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后感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者对比不同段落的描述,为文章增添亮点。接下来是一些读者对某本书的读后感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点和感悟吧。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一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学方面的书以前也读得很少,因为印象中就觉得管理学就是一门很水的专业,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论,这本书看下来虽然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是看到了很多颠覆于一般思维的想法,对于创新有一些全新认知。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它并不只局限于科技、发明,我印象很深地是日本的社会创新,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我最近在帮我同学找供应商管理方面的资料,发现日本人在生产及运作管理上很厉害,比如丰田,它的精益生产,jit生产让管理创新渗透到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且它让这种创新在一代又一代的丰田人中保持下去,不仅让丰田在数十年内成为世界汽车第三生产商,也让世界各地企业争相效仿。这种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他认为,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第二,为什么要创新?作者引用了许多实际中的大企业、公司例子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书里也提到了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性机构,在公共服务机构,如政府、学校、医院,其实更需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企业家社会的。
第三,如何进行创新?我想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应该都思考过,创新是处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但我以前就觉得很难实行。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学习的,创新需要训练。我自己读下来,归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要拥抱变化、专注机遇。德鲁克提出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发现创新机遇,系统的创新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要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所以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专注机遇。
其二,要成为一名创新实践者。这一点可以联系工作实际,书中提到我们要做的有:学会思考,多看、多问、多听,目标明确,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地学习;禁忌:不要太聪明,不要尝试为未来进行创新,创新也需要勤奋、毅力等。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二
1.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2.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大量的行动。
3.当你成为行业第一名时,财富和荣誉挡都挡不住。
4.设定目标不等于实现目标。
5.一定要设立周计划。
6.目标决定策略,目标决定结果;目标一定要远大,计划一定要明确合理。
7.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目标。
8.一定要分析自己为什么没有达到目标。
9.目标要实现:第一要专注,第二要重复。
10.露面是成功之钥。
11.一定要运用天时地利人和及懂得设定优先顺序,要以成为行业中的世界顶尖为目标。
12.一定要懂得焦点法则。
13.树立准确的价值观,过全方位平衡式成功的人生。
14.选对池塘钓大鱼,选对行业赚大钱。
15.计划是成功的保障,计划是成功必备的条件。
16.一定要有短期目标(-年),中期目标(年),长期目标(年)。
17.要达成目标最重要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做自我检讨。
18.要设立高标准,绝对不要接受第二流的表现。
19.事情以结果为向导,市场以结果论英雄。
20.企业家必须经历过三千三万:吃尽千辛万苦,承受千委万屈,经历千风万险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三
硅谷成功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涂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似乎创新创业是和高科技、技术人才有着某种血缘的关系的,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即的。而德鲁克先生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通过其基于大量的管理咨询实践的多年观察和思考,将蒙在创新和创业之上的那层神秘面纱揭开了。创新是有着极其丰富含义的概念,基于高科技的创新其实仅仅是创新的一种变形形式而已。更大的层面上的创新是对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满足。而对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满足这一核心则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无尽。无论是商业模式的构成,还是新的产品以及服务的构建,亦或是在这些基础又再衍生出去的子模式、子产品和子服务,都是创新这一汪洋大海中的炫目之处。从这来看,创新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国家的专属品,创新属于每一个围绕“去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并对资源进行更加有效整合”这一理念的任何人。德鲁克先生提出的基于这一精髓的“未来之创业社会”遇见也是和波普尔的“开放社会”之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未来之社会,每一个个体都不再是泰勒眼中的无知觉和意识的机器,与之完全相反的是:每一个个体的意识、能动性以及精神都成为了未来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所谓的“未来之创业社会(entrepreneuralsociety)”是一个基于每个人充分发展的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组织这一机体中的充满活力的细胞,很难想象一个大部分细胞都是僵死缺乏活力的机体能够顺利地进行新陈代谢,并茁壮成长。对于这样一个“entrepreneuralsociety”创新是植根于每一个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紧密联系的个体之中的。只有以这一视角去观察这个社会,并给每一个细胞适宜的土壤,创新才会应运而生。舍此而去空谈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进一步来看,企业家精神也是由此衍生出来,加之不断地进行实践试错,最终才能以企业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的大循环之中。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言:企业家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离不开持续地学习。缺乏实践和大量学习的“企业家”只会成为空想家和臆想家。这是对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学习者提供的至理名言。
说到这,德鲁克先生学说和几十年以来努力之价值也体现了出来。在他选择以管理咨询为终身之事业之处,他就坚信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是可以去学习和传播的。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德鲁克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去传播管理之实质和精髓。让更多的人明了晰管理、创新等都是与我们这个社会以及人性息息相关的。去了解我们身边鲜活的社会、人以及的组织才是理解管理之道地不二法门。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四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
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
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
其一,拥抱变化。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变化无所不在,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五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六
