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案例17篇)
在教学准备阶段,编写教案是教师必要的工作之一。教案编写时,应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计划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我美美地设计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才发现漏洞百出。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孩子们的预习流于形式。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简单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在交流讨论的时候无数孩子低垂着脑袋,无法开口。这说明,孩子们的预习并没有收到任何的实效。他们只是做做样子。天知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做什么呢?看来,早自习我放羊式的预习是不可取的。
2、孩子们的朗读没有用心。他们的朗读缺乏深度,他们只是为读而读,注重了语调和语速的把握,但是那种声音缺乏质感,缺乏感情。一段文字,别人说喜欢,自己也就说喜欢,自己的内心并没有认同。因此他根本无法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说真实的语言,不要人云亦云。
3、孩子们没有走进文中所描写的意境中。这或许和孩子的经历有关,他们所见的雨只是透过玻璃窗看见的雨,他们看见的雨只是单纯的雨,他们没有见过山林中雨。因此,他们读的山雨不会有那种俊秀空灵、清新幽静的感觉。而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山雨的情景是很有必要的。
接触一批新的孩子们,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是正常的,这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坦然面对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课时效率。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教材分析:
《合欢树》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追忆母亲以及合欢树由来的叙述,表现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本文也告诉我们:人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母爱无私!
学情分析:
对于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高二学生,从课堂教与学的角度来说,课堂中占主体的应该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讨论与感悟,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从德育上加以渗透,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寓德于教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理解苦难对于生命的意义。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第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5分钟)
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2、引导学生对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节。
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
1、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联想母亲对自己的深爱。
3、思考:思想情感的间接表达方式
提出如下问题
1、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后面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欢树”在课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3、什么是象征,怎样运用象征?
4、作者是怎样利用“合欢树”来表达母子情深的?
5、课文中哪些词语表达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哪些词语表达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情?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
2、分组讨论,确定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
3、选择一个母子间对话情景,分角色表演。
三、交流反馈。
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
3、领会课文借“合欢树”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通过朴实的语言所传达的母子深情。
四、拓展深化。
(5-10分钟)
提出如下问题
1、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象征手法的运用?
2、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你是怎样理解的?
3、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爱?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自由发言。
1、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2、领会母爱,基于回报。
五、实训提升(5分钟)
六、布置作业:
叙述一件事来表达母爱,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打算送母亲一件礼物来回报母亲。
学生写作
1、从细微处去发现母爱。
2、运用象征手法。
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母爱子爱树:给“我”看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子思母思树:悲伤也成享受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看
儿子=合欢树=母亲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1.观察材料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3.第一次做馅饼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4.第二次做馅饼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5.第三次做馅饼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6.第四次做馅饼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7.总结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
(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喜爱。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2.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二年级的《豆贴画》,刚开始两节课,他们贴贴很有意思,()兴趣也很高,但是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幅画,需要三至四课时的时间完成,到后面他们就开始有情绪了。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学科也有技巧学习,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一、初二《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二、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三、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美术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这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同时要具备着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审美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反思,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反思。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主要是出错的地方就是教师出示的这条黄鹂鸟的节奏,在这里我通过春天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小鸟的叫声”这种形式把这个难点展示出来,并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前十六分音符的印象。之后又通过让小鸟来教小朋友唱歌,抓住学生善于模仿、多好胜的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给学生创设一种春天的情境,在此情此景学生对音乐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歌曲所表现的那一情境,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在聆听《猜调》之前,我先以妙趣横生谜语作为导入,“卖个关子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如果把谜语唱出来会是怎样的呢”,很自然地将教学环节由“猜谜语”过渡到了“听谜语”。在聆听歌曲时,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歌曲的民族特色和速度的变化上。有一个学生认为这首歌曲“吵人,调子太高”,我听了并没有批评学生乱说话,而是趁机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高亢热情的民歌风,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歌曲速度的处理,体验歌曲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牧童短笛》一课,我在实际授课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过4次完整的欣赏作品,学生听辨出了乐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师结合笛子这一民族乐器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了笛子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奏技巧,通过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朗读入手,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脱离了情感的教学,音乐会黯然失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在歌曲学习中,我抓住了“情”字,以“情”字入手,从歌词的朗诵入手。学生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爱师、敬师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爱的热流在心中缓缓涌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情绪的表现力。教学中我采用自由朗读、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增添几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接着,我播放歌曲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聆听歌曲范唱,并要求学生在心中默唱。下课铃声响了,但学生学习歌曲的情绪仍很高涨,在学生们的强烈的要求下,我们再一次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歌曲。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提高,学生们也更喜欢上音乐课了。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六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2、改编歌词演唱
1、师问:“谁会跳舞?”“那么谁会跳蒙古舞呢?”
