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空调的论文范文(14篇)
总结就像是给自己写一封信,提醒自己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总结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关键点展开,避免泛泛而谈。范文中的总结内容经过作者精心编排和整理,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空调的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空调应用的普及,空调噪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为了解决空调噪音对生活的影响,本文就如何防止空调噪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空调噪音防治措施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空调应用普及,空调噪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对空调系统中机电设备噪音有效防治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空调系统中不同的机电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工况特性有很大差异,其产生震动和噪声的因素也不同。要良好地防治空调系统中各种机电设备产生震动和噪音干扰就需要对不同机电设备运行工况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采取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措施和装置方案,构筑完善空调系统防噪体系,将机电设备噪音有效控制在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
2噪音产生原因分析
2.1设备运行震动和噪音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震动和噪音的种类很多:由于受力不均衡或者产生变化的力矩对空调设备产生激进即设备震动,而设备震动会产生机械噪音同时还会产生结构噪音,结构噪音传播引发空气振动,空气振动产生动力噪音.
变风量空调机、新风机、风机盘管等的电动机(或电动转子),在运转过程中电与磁相互转换也会产生电磁噪音.空调机内部风机转动带动空调机外壳震动产生机械噪音.机械噪音、电磁噪音和设备震动通过结构向外传输低频噪音.水泵运行产生的机械噪音和电磁能量转换产生电磁噪音,部分设备震动产生震动噪音.制冷机组的压缩机快速运转产生高频电磁噪音.以及屋面冷却塔产生的电磁噪音、机械噪音和动力噪音等等.
2.2气流输送过程中产生噪音
空气在风管中传送时与管壁、阀门、风口等摩擦产生噪音,噪音大小主要由风速的大小来决定.
空气在遇到管径变化时空气流动由层流变为紊流,气流在镀锌钢板风管中流动时会导致管壁震动产生噪音;高空区域风口风速较高,空气由风口高速射入室内时与静止空气发生湍流产生噪音;空气中噪声声波以及设备产生噪声声波能够在风管中通过不断反射向前传输将噪声污染带至风口部位.
3空调噪音防治措施分析
噪声的控制途径根据控制原理分为降低噪声源的噪音、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音和掩蔽噪音.针对不同噪声产生机理进行噪音频谱分析,制定不同噪音消除和减弱措施.在噪声吸收、设备震动横向和竖向传递阻断、空气再生噪音减弱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有效措施.
3.1控制空调系统噪声源
3.1.1震动横向传输控制措施
风机、风机盘管、水泵等为防止震动横向传输,均在设备出口处加减震措施。风机和风机盘管在出口处分别加设柔软接头,现通常采用:铝箔布-玻璃纤维棉复合保温(或非保温)软接头,同时起到保温节能功能;水泵出口处加设橡胶软接头,阻断了震动向管路系统的传导,切断了震源震动的向外传输.
3.1.2震动纵向传播削弱措施
为保证设备震动的`减弱效果,对大型设备进行专门减震设计.根据设备质量不同,运行时转速不同分别采用剪切型橡胶减震器和弹簧减震器两种减震器.当设备转速大于1500r/min时以采用橡胶减震器为主;当设备转速小于1500r/min时以采用弹簧减震器为主.对采用弹簧减震方式的设备,弹簧刚度和整个隔振系统的有效质量决定隔振系统固有频率,设备质量决定选用何种刚度弹簧.针对每个设备型号进行计算确定选用何种性能减震器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保证减震器不受潮湿影响而使性能减弱,设备水泥基座高出地面15cm。减震器设置位置均匀分布,设备两端及中间分别加设,每台设备所用的减震器数量4-6个不等.
3.1.3对吊装通风、空调设备减震
吊装的通风、空调设备主要有风机盘管、吊式空调箱及风机等。吊装设备主要通过阻止设备震动向结构上传递.对吊装设备中质量较大采用弹簧减震,弹簧减震系数同样通过精确计算选取.对于质量轻的设备采用普通橡胶减震垫减震.除了防止设备震动竖向传导外,还要防止设备震动传到吊杆上进而传给结构造成噪声污染,在吊杆与设备底座之间加橡胶软管阻断.
3.1.4风管隔震特殊处理
3.2风管中噪音消声处理
风管中消声措施主要设置在噪声源附近,常用消声措施是在系统中加装消声器、消声弯头来消除风管中高频噪音和低频噪音。消声器选型要与设备紧密结合,若设备噪声以高频段为主则应选阻式消声器;若以低频段为主则应选择抗式消声器.设备噪声的频带较宽时则应选择阻抗复合消声器.同时应注意消声器内部风速不宜大于6m/s,否则消声器风阻过大产生二次气流噪声.
3.3设备机房内消声措施
设备运行产生机械噪音和电磁噪音声波通过空气传输给结构墙体进而继续传播.为阻止机房内噪声向外传输,机房墙体均做成吸声墙体.吸声墙体将设备产生噪声声波能量吸附,减小对相邻房间影响,同时吸声墙体减弱噪声波对结构墙体冲击,避免噪声通过结构向外传输.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空调噪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原因进行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空调生产企业在空调设计与施工中提供一定的意见及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沛霖,岳孝方.空调制冷技术手册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4]汪滔.海信变频空调器原理与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空调的论文篇二
当前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国家酒店内部以往延续使用的传统水冷机组空调系统在当前的应用过程当中出现许多问题,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领域和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出于目前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亟需对传统的水冷机组空调系统进行改进。因此,多联空调机系统应运而生。多联空调机系统具备节约能源消耗、便于集中管理以及功能一体化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水冷机组空调在技术与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目前酒店空调工程的设计当中,应用前景巨大。
1多联空调机系统概述
1.1多联空调机系统设计原理。多联机空调系统在结构的设计上与分体式空调机组的结构设计相仿,依照其设计原理,多联空调机系统工作的原理与普通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二者都是由压缩机、冷凝机、节流处置器、蒸发器、其余开关零件以及一系列的制冷管道组成的圆环形管道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当中一般设有气体管道与液体管道以及水流管道各一个,水流管道用于凝结水的流动,借助制冷剂的作用在管道内部以气体和液体两种物质形态参与制冷的物质循环。在运行参数的设计上,主要控制系统负责采集酒店内部人体的舒适性指数、外部环境的舒适性指数,并根据系统自身运行状况提供运行状态的相关指数,利用变频等技术控制压缩机的气体输送总量,遥控空调系统中的风扇、电子阀门等运行部件,来保证多联空调机的效用充分发挥,使酒店内部环境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1.2多联空调机系统的特点。多联空调机系统具备较强的系统稳定性,对于室内空调机系统来说,蒸发时的温度与冷凝时的.温度都是用来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多联空调机系统会自动控制蒸发器中制冷剂出口的温度,以防止液体回流。另外,多联空调机系统具备内部容量较大的特点。制冷剂沿着管道流动的过程中,会与外界发生热量的交换,基于多联空调机系统的大容量特点,会自动控制流入与流出的质量相等,以此来维护系统的有效运行。
1.3多联空调机系统安装原理。在安装多联空调机系统时,先要对多联空调机的系统进行划分,把室内设计指数以及热度湿度之比相类似的房间划分到同一个系统当中,以此来保证室内空气的处理方案总体一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将房间朝向、楼层以及位置相类似的房间划分到一个系统当中,使得在风道的布置工作中可以减少一些重复的环节,降低安装过程中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便于酒店后期的管理与维修。还要根据先前数据提供的关于系统负荷的计算结果,选择空调内部容量相类似的室内机机型,安装室内空调机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温度、连接率、管道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室外空调机还要进行分层的安装,安装时要满足进风口通畅不受其他因素干扰,排风口顺畅液体不会回流,保证统一楼层中的室外机的正常运行。安装独立的空调机系统时要通过过滤以及热湿处理后再结合vrv一起使用,以此来创造更舒适的环境,达到良好的效果。
空调的论文篇三
首先,在对建筑工程地暖方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设计之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等条件来对一些参数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有效地保证地暖设计到稳定性。加强对低温热水地面辐射系统的供水回水温度进行明确的计算。供水温度不应该超过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应该保证在35-50℃之间,供回水温差不应该大于10℃。低温热水地面敷设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该大于0.8mpa。其次,对于建筑最基本的耗热量计算也应该有具体的参数进行设计规范,以便最后计算出采用地热取暖的单位,热量消耗最基本的.参数应该是:管间距需要控制在150至300mm之间;管道与墙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应该控制到70到80mm之间;地热采暖的地面厚度也应该达到80mm以上。最后,在对室内地暖设计的时候需要采用s型或者是回字形,这样可以起到敷设管道的效果,如果放在那面积不够大的房屋内,建议使用回字形。如果房间的面积很大,建议使用s型。
