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精选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一
竹林寺位于徐州城东郊的骆驼山上。闻说是中国第一比丘尼圣地,特慕名而访之。
据史料介绍,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位比丘尼——西晋末年的净检法师(徐州人)创建的,距今已有16历史了。
竹林寺占地250亩,由大雄宝殿、观音阁、中国第一比丘尼纪念堂、碑亭、南北山门等五大建筑组成,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从山下望去,楼台殿阁掩映在翠竹苍松之中,佛光瑞气笼罩在叠峦空谷之间,好一座深幽清静,静籁祥和的千年古刹。
我们从南山门拾阶而上,脚下长长的石阶,一直延伸至山顶,如同一条梯子从山顶直挂下来。同来的女居士告诉我们,此阶一共291级,象征着净检法师公元291年出生。
未及登到半山,我等俱是气喘如牛,汗流满面。坐在石阶上,喝水休息。那位女居士却是脸色稍红,看起来气定神闲。居士笑了,一脸慈祥的说:登此山要心怀虔诚,这样佛祖才会保佑你,赐予你无上法力。言罢,转身而上。
我等相视苦笑,携手而起。上!吾等须眉男儿诚不若一荆钗。追上她!同伴皱眉苦脸地说:老兄啊,她有佛祖帮忙,咱们就是骑着孙猴子也不行呀。
上的山来,已累的七荤八素。坐在一边的石凳上略做休整后,收拾起满面嬉笑,换上肃穆神情,直奔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佛祖面南背北而坐,佛身伟岸,令人仰而视之。佛身金光灿灿,不怒自威,使人心生皈意。在一旁的侧殿,果然又看见了那位女居士,她朝我略一点头致意。看来她已经行过佛礼,正坐在侧殿的布墩上读经。面对佛祖,很想一拜而跪,一不为我想皈依佛教,二不是祈求佛祖保佑,只为心中的那份庄严,那份寂静,只为那一个逾越千载而历久不衰的传奇。
大雄宝殿的西侧便是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法师的纪念堂。堂内供奉有净检法师坐像。净检法师俗姓钟,24岁出家,70岁圆寂。
净检法师静静坐在那儿,一坐千年。那慈祥笑容背后是多少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24岁……一个娉婷袅袅,豆蔻年华的好时光。在那个时代恐怕早已嫁作人妇了吧?
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堪破红尘,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开了前所未有之先河。
你定是经历了莫大的悲伤吧?
那一刻你是否曾落下清泪,寂寞满怀……
你更想不到你在某个风雨夜大彻大悟后的决定,使汝名垂千古,永载史册。
你可知否?在1600多年后的一个冬日,一个来自异乡的落魄书生来拜祭于你:“此生佛相伴,青灯到古稀。红尘谁堪恋,中华第一尼。”
在寺中间,有一大缸,清水满瓮。瓮底摆放“福、寿、官、财”四个大字,瓮底和字上沉着许多硬币。傍边正有游客丢钱,原来,把钱丢到那个字上,便能拥有此项福缘。比如,你用五角硬币朝水面丢去,如果硬币沉在官字上,你就该升了。竹林寺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而且价格绝对低于市场价许多倍,善莫大焉!
绕大雄宝殿后往东,便是骆驼山竹林寺的最高处——观音阁。观音阁共四层,通高23米,阁内供奉有千手观音一尊,内设楼梯,可供游人登阁望远,俯瞰山河。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二
春天,我披阅一山清凉的绿色,驻足在你的身旁,再也不愿意迈开前行的脚步。
这一溪清水,是从前方云烟缭绕的山峦间悠悠而来的。她窈窕的身段在雾掩林遮之中,柔曼着飘逸的舞姿,让山上的桃花为之两靥粉红,让林间的小鸟为之啼声脆鸣。她轻轻灵灵的水波更让怀春的山谷平添妩媚的风情。
谁都想象不出这溪流温婉的样子是多么可爱。她依偎在青岩璞石的怀抱,如一首婉约的词令,在平平仄仄之间低吟浅唱。那环佩叮当的声音,使我仿佛聆听到一枚枚绿色的种子纷沓着清脆的足音,穿过花儿灿烂的笑声,陪伴着蝶儿翩跹的舞蹈,生动了山谷柔软而宁静的情怀。清泠激石,玉溅珠碎,我一颗多情的心迷离在一溪古朴秀丽、清韵流碧的典雅里了。
