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爱莲说读书心得(通用19篇)
在尝试与失败中,我们能够找到成功的道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总结不仅仅是列举事实和数据,更要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它描写了荷花虽然身处污浊的环境,但是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令人尊敬的品格。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来赞美那些在污浊环境中都能够坚定不移,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的人物。
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写出了莲花的不同寻常的可贵之处,是全文的'精华之处。我们看到开放的莲花总是朵朵清香,含苞欲放,楚楚动人。它是生长在污浊的淤泥中,却清清白白,静雅宜人,令人肃然起敬,却又心生爱慕。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我们做人也要一样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学习莲花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大千世界,万千变幻,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变化多端。学习莲花精神,就是在利益冲突面前,遇到追名逐利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保持清醒冷静的态度,始终坚守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原则。
莲花是生长在凡尘俗世的花朵,又是那么超凡脱俗,独具一格。它不象牡丹艳丽富贵,它不似菊花消极隐逸,永远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不浮华不喧嚣,保持独立。
读完《爱莲说》,我想,在我们的人生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时候,特别需要这样一朵静怡宜人的莲花,时时提醒我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二
关于“爱莲说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之一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部首先描写了“爱莲说”,以此传达了他对诗词与美学领域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在我看来,读书心得体会无疑是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吸收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才智,这也是我对“爱莲说”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爱莲便是爱生活
“爱莲者,清心者,守节者,乃可近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让凤姐说出此话,从而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眼中,一个人如果爱莲,就能够得到清心的积极影响,而且还能够守节,保持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我对爱莲的理解。莲花的深厚文化底蕴、纯洁高雅的气质,可以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向善,为生命注入无穷的灵气,让我们不断追求完美,提升自我。这就是我认为“爱莲说”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第二段:爱莲启示我们对美的追求
莲花是一种特别的植物,它集文化、美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在中国园林中常常作为装饰元素出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莲花的生长和发展过程,认真品味它的花瓣、花苞、花茎和池水之间的统一,就会发现莲花之美远超我们的想象。这样的认识也启示我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印证了“爱莲说”今天依然具有的深刻内涵。
第三段:爱莲是思想和文化的结晶
莲花作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美丽植物,承载了众多的思想和文化,成为“生命、纯洁、高雅、致远”的象征。它所蕴含的哲学性思想,如“不染、不腐、不束、不垢”等,让莲花成为广大文化爱好人士探索和研究的主题。同时,莲花在诗、文、画、音乐等领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段:爱莲深化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
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莲恰恰教给我们学习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感悟莲花之美,从而领悟到学习中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通过对莲花的生长过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天人合一”的涵义,通过感知莲花之美体悟学习的深刻意义,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
第五段:爱莲塑造了我们健康的生命态度
选择爱莲也需要选择爱生活,爱健康。莲花无论从营养,还是药物价值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透过爱莲我们不仅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健康、养生,以及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铺就一条通往美好人生的路。这样的生命态度将引导我们更多地从生活中寻找美好,追求更高的品质生活,随之将会使我们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总之,“爱莲说”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通过对这项文化的研究、分析与理解,我们能够获得深刻的感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文化、人生和健康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不断领悟,才是我们不断走向进步和成功的关键。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三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赏 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四