3.2加快可再生能源空调推广
(1)地源热泵。随着地热泵技术的不断应用,其实用价值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地源热泵主要是通过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用电能驱动,能够有效地实现,低温位能向高温位能的转换。这样不仅能够使空调有效的发挥制冷作用和制热作用,同时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地能温度在一年四季中都处于非常稳定的水平,进入夏季之后,可以通过使用地源热泵将地能转化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进行使用。到了冬季,暖通空调系统有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将地能作为热量能源来进行使用,借助地源热泵的作用,将高温地能转化为室内采暖的主要能源,从暖通空调的蓄热器,可以有效的降低难度空调能源消耗问题。(2)太阳能。对于暖通空调系统来讲,应该加强对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按照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可以划分成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通常情况下,主动式建筑太阳能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电力辅助能源,这样就导致造价成本非常高,使用采暖降温系统主要的组件有地源热泵、泵以及风机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太阳能集热器。相比较来讲,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就比较简单了,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只需要对建筑构件进行正确的处理,加强对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就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资源。
3.3热工性能方面的优化设计措施
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当中,保温效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保温效能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当中会消耗非常大的能量,必须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控制。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使用效果。建筑工程本身的热功能性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形体系数、建筑工程本身的保温性能以及遮阳情况。因此在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地使用绿色节能环保理念,需要将施工材料及设计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科学的选择一些合理的设计方式,以地板的辐射采暖为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程度比较高,能够有效的起到保温的效果,同时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建筑工程在使用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有效的计算,明确人们居住环境中地板的适宜温度,按照相关的规定,能够得知建筑工程中数值情况,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我国暖通空调在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如果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节能,不仅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理念的有效应用,同时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空间的舒适型和健康程度。这样就对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行解决,不断的积累工作中的经验,同优秀的工作人员和团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有效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国庆.暖通空调系统几项重点节能设计措施[c]“//中国建筑发展论坛———建筑与科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5.
空调的论文篇四
电力企业的数据内容包括语音、视频、文本等,如果要让信息传输通畅,就必须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电力企业要科学设计拓扑网。比如骨干层的`网络,可选择双机组网。双机组网的原理为两台服务器配置相同,共享一个磁盘阵列,两台服务器与磁盘阵列通过scsi控制线与光纤网连接,两台服务器各自配置两块网卡。如果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则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中。在易出故障的节点也要配置双机组网。应用核心和骨干双机机制后,便可以应用双平面的原理对称业务组织模式,让上行、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均衡,避免某些时候,部分网络过于拥堵。
2.2提高网络数据恢复速度
语音、视频数据的体积非常大,如果发生了网络拥堵现象,娄和据便不能高速传输。如果网络发生了故障问题,必须能快速切换网络,确保通信的通畅。双机组网方案中,本地双机群集要求群集系统所有的节点距离不得大于5km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可共享数据资源,如果某节点发生故障,则立刻切换节点,不间断的提供数据监控和传输服务。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应用异地双机群集技术,这一技术要求不能因为一台服务器出现了故障,系统便瘫痪,数据库不可访问;而要求两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相互实时备份,同步更新,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则切换到另一台计算机。
2.3业务安全隔离
电力系统在运营的时候,如果互联网的非法用户入侵电力企业的局域网,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当前利用mplsvpn技术可满足业务安全隔离的需求。从当前各电力企业实践的案例说明这一技术可满足业务隔离的需求。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如下:第一,它严格限制内线与外线的接入,避免互联网入侵局域网。第二,建立严格的用户分级制度,非法用户不得进入局域网络内,否则安全机制将立即响应。第三,重要的信息传输相走特殊通道,这一通道被重点保护,并且数据包用特殊的方式加密。
空调的论文篇五
摘要当前电力企业的生产向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如要完成这样的电力生产,必须建立一张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确保电力通讯的质量,现说明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实现前景。
关键词数据网电力通信信息技术
随着电力生产向集成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建立一张数据网,强化化电力w络的通信效果。
空调的论文篇六
如果要让双机组网、双机热备份技术实现,就要应用分布式体系。分布式体系,是指数据库可自动采集各地的数据,应用集成化的方式来来管理。人们在应用数据库的时候,获得的是集成化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在采集及应用资源的时候,不影响分布在异地的实体数据资源。如果某一异地服务器出现问题,则异地服务器可切换备用服务器;即使异地服务器未能成功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也只需隔离该服务器,而不影响集成化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3.2高品质的数据传输控制技术
为了让数据传输变得通常,电力企业要对vpn用户的数据流进入骨干网时接受qos设置,即mpls报文标签头的exp字段存储cos值中,依数据传输的规则,在校验数据时,需对照cos值与phb值。应用qos设置,将数据分成上行、下行通道,让每个通道的数据只能单行,避免出现数据传输的错误。应用这种技术,能限制上行、下行通道的速率,加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比如它能计算突发速率与平均速率,此时,如果发现网络拥堵,数据传输速率小于突发速率而超过平均传输速率,那么流量将应用bf类型重点标记,超过突发速率的数据包将丢弃。
3.3高效的数据管理技术
电力企业应用mplsvpn技术,让以建构电力企业专用的ip网,让电力企业的内部数据可高效、稳定、安全的传输;又可让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结合起来,发挥公网拓展性的优势。mplsvpn技术需要传输各种数据,如果没有一套高效管理数据传输的方法,则mplsvpn技术将无法顺利实施。应用b/s网络结构可开展高效化的数据管理。b/s结构,是将核心的业务全部集中到服务器上,进行集成化管理的方式,应用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双机组网的优势,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应用clusterengine节能组件可以让待机的服务器呈空闲待机状态,减少应用成本,保护服务器设施。应用clusterengine图形界面,可以让管理员直观的了解服务器运行的情况,并生成报表,为日后做好集群优化提供数据理论依据。
4总结
电力企业要建立一张拓扑分布合理、可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可实现业务隔离的网络,应用现代化的数据分布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数据结构优化技术可实现数据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亮,张涛,雒宏礼,王倩.无线专网在宁夏330kv输电线路监控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02).