很难找出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溪水的明净,那一溪清澈潋滟的流泉,简直就是山妹的眼波,蓝宝石般的明净里容不得半点尘埃。我想象不出是什么东西把这溪流净化得如此透亮晶莹。也许,在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在山谷的最深处,有一原始的泉源,那里生长着纯净的种子,沐浴着日月星辰的光泽,在山林幽静宁谧的熏陶中,才得以让这泉水出落得如此清丽脱俗。因此,我在想,山谷孕育了溪流清纯的生命,而溪流又孕育了自然的生命,而我是否也是这溪流中的一个生命呢?如果是,我的生命里又有几朵浪花不染尘丝呢?掬一捧清凉的水花,洗去满面风尘,也期望洗去心上的浮尘。
站在溪水开花的地方,看山岩嶙峋处,溪帘垂瀑如玉,在崖脚汇聚成一潭碧绿,让人在望不见底的深邃里捉摸不透它的底蕴。潭水深蕴的内涵,一如围住着一潭清幽的山岩,风蚀班驳的痕迹里,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年龄,只是从那层层叠叠的灰白色的页片,可以想象出它生命的久远;从页岩深浅不一的颜色上,可以推知这溪流以前的水势之大,潭水的深度之高。这是一个汇聚生命的潭,不仅沉淀着沧桑的岁月,也积蓄着自然与人类厚重的'情感。阳光蓝天白云,丛林野花小草,倒影在水的柔波里,那是潭水亮丽的色彩;山坡上牛羊的欢叫,丛林中小鸟的啼鸣;山妹子清纯的歌声,村庄春夏秋冬的脚步声,则是融进溪水的最纯朴的语言,在浪花跌宕的回声中让生命多了质感。
俯身溪边,亲吻石上清泉激起的浪花,聆听干净的岩涯间汩汩流淌的水音,思想里便会浮出一些走远了的清清淡淡的日子,还有一些脚步走出山谷的声音。那些过往的事情如溪水开花的声音,再一次从我心头走过,那久违了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情感和着潭水深邃的幽静,便凝成了一支春天的山歌,向山外荡去。
秋沟,是溪流灵秀的温床,而泉水是秋沟柔情的血脉。也许正是因了这溪水的灵秀、清澈、宁静和深邃,秋沟才漂亮了一个个水灵、俊俏的妹子,才壮实了一个个憨厚朴实的后生,才使得这一方语言如流泉纯朴,似的这一方人情真诚厚实,这一方山水充满了神韵和活力。
在春天,走进秋沟,让眼睛去与一溪清澈、纯真交流,让灵魂去与一溪朴实、厚重成为朋友。
【春到桃花岭】
桃花灿烂了七彩人生,丰富的想像,让人回味无穷,将一种美融入了我们的生命,让思想在自然中涤荡美丽的文字,学习了。七桃总在三月的某个时间如期而至,如一团团绚丽的云霞,给山沟坡岭披上粉红色的外衣,此时的桃花岭就如一个娇艳怒放、青春饱满的妹子,散发着山野特有的清新怡人的气息。
没有谁能够躲得过摄人神魂的美丽,没有谁能够拒绝一场花事给春天带来的媚惑。桃花岭就这样幸福地躺在花的怀抱中,享受游人如醉的目光,做着美丽的春梦。
七桃开了,火一样燃烧着整个山岭的襟怀,那飞腾的火焰如起伏的赤龙,在一道道山岭间奔腾。花色如潮,流溢着夺目的光彩,喧闹了寂静了一个冬天的山谷。
以大山的脊背做笺,以蓝天阳光作笔,桃花以生动的墨彩鲜活了一个春天最初的语言。那象形文字里的线条在大自然的锦绣里游弋着最具品味的词句,散落在桃花四溢的芬芳中。一瓣瓣,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一簇簇,散开了,是一首秀丽的小诗,聚拢了是一幅绚烂的画章。
在诗画交织的花色中行走,生命的元素便注进了一份光亮的色彩。那色彩是新生的,原始的,如村姑明媚的笑脸,处处洋溢着青春奔放的活力,充满了诱惑的气息。
牡丹是富贵的花朵,让人想起高贵;水仙是优雅的花朵,让人感受恬静;玫瑰是奔放的花朵,让人享受热烈,而七桃,则是原始的花朵,让人寻觅野性的花香,在朴实清新的山野,清晰地感受生命的纯真和原色,也领略一种超然不俗不媚的性格。而且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它始终以血红的誓言向自然昭示着灿烂的真理。它的淳朴涤荡了世俗的尘烟,让生命如炽热的火焰光照青春和未来。
七桃以花的容貌愉悦着行人的目光,以淳朴自然的性情洗涤着人们繁杂的灵魂。学会淳朴,也许,这就是七桃最妖艳的外貌下隐藏的最动人的语言吧。
是升腾的火焰注定要被一次次燃烧,快步登上桃塬,踏过岁岁复燃的生命,有一种圣洁的声音,伸出热情温暖的手臂,将一丛丛粉红的亮色举过头顶,我看到光明缓缓举过头顶,世界正以激情的方式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站在花开的山坡,看隐约在花影里的村庄,三三两两地错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坳,思想里便会走出陶然的诗句,一字一词里仿佛是后生的笑声,又疑惑是村妹的歌声,那声音清脆而嘹亮,浸透了桃花的热烈和娇艳,在山谷间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与桃花有关的故事。
