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倾听孩子心得(汇总21篇)
总结是我们反思经验的重要方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明确总结的目的,找准主要的关键点。如果你正在写总结而感到困惑,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说不定能给你一些想法。
倾听孩子心得篇一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与我并不意见相同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各不相同,但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能够俯身倾听孩子心得体会的家长。
俯身倾听孩子的意见,不仅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是被看重的,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更深层的自我意识。我曾经有过一位同学,她十分优秀,但是每一天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她的父母十分忙碌,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是会越来越孤独和自闭,最终走向问题少年的。
对于家长来说,俯身倾听孩子心得体会并不是一件难事。首先,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偏见,认真倾听孩子的言语,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即使孩子的意见有些古怪或者和自己不大相同。其次,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关切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孩子的自我情感的发展,找到孩子内心的独白,让孩子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在倾听孩子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我们需要倾听孩子,并抱有开放的心态,并不代表我们要全盘接受孩子的意见,而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其次,在倾听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念,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负责任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总的来说,倾听孩子心得体会是建立良好家庭互动的关键。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情感需求,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繁杂、压力巨大的时代,更需要我们重视家庭互动、关注孩子。
倾听孩子心得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的监护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作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俯下身听取孩子的心得体会是很重要的。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不应说一些泄气的话语,而是要鼓励孩子,支持他们继续前行。同时,家长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其次,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孩子们需要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尝试,这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爱是家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要用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家长要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意识地创造亲密的互动和沟通。
综上所述,家长要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得体会,关注和支持孩子,给予他们自由和尊重,同时也要用爱和关怀来包容、支持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好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倾听孩子心得篇三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但有一个东西,却是从来没有课程能够教给我们的——倾听。在家庭中,作为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尤其重要的。然而,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往往是在忙碌中度过自己的日子,我们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很少留下时间去倾听家庭中每个人的声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段:认识孩子
孩子是家庭中最美好的一件东西,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认识孩子是倾听的基础。对孩子进行了解,我们才能知道孩子的喜好、弱点、梦想,才能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与孩子聊天是一种很好的了解他们的方式,从他们所说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最近是否有什么困扰,是否有太大的压力,以及是否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去解决。
第三段:尊重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这同样适用于孩子。当孩子与我们交流时,尝试着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意见。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认真的听着他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同时,当孩子进行表达时,避免打断他们思路,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让孩子得到所需要的支持和关注。
第四段:创造善于沟通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要创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放松。为了让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也需要尽力让家庭环境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家庭中要多尝试交流沟通,让孩子和自己之间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创造一种彼此都能倾倒的氛围。
第五段:营造美好家庭生活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与孩子的沟通桥梁。为了让这种沟通更加有效,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例如,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做饭、玩游戏等,营造出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带来家庭的归属感和快乐感。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容易地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倾听孩子心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时,我们会得到一些同样宝贵的东西。我们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在心理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会有机会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成为一名有思考、有情感的人,而这正是我们做父母的初衷。
倾听孩子心得篇四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我的班级一直都提倡互助、合作,以优带差,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优生,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容易让他们的优越感更强,从而瞧不起比他们差的同学。这期间有件事触动了我。一天午饭时间刚过,有两个学生来向我“告状”,说,“老师,我们不同意某某当班长,他侮辱人。”我赶忙找到所有的当事人询问这件事。原来,班长在长期帮助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班内成绩很差,而且经常不完成作业,各个认课教师都非常着急)但他长时间的不按时完成作业,班长一急,不好听的话也就出口了,“你怎么这么懒,象个大懒猪。”而本身这个同学又高又胖,所以招来很多同学的笑声。那两个同学却觉得你身为一班之长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呢,于是便有了前面的“告状”一幕。
