工程正处于起步阶段,三干河凤凰泵站、三丈浦闸站、奚浦塘闸、二干河盐铁塘西控制、东横河西泵站等工程刚启用,工程效益还需要汛期检验。长江水下冲刷险情仍未根本消除,福南水道弯顶段、双山千斤港下游、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上下游连接段等险工段治理尚未开始实施。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九
xx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起步之年。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水务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以编制《龙泉驿区十三五水务规划》、《龙泉驿区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为重点,以快推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新常态下水务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奠实基础。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本年度涉及水务的重点项目共xx个,拟完成固定资产投入x.x亿元,截止x月中旬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x.x亿元。
始终坚持把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城市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以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监管和河道常态化管理为抓手,努力构建良好区域水生态环境。一是明确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再次对十陵河等xx条黑臭河渠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关闭或整改企业xx家、养殖场xx家(包含反弹排污养殖场和企业)。二是陡沟河污水处理二厂、平安污水处理厂二期二阶段和西河污水处理二厂等一批提标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不断加快,山泉污水处理站等xx个微型处理站运行管理日趋规范,芦溪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扩建后,全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增加x万吨/日。三是在西江河流域整治上探索采用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具有专业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投资人完成项目投资、可研、立项等一系列工作,现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四是会同相关部门、平台公司初步明确了逐批次完成已建代管的排水管网管护移交、公开招标搭建“掌图系统”平台和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的工作目标。截止x月,共办理市政管网接入许可x件,办理排水去向证明xx件。五是严格落实河道属地化管理,持续开展水行政执法、巡查督查和保洁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河渠长效管理实效。今年以来,共制发限期整改通知xx余份,制止纠正水事案件x件,清除岸坡垃圾xx吨,清捞河面漂浮物xx吨。
紧紧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优质饮用水入户、备用水源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试点改革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区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一是完成龙泉驿区xxxx年农村饮水安全提升保障、洪安镇文安场社区居民饮水等工程,提升保障了洛带、洪安等x个乡镇xxxx余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推动大田水库补水抗旱应急、洪河自来水加压站等工程建设,拟新建提水站x座、加压站x座、新(改),城乡供水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三是开展农村饮水管网普查工作,形成电子管网图;定期对全区农村供水源水、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在大田水库、大石山湾塘饮用水源保护地设立隔离网;在茶店供水站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试点改革,提高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坚持以市级财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统领,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为基础,指导实施水利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投资xxxx万元,加快推进xxxx年度“梦里桃乡”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龙泉驿区茶店镇长丰村高效节水灌溉等x个市级财政农田水利工作建设,新建提灌站xx座、提水站x处,整治塘堰xx座,改善灌面xxxxx亩。二是投资xxx万元,完成西河镇跃进村社区xxxx米标准化渠道整治和山泉、柏合等xx余处水利设施水毁修复工程;投资xxx.x万元,完成xxxx、xxxx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拟整治渠道xx公里,新(改)建提灌站x座,整治山坪塘xx口、蓄水池x口、石河堰x处。三是指导全区x个街镇乡xx个贫困村实施xxx口塘堰、x座提灌站、x渠道、排灌渠、x处石河堰、xx处蓄水池、xxxx亩节水灌溉水桩和xx处供水工程的新建及整治工作,打好水利精准扶贫“攻坚战”。
始终坚持“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严格落实早部署、严督导、强责任的工作举措,切实维护全区防汛排涝安全。一是投资xxx多万元新建了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提前备好各类应急抢险物资,现已储备麻袋xxxxx余条、编织袋xxxxx余条、水泵xx台、救生衣xxx件、冲锋舟x艘、橡皮艇x艘、机动船x艘、雨衣xxx余件。二是开展汛前排水设施清淤疏掏和隐患点排查工作,共疏掏完成主城区市政管网xxxkm,排查出防汛安全隐患点xxx处,现已整改完成xxx个防汛安全隐患点,修损新增山洪灾害警示牌xx个。三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三包”体系,严格执行xx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规范汛情信息报送和灾情发布程序。截止目前,已建立xxx支强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抢险人员数达到xxxx余人,基本形成部门联动、通力协作、反应迅速的应急抢险格局。
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强化取水许可、用水计划、水土保持等工作,积极破解水困局。一是以“三条红线”为底线,严格行政许可审批,上半年共注销x户地下用水户取水许可证,办理取水许可x件,行政权力平台录件xx件。二是强化节水管理,今年共向xxx户计划用水户下达计划用水量xxxx.x万mx,并按相关规定调整用水计划。三是健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上半年共完成xx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审查及批复工作,万元。
下一步,区水务局将紧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的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行动,进一步做好水文章,筑牢“两城”建设水生态本底,服务“一高两快”和谐发展。
重点完成xxxx年度黑臭水体综合整治、芦溪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建和分散性污染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继续推动“四改六治理”河渠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加快推进鸡头河、驿马河输配水工程建设和西江河流域整治ppp项目,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结合旧城改造,逐步推进老城区、老场镇雨污分流等工作,切实加大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深入开展河道常态化管理,强化考核问责。
