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历史高考备考方案(通用21篇)
方案是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步骤或措施。制定方案需要预留一定的灵活性和调整空间。方案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数据和证据来评估和验证。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一
1.细看试题
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
2.明确结构
一般选择题的题干由选择项、主体知识和条件限定语构成。选择项是指要求选择的内容,主体知识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史实或观点),条件限定语是对选择项在时间、程度、区域等方面的限定。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的选择项、主体知识和条件限定语。
3.联系知识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
4.辨析备选项
现在的选择题,不仅难在对题干的理解与信息获取上,也难在备选项中的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特别是有的备选项,无论是史实还是观点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因而具有较强的干扰性。辨析备选项,就是审清备选项中哪些是干扰项。备选项的干扰性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时间不符;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是同类知识(如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经济方面的,但备选项是政治方面的);史实或观点错误(张冠李戴、不符合实际、以偏赅全、绝对化);前面正确后面错误(不看完题绝对出错);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需要进一步结合限制性条件并从多方面比较,确定最佳选项)。
5.运用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对立与统一、个性与共性等,做题时要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进行选择。
二.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对等排除原则
即在题肢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说明两个都不对。
2、时态一致原则
即要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时态,前因型是将来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将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已经实现的事情。
3、就近原则
它适用于设问是针对教材上的某一结论(特别是标志性的结论)、选项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或依据这一类型。
4、感情色彩原则
一个人或集团的言行总是代表自己所属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这就给这个人或集团的言行赋予了感情色彩。如果选项中出现了站在对方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立场上的言行,那么这个选项一般不正确。
5、第一印象优先原则
即在凭第一印象选择某个选项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选错了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要改。因为这符合记忆规律,记忆最深的东西,即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最先从大脑中闪现出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对能力要求较高,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以本(课本)为本(根本)”。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二
xxxx届学生共102人,3个教学班,其中理科班1个文科班2个。由于本届学生无录取线,基础比较薄弱,虽有17名本校保送生,但前四名未在报保送之列,录取的新生400分以上仅有3人。从高一、高二年级统考看,偏科严重,总分最高的在450左右徘徊,起点成绩与兄弟学校差距明显,尤其是高分学生少,加之高一高二期间部分科目更换教师频繁,对学生有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备考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本届高三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教师爱岗敬业,年富力强,责任心事业心强,乐于奉献,同时有四位中层领导代课带头;二是学生文明守纪,多数学生听从教诲,有上进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通过两年的培养,部分学生进步明显;三是有求真务实的新校长的坚强领导,全体班子对高考的密切关注,高考奖励政策的修订。这些让大家满怀希望,信心倍增。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校的生存发展竭力,为自己的专业成长铺路,努力践行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的育人理念,确立文理并举、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提一本、增二本,促艺体”的备考方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氛围,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努力拼搏,考入各自理想的大学。
二本:文科1人,理科2人,音乐1人,传媒1人。合计:5人。三本:文科5人,理科3人。专科以上上线率:75%。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各班目标的第一责任人,与班主任签定《学生安全责任书》和《班级高考目标责任书》。班主任要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做好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班风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科任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目标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吃大苦,出大力,流大汗的思想,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备考。与教师签定《学科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承担责任。抓实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基础,培养能力,使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1)认真落实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的计划是高考备考成功的基础。为了杜绝复习备考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求各位老师制定各科详细的备考计划。制定的计划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交教务处备案,要防止复习漫不经心、模糊不清、草率收兵的现象。
(2)认真备课,强调备课“两重”,即重知识体系构建、重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做到“四备”,即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钻透每节课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成立综合学科协调组,文科由王旬康负责;理科由刘昌森负责。语数英科任教师各把其关,坐实教学过程。
(3)全员参加各类复习备考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常规检查组每两周一次对备课、作业、检测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过程的落实。作业、测试卷要精选细筛,尽量全批全改,对踩线生要精批细改,尖子生要面批面改,要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精讲精评,做到有的放矢。
(5)加大教学调查反馈力度。开展学生座谈和全员评教活动,及时反馈调查结果,及时督促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6)认真搞好周测、半月考、月考、调考工作。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考风考纪教育的力度,年级组长认真搞好各类考试的组织工作,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科任教师要做好周测以及考试各项工作,服从监考安排,按时到岗,遵守时间,认真监考,搞好每次考试的阅卷(周三前成绩交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处打印公布,杜绝学生阅卷、过分现象)、质量分析工作,质量分析到题、到任务生,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高备考质量。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本届备考复习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3月底,一轮复习阶段。一是以复习资料为重点,重温并熟悉教材,加强各科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留知识死角,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目标是大面积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命题怎么考,考试怎么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答题的规范性,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xx年4月初——xx年5月底,二轮复习阶段的重点是规范训练、学生应试技巧、心理调整。根据各科特点,加强学生规范训练、应试技巧和心态调整的指导。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解题速度,时间分配,心态调整,经验总结。提高学生考得分率、控制失分率、尤其是降低非智力因素失分率。
4、合理部署、统筹安排各类测试。
第一轮复习期间,年级组每月安排一次测试,共七次,以确保知识能力复习扎实、有效。到二轮复习阶段,4月年级统一安排半月考一次,5月安排周考,6月仿真模拟考一次,除14次大型统考外,其他周测由教师自己晚自习安排,每次考试年级组和教师要认真精选题目,组合试卷,让高质量的试题进入学生手中,避免题海战术,提高备考效果。
5、狠抓艺体训练,努力提高过关率。一是音乐、体育老师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夯实训练任务,强化训练纪律。二是与西安培训点联系,签订培训协议,落实好美术、传媒训练任务。三是组建艺术班,狠抓文化课教学,提高教学成绩,确保双过关。
6、积极营造备考氛围。校长垂直领导高考,后勤全力保障高考,形成人人重视高考,人人参与高考,一切为高考让路的氛围。
(1)加强学风建设。要求学生人人有高考目标,打印张贴在课桌或教室内。不同时期教室书写不同的标语,办不同的黑板报,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进入高三年级,要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有紧迫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考试要公布成绩,做好总结,让学生反思前段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督促各班开展学法交流,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学生考勤和安全管理。早上杜绝学生迟到和利用早自习打扫卫生现象,督促学生朝读;下午要求学生按时到校,督促学生安静自习;晚上落实坐班,抓好宿舍管理,督促学生按时就寝。鼓励教师晚自习后住在学校,对重点生全程监控,辅导到位。
(3)加强培优补弱、分层辅导。坚持“不放弃每一名踩线学生,从薄弱学科补起”的备考原则,教师人人肩上要有培优补弱任务。各班、各科任教师都结合本班实际,自习课和坐班培优补弱、分层辅导。针对学生实际,认真细致地进行个体分析,确定“二本”“三本”和体艺等分数线附近的踩线生,逐个分析原因,挖掘潜力。做到半分必争,一人必保,人盯人守。