【老爷顶】
一峰耸天,千山倾倒。没有人知道你这样孤单地站了多少年,才站出了今天这一道被众人景仰的风景。
想你伫立在这深山老林,一生含蓄雅静,不与长天争啸,不与群峰竞雄,默默地挺立了那么多年,任凭烈日灼热的烧烤,任凭寒霜严厉地摧残,而你始终是抱守一个坚定的信念,至死不弯自己的头颅,在苍碧洁丽的林间,用深沉无尽的雄浑,蕴蓄着自然的灵秀。朝吟黎明曙光,暮诵黄昏霞彩,俯视天地浮沉,超然红尘之外,那是何等超然啊!
一级一级地攀登,云梯绵绵;八百余级台阶,杂花簇簇。我穷尽所有的词汇,无法找出置身你怀抱中的感觉。我是在人间,还是在仙景,问过往的云吗?问过往的鸟吗?它们不停下脚步,我何以知道究竟?那一间间庙宇,古朴雄浑;那一龛龛塑像,栩栩如生;那一株株青松,横空出世;那一声声钟鸣,幽远回响;那一缕缕香火,袅袅如烟,我更是迷离。
青松盖下,我坐在一块青石岩上,心入禅境……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三
晚上,两杯小酒下肚,爸爸又打开了他的故事匣子。
“人们都说,五台山――五台山你们知道吧――五台山南面四五十里,有一个竹林寺。”
“哦,知道,知道,爸爸,你想去五台山吗?没事儿,过几天咱就去,我们带你去玩儿趟。”老公插话以表孝心,我忙用眼神示意他别说话,听爸爸说下去。
“我不是想去。我想说,这个竹林寺你去了以后根本看不见有什么寺。只有这么一个地名儿。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有个竹林寺,一个不大的寺庙,寺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帮小和尚。”
你看你看,我用眼神对老公说,爸爸是在讲故事呢。于是,我们静静地听下去,听爸爸讲这个关于竹林寺的传说。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出去,回来得特别晚。老和尚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你怎么天天回来得这么晚啊?”
小和尚说:“师父,我每天在半山腰,总会碰到一个小孩儿,他和我一起玩儿,一直玩儿到天黑,他回家我才回来。”
老和尚心中一动,忙问:“那小孩儿是男是女?长得什么样?”
“是个小小子儿,穿着一件小红兜肚儿,头上梳着一个小抓鬏,扎着一块绿绸子。”
老和尚心中有了底。他去箱子里拿出一团红丝线来,对小和尚说:“你再跟他玩儿的时候,悄悄地把这根线拴在他的身上。”
第二天,小和尚装着红丝线出发了。到了半山腰,等小孩儿来了,小和尚就按照老和尚的吩咐做了。
次日清晨,老和尚在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他跟小孩儿玩儿的地方,顺着红丝线一路寻找,终于,在半山腰的峭壁边的一块巨石下,发现了丝线的去处。丝线系在一棵植物上面,这棵植物,长着碧绿的叶子,结着几粒红艳艳的小果子,围成一圈,像一朵小红花。
老和尚让小和尚回了寺庙,自己拿出随身带着的工具,开始挖。挖出一棵很大的人参,形状像小孩儿一样,大小像个婴儿,又白又肥。
老和尚抱着这棵大人参回了寺。他迫不及待地把这棵人参放入锅中,抱柴添水,开始熬。正熬着,一个小和尚跑来报告说外面有人找。老和尚出了门,见是另一个寺的和尚,告知老和尚师父有请,有要事相商。老和尚只好出门,临行前想起锅里的参,嘱咐小和尚们说:“你们好生玩耍,不要进我的屋,更不要掀锅。”说完便起程。
他不说还好,小孩子们就是这样,你越不让做的事,他偏要探个究竟。本来小和尚们玩心颇重,根本无暇顾及去师父屋里看什么,师父这一嘱咐,反倒提醒了他们。估计老和尚已走远后,小和尚们开始商量:“唉,师父不让咱们进他的屋,告诉咱们别掀锅,咱们去看看,锅里有什么好东西。”
一群小和尚进了屋,但闻异香扑鼻。见锅里正往外冒着热气,那香味正是从锅里飘出的。他们掀开锅盖,只见锅里炖着一块白白净净的人形物,那香气直钻人的鼻孔。一个胆子大的小和尚用筷子夹了一块参肉尝了尝,只觉异香满口,忍不住又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其他小和尚见状,都纷纷拿筷子夹参肉吃。不一会儿,人参便被抢食一空。小和尚们还不过瘾,又拿勺子,一口一口舀着参汤喝了个净光。
看着空空的锅,他们忽然意识到犯了大错:师父来了怎么办?