2.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张瑞敏
4.多思考才能创新,勤检讨才有进步。
5.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创新的风险很大,绝大部分创新最后都是失败。所以,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不惧失败的勇气!创新还需要一个大环境:全社会理解失败者,宽容失败者。成王败寇这样的观点,是阻碍创新的因素。
8.微软离破产只有个月。他的意思是说,假如企业无法不断的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了。企业如此,人亦如此。
9.最大的创新是机制的创新!
10.一个公司如果在创新性执行力和人才方面都比较注重的话,在智能手机市场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成长性在未来几年都会非常高。我们现在在美国的smartphone(智能手机)的份额,大概跟苹果差不多。
11.创新为什么这么少,因为我们社会缺少包容失败的氛围。很多大的创新,也是一两个小的点子开始的。
12.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13.创新有时起源于身边的小事情。
14.保持创新,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利用本土优势成功抵御了国际巨头的进攻,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真正决定中国互联网生死存亡的是接下来的十年。这十年中国企业不仅要和国际企业比拼服务,更要拼创新和核心技术能力。
15.学生听老师的话并非有错,但是不能盲从,否则,不但会去去主见,还会失去创新能力。
16.在人类日超拥挤的生存空间里,唯一可以使人摆脱拥挤感觉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创新之路。
17.现在国内市场对于企业家的创新,不能定价。facebook的那小子身价多少?这是资本市场所给的定价,是鼓励,是对创新者企业家能力的一个市场定价。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完全是行政化,这使得企业家们都跑海外定价去了。一个市场若不能给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定价,企业家就不会在这个市场出现。
18.创业创新,超越自我,努力建设大行强行。
19.求实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七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这句话使我眼前一亮,明白了创新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既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那我就一如既往的去创新,去追求企业家精神。平时我们所理解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的创新主要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大到机制、流程制度创新,引入成熟先进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小到一条建议、一个想法、一个小改善等都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引进先进技术或是自身技术的优化改进,达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目的;产品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技术创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贏得市场?读完这本书,就有了答案。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彼得德鲁克在书中的创新实践里,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德鲁克认为,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的联系。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德鲁克开始时便强调,以上7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叠的地方。这种情形可以被看作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户.每个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从另一扇窗户看到。但从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这个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力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摆脱自己的眼光、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去识别新的现实、变化、机遇和挑战。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创新无疑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型企业需要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作为日常管理的常态,以应对变革;生活在变革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德鲁克说,应对变革的最好办法是创造变革。我们应遵循他的教诲,并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积极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创新既要雷厉风行,也要久久为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八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就是能够在同行业中“赶”在前面去沟通,在同类技术中总结、对比和分析,让优秀成果“超”额产出,大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做法。
要想赶在前边,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不能靠常规性质的思维进行处理问题,比如能从钢筋料头材料的节省想到对于大体量的工程,能否考虑定制专有材料,打破常规的加工尺寸,同时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对应这一项内容的专用其他材料也可以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相关业务整体的提升,从点到线、面、乃至整个体的变化,不断创造出优势的产业和技术。
超额成果的利用,并不是最终的结尾,还要勇于突破,大力倡导走出去,到新的项目中去实践,并进行评价,开展纵、横向的应用讨论,从而确定该成果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突破唯我独尊的心态,在自我对比中进行优化,不断超越自己。
作为企业,对于员工更要进行大力提倡,让大家都动起来,发散性的进行思维。每位员工所在的岗位不同,思路也不一致,但是创新的思想是相同的,都希望自己有奇思妙想,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让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在不断的尝试中,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九
2、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3、我觉得,像李彦宏那样坚持独立发展是正确的。——周鸿祎
4、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就应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5、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6、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7、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李嘉诚
8、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10、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11、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12、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13、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约翰钱伯斯
15、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17、非经自我发奋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8、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阿法纳西耶夫
