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有深度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对所要总结的事物或活动进行充分的观察和体验,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其次,要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将观点和感悟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精练,使心得体会更加深入人心。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一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感染可能给新生儿的生命带来威胁。作为一名护士,我曾经多次参与新生儿感染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和如何有效地护理感染的新生儿。
第一段:了解感染的类型和病因
在护理感染的新生儿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感染和病因。新生儿感染可以分为垂直感染和交叉感染两种类型。垂直感染指的是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感染传给婴儿,而交叉感染则是指新生儿在医院内感染了细菌或病毒。常见的感染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了解感染的类型和病因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第二段:加强洗手和消毒措施
洗手和消毒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基本措施。清洁的双手和消毒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在进行新生儿护理前,我们必须彻底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温水进行至少20秒的洗手。消毒仪器和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消毒剂对器材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好常规的环境清洁工作,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卫生。
第三段:注意感染的早期征兆
及早发现感染的征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新生儿感染的早期征兆可能包括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异常、食欲不振、溢奶等。当发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常规的体温监测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第四段:细心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新生儿感染中的一大风险因素。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细心护理。首先,我们必须遵循严格的手卫生规范,在接触婴儿前后进行洗手。其次,避免在同一婴儿之间使用同一护理用具,特别是针对有感染风险的婴儿。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病床和附属设施,保持婴儿的周围环境整洁。
第五段:加强家属教育和心理护理
除了提供针对感染的护理,我们还需要加强家属教育和心理护理。感染的新生儿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关注,因此我们需要向家属们详细解释感染的风险、防护措施和护理要领。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家属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与家属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的康复。
总结:
新生儿感染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且重要的任务。通过了解感染类型和病因,加强洗手和消毒措施,注意感染的早期征兆,细心护理以及加强家属教育和心理护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并尽我们所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护士,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许多新生儿,这些纯洁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带给人们无尽的喜悦和温暖。护理新生儿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感的任务。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护理新生儿的心得体会和收获,这让我充满了动力和热情,继续从事这份崇高的工作。
第二段:建立信任关系和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
新生儿需要一个温暖、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和健康。作为护士,我发现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每当我接触到一个新生儿,我会用柔和的语气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他们,确保他们感受到来自我的关怀和爱。同时,我还会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并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这些举措不仅使新生儿感到舒适,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和发展潜力。
第三段: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的提升
护理新生儿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我参加了许多相关培训和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需求,掌握了合理喂养和护理技巧。例如,我学会了正确给予新生儿喂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的喂养方法,以及喂养后正确的拍嗝姿势和按摩手法。此外,我还学会了病理条件和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例如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感染性疾病的处理方法。这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让我能够更好地护理新生儿,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照顾。
第四段:情感上的收获
护理新生儿不仅让我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让我从情感上得到了丰厚的收获。有时,新生儿也会因为各种病痛而哭闹,而我能够用我的爱和耐心去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的关怀和安抚。每当一个新生儿健康成长,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新生儿是生命的奇迹,能够见证他们在我手中成长,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健康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这些情感上的收获,也是我坚守在护理岗位上的重要原因。
第五段:不断学习和改进