[2]王成林.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风.(18).
空调的论文篇七
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它是以岩石、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即激发极化特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1电法勘探的特点
电法勘探主要特点:利用的场源形式多,方法变种多,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多,工作领域宽广,如地面、航空、海洋、地下等都可以用不同的电法勘探进行探测。电法勘探发展历史悠久,由于应用广泛,所以发展前景良好。以高密度电阻率法为例,其具有以下特点: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其次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第三是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s,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第四是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最后与传统的勘探方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2电法勘探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电法勘探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为电阻率剖面法,中间梯度法和电阻率测深法三种。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简析其应用及优缺点。
2.1电阻率剖面法
电阻率剖面法常用的装置有,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等几种。
这些装置各有最佳适用的情形,分清其最佳适用情况,合理选择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偶极剖面法视电阻率特征:最佳电极距与矿体埋深有关,埋深大,电极距大;异常较复杂,曲线形态和大小均与电极距密切相关;电极距增加,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幅值由小变大再减小;深度增加,拟断面等值线异常变宽,据闭合等值线图可确定低阻球体的大致空间位置;高阻球体异常与低阻球体类似,仅曲线的高、低是相反的,且高阻球体的异常幅值较低球体的幅值小。由于偶极装置对低阻敏感,所以在探测金属矿物时比较适用。但其缺点为假异常大、不易分辨,不均匀及地形影响大,耗能大即费电等,所以在选取装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同样,联合剖面法的优点是异常幅度大,分辨能力强,异常曲线清晰这点就比偶极剖面曲线好,但是其缺点为生产效率较低,地形影响大。
对称剖面法的特点是异常大,易读数,装置轻便、效率高,不均匀干扰和地形干扰小。其缺点是不易发现陡立薄脉状良导体,异常幅度小。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根据其他地质资料我们可知矿床的产状是陡立的薄脉状金属矿床,我们就要避免用这种方法进行下一步的勘探。
2.2中间梯度法
中间梯度法对于不同的地质体,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直立良导薄脉上,图像异常幅度很小,除非直接出露地表;对于直立高阻薄脉:异常幅度很大。对于水平良导薄板:图像异常明显,且薄板的水平宽度愈大,异常愈明显;而水平高阻薄板:图像异常很小。高阻和低阻倾斜脉状体的图像异常曲线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别。对于高阻倾斜脉,图像异常极大值坐标大约位于脉顶在地面投影处,两侧有不对称的极小值,倾向一侧极小值明显;对于良导倾斜脉,脉顶于地表投影附近r图像异常为零,脉体倾向一侧出现异常极小值,反倾向一测为极大值。总之,对于中间梯度法来讲,其优点是不均匀及地形影响小且生产效率高,但是其缺点很明显,为勘探深度小,不易发现直立状低阻脉。由于这些特点,中间梯度法通常用来追索高阻陡倾斜岩脉;而陡倾斜低阻脉如断层破碎带等的追索就很少用到。
2.3电测深法
即电阻率垂向测深法,其实质为改变供电电极距来控制测量深度,通过由浅入深测量,获得测点处垂向上电阻率变化;通过沿测线定性和定量解释获得各测线地电断面资料;最后通过全区测线综合分析从而获得水平、垂直各向变化综合资料。电测深法常用于定性解释,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工区内地电断面的类型和地电断面与地质分界的关系、建立测区内地电断面变化的初步概念以及获得地质断面、地质构造的定性认识。电测深法的主要工作包括:电性资料研究,钻孔资料和孔边测深曲线对比。绘制和分析各种定性解释成果图件。定性解释是定量解释基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定量解释结果和地质结论的可靠性。在实用中,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有时甚至交叉进行。以使推断解释结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3电法勘探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材料工艺的进步,电法勘探设备向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趋势发展。电法勘探技术更趋向专业化,各方面不断创新。其中创新意义尤为重要,电法勘探的创新在于我国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积极和国际上展开交流与沟通,并对技术进行引进,并对技术进行全面的创新。电法勘探的前景十分广阔,其在传统的探矿工程中具有传统的优势,比如找煤,石油天然气,或者深部固体矿产,在此不再列举。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以及环境工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曾用电阻率法找水,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电法勘探找水队伍,对解决我国广大群众的生活水资源问题做出突出贡献。在工程地质中,常用地质雷达来探测与工程相关的地质问题。同时,该方法可以借用地震勘探中已有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使其迅速发展,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而瞬变电磁法逐步向工程检测、环境、灾害等应用领域发展。
4結束语
电法勘探技术在我国地质资源勘查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使用该技术过程中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保证该技术向着经济化、智能化的方向,实现人才、技术、科研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资源勘查以及水文,环境工程等工作的稳定开展。
引用文献
[2]钱德松: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分析
[3]周风桐:推进电法勘探在资源、环境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空调的论文篇八
中央空调在安装的过程中,主要设备包括了冷水机组、风机和风机盘管以及冷却塔和水泵等设备。
(1)冷水机组。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安装质量会影响到整个中央空调系统功能的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由蒸发器出来的状态为气体的冷媒,然后用压缩机进行绝热压缩,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状态,将被压缩后的气体作为冷媒,使其在冷凝器中得到冷却和冷凝变为液态冷媒,经节流阀膨胀变为气液混合物,这样就实现了冷凝的全过程。(2)新风机、风机盘管。风机和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最多的设备,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好安装质量。风机和风机盘管在安装时比较简单,技术含量比较低,不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但是其本身的质量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安装之前,必须要对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性能以及质量进行检查,然后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安装施工。风机盘管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凝结水的排放,所以在安装时,其安装高度需要考虑到凝结水的排放需要,要在水封的位置留有高差。在安装结束之后要进行复检,进行水压试验,检查管道运行的流畅性。(3)冷却塔、水泵。冷却塔和水泵在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是要保证其质量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对各个组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3.2风系统安装
(1)风管材料。在安装风系统时,风管的安装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风管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各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各有缺陷,所以在选择风管材料时,需要具体考虑到中央空调系统的风管使用需求。(2)风管安装。风管在安装时,安装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安装的规范与设计要求,在风管的弯头处设置导流片,减小系统运行的阻力,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三通调节阀,控制好风口的风量,最后需要设置导流调节叶片。另外在风管安装时,还需要设置好防火阀消声器以及风阀,这些都能够对风管内的风量和风速进行调节。
3.3水系统安装
中央空调系统的水系统主要包括了空调冷水机组、热交换器、水泵、锅炉、集分水器、膨胀水箱、保温层和空调管路等,而其中水系统的管道主要被分为同程式管路和异程式管路,两种管路在应用的过程中各有优势。同程式管路系统中的水力稳定性强,且水量分配均匀,便于调节;异程式管路系统相对简单,耗材少,施工难度小,所以可以被应用于外网环路之间用水点少的系统。
3.4节能技术
一般来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备容量是根据建筑物最大设计热负荷选定的,通常水泵和风机一年四季都是在水平状态下全速运行,所以会产生比较大的回流损失,而电机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想要实现节能效果,就可以向中央空调系统中接入变频系统。变频系统的主要原理,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调控,调整其各个设备系统的运行频率和速度,将其运行的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减少节流损耗,节约能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使得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始终比较高,这对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国建筑在进行中央空调系统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各个功能,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安装,在保证中央空调系统功能性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其节能性,降低能耗,以此来促进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李元超.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8(26):79+95.