重点推动完成洪河自来水加压站建设、万兴乡农村饮水迁改工程、万兴乡止马店供水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试点改革工作、农村饮水管网普查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强化对全区农村供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的检测监测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重点推进茶店镇长丰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洪安镇红光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西河镇龙井村果蔬基地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综合配套工程等x个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全区扶贫开发水利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继续做好防汛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三包”和xx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的预测预报,做好隐患点排查整改和信息上传下达工作;对地铁、下穿隧道和在建工地等重点地段进行监控,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加快推进《xxxx-xxxx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设施设备巡查,完成xxxx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工作任务。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
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水务局按照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2020年工作总结等有关文件和会议部署要求,以夯实水利基础、保障水安全为主线,以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水利管理、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规范管理,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着眼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切实加强建设管理,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8项新建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9万亩,埋设安装管道75.21公里,铺设地面管网89.2公里,完成投资1958.6万元,占计划的81.6%,同时按照2020年县委1号文件关于支持马铃薯、高原夏菜产业的优惠政策,协同农委在永固镇南关和西村、新天镇新天堡和韩营4个村配套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工程,发展滴灌面积5230亩,铺设地下管道38.88公里,地面支管24.24公里;山水林田湖洪水河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架设供水管道105.24公里,修建蓄水池12座,栽植各类苗木86.68万株,完成投资2390万元,占计划的56%;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埋设管道1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0.32公里,水厂主体工程已完成30%,相关设备已订购,完成投资360万元,占计划的56.7%;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预制预制块1100立方米,整理土地300亩,完成投资69万元,占计划的15.2%;大堵麻灌区量水设施改造项目改造量水设施18处,完成投资133万元,占计划的50%;童子坝河道治理、小堵麻河道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三通一平”、施工测量、施工放线等工作;金山水库环境影响评价等13个专题报告已办结,初设报告已批复,“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完成,招标公告已发布。5项续建工程中,202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已完工;大堵麻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已完工,修建分水闸15座、干支渠5.68公里;山城河水库工程进行竖井、输水洞出口和闸室、溢洪道泄槽段和消力池等部位的施工;洪水河城区段水利风景区排洪渠工程修建滚坝1座,安装引水管道0.4公里,防护围栏2.5公里,维修景观水池7座,新建景观水池1座,完成投资1313万,占计划的20%;山水林田湖2020年洪水河小流域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童子坝流域治理项目新建护岸10公里,渠道3.84公里,种草0.93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3.4万株,完成投资1517万元,占计划的44.6%。
(二)精准施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通过整改自查发现的问题,61户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新摸排17户因危房改建搬迁至新宅基地未入户问题己逐户制定措施全部实现了入户,进一步提高了脱贫攻坚饮水安全质量。同时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强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安全排查和防控,改建各类管道85公里,落实水质检测费用30万元,供水不稳定,管道堵塞问题己解决,并己组织完成验收销号。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加强和充实帮扶力量,积极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认真制定和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全面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
(三)加强防范,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落实8座中小型水库的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和承包领导。修订完善各类预案69项、调度规程8项,落实抢险队伍17支4966人,储备防汛物资,加强汛前检查,认真开展演练,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逐级落实值班人员,确保了水情、汛情、工情及时传递。及时排除防汛安全隐患,对8座中小型水库及主要河道防汛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强化山洪灾害“户户知”工程值班和设施维修保养,迎汛度汛工作扎实有效。
(四)深化改革,激发水利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健全完善河长制相关制度10项,组织对各镇建立河长制情况进行验收,对全县范围内河流整治情况进行督察,对马蹄河、山城河存在问题进行专项督办。结合我县河库特点,在落实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涉河库执法监管等6大任务的过程中实化细化具体任务,完成了洪水河和大堵麻河一、二级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启动实施了山水林田湖洪水河、童子坝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加强水资源管理,分解下达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指标,划定地下水超采区范围,通过控采限量、高效节水、调整种植结构、退减灌溉面积等措施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颁发童子坝河、洪水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大堵麻河、苏油口河24处采砂权河道采砂许可证,正在办理环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加强河道日常巡查检查,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河道水域岸线确权划界工作,童子坝河、洪水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大堵麻河已完成无争议河段确权划界工作,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其余8条河流的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深化农村水利综合改革。细致全面地组织开展以村组为单位的小型水利工程调查摸底,对全县改革涉及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分类,摸清了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建立台帐。按计划推进理清产权、资产评估、“两证一书”颁发等工作。
