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朱德的扁担的教案(模板23篇)
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确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其次,针对教学内容,我们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安排,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此外,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三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朱德的扁担 板书 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朱德 扁担 担子 队伍 部队 抽出 抽查 茅坪 山高路陡 敬爱 尊敬
会师 研究 心疼 不料 料事如神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 扁 担 队 伍 敌 抽 敬
朱( )( )扁( )( )担( )( )队( )( )伍( )( )敌( )( )抽( )( )敬( )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问题。
( ),所以常常 要派人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臬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时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还要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这时心里又会怎么想?
可他们哪里想到,读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 要连夜赶做呢?又为什么 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引读:大家见了----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五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六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七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复习生字。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九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写字。
对策:随课文识字,寓识于读。加强写字指导,确保写字时间。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悟。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比赛读,评议。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
第2教时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背诵课文的第二小结。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朱德的品德。
3继续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
对策: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检查复习词语。
形式:抽读。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小节。
采取师引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课文,红军为什么要上山挑粮食?
2、学生交流。
1、指导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坚守”“很必须”来体会!
2、重点读第三句你读懂了什么?
3、相机看图理解山高路陡。
4、指导读好第二节。
(三)精读第三小节。
(1)师出示图,学生观察图上的朱德,重点引导观察他的穿着。
(2)读读书上描写他外貌的句子。
(3)指导朗读三、四句重点抓住一个“劝”
(4)再读读前面的内容来体会战士们为什么对朱德越发敬爱。
(5)有感情地朗读该节。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写剩余生字。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3教时。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复习巩固。
难点:正确完成相关巩固练习。
对策: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
进行去拼音打乱顺序随意抽读。
二、默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山冈 一块必须 攻守劝说。
三、巩固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刚( ) 功( )。
冈( ) 攻( )。
手( ) 工( )。
守( ) 宫( )。
四、抄写词语。
1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描红、临写)。
2师巡视指导。 把词语也要读一读。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二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朱德的扁担评课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想必大家都知道,红军的胜利靠的是人和。如果说,红军在战斗中人人都想着为共产党出一份力的话,那么在抗战生活中,他们也是处处为大众着想的。《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实在难走。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够呛,肩上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运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当时,朱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总是跟大家一同去运粮,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满满的。大家看到朱军长晚上要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粮,可是朱军长却风趣地说:“吃饭有我的份,挑粮也有我的份!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了吗?”
怎么办呢?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有一天,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天没亮,大家都起床了。吃过饭,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麻包,有的提着布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奇怪?扁担突然失踪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军长的扁担哪去了呢?原来是红军战士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了起来。谁知大家刚走上黄洋界,朱军长又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等他坐下来休息时,人们才发现朱军长削了一根新扁担。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
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
朱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粮爬山累了的时候,红军战士就用这首歌谣互相鼓励。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敌人的信心。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三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四
以身作则——自古以来是优秀人物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准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
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啊!朱德总司令,你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你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五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学习了一个红军的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颂至今已经跨过了78年的岁月,他讲的就是红军的总司令——朱德的扁担。
2、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字要规规矩矩、一笔一画的写。“担”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
领读——扁担
齐读课题
3、像这样读的轻声词课文里还有很多,上节课我们特别注意练习了!(投影、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全文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你能读好吗?(出示第一小节)
(1)小朋友把书轻轻打开,谁来读第一小节。
(注意激励性评价,结合轻声、停顿等在投影上做示范性标识)
(2)【师画:会师】“会师”是什么意思?(队伍会合了)
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合了)
(3)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引读)
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2、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红军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2小节。(投影出示)
(1)红军怎么办?指导读第一句。
(师指导把长句子的停顿读正确,范读、挑战读)
【板书:粉碎围攻】
师: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就得——粉碎围攻。要想粉碎围攻,必须怎么办?