19、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20、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张瑞敏
22、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24、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25、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27、掌给自己充分的动力,否则你的奋斗之路苦不堪言。——埃隆马斯克
28、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素素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
1. 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
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
4. 新奥天下事创新为先,创新清洁能源新奥当先。
5. 创新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创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创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创新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6.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7. 在领悟上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
8. 创新——“创新”将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9. 力行求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11. 创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创新是绿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红的花蕾绽放一抹新的希望;创新是苍苍蓝天中的一个太阳,灿烂的光辉闪耀一道新的永恒。
12. 科学技术史证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13.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14. 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15.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16. 创新需要智慧;创新需要头脑;创新需要灵感。
17.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自己,让自己勇于创新,坚持不断的奋斗,用自己的努力一直看清自己的每一步,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让自己更加的清晰明了的明白,生活是一场游戏,也是一个战场,只有用尽我们自己的全力,我们才能够顺利的完成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一步步的跨越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18. 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新奥建设。
19.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20. 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21. 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22.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3.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24.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25. 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26. 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27.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
28. 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29. 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30.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31.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32.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33. 灵感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迸发;智慧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起源;创新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成形;诗情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溢出。
34. 渐进就是守旧。因此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务必一步到位
35.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36.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37. 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38.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39.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并不改变什么,只有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推出新产品。
40. 人生需要深入地进行创造,甚至创新,开辟人生的丰收景象。
41. 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42. 每一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每一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
43. 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44. 何谓超越?超越就是吃螃蟹,就是创新。
45. 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很难描述的。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
46.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47.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48. 生活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生活就是付出,只有吃苦流汗才能实现理想;生活就是享受,只有品尝人生才能感知生活的快乐。
49. 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50. 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坚持,创新离不开积累,创新离不开借鉴,创新离不开落实,创新离不开坚持。
51.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
52.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53.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5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5.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56. 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
57. 社会创新才能有进步,思想创新才能挽回更多的婚姻,挽救更多的生命。
58. 凡事力争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59. 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一