2、师说:“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献上一支蒙古舞,请大家仔细的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骑马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3、师:“舞蹈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动作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模仿骑马的动作。
师:“还有什么动作吸引你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
师:“现在我给你们两段音乐,分别把这两个动作给表现出来。”学生舞蹈
师:“这两段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启发学生说出旋律相同而速度不同。
师:“旋律、节奏、速度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一个,效果就会发生很大改变,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师:“刚才大家跳了蒙古舞,那你们对蒙古有些什么了解呢?”生答:(蒙古)
1、师:“看完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
2、师:“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播放歌曲。学生说出歌词,师出示在黑板上。
4、请学生演唱,师:“大家听我来唱,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5、启发学生说出“啊哈嗬“,贴字块板书“啊哈嗬”,在“啊”的下面划出拍号,表明唱两拍。师教读“啊哈嗬”
6、完整的演唱歌曲。
1、师:“请大家看歌词,为什么会有高低起伏呢”生答师:“按照音的高低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旋律线,我们来看看与旋律线相对应的乐谱,一起来唱一唱。”
2、出示课件中的歌谱
3、师:“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大家找找看什么地方跨度比较大”学生找出来进行演唱。
播放课件中的画面,学生演唱歌曲。
5、师:“如果这就是你的故乡,这就是你的家园,你又会怎样来演唱呢”生答,播放课件中的伴奏音响,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师:“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答。“非常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有机会我们去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领略那大好的河山,去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些独特的文化,去品味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骑上你们的小马出教室吧。
因为本课所学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这节课我以游览内蒙古风景“大雁湖”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人情、音乐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情感主题----爱家乡。一开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大雁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温馨氛围中了解蒙古族及感受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同时以“大雁湖”为原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湖泊,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用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所学到的知道来灌溉土壤,让它开出繁花朵朵,使这个了无生机的湖泊变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样,引来美丽的鸟儿。把单调的课堂评价变成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能在评价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七
《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时时刻刻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主轴。
开火车读课文重点词语,再让学生轻声齐读,边读边想象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简单并完整地表达出来,接着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这就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在引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但是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显得太繁杂,还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把整个故事表达清楚,这也是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的重点。
阅读是表达交流的基础,而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课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以情感推进朗读活动。抓住小马、老牛、松鼠、老马的语言,例如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抓住小马的“低下头”,说话吞吞吐吐,理解小马明白了老马的话后的难为情。通过理解关键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课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过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加强知道学生的朗读,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注意以激励性评价推进朗读活动、师生赛读,情景表演这些活动的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深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课文后小马、老马、老牛、松鼠,最喜欢谁。学生独特的思维正是其学习个性化的体现。保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但是教到此处,我发现孩子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以上是教完这篇课文后,自己的一点小小反思。当然以后的路还很长,这节课给予我的收获还是较多的,我将吸取好的方面,继续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对于还不好的地方,继续学习,继续反思。