(五)加强管理,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及时巡查、清淤、清障、观测和检修,确保各类工程运行正常。认真做好灌溉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科学编制用水计划,动员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同时优化调度方案,加强测水量水,灌溉秩序稳定,完成春灌面积1.94万亩,夏灌总亩次58.02万亩。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水资源用途变更监管,加强水资源监控计量,清理整改取水许可受理、审批、延续、发证、监督、档案管理和计划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落实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六)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作风转变。按照省市县“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总体要求,迅速召开动员会议,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成立工作机构,在鲜明位置设置了“转变作风年”征求意见建议箱,张贴了征求意见建议公告,公布了投诉电话和通信地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紧紧围绕活动实施方案指出的6个方面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建立了问题台账,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改;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问题要做到强化部署、及时跟进、推动落实。活动的开展,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办事效率有了明显转变。
(七)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制定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清单,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积极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启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党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严格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制定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清单,完善党员学习、谈心谈话等制度,推动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一
(一)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进一步压实市、区、街道、社区各级河湖长责任,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纳入河湖长制考核重点内容,协调推动河流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扎实推进河湖长制“见行动”、“见成效”。加大河湖巡查保护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河务通、河长制公众服务app等信息化系统平台,紧盯沿河排水口,实行“身份证”管理,挂牌公示、责任到人,确保排水口晴天污水零直排。同时,组织2期河长制工作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社区河长、各级河长办人员综合素质。
(二)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跟踪《xx市xx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2020年水污染治理决战年责任手册》任务进展及后续督办事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考核任务。加大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当前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克服台风天雨天多不能施工、暗涵治理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压实代建、监理、施工单位责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督促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市部署要求完成局担负的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和监督水污染治理工作,汇聚全民治水合力。
(三)抓好“三水一保”工作落实。依托技术单位力量,持续对管网运营管理单位的工作质量开展考核检查,压实供排水管网管理职责。协调相关单位加快洪湖水质净化厂、东门泵站等排水设施建设,保证工程安全稳定、有序推进。加快节水型载体建设,督促重点用水单位严格遵守下达的用水计划,严控辖区用水总量。常态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持续开展“水土保持进工地”宣传活动,加强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培训。
(四)做好水旱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局汛期值班、值守、巡察和发现问题督导整改等机制,压实区属水库、泵站、河道管养单位、纳管水务企业和在建水务工程施工单位防治主体责任,做好水旱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抓好针对性演练。面对当前小型水库管理困局,根据市级水务部门优化水库管理体制要求,做好管理权移交和加强日常监管等工作。
(五)做好行政审批和法制工作。贯彻落实“xx90”改革要求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有关规定,定期更新权责清单及“十统一”系统有关内容,及时查缺补漏,保证事项信息的长期质量。在压缩承诺时限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根据市区要求,探索我局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容缺受理。进一步完善我局法治政府考核工作,严格规范行政处罚。
(六)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遏制错接乱排导致的雨污混流问题。持续开展河道、建筑工地水土保持、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以及排水单位排水行为等专项执法行动,维护良好水事秩序。对东部过境高速项目等重点工程工地水土流失违法行为继续跟踪,严厉查处违法现象,督促企业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妥善处理群众信访诉求。
(七)进一步加强局内部各项建设。突出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局全面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以抓好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局全面建设水平。加大局内部监督监察力度,抓早抓小,及时发现解决矛盾问题。结合区即将制定绩效相关制度,构建赏罚分明的局内部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二
20xx年,我局党支部在市委、市政府及农林水系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水利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xx大,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我局顺利贯彻执行。现将一年来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抓好理论学习
(一)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我支部年初特别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和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在全局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学习上,我们坚持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尽管工作繁忙,但学习教育不放松。中心组坚持每月学习两次,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落到了实处。通过学习,领导干部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为了使学习收到实效,我们主要采取了集中学与个人学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效能。尤其是党的xx大胜利召开以后,我局根据自身条件,通过收看电视直播、集中学习与自学等形式,迅速展开学习xx大报告的热潮,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做好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壮大党员队伍
(一)党的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有效形式,我局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文件和会议精神,引导和发动党员积极主动实践,不断增强党性理念。坚持执行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干部的思想汇报,积极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情况。
