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认识自己。每当我们经历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都应该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理清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总结是一种推动学习进步的动力,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可以改进的方向和方法。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以保证文章的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一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著名散文家李时中所著的一本启迪儿童文化的教材。作为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既注重了对儿童的启迪,又让儿童在磨砺中自主思考,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书籍。在阅读声律启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儿童教育、文化传承与培养方面有了新的体会和启发。
首先,声律启蒙强调的是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音解释,还包含许多绕口令和歌谣。这些言之凿凿的奇妙谜语和音律巧妙的歌谣往往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反复朗诵和模仿,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音律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在愉悦与乐趣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我相信,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声律启蒙切实做到了这一点。
其次,我在阅读声律启蒙时,深深感受到它的文化传承功能。声律启蒙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名人、历史事件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儿童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相信每一个读过声律启蒙的孩子,都会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渴望进一步了解。因此,声律启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儿童的书籍,更是在为儿童传递一种文化精神和智慧。
再次,声律启蒙在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和养成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声律启蒙中的内容不仅充满趣味性,还涵盖了许多有助于儿童成长和思考的教育内容。比如“人不可有傲气”,“知了在树上,却越叫越高”,这些都是引导儿童思考和反思的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和思考,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判断事物的好坏,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此外,声律启蒙的小故事和寓言富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可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声律启蒙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娱乐和启迪,它更是对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的启蒙。
最后,声律启蒙也让我认识到了对儿童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阅读声律启蒙这本书时,会发现其中的题目和内容都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基础的。这样设计的内容不仅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还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的设置。这样的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个性化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而声律启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综上所述,阅读声律启蒙后,我对儿童教育、文化传承与培养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声律启蒙通过启发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传承文化精神、培养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推进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只要我们在儿童教育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智慧,我们的社会将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二
近来,我参加了“声律启蒙”培训,成功完成了所有课程,感到十分荣幸和愉悦。这次培训经历让我获益良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启示和提升。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了解“声律启蒙”的意义
“声律启蒙”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通过声音刺激儿童大脑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儿童听觉和语音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培训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声律启蒙”来促进儿童的中华文化认知,这对父母和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第二段:培训的优点和利益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声律启蒙”的概念和目的,还让我了解了其具体操作和实践方法。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声音和节奏来刺激儿童的大脑,如何利用音乐和歌曲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声律启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文化认知和精神体验。
第三段:参加培训的心态
在培训中,我非常重视每一节课的学习和思考。我带着积极而专注的心态参加每一堂课,认真跟随老师的授课和引导,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我发现,经过这些学习和思考,我的理解和认知都得到了提升,并且更加透彻了解“声律启蒙”的实践和实际效果。
第四段:学习体验和感悟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并在感性认知上有了新的提升。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来进行教育,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去培养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第五段:感谢与期望
对于这次培训,我要衷心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和辛勤工作。培训结束后,我依然会继续关注“声律启蒙”和基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更好地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三