正商量对策,老和尚回来了。
小和尚们忙从师父屋里跑出来,一哄而散。
老和尚心知不妙,忙进屋看他的锅。看着锅里的半锅刷锅水,老和尚全明白了。他出门追小和尚们,他们早已跑到外面,有的从门口往外跑,有的翻过寺院的篱笆往外跳。老和尚气急败坏,一下子端起锅,气得把锅里的`刷锅水泼向他们。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刷锅水泼到干枯的竹篱笆上,篱笆顿时活了,长出了青枝绿叶。老和尚惊呆了。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整座寺庙摇摇晃晃地飘起来,一直飘到半空。小和尚们也跟着飞到半空中,只剩下老和尚一个人站在地面上,对着空荡荡的地面发呆。
从那以后,竹林寺就在地面上消失了。人们听到消息,都来这里寻找竹林寺的足迹。等到阴天的时候,往天上看,会看到寺庙隐隐约约出现在半空中,竹林青翠,树木繁茂,小和尚们在里面玩耍嬉戏。
爸爸的故事讲完了,我的思绪,还在半空中飞着呢。
爸爸笑着说:“刷锅水泼在篱笆上都让篱笆活了,你说这参有多好吧!老和尚要知道这样,他就舍不得泼了,把刷锅水喝了,也可以长生不老了。”
我笑着说:“老和尚真没福气,他没有这个命啊,所以强求也没用。”
爸爸说:“其实哪里有什么长生不老的方子!自古以来,那么多人想长生不老,想尽办法找仙药,练仙丹,最后不都死了?那些皇帝们哪个活下来了?就连如来佛祖,都有个死,神仙都不能不死,何况人呢?所以,长生不老,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罢了,其实哪里有呢?”
是啊,追求永生是人类亘古以来的理想,因为生命的美好和不可重来。可是,如果真的有办法长生不老,我们还会如此珍爱生命与青春吗?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盼望能天天吃到白面馒头,而今,顿顿鸡鸭鱼肉,却没有了当初过年时的期待与满足。
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我们才如此热爱生命啊!
顺应自然规律,把有限的生命发挥到极致,即使不能长生,又有什么遗憾呢?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四
前年暑假,我和爱人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一路行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作家村的竹林。作家村位于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这里翠竹掩映,竹香四溢,空气清新,阳光从竹林顶间的缝隙里洒落下来,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一种远离喧嚣都市,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快感油然而生。极目望去,翠竹丛生,枝繁叶茂,烟波浩渺,竹浪翻涌,视线豁然开朗,心境顿时悠远。环顾四周,逶迤的群山到处绿波叠起,嫩绿、翠绿、黛绿,层层推进。吮吸着竹的芳香,品味着竹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面对迷人的风景,我快速拿出手机拍照。“咔嚓”“咔嚓”拍摄下了山坡的这片竹林。枝叶繁茂,清新翠绿,青澜似海。阵风吹拂,连连竹叶,似少女摆着的青纱舞幔倒映河水之中,又似漂洗的墨绿帷帐,随波飘荡。这飘逸唯美的景致,令我痴迷沉醉。置身这青绿的时空,迷失的双眼饱受着绿意清新的缠绕,包裹起那五光十色刺激后的迟钝视觉。轻柔绵长的清风中偶有劲风挤入,使得竹枝上端不时轻盈的摇逸,并着青叶的妖柔舞动,演奏出悠扬的沙沙韵律。沉静于这风起竹舞的沙沙之乐,让凡尘撩乱的心境,融入舒缓悠扬的梵音之中。轻风中调和着竹叶的淡淡清香,深吸一口清新扑鼻。思绪随着镜头的转动在飞扬:大自然赐予的这片竹林,以千年不变的姿态,演绎着千古风情。在这里忘却了凡事尘嚣,只留下青绿幽幽;在这里遗忘了时光的存在,只留下静怡的时空。