(二)认真开展评议党员活动,查找不足,奖励优秀。根据农林水系统党委的通知精神,经局支委会研究,我局在6月份开展了机关党支部评议党员的活动。此次活动分为动员学习、自我总结、自评和互评、组织考察、处理和表彰四个阶段进行,取得了较好的评议效果。经过自评、互评和组织考察,14人被评为优秀党员,全局73名党员合格率为100%。
(三)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和党内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根据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和农林水系统党委的要求,加强了党费收缴工作,做到按时按标准、足额收缴党费,保证党费制度的落实。今年我局共收到党费5209元,已全部上缴系统党委。在党支部的宣传教育下,大部分党员都能主动按时上交党费,少数党员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没有按时上交。对此,我支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党费的收缴工作。
(四)积极发展新党员,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今年,我局在农林水系统党委的领导与指导下,积极发展新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截至目前,我局共有5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同志被确定为积极分子,圆满完成了20xx年度吸收1名新党员的发展计划。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
(一)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们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抓好了廉洁自律教育。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中央党风廉政建设指导思想,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廉政准则》、《党风廉政教育读本》等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反面教材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防腐拒变的能力。
四、认真学习xx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大会的胜利闭幕,我局迅速集中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水利系统基层单位负责人,召开水利系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动员大会,掀起学习热潮。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联系水利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了xx大报告,尤其是有关水利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xx大精神的鼓舞下,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纷纷表示要以党的xx大为契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创我市水利事业新辉煌。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三
一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对帮扶村东黄村进行帮助指导,加强了班子建设,落实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落实了“五个一”帮扶力量队伍,共同研究制定了村帮扶计划、制定了贫困户帮扶计划和开展了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定了“一户一措施”,对全村179户贫困户进行了对接走访,做到了全覆盖。
二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局党组经常在工作例会中强调全体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努力营造部门清正、干部清廉、作风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是积极参加十九大报告轮训活动,在区委组织部、人社局的组织下,我局合理安排人员,严格纪律,分批次全部参加本次十九大报告轮训活动,并按照要求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及时汇总报送至区人社局。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四
一是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学习教育。坚持每月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
二是全面落实党内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制度,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引导,规范管理意识形态阵地。5月10日按照《xx区脱贫攻坚“重精准、转作风、补短板、创一流”专项整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三是聚焦解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年初已制定学习计划,研究制定《xx区水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关于成立局中心组学习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五
(一)以党建为引领,高位推进水务建设工作。
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切实把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挺在前面,认真贯彻学习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工作,一是落实全年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继续推进“森林管护区”创建工作;三是有力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驻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四是把党建工作与水务工作同谋划共部署齐推进。局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铸魂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二)抢机遇抓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水利投资任务。“十三五”是水务建设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着力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进度,加强项目调度,确保水利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确保完成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年度投资目前任务。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到水务局调研指导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水务部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州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有长远保障。
在全力加快水务工程建设进度工作上,我局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开工。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批复一个就开工一个的原则,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准备,加强与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加快办理林业、国土等开工前置审批手续,充实项目法人力量,优先保障和落实用地指标,着力解决征地移民迁建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二是制定科学的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月,逐个项目逐个环节落实工作任务,提出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按照“周巡查、月调度、季总结”的安排,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严格执行“四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一是按照《贵州省河长巡河制度》要求,督促州级各责任单位、各县级河长办做好2020年上半年河长巡河工作;二是依据《黔东南州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整治工作方案》(黔东南州总河长令第1号),对未按时完成问题整改的县市以《黔东南州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情况通报》形式进行通报或下发督办函;三是按审定的《黔东南州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三年行动方案》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资金推进我州河湖划界工作。