空调的论文篇九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基于专业知识技术上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物。因此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空调系统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影响因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
1.2控制模式
变风量空调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空调系统,仍然具有一般空调系统必备的结构模式,如空气处理机(即空调箱)、消音器、送回风机等。变风量空调系统将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的设计模式和处理过程。当前比较常见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数字化控制过程和组成模式是利用无关性单风道来进行的。在这个技术出现之前,变风量空调系统大多采用变温度变静压方式来控制,这种控制技术存在多种技能缺陷,因此逐渐被先进的控制模式取代。
1.3送风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系统一般设置有三级消音,即空调箱带消音段、送风总管设消音器、变风量箱出口设消音静压箱。送风口散流器一般采用条缝散流器和方形散流器。为了保证房间内的压力正常,减小回风管内压力的变化,回风口一般采用吊顶回风,条形或格栅式风口。
空调的论文篇十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冷却塔冷却能力的影响,从运行过程中节约风机、水泵等能耗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利用冷却塔节能的各种实施方法。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入口水温,及冷却水量的变化都将引起冷却塔冷却能力的变化。为了用户的最大限度节能,冷却塔的生产厂家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应多考虑冷却塔的自控功能,并且提供冷却塔在冬夏两种工况的热工参数。
关键词:冷却塔;温度调节器;节能;冷却塔供冷
冷却塔被广泛地应用于制冷空调系统及工业设备的冷却水系统。对于空调用户而言,冷却塔的功耗在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由于其使用频率高,累计能耗是十分可观的。从节能的角度讲,我们应当对空调系统中冷却塔的耗能给予同样的重视,系统节能应整体考虑。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节能要求,我们应该分析影响冷却塔冷却能力的因素,从运行过程中节约风机、水泵等能耗的观点出发,找出冷却塔节能的各种实施方法,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当前,国内外冷却塔的节能研究(以机械通风湿式塔为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改进冷却塔运行方式,减少能耗;
(3)高温水在进入冷却塔之前,先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水进入冷却塔后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以达到节水和节能的目的。
1.冷却塔性能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冷却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热力学方面考虑有3种基本形式的冷却塔:湿式(蒸发式)、干式、湿干混合式。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湿式(蒸发式)冷却塔。冷却水通过冷却塔与外界空气同时进行着热量和质量的交换,热量分为显热和潜热两部分。冷却水通过冷却塔与外界空气同时进行着热量和质量的交换,热量分为显热和潜热两部分。假若换热量全部为水的潜热,则冷却水降低6℃,蒸发的水量不及供水量的1/100。冷却塔的性能与温度范围和接近度有关。温度范围是指冷却塔出水与进水的温度差。冷却塔的选择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需冷却的热负荷,冷却的温度范围,接近度,湿球温度。
2.冷却塔的冷却能力
冷却塔的冷却作用是通过水与空气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热、质交换来实现的。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影响冷却塔冷却能力的各个因素,以便在运行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冷却负荷与冷却能力相匹配,尽可能地节省能耗。对结构已经确定的冷却塔而言,影响冷却塔的冷却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量及诱导风量等。
(1)室外空气(湿球)温度
冷却塔出口水温度的理论极限值为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因此,当水量一定,入口水温一定时,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越低,与入口水温之差越大,冷却塔冷却能力就越强。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冷却水温度太低的话,制冷机组的冷凝压力会大幅度降低。因为对于制冷机冷凝器冷凝压力有一个低限,冷凝温度也有一个低温限制,所以冷凝温度过低,将导致制冷机组运行容易出现故障。
(2)入水口温差
当冷却水量一定,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一定时,随着冷却塔入口水温的增加,入口水温及出口水温与空气湿球温度之差都将增加,促进了冷却,因此冷却能力会增加。但是对于某一结构形式已确定的冷却塔而言,由于冷却能力的限制,可能使出水口水温有较大的升高,这样可能导致制冷机组的冷凝压力过高,使机组制冷量不足。
(3)冷却水量
当冷却水入口水温、空气湿球温度一定时,冷却水量增加,冷却塔的总容积传热系数也会增加,虽然冷却水温降有所减少,但总的效果还会使制冷能力增加。但也要注意的是,由于水量的增加,将使配管内的腐蚀、管内压力损失增加。因此必须在检验循环水泵,制冷机组及冷却塔等设备的使用条件后才能确定。
3.冷却塔的运行与节能途径
由上所述,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入口水温,及冷却水量的变化都将引起冷却塔冷却能力的变化。因此,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变化或冷却负荷发生改变时,充分利用上述特性,采用适当的.措施必然能做到使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与冷却负荷相匹配,从而节省运行能耗。
(1)通过温度调节器控制风机的启、停
当冬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降低时,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增加,出口水温降低,由温度调节器感知水温,停止风机运转,达到防止水温过低及节能的目的。
(2)通过调速装置改变风机用电机的转速
由于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的变化是随机性的,采用调速装置可以改变风机用电机的转速,可以使电机实现无级调速,从而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风机的启、停次数,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根据生产的需要预先设定供水温度,由气候气象环境对水温的影响、系统换热条件的改变对水温的影响,用温感探头的实测值反应出来,最终通过调控降温设备的能耗来稳定供水温度,实现自控节能。
(3)风机台数控制
当空调系统有几台冷却塔或每台冷却塔有几台风机时,风量的调节可以通过风机台数控制来实现,根据需要来确定风机开启的台数,因此这种调节手段更强,调节范围更大,且水温比较稳定,尤适合在制冷负荷变化不大而室外空气参数变化大的情况下使用,工业用冷却塔上最为实用。表3-1为维持冷却塔出水温度32℃不变,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变化与风机开启台数变化对应表。风机的开与停,可以采用手动,也可通过温感来实现自动控制。根据测量供水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风机的开、停机数量达到控温节能的目的,从而节省冷却塔风机能耗。
表3-1
(4)封闭式冷却塔洒水泵的运行控制
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降低或者冷却负荷减少时,可通过设置在冷却塔内的温控器关闭洒水泵,节约洒水泵的能耗。当洒水泵停止运行时,冷却水仅仅靠与空气的显热交换来冷却。
(5)冷却塔进水控制
