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微课微教案范文(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提高教学的清晰性。这些教案都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微课微教案篇一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一、导入
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愿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微课微教案篇二
在小学低段,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一片幸运的叶子》讲述了善良的大熊要去探望生病的山羊奶奶。穷困的他,原本只带了一片树叶。可是,最后却变出了新鲜的蔬菜和美丽的气球……。故事描述主角因为善良的心,时时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人,换得的是更丰盛的回馈。提醒读者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有助人的能力和机会。简单却深刻的故事情节,传达出温暖的情意,以及对真善美世界的期许。
1、借助绘本阅读,在倾听、思考、观察、想象中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懂得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有助人的机会和能力。而且,助人的方式未必要用到钱财。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它的名字是《一片幸运的叶子》。(板书课题,齐读,给“幸运”注音)
它是一本绘本。绘本,又叫图画书,书中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文字和图画共同、完整地讲述了—个故事。
二、了解封面、封底
1、(出示封面)读一本书要从书的封面读起,它能帮助你更好地阅读这本书。老师希望你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把你从封面看到的大胆地说出来。(同位交流)
2、生汇报:
(1)《真善美绘本系列》是一套让孩子认识真善美的绘本,包括《一片幸运的叶子》《了不起的爸爸》《称赞》《嗨!你好》四本绘本,这套绘本在台湾已畅销多年。通过阅读这套绘本,让我们可以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学会赞赏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
(2)张正雄,著名绘本画家,其活泼、童趣的书法,深受孩子的欢迎,更呈现出绘本温暖的內涵。
(3)张晋霖,台湾著名绘本作家,擅长写作幼儿教育的绘本,出版了多部作品。
(4)来,我们再读读故事的名字,看你能不能猜出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结内容。
3、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大胆地猜想。但是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封面还不行,还要看看这本图画书的封底。
师:封底上面画了什么,写了什么?请认真看看,自由朗读上面的内容。
生汇报:图上画了大熊送给山羊奶奶新鲜的蔬菜和美丽的气球。还告诉了我们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小结
好了,今天开始我们知道了看书要先看封面、封底,了解它的名字还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内容,还把创作者和出版社介绍给我们。知道创作者的名字一般是写在书名下面的,而出版社一般写在封面的最底下。然后再去看故事,它能帮助你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更喜欢这本书!
微课微教案篇三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联想想象,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二、经典朗读,锁定飞渡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第9段。
1、圈画动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斑羚飞渡的画面。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2、圈画动词,发挥想象,画出飞渡的情景。(我参与,我展示)
3、试着利用手势比划飞渡的情景。(结合文字,尝试动手,同伴交流,体验快乐)(我比划,我快乐)
三、分析形象,突破重点(老斑羚的形象)
四、联想拓展,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五、回味畅想,盘点收获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微课微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微课微教案篇五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2、难点: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白板、橡皮泥、弹簧、激光笔、镜子、木条、砝码、测力计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回顾: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演示:压缩橡皮泥、拉伸弹簧。
(一)形变
问题1:橡皮泥和弹簧,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而弹簧可以。结论:形变后撤去力的作用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学生实验:用测力计拉伸弹簧
问题1:在拉伸弹簧时,测力计出现了示数?说明什么?——说明弹簧对测力计有力的作用。
问题2:旁边的同学感受到弹簧产生的力了吗?为什么?——不接触弹簧就不会受到弹簧的'力。
结论: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演示:木条载重
木条上放置重物时,木条受到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支撑住物体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问题1:木条比较软,形变非常明显,那如果在木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呢?演示:
结论:有些形变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清,但这些形变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实验证明,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桌面与物体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这满足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所以桌面会对物体有一个弹力,这个就是桌面的支持力。我们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其实都是弹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形变和弹力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分类:1、弹性形变;2、非弹性形变。
2.弹力: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微课微教案篇六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
早上小灰灰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仔细观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
容易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
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4、小结儿歌
用村长送的一首儿歌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里年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微课微教案篇七
大家好,今天我的微课内容是《我给动物拍拍照——描写动物外形的突出点》。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我带来家里的宠物,你们猜!
这是我家的小猫咪,它最喜欢拍照了。你能给它拍照吗?(能)
过渡:它高兴极了。你看,它把自己最精神的样子展示出来了。你觉得它哪个地方最吸引你呀?请你说一说。(请两名学生说)
预设:眼睛特点
看来小猫的`眼睛非常的吸引人哦,今天我们就抓拍小猫的眼睛,把它写灵活写生动吧。
你觉得它的眼睛怎么样呀?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简单的答案(会发光,会变色)
我们可以挖掘别人所不知道的,不常见的地方。如它的眼睛会发光,那是在什么时候会发光呢?发光的时候,眼睛会像什么呢?如果写它的眼睛会变色,那它什么时候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来把它写细致些,具体些。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同桌讨论一下小猫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开始吧!
学生交流(老师指正)
过渡:小朋友,你们真棒,能把小猫的眼睛写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1、总结方法。方法很简单。
(1)选出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2)把这个特点写细致、写深入,还要写独特,写别人不常写的东西。
2、练笔训练:那其他部位的特点你能尝试写一写吗?