(4)坚持开好月考总结会,听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汇报工作,班主任主要是学生管理,科任教师主要是成绩对比分析。市一调、二调、三调、四调后分别召开不同层次学生座谈会,百日冲刺动员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5)召开学生家长会。统考后适时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及时通报学校及学生情况,多方位关注学生,齐抓共管,以达到良好效果。
(6)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关注问题学生,排除学习的障碍。
(7)每次统考结束后进行一次师生恳谈会,个别交流,解决备考中的错位问题,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促进和谐备考。
(8)后勤搞好学生的饮食、住宿服务,提供优良服务保障,确保水电供给畅通,尽量动员学生全部住校,全封闭管理。
面对xx年高考,我们要正视现实,既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又要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坚信,有学校正确领导,有全体高三教师的齐心协力,xx年高考一定会完成既定目标,从而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三
我校xxxx年高考创学校开办以来的最好成绩。全校总分700分以上有6人,单科上700分以上人数48人次,重点上线人数68人,本科上线人数292人,省专上线人数686人,升学率达92%。其中杨光健同学以历史单科成绩815分、龚信礼同学以物理单科成绩798分位居全市第一,卢国祥同学以英语单科成绩771分位居全县第一。另外在“小三科”方面,我校均有历史性的突破,美术考生上重点29人,上本科线34人,入围率达85%,体育考生28人中有27人上本科线,上线率达96%,音乐4人全部考上星海音乐学院。
1、xxxx届学生人数719人,分11个班,其中生物2个班,历史2个班,物理2个班,化学2个班,政治1个班,地理1个班,美术1个班。
2、本届学生入学分数线为508分,三年前我校招生本来有58个学生超过博中分数线,但结果报名时一个都没来,也就是说该届学生没有尖子生,我们招来的线外生大都在350~480分之间,最低分229分。
今年我校高三任课教师共有40位,绝大部分老师是从高一、高二年级经过一轮轮的竞争升上来的,是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老师进行笔试后选出来的,从高三留下来的少数老师也是优中选优、强中选强。但由于今年我校有经验的教师外调比较多,导致有些科青黄不接,如生物科组,一下子就走了三个老教师,数学科组长和语文科组长也调走了,他们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是学校教学的顶梁柱,他们的调走对我们高三正常备考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届高三教师的整体素质远远比不上上一届。
为了争取高考出好成绩,制定如下备考方案:
1、抓好德育工作,搞好校风校纪。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年级,确保高三级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抓好高考的各项备考工作。
(1)、各备课组制定好备课计划。各班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时间:开学前两周。
(2)、各备课组要统一备考思想。做到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辅导,统一考评。落实“备、讲、辅、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并严格实施。
(3)、继续抓好综合科目的教学,每周组织测试一次,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4)、在抓全面教育的同时,应做好两类工作。
一是抓好尖子生的工作。对于各班的尖子生,指定专人辅导。
二是抓好临界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偏科生的辅导工作。
(5)、搞好体、美、音辅导与训练。
(6)、改革早操方法,使学习做到劳逸结合。
(7)、认真抓好三次月考和市调研考、市模拟考。严格按高考要求组织考试。(具体时间见后面备考工作日程安排表)
(8)、抓好考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考前一个月搞一些心理辅导板报和讲座。
(9)、组织好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指导工作。
(10)、组织好考生的体检工作。
3、做好高考配套工作:
(1)、搞好宿舍管理和卫生工作,让学生有一个舒适、卫生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生饮食管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身体。
(3)、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联系,协调好各项工作,使年级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四
随着期末考试的脚步临近,一个学期的工作貌似已接近尾声,但更大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下学期开学晚,时间紧,特长生文化课底子薄,起点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已有大半年没有学习文化课,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困难。对于特长生的高三英语学习来说,按部就班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时间也不允许。这就需要全组教师细心研究,从多角度去制定一套适合特长生英语复习的备考方案。为此,20xx级英语组马上行动,通过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已初步制定出特长生的备考方案。
20xx年英语高考采用新课标卷,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好《标准》和《考试大纲》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试题考察角度、重难点把握上,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将会有的放矢。
特长生的学案要突出两个特点——词汇、句型、语法力求重难点突出;阅读选材要精良、新颖、贴合学生实际。特长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备考时间,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现实的,所以学案的制作一定要大胆舍弃,只保留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具体操作见下表:
学案模块分配各单元(各模块)课时分配内容制作人完成时间
必修一(1-5单元)
各单元:(重点:词汇、句型)
第一课时:重点单词识记、重点短语识记、经典原句背诵、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单词不超过5个,短语不超过3个)
第二课时:语境填词、选词填空、汉译英(近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经典句子)
z20xx5年3月5日前
各模块:(重点:各种阅读训练)
在进行每一模块复习时,训练要穿插进行。训练学案应包括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3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4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必修二(1-5单元)(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三(1-5单元)
(要求同上)
从本册起,新题型和老题型的训练量要基本持平,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2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5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四(1-5单元)
(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五(1-5单元)
(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让学生观看新题型微课视频,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尽快掌握20xx5年英语高考新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复习完必修一、二后,要逐渐增加老题型,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训练量。教师要精讲精练,依据本班特长生实际,大胆取舍训练题。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讲。
特长生的英语成绩不一,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时间和环境限制,致使其成绩下滑,因此,课下应针对个人情况增加训练量,不断促使其更优;对于中等生,要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进步中重塑自己的自信心,努力赶超优生;对于学困生,不要放弃,多给他们容易达成的任务,督促其完成,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好学习蓝卡的激励作用,充分激发每一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下学期进度及时间具体安排表:
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3月19日—20日全市高三一轮检测
3月23日—27日必修1+新题型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3月30日—4月3日必修2—3+新题型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6日—10日必修3—4+新题型+阅读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13日—17日必修4—5+新题型+阅读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0日--24日必须5+综合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7日—30日综合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4日—8日高考模拟二轮测试时间待定
5月11日—15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18日—22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25日—29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五
12.1xxxx12.21复习“概率与统计”知识及章节检测
12.22xxxx20xx.1.20复习“解析几何”知识及章节检测
1.20xxxx2.10复习“算法”知识及章节检测
2.11xxxx4.21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及月考
4.21xxxx5.26进行第三轮系统复习及大型模拟考
5.26xxxx6.6辅导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熟悉知识与系统知识(以上安排视实际情况而定)
1、重视对20xx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学习。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复习,不走弯路,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注重基础。在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命题思想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全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法则、性质、公式的研究一定要透彻,不仅要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对概念的定义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
定义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能否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述?
怎样对其进行否定?
