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历史论文格式(模板17篇)
阅读能够培养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注重自我激励,树立积极的心态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论文格式篇一
摘要: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突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和贯穿终身的主旨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将其贯穿到体育教学评价中,提升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项目;体育精神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故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并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初中体育老师强化学生日常的体育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验技能,同时还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和勇于攀登的意志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特色,强调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德育培养并重,注重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方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
1.1初中体育德育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培养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体育锻炼知识和专业项目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
1.2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贯彻终身教育思想
德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它的思想锻炼和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养成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1.3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吸收的教学状态,应该切实选择各种信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荣辱观,发扬初中体育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保证对于学生的体育表现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在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切合体育专业项目的特点,认真了解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常规和教学评价来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重点是:意志品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在初中田径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授课前,教师通过对于田径训练服、器材及教学道具进行检查和讲解,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的举止文明、思想到位,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来强调纪律教育、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于田径教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素质锻炼和中长跑等体育锻炼又恨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出勤管理强调纪律教育,而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事迹,提高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品质。
2.2在体育比赛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展示、专业项目达标测试、体育单元技术考评的重要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教育。例如:在开展篮球比赛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严格和规范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指导比赛双方严格遵守比赛相关规定,实现对于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运用篮球教学中的专业动作和团队配合来参与比赛,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辱观教育。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拥抱告别,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对于比赛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正视比赛中积极正面的因素,而对于比赛结果采取平静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3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保证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课堂德育评价的功能,构建德育教学课堂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例如:在初中体育技巧项目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技巧项目的教学难度,造成课堂教学不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整体表现和高光表现,及时开展教学指点和表扬,保证技巧教学的活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学生在技巧训练中失败的原因,与学生沟通交流,详细讲解技巧的动作要领和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培养要素,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1]刘宝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xx,(4).
[2]孔秋梅.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xx,(23).
历史论文格式篇二
职称评定要求要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有哪些期刊可以选择,下面是小论文格式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跟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跟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否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历史论文格式篇三