班长跟我解释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话不对,可他怎么也不完成作业,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事后,我又找到“告状”的两个学生,给他们分析了情况,同时安排这两个学生帮助这个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动别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也不很严重,班长只是由于太心急,而使得自己的话语过分了一些。在我看来这是有情可原的,但学生却不一定能理解。这不禁让我心中有了一些不安,我是否说过这种话伤害学生呢?反思自己的言行,类似的话语可能我们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说过,可想而知这对学生的伤害有多大。但可能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学生心灵的深处会留下怎样的伤痕和记忆,我们无可想象,亦无法弥补。
曾记得魏书生给学生出的重复最多的日记题目是《尊人者,人尊之》,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考虑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心灵的潮水也时刻触动着我的心灵。在这之后,我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提醒自己,影响学生。在班级中,如果学生的言行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班级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我已明晰的看到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倾听孩子心得篇五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然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倾听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我在与孩子们沟通中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了解孩子的感受(200字)
作为成人,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感受和需要。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通过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和温暖的关系,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倾听心声,我们才能感知到孩子们的痛苦、快乐和成长的需求。
第三段:倾听带来的价值(200字)
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孩子们需要一个可以真心倾诉的人,他们希望有人听取他们的困扰和想法。当我们真正倾听他们的心声时,他们会感受到家人与他们之间的关爱和亲近。这种亲近感和被理解的体验将有助于孩子们自信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提高他们的情商与沟通能力。
第四段:倾听的实践方法(300字)
要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首先要学会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应该放下成人的偏见和期待,真正关注孩子所说的每一个细节。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打断他们的话语。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提问,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思考更深入。此外,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也需要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传递我们的关爱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法,我们才能真正与孩子建立起深层次的沟通。
第五段:结语和总结(300字)
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还能够帮助他们自信地成长。细致关怀和倾听心声是我们对孩子们的爱的表达,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温暖。而我们通过倾听体验到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也将成为家庭关系更加牢固和和谐的基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体会到这种交流与沟通所带来的深刻意义。
倾听孩子心得篇六
第二段:读后感悟
第三段:实践和反思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惯性思维对待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个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比如在孩子作业写错时,冲动地指出错误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后来经过反思,发现自己没有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没能够理解孩子从中得到了什么。之后,我就开始试着多与孩子交流,多问她问题,让她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第四段:理解与支持
读《倾听孩子》使我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并不是简单的听话、服从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被理解和支持。在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语言,还要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情绪往往藏在言谈或举止中,家长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对于学会倾听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段:总结
通过读书和实践,我感受到倾听孩子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长为自信、自立的人,而这种成长需要从小培养。只有了解和倾听孩子,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因此,我认为每个家长都应该定期阅读类似的书籍,关注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倾听孩子心得篇七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而多少人的童年又是被学习干扰着,没有欢笑与纯真。《窗边的小豆豆》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顽皮却不缺失爱的小女孩,她,叫小豆豆。小豆豆在一年级被勒令退学,她成了一个大人眼中的问题小孩,最头痛的是,她自己却不知道这个事实,快活地寻找着她的下一个学校。后来,她来到了“巴学园”——一个把电车作教室、没有围墙、到处充满着“海的味道与山的味道”的学校。在校长小林宗作和妈妈的呵护下,“怪怪”的小豆豆表现出了她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真诚与爱心。
所有这一切都是孩子喜爱的方式,小林校长是用心在倾听孩子的心声。小豆豆就是在这样的关爱下,在这种天性的指引下,长大后成为了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从小豆豆后来走访的同学发展情况来看,他们曾经都是另类学生,后来都成了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当中,小林校长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校长不仅仅是看到眼前的事情,而是考虑到几十年之后的事,他一直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对高桥君说“你绝对能做到”的话,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是小林校长“听懂孩子心”的爱,才能使他处处为孩子着想,就是小豆豆自己也说:在巴学园的一段时间,奠定了她的成功基础。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倾听,父母们总是用机械化的方式来要求我们,不但让我们失去了自由,还因为天天埋头学习,造成近视、营养过等疾病。例如有一次,我正在对窗户上水蒸汽遐想连篇的时候,妈妈的一声怒吼把我从沉思从惊醒了。“还在发什么呆,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哎,老妈,你什么时候能体会一下我的心情,整天作业作业,烦死了,难道在图书馆、科技馆就不是学习了,快把我们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吧!让我们恢复自由,看看蓝天,作作美梦,回到大自然中去。请妈妈们也来看看《窗外的小豆豆》吧,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倾听孩子心得篇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是否真的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在我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读倾听孩子的心,是与孩子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读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和经验。
第二段:孩子们需要倾听
孩子们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感受到不安和疑虑。当他们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一个愿意倾听孩子的父母,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很大的帮助。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内心的紧张难以释放,有时候只是想找人倾诉,解决完自己的问题,这时候成年人如果能倾听,孩子的负担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