以往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冷却塔本身,而对冷却塔的处理对象——待冷却高温水却涉及很少,如果让高温水在进入冷却塔之前,先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改变气、水之间的传热、传质性能,同样也能达到节水和节能的目的。同济大学[5]做法:以现有的冷却塔为基础,在进水管装上溶气设备(溶气罐或射流溶气器),利用一定的压力将空气溶于进水中,然后再进行冷却。改进后的冷却塔的容积散质系数比原来提高15%—20%,冷却效率大大提高。
(6)冷却塔直接供冷系统。
在前面已经讲到,在空调的水系统中,通常情况下,被冷却塔冷却的水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形成冷却塔——冷凝器的冷却水循环环路,系统的另一循环环路为蒸发器——用户的冷冻水环路。如果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制冷机组可以停止运行,由冷却塔冷却的冷却水可直接送入用户空调末端,形成冷却塔——用户的循环环路,即冷却塔直接供冷的模式。这样,设计通过两个途径节省能耗:1)停止制冷机组可以节省大部分能耗,2)系统的循环水泵由冷却水泵与冷冻水泵同时运行变成只有冷却水泵运行。
对空调用户而言,所消耗电量为制冷机组、冷却塔、水泵等系统各部分耗电量的总和。因此,节约各部分的耗电量对于用户同等重要,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系统总体上节能。在空调系统中利用冷却塔节能,可以从改变其自身的运行工况着手,也可以从冷却塔系统的角度,充分利用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为了用户的最大限度节能,冷却塔的生产厂家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应多考虑冷却塔的自控功能,并且提供冷却塔在冬夏两种工况的热工参数。
4.结论
我国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国家,而经济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空调的普及率迅速升高,因此对空调水系统的冷却塔节水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冷却塔的运行节能往往被忽视,但笔者相信,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将会被用户更多地接受和采用。冷却塔的节能有多条途径,而且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各种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各种方法、途径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从某一角度对冷却塔进行节能改造,也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冷却塔效率达到最优,节能节水率达到最高,以缓解当前紧张的水资源和能源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仲杰.我国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对策.给水排水,,24(2):18—20.
[2]冀兆良.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第六期.
[8]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6.
空调的论文篇十一
中国建筑总能耗占据着社会终端能耗的20.7%,而空调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暖通空调能耗大的特点,有效利用能源节能成为了我国空调行业建筑节能市场的一大机遇...
随着节能技术的日趋完善,空调的节能目标已由昔日的以牺牲舒适性标准或降低空气质量要求来实现节能,转变为在保证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实现节能。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暖通空调能耗大的特点,这种以有效利用能源为节能目标的观念转变无疑是我国空调行业建筑节能市场的一大机遇。
我国建筑总能耗占据着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建筑能耗对国家、社会造成了能源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能源界的研究和实践,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了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梯等耗能设备。空调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所以,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主要包括降低设备能耗及运行控制能耗两大方面。
减少冷热源的能耗成关键
备考资料
减少冷热源的能耗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实现:
第一、降低冷热负荷
冷热负荷是空调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以及给房间送冷、送热的空调箱、风机盘管等产品规格型号的选择都是以冷热负荷为依据的。如果能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不仅可以减小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空调箱、风机盘管等产品的规格,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而且这些设备规格减小后,所需的配电功率也会减少,有利于减少变配电设备初投资以及空调设备日常运行耗电量,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冷热负荷是商业建筑节能最根本的措施。房间内冷热量的损失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传递出去,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就是要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第二、合理降低系统设计负荷
目前我国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往往采用负荷指标进行估算,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取值过大,造成了系统的冷热源、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求,形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既增加了投资也不节能。如表1所示,合理降低系统的设计负荷,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能耗。
第三、控制新风量与降低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
在有些建筑的空调系统中,需要大量引入新风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根据其新风引入方式,还可以通过在过渡季节和冬季直接引入室外的温湿度相对较低的新风来带走房间内所产生的各项热湿负荷,无需使用集中制冷系统达到“免费”供冷的节能效果。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
空调的论文篇十二
通常一项建筑工程涉及到较大的占地面积,建筑地址的前期规划应仔细勘测,包含当地气候条件、风向、年降水量、水文特征等,并强调土质的深入勘察,避免在设计完工后由于上述因素影响到建筑质量。建筑设计者应根据周边环境及自然因素择优选择,保障在建筑预期使用周期内不会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过多的能源消耗。具体而言,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在东北地区冬季极为寒冷,建筑物必须注重外墙的保温;同时在地址选择上应考虑到风向及风力因素,避免房屋朝向错误导致冬季冷风倒灌,提升取暖消耗的能源。
3.2采光设计
对太阳能的利用是节约能源的首要方式。在采光设计中,建筑物可通过通窗设计、玻璃幕墙设计、中庭设计等方式,确保室内处于充足的阳光直射状态,不仅可降低室内灯泡耗电量,还可有效利用太阳光提升人体健康。其次,在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温性能上也应注重屋面及墙体部分,无论何种设计方式,均需注重保温层及隔热层的施工。例如可采用双层隔热玻璃系统或保温百叶系统,从技术层面提升建筑物性能。最后,通过遮阳系统的完善化与智能化,让建筑物房屋光照强度处于大致均衡状态,不仅可提升居住者舒适度,还可在光照效果上加以美化,提升城市美观性。
3.3重视外部环境
建筑设计不仅应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外观等方面的设计,也应考虑外部环境。可根据建筑功能需求,例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商住两用建筑等,通过外部环境的结构设计,利用微气候环境加以改善,从而令建筑物处于优质的环境之中。具体而言,可通过降低温度、净化空气、阻挡风沙、降低噪音等方式,在建筑设计上加以调控,人工打造建筑物微环境。例如可在建筑物设计中加入清风系统,让人们在雾霾逐渐加重的环境下在家中可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也可在建筑群中规划人工湖,改善小区环境。