莲不比挺拔的松柏,莲不比傲雪怒放的腊梅,莲不比勇斗秋风的黄菊,但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爱莲“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漫步荷田之畔,见荷花各式各样,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似娇似羞,惹人遐思;盛开的花儿,似笑似舞,让人驻足;还有的迫不及待蜕去外边的几瓣,中间的莲蓬,让人想起母亲,想起孕育,想起希望。微风吹来,荷花左右摇摆,翩翩起舞。莲叶托着荷花,有节奏地跳舞。莲花衬着莲叶,美丽极了莲的颜色是淡淡的粉红,花瓣上略带点白,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莲的一生几经磨难,却依旧傲然挺立。支撑它的一根纤细而又娇嫩的茎,好像一掐就能掐出水了。一根不起眼的绿茎,把整朵花抬得稳稳当当。一股狂风吹过,它轻轻地摇曳几下;一阵暴雨打来,它依旧屹立在雨幕之中。照耀它的不是温柔的春光,而是毒辣的`烈日;滋润它的不是甘甜的泉水,而是污泥中的浊水;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一阵阵的热浪。莲的一生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却依旧傲然挺立。面对挫折,开得更灿烂。
爱莲的文化。《爱莲说》里,我独爱那一句“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它赢得了多少清高之士的赞许,赢得了多少同感之人强烈的共鸣。再看看诗人李白称赞荷花,他的眼中,荷花成了艳丽无比的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顿时散发出无比得绚烂,异常诱人,用“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的诗句形容不足为过。当然,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成了夏日风景的制造者;比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爱莲一身的宝贝。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梗、藕节都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莲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莲一生都为人们奉献着。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爱莲清幽淡定的君子之美;爱莲孤芳自赏的清高之雅,爱莲不惧风雨的坚强之勇。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五
“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名篇。它诠释了中国文学中一种精神追求,即以荷花为媒介,表达出静心、宁心、悟心的境界。作为读书人,我们也可以从中读悟到许多有关读书和心灵成长的道理。
第二段:爱莲说对于读书的启示
“爱莲说”的核心在于悟性。周敦颐以爱荷花的方式,表达人的性情、生命价值和人间美好。读书也同样需要顺应自己的心性与天地,去领悟和追寻真理、善美。读书其实是一次探访人类文化源头、铸就高尚人格的人生的过程,要把握自己性情与文本的主旨,尽情吸收并发挥其生命感和价值趋向。
第三段:爱莲说对于心灵成长的启示
在家居、文人倡导下,中国文化中将自然景观人性化,在周敦颐笔下,荷花不再仅仅是花卉,而是一个有灵性的存在。如果人们对自然——荷花的顺从、感悟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对人也就是亲近感、对待问题的态度、人生境界都会有更加宏大的提高。领略自然的大千世界,塑造心灵成长,也只有达到一种境界才会认为自己领会了荷花的意蕴。
第四段:爱莲说对于价值观的启示
“爱莲说”以荷花为载体,从爱的角度来阐释自然之美。读书人,更应该去学会爱,从爱阅读开始,去感悟权利、自由、平等、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并用这些成熟的价值观去衡量自己,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联系,在此过程中理性地解决心中疑惑与困扰。因此,读书与爱的结合才能够在心中细腻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奥妙,领悟到文化、宗教、人类道德等各种人文涵义。
第五段:总结
在《爱莲说》中,作者以荷花为示范,探讨了自然、人性、人类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志善、共商的生命修行方向。读书人同样也应该以荷花之旅为梦想,朝着理解作品、悟性思考、爱与价值观的融合。总之,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自然所呈现的稳定与浪漫成为了我们寻求安宁、成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主张人文和善好心情的楷模。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六
今天,我认真的阅读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了周敦颐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赤云之流俗的厌恶。周敦颐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赏吗?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就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见作者是多么爱慕莲花啊!
社会很复杂,我们要先做好一个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才能做好一个社会公民做一个像莲一样的人,高风亮节,清雅脱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莲教给我们的品质,一定能让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莲的品质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让我们贡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吧!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七
记得童年的那个夏夜,父亲指导我第一次读《爱莲说》。说实话,那时还不能全部理解这篇文章的涵义,但我却爱上了这篇透射着精神光彩的文字,直到我走向社会生活以后,我逐步理解了这篇文章的精神内容,直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它的全文。
《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庐陵家谱也和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他的《爱莲说》可以说是他洒落胸怀的光辉写照。据史,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即作《爱莲说》相赠。