第三段:倾听的重要性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疑虑或情感问题时,我们很容易感到无助甚至有些疲惫。但是,如果我们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我们不把他们的感受放在心上,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机会,错过很多改善关系的时机。如果不倾听孩子的心,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孩子也会觉得无助和不被理解,甚至导致情感隔阂的产生。出了点小状况,既不能过度操纵也不宜过度消极,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情感状态视而不见,那么孩子自我了解的机会也会缩小,最后仍然是孩子被动地承受着所有的情感压力。所以,倾听孩子的心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四段:如何倾听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呢?首先,我们需要抽出时间,待孩子之情感发展的时刻,尽量跟孩子做一些有情感投入的事情或维护孩子的情感安全感,比如平稳地和孩子聊天,察言观色,大致了解孩子目前的情绪,以及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其次,我们不应该急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要耐心地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最后,我们还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孩子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判断、批评或指责,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第五段:结语
总之,以成年人的视野去读倾听孩子的心,会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令人不安、混乱、迷惑不解的期间,我们需要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让他们在成长中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通过读倾听孩子的心,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实现他们更好的人生。
倾听孩子心得篇九
第一段:介绍主题及重要性(150字)
倾听孩子是家长和教育者必备的技能,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发展,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和教育关系。然而,很多家长都存在忽略孩子感受,只顾自己想法的问题。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重视倾听孩子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
第二段:倾听的具体方法及实践(250字)
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取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心情。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空间,主动聆听他们的心声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倾听非语言和微小细节,例如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等。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发散性思维、借助绘画和游戏等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实践倾听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孩子时,我们需要用心聆听,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被认真对待,从而愿意和我们分享更多的想法和经历。
第三段:倾听带来的益处(250字)
倾听孩子不仅可以促进与孩子的沟通,还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家长和教育者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其成长和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同时,倾听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建立起家庭和教育关系中的信任和良好基础。在这种基础上,孩子更有可能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主动地向家长和教育者分享,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第四段:倾听在教育中的意义(250字)
倾听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倾听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因此,教育者需要始终保持倾听的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的倾听方法。
第五段:结论及展望(300字)
倾听是建立良好家庭和教育关系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强学生和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倾听,学会倾听的技巧和方法,将其融入到教育和家庭的实践中。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倾听在家庭和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倾听的方法和模式,使其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更好地适应不同家庭和教育环境的需求。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
倾听是一种艺术,而在倾听孩子时,这种艺术更加需要细致和耐心。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时常关注着孩子的成长问题,却常常忽略了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然而,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孩子心灵成长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以五段式探讨倾听孩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倾听是体验孩子世界的窗口。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与成年人完全不同,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所以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想法常常令人费解。然而,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当孩子尝试向我们表达时,我们应该用爱和耐心去倾听,而不是轻易地进行指导和批评。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真正倾听时,他们才会更加开放和敞亮地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
第二段,倾听是建立信任的桥梁。孩子们通常很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在他们年轻时。倾听不仅是理解他们内心的方式,也是建立与他们之间的信任的方式。当我们倾听孩子时,我们给予了他们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并且愿意更多地与我们沟通交流。通过倾听,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他们也愿意将更多的秘密和烦恼与我们分享。
第三段,倾听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着种种困惑和挑战,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磨练。然而,当我们倾听他们时,我们给予了他们肯定和支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被重视和尊重的。这种尊重和肯定会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自信,他们会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第四段,倾听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倾听是培养孩子情绪智力的关键。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当我们倾听孩子时,我们给予了他们情感的关怀和理解,使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这种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五段,倾听促进了家庭和谐和教育质量。当我们倾听孩子时,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充满了温暖和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到安全和放心,他们会更加乐意与家长和兄弟姐妹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感受。此外,通过倾听,我们也增强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当我们倾听孩子时,我们与他们建立起了更为亲密和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更加科学和细致的方式进行教育。