有没有等价命题?
在解题过程中经常怎样使用?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规律,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问题。如求参数范围,代数方法常采用分离参数化归为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若采用几何法就要明确参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
3、严抓训练。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系统、强化训练,培养应试能力。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4、严抓落实检查。作业布置了,一定要检查,落实。
5、严抓规范答题。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被扣分。每周至少做一套模拟题,以高考心态限时完成。对照标准答案找问题,尽量做到:
小错误不犯,如列解析式别忘定义域,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要写成钝角;
书写字迹清楚,格式规范,有条有理;
对做错的题及不会做的题要查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后患。
6、重反思、总结。要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习题的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每次考完后,学生自己都应认真总结,教师也要尽可能讲评到位。教师讲评最好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
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
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7、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要切实要求考生动手解题,训练运算准确率,立足于一次成功。
8、要求学生做到“五心”“六到”:
1、开始学习有决心;
2、碰到困难有信心;
3、研究问题有专心;
4、反复学习有耐心;
5、向别人学习要虚心。
“六到”:心到: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眼到:勤看,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口到:勤问、熟记一些必需知识;耳到:要勤听,发挥听觉容量的最大潜力;手到:要勤写,抄写、记录是读书关键;足到:要勤跑,实地考察或请教别人。
9、突出新增内容的地位,提高观点,减轻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增加了算法、空间向量、“五图”及“三选一”数学内容,对新增加的内容一定要学好、用好,不能把这些内容当作包袱背上、特别是对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工具作用——“以算代证”,在不断应用它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提高观点,降低难度,减轻负担”的含义。
10、提倡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悟结合。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导”,中间媒介是启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突然受阻或中断的原因.探讨学生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在认识发展的关键时刻突然萌发出新思路.以便指导学生从旧知识悟出新知识,认识知识的规律性,并且让学生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其知识的学习能力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聪明。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六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贯彻高考新理念,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高考备考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详细的说明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的历史知识与能力(详见“新课标”第六页)。这些知识与能力教师应该在在平时的上课中经常强调,让学生也明白这些是高考命题的参考依据。这样以来,学生在做题时可以运用反向思维模式,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尤其是在做选择题时。例如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中第24题选项选的是“《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接体现的是课程目标中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35题考察的是课程目标中“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若是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课程目标细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在注重“专题”教材的基础之上,加强对“通史”的复习。“新课标”改变了框架结构,不再以“专题”作为基本框架,而是又重新采用了“通史”的叙事框架,“新课标”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了24个单元,这24个单元就是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通史”的复习过程中可将选择性必修课中三个模块涉及的主要内容分散到对应的各个时期讲述。例如在复习隋唐历史时,除了《中外历史纲要》列出的“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外,还要涉及选择性必修1中列出的“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将选修课涉及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运用于“通史”的复习之中。
首先,精练新题型。高三学习任务很重,试题也很多,靠单纯的刷题意义不大。因此,应该精选新题,定时定量的练习很有必要。所谓新题就是能够体现“新课标”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能够考查核心素养的新试题。学生做完后,要正确对待错题,要有一个专门整理错题的笔记本,平时注意总结思考,定期查看,才能不断的提升。
其次,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文综试卷150分钟,平均每科50分钟,时间很紧。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把握时间节奏。非选择题在答题时一定要书写格式整齐,字迹清晰。材料分析时一定要先结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概括,关注材料的隐含信息,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整体史观、文明史观,概括材料的时代特征。
高考历史试题从来不是直接对历史知识点的考察,而是在一段历史材料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仅需要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历史阅读能力,如果连历史材料都读不懂的话,就更谈不上结合所学,得出历史结论了。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初中甚至小学打基础。那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后怎么办呢?本人觉得还是要利用课余有限的时间,去读一读带有注解史学著作,如《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这些历史著作都是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描述历史事件。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适当的释放学习压力。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七
俗话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在历史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了解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现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一、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历史教材特点及学生现状
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现行历史教材的特点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基本是按照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明特色,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交往,由区域文明(古代文明)向全球文明(近代文明或现代化)的.发展线索来选择内容的。
根据教材特点,首先要建立知识结构。要有意识地运用文明史的基本理论来梳理教材,整理知识,先形成一个文明史体系架构,再挖掘主题及其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对教材中的观点结论重在准确理解记忆,作为解题的理论工具。再次,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如对于文明特征的分析可以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着手,要从历史基本要素的角度精确记忆、 理解历史概念,透过历史现象把握文明发展规律。
学生现状及对策:由于学生分类推进两个班情况有所不同,快班情况较好,从考试情况上看,分数在及格上下波动,优秀率寥寥无几成绩不理想。
存在问题:
2、没有积累知识习惯,不知道怎么去想问题和深化知识
3、审题能力差,解题不规范,缺少方法,不会联系
对策:
1、熟悉每一位学生,把每位学生的情况详细分类,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帮助好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差生的学法指导。
3、 在历史学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只是学生没有按自己的教学习惯去做)。如:没有记笔记、写作业的习惯,即便留了作业,也习惯抄答案,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自己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狠抓学生历史学习的习惯。从小细节抓起:课上的笔记、课后作业的检查。
4、改变复习策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为二轮复习打下基础。
5、 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在复习中,精心挑选练习题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陷入题海之中。
二、复习进度规划
1.一轮复习:2011年7月―12年1月底。
2.二轮复习:2012年2―4月底。
3.三轮复习:20 12年5月至考前。
三、备考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新高考试题,在继承中探索,逐渐建构带有特色的新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和模式。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学要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的观念,是备战“能力立意”考查命题的关键。高考中考查的能力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和结构化,是十分重要的。系统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这座大厦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这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从纵向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建立起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从微观入手,起点要适当低一点,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有:在全面复习的同时,着力抓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尤其关注教材中学生学习的盲区,也就是指那些学生看书看不出来,看完后看不懂,考试又考的内容讲给学生。找准重点知识---展现历史发展逻辑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具有现实借鉴作用的知识。善于区分重点和难点,不要认为只要是难点就是重点内容而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对重点知识的讲授应以帮助学生理解,搞清其结构及其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重点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为主。在复习完每一个单元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总结,主要是归纳时限范围、主要内容、阶段特征及知识拓展,而重点放在总结阶段特征和知识拓展两方面。教师应讲给学生如何总结阶段特征,这里包括总述和分说两种形式,总述从什么角度切入,分说从哪些方面着手,每个方面又从哪些具体问题去衡量,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交代给学生,使其逐步学会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就本单元某一知识点,联系相关内容构成相应的小范围的知识网络,把复习当中的复习和将要复习的知识连通起来,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性的知识。