3.4注重性价比
虽说节能材料、节能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性,但也需考虑到部分材料及建筑的使用性能及价格之间的关系。受到普及程度及技术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技术用于建筑设计上存在成本明显偏高状态,设计者应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合理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及技术。例如在建筑物外墙窗户设计时,可使用保温材料及隔热膜;在屋顶设计太阳能发电设备及太阳能储热设备。应用现阶段已经成熟并普及的技术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不仅可达到节能状态,还可保障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设计中应充分应用节能理念,认识到节能设计对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的有益影响,在舒适度、和谐性、资源利用三方面原则下,将节能理念真正意义上应用于建筑各方面设计之中,提升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设计有效性。
参考文献:
空调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变风量系统有很强的动态特性,加之空调系统固有的非线性,使问题的解决变得非常困难。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缺少有效的分析计算手段。国内变风量系统的实践正在兴起,迫切需要可行、有效的辅助设计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变风量优化设计
1、引言
变风量空调系统于60年代在美国诞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负荷。在当今特别提倡节能和舒适性的条件下,变风量空调系统正在逐渐被人们接收并得到应用。
变风量空调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由于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的变化,而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的部分负荷下运行,所以风量的减少带来了风机能耗的降低。
*区别于常规的定风量或风机盘管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的不同朝向房间,它的空调负荷的峰值出现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因此变风量空调器的容量不必按全部冷负荷峰值叠加来确定,而只要按某一时间各朝向冷负荷之各的最大值来确定。这样,变风量空调器的冷却能力及风量比定风量可风机盘管系统减少10-20%*变风量空调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与风机盘管系统相比有明显的好处是冷冻水管与冷凝水管不进入建筑吊顶空间,因而免除了盘管凝水和霉变问题。
*系统的灵活性较好,易于改、扩建,尤其适用于格局多变的建筑。尽管变风量空调系统有其特有的优点,但在实际设计中还是应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应深入研究和探讨变风量空调系统,进一步优化其设计理念。
2、空调系统
2.1、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进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负荷,当房间低于设计额定负荷时,系统随之减少送风量,亦即降低了风机的能耗。故变风量系统比较适合多房间且负荷有一定变化的场合,如办公、会议、展厅等;对于象大堂公共空间、影剧院等负荷变化较小的场合,采用变风量系统的意义不大。所以,一般在以变风量空调为主的大厦中。其大堂等公共空间还是以定风量空调系统为好。由于其场合一般都是高大空间。如果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当其变风量变小时,会改变气流组织,影响空调系统的舒适性效果。
2.2、当今国内设计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其末端装置以电动节流式压力无关型为主。该末端装置可分为有带风机和不带机两种。带风机的末端装置又可分为带并联风机的末端装置和带串联风机的末端装置,一般选用以后者为主。
图1是典型的单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在通常设计的大楼中,将空调平面分成内外两个区,以围护结构退深3-4米的周边区域定为外区。其内中心区域则为内区。对内区而言,其空间需常年冷负荷,而外区在夏、冬季需不同的冷、热空调。由于内区常年供冷,建议采用不带风机的末端装置,其气流组织亦比较容易保证空调舒适性要求。对于外区,则建议采用带风机的末端装置,其出风口设置再加热器。在北方地区,其再加热器以热水盘管为主;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其加热量较小,可以考虑利用富裕的夏季电动制冷机组的用电装机容量来设置电加热器。在冬季空调运行中,周边区域的末端装置将一次冷风风量调至最小值(其设定的最小值用来满足将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再由末端装置出口处的加热器加热其空调送风。如设计采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出口处的加热器热其空调送风。如设计采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则冬季最小送风量将大大低于夏季运行时的额定设计风量,则势必大大降低送风口的出风风速,严重影响周边区域的气流组织。对于一定的外区冬季空调时的再加热量,当风量减少时,则会提高其空调送风温度,同样影响空调的舒适性效果。故外区一般采用带风机的末端装置,则可完全避免以上两大问题。通过风机的作用,尽管一次风量减少,由于二次回风的补入,保证了送风量,定于设计的额定风量;同时由于送风量的增加,降低了其它调送风温差。另外,由于末端装置内的风机克服了其出风处再加热盘管的压力,从而降低空调器出风所需提供的静馀压。
2.3、还有一种设计思路,即内外区全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出口处也不用设置再加热器,而在周边围护结构内侧下方另设立式风机盘管。夏季空调运行时,完全由变风量末端装置提供的送风量来满足内外区的冷负荷要求;冬季空调运行时,内区冷负荷空调仍由该区的变风量末端装置来提供,而外区的热负荷空调则由周边风机盘管来提供,外区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只提供其所需的新风量。这种设计方法,由于避免了吊顶内设置带风机制末端装置,从而降低了该风机带来的噪声问题,介同时由于周边需另设立式风机盘管,这势必减少了空间的利用率,对室内装修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设计方法已不是真正意义上变内量空调系统。
3、空气处理
图2是典型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冬季运行时的空气状态变化图,系统设计中,各楼层的一次风空调器只设冷却盘管,而集中式新风空调器设置冬季预热盘管和加湿器。作为冬季运行,新风经新风空调的预热盘管加热至o1或o2点,经加湿处理后至e点,而后与楼层空调回风混合后达到r点,再经一次风空调器的冷却盘管处理至出风状态点s.新风加器可以采用等温加湿和绝热加湿两种方法。由于新风加湿量较大,故等温加湿一般采用乾饱和蒸汽加湿法,而绝热加湿法,对于高压叶喷雾加湿法,由于无法做到比例调节,实际运行时控制精度很差,故新风加湿一般以采用乾饱和蒸汽等温加湿为主。该空调系统夏季运行时,新风空调器不作任何处理过程由楼层空调器各自承担,其空气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是,所有楼层空调器只设冷却盘管,而由新风空调器集中处理冬季室外新风的加热和加湿过程。这样,简化了整个大楼的空调系统,也大大节约了系统的初投资费用。但其缺点是,为了室内新风的集中加湿,必需先对其等湿加热,而楼层空调器对其混风空气进行冷却处理才能达到空调所需的一次风出风状态点。如此空气处理过程,势必产生空气先加热扣冷却的抵消作用,造成大楼空调系统运行时能耗的'大量浪费。
针对上述空调系统的缺点,笔者建议集中式新风空调器只设预热盘管,不设加湿器。大楼标准层的空调器只设冷却盘管和高压喷雾加湿器,而对于其它楼层有额定热负荷的情况下再加设加热盘管。该空调系统夏季运行时,其空气处理过程也如图3所示。而作为冬季运行,新风空调器只对室外新风进行预加热,新回风混合后进入楼层空调器,空调器则根据控制要求对其加热或冷却(对于不同楼层,回热或冷却可能同时存在)当然,新风加热处理后温度设定值的前提是大于+5°c,且保证标准层空调器的入风空气状态r2的焓值不低于s点,避免其加热过程。经盘管后的空气状态点,其空气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该变风量空调系统,由于充分利用了冬季室外新风集中加湿而产生的大量冷热抵消作用,是一种比较节能的空调形式。
