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东北抗联有感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东北抗联有感篇一
这一年的冬季特别严寒,敌人对于天放小分队的围剿也特别残酷血腥,敌人四处张贴告示,悬赏10万元捉拿于天放。为避开敌人的“讨伐”“围剿”,小分队放弃老金沟后方基地,进入靠近绥棱张家湾东南的原始森林,在原密营南的8公里处又建起一座新营。两个密营分别由于天放和孙国栋领导。他们以此为活动基地,秘密发展抗日救会组织,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然而,就在小分队积极开展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这年底的12月11日凌晨,日伪“讨伐”队悄悄摸到新营,正好孙国栋出屋解手,埋伏的敌人开枪打伤他左臂。孙国栋见此,急忙组织战士突围,老董头等5名分队战士中弹牺牲,两名战士被俘。为及时通知老营,孙国栋穿着单衣,趟着没膝深的积雪,在天亮前赶到老营。于天放当即决定撤离密营向中苏边境转移。
当他们赶到边界时,发现敌人在这里密集设卡,严密堵截,无法过江越界,只好又转移到绥棱分水山一带,在这里筑雪为营。到此时,小分队粮食已消耗殆尽,饥饿威胁着战士的生命。他们四处寻找粮食,后在拉山农民帮助下,获得一点粮食,度过最艰难的时日。
于天放为解决小分队吃粮,给绥棱县四井村伪村长写过一封信,奉劝他要有爱国之心,帮助解决些粮食,可这个丧尽天良的家伙却把信交给了日寇。敌人如获至宝,立即组织讨伐队前去围剿。于天放对此早有防备,让敌人扑了个空。于天放估计敌人可能在分水山驻扎,及时派孙国栋、于兰阁重回分水山偷袭敌人。他们乘着夜色,向敌人帐篷发起进攻,手榴弹轰然爆炸,子弹像雨点般射向敌营,使敌军数十人丧命,取得大捷。
远在苏联“野营”的东北抗联领导周保中、李兆麟十分关心于天放小分队,他们指示北满省委书记金策派人回国接回小分队。张瑞麟受命带领6名战士,于1944年3月底,起程回国。他们在苏联边防军的帮助下,越过日军封锁线,直奔于天放的活动区域老金沟。按照约定联系办法,于天放应把活动地点写在纸上装到玻璃瓶内,埋到一棵大松树下。但找到了那棵松树,挖遍了树下周围,却没找到瓶子,联系线索中断了。张瑞麟决定扩大寻找区域,但在漫无边际的北国大地找到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无疑等于大海捞针。况且又是在粮食断绝、敌人严密封锁的状况下进行。这期间,几次同敌人遭遇,先后牺牲2名战士,“野营”领导通过电台指示张瑞麟小分队返回苏联,两个多月的艰苦寻找,到此告一段落。
其实这时的于天放小分队陷入了艰险的危困之中。由于日伪军频繁“讨伐”,敌特分子四处侦查、叛徒汉奸助纣为虐,他们在密林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于天放在老金沟密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走出大山,发展抗日力量。1944年1月29日,他们与进山拉木头的绥棱县宋万金屯农民张录取得了联系,张录听说他们是抗联小分队,回屯动员亲戚、邻居,筹集到小米、米查子1000多斤,猪肉200斤,酸菜2桶,两日后秘密送到山上。
经过缜密调查,于天放认为张录老实厚道,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便与张录关系密切起来,张家成了小分队的活动据点。于天放带领小分队在这里广泛接近贫苦群众,热情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于天放还编写《农民四季叹》歌词,由孙国栋谱上曲子,教农民传唱。同时在群众中秘密发展抗日救国会员,严惩作恶多端的伪警伪军,鼓舞群众斗争士气。
1944年6月,于天放利用张录的关系,带领小分队转移到宋万金屯,以雇工名义开展活动。在这里于天放介绍小学教员王明德、兽医刘文祥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抗日救国会。
于天放住进宋万金屯之后,特别是张录家突然来了4名雇工,引起日伪当局注意。敌人为放长线钓大鱼,在宋万金屯收买了一个叫于山东子的人,以及经常到这一带打猎的王山东子。二人伪装积极,多次为抗联买过东西,骗取了小分队信任。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宋万金小学正同教师王明德交谈,叛徒夏振华带领众特务冲进来,枪口对准于天放,虽展开一场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于天放被捕。在于天放被捕之时,小分队成员于兰阁正从壕南场院往回赶,发现敌人包围了屯子,撤腿调头往壕南跑,当行至小红营林场时,误入特务据点,也遭逮捕。就在他们被捕的当天夜里,孙国栋在绥化九井子、杜希刚在绥棱小五部屯也先后被捕。至此,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先后有6名小分队主要成员被捕,几乎造成小分队全部覆灭。
于天放的被捕敌人如获至宝,想从他嘴里得到抗联小分队宿营地址,敌人用尽种种酷刑,但他宁死不屈,不吐露一字。后被押解到北安日本特务机关。这里全部由日军双岗轮流看守,可谓钢墙铁壁。但于天放具有超常的斗争意志,也能够在绝望中找到出路,他联合早期被捕的抗联战士赵忠良,抓住敌人单人看守的绝好时机,设计击毙了日军看守,成功越狱。著名作家刘白羽曾写过名篇《牢笼脱险记》记述这段奇迹,称是“老天放于天放一条生路”。然而小分队成员孙国栋却没有这么幸运。1945年4月敌人把孙国栋押送到哈尔滨水道街日本刑务分署监狱,放风时他见到了被捕的战友杜希刚、于兰阁、阎继哲和赵文友。他们酝酿了越狱计划。但后来情况发生突变,敌人在5月份把孙国栋押解到南岗高等警察厅,暴动计划没能得以实施。1945年8月8日苏军派出150万重兵对东北日军发起强大进攻,引起日军的极度恐慌,决定提前杀害孙国栋。8月14日下午3时,也就是东北光复前的10个小时,民族英雄孙国栋被日军秘密绞杀。