2、专题总结,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基本思路是:从横向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体系,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要从宏观入手,起点要高,要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要体现思维的梯度,逐渐向高、新、深方向发展,让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使他们有翻新的知识要学,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合理整理。具体的做法有:按照新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进行专题复习。
3、综合训练,补充知识。
4、回归教材,迎接高考。
前三轮复习完后,在高考前一个月,(尽量争取)则是高三复习的收工阶段,也是一、二轮复习的巩固阶段,其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进行知识的回顾。为了防止“回生”现象出现,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认认真真把包括目录、章节顺序、正文、注释、插图、课后练习、大事年表在短时间内熟悉一遍,提高应考的自信心。现在的高考试题表现为关注现实、时代感强以及屡考热点等特点,所以在最后一个阶段复习中也可以进行热点知识讲座,用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找准历史知识与热点的切合点,这样才会相得益彰。
5、 目标到人,落实到位
在教学中,要把集体备课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具体的任务及成果,加强集体备课,钻研考纲,同样要把各班的优生,差生做好统计,制定培优补差的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习。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八
1、调整心态。
对于学生们来说,不能为一时的得失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在冲刺阶段,学生们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没有什么大的起-,面对这些情况,不能松懈,也不能骄傲,更不能气馁,不能失望。
2、补短板。
在高考仅剩的30天里面,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想要成绩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补短板是非常重要的。高三学生们可以找出自己的短板来,然后做好计划,并且下定决心,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按照计划走。
3、坚持每天刷一部分题目。
高三学生需要的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并且把这种状态要带入考场之内,所以,学生们可以每天给自己做一定量的题目,需要有一定的针对-,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坚持每天刷题。
4、梳理和总结。
在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高三学生们一定有了一些容易忘记,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时,就需要学生们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想办法处理这些知识点,在这些题目上下功夫,把问题解决好,成绩一定能有所提高。
5、回归课本。
在最后的30天里面,高三学生们应该回归课本。高考的试题虽然高于课本,但是,它也来自于课本,是一些课本题目的延伸。一些基础知识,可能会一些遗忘,这时,学生们需要把不太牢固的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模棱两可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复习这些课本知识的时候,学生们一定也会有新的感悟。
6、反思
反思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学生们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多多思考,为什么这些题会做错,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在下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做对。
7、模拟训练。
在最后的10天里,高三学生们可以模拟高考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这种训练能让学生体验到高考现场的感觉,保持一种高效的状态,训练学生考试的感觉。
8、把时间分块。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大脑处理数据时,小块的时间比大块的时间效率要高,所以,高三学生们可以在每次学习50分钟至60分钟之后,休息一下,然后,再进行复习,这样的效率会比较高。
9、固定学习的时间。
高三的学生们可以将种学科的复习时间固定化,比如,每天早上7:00至8:00是复习英语的,这样能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
10、利用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高三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用导图的方式,把知识画出来,建构一个知识体系。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九
2012年高考已经结束,我校高考再创新高,其中历史学科成绩较突出,在保定市排名21,给我们明年的高考带了个好头。为进一步搞好2012——2017年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落实基础,突出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试能力,切实提高高考中的解题能力,我们深入研究,反复讨论2012年高考试题及我校学生的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明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合,但问题的设计与平时练习相比较为新颖。那么2017年的历史高考变化也不可能太大,应该是大体上继承2012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所以今年的复习在沿袭去年复习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进行原始材料的分析,真题训练,评析史学观点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1.复习进度规划:
(1)一轮复习:2012年10月1日完成。由于在进入高二第二学期时我们就开始了一轮复习,本学期一轮复习只还剩必修三的后四个专题,预计在9月底完成。一轮复习本着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复习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2)二轮复习:2012年10―3月底。指导学生尝试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教材、整合教材。比如对于世界史,可以按照国别史去认识,也可以按照世界史的阶段特征去复习;对中国史以通史的形式复习,按照历史分期去把握;在综合复习阶段,可以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去掌握,也可以以中国历史为线索去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夯实基础的同时,进行知识网络的系统归类,知识的整理归纳。
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进行考前辅导。查漏补缺,挖掘学生潜能,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并且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
2、应对措施:
(1)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继续坚持课前阅读,让学生意识到课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一定要扎实打好基本功,才能有所突破和进步。精编教案,确定每一节课中重要知识点需要讲清的问题;确定每一节课中需要把握的重大隐性知识点(包括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片、漫画、文字材料、小字等中的重要信息);确定每一节课中重要知识点应与哪些古今中外相关点进行比较与整合;确定一节中哪些重要知识点需要作适度的课外拓展;确定一节或一章新授结束后需要梳理的重要线索。 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形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2)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一:备教材,统一教学基本内容:第二、备作业,统一练习内容:确定晚自习作业的作业量与内容、难易度,明确收集、精选试题的分工;研究练习批改的多样化的有效方法,如面批、精批即在学生典型错误处写出指导意见、选批(以重点生为主,兼顾其他学生)、自批即教师讲明解题思路或关节点,让学生自批或互相批改;晚自习作业的答案由课代表及时公布,选讲错误率高的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类似问题的解法归纳。
第三、备检测,总之,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017高三历史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合理安排周考与大型考试。研究周练内容与难度,安排好批阅工作;制定迎考策略:含学生复习进度、教师引导复习的`方式与内容、考前强化练习等;及时分析每次测试体现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问题,确定解决措施。坚持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
高三复习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全组教师群策群力,负重前行,定能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俗话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在历史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了解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现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一、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历史教材特点及学生现状
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现行历史教材的特点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基本是按照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明特色,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交往,由区域文明(古代文明)向全球文明(近代文明或现代化)的发展线索来选择内容的。
根据教材特点,首先要建立知识结构。要有意识地运用文明史的基本理论来梳理教材,整理知识,先形成一个文明史体系架构,再挖掘主题及其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对教材中的观点结论重在准确理解记忆,作为解题的理论工具。再次,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如对于文明特征的分析可以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着手,要从历史基本要素的角度精确记忆、 理解历史概念,透过历史现象把握文明发展规律。
学生现状及对策:由于学生分类推进两个班情况有所不同,快班情况较好,从考试情况上看,分数在及格上下波动,优秀率寥寥无几成绩不理想。
存在问题:
2、没有积累知识习惯,不知道怎么去想问题和深化知识
3、审题能力差,解题不规范,缺少方法,不会联系
对策:
1、熟悉每一位学生,把每位学生的情况详细分类,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帮助好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差生的学法指导。
3、 在历史学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只是学生没有按自己的教学习惯去做)。如:没有记笔记、写作业的习惯,即便留了作业,也习惯抄答案,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自己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狠抓学生历史学习的习惯。从小细节抓起:课上的笔记、课后作业的检查。
4、改变复习策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为二轮复习打下基础。
5、 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在复习中,精心挑选练习题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陷入题海之中。
《2017高三历史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复习进度规划
1.一轮复习:2011年7月―12年1月底。
2.二轮复习:2012年2―4月底。
3.三轮复习:20 12年5月至考前。