【板书:储备粮食】
交流:a、到茅坪挑粮
b、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很难走。
师:你真会体会,哪些词体现了路很难走?(在“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加着重符)
体会重点词“五六十里”(情境渲染:小朋友们知道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吗?要走多长时间吗?老师早上六点钟起床,就开始不停的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你们想想红军战士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像练说(师引导:如果下雨、下雪呢?)
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红军挑粮的困难表现出来?(2-3生)
c、那么远,那么难走的路,红军怕吗?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
d、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朗读课文高潮
师:小朋友,我们都来做小红军,看谁最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为粉碎敌人的围攻去挑粮,来!连起来读后2句。
(齐读、指名读、竞赛读……)
3、指导看图,理解“满满的”,读好第3小节。
过渡:看,朱德同志作为红军的总司令也争着挑粮去了。你瞧,这就是我们的挑粮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后面跟着的是。(投影图片)
(1)师:对,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板书:一道挑粮】
(2)仔细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眼前的朱德总司令?
(3)再看看这担粮食,给你什么感觉?
(满满的、堆的像小山、快掉下来了、把扁担都压弯了……)
(4)引导观察朱总司令的神态。
为什么朱总司令的脸上笑眯眯的呢?他在想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当时朱德爷爷已经42岁了,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不怕苦,不怕累,真让人佩服。
(5)指导朗读:
范读、评价、指名读、展示读
(1)战士们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劝他,不料?
(3)朱总司令为什么要连夜赶做扁担呢?
【板书:连夜赶做】
(4)【画扁担】
师:这就是朱总司令连夜赶做的那根扁担,它上面还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板书:朱德记】
师: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引导:(理解扁担深刻的内涵)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有了扁担才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挑了粮才能——储备足够的粮食
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
师:朱德的扁担是普通的扁担吗?
三、总结全文
1、朱总司令的扁担是粉碎敌人围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带领红军战士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决心。
2、让我们怀着对朱爷爷的敬佩再次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六
今天,我学习了《朱德的扁担》一文。
伟大的革命家朱德爷爷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粮草紧缺,为了革命,朱德爷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战士们为了不让他下山挑粮食,把朱德爷爷的扁担藏起来。为了能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重新找来一根新扁担,并在扁担上刻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字样。从此,战士们不再藏朱德爷爷的扁担了。
我深深体会到像朱德爷爷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自我。这些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并传承下去。生活在党旗下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锻炼好本领。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一生。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七
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国宣传日,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起了革命故事。
语文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打开多媒体。他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担》”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和国民党对峙。国民党于是对井冈山进行封锁,朱德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们一起挑粮食。一张巨大的图片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粮食。中年人穿着灰色军装,帽子上有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在脖子间,有一条白色的毛巾,那个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来另一张图片被投影到上面。那个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着灰色军装的人讲话。语文老师说:“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赛……后来,其他同志担心猪的身体。毕竟,朱德晚上要处理公务,白天要和他们一起挑粮食,多累啊。这个时候,一个小同志站出来,他大胆的把朱德的扁担偷走了。”“那朱德爷爷怎么办啊?”我们一起问到。这个时候,有一张图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担,在扁担的身上写了三个大字“朱德记”。“这就是朱德朱爷爷的处理方法,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字。从此,朱德的扁担再也没有消失过。”老师说道。接着,老师他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拍下的照片给我们看,其中就有这根扁担。
历史正在书写着21世纪,透过照片,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朱爷爷那份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家园。而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国人士,才让我们的祖国说得更加强大、繁荣。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八
《朱德的扁担》一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引导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或故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了解两军会师的背景,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了解战士们挑粮的原因
过渡:当时井冈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出示朱德挑粮图)师述:(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挑粮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自
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交流
a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b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红:足够的粮食)师问:足够的粮食是指 生:很多很多的粮食。师补充:对了,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3)齐读这两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2、品味艰辛
过渡:战士们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食,茅坪是井冈山北面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是为了避开敌人。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这段路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山图)师述:请小朋友们来看图,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一般的人是很难走上去的。可以想象战士们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容易吗?(生: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不容易?