4、冷热源
对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冬季和过渡季节运行时需同时满足内外区的冷、热负荷要求,故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由于系统要求同时提供冷、热源,除采用常规的电动制冷机组加蒸汽或热水锅炉外,可以考虑采用直燃式溴化锂冷热不机组,其具有运转时无振动,无磨损,运行经济可靠等优点。不过,如采用直燃机组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机组供水温度因为溴化锂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一般只能达到+7°c左右,当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低温系统时,系统需提供足够低温的冷冻水,而这对于溴化锂组而言就难以胜任了。
*直燃机组需采用分隔式供热机组如果采用主体供热式直燃机组,由于无法同时制冷和制热,不能满足变风量空调系统需同时提供冷、热源的要求。
*配置低负荷运行时只有内区少量冷负荷,其总冷负荷大大低于夏季空调时的总负荷,如在此低负荷情况下运行,直燃机组将大大降低其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故此时,低负荷制冷由独立的电动冷水机组承担为好,直燃机组只作制热用。
在空调水系统设计中,冷却塔可以设计采用独立小塔不分彼此、统一组合的形式,所有冷却塔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实现运行时,不管入塔水量及水温如何变化,冷却塔通过调节风机风量以保证出塔却水的温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冷却塔的运行能耗。由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冬季亦需提供冷源,可考虑在室外空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冷却塔的冷却能力,通过板式热交换器,提供一定低温的冷冻水,以达到不开冷水机能的节能空调运行。
5、风量平衡
图5是典型的变风量系统的经济运行。对于采用混风的空调系统,新风量在各个房间是按风量分配的。也就是说,即使总新风量达到要求,在的房音也会有新风不足的问题,对于变风量系统,由于送入房间的要求,总新风量将会增加,基至在有的时候可能超过空调需要的送风量。为此可这样考虑,在一定的新风量下,总回风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一定超标,可以利用回风以减少总新风量。图示空调系统运行时,送风机根据空调负荷确定送风量,新风机则根据回风的空气品质确定提供的新风量,而排风机则根据房间的所需正压值匹配新风机的运转。在过渡季节,调节新风机和排风机的运转风量来维持一定的新回风混风温度,这样做法是充利用室外新风的低湿冷却作用以减少冷机的开启时间。但在实际采用时,如大楼标准层独立设置一套变风量空调时间。但在实际采用时,如大楼标准层独立设置一套变风量空调系统,这种做法需在每个楼层设两台变频调速风机(新风机和排风机)。这势必增加了每个空调机房所占的空间,也大大增加了初投资费用。为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系统实际运行时,是通过探测回风空气中的co2浓度来控制新风量的,但co2浓度达到要求并不能代表室内建筑空气品质合格,室内还会存大其它挥发性污染物。
鉴于以上两点原因,在实际设计时,往往确定一个满足额定空调状态时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固定新、排风量。特别是在大楼存在大量分层空调的标准层系统时,通常各设置一套新风系统和一套空调排风系统,其总管统一设置的新、排风机采用变频调速风机,且系统在每个楼层的新、排风支管接口处各设一个定风量控制器,新风机的转速控制匹配于新风机的运转,保证整个大楼的风量平衡。当然,大楼内还需设置一套厕所不间断定风量排风系统,保证厕所内异味的排除。
在一些设计实例中,往往忽略了楼层内排风支管接口年设置定风量控制器,并把空调排风与厕所排风合为一个排风系统,对于这种设计,虽然排风机仍为变频调速控制,能达到整个大楼的新、排风总量平衡。但对于每个楼层而言,排风系统理论上各楼层排风量是平均分配的,而其馀空调运行的楼层所分配到的排风量减少,造成房间过高的正压。对于大楼的大堂等公共空间的空调设计,一般采用常规的定送风量、定新风量的空调系统。考虑到冬季空调运行时,对于楼体较高的大楼,会产生较大的热升效应,从而造成大堂冬季空调运行时产生较大的负压。为此,大堂等公共空间的空调可以考虑采用定送风量、变新风量的系统,空调新风由变频调速的新风风机提供,通过调整新风送入量来保证不同季节空调运行时室内,定正压(公共空间室内压力设定值应满足最小新风量所需的风量)。
6、自动控制
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自动控制系统,这套自动控制系统与整个大楼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电脑相连接,实现中央监控和调节。在一般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大厦中,包括以下几广面的要求。
*水阀的调节
在个别定风量系统中,由回风温度控制安装在冷热水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比例式调节阀。在新风系统在变风量系统中根据送风温度控制安装在冷热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比例式调节阀。如在高大公共空间设置空周边热水采暖设备,则由其周边采暖区域的温度控制设在热水采暖设备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比例式调节阀。
*风阀的调节
在变风量每个末端装置的控制区域,放置一个感温器。根据感温器所测的温度与室内温度设定值的差值,控制该区域的末端装置内一次风电电动机风阀的开启度,对于周边再加热变风箱,当室温下降,风阀关至最小风量值时,启动再加热器,提供外区空调所需的热负荷。
*变静压法的变风量系统控制
在一些小规模的变内量空调系统可采用变静压控制法采用变静压控制法的系统总风管中所需设置静压传感器,而是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中设置阀门开度传感器,而是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开启度,由此判断和计算来调节一次风空调器内风机的变频器,使具有最小静压值的末端装置的阀门处于全开状器,使具有最小静压值的末端装置的阀门处于全开状态,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风机运行的静馀压,节约风机的能耗。
*定静压法的变风量系统控制
在通常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一般设计采用定静压控制法。由于采用定静压,当所有末端风量都低于额定风量时,在系统的实际资用压力将低于设计资用压力,此时,再维持系统中的设定静压值则不利于风机的节能。但由于定静压控制的变风量系统,其空调器的风机调节与末端装置的控制无直接联系,故该系统控制方法比较简单,运行可靠,适合于较大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场合。
在公共空间和主楼标准新风竖井中各放置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所测的压力与设定值的差值,控制公共空间和办公新风竖井的压力定。主楼排风风量则根据新风机的运行情况而作自动相应调节。
*对于空调器内的加湿器,根据室内的相对温度,控制一次风的加湿量。
*在新风入口设置电动风阀,与新风送风机连锁开关,以防冬季非运行时盘管冻裂。
*空调自控系统还包括冷冻机组运行台数控制,优化启停控制,供回水压差恒定控制,启停联锁控制,各运行状态的遥感遥测和非正常状态的故障报警等。
7、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7.1、噪声
在变风量系统中,比较大的噪声源除了送、回(排)风机外,还在变风量末端装置,流过末端装置入口的风速都比较高。因为压力无关型的变风量末端装置都带有风速测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一般要求风速高于一定数值才能保证测量准确。一般的节流型末端装置是靠调节阀片开度来改变风量的,所以当阀片的风速也增加了,所以,入口调节阀片关小时,流经阀片的风速也增加了,所以,入口调节阀片处是末端装置产生较高噪声的一个主要来源。另处,如果采用带风机的末端装置,该风机也是一个产生噪声的根源。
对于以上噪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读者参考:
*校核选用的末端装置在最小风量、最大风量时产生的噪声。因为末端的型号越大噪声也越大,故在便于合理布置空调系统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型号的末端装置。
*在变风量系统中采用变静压法自动控制系统,尽量提高系统末端装置的节流调节阀的平均开度,从而降低末端入口调节阀的节流噪声。
*对于带风机的末端装置,视噪声控制要求而定,合理选择该末端置的风机运行风量,有可能的话,设计考虑全部采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
*在末端装置的出风管上,合理设置所需的消声设备。
7.2、新风