《冰融化了》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应该说难度要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往往侧重表面的一些变化,而缺少对本质属性的`了解。
其中,学生们对于冰在融化水的过程中,温度的转变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现出层次的不同:学困生学生对此是无知的,并且没有任何根据的胡乱猜测(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以前常见的学生的状态,对相关知识表现为空白)。有的说,100度,有的说一千度,这都是瞎说。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根据的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比如预测冰融化过程中,水的温度可能上升到10度(实验室空气的温度)。在此,学困生得以学习了科学学科分析、预测的皮毛。两个班教下来,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冰融化期间的温度会保持在0度左右,这从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老是抱怨为什么温度总是0度可以看出,所以这节课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后一部分就是热闹了,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对此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加点热水、微波炉加热、加点热油、在太阳下晒等),这个部分就是学困生也感觉有话可说,挺积极的,而极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来吹风,加盐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这些学生的经验相对就丰富多了)。于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学生们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规则,但是里面表现出的团结、协助还是让我非常地感动。就连学困生也是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有位学生把冰块捂在水中,一个小组都把手放在一起,还有学生把冰块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气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虽然最终学生多数都不会记录时间,但是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做好科学探究的同时,对科学课业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有着团结合作的精彩表现,这些已经足够。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八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游戏一:宝宝滚皮球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
1、帮助宝宝掌握滚球的基本技能。
2、锻炼手的肌肉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积木或纸盒、皮球游戏过程:
1、妈妈用积木或纸盒垒成一个小球门,告诉宝宝:"把球滚进球门里去!"
2、还可以指定其他方向让他滚,如"把球滚到沙发那里去!"。
游戏二:宝宝抱皮球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
1、帮助宝宝训练动作的控制能力,能准确的抱到球。
2、培养亲子情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游戏材料:皮球3个游戏过程:
1、父母上手交错相搭成"花轿",抬起孩子跑至对面。
2、父母蹲下来,孩子脚不能落地,孩子从地上抱起一个球后,父母抬起孩子一起返回。
3、一家三口把三个球运回为止。
游戏三:我和爸爸踢足球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发展宝宝的腿部肌肉、平衡能力和空间感游戏材料:彩色吹塑球(球内有小铃铛一个)游戏过程:
1、爸爸站在一侧,双腿稍分开,胯下当作球门。
2、让宝宝站在爸爸对面,距离为1米。
3、爸爸用语言引导宝宝将球踢进"球门"。
小小的一个篮球活动让我感悟很深:教师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九
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就是创造。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儿童是富于想象的,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孩子们在幻想的世界当中,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学生的想象发展起来,很可能写出或说出令我们吃惊的东西来。
在《阿德的梦》的教学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阿德心中的未来世界如此奇妙,你们心中的未来世界是怎样的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心中的未来世界讲给大家听?
生: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到火星上建一座学校,这所学校的环境非常优美,教室里的设备非常先进,全都是机器人给我们上课。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就是未来的校长。请你也来说一说。
