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模板17篇)
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能够让我们不断进步。写总结时要注重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不要过多陈述细节和琐事。请阅读以下相关内容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一
三月二十四日清晨,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我们学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操场上整装待发,准备去雷锋纪念馆参观。
七点四十分,我们的车队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的心情十分激动,个个兴高彩烈。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汽车长龙停在了望城县雷锋纪念馆的停车场上。车门打开后,我们井然有续地下了车,排队走向雷锋纪念馆边的.石像广场。在那里,我们东方红学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广场上集合并宣誓: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乐于助人,甘干奉献,争做美德少年。我们的誓言响彻云霄,宣誓后我们大家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字后,我们整队准备进入纪念馆内。
走进陈列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雷锋同志的石像,向左走去,我看到了雷锋写的日记以及他的许多照片,还看到了雷锋同志穿过的军装和用过的武器:六架ak47-a步枪,两把大刀和两个手榴弹,还有迫击炮、机关枪和火箭炮,这些东西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留作纪念。我随着同学们慢慢地向前走去,突然,我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一本影像书旁,我连忙走过去,它只要用手轻轻一滑,书就会自动翻面,上面写的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后来,我们还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制作的电视节目:有一天雷锋坐火车去外地,在候车室见到地上有很多垃圾,就赶忙找来扫把,把地上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上车后他一直帮着乘务员和旅客端水丶倒茶,整理行李,一刻也没休息。真是“雷锋日行千里路,好事做了一火车”呀。看完电视后,我深受启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走出了陈列馆。
雷锋叔叔非常热爱学习,发扬”钉子”精神,总是挤时间认真学习各类知识,不断提高自的能力。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出馆后,我们在雷锋石像广场拍了合影留作纪念。
雷锋叔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我们向他致敬!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二
秋高气爽,芦苇飘香。太湖岸边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静静地在湖边守候着这方滋养太湖儿女的土地。这天,我们来到这里,追忆那年烽火岁月。
站在上楼的台阶处远眺,晨雾下的太湖一望无际,远处的青山影影绰绰,更远处似乎隐隐约约矗立着三五栋摩天大厦。吴老师告诉我,那是他的家乡。山色与碧波、蓝天融为一体,令人心静。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80多年前的这里,还见证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烽火岁月。在纪念馆的第一部分,我们手持答题卡和笔,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仔细看着展板上的文字,寻找着任务卡上的答案,细细聆听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走着走着,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土坯房,凑近一看,桌上还有情报和电报器——原来这是隐蔽在芦苇荡中的联络站,专门用来传递敌军消息的。最令我震撼的是“冲山突围”,江抗的战士们在食不果腹又被日本鬼子追杀的内外交困中,隐蔽于芦苇荡内,以针刺的芦苇为食,经常被蚂蟥咬得体无完肤,可依旧坚持突围,最终取得了胜利。听后不禁心潮澎湃。
第二展馆,没有了讲解员的讲解,只能靠自己寻找答案,我们找呀找,“快过来!”哎?谁在那儿叫?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同学找到了任务卡里一道难题的'答案啦!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换来的幸福安定。我们更应好好珍惜,把握现在!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三
月6日,我们公司党组织新老党员到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匪浅。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进入连云港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连云港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抗日军民创造的各种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抗日军民表现出了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四
参观纪念馆学习卓越精神。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表现事件的精神。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7月6日,我们公司党组织新老党员到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非浅。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进入连云港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连云港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抗日军民创造的各种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抗日军民表现出了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历史的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温州,江南渔乡特有的风土情调,诗意又温柔如水。其中当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温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连串的数字更是最能体现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处已是温州人的足迹。出口那双巨大奥康皮鞋,太象征了。温州人在历史的重压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脚印上,立起了高楼栉比,立起了商街繁华,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后建设新温州的任务,无疑落在我们的肩上了。
工艺馆,陶瓷管,书画馆(虽然没看到,但是据打听)。温州的明间,工艺和文化纷纭呈现。能人的手,艺人的口,看不厌的瓯绣墨宝,听不倦的越剧南戏。不值得我们骄傲吗?而现在世人对文化的轻蔑态度,是不应该的。
自然馆给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约会,最怡情。霸王龙,梁龙和翼龙模型,侏罗纪的血性呈现尽致。大白鲨,双头鲨,大海龟,辐喷,深蓝的另一世界。险些迷茫在丛林中,忘却时间。
时间转瞬,游览结束。温州,我们的故地,有很多怀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为了永久。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温州人,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今天,我们天职师大经管学院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一起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党性教育后,我感受颇深。
纪念馆总体环境艺术设计以胜利为主旋律,广场入口处,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屹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部队战士雕像。开阔的胜利广场中央,矗立着高60多米的平津战役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棱刺刀直插云霄,象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右侧的一组雕像,无论是炮手强壮的手臂,还是骑兵果敢的眼神,亦或是前赴后继的士兵手中的钢枪,都把你带会那个战马嘶吼、炮声隆隆的年代。走进纪念馆,在序厅中的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壁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手迹熠熠生辉,环壁的巨幅彩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和华北两大军区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随着讲解员激昂生动的介绍,我们仿佛来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年代。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与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共持续激烈战斗了64天,无数先烈英勇献身,最小的才年仅16岁!他们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添上了壮烈光辉的一笔。