(四)政府重视,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六
四是狠抓了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为强化职工思想认识,全面提高应变能力,县防办坚持提高思想认识和充分业务知识并重的原则对干部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集中培训为主,克服以往麻痹、懈怠、厌战等不良情绪,切实提高了防汛意识。做到了雨情、汛情了解于胸,防汛知识充实熟悉,堤桥闸涵情况心知肚明,防洪预案知而善用。自今年*月份以来,我们协调县武装部在滏阳新河堤防进行了抢险演习。并在*月下旬,由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参加,指挥长亲自坐阵,进行了一次实地防汛抢险演练活动,为做好防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密切关注汛情动态。自入汛以来,县防办的防汛电台、电话、传真全面开通,值班人员吃住在岗,认真做好电话、电台、传真等专项记录并做好交接班记录,严格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不脱岗、不断岗、不漏岗,做到雨情随时上报,明传及时传达,任务准时完成。并对各乡镇区防汛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合理安排巡逻人员检查河道堤防,监视河道水势变化、险工险段汛情,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六是增购防汛物资。我们及时购置了雨衣,雨鞋,铁锹等防汛物品,并对我县武警中队提供了救生衣,橡皮船,绳等物品,保证了汛期一旦发现雨情灾情会出的来,用的上。
三、加强领导,积极配合,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的防汛责任。
做好防汛工作责任重大。乡镇区及有关部门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起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精心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县度汛安全。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各乡镇区及有关部门明确党政领导同志是防汛抗洪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是协调解决防汛抗洪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一旦发生险情,就要掌握全局,坐阵指挥,坚决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能够按照分工,严格履行职责。二是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防汛抗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部门是难以做好的。各部门能够在县防指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努力做好防汛工作。三是严肃纪律,服从指挥。各乡镇区、各单位能够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严格执行防汛指挥机构下达的调度指令,做到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严肃纪律,令行禁止。团结合作,积极行动,全力以赴,确保了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入汛以来,我县出现了几次大的降雨过程,并且比往年雨水大而多,但未造成洪涝灾害。在防汛工作中,我们在市防汛办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个乡镇区和县直**个机关单位部门的积极努力,防治结合,顺利完成了防汛工作。
明年的防汛工作:
今年防汛工作结束就是明年防汛工作的开始。我们明年的防汛工作要以今年的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转变防汛理念,开发利用雨洪资源为重点,针对今年汛期雨量大而集中的特点,明年防汛工作由单一防抗转向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把雨水、客水转变为水资源,树立雨洪资源意识、可调控意识、汛期相机蓄水意识,重点抓好:1,,集雨蓄水工作。主要是整修坑塘,千方百计把水蓄住;2,坑塘配套改造工作。打通引水连接工程,提高拦蓄能力;3,城区集雨工作。在保证城区不受淹的同时,把雨水和沥水收集起来,用于环境生态用水;4,河道配套规划设计工作。各乡镇区在引蓄配套工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到能蓄能排,排蓄兼顾,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全面提高我县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保障能力;二是积极为县领导部门当好参谋,搞好县城建设规划,特别是解决城区排水问题;三是河道清淤工作,现在由于县内工程较多,取土问题相当严重,致使一些河道惨不成形,我们以清淤整形为目的尽快恢复河道原貌,并且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非法取土的行为给以严厉打击;四是积极争取资金搞好堤防维修,争取在明年汛前完成堤防加固任务。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七
今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防办的要求,提早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圆满完成了我县度汛防洪工作任务。
一、未雨绸缪,积极行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今年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特别艰巨。由于今年的气候条件使我国很多城市被淹以致受灾,特别是**市。我县属海河流域中游,其中海河南部和黄河下游两个区域都会对我县造成威胁。又根据今年入汛以来,我县降雨情况极不正常,六,七月份未出现降雨。而在七,八月份也就是“七下八上”这一段时间内降雨明显偏大。全县降雨量***毫米,平均降雨**毫米,比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偏多***%。因此,为切实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一是*月下旬,县防汛指挥部及时调整了成员分工和包河、包渠人员责任分工,上报了《**县防洪预案》、《**县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及抢险队伍组织和物资储备情况。
二是*月底,县防办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天的时间进行了汛前检查,对我县所辖**河、**河、**河、***江主要河道重点堤防及闸涵泵站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填写了防汛工作手册,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市防办。
三是根据汛前检查情况,县防办进行了汇总,并做出检查情况报告,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依据报告对所辖区域的各乡镇区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特别是在清障工作上,要求各乡镇务于*月底彻底完成。
四是对汛前检查出的典型问题,县防指领导成员现场办公,及时采取措施。为进一步落实防汛措施,明确责任,县防办对所辖乡镇下发了做好东风渠疏通排涝工作的通知,并对利用排灌渠系度汛排涝提出指导性意见。由镇政府订出度汛防洪预案,责任人签字盖章。
五是加强业务培训,普及防汛业务常识。为了全面掌握防汛工作基本常识,不断丰富防汛指挥技能,增强责任心,有效地全面做好防汛工作,县防办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防汛工作知识手册》。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境内行洪、排涝河道、堤防及我县水利工程现状、防汛重点,对加强防汛组织指导、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增强全民防汛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是安排防汛值班,改善值班条件。防汛办提早安排了迎国庆、保安全、防汛值班计划,乡镇区实行双层领导值班责任制,并对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进行不定期查岗、监督,检查结果予以通报。防汛办制订了值班表,水务局班子成员带队值班,**名精干力量进行24小时昼夜值班,实行责任制,严防脱岗、漏岗、不在岗现象发生。