你看,它们脚踩沟沟壑壑的荒山野岭,甚至是石隙岩缝,植根于一片片十分贫瘠的土壤。但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快乐而顽强地默默生长。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磨炼,始终“咬定青山”,无怨无悔,相互依恋。我曾拍摄过富贵的牡丹、孤傲的菊花、娇艳的桃花、洒脱的兰花;我也曾读过不少文人墨客赞美松树精神,梅花情操,荷花气节,垂柳风韵的诗文,但清淡高雅的竹子与众不同,始终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小时候喜欢竹林四季的青绿。常到外婆家后山的竹林,去踩踩踢踢那松软的落叶,去帮助新竹剥去欲遮还羞的外衣,还想爬上竹杆看世界,却从未成功。曾玩竹、后赏竹、近喜竹,而今身临其境又幻想:在这幽幽竹林深处,建一竹舍,制一应竹具,游竹筏于碧波之上。竹,其型直韧,可弯折制物;其性清凉,可怡凉散热。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化。筷子,农耕文明产生的食具。竹简,古代用以记录事件的载体,传承着浑厚悠久的古老文明。竹笛,用细竹做的吹奏乐器,笛声清脆悠扬,让听者神清气爽。还有那清凉散气的竹席,那江枫渔火的竹筏等等。皆以自然为和而生,以人“仁”为本而制。凝神专注竹林,一个一个的竹节,节节高升;一根一根的竹竿,根根挺拔;细细长长的竹叶,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郁郁葱葱,临风起舞;弯弯新竹,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依偎着苍翠挺拔的老竹。竹,那份摇韧的芊华,那份悠扬的神韵让我换发青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于竹韵之上,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恰是竹之清、雅、孤、傲。竹之神韵,既无冬梅之赤艳傲雪,又无兰花般芊姿娇芳,也无秋菊之临霜金艳。此君只有那清风明月间的高风亮节,碧玉温润般的清新儒雅。还有“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风与蝶。”赞美了竹子朴实无华,清淡高雅的气质。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子坚韧不屈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先贤们爱竹、珍竹、迷竹,进而颂竹、画竹、写竹,把竹子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道美称为四君子。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由此产生了竹文化。
太阳快落山了。爱人催促回家,我回转身来,落日的余晖正映照在竹林中,极目远眺,苍茫的翠竹与蓝天白云亲密。恍惚之间,一层层竹浪变成了一首首无字的诗,一曲曲奇妙的歌,一幅幅斑斓的画。而一片片摇曳的竹叶,又显得万般温柔。这时候,我心里豁然一亮:千百年来,为什么画家画竹、文人写竹,人们还总爱在房前屋后栽竹。这既是竹子的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也是竹子的独特品格给人以启迪。更重要的是竹子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滋生出来的文化意韵,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的意象,“竹报平安”是吉祥平安的象征。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五
二零一六年农历八月十六,父亲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他的老家,和大姑一家叙旧。席间大家相谈甚欢,觥筹交错,不知不觉,已经入夜,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启程回家。
晚上八点多,我们驱车行驶在山间土路上。道路仅有一车余宽,山里黑得早,夜深如墨,薄弱的车灯打在前方不远处,便兀地被黑夜隐没。道路一边是高耸的崖壁,一边是一人多高的野草。途径一处时,左前方突然出现三个人站立在路边,手上也没打手电,车灯一晃,强烈的灯光把他们打得惨白,着实把我吓一大跳。
我们的车在山间穿行,开到一处转弯时,两座山峰间,突然出现一轮硕大的明月,还未及仔细欣赏,车又一陡转弯,此后行使好长一段时间,却只见得天上空空如也。我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但又不死心,想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几天天气晴好,是赏月佳期,便一边开车一边留意着天上的变化。