声律启蒙是指让小学生通过声音的韵律和押韵来开启语言启蒙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音乐素养,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参加小学生声律启蒙课程后,深刻体会到了其对我语言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下面我将从感受到的喜爱、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三个方面,分享一下我在小学生声律启蒙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小学生声律启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有趣的音乐、歌曲和韵律练习,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我们通过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节奏,一边欢快地拍手,一边学习各种发音的技巧。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更加投入,并且我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尤其是在演唱和朗读时,我能够很好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节奏的魅力,这让我对学习语言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其次,小学生声律启蒙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在课程中,我们不仅通过模仿和训练来提高发音,还通过吟唱和朗读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我发现,通过吟咏古诗和歌曲,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蕴含的情感。同时,通过朗读一些经典的文章和杂志上的好文章,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让我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有了更多的自信,并且在写作和演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最后,小学生声律启蒙不仅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展了我的思维能力。在课程中,老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我们通过朗读、填空和解释来理解和运用语言。这些练习既有助于我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我们拓展词汇量和提高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我发现,在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思考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构思和创作一些诗歌和小故事,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的来说,小学生声律启蒙课程让我体会到了语言艺术的美和魅力。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培养了对语言的喜爱,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相信这种启蒙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出色地表达自己。我希望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加入声律启蒙的行列,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乐,让我们的语言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四
声律启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课本,课文中的吟诵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体会颇多。下面我将从声律启蒙的韵律美、修炼母语、情感教育、培养良好语言习惯以及拓宽学术视野这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声律启蒙给我留下了美妙的韵律记忆。声律启蒙的课文皆为古诗。通过反复吟诵,我渐渐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韵律美。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让我认真品味每一个字音,欣赏每一个音节。这种韵律美不仅增加了我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也培养了我对美的嗅觉,提高了审美水平。
其次,声律启蒙在修炼母语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吟诵声律启蒙课文,我逐渐提升了对语言的掌握能力。词句之间的前后呼应、意象的连贯转化,让我在学习语词互动的同时,增强了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学习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时,我掌握了丰富的修辞技巧,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声律启蒙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通过吟诵古诗,我与作者共情,感受到了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游园不值》中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让我感受到宴会上旧友的思念之情和追求新事物的决心。这些情感教育让我更加明确了对友情、亲情和思乡之情的理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对人们心灵的疗愈作用。
此外,声律启蒙还帮助我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吟诵声律启蒙课文的过程中,我以正确的语音、节奏和韵律来吟诵,使我形成了良好的发音习惯。同时,声律启蒙中的古诗词也注重修炼人们的文雅情操,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有礼仪。这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文雅情操对我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声律启蒙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声律启蒙课本中涵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如唐代的《静夜思》、宋代的《登鹳雀楼》,使我接触到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接触不仅增加了我的文学素养,还让我了解到历史人物、文化传统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通过学习这些名篇,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之,声律启蒙吟诵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吟诵,我不仅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也提升了母语的修炼能力。这门课教会了我更加准确地使用语言,培养了我良好的语言习惯,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同时,声律启蒙中的情感教育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发扬声律启蒙中所蕴含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修炼程度。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五
声律启蒙是一本关于诗歌创作的散文辑录,由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而成。它以启蒙教育的方式,运用声律和平仄规律,教导读者如何创作和鉴赏诗歌。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有感触和体会。在我看来,声律启蒙既是一本诗歌教材,也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不仅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读完《声律启蒙》我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袁枚通过对声、律和启蒙的讲解,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诗歌韵律的规则与限制。这些规则让我意识到创作一首好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手法和技巧。例如,袁枚在书中提到平仄的运用,通过长短句的组合和对仗的运用,来达到声律的和谐与韵味。这让我意识到,好的诗歌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除此之外,袁枚还提到了作词的要点,通过对词语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来提高作品的质量。这些理论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给了我在创作诗歌时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袁枚在书中阐述了一种平衡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提倡以“守静思虑”为主,避免过度纵欲和贪求名利的行为。他认为富贵荣华并不是一切,应该通过舍弃物质欲望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这让我深感人生应该注重内心的培养和修炼,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和。同时,读《声律启蒙》还让我深感诗歌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成为我与内心对话和审视的工具。在写诗的过程中,我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心灵和情感,通过凝练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更加接近自己内心的深处,也更加接近真实的自我。
