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模板21篇)
读后感是总结个人阅读体验、分享感悟和启发他人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独特见解的读后感呢?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立意。其次,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核心思想和感悟,可以结合作者的论述、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和解读。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的运用,使读后感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以下是一些读者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和看法,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和思考。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一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二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家长首先要做的。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如果你想更简便。直接把标准交给他。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北海雪)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三
该书由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对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教育经历的分享,提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卡尔威特等几名著名天才儿童的独到教育方法,也有作者对这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见解。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四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五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六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七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八
游戏反映儿童发展。游戏行为是我们观察儿童发展的窗口,告诉我们儿童在各个领域内的发展状况。游戏巩固儿童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发展状况得以表现和巩固的背景和工具,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游戏还引发儿童发展。游戏是儿童发展变化的工具,它使机体的功能和结构组织获得质的进步。所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着儿童的发展,也能促进着儿童的发展。在《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这本书中从多方面提到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些如果让家长有所了解,应该可以解释我们的理念和行动。
第一,大脑发育和游戏有着密切联系。游戏为儿童提供了积极参与的机会和不同的选择,并且能够产生反馈,因而它是一种高质量的最近过程,能够刺激较为理想的大脑发育,令儿童充分施展所能。记得有一位幼教领域的专家说过:“会玩的孩子聪明”,我们不难发现,在游戏中互动越多,游戏行为越丰富,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有想法,思维很活跃的孩子,游戏中的主动行为反映着这个孩子大脑活动的积极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聪明。
第二,文化学习和游戏也有着很大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的行为也能够培养出普遍适合于各种文化环境的认知和社会能力。游戏中的各种扮演行为来源于孩子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学习,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在游戏中就逐步展现着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各种文化社会环境,在游戏交往中,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第三,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层面的发展。首先是概念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儿童的概念知识也迅速增加,游戏能够极大地辅助这一过程。在游戏中,儿童能够检验自己对于空间、时间、可能性和因果关系等尚不成熟的概念认知,并加以改正。其次是思考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心理理论等等方面。
第四,游戏能促进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游戏向儿童提出了很高的语言要求,刺激他们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的沿能力。儿童必须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特征来指示假装游戏中发生的人、物和环境的转换,并且随着游戏的进行叙述和详细表达游戏的主题。另外,游戏在社会层面、情绪层面对儿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游戏应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近两年,游戏课程化的理念也是遍布了整个幼教届,各个幼儿园也都从不同程度上用各种方式阐释着自己对课程游戏化精神的理解。可见在幼儿园,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应该受到重视,而且要用游戏化的精神来指导着幼儿园所有的课程。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九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家长首先要做的。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如果你想更简便。直接把标准交给他。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
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一
现如今的家庭里,一般都是一家只要一个宝宝,因此对于宝宝的教育都非常重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都非常的重视。有很多宝妈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只需要让孩子去上早教班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所谓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宝宝从出生就已经开始的,宝妈们对于宝宝的照顾,以及言行,都会影响到宝宝以后各方面的发育,而早教班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开发了宝宝的智力而已。具体的教育方法您可以看下本文介绍:
一、语言
感知语言:多于婴儿说话,给婴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婴儿语言的发育。
发音:可重复啊、噢、呜等单音教婴儿发音。
二、生活与交往
生活规律:逐渐养成按时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训练醒来把尿。
交往:多用亲切的声调与婴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她),多给婴儿关怀与鼓励。
三、认知
视觉刺激:距离小儿眼睛20~30厘米处,用颜色鲜艳或伴有响声的玩具吸引宝宝集中注视后,再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训练婴儿追踪。
转头找声音:再婴儿的不同方向用说话声、玩具响声或者音乐声等,训练婴儿转头寻找。
触觉刺激:给宝宝容易抓握的玩具玩,促使手的张开和进行触摸刺激。
四、运动
头竖直:每天适当竖起抱婴儿数次,练习头竖立,也可将婴儿背部贴住母亲胸部抱,使得他(她)更主动的练习抬头。
俯卧抬头:在奶前1小时,觉醒状态下练习俯卧抬头,用玩具在前逗引,每天数次,每次30秒,逐渐延长时间。
抚触及婴儿操:每天做婴儿抚触1~2次或做婴儿操,练习上肢,下肢,抬头的动作。
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婴幼儿早期教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早早的帮助宝宝开发脑部智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很好的拉近宝宝和爸妈之间的关系,各位宝爸宝妈只需要在平时多多关注自己的宝宝,就可以给自己的宝宝很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二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架!