生: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要到月球上去修建一座“渡假村”,那里的房子造型很奇特,窗子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做的,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而且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的任何东西,也听不见里面的任何声音。
师:你真是个爱幻想的孩子,老师预祝你成为一名大建筑师!请你来说一说。
师:你们心中的梦想真是太奇妙了!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
在【日】佐野洋子的笔下有一只神奇的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人宠爱这只猫,又有100万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哭了,可它从未哭过。它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次,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这是一种在它漫长的生涯中从没有过的感情,这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了。当心爱的白猫死去时,它宁愿死去,因为对它来说,没有了爱,再浑浑噩噩地活一百万次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本神奇的绘本,让人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读着,每一句、每个场景都深深地触动着我,太多的感所想,人生的种种……由于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对这次导读的设计我着重抓住“爱”与“被爱”,“享有”与“付出”等主题来引导。首先就让学生化身为那只享有百万次生命甚至长生不老的虎斑猫,当我这样问:“假如有一种魔法能让你活百万次,甚至长生不老,你愿意吗?”学生马上被这种奇幻色彩所吸引,让我诧异的是,也有学生说不想,他说:“那我不是成妖精了吗?”这可都逗乐了大家,可是这一瞬间也让我感受到,原来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贪婪的想要享受无尽的生命。当学生都被这种魔力所吸引时,我乘胜追击:“如果你是这只虎斑猫,你会想成为谁的小猫?”让孩子带着自己感情走进这个神奇的故事。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把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猫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100万次生命,经过一次次轮回,它是国王、水手、小偷、老奶奶、小女孩儿等人的猫,但它却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而活,讨厌每一个爱它的人,向学生提出:“虎斑猫啊,虎斑猫,你为什么不想成为他们的猫呢?”学生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观点,对比之前想成为某个人的小猫的缘由,我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没有去定格他们的观念。而第二部分则是虎斑猫自己的人生,它成了一只漂亮的野猫,并遇到了它深爱的白猫,从此懂得了付出爱、表达爱、享受爱……这一部分,我选择让学生一点点的去发现并体会虎斑猫在寻爱这条路上的变化,我这样问道:“虎斑猫究竟想要什么,它得到了吗?”原本大家都以为这只猫只为得到自由而快乐,而遇到白猫、爱上白猫,并且与之一起生活,只到老去、死去,让大家明白,唯心中有“爱”,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抓住学生的这个感观点,我把全面的两个问题重新问了一次:“虎斑猫究竟想要什么,它得到了吗?”似乎这时学生才明白,虎斑猫为什么哭了一百次!而导入的那个问题:“假如有一种魔力让你活上百万次甚至长生不老,你愿意吗?”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欣喜,有的说不愿意,因为这一生要付出全部的爱给爱他的人,或要把那100万次生命给他想要爱的人;也有的说愿意,因为他可以爱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不管是哪种,我想他们都明白,要懂得付出爱,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吧!
这本书不仅仅是儿童绘本,它也可以是成人读物,里面蕴含的东西太多太多,用“一千个读者就要以前个哈姆雷特”也不为过,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感悟都没有谁对谁错,大概是我太过于认为引导孩子读一本好书,一定要交给他们些什么,有些许刻意把孩子往我想要去到的方向带,其实想想看,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多留一些空间给他们,也许才是对他们更好的引导!
孰不知遇到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快乐,连我这个讲故事的人也陶醉其中。通过这次导读课,我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导孩子们阅读,不如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课题三《黄土高坡鼓喧天》第一课时《陕北秧歌》。
能主动联系自己对陕北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陕北地区浓郁的民俗、民风及音乐、舞蹈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在艺术活动中初步掌握陕北秧歌的步伐和舞蹈特点,能大胆愉快地学跳陕北秧歌。
在歌唱、舞蹈及美术创作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合作与交流,能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白毛巾、红绸带、小肚兜、塑料篮等;
3、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资料,学会歌曲《边区好地方》。
一、欣赏陕北民歌、民俗,
师:同学们,早就听说四年二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艺术,黄老师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上艺术课。今天呀,黄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富有浓郁民间艺术的地方。(课件播出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时出现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图片。)