这样开了大约二十分钟,待道路平直时,开先看到的那轮明月豁然出现了。我立即停车,关闭车灯,叫起车里的人下来赏月。
巨大的天幕万里无云,青黑色连绵的峰峦左右延展开去,她就挂在右前方的天峦之间,圆满、硕大、亲近,温暖的月辉把天地照得逐渐清晰。这样的景色,淡墨灵动,简洁写意,恰是极好地映现了国画的唯美意境。
今晚的月色真真的迷人。城市的灯光早已经把天上的风景抹杀得干净,想赏到这样的月景,莫怕也只有在这样空寂的山间夜晚。我和父亲拿起手机对着明月拍摄,连拍几张,拍出的比不上看到景色的`十分之一,我们只得作罢,只恨没把单反带上。我又想着,先前路边那三个人定是熟悉山路,今晚的月光明亮,即使不打手电,道路也约莫看得清楚的。
我们邀月顺着山势继续前行,月亮不再躲藏,眼见着她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忽而正前方,一路与我们相伴。夜越来越深,我看着她,心里却踏实欢喜起来。
又过了一会,一大片薄如蝉纱的云缓缓飘来,恰恰地把她掩映其中,呈现出一幅“祥云掩月”的剪影景致。也许是今晚赏月的人儿太多,她不好意思地躲在蝉纱之后娇羞倩兮,而她夺目的清辉又把蝉纱照得透明净亮。余下的路程,不复枯燥,便是这样的诗情画意。
古往今来,年年月月,这样的月色未曾改变。这样的景色对于深居山里的人也许是看得稀松平常了,并不会有我们这样强烈的赞叹和感慨。而我们久居城里,这样的景色对于我们而言却逐渐变得稀奇珍贵。未曾刻意去赏月景,却无意邂逅圆月满天,天地寂静,印象至深,感思良多。
前方的灯光越来越亮,道路越来越平坦,我知道离城里越来越近了。抬头看看天上的那轮月亮,仍然圆润明亮,含笑相随。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清亮的月辉与城市的霓虹交相辉映,自然相融。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六
我是个对生活粗俗的人,向来惯过“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的日子。做过的许多事情大都记不清时日。
我们那天清晨七时许,由校本部出发,踏上前往封龙山的公交车。此次爬山,与我这个平民长大的人来说,是异常兴奋的。我的家乡没有山,更谈不上爬山。
稍有不幸的是,我们一行人全部都是站着去的,因为没有座,而且我们要站两个小时,忍受一路的颠簸,急停。
车到站双腿已然麻木。在青石上站着恢复双腿的知觉。抬眼望去,石山高耸,矗立云端,诸峰环抱如椅。一条石径自山云模糊出蜿蜒而下。天气略带阴沉,浓雾漫,但却给封龙山增添了几分肃静。
但接下来,我们面临两条路:一是走开发商开发出来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但要买票;二是走林间的幽径,可以享受爬山之乐,欣赏自然美景,但却荆棘铺地,乱石档道。最终,我们选择了后者。
一路上,杂草丛生,各种树木交相辉映,不知明植物挤满了狭小的山路,偶有缝隙,也被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淘气般挡住了,虽然路上“险象环生”,但也并非完全意义的“独辟蹊径”。至少前面的`路还是勉强有路可循的。虽然这路只是勉强可以称作路,但也证明在此前面走过的前辈已然多矣。因为鲁迅先生说过,路乃是走的人多了的结果。由此也可得见,寻找真正自然的人还是很多的。
随着我们路程的增加,“前辈”的路愈加模糊,最后消失于丛林之中。而此时,我们也便成了“前辈”。翻过四个山头,跨越几个山涧,取道“捷径”,一路上,饱尝辛苦,陡峭山坡的攀爬,滚**石的威胁,满山荆棘的刺痛,即使你有百倍的小心,也不免“痛哭流涕”的下场。后来,我们于乱石深丛中吃过午饭,继续爬行。而天似乎更阴沉了。
途径“九龙潭”,传说上古时期,有兄弟九条蛟龙居住此地,大降甘霖,使得此山生机勃勃,树木葱郁。九龙借山顶淌下来的泉水戏水,留下九谭,即九龙潭。九龙潭潭潭相连,交错分布于石径两旁。枯叶落满潭中,使其增添了几分古色。偶尔游鱼滑过,潭水荡漾,黄叶颠簸,便多了几分清幽。天似乎愈加阴沉了些。我们的脚步也更快了。
正在俯身喘息之际,抬头,豁然开朗,山顶到了!由此望去,苍茫的华北原野,多有气魄,极远极远处,云雾间露出几座山的顶部,仿佛活的仙山,多么神往!山下,被浓雾遮掩住的树,影影绰绰,多了几分仙风道骨。兴致正浓时,闷雷作响,似在催促着行人的离去。匆匆合了影,依依不舍而去。