2:每天睡觉前给你讲你选的两个故事!
3:每天陪你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4:尽量控制自己不打你,有事情同你讲道理!
5:以前不打麻将,再在不打麻将,将来也不会打麻将!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三
我十岁生日收到的礼物中有一本书——《天才之路》。其中有篇关于球王贝利的文章题目叫《天才之路》,让我记忆深刻,并久久不能忘记。其中有这样一段: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祷告吧。’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就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教练把小男孩总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上去吧。’3年后,这位17岁的小男孩在1958年世界杯上率领巴西队第一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贝利是靠自己过人的天分与自己的一颗懂得报恩之心得到了贝阿佐特教练的信任,而贝阿佐特教练用信任造就了一代“球王”——贝利。爱心与信任能铺设天才之路,能创造一个奇迹,能造就一个举世球王。爱泼斯坦博士曾经是一个有严重学习障碍的人,是他的老师—默菲给他不断的鼓励、信任和博大的爱心,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完成了正常人也不容易完成的学业,成为医学博士。
我想如果人人都拥有爱心与信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美丽、和谐!贝利是幸运的,他从一个在贫民窟里踢垃圾的`孩子成长到一代球王,并在世界足坛上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多少年过去了,贝利今年65岁了,但他的名字依然还年轻着,所有的人都亲切的称他为“球王贝利”。天才之路都少不了用爱心铺成,并且这样的爱,这样的心将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世代流传。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四
我本以为天才通往成功的道路是铺满鲜花的,但直到我读了《苦难与天才》这篇短文时才知道原来他们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如此艰辛。
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首次举办音乐会,并一举成名,轰动音乐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各国,迎来了许多听众与演奏家的赞美。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它是操琴功的魔术大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可是他遭遇的苦难让人无法想象: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真性昏厥症以使他快入棺材了;七岁时患上严重肺炎;四十六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随即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五十岁时,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他仅活到五十七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折磨,先后搬迁了8次。看到这我不经想:这样的一生,真让人同情。不过即使被病魔缠身,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却并没有阻扰他完成梦想的决心。于是又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障碍和漩涡,他曾长期把自己软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要是是别人要么怨天尤人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是生不如死的感觉啊,所以他的生活别人是无法过的。
这让我想到一般遭遇苦难与不幸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绝望而放弃,自甘堕落;一种是不屈不挠,绝不放弃,绝对不会向命运低头。帕格尼尼就是后者,上帝给予了天赋,同时也给他带来不少的苦难,但他坦然面对生死,热爱挫折苦难,他踏着坚定不移的脚步,不管遇到多大挫折苦难,他都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强勇敢,乐观面对,勤奋刻苦,付出了万分的努力,战胜了一次次的挫折苦难,一次次的考验,最终达成理想。他是强者中的强者,高手中的高手,名人中的名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总是错失了它。由于懦弱,害怕挫败,连迈出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怕被道路上的荆棘刺伤,惧怕了;还有的即使只离成功有一步之遥,但是眼前的挫折太巨大了或者因为苦难而弄得身心疲惫,无法再走下去了。他们害怕承受这种痛苦的滋味就退缩了,放弃了,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这样就解脱了。其实他们不知道苦难是一笔财富,有多珍贵,但这只有坚持到最后,像帕格尼尼这样的人才体会得到其真谛。战胜苦难的经历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精彩而又有成就感的。
想想我们自己吧,帕格尼尼是个病人而我们却是健康的人。面对苦难我们就是如弱者。我记得自己曾经有多少次面对难的题目我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面对复杂繁琐的事我总是推三阻四,我怕苦怕痛,我很懦弱。但现在我明白苦难虽痛苦但成功后的甘甜是让人多么喜悦而又回味的。我正在尝试推开那扇成功之门,尽管前方有多坎坷,未来多么迷茫,我想试着去闯,自己也该成长了,未来的更大的苦难有多大我不知道,但现在我怎能连这小小的洪沟都跨不过去呢,更别说前方的路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相信只要努力,勇敢面对苦难,屡败屡战,风雨后的彩虹肯定很美。