莲,俗称荷花,历来是古今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赞美它的清姿素容,而周敦颐的《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而高贵的品格,从而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和潇洒胸襟。
《爱莲说》的全文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莲之美在于一个“洁”字。“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描写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精神风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莲如傲然君子,而决不被世俗轻慢玩弄。
文章的第二部分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在于感慨,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爱莲说》的“说”,即托物言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时,文章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丽,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的主题得以深拓,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加深立意的作用,艺术手法极其新颖而高明。并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
《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
我爱荷莲,不仅爱其品质的高洁和美好,而且爱其精神不落世俗的娇媚。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八
今天我读了周敦颐的荷花《爱莲说》,尤其是描写荷花的那一部分,让我记忆犹新,她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她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没有多余的藤蔓和分枝,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挺拔,直立地树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她们,却不能到近处去玩弄她。
在那碧绿的荷叶中,隐隐约约有几朵雪白的荷花在悄悄的绽放,她们那么的美丽,仿佛是一位羞花闭月的少女,朝着迎面吹来的风尽情歌唱。微风朝那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吹去,它们好像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欢迎正在观赏荷花的人们。
人们赞美荷花高尚的品质,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美丽,是因为它她美丽端庄而不妖媚,我爱荷花,赞美荷花,更爱她高贵的品格。
爱莲说读后感9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不知为何,我也是从小就独爱莲花,或许是因为它清新淡雅的颜色,与众多花都不同。它既不似玫瑰般娇艳妖娆,也不像牡丹那般富丽堂皇。它没有桂花那般浓烈的香气,有的只是一丝沁人心脾的清香,淡淡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看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不由得有感而发。文中,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为何周敦颐如此爱莲呢?他把莲花比作自己,立志成为像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
关于周敦颐那莲花般的性格,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在宋庆历四年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第二年,南安有一囚犯,法不当死,而转运使王逵却决定严加处理,众官虽觉不当,但他们慑于王的权势,不敢出面讲话,惟独周敦颐独能据理力争,王逵不听,他便弃官而去,气忿地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终于省悟,放弃了原来的意图,囚犯免于死刑。
单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周敦颐不阿谀奉承,事事秉公处理。不惧权势,不图富贵,为人正直的性格。正如他所说的那一池莲花一般高洁。
相比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晚年隐居,周敦颐选择了面对现实,不受环境的影响。在我看来,前者的心态确有消极避世之嫌,而后者的态度更值得后人学习,面对社会,种种挫折,一味躲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直面困难,改变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他的抱负。
胡宏在《通书略序》中说道:“今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
由此可见,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周敦颐爱莲,因为莲花有可贵的品质,它不与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君子。
花木虽不能言语,但它的品质仍能轻易可见!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九
莲,牡丹受人追捧,因为它富贵有余;水仙使人家养,因为它亭亭玉立;甚至于玫瑰,都让人采摘,因为它娇艳欲滴。花开千朵,莲,似乎被人遗忘了。
莲,穿着白衣,静静地卧在水面上,纵然有人走过,也只是淡然一眼便匆匆离去——他们嫌莲太平凡了。它不似牡丹一般富贵,也不似水仙一般大方,更不似玫瑰一般有一种不羁的带刺之美。当所有人都在爱别的花时,莲不嫉妒,也不怨恨,更没有报复,即便有淡淡的羡慕。但,它却连淡淡的羡慕都是洁净的,从不沾染世俗。
莲,孤立凡尘,远离那喧哗的尘嚣。可谁又知它的内心丰富多彩呢?可谁都不曾细细观看,不然,莲也不用默默无闻了,人们都只爱看表面,都喜欢一看便知的东西,却不知那些东西其实是肤浅的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虽如一位天真少女,却从小便立身邪地,不被欣赏。她,又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不懂争夺,不懂世故。莲,却又更像一位壮志难酬的志士君子,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它不敢盼求奇迹的出现,一如刚出生婴儿的瞳孔:黝黑,干净,平静。
默默里,也不知默默里流逝了多少岁月!