此外,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声律和平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声律的运用不仅在诗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贯穿于古代的音乐、歌谣等各个领域。这种对声韵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对称和完美的追求。学习《声律启蒙》让我更加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认真态度。这种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当代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读完《声律启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袁枚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袁枚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为燃料,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坚持和对于美的追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对于诗歌的魅力和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希望自己能够像袁枚一样,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总之,通过读《声律启蒙》,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诗歌教材,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深感诗歌的韵律和技巧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加出色,更能够让我从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学习和崇尚《声律启蒙》,我希望能够更好地将诗歌与生活相融合,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六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中常常会接触到这样的文学作品。如何正确地读懂、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对于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在读完《声律启蒙》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读《声律启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音律之美。乐府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既有优美的音韵,又有精确的韵律。《声律启蒙》中的文章大多采用了乐府体裁,这种体裁给作品注入了一种奇特的韵律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隐约地感受到作者所运用的韵律之美,这种美让人陶醉其中,也令人迷恋不已。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热爱汉字的文字之美。
其次,读《声律启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真挚反思。这部作品中的篇章大多围绕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作者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观察并思考了人生的真谛。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生动的描写方式,勾勒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不仅传达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传达了一种珍惜和继续前进的意志。这些篇章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使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读《声律启蒙》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精华。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文字给予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作品中还包含了许多哲学思考和文人情怀,这些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读《声律启蒙》,我不仅了解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第四,读《声律启蒙》让我获得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品中的文字既有古韵古风,又有灵动生动之处,这种文字风格启发了我对语言的思考和运用。在阅读中,我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汉语,尤其是在写作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作品中的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用词让我受益匪浅,也增添了我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读《声律启蒙》让我明白了文学的力量。文学是一种最直接、最自由,同时也是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情感与思维。《声律启蒙》中的篇章所折射出的人性与人情令人动容,它们反映了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读《声律启蒙》,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读《声律启蒙》是一场既享受又思考的旅程。通过这部作品,我不仅领略到了音律之美,也体味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真挚反思。我从中也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精华,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对文学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读《声律启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文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这部作品将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追求更高的文学境界。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当代社会中,语言是个人交流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我们得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更是必要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护。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来到了声律启蒙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二、培训内容
在此次声律启蒙培训中,我学习了像发音、语速、语调、语气和口音等方面的技能,掌握了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方法及技巧。通过练习纠正了自己之前的发音问题,从中发现了很多口音和弱项。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了通过准确的发音来产生音调上的区别,并学会了在口音方面进行改善和规范。同时我也在练习中积累了听力、口语的经验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加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地与人交流。
三、提高感受
在参加声律启蒙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要想让自己的口语表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技巧,特别是对于发音方面的修正和规范。以前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今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口头实践技巧,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掌握到的技巧和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进步。