师:陕北民歌非常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课前我们听的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一首陕北民歌,哪你们会唱陕北民歌吗?我们一起把《边区好地方》这首歌曲唱唱好吗?我请个同学来领唱。(请学生看老师指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和民俗的热爱情感。)
二、陕北秧歌好激情
(一)看一看,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能干,对陕北的了解可真多,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陕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陕北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陕北秧歌。(揭示课题——陕北秧歌,课件出示)
(二)看一看,学一学
师:在平时生活中你看过秧歌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陕北秧歌。(放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师表演一段陕北秧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想跳吗?我们一起来试着跳一跳(放音乐《边区好地方》老师领着大家跳一遍)
师:这位同学扭得不错,能教教大家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的脚步是怎样的?我们跟着她学学。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我觉得我们走的秧歌步法很像一个字,你们看出了吗?(老师边说边示范十字步)
师:下面老师就用双手当作同学们的双脚,我们再次领略一下秧歌十字步。(老师示范,学生叉腰练习)
自由练习舞步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用动作揭示学提扭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说到自己亲身实践,慢慢的体会陕北秧歌的特殊魅力。)
(三)编一编,跳一跳
师:除了动作可以变化外,我们的舞步也可以变化,谁来试一试,你们能加上一些孩子们自己的动作吗?(提示学生动作天真一些、跳跃一些)
跟着音乐跳一跳,(放音乐《边区好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创编的乐趣。)
(四)跳一跳,演一演
1、欣赏、讨论
师:同学们跳累了,请坐下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来欣赏一段舞台上孩子们的秧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的服装、道具、他队、动作。(课件出示,秧歌视频,同时出现文字提示:观察服装、道具、动作以及队形的变化)
师:谁能将观察到的给大家说一说?(抽一个学生)(教师不要重复学生的语言)
师: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我有一个建议,我知道我们四年二班的同学特别的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新编陕北秧歌比赛,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根据《边区好地方》这首歌曲创编,创编提示:1、小组活动,团结合作;2、动作协调、优美,队形有变化;3、表演形式多样,可以歌伴舞;4、动作有创新,有童趣。
2、分组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表演准备
师:要演出了,我们首先得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老师在这儿准备了一些道具、服装,会打扮自己吗?老师出示白毛巾,并示范包头巾,提示学生打扮时要互相帮助。
4、展示、表演
师:四年二班新编秧歌表演现在开始,掌声有请第一组上场,下面的同学请把手舞起来,把歌唱起来。
(二、三组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并进行创编的东西展示在大家面前,对他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触动。)
5、评价
三、小结
今天我们四年二班同学都表现不错,给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真是好样的。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二
一、开始部分:
利用口罩,引入活动。
1.提问:你戴过口罩吗?为什么戴口罩?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简单说说口罩的作用。
2.提问:小河马今天戴上了大口罩,它怎么了?(出示课件故事第一幅图)进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一)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感冒病菌的传播途径。
1.教师逐一出示图片,请幼儿完整欣赏后,尝试讲述故事情节。
(1)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后,提问:戴着口罩的小河马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2)教师依次完整出示其它图片后,鼓励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启发幼儿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都感冒了?感冒病菌是从哪里来的?小动物怎样做就不会传染了?小河马怎样做口罩就不会飞走了?”等。
引导幼儿了解感冒病菌的传播途径;学习打喷嚏时的礼仪;知道生活中怎样注意卫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等。
(二)了解感冒的一般症状。
组织讨论:“小河马感冒的症状是什么?我们小朋友感冒时还会有哪些症状呢?”
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可通过“我来表演你来猜”的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兴趣。
(三)学习治疗感冒及预防感冒的方法。
1.学习治疗感冒的方法。
组织讨论:“小河马拿着药回家怎么做感冒会好得快?”引导幼儿说出如何配合医生感冒会好的快,如:按时吃药、多喝水、好好休息等。
2.学习预防感冒的方法。
组织讨论:“猜猜小河马可能因为什么感冒?还有什么情况下容易感冒?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可以预防感冒?”