近年来,微型历史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高中微型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高中微型历史论文作业的设计正在突破“知识评价”的羁绊,除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开放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已初步确立了以能力和综合素质立意命题的新思路。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而这却很可能是其它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毕业,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历史论文,“争取达到发表水平”,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是:立足于教学总结,写出植根于这块沃土上的教学总结型短小精干有力的历史论文来,它们能言之有物,用之有效,然后汇总上交,审评提高,汇订成册。既是广大教师的历史教学论文成绩,又是县(区)文教成果。可供教学参考,可供评职依据。
以教学总结为基础写历史教学论文,不等于教学总结就是论文。教学总结与论文的区别及联系是应予研讨的。历史论文类型有多少?很难机械地界定;各类历史论文怎样分工?也没法生硬地划分,实际上必然纵横交错,互有联系。为立题、下笔方便,主题思路有所遵循,可粗分为如下几种:(1)思想教育的贯彻;(2)历史知识的讲授;(3)教学质量的提高,(4)教学经验的总结,(5)教学艺术的研讨,(6)学生学习的考察;(7)教师业务的进修,(8)历史专题的论述。
当然,此外还有其它各类,例如:对教材、教学指导书的评析,观摩教学的总结评议等等。我们的历史教学论文的旨趣及重点,很明显是向历史教学倾斜,而且各型历史论文,写起来不可避免是互有交叉、互为融通的。如(3)即带有(1)、(2)的综合性质,(5)(6)则多构成(4)的主要成分;(8)是指对某一历史专题作学术性或知识性的专题研究或论述,这类历史论文虽非大宗或主体,但并非排除在写作之外,也是完全应该写 ,能够写的。
众所周知,客观历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各个侧面,本是不能跟别的部分、别的侧面割裂开来认识掌握的;只是在论述、研究时,因侧重点之不同,不得不突出什么、约略什么,于是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论文类型与内容。从撰写人来说,仍应力争掌握史事全貌,才能从总体联系中深刻认知所要写的部分,才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精确把握你要截而论之的各个阶段。为此,下些苫工夫、硬工夫是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广收精选,厚积薄发,深人浅出,由博返约。例如要写“太平天国”这个题目的历史论文,从三种不同的选题立意,可有三种不同的论文类型与行文风格。
(1)如果从加强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着眼,写出有一定学术质量的历史论文,则应写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深厚的时代背景;取材自基督教的上帝教经洪秀全加工改造而本土化,成为与传统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新式发动群众的精神武器;太平天国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定都南京,震撼清朝统治,反抗西方侵略,预示着反帝反封性质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行将来临;对于天国领导集团内讧问题,则应指出它不只是人际关系上的利害纠葛,从本质上深刻分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条件下,只能砸乱旧社会,不能建立新社会,在取得若干胜利、进行某些“改革”后,要么是被旧有封建势力镇压下去,要么是自身蜕变为新的封建王朝。尤其应阐明,在总体性质上,太平天国虽然仍属旧式单纯农民起义,但《天朝田亩制度》已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露了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尝试,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式斗争行将来临。
(2)如果历史论文的主旨是研讨如何教给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考察学生理解巩固程度,就应侧重于太平天国重点事件、人物、地点、年代的讲授方法,如何讲的清楚、准确、明白易懂;怎样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巩固记忆,在记忆基础上更加深理解;并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使学生达到自觉、能动地掌握历史学习。
(3)如果历史论文重在怎样凭借太平天国这个波澜壮阔的、特富英勇战斗精神的伟大革命业绩之讲述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侧重总结在教学中是如何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起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总结生动地、有感染力地讲述(朗诵、演示)的经验及效果。为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烘托历史场景,也应总结对革命文献等的利用,如太平天国的《天命诏旨书》中的“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同胆同杀妖”之类的词句,陈玉成、石达开等人壮烈牺牲时的言辞、气节等。
历史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还有不同。教学任务,是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课文内容,完整地、全面地讲给学生,各部分不能畸轻畸重,不可过详过简。对教学过程所作的总结,也自然受到制约,基本上需是全面总结。而论文则有所不同,除全面总结性作品之外,可选择某一特定环节、章题、段落,选择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侧面,加以研究、总结,形成论文。也就是说,论文比起总结来,有更大的灵活性、选择性、伸缩性,能更深更广地进行探讨。可以认为,论文是在总结的基础上,知识的优化过程。论文源于总结,论文高于总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性认识上,亦即在理论分析上,论文比总结有所提高。对一堂课或一章书的讲授,是较为成功还是缺点很多?不仅从实践角度总结提高,“下次讲课注意”;而且要分析其优劣成败的原因及条件:史实掌握是否准确、纯熟?理论认识是否正确、深刻?教法是否科学、得当?把个别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完整系统的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普遍意义,用来指导一般。
(2)在对象范围上,亦即就哪些内容来论述上,论文较总结有所跨越或扩展。总结,一般只以本章节或本教学阶段为对象,论文则可前后对比,左右勾连,使历史问题得到进一步阐明,从而比教学总结增大了知识广度与科学深度。例如,可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这三次革命高潮,从社会背景、群众发动、斗争策略、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分析,论述从旧式农民起义发展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机制与规律。又如,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分析其各自不同的产生条件、共同性质以及各自的历史效果。再如,对1848年法德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诞生等这些分散在不同章节与课时的“1848年大事”汇总论述,看本质联系,看互相促进,也可论述教师曾是怎样分别讲述,而在复习总结时又是怎样从联系发展中来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与统一性的。这就是说,论文可以而且应当不为教学总结的框架所拘束,多少逸出教学总结的范围。当然论文也可比总结更加收缩,可收更集中、精粹、深入 有效。