三、备考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新高考试题,在继承中探索,逐渐建构带有特色的新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和模式。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学要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的观念,是备战“能力立意”考查命题的关键。高考中考查的能力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和结构化,是十分重要的。系统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这座大厦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这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从纵向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建立起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从微观入手,起点要适当低一点,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有:在全面复习的同时,着力抓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尤其关注教材中学生学习的盲区,也就是指那些学生看书看不出来,看完后看不懂,考试又考的内容讲给学生。找准重点知识---展现历史发展逻辑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具有现实借鉴作用的知识。善于区分重点和难点,不要认为只要是难点就是重点内容而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对重点知识的讲授应以帮助学生理解,搞清其结构及其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重点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为主。在复习完每一个单元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总结,主要是归纳时限范围、主要内容、阶段特征及知识拓展,而重点放在总结阶段特征和知识拓展两方面。教师应讲给学生如何总结阶段特征,这里包括总述和分说两种形式,总述从什么角度切入,分说从哪些方面着手,每个方面又从哪些具体问题去衡量,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交代给学生,使其逐步学会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就本单元某一知识点,联系相关内容构成相应的小范围的知识网络,把复习当中的复习和将要复习的知识连通起来,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性的知识。
2、专题总结,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基本思路是:从横向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体系,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要从宏观入手,起点要高,要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要体现思维的梯度,逐渐向高、新、深方向发展,让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使他们有翻新的知识要学,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合理整理。具体的做法有:按照新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进行专题复习。
3、综合训练,补充知识。
4、回归教材,迎接高考。
前三轮复习完后,在高考前一个月,(尽量争取)则是高三复习的收工阶段,也是一、二轮复习的巩固阶段,其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进行知识的回顾。为了防止“回生”现象出现,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认认真真把包括目录、章节顺序、正文、注释、插图、课后练习、大事年表在短时间内熟悉一遍,提高应考的自信心。现在的高考试题表现为关注现实、时代感强以及屡考热点等特点,所以在最后一个阶段复习中也可以进行热点知识讲座,用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找准历史知识与热点的切合点,这样才会相得益彰。
5、 目标到人,落实到位
在教学中,要把集体备课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具体的任务及成果,加强集体备课,钻研考纲,同样要把各班的优生,差生做好统计,制定培优补差的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习。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
20xx年英语高考采用新课标卷,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好《标准》和《考试大纲》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试题考察角度、重难点把握上,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将会有的放矢。
特长生的学案要突出两个特点——词汇、句型、语法力求重难点突出;阅读选材要精良、新颖、贴合学生实际。特长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备考时间,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现实的,所以学案的制作一定要大胆舍弃,只保留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具体操作见下表:
学案模块分配各单元(各模块)课时分配内容制作人完成时间
必修一(1-5单元)
各单元:(重点:词汇、句型)
第一课时:重点单词识记、重点短语识记、经典原句背诵、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单词不超过5个,短语不超过3个)
第二课时:语境填词、选词填空、汉译英(近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经典句子)
z20xx5年3月5日前
各模块:(重点:各种阅读训练)
在进行每一模块复习时,训练要穿插进行。训练学案应包括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3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4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必修二(1-5单元)(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三(1-5单元)
(要求同上)
从本册起,新题型和老题型的训练量要基本持平,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2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5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四(1-5单元)
(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五(1-5单元)
(要求同上)
z20xx5年3月5日前
让学生观看新题型微课视频,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尽快掌握20xx5年英语高考新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复习完必修一、二后,要逐渐增加老题型,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训练量。教师要精讲精练,依据本班特长生实际,大胆取舍训练题。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讲。
特长生的英语成绩不一,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时间和环境限制,致使其成绩下滑,因此,课下应针对个人情况增加训练量,不断促使其更优;对于中等生,要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进步中重塑自己的自信心,努力赶超优生;对于学困生,不要放弃,多给他们容易达成的任务,督促其完成,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好学习蓝卡的激励作用,充分激发每一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下学期进度及时间具体安排表:
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3月19日—20日全市高三一轮检测
3月23日—27日必修1+新题型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3月30日—4月3日必修2—3+新题型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6日—10日必修3—4+新题型+阅读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13日—17日必修4—5+新题型+阅读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0日--24日必须5+综合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7日—30日综合训练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4日—8日高考模拟二轮测试时间待定
5月11日—15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18日—22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25日—29日高考模拟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2017年中考备考,以《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材。在备考中进一步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和落实,彰显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围绕中考这个中心,服务学校全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宗旨、注重基础抓重点,立足“课标”谋求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力,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重点,以科学、有序、高效、务实的备考工作机制,确保2017年我校中考历史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避免备考复习的盲目性。把握中考的重点、脉络和方向。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在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熟练掌握重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完备的能力体系,对学过的知识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应用自如。
3.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对于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 ——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错题重做,坚持每练必反思,同时要重视练后二次矫正。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晚自习加强阅读老师不讲课,把时间还给学生;中午针对个别同学情况加强辅导。
5.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热点、时政新闻、生存环境、科技进步等,做到学以致用,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6.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备考复习和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中,都要重视答题规范化专项训练,培养良好和答题书写习惯,培养中考应考能力。
7.加大培优转差工作的力度,及时跟踪管理学生,注意学生学习进程与方法的跟踪管理,尤其要重视目标生和后进生的“辅转”力度,除了每次考试后单独辅导外,还要挤时间进行补漏和提高辅导,做到对“尖子生”多指导;对“边缘生”多扶持;对“后进生”多鼓励,提高复习效果,才能达到缩小差距均衡发展的目标。
8.及时参加上级复习研讨活动,有效吸取外地复习备考经验,尽力加强与其它学校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交流学习实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谋划共赢发展的目标。
三、时间安排
复习采取分阶段、分课时进行,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授完新课至第二次模拟考试)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复习形式为系统复习,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到章节过关、单元过关、打实基础、循序渐进、不留死角,并进行适当的模拟训练,保证复习效果。
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扣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1)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2)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3)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至五月底)为专题复习,重点加强综合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中招模拟练习。重点解决第一阶段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综合应用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重点,加深理解,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
[第三轮复习](六月初至中考前)以综合练习为主,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查漏补缺,巩固提高。以近三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以精讲带训练,以训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二
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必备。为此,我制作了自己的高考备考方案。