创新到底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这句话使我眼前一亮,明白了创新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既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那我就一如既往的去创新,去追求企业家精神。平时我们所理解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的创新主要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大到机制、流程制度创新,引入成熟先进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小到一条建议、一个想法、一个小改善等都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引进先进技术或是自身技术的优化改进,达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目的;产品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技术创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怎么样才能创新?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贏得市场?读完这本书,就有了答案。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彼得德鲁克在书中的创新实践里,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德鲁克认为,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的联系。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德鲁克开始时便强调,以上7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叠的地方。这种情形可以被看作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户.每个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从另一扇窗户看到。但从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这个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力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摆脱自己的眼光、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去识别新的现实、变化、机遇和挑战。
为什么要创新?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创新无疑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型企业需要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作为日常管理的常态,以应对变革;生活在变革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德鲁克说,应对变革的最好办法是创造变革。我们应遵循他的教诲,并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积极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创新既要雷厉风行,也要久久为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学方面的书以前也读得很少,因为印象中就觉得管理学就是一门很水的专业,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论,这本书看下来虽然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是看到了很多颠覆于一般思维的想法,对于创新有一些全新认知。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它并不只局限于科技、发明,我印象很深地是日本的社会创新,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我最近在帮我同学找供应商管理方面的资料,发现日本人在生产及运作管理上很厉害,比如丰田,它的精益生产,jit生产让管理创新渗透到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且它让这种创新在一代又一代的丰田人中保持下去,不仅让丰田在数十年内成为世界汽车第三生产商,也让世界各地企业争相效仿。这种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他认为,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第二,为什么要创新?作者引用了许多实际中的大企业、公司例子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书里也提到了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性机构,在公共服务机构,如政府、学校、医院,其实更需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书中第14章有分析),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企业家社会的。
第三,如何进行创新?我想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应该都思考过,创新是处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但我以前就觉得很难实行。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学习的,创新需要训练。我自己读下来,归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要拥抱变化、专注机遇。德鲁克提出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发现创新机遇,系统的创新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要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所以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专注机遇。(梅西百货)
其二,要成为一名创新实践者。这一点可以联系工作实际,书中提到我们要做的有:学会思考(要对创新机遇有组织、有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多看、多问、多听(要清楚别人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提供服务时才知道什么是能够被更好地接受的),目标明确(多样化往往容易分心),从细微处入手(以便于调整),不断地学习;禁忌:不要太聪明(制度出台的时候要考虑到制度实行起来,人员是否能够承受,比如过于复杂、细节的东西,看似很全面,但基层人员实行起来可操作性太小),不要尝试为未来进行创新(这个观点不是很同意),创新也需要勤奋、毅力等。
其三,形成创新的机制,要有战略。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战略,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三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
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
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
其一,拥抱变化。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
一、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就近看,手机行业就如此。10年前,在手机行业兴起时,诺基亚成功抓住机遇,风光无限,全球市场份额在50%以上,而近几年,特别是在iphone出世后,诺基亚败退,江山不断被吞噬,如今已被苹果超越,不得不转向wp7平台,以图东山再起。原因也很明了,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讯功能后,更加追求手机的体验感、个性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机后产生的变化,而诺基亚没有及时迎接变化,迟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败退。
二、主动拥抱变化。还是谈手机。最近新闻,htc老板成功登顶台湾首富,其新增的财富,很大部分在于这几年htc手机的蓬勃发展。我们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经推出智能手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这二年,在google发布android平台后,htc更是及时跟进,快速推出新版手机,成功占领大陆和欧洲市场。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主动拥抱变化,而不是静静等候,或安于现状。
其二,形成创新的机制。企业是否鼓励创新,有利有弊。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内,特别鼓励创新,那么所有人都去搞创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没人干,企业肯定出现问题;而如果一个企业死守现状,不作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也会被淘汰。如何打破这个悖论?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现在企业,注意四个领域:
第一,接受创新;
第二,评估创新;
第三,构建组织架构和人员;
第四,注意禁忌。
对于新企业,注意四个要求:
第一,关注市场;
第二,关注财务;
第三,建立团队;
第四,确定创始人的角色。