(3)在社会效应上,亦即在所写出的作品的影响上,论文应比总结贡献更大。总结,从个人总结、教研组评议总结直到校际优课观摩总结,多数情况是就课论课,就师论师,很实际也很富实效,但局限性也甚明显,带有班级、学校、地区特点,反映相应水平。论文则面向社会,在刊物上发表自不待言,即在本县、区经过评审、选编成册的文集,也可成为以“社会”为读者对象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无定价、非卖品的内部参考文章,绝不可以轻视,它们能脱摆“出版难”的各种障碍而发挥效益。很多“油印本”的教育教学资料,被各大图书馆所珍视、搜集,付之馆藏。中学历史教师撰写的历史论文,提供为交流参考,贡献给社会阅读,不但推动了历史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也为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由总结“过渡”到或者说提高到论文,很难有一个划一的操作规程或通用模式。教师自身的素质、特点、兴趣,论题的宽窄、深浅、难易都是重要因素。一般说,历史论文的产生,有‘主题——提纲——文章”三个步骤或阶段。主题,即:此文要写什么。主题的选定,常受三方面的影响或制约。
(1)客观需要
即写此问题的有用性。章学诚说:“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有物”不仅指内容充实、不空洞,更指客观上有此需要,写出的东西有社会效益。
(2)主观能力
即作者自度有写成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和一定深度、广度的分析认识,“心中有数”。章学诚说:“声之所以肖其心,”即指发言、为文必须也必然反映作者的观点与识见。
(3)历史论文的资料来源
包括手头现有与访求可得的文献参考。写历史论文光靠“悟性”与“灵感”是写不出来的,真实可靠的文字资料必不可少,包括史料及史论,只有在它们的辅翼之下,才能使根植于教学实践之上的历史教学论文达到较好的水平。确定下来主题、题目,即根据对主题内容的构思产生出提纲——写作提纲。提纲要以客观事物本身为依归,是所写内容的分层次、有深浅、按顺序的文字表达。科学合理的提纲,能给高质量的撰述以有益的规制和充分得体的发挥。其实,在拟定历史论文提纲之前,实际上已写过课堂教学提纲与教学总结提纲了。课堂教学提纲,它是教材内容的提纲掣领,与课本上章节段落,密切照应。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常对课文的层次安排做必要的改动与调整,体现出既遵照教材又驾驭教材的创造性劳动,以导演出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主要不是教师对课文的补充与扩大,而是对课文的讲解与阐述,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加深理解与巩固记忆。这样的讲课,就会丰满圆润,不致死板枯燥,体现了教学艺术的较高水平。
历史论文格式篇四
摘要:康熙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之一,其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西北平叛,抗击沙俄,满汉一体化的努力,而且在于他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所作的贡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努力博习经史,学习传统治国理论和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是他作出历史贡献的根由之一。
关键词:康熙历史功绩励精图治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之一,年仅八岁时就由于父亲顺治皇帝因患天花去世而登位,他在位61年(公元1662―1723年),励精图治,开创了清朝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盛世”。康熙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平定三藩,运筹帷幄
三藩是指清初分封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人原是明朝将领,投降清朝后受到重用,在清朝统一全国中功不可没。但随着大陆的统一,三藩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三藩都有实力雄厚的军队,康熙初年,清王朝总兵力不过五十万有余,三藩竟占了十分之一,兵多,粮饷耗费自然惊人,中央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三藩操纵地方官员的任免,只要向吏部、兵部备案就可自行任免本省文武官员。吴三桂请求在云贵两省都府敕书中加入“听王节制”四字,更是企图凌驾中央政府之上,甚至可以在全国选派官员,称为“西选”。三藩垄断地方财源,侵占大批土地,加收田赋。三藩不但要保持自己的特权,而且要进一步扩大这种特权,并使这种特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康熙对三藩日益膨胀的军事、政治、经济势力越来越感到不安,他力排众议,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早反。”遂下旨撤并三藩。在平定三藩中,他讲究策略,抓住重点,区别对待,对于叛乱势力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开创了长期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统一台湾,平定西北叛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与大陆隔海相望。顺治末年,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台湾三十多年的荷兰殖民者。但郑氏集团割据台湾,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对清政府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中期,清政府建立了水师,规划了统一台湾的军事行动,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分化和瓦解了郑氏集团。康熙不熟悉水战,没能亲征,但却知人善任,大胆提拔姚启圣、施琅,使得海疆边患永平,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收复台湾,不但消除了清朝政权巩固和发展的一个隐患,而且挫败了西方殖民者从东南沿海侵占中国的阴谋,为台湾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远景,并进一步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葛尔丹是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的首领,他妄想借助俄国势力称雄西北,分裂中国。葛尔丹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古部。接着又在沙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向南进攻漠南蒙古。1690年他率2万多骑兵,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袭击漠南的乌珠穆沁大草原,前锋深入到距北京只有350千米的乌兰布通,使中原地区受到威胁,葛尔丹妄想将漠西、漠北蒙古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对康熙说:“圣上君南,我君北。”企图与清朝政府南北分治。