护理新生儿是一项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工作。每次接触到一个新生儿,我都会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尝试新的护理方法和策略。我会与同事们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交流彼此的经验,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此外,我还会关注最新的研究和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总结:
护理新生儿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感的工作,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成长。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和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我能够让新生儿感受到来自我的关怀和爱。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我能够更好地护理新生儿,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同时,护理新生儿也让我从情感上得到了丰厚的收获,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满足和自豪。最重要的是,在从事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对新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这种热情和动力将继续推动我努力前行,为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三
新生儿感染是指在出生后的28天内发生的感染,对于刚刚成为母亲的新手来说,面对新生儿感染是一种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而新生儿感染护理不仅需要专业的医护团队的配合与指导,还需要父母亲自的经验积累。在我作为一名护士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对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有着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密切注意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必须时刻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呼吸、皮肤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加重。
其次,保持洁净环境是防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致病菌的感染。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要注重室内环境的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婴儿的寝具、玩具等物品,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并且,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要勤洗手、穿戴手套等,并严格控制访客,减少外界致病菌的带入。
此外,科学喂养和饮食调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新生儿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免疫力的提高,因此科学喂养是新生儿感染护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母乳喂养是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的最佳方式,母亲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同时,要保证母乳的质量和卫生,母亲在喂奶前应勤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致病菌通过乳汁传给宝宝。
另外,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是关键。如果新生儿确诊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每天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并记录病情的变化。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静脉输液等操作进行规范和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最后,重视家庭护理和后期康复也是关键。新生儿感染的治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家庭护理包括对新生儿的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和绝对隔离。而后期康复则需要家庭成员对新生儿的更加关注,了解宝宝的身体变化和发育情况,并配合医生的指导和康复训练。
总之,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医护团队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保持洁净环境、科学喂养和饮食调理、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重视家庭护理和后期康复,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父母也要加强自我管理和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名护士,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使命。通过与新生儿的接触,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下面是我从这段工作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新生儿的护理需要极其细致和周到。新生儿的身体非常脆弱,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婴儿的任何异常情况。例如,一个略微不正常的体温或呼吸速率都可能是一个严重的信号。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护理技巧,包括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和婴儿复苏技术等。只有将这些技术熟练掌握,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应对,我们才能够尽职尽责地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其次,我发现新生儿的护理需要极强的耐心和耐心。与成人相比,婴儿往往不能自己表达痛苦或需求。作为护士,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从他们的哭声、面部表情、体态等细微的变化中去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营养摄入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键。喂养时,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温柔,保证婴儿吃饭的舒适和安全性。如果出现吞咽困难或呛咳的情况,我们要迅速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再次,我认识到新生儿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可能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与父母分离后,婴儿往往感到孤独和害怕。作为护士,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安全和亲切的环境,尽可能地模仿母亲的温暖和抚爱。我们使用安抚婴儿来缓解他们的不适,同时也会利用音乐和互动游戏等方式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刺激。这样的照顾会激发他们的感官发展和融入感,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最后,我对新生儿护理中的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我所经历的工作中,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互相协调、沟通和支持,努力为每个婴儿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共享经验和知识,相互之间学习和取长补短。这样的合作和协作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愉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总结而言,护理新生儿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护理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使命感。我明白了这个职业所需的细心和耐心,以及为了婴儿的健康和福祉所需要的团队合作。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每个新生儿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五