总之,倾听孩子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倾听不仅是了解孩子内心的方式,也是建立信任、培养自信心、提升情绪智力、促进家庭和谐和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耐心和关注,真正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环境。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一
在眼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少父母由于工作忙碌或家庭琐事多忙而缺乏时间和耐心与孩子充分沟通,即使有些时候与孩子交流,往往也只是些表面的话语,而直接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倾听孩子,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必经之路,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基础。近来,我有幸有机会向国内一些专业志愿者机构了解倾听孩子的概念和技巧,并将此落实于自己的教育和家庭中,亲身感受到其心得和收益。下面,我将结合自身体验,就倾听孩子这一主题,发表我的见解和感受,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
第一段:理解倾听的概念
倾听,就是耐心而认真的听取对方的言语、情感和意愿,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宽慰,并从中寻找和彼此共同发现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在沟通中,我们不仅仅要听对方说话,更要听取对方心灵深处的声音。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往往不懂得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和需求,家长的理解和认可,更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段:倾听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创造安全宽松的沟通氛围,不批评、不发飙,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想法; 其次,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理解、沟通、认可等技巧,与孩子沟通时可以使用配合肢体语言的方式,试着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现象或事物; 最后,学习接纳,忠实而宽容地接受孩子,给予他们真正的关注和耐心,从而引导孩子有效——而非被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三段:倾听孩子的重要性
通过倾听孩子,我们可以更多地接近孩子,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和需求,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更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倾听孩子也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培养情感沟通能力、增进家庭和谐和亲子关系等。在情感交流中,父母要用宽容、温情、倾听去留意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协助他们建立自信、自我价值和社交能力,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味道歉和认错。
第四段:倾听孩子的实践策略
首先,在构建宽松、亲切的家庭氛围中,与孩子多沟通及时倾听甚至是传达父母的理念观点等,做到地道性的交流; 其次,在孩子处于烦躁或高情绪时,不要立刻发表您的意见或指导方式,反而应该在温馨的氛围里面听取对方的心理需求和感受,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 最后,孩子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自主创意,父母应给孩子以充分肯定,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段:总结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一时间的倾听实践,我对倾听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技巧,同时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和表面。 追求一种幸福、自立、积极的成长,还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激励他们自由和有益的发现和创造。倾听孩子,让孩子成长,同时也是父母成长的开始。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二
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到其它更好的办法了。
当我看了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地哭泣,或是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有不逮;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一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
这个学期我刚带托班,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比较小又是刚刚接触老师和同学,大家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学年开学的那一段时间里,班级里真是状况百出,有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自己不会倒水的直跺脚;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个孩子叫王xx,他刚过来的时候只知道哭,书包不愿意放下,每天拿着自己的玩具。吃饭时更是苦恼,吃得很慢,喂他吃又吞不下。他的年龄真的特别小,说话几乎都是障碍。有一次睡觉的时候我正好给他脱衣服睡觉听到他嘴巴在唱歌,我说:王xx唱歌唱这么好的啊!然后他就非常开心的一直笑着,后来我渐渐地发现他愿意说话了,愿意找人聊天了。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交往的意识与自信。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三
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放假的半个月,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父母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你看刚才倾听奏效的一个表征就是:杰瑞说出来你平时经常对他发脾气,他内心掩藏了对你的不满。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夫妻、婆媳、朋友、同事乃至上下级关系。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四
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是一种爱的技巧。倾听孩子要与孩子站在统一纬度,这个纬度不仅是思维在一个纬度,身高也在一个纬度,很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宗旨: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请蹲下来和我讲话。这就是同一个纬度。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现场的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自己的工作里要让爱和耐心是成为本能,让倾听成为习惯。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五
早有耳闻《倾听孩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当拿到手里时真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它。看完后果然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最受用的是再也不会为了孩子的哭泣、发脾气而伤脑筋了。以前,每当孩子发脾气时我是自己跟着着急上火,他急我更急呀!现在好了,看到他发脾气能心平气和的冷静对待了。因为书上说了,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无理取闹,那是他的一种发泄情绪的表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陪着他,倾听他,脾气发完后他又是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宝宝了。
另外,对待孩子的哭闹也是,没看书以前的做法是一听他哭闹,爷爷奶奶们是连哄带骗的要使宝宝停止哭泣;而爸爸妈妈呢,则是软硬兼施,生怕他以后变本加厉。看了书就释然了,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疗伤的一个过程,有的时候他会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伤心的哭泣,这个时候,他伤心的已不是这个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让他难过的事情,都是以前积累下来的伤痛,当时没有发泄出来,现在正在自我疗伤,在康复过程中呢!而我们所要做的还是倾听,给孩子温柔的拥抱和抚摸,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的身边陪伴他,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生气不理他的。如果可以,还要让孩子把他伤心的事情告诉你,向你倾诉。你会发现,雨过就是天晴哦!