a生:我从“五六十里”体会到不容易。(点红:五六十里)
师:“五六十里”有多远,你们知道吗?(师: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相当于从江都到扬州一来一回,他们挑粮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般天蒙蒙亮就下山,一直要挑到天黑,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b生:我从“山高路陡”体会到不容易。(点红:山高路陡)
师:什么是“山高路陡”?(生:山很高,路很陡,直上直下,还很窄,非常难走。)
3)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一试。
a生自由练读 b指名读(读出挑粮的艰辛) c齐读
4)师引读:挑粮虽然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生齐读:大家都争着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1、(出示朱德图)师:你们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你看到的朱德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2、指名说(头上 脖子上 挽着袖子)
3、师: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去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4、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1)体会“满满”
生:粮食多。粮食重。朱德力气大。挑得很吃力。
b师:女生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这个词。(女生齐读)
2)想象遇到的困难
生:a扁担压在肩上时间长了,会发麻、会磨破皮,会流血。
b被碎石一绊很容易跌倒
c累了只能硬撑着或歇一会儿
d渴了只能强忍着
e饿了只能吃点野果
f时间长了,草鞋磨破了,脚上也磨出了血泡
g遇到下雨下雪,衣服全被淋湿了,路很滑,还有摔下山崖的危险
b师: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齐读)
生:a他是军长要起带头作用
b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军长,就当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6、1)师引读:战士们都劝他 生:不要去挑
师:战士们会怎么劝他呢?
生:a你是军长,你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b你别去挑了,累坏了就没人指挥打仗了。
2)师引读:但是他 生:不肯
师:为什么不肯?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a我不累,我一定要去挑
b我是军长,我要带头挑
7、师引读:战士们见劝不住他,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 生:藏了起来
1)师: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2)师: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连夜赶做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a同桌讨论
b指名交流
b 他连夜赶做,说明他第二天还要去挑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十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二会字.理解"会师","根据地","围剿"等,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长.
2,让学生了解朱德同志不管工作多么忙,还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从而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生字,会用指定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利用晨会或班会讲朱德同志的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看朱德画像和插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客人(出示朱德画像),简介人物.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朱德的故事.
板书课题: 13, 朱德的扁担
3,出示插图.你能说说扁担的用处.(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对呀,就这样一根普通的扁担跟朱德这样的伟人有着一段被世人传为佳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b,标出自然小节数,用" "划出生字词,用"~~~"划出要求认识的词语,用" "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并读一读.
2范读课文,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 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
冈,必,守,劝,朱,产,攻,志
指名读词语.
井冈山,必须,会师,坚守,劝说,朱德,生产,围攻,同志,粉碎,
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四,读课文.
请同学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逐段读课文,逐节进行长句指导.
如: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3,齐读课文.
五, 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2,组词训练.
3,写字指导:重点"必","攻"
4,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书写生字.再写3个句子.
理解课文中难解的词.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和词语.
听句训练.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二 讲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朱德用这根扁担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a,学生自由说话.
b,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名读,齐读.
c,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指名读三自然段第3句.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理解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指名读第2自然段.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3自然段的4——7句.
a,指名读,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b,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补充.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作业
1,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2,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 .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 .
雷锋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家更加 .
春天,百花齐放,公园里更加 .