于天放、孙国栋小分队主要成员被捕以后,驻扎在老金沟的其他小分队成员没被敌人的血腥镇压所吓倒,仍在老金沟一带坚持斗争,成为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最后一支抗联小分队。
读东北抗联有感篇二
无后方支援,与中央失去联络,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原为家,在白山黑水间,抗战14年,牵制日军数十万。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46集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气壮山河,荡气回肠,令人难忘。激荡于胸中的民族尊严和对英雄的崇拜敬仰的圣火再次点燃。
忘不了那身体柔弱、文静自信、意志如钢,不,应该说比钢还要强百倍的女英雄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受伤被捕后,敌人对她用尽了闻所未闻、想都想不到的种种酷刑:把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指(趾)甲缝内,再一根一根拔出来,换成更粗更长的签子再一根一根扎进指(趾)甲缝内,再改用铁签,烧红后扎进一个个指(趾)甲缝内;灌辣椒水掺着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热辣椒水和凉汽油交替着往喉管和鼻孔里灌;烧红的烙铁直接摁在乳房上烙烫……
当各种酷刑试遍仍不奏效,日本人启用了最新刑具――电刑,对其全身各敏感部位进行电击,甚至电击时间长达7个小时。尽管如此,敌人还是失败了。
酷刑之下,一个鲜活的生命只剩下一丝微弱的气息,肉体被摧残成了"废墟",多处伤口溃烂露出白骨;大小便失禁;多处器官撕裂、炭化、粘连、坏死;由于大量使用强心针和樟脑酊,致使全身中毒……这种残无人道的酷刑和摧残,前后长达9个月。忘不了战斗英雄杨靖宇。有时一个冬季要进行上百次的战斗,别说吃口热饭、喝口热水,就连睡上一个踏实觉都是一种奢望。最后,在冰天雪地里只身与敌人周旋战斗五天五夜后壮烈牺牲。
围困在零下近四十摄氏度没膝大雪的深山里,没吃没喝,完全断粮五天五夜,究竟靠什么生存?为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的遗体解剖。当发现他的胃饿得严重变形,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树皮与棉絮时,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当时伪满《协和》杂志的记者这样报道:当日军指挥官西谷等听说杨靖宇被害的消息后,"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伪通化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自杀前写遗书说"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忘不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赵尚志。()因伤势过重昏迷被捕后,敌人运用种种酷刑对其进行审讯,他丝毫不泄露任何机密,甚至一声也不呻吟。当敌人说:"只要你说出一点儿秘密,我们就给你治疗"时,他用微弱而低沉的声音怒斥道:"我怕玷污了我的身体。"
忘不了冷云等8名女兵为掩护主力突围,弹尽力竭,宁死不屈,最后手牵着手全部投入寒冷刺骨的滚滚江河中。她们中年龄最长的冷云才有23岁,最小的仅仅13岁,有的已做了母亲,有的自己还是个孩子……
让我们记住英雄们牺牲时的年龄,赵一曼31岁,杨靖宇35岁,赵尚志34岁……让我们记住东北抗联的这些英雄们,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冯仲云、罗登贤……
战声远去,硝烟散尽,英雄长眠,精神不朽。英雄们的铮铮铁骨是民族的坚实脊梁!他们以生命作引信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曙光,他们以鲜血作彩墨抒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
他们"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坚贞不屈精神,把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受的全部苦难和坚忍都化为不灭的"基因",深深地嵌入到了我们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永远铭记那些舍身成仁的英雄,没有理由不把他们安放在我们内心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
处在信息爆炸、网络发达、不同思想观念激烈交锋当下的我们,越是在复杂环境和各种图谋面前,越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不能忘记历史、虚无历史,不能诋毁英雄、淡化崇高。而是要汲取历史教训,记取民族苦难,发奋图强,努力工作,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