1、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全科护士与科主任签订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确保护理安全。
2、继续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供满意服务。
3、做好新生儿科搬迁工作,确保病人、仪器安全搬运。
4、搬至老大楼5、6楼分成新生儿内一、内二科,做好搬迁后的病房消毒,床位摆放,物品整理,仪器准备工作。
5、要增加护士8—10名,增加护理队伍。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重点今年新聘护士,每周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理论由护士长负责,操作由带教骨干负责,课后考核,严格带教,每周晨间提问,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定期开护办会,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配合护理部做好护士定期考核工作。
7、成立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两期,每期半年,每期接受5—10名进修护士,加强对进修护士的带教培训工作。
9、争取申报护理科研课题。
10、鼓励护士开动脑筋,开展护理新技术1—2项。
20xx年1—6月新生儿科优质护理阶段性总结
1、20xx年初全科护士每人与科主任签订20xx年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2、20xx年1月17日新生儿科搬迁至新装修的内科大楼5、6楼,5楼nicu,6楼新生儿普通病区,病房扩展,布局更合理,安全,环境更加美观、整洁、舒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护理环境。
3、增加新护士12名,使护士达到53名,能够优质护理工作更加细化,人员更加充足。
4、继续实行apn排班,增加护理二线班,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加强基础和危重患儿护理,每周组长及护士长检查督促工作,将存在问题记录、分析及改进措施。基础护理、危重患儿护理合格率达到100%。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n1-n5分层制定培训计划、目标、落实及考核评价。重点年轻护士三基训练,坚持每周晨间提问,每周护理小讲座,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7、每月召开护办会,听取护士的心声,讨论分析如何改进护理工作,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8、每月认真做好满意度调查分析改进工作,包括患者、医生、护士三者分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在96%以上。
9、每月认真做好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结合新生儿科具体护士岗位情况,从班次、岗位、职称、考核、奖惩方面细化了护士绩效考核表,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推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10、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全科护士做了大量的工作,用爱心呵护着新生儿科的住院宝宝,同时取得可喜成绩:卢林阳获“优秀护士长”,赵友谊获“十佳护士”,张存、胡双凤分别获“一针见血技术能手”二等奖、三等奖,简朴、胡美君获夜班最多奖,胡双凤、杨家欢获“优质护理服务之星”,汪静静、张存分别荣获20xx年健康安徽第三届魅力护士评选中的“最佳气质护士”、“最具亲和力护士”。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新生儿沐浴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沐浴方法,保护宝宝的皮肤,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在照顾孩子这段特殊的旅程中,我的经验告诉我,理解婴儿的需要和正确的沐浴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新生儿沐浴护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200字)
在进行新生儿沐浴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杯温水、温度计、软毛巾和适合婴儿使用的无刺激性肥皂是必备的。为了确保宝宝的安全和舒适,我们应该选择一个靠近水源的宽敞地方,并确保不会有任何遮挡我们与宝宝之间的视线。此外,提供一个安全的浴盆或沐浴椅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段:正确的沐浴步骤(300字)
在沐浴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宝宝的安全,并注意保持一个舒适的环境。首先,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脸和头部,我们可以使用软毛巾或棉球进行轻轻擦拭。然后,用温水沐浴全身,特别是宝宝的脖子肩和背部,要仔细清洁细节部位。在为宝宝擦干时,应用温和但足够吸水的毛巾,并着重保护宝宝的脑部和耳朵。最后,我们要记得给宝宝穿上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保持他们的体温。
第四段:维持良好的皮肤护理(300字)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敏感,所以我们在沐浴护理中要特别维持良好的皮肤护理。一般情况下,每天沐浴一次是足够的,过度的清洗会剥夺宝宝皮肤的自然保护层,导致皮肤干燥和敏感。此外,宝宝的指甲也需要定期修剪,以防止他们划伤自己的皮肤。在给宝宝穿着衣物时,我们应该选择柔软的面料,以避免对其皮肤造成刺激。
第五段:与宝宝的亲密时刻(200字)
沐浴是我们与宝宝之间亲密的时刻,也是建立父母与孩子间牢固纽带的好机会。下蹲在宝宝的身边,与他们互动、唱歌、讲故事,可以使宝宝感受到亲切的父母关爱,并建立让他们感到安全与被尊重的信任关系。这也是促进宝宝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不仅要确保正确的沐浴护理,还要注重与宝宝的亲密互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环境。
结束段(100字):
通过正确的沐浴方式、维持良好的皮肤护理和与宝宝的亲密时刻,我们可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沐浴护理不仅仅是一个日常任务,更是一种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会观察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并以宝宝的健康和安全为优先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宝宝最好的护理和关爱。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七