莲,等来的是一位诗人。
莲,等来的是一个知己。
莲,等来的是一个时代。
自此以后,每到盛夏,当水平面上漂浮起白莲,她,便成了夏天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
莲不比挺拔的松柏,莲不比傲雪怒放的腊梅,莲不比勇斗秋风的黄菊,但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爱莲“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漫步荷田之畔,见荷花各式各样,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似娇似羞,惹人遐思;盛开的花儿,似笑似舞,让人驻足;还有的迫不及待蜕去外边的几瓣,中间的莲蓬,让人想起母亲,想起孕育,想起希望。微风吹来,荷花左右摇摆,翩翩起舞。莲叶托着荷花,有节奏地跳舞。莲花衬着莲叶,美丽极了莲的颜色是淡淡的粉红,花瓣上略带点白,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莲的一生几经磨难,却依旧傲然挺立.支撑它的一根纤细而又娇嫩的茎,好像一掐就能掐出水了。一根不起眼的绿茎,把整朵花抬得稳稳当当。一股狂风吹过,它轻轻地摇曳几下;一阵暴雨打来,它依旧屹立在雨幕之中.照耀它的不是温柔的春光,而是毒辣的`烈日;滋润它的不是甘甜的泉水,而是污泥中的浊水;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一阵阵的热浪.莲的一生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却依旧傲然挺立.面对挫折,开得更灿烂。
爱莲的文化.《爱莲说》里,我独爱那一句“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它赢得了多少清高之士的赞许,赢得了多少同感之人强烈的共鸣。再看看诗人李白称赞荷花,他的眼中,荷花成了艳丽无比的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顿时散发出无比得绚烂,异常诱人,用“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的诗句形容不足为过。当然,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成了夏日风景的制造者;比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爱莲一身的宝贝.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梗、藕节都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莲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莲一生都为人们奉献着.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爱莲清幽淡定的君子之美;爱莲孤芳自赏的清高之雅,爱莲不惧风雨的坚强之勇.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一
很巧的,这次经典诵读培训,老师安排了《爱莲说》一文,此后,在众多国学经典文章中,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周敦颐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之一罢了。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周敦颐为保持一份高洁,宁可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随之,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这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接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读这句话,可说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悠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普通,但让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居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上下文可谓浑然一体,不露丝毫痕迹。作者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求荣华宝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也。接着,他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菊之爱,陶后有鲜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由此可见,周敦颐那种不从众只求宁静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爱莲说》,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每次品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爱那出淤泥不染的莲,它表里如一、行为端正,每次看到莲,心里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语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形态上的美,更是品德上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每一代人赞扬、学习、发展下去,相信,莲花的美将在我们心中永世长存!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二
在我书房的墙角,有一尊花瓶。之所以称其为“一尊”,是因为它太瘦了:上下两端宽,到了中间一下子窄了,仿佛病弱的孩子,让人担心;又仿佛窈窕的舞者,颇有几分灵活的'动感。
这花瓶并不像名字大作那般珍贵,只是普通的样子,却足以叫人爱不释手了。在那瘦弱的颈里,装着几样东西:一束干花、几枝芦苇,干花是原来有的,而芦苇是之后放的,这倒映得它有几分妖娆了,花瓶是透明净澈的,便可看到芦苇根本上的泥土,远远地看去,既不碍眼,也添了几分乡土气息。在那花瓶的边上,雕着淡雅的小花,不知是兰还是什么,总之,仿佛舞者身上绚丽的装饰,若是比作那瘦弱的孩子,这小花——便是帽檐上的花环了。
我自愿把这花瓶比作君子,便不愿再将它的妖娆展现,但这花瓶的美,却远在心目中的君子之上了:你若夸它,它便摇摇那瓶中的花儿,像是说:“过奖了!”遇上不喜欢的人骂,它也不怒,一动不动,大有“沉默是金”的意味。你看这花瓶的时候,它就把花儿对着你;若是不看,它便老实地盛着花儿。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三
第一段:引入背景和主题(约200字)
《爱莲说》是中国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的一部散文,描述了人们对莲花的喜爱和莲花对人们的吸引。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心得和体会。莲花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美丽的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启示和人性的领悟。下面我将从莲的生命力、仰首的心情、世间虚幻、道德感和生命的延续等角度,谈一谈我对爱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莲的生命力(约200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展现了非凡的生命力。在郭沫若的文章中,他形容莲花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破土而出,一个个蓓蕾顽强地向上生长,终于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种生命力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坚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拥有莲的精神,我们也能够顽强地生活下去,并绽放出美丽的人生。莲花的生命力教会了我永远不要放弃,用坚持来迎接挑战,相信必能克服困难。