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从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691―1698年),康熙前后三次亲征,经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攻打葛尔丹,同时采取招抚漠北各部蒙古及葛尔丹部众的措施,分化瓦解和孤立葛尔丹,从而平定了葛尔丹的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互相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三、坚持独立,抗击沙俄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同我国并不接壤,但历代沙皇都野心勃勃,疯狂地向外扩张领土,16世纪俄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进入西伯利亚,17世纪中期,越过大兴安岭南下,窜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吃人,被当地称为“可恶的吃人恶魔”。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康熙决不允许自己的祖先生存的地方受到敌人的践踏。1682年康熙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迫使他坐到谈判桌前,经过尼布楚谈判,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独立,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康熙在位期间,为发展生产殚精竭虑。康熙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和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推行落后的政策,致使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康熙采取了奖励垦茺的措施,规定以督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进行奖惩的标准。1669年,康熙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更名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放宽起科年限,大多数地方以六年起科。官方给予物力支持,奖励垦荒,贷给农户耕牛、种子。他还亲身试验,推广优良品种。康熙在西苑丰泽园开出数亩稻田,在日理万机的余暇,“亲御耒耜”,进行试验。他还重视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拨出巨款,大力修治黄河。在他的努力下,康熙后期,耕地面积超过了明朝,人口达一亿以上,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国库存银常年维持在五千万两左右,清朝统治进入了全盛时期。
五、满汉一体,缓和矛盾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入关之初,在血腥镇压汉族人民武装反抗的同时,还从政治上制定各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因而满汉民族矛盾颇为尖锐。不少汉族人士在武装斗争失败后,义不事清,他们或远走海外,奔走呼号,继续从事抗清斗争,或隐山林,著书立说,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康熙亲政后,立即审时度势,改变政策,对于已仕的汉族官吏,极表依重,对于义不事清的汉族人士,则先后通过举荐山村隐逸,开博学鸿儒科,极意加以招徕,有效地争取了一部分遗民的转变。康熙延揽遗民助修《明史》,遗民史家大都有广博的学识和精深的专业素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虽未入史局,但当史局问难时,答疑解惑,纠谬补正,使《明史》称为质量较高的官方正史。康熙进一步采取措施,改革政治机构,提高汉族官员的政治地位,专设南书房,先后吸收了数十名文化素养较高、政治经验丰富的汉臣入侍其中,让他们参与起草诏旨,咨议政事。康熙改变入关以来一直推行的民族高压政策,严禁圈地,限制满族亲贵掠夺汉族士民土地的欲望,修定逃人法,制止投充,调融满汉并使满族人民渐习汉俗,在祭祀对象和礼仪上仿效汉俗,对明皇陵、王墓一律加以保护并亲祭明孝陵,还为其书写了“治隆唐宋”的匾额,博得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好感。在风俗习惯上掌握汉俗,除了坚持剃发之外,其他方面大多从民所欲。这些措施,对于改善满汉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强化了两个民资彼此之间的认同心理。
六、学以致用,有智有勇
康熙十分重视经筵日讲活动,学习传统的治国理论和治国策略,从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中汲取营养。十五年里持之以恒,常常将日讲活动和实际政治结合起来学习,在施政时也有意识地联系以往日讲内容。经筵日讲对康熙本人的思想和施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康乾盛世的到来都奠定了基础。
在努力博习经史以学习传统治国理论的同时,康熙还积极学习和国计民生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他学习数学,了解主要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用法,将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徐日升等请入宫中,讲解天文历算及欧几里德原理、阿基米德几何学,对兵器创造、地图测绘、医学、农学也都有广泛的兴趣。通过学习,他在自然科学领导内成为内行,取得了主动权,从而在各种政策决策以致具体事务处理中都比较容易分清是非,接近事实,避免或少走不少弯路,如清初黄河几乎濒临溃决,朝廷虽每年拨大量库银整修治理,但都收效甚微。康熙在平定三藩后,集中精力研究河务,博考前代河务文献,实地视察河工,同时还屡集廷议,广咨水情,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现了四十年的安澜局面。
康熙在位期间,由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在处理阶级、民族关系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中获得了成功,在发展经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帝王而被载入史册。
历史论文格式篇五
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它用于完成报告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3丰富和规范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又称jenkins报告)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达16个,其篇幅约占20页,而报表本身则只有4页,从中可以意识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表外信息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基层单位及财会人员也不熟悉它的意义和披露方法。我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鼓励企业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预测报告、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人力资源报告、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差别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3].
[1]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xx.