想哭就哭吧,孩子!爸爸妈妈陪着你!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六
倾听孩子读后感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他们在游戏中让自己和伙伴们都得到快乐。如果成年人和蔼可亲,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有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不但让孩子玩得开心,还可以帮助孩子解除踌躇不安、恐惧和烦恼。游戏以孩子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过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开朗性格。游戏的要点是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游戏叫做游戏中的倾听。
孩子不断成长着,随着年龄和身体各方面发展成熟,他们思想也在变化着,而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随时与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在这个专门的时间,父母们最好放下手边的杂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一起游戏、一起谈天等等。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在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话语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时尽可能的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喜欢的、是被人关心的'。
这种专门时间应该是长期的,这样会让孩子的信任感增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式倾听来帮助孩子。例如在游戏中充当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动作,并且在游戏中配合孩子,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绪。
作为幼师也是如此,除了照顾幼儿们,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等方面。幼师也要学会把握和幼儿的每一次相处的时间,在吃饭的时间、在游戏的时间,观察幼儿,不断地去了解他们。让幼儿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爱,让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活力的。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七
新学期开学快两个月了,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
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我们必须重视与孩子的对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八
故事讲的是小王,因为受不了下岗夫妇摩托车的轰鸣声和女孩吹箫时的难听,所以向朋友诉说了苦衷。他来到朋友家,用耳朵听到聋哑小孩学说话,那声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却用爱听,感觉声音不那么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爱,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
用耳朵听聋哑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爱去听,就感觉很动听,很欣慰。这世间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爱倾听。生活中,无论在哪里,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我楼上的奶奶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点跛脚。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哗”的声音吵醒,然后,被“沙沙沙沙”的动静吵起床。时间久了,我都想上去找个说法。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原来,楼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洒点水,再用扫帚扫干净。一天,两天,一星期,三星期,一个月,我试着用心,用爱去听每天早上的这段声音,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听出奶奶的勤劳,这段扫地声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铃声呢!
如果你没有用爱去倾听,那么这个世界上,许多被掩藏的美妙与和谐的声音,将会离你远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与聒噪的音律。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爱去倾听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声音。让这些声音伴我们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走过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
倾听孩子心得篇十九
网络神曲《狐狸叫》(非常特别的一首歌,你也可以听一听哦),这首歌的精神是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鼓励相互倾听,甚至期望人与动物之间也能平等相处,相互倾听,相互理解。
这则新闻中反复提到的倾听一词,让我想起了最近读的一本书《倾听孩子》,作者帕蒂.惠芙乐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倾听这一简单动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一再强调倾听所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认为让孩子倾诉,父母去倾听,孩子自然会宣泄出不良情绪,继而充满正能量,自己找到带给自己不良情绪的问题症结所在,并解决它。因为当我们努力的去做孩子的倾听者,孩子才会对我们更加信任,更加有安全感,才会在倾诉中宣泄,进一步才有勇气有办法解决自己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想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只有他自己(她)从内心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想办法解决,才真正有效。作为父母,言传身教,引导劝说,甚至代劳,最终都要触及到孩子的内心,让他(她)自己去思考去行动,才对解决问题有作用。而本书的作者认为,倾听是最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问题的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让孩子畅快的倾诉呢?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怎样成为一个好的有用的倾听者。其中“不发表自己的建议,只做一个倾听者”这一条至关重要。另外,我们要学会找到或创造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孩子无障碍地敞开心扉地向我们倾诉,当孩子开始倾诉时,我们要专注地倾听,等等,这些都是成为有效倾听者的关键。