七是调整充实和完善了《**县防洪预案》、《城区防洪预案》。根据历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今年的防汛特点,我们及时完善了各项防汛预案。特别是对滏阳河沿堤村庄及险工险段所涉及的乡镇提出要求,抓紧制订出自救措施和防汛预案,乡镇与乡村签订责任状。并对《城区防洪预案》进行了修改,针对县城的重点问题、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了解调查、完善调整。全县防汛工作做到任务、责任细量化,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的问题谁解决”,“谁出的事谁负责”,狠抓落实。
二、厉兵秣马,硬化措施,打好防汛攻坚战。
入汛以来,我们按照省、市防汛办的指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洪”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克服麻痹思想,全县上下协调联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面做好防汛工作。
一是全县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七月中旬,我县召开了由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一把手、各乡镇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县防汛办全体人员参加的防汛工作会议,安排布置了今年全年的防汛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在会后先后查看了**河、***河、**河的险工险段及城区排水情况。各乡镇区按照全县防汛会议精神,狠抓贯彻落实,确保责任、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搞好河内清障工作。河内清障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点、难点,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县防汛办下发了《各乡镇区做好河内清障工作的通知》,县长***亲自督办。并同各乡镇区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县防办配合有关乡镇把清障任务按照属地权限和设障责任落实清障责任制,并针对各乡镇出现的问题及时下发了相关文件。
三是抓好防汛物料和抢险队伍组织的落实。县防办对全县现有的防汛物料进行了检查,落实了措施,加强了物资的防火、防潮、防盗工作,以确保防汛物资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今年又加大物料储备额度,并且对物资品种、存放地点、联系人、调运车辆的落实逐步进行了检查。各乡镇区充实了防汛抢险队伍,今年全县**个乡镇区和有关部门共储备桩木***方,草袋*万个,编织袋**万个,铅丝*万公斤,麦秸***吨,门板****块,树头***个,成立了****人的快速抢险队和*****人的抢险预备队。乡镇村抢险队伍组织,落实到村到户,并上报市防办。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八
通过制度来激励上进、规范党员干部思想行为,为各项工作“创建一流”目标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突出表现在围绕评审工作,狠抓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xx年上半年,我局始终坚持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严格按照争创“四型党委”要求和“三会一课”等制度,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制度的规范下,把党建工作做活:一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按照中心《水务局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党支部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项制度,围绕党建工作务实创新、创优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下半年中心党建工作目标。二是强化管理,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在党课教育中,将政治学习与水利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交流,通过支部和部门讨论,起到了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围绕“创先争优”这一主题开展工作,坚持民主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三是注重“凝聚力工程”建设,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十九
(一)积极推行水旱灾旱防御管理模式。
一是全州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上报率94.49%,名列全省第一位。二是结合州水务局新“三定”方案和工作需要,印发《州水务局关于组建水旱灾害防御抢险队(专家库)的通知》,组建由水工建筑、地质、水文、机电、电气、水保等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组成的抢险队(专家库)。三是实行的“1+1+1+3”模式常态强化防御值守力量,即按照1个带班领导+1个科室领导+1个值守人员+3个维保人员强化强降雨应对防御值班。
(二)推行骨干水源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要人员现场签到制度。
针对我州在建的骨干水源工程部分实施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主要人员履职履约不力、缺岗缺位严重造成的施工进度迟慢、质量控制不严、安全生产隐患突显、工程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实行指纹打卡,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投标文件承诺的人员和工作时间来履行合同,遏制项目管理中明投暗靠、挂名虚设和随意更换人员的违规行为。确保在建骨干水源工程稳步推进。
(三)凯里市取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为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整体水平,从2020年起,凯里市开展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住建部官网于2020年6月4日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命名第九批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公告”,成为我省继贵阳市之后第二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四)全省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务中心工作任务,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宣传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5月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我州包丽娟等5名同志被表扬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五)台江县空寨水库项目获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2020年3月台江县空寨水库项目通过全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评选,被表彰为贵州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成为全省174个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中唯一的水利项目,也是我州首个获此殊荣的水利项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向全州水利项目发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冲锋号,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安全的水利建设环境。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二十
(一)全力抓好水务投资工作。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共向我州下达了水务项目建设资金9.159亿元。截止6月底,全州累计完成水利水务建设投资共计25.81亿元,占全年50亿任务的51.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二)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一是宣威水库。可研报告已于2020年12月向水利部报送,因环保问题,需宣威水库环保专题报生态环境部受理后方可安排上会。目前宣威水库环保专题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省水投集团公司计划7月10日前提交国家生态环境部审查。二是列入乡乡有稳定水源中小型水库工程11座。截止目前,初设获批2座(均小型水库),已上会1座(即凯里脚里水库),占计划任务27%;其它专项可研获批1座(即榕江送马坡水库),项目可研已上会11座(其中项建已获批7座)。
(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省厅下达我州开工建设水库任务7座,其中:中型2座、小型5座。第一季度经省水利厅确认,已开工1座小型水库,第二季度经省厅确认,已开工2座水库(其中中型1座,小型1座)。