四、感谢声律启蒙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口语技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更多的是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在此我感谢声律启蒙培训机构提供了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实际指导和帮助。有了这个机会,我更加重视口语表达,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言的必要性,也帮助我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五、结论
总之,在声律启蒙培训中我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多实用技巧和经验,特别是为我今后的职场生涯奠定了语言基础。也希望对于像我一样,语言不是很好的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进行口语训练和提高。如此,在未来的职场生活中,我们才能用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沟通交流,发掘更多价值。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八
《声律启蒙》是清代散曲大师纳兰性德所著,是一部以声律为主题的散曲学习指南。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声律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也对散曲的美妙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声律的概念、散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读《声律启蒙》的感受以及对声律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纳兰性德写作《声律启蒙》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曲的艺术表现方式,并提供一些创作技巧。这种动机源于他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通过《声律启蒙》,他试图通过声律这一重要的艺术元素,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散曲的美妙之处。
其次,在《声律启蒙》中,纳兰性德着重阐述了声律的概念和特点。他认为声律是指字音、声韵、声调等音韵要素,它们在散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以《声律启蒙》为标题,就是希望读者在理解了声律的基本概念后,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元素进行创作。同时,他还强调了声韵融合与变化的重要性,指出散曲应该注重音节的押韵,并在艺术创作中进行变换和发展。
第三,《声律启蒙》一书中,纳兰性德通过自己的散曲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散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以音韵融合为基础,运用变调、重复、转折、对比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散曲的魅力。同时,他还结合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将散曲与生活相结合,使散曲更具有扎根于现实的特点。
第四,读完《声律启蒙》后,我对散曲的艺术表现与声律的结合有了更深的感受。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发现声律不仅仅是一种音韵要素,更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好声律,可以更好地表现作歌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此外,散曲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值得借鉴:变调、转折、对比等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最后,声律在《声律启蒙》之后肯定不仅仅停留在古代文学中,在现代文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声律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手法,更是一种审美追求。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能够通过运用声律进行创作,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现代音乐和影视作品中的配乐和声音设计也可以借鉴散曲的声律手法,使作品更具有年代感和审美感。
综上所述,《声律启蒙》是一本让我深感启迪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从中学习到了声律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了解了散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对声律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也更加有了认识。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古代散曲和现代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我相信,《声律启蒙》对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九
《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散文集,集合了作者多年来的读书心得和思考,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政治等众多领域。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深感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索欲。下面我将从作者的文学理念、教育观念和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袁枚在《声律启蒙》中提倡了“白话文”,并坚持“文以白话为本、声律为末”的写作理念。他主张文学应该贴近人民生活,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老百姓都能读懂。这一理念,给予我很大的启示。在阅读中,我不再迷恋华丽的辞藻和堆砌的修辞,而更加注重文字的实际意义和表达准确性。当我遇到一些繁复难懂的文章时,我会主动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清楚其中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这种方式,我提高了阅读的效果,更好地欣赏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作者在《声律启蒙》中对教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反思和干预。他主张要以自然为师,鼓励孩子们在放飞自我中发掘和创造。袁枚认为,教育只有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在实际学习中,我尽量寻找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提高。同时,我也尝试着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和自己一起进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习变得愉快而有效,同时也培养了我看待事物的独到角度和开放心态。
最后,袁枚对于审美追求的坚持与追求,使我对于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他强调“音律以和为贵”,认为音乐的美是一个人最纯粹、最直接的感受。在阅读中,我注意到作者对于音乐、韵律的多次提及和赞美。这让我对音乐的价值和美学意义有了更深的感知。为了更好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我开始学习一些乐器,研究音乐的历史和理论。这不仅使我在艺术上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让我更加细腻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音律之美。
总而言之,阅读《声律启蒙》让我深入接触到袁枚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追求,也让我在阅读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体验。我从中学到了简洁而真实的表达方式,以及注重兴趣培养的教育意义。同时,我对于音律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和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在学习道路上探索和进取的信念。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积累知识,扩大视野,不断挑战自我,必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即使不知道《声律启蒙》,大多数人对这句话也还都是耳熟能详。这样的句子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本事”——它是如此简单、工整,又美得不可方物。就算不必浸淫书斋,甚至对阅读了无兴趣,但是看到这样的句子,总还是难免心生好感。