1、语文:面对语文我们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我们唯有加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无论是诗歌、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我们都要去认真领悟,把握住考点,而这些中的考点,会有对应的基础知识,例如修辞手法及病句等。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加强对修辞进行熟悉和辨析,针对病句我们要加强训练,多掌握熟悉它的类型。对于作文的积思,应该放在平时,对于任何一个素材,都应从多方面去理解,作文素材积累不是只摘抄而是应该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内。
2、数学: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面对它唯有从基础补起,首先应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整理,记熟常用的概念、定理、公式。再次,对基本题型、典型问题和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把考试时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力求找出结题的规律和各种类型练习之间的联系。最后,把握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
念、基本形式和功能。面对阅读,在平时我们应加强大量阅读,欣赏和背诵各种英文材料,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而在这之前,记单词是基础。每天坚持背诵单词及英语文章是前提。
4、文综:学习文综回归教材是关键,在高考前,一定要达到随说一个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它在课本中的位置,为此我们就要加强对文综的背诵,利用每天早上起床,以及饭后的时间来加强记忆;此外不只背诵,理解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对教材知识理解了,我们在答题时才能的得心应手。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三
为确保高考目标实现,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落实好下列措施:
1、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奉献、进取精神的队伍。
高三作为一个团队,必须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行为要求,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首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质量为核心,强化质量第一意识,采用质量形成过程来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其次,强化职能,抓主抓重,引导师生齐努力,形成人人想高考,个个抓高考的工作局面,在发挥师生的备考激情上求实效。再次,完善制度,突出激励,在科学引导上做文章,努力形成高考备考的氛围。
2、加强常规管理,为高考备考保驾护航。
常规管理是形成高考备考良好氛围的关键,常规管理抓好了,就能保障高考备考顺利进行,相反,高考备考的顺利进行又能有力地促进常规管理的优化。因此我们要做到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从而为高考备考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管理上我们必须做到“三全”,即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
备考上我们必须做到“四导”,即思想上引导、学法上辅导、行为上指导、心理上疏导。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保持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状态,有一股顽强拼搏的精神。
3、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备课组这两条线的作用。
(1)、 班主任是各班高考备考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要以高考备考为中心。在这一点上,班主任必须做到三点:第一,心中有目标。班主任要时刻记住学校下达给班级的高考各类指标数;第二,目中有学生。班主任要把学校下达给班级的高考指标数进行分解,然后与各科任教师认真商榷确定各类指标的对象生,并死死地盯着这些对象生。第三,手中有措施。对于对象生的管理,我们班主任必须时常与科任教师沟通,分析查找出对象生的薄弱处,然后给他们补思想,补信心;考试之后多会诊,查找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要求科任老师对对象生课堂上多提问,生活上多关心,作业多批改,疑问多解答。
所谓“两个基本点”,就是治理好班级的纪律,建设好班级的学风。班主任要切实加强班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为高考备考保驾护航。
就治理班级纪律而言,班主任必须做到有严明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然后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必须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到一个“勤”字:勤下班、勤点人、勤训话、勤跟寝、勤谈心......班主任还要“硬”,要敢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让学生有一种敬畏感。
就班级学风建设而言,那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造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甚至造成一种“明争暗斗”的局面。
(2)、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扎实有效的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常规教学中,突出落实,讲求时效性和针对性。各备课组要倡导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各位教师必须备好学案,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第二,加强听评课活动,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做到有听必评,以评促教,教评相长。
第三,加大高考研究力度,把握好高考方向,特别是2012年的高考是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更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考研讨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探索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方向。
第四,严把集体备课关,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分工,有合作。打好学科团结战,努力提高本学科成绩。
第五,严把训练落实关。教师必须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以“选题要精细、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和“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落实有效训练。训练资料要求精、易、实,并直接应对高考。不求多,但求精;不求难,但求实用,注重时效性。一是读到实处,把早读、晚听、定时抽查背诵效果落到实处。二是练到实处,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点,提高备考能力的目的。三是查到实处,学生的作业一定要经常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不必全批改,但必须全检查,并且必须强化改错。
第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备考质量。讲授课、评讲课、复习课、练习课、自习辅导课等,都必须根据考纲要求精心设计,优化过程,落到应对高考的实处。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四
纵观近几年泰州中考历史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考查基础化;二是题材选择生活化;三是能力要求层次化;四是思维模式开放化;五是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历史一轮有效复习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能力考查目标、命题依据、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自大纲一公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便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逐词逐句地学习、推敲其中的意思,用以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与复习。因为课标明确了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内容以及处理原则。这些都是中考复习中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和把握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明确这些,复习才能有针对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课标、大纲的深入了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九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首先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其次是升学的压力,第三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再加上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诸多的因素导致了学生在临考前的几个月思想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这对于九年级历史老师来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一轮复习之初,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爱动手动脑的求实作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这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一轮复习扫清障碍。
3.1.复习目标
根据课标纲要,系统记忆复习。在授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第一轮系统复习。历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力求试题难度适中,着重关注的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更应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要记熟。近几年的中考历史命题较贴近现实生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地图、图表、文物、人物名言、艺术品、邮票等都可以用来设置试题情境,我们在复习时也要多留心。
通过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打牢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指导思想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3.3.复习原则
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形成体系。
3.4.复习策略
3.4.1.对照考纲,回归课本
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一幢房子,如果基础不牢,那么就算再华丽,也会倒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就算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不能牢记掌握,最终也是没有用的,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第一步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者可引导学生对照考纲,在心中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结果、性质、意义”等方面去回顾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注意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意义、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复习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各课的引言、插图、表格、注释以及文献资料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史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对教材中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进行优化整合,对知识点的把握教者可编制填充题,学生通过翻书,手写加深记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历史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初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4.2突破双基,提升能力
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试卷,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重点。选择题部分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所考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而细。学习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形成系统框架后,帮助学生对考点进行一一细化讲解,例如复习完中国历史后,教者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之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试题在课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必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综合思考分析,从而给学生以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逐步提升能力。