[2]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
[3]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xx(4)。
历史论文格式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土木工程信息技术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专业软件的运用,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得分土木工程设计。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将会使土木工程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处理;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实际的现实需求,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深远意义。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富民理想的一大支柱。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整体提高土木工程行业建设科技水平的有力手段,并将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样一个新产业。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建设领域信息化是政府改革和建立高效、透明管理机制的催化剂。从土木工程企业的角度看,土木工程信息化可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在宏观及微观上管理模式的创新,并极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市政管网系统工程的一般信息管理基于gis的某油田管网信息系统的研制是基于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supermapgis5,结合su-permapobjects5、现代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以及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而进开发的。具体功能有:(1)管网浏览与属性信息查询。(2)管网横剖面信息查询。(3)管网事故分析功能。管网系统工程中的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推动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研究由“被动”抗震阶段向“主动”抗震阶段发展,建立相应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决策系统,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工程减灾领域中的优势。
因此,在参考国内外生命线防震减灾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以某工业区为背景的城市生命线震害预测系统。具体特点为:(1)在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将震害预测理论形成震害预测模块,并开发了通用的monte-carlo模拟程序,形式存储的网络邻接矩阵,并可将震害结果保存于各种文本格式的报表,便于进行大型的网络连通性计算分析。
3.1建立土木工程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
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
3.2建立土木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
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3.3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
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在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潮流,同时也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因而在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吴光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xx.
[2]肖珂.试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15)
历史论文格式篇七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王朝——秦朝的开国君主。他是一位贡献大,对后世影响颇大,同时历代争议也颇大的一位皇帝。本文将对他的功过简要评价。
秦始皇功绩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王朝——秦朝的开国君主。人称秦王赢政,史称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247-公元前210年)。他是一位贡献大,对后世影响颇大,同时历代争议也颇大的一位皇帝。对于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和功过是非,历代世人,早有评说,但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现将其功与过作如下简评。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其父秦庄襄王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功高盖世,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功:平息嫪毐叛乱,巩固秦国统治。
公元前238年(赢政纪年),宦官嫪毐任长信侯,专权用事,企图夺取秦国政权,在雍蕲年宫加冕,嫪毐竞“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兵作乱,欲改雍蕲年宫。秦王赢政派兵镇压,一举粉碎了嫪毐叛乱,平夷嫪毐三族,巩固了统治。接着又罢免相国吕不韦。坚持客卿制,任用尉缭和李斯,积极营造统一六国气氛,“奋六世之余列”,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
第二功:统一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王赢政抓住平息嫪毐叛乱后的有利时机,十年(公元前230-前221年)实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胜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派内吏腾率兵攻克韩国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亡,建颖川郡。公元前228年,秦王赢政派秦将王剪率兵攻赵国杀赵葱,破邯郸,俘赵王迁,赵国亡设邯郸郡。公元前225年秦王赢政派秦将王贵率兵攻打魏国,以黄河水淹大梁三月,魏国亡,置砀郡。公元前224年秦王赢政派秦将王剪率兵六十万攻打楚于次年(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赵王负刍。楚国亡。公元前222年王剪又率兵渡长江,平定楚国以南地区,降服了越军后,设三郡。公元前222年,秦王赢政派秦将王贲率兵攻占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亡。公元前221年秦王赢玫派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占齐国都城临淄,俘虏齐王建,齐国亡,设齐郡和琅玡郡。至此,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两百多年的诸侯割据的纷争分裂局面。实现了华夏族的大一统的大中国愿望,为现代大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秦始皇的最大贡献。
第三功,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召集大臣商议,改君王为皇帝,取消谥法。自称皇帝,本人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还规定各种尊君抑臣的朝仪和等级制度。在政治上实行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废除世卿世禄。在组织上,中央实行“三宫九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将秦统治区域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置县、乡、亭、里、闾等基层组织,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帝王制度不断延续,直至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一制度才得以终结。
第四功: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在文化方面改变东周至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造成的文字混乱局面。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书同文”建议规定全国通用小篆,继后又下令通用便于书写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便利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的勾通与传播,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为国家政令的正确贯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方面,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废除六国旧币,全国统一为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币(外圆内方)。统一度为丈、尺、寸、引;量制为合、升、斗、桶(斛),并以十进位;衡制采用以铢为两,十六两为斤,24两为镒,30斤为钧,4钧为石。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大大方便了全国人民的交换,便利了国家赋税的交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五功,修驰道,长城,和灵渠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从咸阳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令蒙恬主持修一条由咸阳经云阳甘泉(今内蒙西北)直抵九泉(今内蒙古包头市)的直道。公元前215-211年秦始皇派大将孟恬率三十万众修筑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灵渠。万里长城的修建对抵御匈奴的侵扰在冷兵器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驰道,直道的修建,实现了“车同轨”,大大加强了对辽阔疆土的控制。灵渠的开通既解决了国家粮食的补给,又方便了航运交通。这些工程建设大大有利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第六功,坚持以法治国,颁布《秦律》秦始皇继承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法的传统。