图1是典型是单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一定的新风量直接送入空调器与回风混合,再由末端装置分配送入各个房间。由于新回风比例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当某一房间冬季的负荷降低而引起送风量的减少时,其送入房间的新风量也势必减少,特别是外区范围内的周边小房间,由于该房间冬季空调时,含新风的一次风量只为定最小值,在实际运行控制时,为了尽量减少外区的末端装置对空调送风再加热而与一次冷风造成的冷热抵消,往往将冬季一次风量最小值设定得过小,从而造成房间缺少新风,室内人员感到憋闷。故在这些特定房间内,应适应提高末端最小风量与最大风量之比(变风量比),以提高足够的新风所需。如在一些内外区连通的空间场合,由于内外区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则可适当降低变风量比,减少一次风的冷热抵消量,以达到节能效果。
7.3、气流组织
在一些南方地区,冬季空调运行时外区的热负荷较小,故外区的末端装置设计采用电加热。由于采用了电加热器,它设有热水盘管所产生的额外空气流通阻力,因此采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也较多,此时,因设有风机的恒定送风量的作用,须仔细分析气流组织,合理布置周边空调送风口,一般应采用条缝型风口靠外窗布置为好。避免如同内区所采用的方形平面散流器的布置形式。同时,可适当提高末端装置设定的变风量比。
7.4、房间温度控制
空调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同一个末端装置的送风口跨分隔布置。因为末端装置的送风量是根据感温器所测温度与房间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来控制的。当同一个末端装置的送风品跨度分隔布置时,感温器只能感知一个房间的温度,如不同房间的负荷变化不相同时,则势必会造成不同房间的实际控制温度的偏差。在冬季空调运行时,如在一些内外区连通的大空间场合,可考虑外区的设定温底低于内区2-3oc.这样,有利于内区产生的部分富裕热量传至外区,承担外区的部分热负荷,从而达到空调运行时的节能作用。
8、总结
空调的论文篇十四
1.1暖通空调工作原理
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然后,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在夏季,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本文主要研究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部分,主要涉及供水系统和空气处理单元。
1.2暖通空调供水设计
常用的冷冻水(水为载冷剂)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的不同,按水压特性划分,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按冷、热水管道的设置方式划分,可分为双管制系统、三管制系统、四管制系统:按各末端设备的水流程划分,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系统:按水量划分,可分为定水量和变水量系统。变流量系统中的原则足的供、回水温度保持不变,建筑物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回水的流量来适应,该水系统输送的水流量要与建筑物需求相适宜。
由于目前大多数冷水机组的水流量要求恒定,所以变流量系统实际上是供冷(水)量与需冷(水)量相对匹配的。即供冷(水)量只能随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的不同产生变化。由于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设计负荷的60%以下运行,且负荷随着时问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使冷水所载的冷量与经常变化的负荷相匹配,从而节约冷量输送动力和冷源的运行费用,采用变冷水流量控制便成了理所当然的做法。
1.3暖通空凋空气处理单元
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形成混风,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在冬天,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在夏天,混风温度降低,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调节房问的温度到达所需要的设定点。房间内的气体在排风机的作用下被排出,形成回风。部分的回风排出室外,部分回风与新风混合重复上述过程。
混风和冷冻水的热交换是在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进行的,热交换器是暖通空调系统空气处理单元中的重要部分,热交换器的工况处于部分负荷下时,并非与设计工况相同,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热交换器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非设计工况。
2.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1主要设备
2.1.1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此系统的3阶段供冷启动顺序为:热转轮启动,蒸发冷却器启动,备用冷却盘管启动;其两阶段供热启动顺序为:热转轮运行进行热回收,利用热水盘管加热处理空气。此空调系统主要任务是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提供室内的基本温度保证。
2.1.2埋管式辐射墙板墙架上和空气中的温度传感器提供水流阀门的控制信号。它是在室内基本温度点基础上,对温度进行再调整的设备。
2.1.3屋顶通风装置室外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室内温度、湿度,提供此开关控制信号。它是室内温度、湿度调整的辅助设备,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其动力是日光反射板上的太阳能电池。
2.1.4日光反射板阳光和温度都是照明系统和温度系统的信号源,光线反射板受控于这两个系统。既能遮光,也能将室外光线反射到室内。
2.1.5照明系统由房间使用状况检测、日光、阳光反射、室内光照度等检测信号,用开关、遥控器或计算机程序控制此系统。
2.1.6个人工作环境系统在个人工作环境系统中,温度、湿度、房间使用状况检测、空气流速、空气品质等数据均为控制因素。每人工作环境系统的温度、湿度的期望值,房间使用状况检测数据,由系统中的传感器或由人工给定,由通讯系统传送给上一级(网络工作级)和系统工作站,由网络工作级和系统工作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此个人工作环境系统的系统参数。
2.1.7控制系统和主配电盘它是控制、电源和通讯系统的神经网络。
2.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为两大控制部分:
2.2.1温度和空气品质控制系统温度和空气品质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埋管式辐射墙板、个人工作环境系统、可开启窗户、屋顶通风装置等。本系统的传感器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冷热水流数据、房间使用状况、空气品质(co2)数据、露点温度,以及室外风力等。执行机构是热转轮、蒸发冷却器、水流阀门、空气处理器、加热盘管、冷却盘管、气流混合调节器、水压调节器、屋顶通风装置等。
2.2.2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环境灯、周边灯、工作灯、室内遮光设备、日光反射板等。灯光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包括室外日光检测器(最大照度)、室内照度检测器、房间使用状况等。执行器是控制日光反射板的电机,控制天窗、可开启窗户、门遮阳设备的电机,数字式日光灯整流器,数字式相位灯光调节器,数字转换器等。
2.3控制系统结构总控制工作站热冷水系统热水系统冷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处理单元-1(ahu1)、空气处理单元-3(ahu3)、埋管式辐射墙板埋管式辐射墙板控制系统埋管式辐射墙板1-26(分组)、个人工作环境系统个人工作环境系统控制系统个人工作环境1-30(分组)、系统接口温度/空气品质控制系统与照明控制系统接口(两个公司产品)。
3.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优化
项目优化原则技术措施
vav系统与ba联网优化vav送风静压和新风量,节约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温度控制,新风量控制,送风压力控制及受风量为苗装置温度控制基础上,优化送风静压和新风量的设定。
表1系统优化措施表
4.结语
虽然智能单元能够自动完成一些功能,但全部工作需要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来协调。所以,用工作站协调来自于不同生产厂家的子控制系统是必要的。确立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出发点、优化原则及技术措施对于智能建筑节能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