仅仅是言辞上,《声律启蒙》便无疑是一本很美的书,手上这本果麦新版《声律启蒙》,更是在书中配上了白石老人的六十幅画作。白石老人本就是写意大师,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累累万言也难以说尽的幽深情趣——《声律启蒙》中的词句同样如此。二者搭配,可谓是将“美”之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手翻开一页来读吧!“作酒固难忘曲蘖(音:聂),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声律启蒙·上卷·十》)所谓“曲蘖”,指的是酒曲等酿酒的原材料;而“盐梅”顾名思义,即盐与梅子,二者一咸一酸,皆为调味之品。因而这段头两句,在表现生活凡常之物的同时,又似乎若有若无地点出了某种哲理。至于后两句,则分别叙述了两个典故,前者是晋代庾信曾在月圆之夜,带着胡床——即来自海外的一种坐具,登楼赏月;后者则是唐杨贵妃赏花,因嫌花开太晚,命人击羯鼓——自然也是来自外夷的一种乐器,催促花开,据说百花果真因此竞相开放。短短几言,便是一段颇有趣味的故事,意境也蕴含其中,“不谈风云,只谈风月”,多么有趣!
中国文人自古便强调文字作品的“音韵美”,不仅要写的好看有趣,意境高远,读出来同样需要朗朗上口、优美典雅。《声律启蒙》正是这方面的典范。实际上,仅从书名便不难推测,这部作品乃是“发蒙之作”,是作者清人车万育为了训练幼童有关声调、音律和格律的文学修养,“尝取对偶……故实,多取习见,且细为评注”(蒋允焄语)而完成的作品,为后世所推崇。而另一方面,《声律启蒙》虽以规范训读、格调,强调音韵为目的,但其内容本身又相当充实,随意撷取,便尽是旨趣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藏实,实在值得留在近旁,不时翻阅一番。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懒。”这是《声律启蒙》中,我颇为喜欢的一句话。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叱咤风云的日子——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与此无关。所以更多地,我们有且只有自己的生活。做一个“逸民”,不免陷入日常的寡淡甚至绝望之中——倘若“无诗无酒”,这日子该多么难熬!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从老城古镇的视觉享受,到天籁之音的听觉享受,从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到书内世界的丰富隽永,虽难以言说这些美,却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去除心灵杂质,得到美的滋润。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声律之美,在押韵、平仄和对仗中,产生了韵味无穷的奇妙效果。
《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写的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却能读出美感。“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读着读着,就好像能看到露珠点点,像是洒在蔷薇上的香露,淡淡烟雾,像丝线一样横跨在杨柳树梢,弥留成朦胧,宛若置身于仙境。后文中我有个有趣的发现——“雷声对电影”,这里的电影当然不是我们思维定式中的电影,而是闪电的影子,雷对电,声音对光影,真是妙哉。想来若是说雷声对闪电,则意境全无,声律之美也不复存在了。《笠翁对韵》一书是仿照《声律启蒙》而写的,其作者李渔和车万育也是一个朝代的,除了《笠翁对韵》典故较多外,两本书内容相差无几,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声律启蒙》,一是因为它是先被创作出来的,二是由于古今读音的问题,《笠翁对韵》中许多句子读起来感觉不太押韵,少了份声律之美。
满目的众美之中,古典诗词以它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的形象巍然屹立。律诗,就是因为存在对仗、平仄,才存在着一种相对的均衡美和音律美。王力在《律诗的对仗》中详尽地为我们介绍了对仗的种类,对仗的常规和对仗的讲究,令我大开眼界。文中列举了许多诗的对仗,这里我想拓展一点到词的对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这两首词读来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且对仗工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词不仅有词内对仗,如“红酥手”对“黄藤酒”,“世情薄”对“人情恶”,还能看作词与词的对仗,如“春如旧,人空瘦”对“人成各,今非昨”,更以“错错错”,“难难难”,“莫莫莫”,“瞒瞒瞒”作为每一阙结尾,使词更具音律之美。这一声声的叠词,将无奈,悔恨,凄切,痛苦全部融入其中,大有恸不能言,恸不忍言的情致。
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平仄、对仗相对的应用使文字在谐婉中夹有掩映低回,荡气回肠的情调,亦能伴曲而唱。声律之美带给人的享受如春风般和煦,让人难舍难忘。
这一学年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淬炼出的精华。这本书包罗着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我读了这本书想起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律启蒙》让我们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学会的道理!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读过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也吟诵过流光溢彩的《唐诗》《宋词》,但我更喜欢余韵袅袅的《 声律启蒙》。 今年暑假,我带着对诗词的喜爱之情,开启了新的古诗词——《声律启蒙》的诵读之旅。
《声律启蒙》这本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书中有许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等。
《声律启蒙》这本书让我百读不厌,获益匪浅。它就像一束光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的知识世界,让我在其中遨游。读书让我们眼界宽广,读书让我们眼明心亮,读书让我们浑身充满力量。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声律启蒙》是清朝乾隆年间魏学派的代表作,是一本以韵律和声调来讲解文字的启蒙读物。它的创作背景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封闭而束缚个人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一本能启发智慧和改变人们思想的读物。在我读完《声律启蒙》的兼收并蓄的内容、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和情感的亲近感之后,我深感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和教育价值。
段二:《声律启蒙》的多元化启发
在《声律启蒙》中,魏源巧妙地运用了诗词、歌谣、故事等各种形式,让读者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增加对生活的兴趣。他以生动活泼的文字,教会我们如何用文言表达思想,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来启发人们的思考。同时,通过韵律和声调的应用,魏源引导读者理解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培养了我们对语言的音韵敏感力。这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教育应该多元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知识更易于掌握。
段三:《声律启蒙》的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
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被魏源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他的文言文清雅,字句简练,循序渐进。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阐释了每个字的义项,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意义。这种写作风格对我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写作要力求清晰明了,语言简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段四:《声律启蒙》带给我的情感亲近感
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发现魏源对于每个字的描写充满了深情。他不仅关注字义本身,还给予每个字以独特而生动的描述,增加了读者对每个字的感情共鸣。通过这种情感亲近感,我感受到了魏源对语言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怀。这使我明确了写作的含义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应该表达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段五:《声律启蒙》对我个人的启示