第三段:仰首的心情(约200字)
莲花在郭沫若的散文中被形容为“仰首”而生,它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情。莲花从水中长出,它的花朵总是向着阳光昂首,似乎在告诉我们要向上、要积极、要向阳光看齐。人生中也常常会有低谷和困境,但只要仰望星空,我们就会看到光明和希望。莲花的仰首之心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
第四段:世间虚幻(约200字)
《爱莲说》中,郭沫若写到莲花的花瓣是虚幻的,它们遮住了花蕊,使人看不到莲花的真正美丽。莲花的虚幻性让人思考现实生活中的虚妄和迷茫。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也会被琐事所迷惑,看不到真实的一面。莲花的虚幻提醒了我要学会洞察事物的本质,明辨真假,不要因为表面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心的价值。
第五段:道德感与生命延续(约200字)
莲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和美丽的形象,给人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它不被世俗所污染,只向上看,只向阳光生长。人们对莲花的敬仰和爱戴,也有助于莲花繁衍生息的延续。在我的理解中,莲花的延续并非仅仅指种子的繁殖,还包括精神的传承。莲花的道德感和生命延续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美好的精神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总结(约200字)
通过阅读《爱莲说》和对莲花的深入思考,我体会到了莲花独特的生命力、仰首的心情、世间虚幻、道德感和生命的延续等方面的含义。莲花教会了我向着光明坚持走下去,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莲花也让我明白了人生中不应该只看表面,要洞察内在的美好。无论是在物质化的世界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都应该保持道德感和生命延续的重要性,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莲花是一种美丽而崇高的存在,值得我们敬重和珍视。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四
今天,我看了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久久不能平静。
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了周敦颐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赤云之流俗的厌恶。周敦颐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赏吗?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就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见作者是多么爱慕莲花啊!
社会很复杂,我们要先做好一个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才能做好一个社会公民做一个像莲一样的人,高风亮节,清雅脱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莲教给我们的品质,一定能让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莲的品质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让我从我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吧。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五
【心得体会导语】为大家提供爱莲说心得体会(精选5篇),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写作需求,相信本文内容能为你起到参考作用。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爱莲说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了杨老师执教的《爱莲说》,我受益匪浅,杨老师课堂设计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交流。杨老师的课前交流可以说驾轻就熟,简单的几个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不再陌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要善于提问、敢于提问。这就为整个课堂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平台。
其次,理解文意。对于文言文教学,疏通文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使学生动起来,既学到知识,又锻炼能力?杨老师采取“提出问题——生生问答——师生互译”的步骤,达到了这一课堂效果。
再次,品味文本。杨老师从语言之美、手法之美、立意之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提出问题——示范举例——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的步骤,完成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解答,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暂时中断时,杨老师总能非常恰当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我十分佩服杨老师课堂语言的感染力,佩服他思维的机智灵活,佩服他对课堂极好的驾驭能力。学生们在自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得到了莲花“君子”一样的品质这个结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主旨——赞美莲花实则赞美像莲花一样的人,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