(四)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实施。一是按照《贵州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方案》部署,我州要在2020年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行动方案》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解决39.777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564万人)。截至目前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体形象进度100%,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任务,全州辖区内所有农村供水人口已达到“饮水不愁”标准,为我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江河治理工程,今年已完成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9个的目标任务。目前9个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批复总投资22519万元,现已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到位资金共计18274万元;累计完成招投标5个,开工2个,三是农村水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完成水电新增装机容量0.789万千瓦,超过了省级下达的任务计划。四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20年省厅共计下达我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57平方公里,截止6月24日,实际完成137.45平方公里,完成任务的81.1%,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超半。五是积极推进病险水库治理工作,2020年度下达我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任务5座。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凯里市大溪、施秉县岔岗河、镇远县小地施、丹寨县新长征及阳仙桥等5座水库,其中凯里市大溪水库已完成蓄水验收。
(五)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应对工作。一是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目前我局落实了全州460座水库水电站“三个责任人”即是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巡坝责任人。二是以制订预案为主体,完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体系和开展演练工作。完成了《黔东南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编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防汛队伍,做好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州共储备防汛物资麻袋3.706万条、照明设备1803台套、橡皮舟49只、冲锋舟19艘、机动船9艘、排涝设备243件等等,物资价值共计903.3万元。共储备抗旱物资挖掘机4台、推土机1台、打井机2台、洗井机1台、发电机组321台、电动机238台、拉水车31辆、输水软管26.255万米等等,物资价值共计3222.44万元。16个县市均落实了综合应急抢险队伍,全州防汛抢险队伍人数共计7000余人。四是以防洪保安全为目的,抓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能力建设。加强对全州261个山洪灾害雨情监测站点、140个防汛指挥雨水情监测站、123个视频监测站点、88个图像监测站点跟踪服务和维护管理,完成了州级52个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我州山洪灾害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系统数据上报率为94%以上,位于全省第一。五是成功应对10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目前全州未发现有一处垮坝事件和人员死亡情况。
(六)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一是按照《贵州省河长巡河制度》要求,督促州级各责任单位、各县级河长办做好2020年上半年河长巡河工作、开展2020年6.18贵州生态日“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等;2020年1-6月州、县(市)、乡(镇)、村四级河长共巡河20281人次,其中州级河长巡河32人次,县级巡河945人次,乡级巡河6595人次、村级巡河12708人次。二是认真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州河长办印发了《黔东南州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整治工作方案》;将所有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河湖纳入“清四乱”专项行动范围,开展清理整治,截止2020年5月底排查出63个问题,已整改清理49个。三是认真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根据《2020年黔东南州水利发展目标责任书》,《黔东南州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三年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经审示印发;按审定的《黔东南州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推进我州河湖划界工作。
(七)脱贫攻坚水产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围绕水务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目标,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二是按照省、州要求,组织开展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3+n”专项治理工作,对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清查,对清查存在的32个问题督促有关县尽快整改;三是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共解决了全州122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动就业问题,累计支付劳动报酬813.07万元。优先聘用266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水库运行和河湖保洁管理。四是充分利用水能开发优势,努力探索水电开发新模式,实施6个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建设,积极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2020年我州获批新实施2个小水电扶贫工程,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总投资3.04亿元,将产生224.1万元/年的扶贫收益;已实施的小水电扶贫工程2020年上半年兑现了228.64万元扶贫收益。六是积极开展单位定点帮扶村的帮扶工作,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共慰问帮扶村贫困户13户,送去慰问金3900元。帮助帮扶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2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修复;翁板、凤山每村10万元扶贫资金;翁板、凤山每村20万元水毁修复资金;翁板村350万元小农水项目资金。七是向黄平谷陇镇极贫乡镇增派了5名驻村队员,加之前5名,目前共派出10名驻村队员,为谷陇镇脱贫攻坚工作增添力量。
(八)加强供排水管理工作。
一是2020年县城污水处理建设任务为新增1.5万吨/日县城污水处理规模,建设或改造110公里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目前,我州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在建项目5个,新建成污水管网11.3公里,5个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1.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二是2020年力争建设5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37个,任务完成率64%。剩余21个项目正在完善ppp项目前期工作。全州在建县城供水项目13个,完成新建管网建设48.335公里。四是优化“获得用水”提升营商环境,为进一步优化我州“获得用水”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获得用水”指标在全省排名升位进档,目前已编制完成《全州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工作实施方案》,待审核下发各县(市)实施。
