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汇总21篇)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案的编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这些教案范文中,教师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5、第5题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生踊跃发言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备注: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二
第三节 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三
教学建议: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四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五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1.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可能性的猜测。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2.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六
小鱼的梦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发挥学生想象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作一个有梦想的人,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录音机、录音带(催眠曲、课文朗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生:(指名说自己的梦想)
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瞧,他们是谁?(贴小鱼的图片)原来是一些活泼可爱的小鱼。小鱼也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小鱼的梦》。(出示课题、放录音)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它学会好吗?
三、学习儿歌。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小声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关系,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通过拼音拼读出来,或者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都可以。
生:(自读课文)
师:你会读了吗?先读给同位听听好吗?
生:(同位互读)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3个)
师:谁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指导有感情朗读:
1、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来读……)小鱼怎么会盖一床珍珠被呢(课件出示)瞧,多么神奇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2、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师:你为什么喜欢,你听过催眠曲吗?好听吗?想象一下,风儿是怎样为小鱼唱催眠曲的?(学生模仿)
“波浪又把摇篮推”在这里什么就是小鱼的摇篮?有风儿为小鱼歌唱,有波浪做他的摇篮,多么幸福啊!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配乐)
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小鱼怎样啦?
3、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小鱼睡得多香啊!他会梦见什么呢?(学生说)
(小鱼会梦到他长大了,离开池塘,到广阔的大海中去了)我们也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而且要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最后齐读课文。(配乐)可选择喜欢的方式(站、坐、表演、背)
四、认读生字
过渡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你们可真棒。在这首儿歌中,有好多字是要求我们会认的,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看谁已经学会了。
1、逐个出示生字认读。
2、整体出示本课生字。
3、检查认读生字。
4、小游戏:放鞭炮。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有关比较的知识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踊跃发言,介绍校园的美
2、交流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的好处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人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等
回答:有10各人在踢足球,有4各人在做操,有3各人在爬梯子,有10各人在赛跑等
2、仔细观察,在树上标一标
3、在方框里天上相应的数字
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列式计算
5、小组合作,按照上面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2、在校园里,你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让学生再看图,提问:根据图上的体育活动,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数学的问题?
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2、看看爬梯子的这几个小朋友,他们哪个爬的最高,哪个爬的最矮?
3、我们再来看看赛跑的这几个小朋友,大家来给他们排个名次吧!
4、关于体育运动,大家还能提出加减法的问题吗?大家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参与学生的活动,给学生重组的运动时间,巡视,作必要的指导。
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引出主题
三、课堂总结
学生和老师一起寻找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激励、增强学习信心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大家来锻炼
数的问题: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恩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
加减法的问题:
赛跑的比爬梯子的多多少人?足球场右边的人比左边的人少多少人?
备注: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八
主备人:李光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一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2)学生自由选择。
(3)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二
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跑到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的位置了。我发现加法与减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板书)如果老师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6+2=8,那在这同一张图上我们又要同时表示出8-2=6,我们可以用向哪个方向的箭头来表示?(向左)
师:在这张图上,从左向右看我们看到了(6+2=8),而反过来从右向左看我们看到了(8-2=6),这幅用箭头来表示加减法的图正是对应着刚才的两道加减法算式,从图上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出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三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四
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五
师:学习数学上我们有一个好帮手,看看是谁呀?双色片!小小的双色片也蕴含了加与减。
(出示)
1、师:你能看图列出一道加、一道减吗?
6+3=9师:你能根据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9-3=6师:你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
师:(出示图)根据这两道算式,我们在它所对应的箭头图上的方框中应该填什么?
师:在这个图上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我看到了6+3=9、9-3=6)
师:对,从左向右看它对就是我们刚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过来,从右向左看,它就是我们列出的减法算式9-3=6。好,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上第1题。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回顾
内容
方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八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
体会物体所在位置的相对性。
主题挂图、动物卡片。
(一)谈话引入
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孩子来给淘气出个主意?
生: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呈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请翻开书56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谁愿意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
生:长颈鹿、小白兔、小乌龟、还有小松鼠和小蜗牛。(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
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不对,老师把它们的顺序弄错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说说正确的顺序应该怎样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师:你来摆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后面。(学生边说边摆)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后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蜗牛在最后。
2、小组竞赛。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小动物们的位置与顺序。每个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讨论一下这个动物的位置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说法最多。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二十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方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 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 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二十一
乘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