在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在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在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本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在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在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一上午的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组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重温了一下那动荡不堪的年代,体会了一下那烽火硝烟的战争场面,看着英烈业绩厅上那成千上万的烈士名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成千上万的鲜血铸成,用成千上万的烈士英魂换来的,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这是多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呀,感受历史,放眼未来,共创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传统,用烈士们的事迹与足迹鞭策着我们更好的学习,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奋斗终身!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年7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合时只剩下20xx多人的壮举。他们被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人民军队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了解了恒里岩惨案的过程,1931年3月,凤山县党政机关、红军一个连以及恒里乡群众约1000人撤退到险峻的恒里岩与敌军进行长达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因弹尽粮绝,敌军攻入洞内,尚未撤退的370多人宁死不屈,战斗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等历史事件,让我们为之悲痛。邓小平,1920xx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广西统战工作,领导广西的革命斗争。先后参与和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主力北上,当右江地区军民加强根据地建设时,指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城市。在功臣厅,让我们认识了韦拔群、张云逸、李明瑞、黄治峰等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我们深深地为革命英雄感到痛惜,还有不知名的英雄先烈,让我们倍感沉痛。我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事业,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邓小平的名言警句“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我们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作风”;黄治峰的“要生死与共,奋斗到义,见义勇为,不怕杀头,要与民共甘苦,不图享受”;李明瑞的 “我现在不是在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都值得我们深深反思,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这次党性教育体验和体验式教学,相信对每位学员的人生事业都是一种有力的鞭策。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要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工作来之不易,要学习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展统战的工作经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们勇于牺牲,把革命事业当成快乐的事业的精神。通过这次体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各自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11月1日,在献县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党员前往献县马本斋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本斋纪念馆,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马本斋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爱国将领典型,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带领的回民支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的与日寇展开斗争,为争得国家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整个纪念馆,设计独特,饱含了民族特色和历史韵味;馆内陈设充分显示了当时抗战的艰苦,也更加鲜明地反应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和智慧。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伟大的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这次参观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同时,我深刻感受到: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的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危险观念。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创新思路是兴业的关键,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定准了,工作才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在实践中才会有的放矢,产生最大效益。要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开拓有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我曾经参观过一些革命纪念馆,他们的事迹很感人,他们的人格很崇高,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有的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他们不怕流血,不俱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
这次特殊的党课教育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使我再一次向前跨了一步,作为一名党员,我会以一个党员的职责要求自己,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国家,为人民尽自己的职责。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五
1919年5月4日,中国巴黎和会铩羽而归,致使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青年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增加对祖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强国家观念,尊重自己的民族。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五四”留给青年们的记忆很少,不少青年不知道“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一年,也不清楚这历史,而能完全说出“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更是少之又少段。“五一黄金周”的出现淹没掉了五四青年节,人们几乎没有单独的来过这个节日,大多都是旅游度假或探亲。如今五一黄金周被取消,青年节当重新露出水面,恢复其原来的纪念价值。所以我们将立志于让大家重新了解五四青年节,重新让我们的青年节泛起那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感动,九十多年前和我们一样的青年,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活动来重新找回。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是由我国中科院院士齐康先生主持设计的,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是集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及博物馆。在2003年召开的第18届客属恳亲大会上,与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成为中国四大博物院。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六