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和写作的启示。教育要多元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作要力求清晰明了,简洁明快,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情感共鸣是一种重要的传达方式,通过表达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这些启示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读物。通过多元化的启发,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情感亲近感的营造,它引导读者去关注语言的音韵和意义,同时也给教育和写作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阅读《声律启蒙》使我对教育和写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对我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声律启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一门诗学理论,也是汉字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声律启蒙,对于学习汉字、提高诗词写作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感受到了声律启蒙的独特魅力。
首先,声律启蒙注重对汉字的探究。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我们可以对汉字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汉字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它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声律启蒙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和解读,让我们从字义、字形、字音等多个方面去了解汉字。这不仅帮助我们记忆汉字,还能够加深对于汉字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声律启蒙注重对诗词的学习。写诗作为汉字运用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声律启蒙通过对于古代诗词的学习和模仿,帮助我们提高了写作能力。学习声律启蒙,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还了解到了古代的文学风尚和艺术追求。通过模仿古代诗词的形式和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再次,声律启蒙注重对声音的感受。声音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它在诗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律启蒙通过对声音的感受和运用,让我们更加注重诗词中的音律美。在诵读声律启蒙的句子时,我们能够感受到韵律的美妙,体会到音节的变化和重叠的感觉。这样的体验不仅让我们更加享受诗词的音乐之美,还增强了我们对于语言的敏感度。
最后,声律启蒙注重写作的技巧。学习声律启蒙,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对于词汇的运用,句子的结构,诗词的排列等等。这些技巧对于我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声律启蒙注重的是句子的平仄和字音的对偶,通过学习这些规律,我们能够写出平仄正确,韵律优美的句子,从而提高写作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它,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提高写作能力,感受到诗词的音律之美,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它对于我们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声律启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美感体验,让声律启蒙的魅力继续影响着我的人生。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作家马伯庸说,若给儿子马小烦选一本国学启蒙书,必是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他认为,“国学对现代小孩子最大的意义,不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
何况审美,即为人心体验世界周遭环境的感受,是一种发现美、体味美的精神活动。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翁。为什么要培养审美?木心说过:“无审美力者必无趣。” 人生啊,最重要的是做个有趣的人。寻找美,培育审美,便成了阅读此书难得的乐趣。
作者车万育是清康熙三年的进士,编撰此书是为了训练幼童有关声调、音律和格律的文学修养。此书也是当时习练诗词骈赋的必备之书。同类型的书籍还有明代的《训蒙骈句》和明末清初李渔所著的《笠翁对韵》。这些书籍的共同特点是:“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诵读即歌唱,是阅读本书乐趣之一。阅读时,请一定要大声地朗读。比如上卷东韵的每一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话音出口,韵脚整齐,唇齿留香。脑海里即想象古代幼童端坐于堂上,朗声吟诵。窗外晴空万里,口中“云雨雪风”飘来荡去,树上雏燕呢喃,草间鸣虫啾啾,多么美好的一副儿童读书图啊!
汉语言知识博大精深,我们自幼也无上述的童子功。日常中总会遇上些生僻字词。虽说不认识也无大碍,可真到用时不仅挠头,也会闹出不少笑话。认知生僻字词,丰富生活常识是阅读此书的乐趣之二。
例如,“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其中的“芰”,音“技”,是菱角的意思。可两角为菱,四角才为芰。平日里我们所食菱角,两角左右伸展似牛头。四角菱角已不多见,只有野生品种,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如果某天你逛菜市场,遇见“芰菱”,千万得慧眼识英雄!
了解典故史实,是阅读该书的乐趣之三。如杨慎的《临江仙》所言,“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都隐匿在滚滚红尘中。但倘若在阅读中发现他们的背影或是侧面,都是令人惊喜感叹的事情。
冬韵中有一句“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我不禁想起女作家凌力写少年康熙的历史小说《暮鼓晨钟》。暮鼓晨钟,意指佛寺里早击鼓晚撞钟报时之用。但凌力的小说,开篇便写康熙七岁登基,力擒鳌拜的故事。以此四字为书名,也暗示康熙是位勤勉英明之主。而四季更迭,月升日落,所有的时光都值得珍惜。
像“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 等句子,边读就会边悟出许多人生哲理。“酸梅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自然不仅在介绍梅子有酸,李子有苦之时,更有深意的是,魏晋名士阮籍,看人可分高下,他喜欢的用青眼,不喜欢的就冲人家翻白眼。白眉指的是三国时代的马良,他的眉毛中夹有白色的。历史人物千千万,能在字里行间留下一笔,甚至只是一个名字,也是人间传奇“大人物”。
在书中,总会遇见一些活色生香的句子,“秋雨潇潇,熳烂黄花都满径; 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这句中不仅有风雨,还有黄绿,即有春风拂面,又有花开烂漫。有许多朋友觉得自己提笔无词,写出的文章不够美。其实,此句中的“扶疏”便是一个脱俗的词汇,其本意是形容枝叶茂盛,疏密有致。此词亦静亦动,堪称境界绝妙。
本书中的象声词汇颇多,极为传神。比如“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其中的“细细、摐摐、鸣、啭”都形容声音。如果将书中的此种词汇学会运用,我们的文章应增色不少。丰富写作词汇,是阅读此书的乐趣之四。
《声律启蒙》,虽字数不多,却乐趣无穷。若枕边尚缺本书,那么可以与马小烦一样,选这本陪你入梦。梦中读上一句:“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人生美极了。
声律启蒙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 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对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十 灰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淫对传癖,水浒对岩隈。歌旧曲,酿新醅,舞馆对歌台。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 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十二 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十三 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歌对舞,德对恩,犬马对鸡豚。龙池对凤沼,雨骤对云屯。刘向阁,李膺门,唳鹤对啼猿。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噪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十四 寒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风淅淅,露漙漙,绣毂对雕鞍。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寒毡对明暖席,夜饮对晨餐。叔子带,仲由冠,郏鄏对邯郸。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
十五 删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