3、学生练笔——学生作品展示——老师点评
4、小结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
写其他小动物也是一样道理的。回家请观察其他小动物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把这个特点写具体、写特别。
微课微教案篇八
小亮在完成手工作业时碰到困难,表哥替他完成了。小亮因此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但小亮的心情反而忐忑不安。在听了《狼来了》、《列宁打破花瓶》、《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后,小亮为自己的不诚实感到羞愧,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课文最后扩展到班里争当诚实的孩子的同学,以及学做诚实格言的书签等环节。
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了解生活中哪些是诚实行为
2.能初步分辨是非,实事求是,不说谎,知错能改,做诚实的孩子
3.愿意做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能初步分辨是非,实事求是,不说谎,知错能改,做诚实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欣赏视频
请学生欣赏《好孩子要诚实》这个视频,看完之后,说说从这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板题
师:好孩子就是要诚实,诚实是美好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棵诚实树开出鲜艳的花朵。(板书:诚实的花朵)
二、学文悟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小亮。小亮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情,他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帮帮他,谁愿意帮帮他,举举手?你们都是热心肠的好孩子。
生1:不去,因为他的手工作业是哥哥帮他做的
生2:不去,他应该向老师道歉
师:小亮不能参加比赛,他的这份荣誉、这份成绩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是的,他的手工是别人做的,应该让手工真正好的人去参加比赛,对不对?
师:既然不能参加比赛,那接下来小亮应该怎么做?
生1:跟老师承认错误生2:跟老师说实话
生讲《狼来了》故事
师:哦,很多羊被狼咬死了。那么讲完故事,你想怎么劝小亮?
生:小亮你还是向老师道歉吧,要不你就会像放洋娃一样,老师不会相信你的
师:是啊,你这一次说谎,下次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了
师:听了大家的故事,小亮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拿哥哥的手工作业上交给老师,欺骗老师。可是要他承认错误,他还是做不到,他害怕老师批评他,怕同学嘲笑他。如果你再给他讲一个故事,也许他能下定决心承认错误。
生演《列宁打破花瓶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情景剧,你想对小亮说什么?
生:小亮你还是对老师说实话吧,老师会原谅你的。
师:可是小亮没有勇气承认错误,他应该向小列宁学习什么?
生:像小列宁一样,主动承认错误
师:刚刚同学说了那么多,小亮终于明白,他如果像小列宁一样,主动承认错误,老师不但不会批评他,还会表扬他。听了大家的劝说,小亮决定向老师承认错误。
师:看,小亮终于鼓起勇气,找到老师说:“老师,我错了…”
老师说:“知错能改,老师相信你。”同学们也来热情帮助小亮。小亮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说小亮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吗?(是)
师: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时怎么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呢?请看:
三、判断行为
(2)小红上街时,看见前面的.叔叔掉了100元钱,拾到钱后,她该怎么办?(请学生演一演)
(3)小明拿到自己100分的试卷,高兴极了,忽然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字写错了,而老师没发现,他悄悄把这个字改正了。小明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请学生演一演)
(6)老师要检查作业了,小强的作业没做完,就骗老师说:“老师,我作业做完了,但是我忘记带来学校了。”小强这样做,对吗?他应该怎么做?(请学生演一演)
四、夸一夸身边的人
师:诚实是美德,拥有诚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在我们来夸一夸身边诚实的人。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诚实树鲜花盛开,漂亮无比。老师:为我们班有这么多诚实的孩子,感到非常骄傲。老师想起一首小诗,请看:
诚信之花遍地开
小孩子,要诚信,
对同学,不欺骗,
对朋友,不隐瞒,
对家人,不说谎,
对老师,不夸大。
说到做到守信用,
做错事情要改正。
大家一起来行动,
诚信之花遍地开。
师:除了诗歌,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也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守信的人最快乐,诚实是最天真的。——鲁迅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乐基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
——毛泽东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微课微教案篇九
小学数学 汤军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在学校组织培训中,悟出它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 “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在测试中文中我找到了它。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微课微教案篇十
化州市合江镇大垭小学 李春霞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子训练内容,也是一个难以掌握的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
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
1.首先我们先学会分辨陈述句与反问句这两个不同的句子。
2.出示幻灯片(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比如: “难道我会不知道?”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像“小树长高了。” “他没有参加聚会。” 其次,通过趣味练习帮助理解 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说话者、听话者、进行现场表演,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改写句子: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话者: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听话者: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又如:我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说话者:我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听话者: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三.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出示幻灯片(例句1)
2.下面我们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将句子中的肯定词改成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成肯定词。
3.请看例句1 反问句:“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首先这个句子中有否定词“不是”,我们把它改成肯定词“是”。然后看句子中的反问语气词是“难道”,句末的疑问助词是“吗”,把这两个词去掉。接着把问号改成句号,最后把其他内容照抄下来。改成陈述句为“这是伟大的奇观。”
7.这个句子中有肯定词“能”,我们将它改成否定词“不能”。然后把反问语气词“怎么”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接着把问号改成句号,把其他内容照抄下来。这样改成陈述句为“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三.小结方法:
1.同学们,你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2.出示幻灯片:反问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第二步: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和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第三步: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其他内容照抄。
3.同学们,只要你们掌握了方法,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种题型就能做得更好了。最后我们编成童谣帮助记: 反问变陈述,有否去否,没否加否,“难道”“吗”全走开,问号变句号。
(童谣中”否”代表否定词,“难道”“吗”代表疑问词。)今天,我们的学习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微课微教案篇十一
《玲玲的画》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悟玲玲心情的变化。
2、品味爸爸的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画画吗?这是一位叫玲玲的小姑娘画的画,她的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在干什么?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语句。(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这时,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谁帮助了她呢?