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演员的表演要靠导演去指导,要想使演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关键看导演的点拨,杨老师非常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文化,更要利用手机短信、廉政书屋、廉政广场、文化网站等现代宣传手段发展爱莲文化。三是要通过观景赏莲,传播爱莲文化。就星子而言,我县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上风,于往年重修[爱莲池"景观,品种多样的莲叶荷花、古色古香的爱莲亭阁、内涵深刻爱莲石刻,让游人在观景赏莲中感受爱莲文化的蕴意。其次,依托抓廉政教育需要机制作保证。创建爱莲文化品牌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组织上风和民间参与的人才上风,使民间气力和政府部分成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要积极依托社会群众、民间人才做好地方爱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培育面向公众的爱莲文化,让爱莲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部分在创建工作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通过确定创建工作目标和整体规划、组建专家人才库等形式,形成廉政文化创建工作的整体协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之爱,同于者何人?”与周敦颐一样喜爱莲花之人还有我。
世界上,花的品种可谓是成千上百,令人眼花缭乱,而我却独爱这一坚贞品格的莲花。
说起莲花来,她可真美啊!夏天一到,成百上千的荷叶中,无数朵漂亮的荷花缓缓展开,就像一幅画,一首诗。真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
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挺直的荷梗,一朵清幽的莲花映入眼帘。可世人又怎知她是从如此浑浊的淤泥之中生长,却不沾染一丝污秽,即使在清水中洗洁,也不显她的丝毫抚媚。
莲花,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恶劣,但不屈从环境。不沾染污纳垢,照样立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初夏,一株株荷花挺立在那儿。她们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绽放,有的则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了荷花,当然少不了荷叶的映衬,荷叶像一把把大伞,为这些少女们遮风挡雨,使得这些荷花更加粉嫩,更加秀美。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我随着芳香迫寻着莲花,夕阳西下,阵阵暖风拂面,莲花在淤泥中摇曳。宛如与世隔绝的女子,即使在淤泥中也能保持独有的清白。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洁白的明月,月光洒在洁净的花瓣上,更显清幽。莲和月亮是同道中人,同样洁白无瑕,同样在夜空下翩翩起舞。
莲花,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从不受这浑浊社会的黑暗影响,始终有洁身自爱和洒落的胸襟。追求着自由,追求着理想,追求着不受世俗羁绊的独立生活,追求着完美与清幽。
素闻莲花乃花中君子,早在小学时就听得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而我也只是一笑,或许又只是某诗人随口而吟的敷衍之作。然而,近日来我却改变了这种看法。而且是真心佩服它,因为不久前,我们学习了《爱莲说》,我深有感触,从字里行间悟道了许多道理。
世间大富贵者,妖邪者,数不尽数,因而在这个世间,有人迷惘,有人昏沉地度日,而有人因为一念之错成为了民族的罪人。在现在,这个安康的社会,各地仍不断传出贪官的新闻,更何况在古代呢?古代混乱。能在黑暗中脱颖而出,而不不甘落后者更难得可贵了。
黑暗之中,总是会有光亮星星点点。口中读着《爱莲说》,我又回忆起上次去云山水库的经历。
刚坐上游船,全身的劲就使了起来,在那个炎热的季节,每个人不免要出身汗,而越热就渴望清凉。眼见表弟在船边冲水,我已心生不妙。
才没过多久,他已昏迷过去。“本来身子就不好,还冲水干什么?”我埋怨道,忽然眼前一绿,与阳关的强射相比,荷花显得从容、大气任曲,太阳的荼毒,仍勇敢的直立面对。
豁然,我想到一种人,哪怕会消耗青春,甚至失去生命,也要尽力在历史上留下淡淡一芒。譬如雷锋、钱学森等。我又看向它,莲叶在若有若无的涟漪冲刷下,洗尽生平一切污点,它傲立在那儿,就像伫立在天际中的一颗星。又想到表弟,我迟疑着抽出小刀,准备割两片莲叶,为表弟纳凉。
看着它,它视乎并不责备我的用心,在阳光下摇曳着,似乎想让我尽快割下了它。但我只割下了一片荷叶,将荷叶搁在表弟的头上。
我没有割下它身体,因为它那身子,虽生于淤泥中,却冰清玉洁;我没有割下它身体,因为我不忍心让独傲的君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杆;我只割下一片荷叶,因为我盼望以后有幸见到它的人,能从这少一瓣的荷花,知道一切,并尊重它。
荷花在我的心中,一直是洒脱的所在,而在阅读《爱莲说》时,我突然想到了这朵荷花,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今天,我看了《读点经典》里的一篇文章,名叫《爱莲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宋代的周敦颐。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的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周敦颐先写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因为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再写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因为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而周敦颐独爱莲,因为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周敦颐通过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了周敦颐独特的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亦云之流俗的厌恶。周敦颐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也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会象莲花一样不与百花“争先恐后”以怒放,不嫉妒牡丹的富贵娇艳,静静以在池中过着自己的生活,高洁、谦虚、自信,这份平静的美丽让所有人折服,“中通外直”,“心胸宽广”,“不蔓不枝”,不攀附权势,确实让人产生敬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相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人总会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我应该像莲花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别人,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团结同学、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社会很复杂,我要先做好一个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才能做好一个社会的公民,做一个莲一样的人,高风亮节,清雅脱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莲教给我的品质,定能让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莲的品质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象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让我从我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吧!