“明法度,重律令”将商鞅之盗、贼、囚、捕、杀、具《六律》,逐步修订补充至秦统一前夕已成为有正式律条治狱程式,郡县守令发布,补充指示等内容相当完善的《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参照六国律令,正式颁布《秦律》。《秦律》的颁布对秦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正如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始皇深知统一六国不易,为了巩固政权,使秦朝政权永传后世,他做出了很多过极的作法,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过,徭役太繁重、刑法太严酷。
秦始皇统治时徭役太繁重,主要表现在征发大量民工超限度,并大兴土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按各国宫室建设样式在咸阳重建宫殿。公元前212年修建东西500步,南北五十丈上坐万人的阿房宫。秦始皇还为自己生前和死后享乐,费时十年征发民工约70万修建骊山陵墓。每年逼迫当兵服役人不下三百万人,丁男不足又征丁女,致使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田地荒芜。刑法太严酷,实行一人犯法株连亲族、邻里的连坐法。由此使数十万人无孤伦为囚徒,大量逃亡山林又转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这种严酷的株连法开了封建王朝株连的先河,后来越来越严酷,从一人犯法株连亲族发展为邻里、三族、九族乃至十族。这些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致使民心尽失。
第二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博士淳于越提出恢复周朝分封制的主张,接授丞相李斯焚书建议,除《秦史》、医药、卜筮和博士所掌管的有用的诗书百家语外全部焚毁。下了焚书令,规定令下三十日不烧,禁罚城旦(一种刑法,白天站岗,晚上修长城)。于是六经典籍和诸子百家的书化为灰炭。第二年(前212年)秦始皇以受方士侯生等的欺骗为借口,迫使在咸阳的诸儒生受到严审,并互相攻讦。秦始皇指责他们违犯禁令,并将他们约460余人坑于咸阳。这就是焚书坑术士(西晋、唐代后称坑儒)。焚书焚毁了大量的古典籍、六国史和百家语等,致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流传出现古典籍、史实断代可考缺陷,抑制了秦代文化的发展。坑儒开了封建王朝愚民先河,误认为焚书坑儒可以解决政治问题,可以排出异己、压制民主,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其结果反而激起了民怨,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丧失了民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功过分明,功大于过。正如李贽所评“始皇帝千古一帝”,是“主龙英雄”。他掀翻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一个旧有的分裂割据的奴隶社会制度,开创了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终结了民族分裂局面,奠定了辽阔中国大一统的框架。尽管他的过失不能低估,但他仍然是一位值得肯定的皇帝。他是一位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有开拓发展精神的勤政务实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永远值得人民肯定。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实践证明,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只要我们站在当今时代的前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尊重历史,以史为镜,用发展的进步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就一定会得出客观的结论。作为历史教师只有这样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教好历史。
历史论文格式篇八
说起历史心得体会,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发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
第二段:历史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经历各种风风雨雨,而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处境,更能让我们看到历史事件的奥秘和价值。历史是人类经历的痕迹,是文化的积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正是因为历史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段: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并不只是记住历史的具体事件和时间,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学习历史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包括: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和文献、观看历史类电影和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历史,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学术素养。
第四段:历史的启示
历史是一面明镜,能够反映出人类的过去,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现在。历史不仅是我们的经验之师,更是我们的陪伴者。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认识并面对过去,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命运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创造更加和谐的未来。
第五段:结语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对我们的未来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清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方向。历史教给我们的是智慧和思考的方法,是对人类智慧的一种肯定和尊重。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让自己更加成熟和自信。
历史论文格式篇九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通过学习马克思、xxx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欧美巩固了自己的xxx,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在和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
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的建立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巴黎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xxx,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重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课重点。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为自己挖掘了坟墓。
巴黎公社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典型例子,xxx说“想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请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峰。
同时,公社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本课难点。
学生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要分析透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的无产阶级运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xxx,这些都体现在巴黎公社的原则中。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要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阐明矛盾发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并对经济危机、早期工运特点加以解释。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历史条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由学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则,并得出结论:巴黎公社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有局限性;公社的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可适当增加些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和进行革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
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xxx宣言》的有关内容。
强调:《xxx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xxx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
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
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xxx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xxx后,建立了新兴国家xxx;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xxx,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xxx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
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
在上课前,我还一直在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我想老师一定是那种“老”师,可能头发都白了,尽管看着慈祥,也透着一股严厉。上课铃打响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了进来,我傻眼了。要不是老师抱着一摞历史的书,我还以为老师走错教师了呢!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出了一道谜语:“姓在黄帝,名在佚经”,谜底就是:张乐,老师的名字!老师还海给自己下令了一下课,课程立即结束,决不拖堂这一规定,让我们拍手称快。