题目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职称主管护师姓名潘春燕科室风湿科
所在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联系电话
***
目录
封面„„„„„„„„„„„„„„„„„„„„„„„„(1)目录„„„„„„„„„„„„„„„„„„„„„„„„(2)引文„„„„„„„„„„„„„„„„„„„„„„„„(3)
一、临床资料„„„„„„„„„„„„„„„„„„„„(3-4)
二、护理问题„„„„„„„„„„„„„„„„„„„„(4-5)
三、护理措施„„„„„„„„„„„„„„„„„„(5-7)
四、护理评价„„„„„„„„„„„„„„„„„„„„(8-10)
五、体会„„„„„„„„„„„„„„„„„„„„„„(10)
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遗传、内分泌改变、病毒感染、日光照射、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呈缓解与复发相交替的现象。临床上许多患者多次复发入院,使病情逐渐加重,降低了生活质量,缩短了生存时间,sle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与脑血管炎有关。1病例介绍:
1.1患者罗越秀,女,35岁,因“雷诺现象10余年,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于2015年08月12日15时15分收入省中医大学城医院风湿科,西医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2狼疮性脑病3脑梗死(急性,右侧额顶页)4脑软化灶大脑中动脉闭塞6脑萎缩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诊断:1阴阳毒(气血亏虚,痰瘀内阻)2中风-中经络(气血亏虚,痰瘀内阻)入院症见:神志清楚,精神疲惫,左侧肢体无力,口干,近期脱发,舌淡暗胖大,苔薄白,脉细滑,纳眠可,小便可,大便烂。
2.1自理能力缺陷:与偏瘫有关。
2.2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瘫痪有关。
2.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1.1实行床边24小时专人护理,病室清洁、整齐。患者外出时应采用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面部出现红斑者应用30℃的清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刺激性的化妆品、染发剂等,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
3.1.2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受压,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每日用温开水及香莲洗液擦洗会阴部及尿管周围,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
3.1.3保暖注意病人保暖,病室温度宜保持在25—28℃。患者发热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予患者行床上擦浴时避免患者受凉,注意保暖。
3.2.1安置心电监护,密切注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患者血液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2.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常与疾病加重密切相关,当患者高热时,应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3.2.3密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及活动度的变化。
p70次/分r21次/分bp104/68mmg(1)指导患者家属床边松动患侧肢体大关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遵医嘱予功能电及中药离子导入刺激神经肌肉群。
p120次/分
r25次/分
r20次/分
bp120/75mmhgspo2100%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左侧肢体乏力,左手手指可活动,咳嗽,咳泡沫痰。左侧肌力0-1级。
(1)指导患者注意保暖,持续低流量吸氧,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档,预防坠床。(2)指导患者家属活动患肢。2015-8-2010:00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自觉心悸,咳嗽无痰,左侧肢体乏力同前,心电监护示房颤,t37℃心率150次/分,bp117/71mmhgr21次/分,治疗仍给予补钾,抗感染利尿等对症治疗,并给予益气化痰,活血除湿的中药汤剂。
p77次/分
r20次/分
bp118/72mmhgspo299%(1)指导患者饭后半小时温服中药。
(2)少量多餐,进食清淡营养的饮食,多食瘦肉,牛奶等。
(3)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仍遵医嘱予电针,功能电等刺激肌肉神经。2015-8-2710:00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明显好转,纳眠可,舌淡暗,苔白微厚,脉细,生命体征正常,偶咳嗽,无痰,无胸闷,左上肢肌力3级,握力可,下肢肌力一级(1)指导患者每日早晚吸氧2小时,卧床休息。(2)指导按时服用口服药。
(3)指导补充营养,多进食禽蛋,瘦肉等。2015-8-3011:00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左上肢可抬举,左下肢肌力无明显改变,舌淡暗,苔薄白,脉细。(1)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2)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八
还是只有一个星期的小科。按理说我只是个打酱油的,虽说实际上亦如此。但在打酱油的路途中,我也有一些或小或大的收获和感触。
一个星期,周一至周五是四天的a班+一天a/白班,周六周日休息。这么棒的排班时间,让我着实高兴了一把。这般高兴并非是自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实习想偷懒,而是前段时间的排班真的有些让人吃不消。高兴归高兴,该认真的还是要认真。
是日听说最好的带教老师已被挑走的时候,还有些小小地伤心。还好,我的带教老师也是个很不错的老师。我的带教老师不仅具备儿科护士极强的亲和力和极高的耐心,而且老师哄小孩和给小孩打留置针等技术好得更是令人乍舌。跟在老师后面学东西,虽要不停地穿梭于病房里,不停要换瓶,要接针,要发体温计收体温计,要配液要冲管,但是,老师和小孩子还有那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沟通地真的很好。由第一天始,我便像老师那般亲切地和家属们沟通,把自己当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儿科护士般进行学习。一边学习操作,一边向老师请教一些自己没搞懂的问题。
再次想要感谢老师。感谢老师主动给我讲解很多问题;感谢老师很耐心很仔细地给我指出我的不是;很感谢老师给予的交班机会;很感谢老师在我出科前给我的小总结;很感谢老师对我的细心观察;很感谢老师很真心的赞扬和鼓励。
这些感谢,都是我在儿科实习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的收获。
说到交班。虽说只是儿科病房内的床边交班,没有医生护士一起交班时的那般严格和标准,但是想要交好班,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之前在跟在老师后面看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交班,或者是听取其他老师和老师的交班,总感觉很简单,但真的要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小细节自己没有弄明白弄清楚的。这次交班,让我有侧重点地去观察病情,有针对性地和病人家属沟通了解病情。总之,巡视病房不是自己去走一遭就算的,你要知道自己去病房转了一圈你到底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千万不要去到病房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回来后也不知道病房内有多少个病人,这些病人又在做些什么治疗......