平庸的人不受伤,受伤的人不平庸;失败的人怕痛,成功者享受痛。苦难对于像帕格尼尼这样天才的人正是他进步的阶梯,而对于弱者来说却是无底的深渊。从帕格尼尼的经历让我知道,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你是不是天才,苦难都是最好的大学,当然,你必须首先不断被其击倒,然后才能成就自己。天才就是这样炼出来的。每个从这毕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广阔蓝天,任你自由飞翔。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五
维克多?一个成功人士。
维克多?一个被人嘲笑的智障。
这二者是同一个人吗?
的确就有这么个人,他就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协会的主席——维克多·谢列布利雅柯夫。
这本书就讲了维克多的经历: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他说话晚,吐字也含糊不清,他也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叫他“傻瓜维克多”但是他的父母一直鼓励他,给他肯定,但是老师也认为他不可能做出数学题,认为他的智商只有73,认为他的发明是抄袭的,因此他初中都没毕业,当他参加工作后,因为解开了广告牌上的数学题,进入了艾费利公司,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后来又知道了自己的智商是173。最后维克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门萨协会”并成为了“门萨协会”的主席。
这是真的吗?不会是作者编的吧!
其实许多科学家也有相同的遭遇: 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表达的男孩,他的父母都以为他是智障。到中学时,每科成绩都很差,他的老师建议他休学,甚至对他说:“你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但是爱因斯坦通过努力,终于成了大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十三岁就被学校开除,他爸爸称他是“笨蛋”,高中的老师叫他“猪头”,他的校长说他“永远一事无成”。但是爱迪生非常执着,每一个发明都要实验好多次,最终,他为人们发明了许多东西。生物学家达尔文上学时的成绩也不好,他整天只顾着玩,邻居们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将来肯定没有出息,他的父亲更是气愤地对他说:“家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但最终达尔文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写着“做你自己”,的确,我们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六
实话实说,我是看不懂这本书的。那些人讲得东西太深奥,像什么量子力学,四维空间,我都不明白。可还是想看,不为什么,就是想。
作者说,有一个精神病科医师告诫他,不要想那些病人告诉你的世界观,不然你迟早也会疯的。读到这里,突然有些羡慕作者,至少他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我不能。换句话说,因为我知识不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我连疯的资格都没有。
我是个普通人,没有超高的智商,也没有超高的情商,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也许就是我的归宿了。看了这本书,突然觉得讽刺,我不能成为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人物,却连疯也做不到了吗?你可能想说,疯有什么好的。但我并不是想疯,只是想拥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我并不比别人优秀多少,至少智商不足以高到加入门萨——这本书里的一个精神病人就是门萨会员。所以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一点成绩,一柜图书,都没什么了不起,至少我现在,连疯的资格都没有。
每个天才都有可能是个疯子,每个疯子也都有可能是个天才。我不是天才,也不想当个疯子,至少现在不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因为什么事想不开而疯了,我希望能做个真正的疯子,天才的疯子,希望那时候,我能有疯的资格。
好好读书吧,不然当你在某一天突然发现,你连疯的资格都没有,该是多么可悲!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七
早期教育首先是一个开发智力的过程。
・人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之多,连接各细胞的组织叫神经纤维。刚出生的婴儿,脑细胞大多还未开始运作。科学研究表明,脑细胞如果一一地分散开来,便毫无作用可言,而出生后随着脑力活动的开展,连接各细胞的神经纤维也跟着增多,如果你不刺激大脑,连接各细胞之间的神经纤维就不多、不发达、很简单。而受到的有益刺激越多,脑细胞的互相缠结越丰富,神经纤维就能连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网络,人就越聪明。而此过程的70%~80%在三岁前就完成了。
・所以我们在孩子三岁前给孩子的大脑最有益的刺激和训练,孩子就越聪明。在婴幼儿时期,他的大脑正在生长,千万不要缺少精神营养。
・其次,早期教育是为了开发人的潜能。
・可能很多人知道,人都有潜能,现在世界上的心理学家都公认,我们一般人只开发出自己潜能的3%~10%,大部分都被埋没了。那么,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光人的记忆能力,就能记住美国国会图书馆一千万册图书的`知识的50倍。可是我们记住了多少?我们的潜能都被埋没了。