喜欢莲,喜欢它端坐在水中央,被翠色的荷叶众星拱月样子,喜欢看她那袅娜可爱的、粉色的花瓣,娇嫩雅致的花朵,还喜欢她那泌人心脾的清香,远飘十里之外。
清丽柔和的莲,给世间带来馨香。
记得第一次见到莲的时候,是在宏村南湖。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些莲的美。一朵朵粉色的莲花,静静地、亭亭地端坐在翠色的荷叶旁。清晨还未被阳光抹去的露珠,亮着,闪着,香一串串的珍珠项链般,高贵,华丽。
风定。
莲,静静地绽放着,清香悠悠,几只蝴蝶依在荷叶上,休息着。灵巧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荡、游荡,眨眼间,就闪入荷叶下,不见踪影了。
风生。
岸边翠色的柳条,调皮地跳了一下,一圈圈波纹,缓缓散开,然后又渐渐消失了。荷叶上的露珠,晃动了一下,像个孩子般,笑了。
风动。
微风拂过水面,轻波荡漾,又荡漾;清香荡漾,还荡漾。莲花舞着她那婀娜的身姿、优美的舞姿,让那彩色的蝶儿也不禁为她伴舞,一起舞呀、舞呀。露珠也耐不住寂寞,也在那翠色的舞台上舞呀、舞呀。
风逝。
微风逝去,一切又会到了风定时的样子,莲,静静地绽放着。
春天折眉赠远,秋天采莲怀人。可是,又是谁会舍得去收割那清高的莲呢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六
君子精神中的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没有达到他心目中君子的地位,孔子对他称赞最多,虽然称赞他“好学”,但只以“仁人”相许。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达不到这个标准。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这么九个要求,却十分的难以达到。九思总结起来无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把乾当作马,坤当作牛,君子在常人眼中就是龙象,就像刘老师说的欲为龙象,先做马牛。莲在淤泥中已经做过马牛,出来后才被认为是龙象,人在成为君子前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天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他一样坚强。所谓地势坤,就是君子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大地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高山峡谷,平原江湖,都是天的运行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大地的'形成源于天。那么君子就像大地,学会包容理解。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君子;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并像天和地一样,学会坚强与包容。
这么看来,莲,为什么能成为君子呢,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可是四君子里为什么偏偏没有莲,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莲既已得人心就不须有排名了,君子不为身外之物所动,即使没有排名,莲作为君子人们也不会有意见。
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君子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则是君子方正质朴的优雅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君子庄重的仪表。莲可以接住水却不沾染,正是有包容万物之胸怀。莲在风雨里屹立不倒就是有天的坚强、劲健。
莲和君子像天和地一样,都学会坚强与包容,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标准中走向成功。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七
爱莲,还源于对故乡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家乡很穷。茅檐青苔,牛耕人种,鸡犬之声相闻;青柳碧水,袅袅炊烟,农人荷锄而归。如今想起,那是诗歌的意境。
但是这穷,并非那时的感觉,更多是现在对比之后的心情。那时候,吃什么,穿什么,似乎并不重要,那种感觉已经淡忘了,遥远了。但是,每一次在荷田边等待三叔隔半天才会抛来的老莲蓬,那种心情是多么的富贵。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穷,哪怕是老莲蓬也是舍不得吃的。也许是我的羸弱多病而最让三叔疼爱罢,他总是能够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满足一下我满口清香的需要。他经常调皮憨厚的朝我眨眼睛,我便会灿烂一笑。
那时候采来莲蓬之后,把莲子从莲蓬中剥出来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任务,我们也乐此不疲,经常进行剥莲子比赛,谁剥得多,或许就会得到老人的奖励。那时候,一颗莲子,都值得大家珍惜,都会让别人羡慕半天。
剥出莲子之后,大人就会拿出莲刀,以一种熟练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开始割开莲子的壳。我们这些毛孩子便在一边帮着把白白的莲子从割破的莲子壳中捡出来。经过烘干后,莲子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当年,很多农户就是靠这样的莲子置办了家庭用具,凑齐了孩子上学的学费,购买一年之中的油盐酱醋……小小的莲子,为老家那些憨厚勤劳的父老乡亲带来了踏实和依靠。我无法猜测他们的心情,但我终于理解了乡亲们那种近乎苛刻的“吝啬”:因为这莲子是全家的经济活水,因此不是孩子们嘴巴里的零食。
每年过冬时,那田里只剩下残荷寂寥着。可那荷田确是农家不尽的菜篮子。有客人来了,主人家拿不出菜来招待,男主人便会挽起裤管子,走进荷田,用脚在荷田里面踩着。当忽然不动时,两只大手往下用力挖,一会儿一根粗壮雪白的莲藕就出田了。要是哪家没有荷田,忽然来客,那家主人也会和邻居吆喝一声,走进田里,挖上几节藕回家,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成了。
现在想起那些贫穷年代和莲子有关的故事,很感人,也难忘。那种纯朴的让人感动的农村特有的片断,就像五味的橄榄,不管你如何咀嚼,总是兴味绵长而让人遐思的。如今回到故乡,带着孩子在荷田边漫步的时候,孩子总会提出很多在我看来很无理的要求,诸如摘一朵荷花玩,诸如摘一个嫩莲蓬吃。路过的乡亲总会毫不犹豫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我还是大声地喝斥制止,总会惹来乡亲大惊小怪的埋怨:一朵花一个莲蓬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当年了!