在儿科的一周,是我下病房实习的第一周。在病房与其他像手术室,icu一类的可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一项。在儿科,我自我反省了下,觉得大体上还是可以的,但是态度还是稍显生硬。有时候确实把握不好人与人沟通的度。我想,沟通应该是护理工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重点,以后无论在哪个病房都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会沟通,让良好的沟通成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而非是阻挠的。
做的不好有三点:其一是没有学会一次性排气,这个不知道是因为在儿科头皮针小的缘故无法很好地排气还是因为本人技术不过关;其二是冲管,这个我真心承认是自己技术不过关,得加强练习;其三是查对制度,理论和实践没能好好结合的悲催后果,我以后一定要死死记住,在操作前不是问,你叫xxx是不是?而是要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也终于无悔于自己的时间。能遇到一位好的带教老师真的很重要,再次感谢老师!若没有遇到好老师,自己也要做好准备来,如下星期在妇科。希望在报到时看到的老师们爱理不理不冷不热的感觉是错觉而已。不管怎样,靠自己调整。自己只是来学东西的,管他们怎么样,自己记得自己是在干嘛,为什么要这般就行了。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九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长期静脉导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段。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至2017.05月共有透析患者104人,其中内瘘81人,长期置管7人,临时导管14人,动脉直穿2人。
1.2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静脉走向情况及有无大的斑块、狭窄情况,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bard)生产的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术前设计好导管的走行与位置,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并采用撕脱行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导管部分长15cm,带一涤纶环固定,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越2-3cm,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确定通畅无阻后,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导管出口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
【护理】
2.1置管创口护理
每次封管及血透前打开敷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液及滑脱,创口部位皮肤先用75%乙醇顺时针消毒,在逆时针消毒一次,然后再顺时针消毒一次,以去除导管口周围皮肤细菌及污垢,避免滋生细菌及污物进入伤口及管口,最后再用0.5%聚维酮碘与75%乙醇相同的方法消毒相同部位,因使用聚维酮碘可逐步释放碘持续灭菌,至今大于7cm,目前主张使用中间带有纱布的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2导管使用前后的护理
所有导管不能用于静脉输液、输血。仅用于血液透析,并有专业的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行血液透析时,铺无菌治疗巾,护士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意导管出口皮肤及动静脉接头的消毒,使用0.5%聚维酮碘棉签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使用05%聚维酮碘彻底消毒皮肤,静脉接头使用前后均使用0.5%聚维酮碘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分别消毒3次,且每次要更换新肝素帽,减少感染的发生。在血透前先抽出每根导管内保留的肝素及部分残余血液约2ml弃去,注入首剂肝素常规透析,透析结束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内的残血,避免血细胞粘附在管壁上,再用肝素盐水1250u/ml按管腔容积进行封管,以免血栓形成。
2.3导管感染的护理
局部感染者可口服抗生素或局部外涂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即可,无需拔管;发热者先予进行血培养,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静脉用药:伤口感染者使用抗生素10-14天,菌(败)血症抗生素4-6周。如无药敏结果首选万古霉素。也可使用管腔内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方法。至今已发展为“抗生素锁”技术。对于严重感染经治疗后体温仍不正常者需拔管,必要时另外选择穿刺点重新置管以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
2.6.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导管皮肤出口和管口污染。置管口皮肤有瘙痒禁忌手抓,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脱落,发现敷料潮湿、污染、渗血、松脱立即更换。2.6.2留置导管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或日常家务活动,但不宜剧烈运动,以防导管脱落;股静脉置管者下肢弯曲最好不要超过90度,勿过多起床活动,注意观察皮肤外导管长度,如发现导管部分脱出,不能自行塞入,应立即局部压迫固定,并到医院就诊。2.6.3颈部留置导管的患者睡觉时尽量仰卧或向对侧卧,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应尽量穿开胸上衣,以免脱衣时将导管拔出。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不宜过多活动,穿脱裤子时避免将导管拉出。一旦导管脱出,应立即按压局部止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2.6.4导管管夹、肝素帽需维持关闭,勿自行开关调整,松脱时可能造成感染,应告知医护人员处理。每日测量体温。有体温升高或插管局部皮肤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导管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就诊。
【小结】
尽管感染是影响长期导管使用的重要因素,但血透室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同时良好及时的护理干预,有效的药物治疗,能较快控制症状,从而延长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提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十
新生儿肠梗阻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需要家庭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护理,而我作为一名新生儿护理工作者,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病例。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了解病情