我感觉老师懂得很多,讲的课十分生动,也十分有趣,时常能使我们身临其境,很有的味儿。由于喜欢这门课,在课上我也听得十分认真,笔记也是几门中记得最多的一科。久而久之,我也观察到了老师一些口头禅。老师在一开始讲课的时候,讲完一句话,就咂一下嘴:“尧舜禹实行了‘禅让’制度,咂……”“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咂……”后来老师又喜欢在一句话后,加个“啊”字,“某某人演讲的啊……”“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啊……”“这个,啊……”这些口头禅,总是让我们哈哈大笑。
因为我们爱历史,我们才会对历史感兴趣,才会对历史老师产生关注,两个多月以来,我发现历史真的很有趣,历史老师的“啊……”我也铭记在心。正如那本书名《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历史究竟是什么,得靠我们自己发现去探索,去热爱历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一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1.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投影张仪图片)
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课件出示“合纵连横”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3.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强。
(课件出示知识要点,教师概述)
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二
style="color:#125b8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了。在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在16世纪时,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王权,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实行的是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苏格兰人民起义为导火线,以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标志,建立了共和国阶段、护国主统治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再经“光荣革命”结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为革命的结果。英国议会在1689年时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资产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是为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作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的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表现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生活发展规律的教育。
2. 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失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最终通过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而宣告结束。这当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最后战胜封建主义,于是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但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利用了自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有利条件,使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方式,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 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宗教问题。16世纪时,英国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但是,英国国教还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要求用加尔文教来改造英国国教,清除天主教的残余,反对专制王权,要求废除主教、简化教会仪式,建立适应资产阶级的教会。清教徒遭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残酷压迫,他们中大部分人逃到了国外,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
学法指导
1. 通过引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引材料进行分析,使他们学会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1. 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他们的海外活动更加便利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由此导入 新课。
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就此指出它们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建立并发展,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是后来革命的。(但当时他们的力量还很下,需要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统治: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领域:宗教改革后建立了英国国教,但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遭到了迫害,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处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变化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必然的联系: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清教徒运动为革命进行了舆论准备等是革命的具体原因。
基本线索:
(1640年) (1642年) (1649年)
新议会召开 内 战 共和国成立
(1649年) (1660年) (1688年)
克伦威尔独裁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曲折原因:被-的封建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新贵族是从没落贵族中分化出来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封建势力有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曲折复杂性);议会和军队的斗争等削弱了革命力量;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究其根本,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处在童年阶段,还不能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过程:略
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在。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国内、国际方面来理解。着重分析其“广泛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炮舰的攻击下趋于解体;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赌东道的思想武器。
6.课后作业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克伦威尔进行客观评价。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三
文章标题(2号黑体)
作者姓名(3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小5号宋体)
摘要:(小5号黑体)摘要内容(小5号宋体)
关键词:(小5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5号宋体)
0引言(3号黑体)
引言内容(5号宋体)
1正文小标题(3号黑体)
1.1(5号黑体)正文二级标题(5号宋体)
1.1.1(5号黑体)正文三级标题(5号宋体)
正文内容,通栏(5号宋体)
图题(小5号宋体)
表题(小5号宋体)(表格为三线表)
参考文献(小5号黑体)
参考文献内容(小5号宋体)
参考文献格式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四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由简短、明确的文字组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阐述实践活动中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英文实词。
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和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畅通、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括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词
谢词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堆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直接给予帮助的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实践报告写作过程因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定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定报告提纲
拟定报告提纲是作者行文动笔之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定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好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
1、书写