一路高歌,一路欢笑,至山下时,天已阴沉的似锅底一般。同来时一样,公交车上还是站着,只是腿更没有了知觉,手更加机械了而已。我用迷蒙的眼向外望着,大脑似乎停止了运作,不知何时,下起了雨,使得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在我朦胧的眼中变得更加朦胧。又不知过了多久,下了车。又不知过了多久,我竟回到了宿舍,睡下了。
崇山峻岭之间,怪石,杂树生于路旁,远处传来鸟啼之声。我身骑白马之上,下行三人:一个毛脸雷公嘴,手持一铁棒于马前,一个大嘴大耳朵,手牵缰绳于马下,一个凶神恶煞,肩挑两担行李于马后,忽而一阵黑风袭来,天昏地暗,山林惊悚。我长嗟而起:原来是闹钟响了——第二天开始了!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七
竹林下的雨,窸窸潄漱
滴着翠,溢着绿,含着思
从海边,从旷野,奔涌而来
不问归路,莫辩对错
无声的对白,在叶尖
在尘埃,在根须里交织,神会
/
远方,是你青春的跫音
在阳光中靓丽
在雨露中朦胧
在脑海中氤氲
爱,无需注解,只一个眼神
便是花开,便是鸟鸣
/
爱,它是空气中流动的音符
雪域中,它是怒放的雪莲
在江南,它是二十四桥的倩影
在灞桥,它是十里春风婀娜柳
在清幽而又多愁的竹林里
它就是马克西姆的钢琴曲
/
一遍,又一遍,单曲循环
舒缓着把酒言欢的城南旧事
悲怆着月落乌啼的凄凉
囚禁的灵魂,在大海深处
闪烁着翡翠的光泽
却忧伤着相同的.蓝
/
呐喊,是血色的黄昏
泣着血,沾着绚烂的霞光
至于那痛彻骨髓的领悟
是泉水叮咚
愉悦着朗月清风和离离青草
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
我望着你飘逸的长发
青了,白了,恍若隔世的相逢
又如今世的离殇
诗意的灵感,明了,又灭了
一如星辰惬意的嬗笑
在深邃中诞生,在孤单中落寞
/
我伸出手指
抓不着一滴清露
它光溜溜,滑润润
一如梦中你冰冷的芊芊小手
在空中瞬间滑落,,,,,,
花瓣儿似的飞呀,飞呀,飞,,,
/
那白的蓝,蓝的白
交互印染,相映成画
恰似你泼墨的写意
美丽,忧伤,而又琢磨不透
这可否是你
远离这个纷扰尘世的缘由
/
我湿了,我潮了
一泓相思的泉在心海汪洋
万籁俱寂的夜,只有雨
滴嗒着你空灵灵的世界
不臆想的明净在汩汩的流动
销了憧憬人的魂
/
我醉了,你睡了
只有那风在低吟,草在含首
朦胧的夜色
一颗流浪的心在林荫里穿梭
不必问,我是谁
也不必问,你又是谁,,,,,,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八
满眼的葱翠还未来得及完全释放,就已被初秋的雨淋湿了,雨水流泻着透心的清凉。柏油路亦不再烫脚板了,晨练的队伍日渐壮大,只是城市的川流不息和熠熠的五彩霓虹依旧着。燥热的空气快节奏的生活,强加于人的压抑,似乎被凉爽的雨水冲淡了许多。
此刻,最让人留恋的还是乡间。
听,蝉与蛙这些小东西似乎约好了一样,收敛了在酷夏的.放肆鸣叫,变得安静多了。在你途经树下或者沟塘边上时,记住一定要蹑手蹑脚,你不经意的一点儿响动,都会惊了这些小东西,于是叫声戛然而止。特别是蛙这家伙,原本翘得老高的鼓着两只大眼睛的小脑袋,便会倏地消失在水下,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微微晕开去。
在乡间,傍阡陌的沟塘,河坝,水渠里的水都浅浅的,清澈见底。只见那些没妈的小鱼儿自由的穿梭在水草间。小螃蟹挥舞着两只大钳子也在掘沙嬉戏。那些浑身长满青苔的田螺都伸着两根长长的触角拘在河沿上,你若摸上一把,黏黏的滑滑的,好舒爽的感觉。
最开心的还是摸鱼捉虾的孩子们。他们三五成群,来到河边,将上衣长裤迅速脱下,顺势往岸上一扔,有的甚至连裤衩都不穿,光溜溜的跳进水里,撅着小屁股捉起了鱼虾,也不怕正午太阳的曝晒。农村娃不像城里的孩子有着对紫外线的高度敏感。若是热了就扎个猛子钻进水里游上两圈,其实也不叫游泳,就是狗刨一番。你追我赶的嬉戏,扑腾起的水花,放肆的大笑。野吧?怕了吧?但整个旷野回荡着的洋溢着的是自由和快乐!就像无限延伸的阡陌,随意无拘束。
现在正值初秋,草木依然茂盛,整个大地还在苍翠里孕育着成熟。
行于阡陌,满眼的绿。小径上连下脚的空儿都没有,长满了没脚的野草,一脚踏上去软绵绵的,你若是赤着脚,定会挠的你痒痒的,直挠得你心也空了,意也没了,情也了了,哦对了,那是你只顾着痒了。走累了,你尽可躺下,任齐脚的野草将你埋得严严实实。摒心静气,你耳旁的秋虫还会旁若无人的高歌。秋高气爽,似乎伸手可触舒卷的行云。行于阡陌,放眼远山,湛蓝的苍穹镶嵌着耀眼的翠绿,飘逸的云彩游弋在连绵群山里。若是你喜欢,任你扯开嗓子嚎上几句,才不会有人计较你a调扯成b调呢!