激发幼儿回忆生活中预防感冒的多种方法,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适时用图片进行记录,帮助幼儿归纳、提升。如:勤洗手、多通风、多锻炼等。
讨论过程中用小奖品“口罩”,激起幼儿的竞争欲望,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预防感冒的多种方法,将图片放到区角里,提醒幼儿生活中要做到。并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用画图或其它方式记录下更多预防感冒的方法,使本次活动真正融入到生活中。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三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意识的客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里上的基础;同时,本堂课的知识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融入课堂、融入知识,便能学好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1、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由于在明确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是由于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教学难点:既要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这是由于辩证思维的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肯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就要否认意识的反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展示材料:马克思的一段话
(一段有趣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国航天实现关键性突破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与点拨,从而顺利讲清知识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板书)
(这样设计,既结合了热点时政,同时图片的展示使得知识具体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的教学——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板书)
1、“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
2、“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抛出问题
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来掌握——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板书)
(层层设问,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呢,材料的运用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呢也就突破了难点的教学)
针对本节课的第三目内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板书)
我主要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多媒体展示相关补充资料,
并给学生三个维度自主学习这块内容
(1)什么是
(2)为什么
(3)怎样做(板书)
并邀请个别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来向全班讲解知识点。
最后有教师进行总结点拨,做个别补充即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四
1.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谐运动的图像和运动规律,在借助图像对简谐运动有一定
的了解后,再将受力和运动情况较为复杂的单摆作为简谐运动的一个特例来研究,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心理特点:高中物理的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来总结运动规律。目前学
通过介绍单摆的构成,首先让学生了解究竟怎样才能称之为单摆,然后对其运动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在授课中要将一些必要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跨越,加深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同时对摆球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上课铃声响起,起立。顺势提出问题:上课铃响了,今天我们能准确地测量时间,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测量时间的吗?人类又是何时开始才能准确测量时间?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介绍了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水漏,日晷等。接下来讲解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故事,再说惠更斯利用对单摆的研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摆钟。这是临场的应变。听到了铃声,生成的引入。其效果比事先预设要好得多。既介绍了时间测量的历史,又通过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又为更好引入主题单摆作了辅垫。下课自己也感到这里的临场处理较为满意。
新课的教学以实验主导,电子白板辅助补充,两者相互结合。教学中坚持能实验得一定做实验,不能做实验用动画、视频弥补。这样提供真切感。这种处理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也得到学生的认可。课下问学生:是喜欢实验,还是喜欢动画、视频?是一致说实验。这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的条件,常常用动画、视频代替实验,这种做法损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节课的存在问题之处是需要以后教学中加以改善得。一是重点不突出。前面简单地讲解速度慢了一点,后面的重点、难点考虑到时间加快了点。什么是单摆?提供了几幅图。让学生思考。再每一个用实验去验证、讲解。这个环节时间用得较多,与它的难易程度有点不相配。以后教学这里可以快一点,不需要担心学生不理解。教学中还是要谨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看懂的不讲”洋思教学原则。二是单摆是简谐运动的证明议课时有老师提出,应该用板书。这很有道理。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用白板文字混杂,空间小,不易分辨,而且事先设计好的播放速度快不利于学生理解。用板书可以先让学生上黑板证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写情况加以补充说明。这样既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也让学生体验物理解题的书写规范,同时板书手写速度较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听懂、理解。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五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因而,在教学本文时,我实施了探究性研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有不少的创意。具体作法如下:
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
《猫》一文结构层次清晰、行文精悍,语言表达独特。()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经过一番自由朗读学生提出了三对相互矛盾的问题:(一)猫既老实又贪玩(二)高兴又不高兴(三)胆小又勇猛,以及满月的小猫有什么可爱。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在自由朗读中自行发现的问题绕有兴趣,必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研读的愿望。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一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明白了三对矛盾的问题实际并不矛盾的。这样写,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有同学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痒”一句是写出了猫高兴时对主人的亲昵、要好、撒娇,主动讨好主人,对主人亲热的表现。这样写是作者把猫看作是母亲身边的一个撒娇的孩子,全然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还有同学发表意见说:“稿子上踩几个梅花印”这句话是写出作者对猫喜爱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就是对猫的叫声一连用了四个词语的理解也较深刻。认为这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变。从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出猫叫声的丰富多腔。在谴词上也进行了探究:“解闷”一词在整个句子中表达了作者笔下的猫乖巧,就连寂寞、空虚、无聊时也不会来烦人,而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发出“咕噜咕噜”声“。文中接连用的几个动词能让学生体会到用得精妙之处:”蹭、伸、踩、跳、叫“词语理解到位。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在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钟依偎、撒娇之感。“伸”是体现主人喜欢猫而猫对主人也是十分依赖,无拘无束之情。探究满月的小猫抓住过渡句中的一个“更”字体会到小猫的淘气和可爱。
《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六
1、在欣赏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各种形态的花朵。
2、综合运用搓、团、压扁、拉长等技能,拼出花、茎、叶。
3、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难。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橡皮泥,泥工板
1、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欣赏用橡皮泥塑造的各种形态的花。
教师:瞧!这里的花多美丽呀!您知道它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吗?