对于服务机构,创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德鲁克建议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界定使命;
第二,合理表达组织目标;
第三,视情形调整目标;
第四,重视机遇。
如果企业能按照德鲁克的建议去实施创新机制,相信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四
首先不是每一个新办小企业都是一种企业家行为,或者代表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先生举例,一对夫妇在美国某市郊开了一家熟食店或墨西哥餐馆,他们的确是冒了一点风险。不过,他们是企业家吗?德鲁克先生的回答是“否”,因为他们既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满足,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然而,麦当劳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企业家精神。确切地说,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但是凭借着应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即研究顾客所注重的“价值”),它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和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根据标准培训人员。麦当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区,而且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实际上,企业家企业在新创小企业中只占少数,它们创造出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它们改变了价值观。当然,并非小企业才有企业家精神,通用电气公司是大企业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代表。在非经济机构中,洪堡构思并创办了柏林大学,医疗机构形式的进化(从医院、大型专业化中心到专业化的治疗中心)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因此,无论对个人或是机构而言,企业家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特性,但它并不是人格特征。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企业家精神“无人可教,却人人可学”。企业家视变化为常态。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认为,在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情,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正如熊彼特所言:企业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创造性破坏”。古典经济学讲求将已然存在的事物予以最优化,而熊彼特却主张,由创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
企业家精神一词源于经济层面,但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它适合于人类的所有行为。教育领域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企业家,与企业界的企业家,他们所做的事情基本相同,使用的工具基本相同,遇到的问题也基本相同。在医学领域,德鲁克先生提到“新一代的企业家又在致力于将医院改变成专业化的治疗中心,包括流动的外科诊所、独立的妇产中心和心理治疗中心。与传统的医院不同,它们的工作重点不再是对病人的护理,而是针对病人的专门需求。”在未来的医学领域,最大的机遇就是信息技术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与医学结合后产生的变化,孕育了大量的需求和机遇。德鲁克先生认为,医学和教育是未来的朝阳行业,时代在召唤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充满了巨大的风险。但德鲁克先生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实际上当创新的机遇已经存在的时候,再没有比采取资源最优化更有风险了。ibm公司、宝洁公司、3m公司就是长期创新成功的典范,只有理解了ibm公司对于创新的理解,才能明白为什么它们出售了pc业务,而未来亚马逊公司可能会是一个“云服务”提供商而非网络书店。有的时候保守并不意味着安全,反而可能是更大的风险。如一个老年人髋部骨折,如果采取卧床牵引等保守治疗,可能带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曾经这类病人一年内的死亡率就可高达50%。而骨科医生通过不断改进手术技术,采取dhs钢板或髓内钉技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让老年人摆脱长时间的卧床和牵引,尽早的活动肢体。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下降了这类骨折的死亡率。所以手术冒一定的风险反而是大大降低了疾病带来的风险。套用一下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具有古典经济学倾向的外科医生可能会努力改进保守治疗中的牵引技术以降低死亡率,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外科医生则倾向于研究新的手术方式来降低老年髋部骨折带来的系统风险,尽管给老年人做手术确实要冒一定的风险。
备注: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源于法文的entreprendre,指的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0年首创了entrepreneur这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十五
在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受益匪浅。作者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称为“大师中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本书系统的讲解了创新与企业以及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我一直认为,创新很难,是那些智商超群、绝顶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不能做的,创新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在本书中讲到,创新是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有目的的创新,可以减少90%的风险。
创新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例如目前焊装车间总拼工位,我们采用abb的gateframe技术在同一工位实现褒迪、欧胜两大系列产品,地板定位采用电磁铁和plp系统适应不同长度、不同底盘状态的车型需求,能满足不同轴距、低中高顶100多个车型的混线生产需求。这一创新来源于车型种类多,轴距复杂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这就是有目的的创新。
此外,书中也对创新机遇的来源做了系统讲解: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新知识。
创新有了,但是,只有创新不行,必须还要有创新的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孤芳自赏是没有用的。很多高精尖企业,上了三板,可是没有效益,股票从很高的价格跌到停板,为什么,就是由于这些企业,只有科学家技术员,没有企业家管理。
书中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家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真正的企业家管理,是即使某一天管理者不在了,企业精神也能传承下去,自动持续创新。
我理解为这就是公司的文化精神传承,组织机构延续。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即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你管理的是上万名员工还是几名员工,要从商业角度出发,从社会问题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部门的制度,形成适合自身团队的氛围,并传承发展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欧胜新车型的调试和国六项目的开发,并通过以下三项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1、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成果可视化;
2、学习多元化知识,多交流多培训,有目的的创新应用于现场生产;
3、针对人员年轻有活力的特点,打造一支敢拼、敢闯、有活力的团队。
创新的路上,我们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但我们会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持续创新,解决现场质量及工艺问题。为打造成一流的商用车企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