补充资料:
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新的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茨坪有五,六十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畏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
1928年冬,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砻市挑粮.这天,朱军长象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好绑腰,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砻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 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坳,穿行在走向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荷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军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
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
井冈兵马强又壮,
粮食充足装满仓;
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
保卫根据地,全国得解放……
心随情动——《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和蔼的形象,而本篇课文继《要好好学字》后面,也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位领导人——朱德同志。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同志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全文3个自然段,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如果单纯地和孩子们就课文讲课文,那肯定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太阳下,那种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样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理解课文,体会人物间的浓浓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读课文、翻阅资料,我决定通过增加一些背景故事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如在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坚守”、“围攻”说明红军和敌人所处的形势是“守”和“攻”,既然要“坚守”就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这是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挑粮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还要面临着敌人的 “围攻”,简直难上加难啊!这时我又补充讲了《闪闪红星》、《安东子》等等英雄儿童的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或多或少有点感觉(电视、电影的传播),原始的基础补充说明当时形势的危险,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全文的重点,生动的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仿佛让我们再现了当时的场面,句子中重点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如“一道”、“那么忙”、“怎么办”等等词语的重点把握,另外词语的理解再配合插图的有效辅助,视觉感双管齐下,触动孩子内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坏了,怎么办?”饱含着战士们对领袖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令人感动,于是他“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为表明他的决心,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这一做法是战士们没有料到的,他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战士们,难怪他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课文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十二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 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红军的军长,他的名字叫“朱德”。(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在革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带着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而后,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会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出示图片)大家看,两支队伍会合了,力量强大了,多么开心呀!读好:会师。
3、读好第一句。
4、板书:扁担 指名读 问: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东西)
朱德用扁担来干什么?(挑粮)
过渡:朱德是一军首领,带兵打仗,他为什么要用扁担去挑粮呢?
二、学习第一、第二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出示第二小节一、二句。交流:
(1)井冈山上粮食不多。
(2)红军要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指导读好词语:
围攻:敌人派出大军包围攻打,形势多严峻呀!
是呀!敌人在山下把红军团团围住,多么疯狂地举动!
但是我们不能让敌人得逞,必须要粉碎敌人的围攻。
坚守:红军誓死也要保住这个根据地,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叫“坚守”。
点评:读得意志坚定!
很有信心!一定会成功的!
储备足够的粮食:人是铁,饭是钢,要打败敌人,我们红军还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评:储存的粮食真多呀!
粮食越多越好!
战士们够吃几个月了!
3、连起来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战士们去挑粮,朱德也去挑粮了,大家看朱德军长是怎么挑粮的?
三、学习第三小节。(怎么挑粮的?)
1、出示图片:说说朱德是怎么去挑粮的?看看他的穿着打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看:箩筐里、额头汗珠、扁担
读好:“满满一担粮食”
点评:是呀,箩筐里都快装不下了!
多沉哪,扁担都变弯了!真够多的。
3、读好这句话。
4、朱德和战士们挑粮容易吗?(不容易)
5、为什么说他们挑粮不容易呢?出示句子。
交流:
(1)路远:五六十里 师解释,读好词语。
(2)山高路陡:(看山图)这山又高有直,爬山非常吃力。 读好词语。
(3)想象说:大家在挑粮的时候可能会怎么样?
(4)揭示:非常难走
(5)读好这句话。
过渡:虽然山高路陡,挑粮非常困难,可大家革命热情高涨,争着去挑粮,朱德军长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一同吃苦,这就叫同甘共苦 ,你们看,朱德还是走在最前面呢,这就叫身先士卒。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让我们读好它。
6、齐读。“从井冈山到……一块儿爬山。”
7、这么好的朱军长,战士们多么敬爱朱德同志呀!
8、出示:越发敬爱 那为什么说大家越发敬爱他呢?出示句子,自由读。
9、交流: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1)大家劝他不要去挑粮,他不肯,藏了扁担还连夜赶做一根。
(2)为什么劝他不要挑粮?(工作忙)朱德同志忙些什么?(自由说)
(3)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朱德,学生演战士们来劝一劝朱德,让他不要去挑粮了。
(4)有没有劝住他?(没有)于是一位战士偷偷地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对,“朱德记”就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四、总结:
现在,这根扁担就珍藏在军事博物馆。过了这么70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到朱德的扁担,我们还会想到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齐读)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产生的问题多数也是零散的,没有太多的探究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而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表现朱德高贵品质的两个关键成语我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提问来突破这个重难点的。“以身作则”学生能在引导下,自己说出来,这使我十分兴奋。可见二年级的孩子知识面还是很宽阔的!“同甘共苦”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也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中逐渐感悟、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不同的个体真正走进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十三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