这让我想到,我常常在我的美容师那里,不由自主的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愁,而我的美容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况且,她从不会给我建议,总是引导我不断诉说,每次我都心情很舒畅。我常常纳闷,是什么力量让我不断的去我的美容师那里,是她的美容技术吗?不,不是技术,是那个令人放松的环境,是她的善于倾听,才吸引我不断地去。还有妈妈,她总是非常喜欢和我在卫生间里,关着门,畅快地聊聊,聊完之后,总是心情大好,干什么都有劲。去了北京之后,也总想回阿克苏,其实妈妈想和我畅聊也是她总想回来的原因之一。从我自己和妈妈的感受,我们不可小觑倾听和倾诉的作用。
写到这里,我想到,我何曾认真地倾听过儿子的任何倾诉?总是他刚一开头说,我就生硬地打断,然后非常教条地告诉他你应该怎样怎样,而我得到的结果总是孩子皱紧了眉头,闭紧了嘴巴,离我远去。我们成年人尚且需要倾听的对象来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何况是孩子呢?仔细想想,我们的确总是不专注不耐烦孩子的发言以及情绪的宣泄,总是打断和阻碍他(她)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总是急不可耐的给出自己的建议,以为那才对孩子有帮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比我们成年人少。如果在父母这里,在学校老师那里,他们找不到倾听的对象,他们就会出去找。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却有了一帮似乎比父母还亲的朋友,甚至恋爱的对象。
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我相信,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孩子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倾听孩子心得篇二十
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向妈妈传递爱和信息。而森林里此起彼伏的清脆鸣叫,是小鸟在和鸟妈妈联系。
有一个小孩,最喜欢和妈妈玩“呼唤”的游戏:
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再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孩子和母亲都是那么的幸福,呼唤、应答多少遍都不厌倦。
当孩子呼唤爸爸妈妈,呼唤不来的时候,孩子还会做很多的尝试,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照顾了?调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亲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况,背后,都是孩子在呼唤爱呢!家长要长一双慧眼,来识别孩子爱的呼唤啊。
洋洋五岁,是好朋友的儿子,他们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过一楼的儿童游戏区,要到三楼去讲课,在迈上楼梯的一瞬间,我突然听到背后有小狗“汪汪”的叫声冲我而来。其实这叫声已经有一小会儿了,只是我刚才在和同事们打招呼没有留意到,现在一下子意识到那好像和我有关。我就转过身来找,果然,是五岁的小男孩洋洋坐在游戏区的小板凳上,高兴地看着我,原来是他在学小狗叫。看来,他早就看见我了,怕我发现不了他,就一直学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见,一看到洋洋,我马上高兴地冲了过去,蹲下来对他说:“洋洋,过来拥抱一下。”终于引起我的注意和强烈反应,洋洋“咯咯咯”欢快地笑着,柔软的小身体就扑到了我怀里,我就抱着他,然后开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讲课了,准备上楼的时候,我说:“好了,洋洋,我要去讲课,咱们要道别了。”我们就互相飞吻一下来道别,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开心,接下来,洋洋满足地自己在一边玩着。
就像洋洋会用学小狗叫对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听见他,给了我惊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样,每一个小男孩、小女孩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呼唤,呼唤在乎的人、呼唤周围的世界、呼唤爱。
当幼小的他们用了这些方式来呼唤爱,得到了父母和周围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他们小小的柔软的心灵就感到非常满足,心中生不出什么烦恼、忧愁、懊悔,高高兴兴地扭过头去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实,孩子天生并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他们满身满心充盈着柔软的爱。
刚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响亮啼哭,充满着被听见、被看到、被拥抱、被温暖、被呵护的爱的渴望。小婴儿,开始的时候是用哭,渐渐地学会用笑、用表情、用动作、用语言、用行为来与周围互动,向父母亲表达需要、呼唤爱。婴儿是完满的、一应具足的,老子《道德经》中就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婴儿的状态作为至高的境界形容给世人。当父母不能够明白孩子的呼唤爱而错对他的时候,孩子在世间的挫败和坎坷就在生命轨迹中开始出现了。
在这几年从事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每每听到父母们愁闷无奈地向我倾诉现在的孩子有多么难搞难管难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么多让人头疼的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什么网络成瘾有之、什么不听话有之、什么好动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操心担忧孩子,生活怎么这么苦!