3.4.3整合知识,形成体系
中考大纲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特别是材料题,它不可能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连的事件、糅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我们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之清晰易懂。
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之上构建知识的体系,明晰知识线索,将纷乱的知识理出一定的规律呢?教师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将书本由厚变薄,运用时再由薄变厚。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知识的前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这一轮复习应该把握好这种关系,理清知识的脉络。此外,更需要把中外历史之间的纵横联系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知识的掌握将不再是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而是一张知识的网络体系。在一轮复习阶段,我们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社会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七年级下册的复习,应该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主要特征,整合知识,为达此目的,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科举制诞生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完善科举制的三个关键人物吗?能否说出科举制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唐朝采取的民族政策及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等等,整合这些知识点,形成体系。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五
一、中考目标
在去年中考中我校的初三历史成绩居全市领先位置,在公办学校中名列前茅。
二、进度安排:
预计在四月底前完成一轮计划的复习,五六月进行二、三轮复习,具体时序如下:
1-3周,中国古代史
4-7周,中国近现代史
8-9周,世界史部分
10-13周,二轮复习
三、指导思想与整体策略
指导思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繁多,时间紧迫。那么如何顺应中考趋势,实施科学备考,力争在近几十天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体策略:
第一:研究考纲,明确新下中考的知识范围与能力要求;
第二:认真备课,确保一轮复习课堂的务实与高效;
第三:回归课本,逐一梳理与剖析考点,努力夯实基础;
第四:突出主题,整合相关知识,帮助构建知识网络;
第五:加强联系,互通有无,保持四校间的信息畅通;
第六,注重训练,提优补差,大面积提升整体质量。
四、组内备考集体备课分工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实施集体备课,加强交流,求同存异。
1.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科技进步;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世界史部分:
近代欧亚文明;
近代社会的到来;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4.专题部分与综合复习部分:约12个专题与几套模拟试题的编写(朱兆华)
五、测试安排:
双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进行周测,批发、反馈及时,做好与相关学生与班主任的勾通工作。
试卷安排: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六
这次讲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课改对高考的影响二新课标高考命题特点三高考整体备考策略。
1.课程不标准。
2.课程目标不清晰,三维目标令人困惑、特别是过程与方法。
3.课堂不伦不类、讲授没有发展、自主没有进展。
4.评价不到位。
高考的出路:
认识高考学科学习对以后生活的作用在哪里?比如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体会逻辑的缜、密推理的乐趣。上海实行合格性考试与等级考试。
1.命题特点:具体知识能力化,学科问题综合化、实际问题学科化、考核内容前沿化。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发生的时事,不但文科要注意、理科也要注意,尤其要注意从中可以提取哪些知识模型;再就是注意用学科知识解决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用到教学中。
2.我们的教学要:
由“课堂教学”向“学科教学”转变。
由“教了什么”转化为“学到了什么”
变讲的深为扣得准,变教的妙为学得会
变听的懂为答得对,变练得好为考得好
一、以教材为起点以课程定高度、以考纲明方向
教教材——用教材教——教自己的教材备课时要理解编者的目的和立意
变封闭问题为开放性问题,不要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答案如何得出
结合课标解读考纲a关注考察的内容领域b关注考察的行为目标
(了解、理解、鉴赏、运用等)
二、分步骤教学三轮复习
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有的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从理解层次没达到运用层次。
理解能力的培养:强化试题与考点的联系,以课本例题为基础,搭建与试题的桥梁。在讲解试题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试题中的课本知识。(老师要起引导作用)
运用能力的培养:检测和训练,学会分析原始问题。要想犹太人一样教孩子。检测标准变“学知识”为“提问题”保证“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转变。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新课标和高考考纲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结合历史全国卷特点,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
二、备考背景
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高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对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分析、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四、针对高考全国卷的应对策略
1.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
《历史高考备考工作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八
1、加强管理,健全机构,确保备考工作和谐、科学、有效。
2、实施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目标到班到人(到教师、到学生、到分数),实施动态管理。
3、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分别要求,分别指导,抓重点,促全面。
4、狠抓有效课堂,确保复习备考的有效率。
5、要精细备考,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精品意识、大局意识;提倡五种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6、优化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
六、复习计划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十九
教师15人,学生总数108人。文科和理科班级总数4个,其中文科班2个,理科班2个。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潜能”的教育理念,发扬永高传统的团队精神,通力合作,狠抓班风学风。增强忧患意识,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考试分析关,严把高考信息整合关。
(一)教育工作
1.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班主任和任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加强考前知识和心理指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秀学生队伍,并切实关心希望生、潜能生,经常帮助他们不断克服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2.强化班集体常规管理
高三年级不是特殊年级,班主任应抓实常规,包括课间跑、自习课、午休等的出勤与纪律,以及教室的卫生状况。班主任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复习备考,且两手都要硬,并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模范作用,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班班争当“班风正,学风浓、环境优”的先进集体。班主任要发扬“以身作则,甘于奉献,敢于奉献,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严格管理,狠抓落实。
3.重视协调三种关系
在年级组的统一协调下,班主任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第一,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各科只有均衡发展,才有利于总分的提高。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第二,师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搜集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第三,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校内外情况,配合学校及时、准确、动态地实施有效教育,特别是希望生、潜能生、学困生、异常生,他们更需要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焦虑、烦躁、自卑、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心理状况,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一起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后,要加强个体指导,关注弱势群体,把握学生心理动向,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生活的心态和兴奋点,保持适度紧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工作
1、认真学习,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一轮复习9月2月二轮复习3月4月三轮复习5月高考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注重每个章节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过关,注意例题的代表性,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短时训练,并及时阅卷和评讲。
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割、重组,分块包围,各个击破。每个专题复习结束后宜采用120分钟的长卷进行训练,即使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轮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侧重于知识网络的`梳理,思想方法体系的形成,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及良好应考心态的培养,宜选用历年各地的高考卷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实战训练中贴近高考,走进高考。
2、落实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考成绩是反映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也是决定学校兴衰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以备课组为阵地狠抓实抓教学各环节,具体做到如下:
(1)做实三个吃透:
吃透考试大纲、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吃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能力、心理、习惯;吃透高考新的变化、特点和形式。
毕业年级的教学与基础年级比较不同,它必须面对高考,所涉知识范围广、跨度大、综合性强,每位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内容,把握考试要求,力求教学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尤其是新上高三的老师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经。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的效果要以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因此教师只有摸准学生的“脉搏”,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
(2)做好三个工作:
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给更多的学生树立备考参考的自信心。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各种不健康不成熟的心理障碍(如自卑消沉、盲目乐观、马虎草率等)。
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消除弱势学科,力求均衡发展。
(3)做到三个要求:
备课要“深”,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关键,每位教师要有以满桶水对一杯水的态度对待教学,要不惜花时间搜集资料,阅读案例,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上课要“实”,课堂是教师实施知识传输的阵地,要坚决杜绝混堂,无准备上课或准备不充分上课的现象,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每个知识点,要突出重点难点,精讲巧练,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保证课堂效率。
辅导要“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接受,理解不一样,辅导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细心耐烦,不能厚此薄彼,喜优恶差。
3、注重学法指导,优化习题、试题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今年高考对学科知识、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学法指导,力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练习,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杜绝学科抢时间、争空间、搞题海战术。
4、重视反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教学任务重、难度大,教学中要重视学情,一切从效果出发,各教师要从学生实情出发,及时批改作业以及试卷,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不断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
5、强调规范,减少无谓失误。
围绕练习与测试,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规范书写,规范使用2b铅笔和0.5mm黑色签字笔,正确填涂答题卡,并引导他们最终将规范变成习惯。
6、实行月考、周考制度,以考促学
高三严格实行月考、周考制度,高三上学期共安排4次月考,考试内容按照本学科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为主,加入适量前面知识进行滚动测试,以防遗忘。高三下学期,除参加一次省联考和两次市联考外,每周安排一次周考,查漏补缺,以考促学。
每次月考、周考各学科组织集体阅卷,及时评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强化训练。各科教师要及时将考试成绩录入,年级组及时进行汇总,并反馈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据实评价,鼓励先进,提醒落后。
(三)其它工作
1、新高三师生动员会。
2、对尖子生的培优补差。
3、各班班主任在大考前后做好对优秀生、特长生的谈话、谈心工作。
4、组织一次高考百日冲刺誓词动员大会。
5、组织一次高考前学习心理调适专题讲座。
6、组织一次会议讲解在高考考试中答题规范和考试通用技巧的讲座会议。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二十
20xx年英语高考采用新课标卷,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好《标准》和《考试大纲》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试题考察角度、重难点把握上,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将会有的放矢。
特长生的学案要突出两个特点——词汇、句型、语法力求重难点突出;阅读选材要精良、新颖、贴合学生实际。特长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备考时间,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现实的,所以学案的制作一定要大胆舍弃,只保留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具体操作见下表:
学案模块分配 各单元(各模块)课时分配内容 制作人 完成时间
必修一(1-5单元)
各单元:(重点:词汇、句型)
第一课时:重点单词识记、重点短语识记、经典原句背诵、高频词汇及基本用法(单词不超过5个,短语不超过3个)
第二课时:语境填词、选词填空、汉译英(近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经典句子)
z 20xx5年3月5日前
各模块:(重点:各种阅读训练)
在进行每一模块复习时,训练要穿插进行。训练学案应包括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3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4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必修二(1-5单元)(要求同上)
z 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三(1-5单元)
(要求同上)
从本册起,新题型和老题型的训练量要基本持平,七选五(3篇)、短文填空(2篇)、短文改错(3篇)、阅读理解(5篇)、完形填空(2篇)、书面表达(1-2次)
z 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四(1-5单元)
(要求同上)
z 20xx5年3月5日前
必修五(1-5单元)
(要求同上)
z 20xx5年3月5日前
让学生观看新题型微课视频,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尽快掌握20xx5年英语高考新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复习完必修一、二后,要逐渐增加老题型,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训练量。教师要精讲精练,依据本班特长生实际,大胆取舍训练题。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讲。
特长生的英语成绩不一,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时间和环境限制,致使其成绩下滑,因此,课下应针对个人情况增加训练量,不断促使其更优;对于中等生,要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进步中重塑自己的自信心,努力赶超优生;对于学困生,不要放弃,多给他们容易达成的任务,督促其完成,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好学习蓝卡的激励作用,充分激发每一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下学期进度及时间具体安排表: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3月19日—20日 全市高三一轮检测
3月23日—27日 必修1+新题型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3月30日—4月3日 必修2—3+新题型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6日—10日 必修3—4+新题型+阅读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13日—17日 必修4—5+新题型+阅读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0日--24日 必须5+综合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4月27日—30日 综合训练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4日—8日 高考模拟 二轮测试时间待定
5月11日—15日 高考模拟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18日—22日 高考模拟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5月25日—29日 高考模拟 听力每天早晚两次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篇二十一
一、高考历史科情况分析
(一)2017年文综高考试卷历史试题情况分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考察范围涵盖了高考考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考察较为均衡的涉及(融合选修二)、经济、文化史的主干知识(选修一没有直接涉及),体现了“依纲不靠本”新教材观,全卷以能力立意,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高考考纲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
试卷没有延续07、08、0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求新求变的路数,刻意求稳希望平稳过渡的意图十分明显。试卷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察,总体难度不大。选择题较灵活,但基本功扎实,历史思维能力强,敢于独立思考的同学不难拿高分甚至满分;主观题以社会群体及贸易自由化等社会热点入题,采用主题问答形式设问,没有文字阅读的障碍,命题风格与平时训练的模拟题比较类似且难度较平时低,学生只要稍稍迁移所学知识就能有话可写,有分可得,而且答题的篇幅也不需要很长。当然,得高分者注定属于历史知识渊博,历史时序清晰,思维发散性好的同学。
(二)中山市三校亡二握数据分析(由于高考文综没有历史单科的数据,这里参考广州一模的数据)
平均分
考试人数
—中
68.6
5
43
172
150
59
56
纪中
67.0
l
38
149
108
64
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三阶段我校历史科在尖子生人数方面遥遥领先,90分以上5人(全市7人,其中纪中1人),70分以上的人数占据明显优势,平均分优势由期末考试的0.7分扩大到1.6分。数据表明,本届高三我们所采取的复习策略是相对有效的。
二、主要工作回顾
2017届文综是广东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文综高考,我们历史备课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组织集体备课,认真分析学情、教材及教学策略,备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课前既钻研教材,又钻研教法,课堂上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力争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复习效果,力求提升高考复习备考的有效性。为此我们主要组织了三轮复习:
第一轮:
第一轮复习备考我们主要立足于无一遗漏的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采取四步推进策略(学生复习一考点串讲一练习讲评一小测过关)。值得提及的是,这一轮我们为了减轻学生课堂作笔记的负担,也为了更有利于其课后复习巩固,我们把课堂复习内容以复习提纲的形式印制下发,这一方法学生很欢迎,而且切实帮助学生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第二轮:
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到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在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答题不全、视野狭窄,思维僵化的现象。我们认识到,这种情况既与高中教材编写采用专题式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打破了时空顺序,造成了学生时序思维的混乱有关,也与部分同学对文综高考主题式、综合化、发散性的特点不适应有关。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么审题不够深入,东扯西拉,要么答题颠三倒四,漏点严重,要么书写不太规范,错字别字连篇等等,这些现象亟待通过实战训练及总结方法来解决。
针对这些情况,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依托教材与第一轮复习讲义,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以时空顺序编制第二轮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建构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全方位立体式历史知识体系。第二,面对文综历史复习时间紧,课时少的尴尬现实,课堂上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我们在大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注意收集、精选各地最新高考试题或者模拟试题,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归纳、概括、分析、评价)能力与发散思维,同时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其提高审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语言表达,务求严谨、准确。
第三轮:
广一模后,高三复习进入冲刺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第二轮复习完后,在学生通史知识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回归到教材专题,用好《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资料,以通史加专题的形式帮助其进一步落实学科主干知识,提升学科基本能力。
第二,针对文综考试主题性,综合化,发散性的命题特点(与单科考试的最大区别),多研究考题,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准备了一些专题。例如:中外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明末清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新中国前后三十年、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17、18世纪的世界历史、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历史等等)。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