・岁时是底最宽,越大三角形越窄,就是从0岁开始开发,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最高。比如说人的智力就像一棵树,如果你从0岁开始开发,也许能长到100米,你从1岁开始开发,顶多只能长到90米,你从5岁开始开发,就只能达到70米了。所以说越早越好,如果我能从女儿出生就懂早期教育的话,我女儿比现在还要聪明。
・有人一听到早教要从0岁开始,就跟我说,我孩子都两岁多了,三岁多了,现在开始早教是不是晚了,不晚,六岁之前都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只是三岁之前更重要一些。不要说晚,只要你去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养成就有很大好处,否则过了六岁才是晚了。
・早期教育包括智力的开发和优良性格的养成两方面。儿时的性格培养对他的一生都有影响。人的性格是早期生活形成的,人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坏性格,会影响他的一生。这正如日本发明家协会会长、著名早教专家井深大所说:早期经验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里,长期发挥作用。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八
一个人是傻瓜,还是天才,有时只在一念之间。今年暑假,我见证了一个傻瓜变成天才的瞬间,他就是天才少年维克多。
我想,应该是他相信自己,让自己变得自信,一直做他自己。
记得一开始,罗纳德老师把维克多的智商弄错了,智商173的维克多被学校里的同学看不起,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傻瓜。多年以后,维克多的智商被重新确认,他居然是一个天才!可是,在智商确认之前,高智商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帮助,因为维克多不相信自己。
尽管如此,斯图尔特教授和蕾切尔老师却一直鼓励维克多,对他不放弃,一直教导他要对自己有信心。即使维克多想放弃自己,他们却用爱、信任和关怀来浇灌维克多脆弱的心灵。多年后。在老师、朋友的帮助下,终于,维克多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提交了第一份策划书,得到了认可。正是这份策划书鼓励了维克多走上事业的高峰,成为了门萨主席。
读了维克多的经历。我明白了一定要相信自己,绝不放弃,今天的痛苦可能变成明天的希望。请记住最后一句话“be yourself”做你自己,你一定会成功。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十九
把幼儿园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是我们幼教人新探索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使婴幼儿家长及早的了解了幼儿园、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热心的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同时,幼儿园对社区婴幼儿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了入园率、早期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早期教育的巨大作用和优势,确保早期教育的成果,对前一段早期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家长对早期开发的认识
刚开始活动时,大家都没经验,忙忙活活,效果还不明显,但家长看到了孩子灿烂的笑脸,看到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体验到了什么是“不和群”,什么是“胆怯怕羞”,什么是“固执任性”,什么是“心理品质良好”。看到家长带着怨气而来,满意而归,老师们也舒心的笑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工作有了转机,参加活动的家长回去一宣传,我们再进行宣传发动时,许多不愿来的家长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参加活动了,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因为有事,一次不带孩子参加活动,就象小学生拉下功课一样感到非常遗憾。参加过活动的孩子都非常向往幼儿园,许多家长不是周六就带孩子来园,开始我们还以为家长记错了时间,后来家长们告诉老师:孩子天天嚷着来幼儿园,不带他来就碰头。听了家长的话,我们真是感慨万千: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经历了家长的不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中,我们幼教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休息时间,现在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社区服务,搞好家园共育
在工作刚有起色后,我们老师广泛搜集早期教育资料,为每次参加的家长开设了专题讲座时间,每次一个专题,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实用性,根据家长的需要,打印出来,发放到家长手中,家长非常满意。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为家长创设了“社区导报”,不仅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小儿防病知识,早期智力开发信息,小幽默、小儿歌等,还插入许多图片,做到了内容充实,声情并茂。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人手一份,家长们对导报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太匮乏了,一发放到手,许多家长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有的家长对我们说:你们幼儿园老师太辛苦了,不光要照顾好幼儿园的孩子,还要花费时间办导报,而且内容这么丰富,设计这么新颖,真是不简单啊!