4、再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你感到什么?
三、总结: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第二天,玲玲的画在校园美术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肯动脑筋,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四、教师寄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微课微教案篇十二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以小见大的的手法表现浓浓的亲情。
课文、教辅资料、教案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
(学生回答)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
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以初中新生活学生想家导入
将(三)放置在(二)之前,另外让学生找出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注重让学生自己概括
微课微教案篇十三
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快来看看美术微课教案吧!
美术微课教案:直溜溜和圆咕咚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线条的变形,知道线条可以有不同的变化。
2、尝试通过线条和圆的不同组合,创造新形象。
3、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不畏难。
【活动准备】
有圆的长卷画,颜料、黑色蜡笔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启发幼儿对线条的想象
1、出示“直溜溜”
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直溜溜和圆咕咚》,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这是谁?(直溜溜)
2、讲述故事,感知线条的变化并记录
师:直溜溜是一根与众不同的线,遇到下雨天,他的身体会怎样变化?变成了什么线?(弧线)
故事:遇到下雨天,他会弯起自己的身体,变成鱼钩到河里去钓鱼。
故事:雨过天晴,他会把自己卷成团,从山顶一下跳到七彩虹上荡秋千。
师:后来,直溜溜和圆咕咚一起玩游戏,直溜溜的身体又怎样变化?变成了什么线?(弹簧线)
故事:清晨,圆咕咚会坐上直溜溜滑梯,从这头滑到那一头。
师:我们也和圆咕咚一起来滑直溜溜滑梯吧。拿出手指,从这头滑到那一头。好玩吗?再玩一次吧。
师:中午,圆咕咚和直溜溜又在一起玩什么游戏?
师:傍晚的时候,直溜溜是一根什么线?他们玩……?
师:除了弧线、螺旋线、弹簧线、直线,你还认识什么线?
二、尝试通过线条和圆的不同组合,创造新形象
1、出示“圆咕咚”形象,启发幼儿对圆的想象
师:故事中的圆咕咚长的怎么样?
师:圆圆的圆咕咚像什么?(球)
2、激发幼儿的想象
师:今天来了好多的圆咕咚和直溜溜,瞧,他们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
师:(蝌蚪)看,他们变成了什么?直溜溜变成了蝌蚪的什么?
师:(棒棒糖)看,圆溜溜的身体又怎么了?变成了什么?
师:(太阳)又变成了什么?直溜溜变成了太阳的什么了?
师:还可以变成什么?
师:两个圆咕咚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出示眼镜、樱桃)
师:如果三个圆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呢?
3、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进行组合
三、幼儿操作
师:那么请你们也来变一变。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圆咕咚,请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一幅长卷,轻轻地找个位置去变一变吧。
四、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最有创意?
微课微教案篇十四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微课微教案篇十五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微课微教案篇十六
活动内容:《夏天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图谱,学念、并熟记诗歌。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的微课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夏天可美了,夏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夏天的歌真好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完整欣赏儿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们乐呵呵的笑声里。
三、理解儿歌内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谁在唱歌呢?
对了,是:蝈蝈、知了、青蛙。(幼儿自主回答)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
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蝈蝈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们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聪明!“在绿绿的草丛中,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儿学念儿歌
孩子们夏天的歌除了在这些地方,还在我们乐呵呵地笑声里呢?好了,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说吧!
“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创编儿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们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吧。
微课微教案篇十七
一、课题
比多少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用其表示抽象数大小的关系。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点出发,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使之逐步掌握《比多少》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描述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认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重点
1.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一一对应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
1.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七、教学方法
发现法 任务驱动法
八、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带领列举,提出问题
兔子有四个,苹果也有四个,兔子和苹果一样多,写作4=4,解释“=”含义。在比较兔子与香蕉的个数得出“”含义,比较兔子与胡萝卜的个数,得出“”含义。
4.巩固训练
通过ppt呈现动物数量图片,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以及一一对应的关系基础上得出结论。
4.小结
布置一道练习题,引导学习者对所学习知识加深巩固。
十一、教具
ppt演示
十二、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_”,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一个有趣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并适当点拨学生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从而得出“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当然由于是微课教案,在真实的讲授与设计中,与学习者线上互动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