2、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不同形象花朵的技法。
可以让幼儿上来边讲解边示范做花的基本方法,也可以由幼儿说教师示范,让幼儿了解制作花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幼儿尝试用泥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花朵。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朵花,可以做哪一朵花。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制作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操作,勇敢克服困难。
4、幼儿花卉展览。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我们来举办一个"美丽的花卉展览"!
展示幼儿在泥工板上制作的花卉,表扬有创意的幼儿作品。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推荐图画书给孩子阅读,首先要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色彩鲜明的图画书无疑是激发兴趣最好的选择。继上节课《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绘本书的色彩交流后,本节课我在开课时继续交流“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花?”孩子们因为已有的色彩认知,所以对色彩代表的意义非常了解,说出理由令我惊喜。看来对于花的喜欢皆因色彩而来。观察封面,认识环衬,细想扉页,不放过图画书的每一个细节,激发了孩子对“壁画法”绘制图画书的想象力。
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感知图画书的魅力。猜故事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发挥想象力地读图,引导孩子根据已有图画信息猜测,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表情体会他们的内心,通过彩虹色花的姿态体会它的心情,通过云彩颜色的对比,体会彩虹色花一次次的帮助别人而自己却日渐枯萎的状态,体会它甘于奉献的精神。从“我和小老师讲故事”环节到孩子们“自读对话”环节时,我引导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小老鼠,看看彩虹色花的样子,想象此时她的心理,体会它的心情。孩子读过后很容易理解“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的主题。
其次是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才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在读完彩虹色的花帮助小刺猬一节时,我将所有曾经被彩虹色帮助过的小动物一一列举出来,小蚂蚁、蜥蜴、老鼠、小鸟和刺猬。我动情的叙述它们曾经被帮助的情形,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彩虹色的花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我能帮你什么忙吗?”感受这朵彩虹色花的美好品质:乐于助人、善良、有爱心、慷慨大方……,同时想象此时已经失去所有花瓣的彩虹色的花的心里,孩子们记住了它“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随后在仿编故事《第二朵彩虹色的花》时,编写小乌龟与彩虹色的花对话时就得心应手了。
第三,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小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故事中的`小动物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这本图画书的教学难点的是使孩子明白“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意义。在读到大雪覆盖了所有的一切时,天空中升起一道彩虹色的光芒,小动物们望着光芒心里暖暖的,它们想起了彩虹色的花曾经给过自己的帮助……。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把小动物们被彩虹色的花帮助后发生的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讲给彩虹色的花听的交流环节作文,在组内同学的相互启发下,一封封感谢之词溢满教室。
绘本课不仅让孩子能看懂图,感受图画的魅力,更能从精炼的语言文字中得到启发,本节课在最后一环节引导孩子仿编绘本时,孩子们的语言受图画限制,虽然我给出了仿编的格式,但还是出现了仿编语言的匮乏。认真分析后,还是觉得前面的对话朗读铺垫不够,孩子们喜欢沉浸在文字带来的意境中,但是对于文字本身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话描写的形式还是有点儿难度,以后的绘本阅读中重视对话描写,加强对话描写的仿说。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七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英语学习的状况,我作了以下反思。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用心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状况,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资料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既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潜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其实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二、多鼓励后进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并把他们分成三组不同的差生来进行补差工作。第一组是一点也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群众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潜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我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以上做法,我虽收到必须的效果,但我没坚持到底,确实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也就是每一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潜力。
三、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
(一)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透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我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们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个性是学习好的学生做的十分好。
(二)根据复习资料,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
(三)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自觉性。
四、在整个英语复习中还应遵循一条原则:摆正师生关系,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检查、分析、比较、讨论、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到达提高学生自学潜力,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