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活动,我们设计的亲子游戏,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开始不是材料准备不足,就是设计内容偏离了某个年龄段,虽然家长孩子比较满意,但我们不满意,于是每设计出一个亲子游戏活动,大家都要反复磋商、推敲、不断改进,从而做到了不断完善,效果更好,做到了家长满意,孩子开心,教师称心。
三、早期教育活动成果显着,推动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的轰轰烈烈,推动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三周岁幼儿入园率由去年的98%提高到100%,刚入园的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再也看不到往年孩子入园时母子生死别离的场面了。通过开展早期教育,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二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题记
她的身材高挑修长,留着一头乌黑的卷发,身着色彩鲜明的旗袍,款款地走在时间的长河中。一路走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她和身边的同行人换了许多,但她永远带着自己的光芒,独自行走于人事纷扰的生活中。
她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我更愿意称她为女作家,而不是在前面加上“天才”二字,正因为这两个字,她的所有才华被当做理所当然,所有的缺点被世人诟病。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自在洒脱的性格不会去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但在我心中他就是个女作家,世俗标签给她带来的麻烦,我于心不忍,我们不过是通过她独特的眼光看世界罢了。
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冷眼看世界”的态度;喜欢她清冷孤傲的才气;喜欢她“想做就做,想穿就穿,想爱就爱”,不惧世俗眼光的自由……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在圣玛丽学校上学时,她写的文章就十分受欢迎,多次被登上校刊,她对此并不感兴趣。后来在香港大学读书时,遇见了生命中的挚友——炎樱,一个与她性格完全相反的女孩。香港,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殖民地,成了她的成名地之一;在香港,她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惜战乱纷纷,张爱玲被迫放弃学业回到了上海,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她很早就懂得“出名要趁早”,当时上海滩无人不知张爱玲,黄浦江上飘着她的文字,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个小姑娘极高的才华。后来她遇见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她的心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被辜负了,她的痛彻心扉都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后来的后来,张爱玲的故事仿佛绵长而无平淡。
正如张爱玲说的“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谁知,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年少的我不知爱情是何物,只得从她的`文字中窥探深闺中的奥秘。无论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那一抹蚊子血与白月光,或是一粒饭粘子与心头上的朱砂痣;还是《半生缘》中顾家两姐妹纷纷扰扰、起承转合的爱恨情仇;抑又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战火前坚贞不渝的爱情……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透露出“深爱只为谋生”这种冷酷的婚恋观,但看似外热内冷的爱情却引得男男女女们挤破了头往里挤,她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看待世俗情感,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每一个人物都是她的人生写照,散发着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张爱玲在《烬余录》中写到“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愿走进张爱玲的世界,感受她的清冷孤傲,却像两条平行线般,永不相交,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篇二十一
作者高铭从精神病患者的眼中为我们展现世界的另一个样子,相信每个人都曾这样怀疑过: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么?那些无法解释的神鬼灵异超能事件全部只是迷信么?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解释已经得到终极答案了么?科学与迷信之间有确凿无疑的分界线么?"伪科学"之为伪科学是因为它的迷信还是因为它无法被科学所否定?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一定是错误的么?不要忘了,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统治地球1300年了。天才与疯子的评判标准,不是事实,而是人心。
本书50个案例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最常见的精神病,比如妄想症,精神分裂症,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某人的爱人去世以后,他却能一直认为爱人还活着,而且是平常饮食起居都在一起,还能和爱人对话等等,这种就是因为极其强烈的爱和无法接受的刺激导致的幻觉,对于此种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如果精神病患者自身是快乐的,而且又不影响他人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尊重他,而不是强行的改变,西方还有专门的人权机构来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利就是这个意思。"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内心很痛苦。"