在护理新生儿肠梗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该疾病的特征和表现。由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肠梗阻常常表现为食欲受阻、呕吐、腹泻、腹部膨胀等症状。同时,在疾病发作的过程中,新生儿也会出现烦躁、哭闹、体温异常等情况。因此,在护理新生儿肠梗阻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些表现,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护理策略
对于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我们应该采用综合治疗的策略。首先,在缓解疼痛和恢复肠动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按摩、温敷、电刺激等方式,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其次,在液体补充和营养调理上,我们可以注射肠外营养液、口服营养剂等,保障患儿的营养需求。最后,在对症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止泻剂等,减轻患儿的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四、护理注意事项
在护理新生儿肠梗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为患儿输液或药物时,我们要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避免产生毒副作用。其次,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营养均衡和安全卫生,避免给患儿带来食源性疾病。最后,在心理支持上,我们要关注患儿的情感变化,给予积极的关爱和鼓励,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共同护理。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应该了解疾病的特征和表现,采用科学的护理策略,注意护理注意事项,给予患儿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每一位患儿都能够尽快康复,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20岁那年,我缘了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记得有位患者出院时对我说:你笑起来很漂亮,很好看。虽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难道护士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不,护士有自己的愁与自己的苦。当病人不理解时,我也会伤心落泪;工作操作失误时,我也会懊悔不已。年青时我是个爱美的女孩,也像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追求时尚,想把自己打扮成天使。喜爱飘逸的长发,爱好那晶莹剔透的首饰。可是,作为一名和传染病打交道的护士,为了遵守护士礼仪规范,为了自身防护,不得不将自己长长的秀发高高盘起,将精美的首饰深藏闺中留于欣赏。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被裹得严严实实,大圆帽一戴,双层口罩一捂,只剩下两只眼睛眨巴,甭说别人不认识你,连自己都认不得自个儿。在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中,频繁的三倒班,尤其是漫长的夜班让人身心疲惫。初来医院时,我脸蛋长红扑扑、水灵灵的,可几年晚夜班倒下来,又黄又蔫。由于生物钟的颠倒,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知晓。节假日更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丈夫本来是个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宠儿,我俩恋爱时,他曾窃喜,找了个护士,以后的日子里可以继续过他“少爷”生活.婚后,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总是筋疲力尽,经常是回到家就不想再做任何事了。他不得不挑起家务活的重担,洗衣,做饭,哄孩子睡觉。
在儿科一个多月的实习中,除了做好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有各项体检工作等等,有些工作我以前没做过,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新生儿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我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护士长的教育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比较熟悉了新生儿科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
新生儿照料与护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新生儿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小生命好脆弱啊!不过也见到了一些病,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这三种是最多的。早产儿一不留神他们的氧饱和度就会下降,这时就是他们出现了呼吸暂停了,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不好,所以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发现的及时,可以通过弹其足底、拍背等方式得到缓解。但是如果过长时间没有发现的话就可能不是暂停了,那就呼吸停止,不能恢复了,所以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我在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会遇到好几次这种情况,从最开始的慌慌张张地喊老师来处理,到现在我已经可以淡定地处理这样的问题了。当然,还有更严重的,这个时候,弹足底、拍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说到这个病人,是对我打击最大的一件事情了。我觉得我现在都需要心理疏导了。这个病人在我们科室的住院时间最久,将近两个月了吧,上个星期在的时候我们医生还开玩笑说这个宝宝真坚强。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不给氧,他一天会发生好几次氧饱和度下降,但是每次都发现的及时,他都挺了过来,后来做了眼科手术,也挺了过来。这周我去实习,就发现好像没见到他了,我想他或许出院了吧,心理不禁赞叹,他终于出院了,说真的,挺担心他的,他平时氧饱和度好的时候也浑身都发乌,看上去就蛮不正常的样子,他能出院实在是不容易。
我只能惋惜生命的脆弱,医生也把话说的太满了,没有见到病人怎么就能说病人一会儿就会好呢,可以让他们去附近的医院看看啊,免得耽误了时机。当然这也只是病人家长的一面之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关于早产儿的饮食、保暖等都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单纯靠病人出院时的健康宣教,他们真正能记得的又有多少呢,比如喂养,可能宝宝吃奶呛到了,没有及时拍背,可能就会引起窒息,还有沐浴,他们有几个能够做好的呢。现况令人堪忧,我觉得父母在宝宝出生之前都应该接受一下这方面的专业教育,才能保证宝宝得到专业的照顾,宝宝也才能健康地在父母身边成长,而不是在医院里面照顾的很好,出院一两天就出现这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