(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1)迎接了省级对州级开展2020年度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准备启动州级对县级的考核工作。(2)中型灌区已经100%发放了取水许可证,正在督促和指导县级开展小型灌区取水许可手续。(3)到省内其他地区考察调研水权交易改革工作,并对下步工作做了重点安排和要求。
(九)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主体责任落实。
1.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各项机制,始终坚持把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州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基础,把对干部“四种形态”的教育作为抓好工作的前提,把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贯穿工作的始终。继续推进“森林管护区”创建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和抓好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抓好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建立了全局干部职工廉政档案;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应用提醒性约谈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提醒和告示,截止目前共约谈217人次。上半年,全局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因主体责任缺失而导致贪腐行为基本得到遏制。
2.机关党建不断夯实。一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局机关党委制定印发了《州水务局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建立了达标台账、纳入了目标考核。二是以党建促脱贫,抓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制定了《关于水务工作服务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村方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方案》、《党支部联系帮扶村方案》,调整了州水务局水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局班子成员帮扶村工作,领导、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在职6个支部与帮扶村开展党建帮扶、主题党日联谊活动。开展了帮扶村贫困户、驻村干部及家属的慰问工作。
水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二十一
今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防办的要求,提早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圆满完成了我县度汛防洪工作任务。
一、未雨绸缪,积极行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今年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特别艰巨。由于今年的气候条件使我国很多城市被淹以致受灾,特别是**市。我县属海河流域中游,其中海河南部和黄河下游两个区域都会对我县造成威胁。又根据今年入汛以来,我县降雨情况极不正常,六,七月份未出现降雨。而在七,八月份也就是“七下八上”这一段时间内降雨明显偏大。全县降雨量***毫米,平均降雨**毫米,比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偏多***%。因此,为切实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一是*月下旬,县防汛指挥部及时调整了成员分工和包河、包渠人员责任分工,上报了《**县防洪预案》、《**县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及抢险队伍组织和物资储备情况。
二是*月底,县防办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天的时间进行了汛前检查,对我县所辖**河、**河、**河、***江主要河道重点堤防及闸涵泵站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填写了防汛工作手册,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市防办。
三是根据汛前检查情况,县防办进行了汇总,并做出检查情况报告,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依据报告对所辖区域的各乡镇区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特别是在清障工作上,要求各乡镇务于*月底彻底完成。
四是对汛前检查出的典型问题,县防指领导成员现场办公,及时采取措施。为进一步落实防汛措施,明确责任,县防办对所辖乡镇下发了做好东风渠疏通排涝工作的通知,并对利用排灌渠系度汛排涝提出指导性意见。由镇政府订出度汛防洪预案,责任人签字盖章。
五是加强业务培训,普及防汛业务常识。为了全面掌握防汛工作基本常识,不断丰富防汛指挥技能,增强责任心,有效地全面做好防汛工作,县防办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防汛工作知识手册》。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境内行洪、排涝河道、堤防及我县水利工程现状、防汛重点,对加强防汛组织指导、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增强全民防汛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是安排防汛值班,改善值班条件。防汛办提早安排了迎国庆、保安全、防汛值班计划,乡镇区实行双层领导值班责任制,并对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进行不定期查岗、监督,检查结果予以通报。防汛办制订了值班表,水务局班子成员带队值班,**名精干力量进行24小时昼夜值班,实行责任制,严防脱岗、漏岗、不在岗现象发生。
七是调整充实和完善了《**县防洪预案》、《城区防洪预案》。根据历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今年的防汛特点,我们及时完善了各项防汛预案。特别是对滏阳河沿堤村庄及险工险段所涉及的乡镇提出要求,抓紧制订出自救措施和防汛预案,乡镇与乡村签订责任状。并对《城区防洪预案》进行了修改,针对县城的重点问题、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了解调查、完善调整。全县防汛工作做到任务、责任细量化,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的问题谁解决”,“谁出的事谁负责”,狠抓落实。
二、厉兵秣马,硬化措施,打好防汛攻坚战。
入汛以来,我们按照省、市防汛办的指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洪”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克服麻痹思想,全县上下协调联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面做好防汛工作。
一是全县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七月中旬,我县召开了由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一把手、各乡镇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县防汛办全体人员参加的防汛工作会议,安排布置了今年全年的防汛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在会后先后查看了**河、***河、**河的险工险段及城区排水情况。各乡镇区按照全县防汛会议精神,狠抓贯彻落实,确保责任、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搞好河内清障工作。河内清障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点、难点,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县防汛办下发了《各乡镇区做好河内清障工作的通知》,县长***亲自督办。并同各乡镇区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县防办配合有关乡镇把清障任务按照属地权限和设障责任落实清障责任制,并针对各乡镇出现的问题及时下发了相关文件。
三是抓好防汛物料和抢险队伍组织的落实。县防办对全县现有的防汛物料进行了检查,落实了措施,加强了物资的防火、防潮、防盗工作,以确保防汛物资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今年又加大物料储备额度,并且对物资品种、存放地点、联系人、调运车辆的落实逐步进行了检查。各乡镇区充实了防汛抢险队伍,今年全县**个乡镇区和有关部门共储备桩木***方,草袋*万个,编织袋**万个,铅丝*万公斤,麦秸***吨,门板****块,树头***个,成立了****人的快速抢险队和*****人的抢险预备队。乡镇村抢险队伍组织,落实到村到户,并上报市防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