行于阡陌,流放久未洗涤的灵魂。所有的孤独与落寞早已滞在了喧嚣的闹市。唯一念,一份纯净悠悠于阡陌。寻你的厚实,你的豁达,你涌动已久的忆。你静静的守候,只为那一瞥惊鸿,你即可饱满,成熟!
我知道,你一直坚信你的唯一——自由。因为坚信,所以坚持,而你的坚持,成就了你生命的结实!
大竹林的散文有哪些篇九
夜,异常平静,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风。只有从前院老齐家后窗透过一丝光。
一栋联排别墅,三层楼。我躺在二楼卧室的床上,转展难眠,苦思幂想,正在思索一篇文章。突然,窗外淅淅沥沥的声音能把我引入主题天要下雨了。入夏不久,少雨干旱,这场雨还算及时呀。
雨来了。细细的雨珠连成线条,轻轻落在窗外的雨搭上、房顶上、院子里。前后左右邻居的雨搭参差不齐地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近处柔和,远处张扬。开始,滴水的声音就像小鸡在叨米,“卡、咔、卡、咔”,漫不经心;继而像妈妈的唠叨,时紧时松,温馨动听;后来风儿吹起,前院邻居家的雨搭坏了一个,就增加了一种新的声音,好像爷爷推过的独轮小木车,“吱哇吱哇”如唱歌。偶尔还加上“哐当哐当”两声锣。从楼上排水管留下的水声又不一样了,有种直泼的感觉,犹如一头海豚用尾巴拍打水一样:“啪叽啪叽”……那柔美的滴水声、急促的敲打声和来自周围的各种声音混为一体,形成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雨大了。随着风声的加剧,一阵一阵的雨水打在窗子的`玻璃上,听那阵势,犹如蒙古大草原万马奔腾,卷风扬尘,直奔与索绕,厮杀与踊跃。又像加速的火车,正开足马力,鸣笛开道,疾风狂驰,一辆接一辆,越跑越快,声音也越来越高。
雨疯了。一阵暴雨过后,接着是一阵狂风,就像那块沉重的乌云在天空实在呆不下去了一样,索性变成雨水一下子倒进这座城市。雨珠变大,风声撕裂,雨搭上的声音被淹没。一时间,进入了烟硝弥漫的战争年代,冲锋号响起,战鼓齐鸣,枪声炮声连成一片,两军在生死对决。这阵势使人会联想到山洪暴发,黄河决口,飓涛拍岸。一直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紧抱着身边的外孙,他已缩成一团。
雨累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一匹匹战马不在狂奔,低着头慢慢行走,时粗时细喘息着。山林老虎经过一番决斗被关进笼子,表面锋芒毕露,但却有气无力。狂风渐渐息性,暴雨也变得温顺许多,雨搭的声音也清晰了。就刚才那么大的动静,竟然没影响老伴鼾声如雷。不爱操心的人真幸福呀。到天明,若问她:“夜间发生什么事情了?”,她一准会说:“我啥也不知道呀。”
雨细了。雨柱由绳子变成线条,再是断断续续,比刚才温和多了。听起来,心情也舒服好多,听着窗外的细雨,脑海里浮现出许多,有的是歌曲,有的是故事,有的是场景:像二泉映月,引起人们颤抖的回忆;山寨男女对歌,傣族姑娘泼水的情趣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暖风抚摸,燕子衔泥,麦浪卷波,花蕾含羞待放,五月赏花的画卷,真的触景自醉……慢慢地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
慢慢,窗外没了声音,小院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留下的,倒是卧室里一阵阵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