我每次都觉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养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现代的很多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把人生中最多最精华的时间用来陪客户、老板、同事,反而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亲爱的孩子、爱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还惦记着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质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感受的是“操心”、“担忧”这样的黄连。带孩子成长是不容易的,有时是苦些,不过,孩子的成长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享受啊!这同样考验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有品质的陪伴和关注像小树苗需要阳光一样,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养分。
当必需的养分缺乏的时候,出于本能,孩子就会开始呼唤、开始寻找。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关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时关注、肯定孩子,有了联结,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样表现得乖巧。不过,往往,在孩子表现很好时,父母往往觉得没问题,也许就忽略了联结。此时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开始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捣乱、不听话。孩子只要捣乱,通常便会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时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惩罚、说教、训斥,或置之不理,这些都不是有效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相反,孩子没有真正被看到,呼唤爱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也许,会变本加厉地捣乱,结果父母会怎样,可想而知。
让我心痛的是,当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状况、有很大困扰的时候,家长认为是孩子出“问题”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或送到别的专家那里“解决”。如果真一定要有一个颇为准确的描述,我想说孩子们只是暂时感染了流行肆虐的“爱的匮乏菌”。这种“爱的匮乏菌”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家庭中大肆流行,这种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时候乘虚而入悄悄潜伏下来,在父母们看不到、听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设法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呼唤爱的信号时,自内而外从孩子心里、身体里汹涌爆发出来。可惜的是,父母们还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解决之道是在父母那里啊。
让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们拿孩子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不够,不能“摆平”孩子的时候,就认为是孩子有问题,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爱的匮乏”病菌的制造者。只有用心地倾听孩子呼唤爱的密码,破译它,把孩子需要的爱给他,才能够停止制造新的“病菌”。
我同样心痛父母们。父母们那样爱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有时给不了,不是不愿意,而是不会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当父母们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对自己的爱、忽略自己对自己的呼唤时,是没办法听到孩子呼唤的。
我想表达的是,亲爱的父母们,我们也开始好好爱自己,有机会常倾听自己内心爱的呼唤吧!一口气写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希望孩子们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能记得你的父母也曾经是小孩,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孩子给的爱。希望孩子们也能听到、听懂父母爱的呼唤。
于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有所醒觉:
当奶瓶里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婴儿已经吃饱,他用小小的舌尖奋力推开刚才还紧紧嘬住的奶嘴,小脸扭到一边,别以为他是在跟你捣乱,是故意跟你过不去,非得浪费你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经吃饱,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准确地把“吃饱了”的讯号传递出来。如果你不甘心,又将奶嘴塞到孩子嘴里,他会再把奶嘴顶出来。如果你还是不依不饶,卷起袖子说:“我就不信了,你这个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给我喝完。”然后不依不饶地再把奶嘴塞给孩子,孩子用力顶、哭啊、闹啊,也没有你劲大,最后只好含着眼泪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这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宝贝,这才乖嘛。”孩子的心灵于是受挫,有挫败感,在与父母的这次互动中、三番五次的较量中明白了:自己“饱了”的感觉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远比自己的感觉重要。所以,当孩子用他的动作、眼神、哭闹、情绪、语言表达出某种呼唤的时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够识别并正确回应的。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的'时候,你担心说这个世界太花哨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了,你说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造就了电脑儿童。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爱、接纳、关注,网络、游戏、电视是不能够把孩子吸引到“上瘾”的程度的。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孩子觉得不辛苦就能获得关心、关注;养一个虚拟的宠物就可以来寄托自己的爱;打游戏过关时感觉自己被肯定……虚拟世界里的一切,现实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匮乏,呼唤了多少次父母都听不到、感觉不到,他的呼唤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其实,现实世界的丰富比宽带宽广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创造宽广、丰富的空间,让孩子听到、看到、感觉到。
当孩子自己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时,他是在呼唤:我想方设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唤你们,可是你们都听不到我的呼唤、看不到我在呼唤,既然是这样,我就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连这都是一种提醒:请你们听到我的呼唤!
孩子需要爱,看起来是多么的执著、简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来呼唤爱,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看到他、听到他、感觉到他。
亲爱的父母们,滤去嘈杂的噪声,留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声呼唤吧!心里有爱的你、智慧的你会丝丝分辨得出,那是天籁之音。
亲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唤爱的方式是什么呢?
2.你能辨别出孩子的特别的呼唤爱的方式吗?
3.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4.你有话要对孩子说吗?
倾听孩子心得篇二十一
作为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同样也是爱每一个孩子的。不管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但只要看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就什么烦恼都会抛之脑后了。
有时候周末放假了尤其是放长假了,心底里最想念的还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很多人都说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都是幸福的,而且越活越年轻。是的,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有点调皮,但是没关系的这就是孩子们。
其实一开始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我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去沟通、去游戏。那时候的我总以为小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很多时候总是喜欢“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但时间长了慢慢的我也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小孩,才发现孩子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有自己小小的小心思,有自己喜欢的做事方式,我们常常会说孩子们都是一个个“小机灵鬼”。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有榜样作用,有时要有一定的权威,但有时也要在孩子们游戏中是一个弱者,去观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我们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眼睛里能看到的表面现象。
孩子们就是在各种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分享。老师不能先入为主的替代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倾听者的身份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