实践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蓝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内容不得写到告知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截长补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纸打印。板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宋体"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不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程。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20-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主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标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并注明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为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的引用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名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着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五
要搞好本学期历史教学,本历史教研组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创建高校课堂”这一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精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探索我校历史教学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教研新路子。
1、通过教研培训,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提高执教水平,创建高校课堂。
2..以校总课题为立足点,历史组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教改,力争在在学科研究上有所突破,做到有所学习理论,有所得到理解,有所展示公开课,有所产出论文。
3. 提高常规教研工作质量。认真组织各年级的教材学习培训,加强集体备课的质量,积极开展新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活动,探求解决我校历史教学困境的出路。
4.进一步整合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生产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组新立项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需要教师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实验研究,所有这些都必须以强大的理论给予支撑。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强化学习的意识,提倡“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优秀的受教育者”的思想,加强课改理论、学科理论和教科理论的自学。本学期具体做法:
1.本学期教研组举行一次教学理论读书沙龙,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畅谈交流读后感受。
2.老师要经常进阅览室,广泛地阅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做好摘抄笔记。
1.立足于平时的每一节课,将平时的每节课都作为自己的“试验田”,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2.每人定期执教课题研讨课。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课,联系课题研究内容上好实验课。
3.结合自己的课例写好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做好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积累工作。
4.学期末写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并进行组内交流。
1.加强落实集体备课研究。备课组是教学研究的最基层组织。实施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单元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通过先自备,后集体备,最后个人二次备课的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2.开展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组内成员每学期至少开一堂公开课,开课要围绕课题研究主题。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六
历史是一门不能被忽视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它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是它教会我们如何理性思考问题。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将知识点变得熟练,还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心智成长方面的启示,这些启示是我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难得的宝藏。
第二段: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我们的人生大有裨益。通过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大潮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历史也能够激发我们对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重视,让我们更加珍视人类价值的传承与发扬。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启示。
第三段:心得体会
历史的学习从基础的知识点开始,逐渐深入到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从而形成对于整个时代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运用想象力,让历史的故事活起来,从中体会到改变的脆弱与变化的必然性。我们也能够了解到人类的艰辛奋斗,以及伟大的领袖们是如何引导人民走向成功。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应该走的方向。
第四段: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带给我们智力上的提升,更在于对我们心理、性格的塑造。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拓宽眼界,增强创新能力,更能够在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上作出提升。历史教育更是一种荒野求索,培养了我们探索未来、开拓人生的勇气,让我们成长为更有追求和意识的人。
第五段:总结
历史的学习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不仅要求我们对过去进行反思,更是要求我们对未来进行预测和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智力、道德和实践意义,能够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希望每一个人都从历史教育中受益,培养出一个新的自我,以此不断地与历史产生联系,并继续着自己的成长。
历史论文格式篇十七
论点:指作者的观点。论点一般是很简洁的,整篇文章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即论点)是正确的。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 议论文的格式: 议论文的格式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立论部分;论证部分;结论部分。
一般说来,议论文可分三个基本段落来写:第一段引出话题;第二段立论且加以论证;第三段给出明确的结论。第二段是中心段落,应试者应将主要的内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时也要注意开篇及结尾段落的完整性,且应尽量做到首尾呼应,切忌前后矛盾。
2、 段落的统一性及语篇的连贯性
1) 段落的统一性英语段落有一大特点,即一个段落只涉及一个主题(甚至只是一个主题的某个方面)。段落中的一个句子点出主题并说明作者对该主题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为展开该主题而给出的事实、例证、推理,它们与主题紧密相关。段落中不应有一个与主题无关的句子。英文段落的这种各个句子与主题的关联性被称作段落的统一性。
2) 语篇的连贯性英语议论文的段落多采取直线展开式,即段落开始直接切入主题,并给出事实、例证、推理等。英语议论文段落这种展开方式是形成其语篇连贯的基础。语篇的连贯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义通过某种有序的排列(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逻辑顺序等)而相互关联。在论述该段落主题的时候,每后一个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个句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个句子,这种连贯便会受到影响,就会造成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3、 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议论文中常用的词句与短
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 、一篇议论文能否获得高分与其中心段落主题句的质量不无关联,而主题句质量的高低则又取决于审题的好坏和论据的选择(即所选的论据在逻辑性、说理性、准确性及与主题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是否都经得起推敲)。需要明确的是,中心段落只应有两个组成部分: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主题句的论据。段落的主题句也应有两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句=主题 作者对主题的看法或态度,两者缺一不可。假设应试者被要求写一篇有关吸烟的议论文,那么 smoking 就是中心段落的主题一般说来,议论文要求应试者阐明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或态度。因此当我们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要认真审题,权衡某事的利与弊,然后确定我们的立场。如何构建段落的主题句呢?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经认真审题后,用英文列出你所能想起的与主题有关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