一部分人是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总是能梦到别人梦不到的东西。比如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境:梦到自己一个人住在海平面上,天非常蓝,海非常静,空气非常清凉,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每次视线里移动的都只是冰山,耳边的声音都只是海水。那里有十个房间,但是另外九个房间里的都是干枯的尸体。他宁可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体,也不愿意一个人那样一直等。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一个人,一座城,对那时候的威尔史密斯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找到一个同类,我现在都能回想起史密斯那深入骨髓的孤独感,那种孤独感紧紧抓住他,甚至自言自语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一个患者能记住自己所有的前世,能记住所有的生生死死,能记起自己前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特别是那些极其痛苦的经历,活着非常快乐的日子,那么多挂念的人都消失了,而他却一次次转世后还能记得,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患者,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用"精神病患者"来称呼,他们承受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和压力,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过不能告知的痛苦,不表达不意味着没有,我们看不见不代表我们可以否认存在。
第三种精神病患者是最神奇的。这些人往往是对物理学生物学match哲学心理学等有独特的认识,他们自己建立了某种伪科学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伪科学,是因为他们是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而且是现有科学否定不了的,更神奇的是这些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现有科学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不管是四维理论还是广义相对论惠勒理论平行宇宙理论超炫理论虫洞概念黑洞概念。
从绝对四维理论来看,流逝的不是时间,流逝的是我们自己,在物质三维理论上加上时间轴的话,我们自己就像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超市,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从惠勒理论来看,再加上去年刚刚上映的《星际迷航》,在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因为多个重力扭曲造成某个平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的行星不会公转和自传,自身的重力也被其他重力场吸收掉了,这个行星就会停在那里,那里就是时间的终点。书中的某个患者就坚信自己到过了那里,关键是他能自圆其说,还能让很多人相信他。
从果冻理论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是有极限的,就像果冻一样,果冻中的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是我们的精神。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告诉人们有一个天堂或者仙境,其实说的都是一个精神的领域,但是只要精神是受制于肉体等物质世界,人类就不可能超脱出果冻这个物质极限进而到达无限的精神世界。精神存在于不存在之中,存在于无物质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禅修的时候,只有忘记自己和周围物质世界的存在,达到忘我的状态才能享受精神的愉悦。
读这本书的过程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物理学基础,要不是作者用一些比喻来解释我几乎是一点看不下去的;另一方面我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研究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的人会有点不正常了:在自己没有牢固的世界观体系的前提下去深入研究新的理论是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有走入邪教徒的危险,作者也在书中说好几个患者都有邪教主的潜质,但是在已有的坚实的世界观体系下是很难获得突破的,因为用已知去解释未知,用已知去开发未知本就是互相矛盾的,就像我们用三维的理论去理解四维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用男人的思维去理解女人只能是徒劳,你家的小狗狗永远也不会知道你今天早上不高兴是因为你昨晚失恋了。人类真的很渺小,从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来看,现有的认识也许只是天书中一个标点而已。
作者最后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结尾,是因为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的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学的越多,疑惑越多,虽然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和学习,也有了渊博的知识,可是总没有一个结论,总不能形成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理论体系。作者为此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读到纳兰容若这句诗:只要能对未知世界保持着敬畏之心和尊重之心,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给自己思考和探索的可能,这不就是自己的初衷么,至于能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