呵,是呀,不是当年了。如今故乡“志棠太空白莲”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莲子已经过太空育种,故乡人民已经把莲子作为发家致富的工具,已经不是那种靠它过过小日子的时候了。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八
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名篇,它以莲花为主题,歌颂了莲的妙韵和美丽。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莲”为媒介,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想表达出来,充满着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性。在读完这首诗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莲的美丽与白居易的智慧。
第一段:莲花的美丽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极富艺术感的语言,描绘出了莲花的绝美画面:“荷叶俯瞰去,芙蓉如面前。芙蓉既已发,荷叶又何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细腻地描绘了莲花的各个部位,从而让人类能够感受到它的味道和美丽。莲花不像其他的花朵那样需要芬芳的气息来吸引人,它凭借着沉静、端庄和淡雅的美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第二段:莲花的哲学思想
莲花不仅是一种花卉,它还象征着一种哲学思想。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将莲花与它所展现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了一起。比如,他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比喻“荷叶落时水面明,鱼戏蓝波里,”。白居易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之中万物的感悟,也展示了他的智慧。
第三段:悟出人生的道理
白居易通过莲花所展现出的哲学思想,悟出了人生的道理。他认为人生就像莲花一般,需要经历磨砺,才能变得更加美丽和坚强。他在这首诗中写道:“香销不舍亦香,隔水已深还浅。 相去复几许,白首不相离。”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苦乐,愁和乐同时存在,一切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才能变得更加坚韧和美好。正如莲花,它需要淤泥为底,才能茁壮成长。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需要经历的深刻哲理。
第四段:淡定和随和的人生态度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的心态十分的淡定和随和。他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了莲花的美丽之中,把自己的心灵清凉澄澈地展现给读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淡然和随和的人生态度。莲花散发着这样的气质,它在淤泥中安之若素,在涟漪中举止自然,给了人们一种奇妙和深沉的感受,让人们想要珍惜一切。生活中,我们可以像莲花一样,淡定而从容地面对一切,把心灵的根深深地植入到人生中,更能够悟出它的价值所在。
第五段:结语
爱莲说是一首千古名篇,它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直至今天。白居易借助莲花的美和哲学思想,表达了他丰富的心灵和生命的感悟能力。莲花散发出另一种诗意的美,让我们在饱览其华丽气态、优雅风采的同时,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感受,同时,我更加激发了对诗词的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爱莲说读书心得篇十九
。
记得我第一次注意到那枝梅花,是在去年的冬天,那个冬日的'早晨,寒风携着第一朵雪花来到了大地,为大地带来了纯洁。我漫步在白色之中,忽然间,墙角的一点红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走过去,仔细端详,发现那是一朵梅花,一枝鲜艳欲滴的花,那天,望着梅花,我想了很多。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当百花在万物复苏争先怒放的时候,梅花却立志要在冰天雪地中绽放,人不也应如此吗?不论条件有多艰苦,只要心中有一个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信念,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就一定能够像梅花那样苦尽甘来,绽放自己。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而我要说:“梅,花之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