参观团史纪念馆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重压和思想的博弈。这座纪念馆是对那段黑暗岁月的最好诠释,也是人们铭记历史、警醒未来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领略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也深刻地了解到了革命英雄们的不朽精神和坚定信仰。
第二段:展览观感
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多个模块,从团的成立到解散,从创立的初衷到斗争的反思。展厅内环境优美,展品丰富,辅以灯光和声效,彰显出团的悠久历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逛展览时,我不时与同伴交流历史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感触颇深。
第三段:英雄群像
在纪念馆的各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团体组织领袖的群像和资料介绍。有的是勇猛果敢的战士,有的是高尚崇高的思想家,有的则是文艺风流的青年才俊。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奋勇战斗。那段历史的胜利来之不易,他们的付出和作为,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在观看群像的同时,我也对团队成员们心中所怀抱的信仰和使命感深深感动,他们的事迹和说话所带来的思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第四段:历史感受
参观团史纪念馆,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承担的历史重担强烈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那段黑暗岁月中的一切,感受到了革命物质和精神力量,铭记不忘,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寻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历史的伟大,不是靠口号所能汇集的,而是靠真实而可靠的事实和经历昭示的。在纪念馆里,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对团队的一种崇高的敬意,也是一种尊重和感恩。
第五段:反思和展望
参观团史纪念馆,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和韧劲。团队人员在艰苦的岁月里凝聚在一起,为的就是同一个目标——为国民族的解放打倒尽快站起来。纪念馆让我们明白,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团结就是力量。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信仰,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挥崇高精神和革命激情,向未来铁定前进。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七
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
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纪念馆于20xx年正式开馆。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走出纪念馆,外面的艳阳还是那么强烈,我们在铁人雕塑前照了相,我当然不会忘了把广场群雕拍了下来。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刚刚看过刘晔主演的电影《铁人》,最近又有石油题材电视剧《奠基者》播出,大庆铁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觉心底有一股温暖的热流在涌动。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铁人纪念馆参观纪实写出来。
铁人精神直到今日仍给人以感动,说明了什么岁月不曾磨灭记忆,在历史长卷的任何一页,拼搏和奉献,都是照耀人类心灵、指引社会前行的精神之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生俱来的人性是永难改变的,生与死,灵与肉,个人与群体,利益与精神……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如金子般闪耀光芒的高尚而伟大的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八
参观纪念馆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而当我作为一名士兵来到纪念馆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冲击和敬畏。这次参观不仅仅是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更深深地触动了我心底最深处的敬意和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英雄的崇高崇敬。
第二段:鲜活的历史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展览和图片,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时刻和战争场面。通过这些展示,我深刻体会到了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无奈,也明白了我们今天能够享受社会和平的来之不易。在纪念馆中,那些照片中的士兵们充满血性和英勇,他们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保家卫国,保护着我们的山河和人民。他们的壮丽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牺牲与奉献
纪念馆中还展示了大量烈士和英雄的事迹,他们以血肉之躯和生命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一切。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他们或年轻英俊,或皱纹斑驳,每一个面孔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和牺牲。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倍感自愧,深思自己目前的缺点和不足。作为一名士兵,我更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段:坚定的信念
参观纪念馆,我看到了许多英勇的士兵和指战员,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令人感动。那些照片中的士兵们面对着敌人的猛烈攻势,仍然毫不退缩,坚守自己的阵地。即使是生命面前,他们仍然选择了坚守和勇敢,为国家和人民守护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些,我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励,决心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时刻保持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信念。
第五段:心灵的教育
参观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精神的高度训练。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烈士们的牺牲和付出,我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敬。在参观纪念馆时,我下定决心要牢记历史教训,随时准备着保家卫国的使命。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那个人,在保家卫国的路上矢志不渝,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加幸福的未来。
总结:参观纪念馆是一次深入的心灵洗礼,通过亲身感受历史和英雄事迹,我更加明白了军人职责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我深深地被那些英勇无畏的照片和展览所打动,也下决心要秉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尽热爱和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士兵的信念和决心。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九
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特地前往参观中国纪念馆,聆听祖国的声音、重温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是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参观中国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建筑的特点
中国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外观简洁大气。整座建筑包括主馆和副馆,总建筑面积达33,000平方米。主馆的特点在于它的玻璃幕墙,展示了祖国的开放、自信和现代化。副馆则更多的呈现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富有传统的元素,给人一种沉浸在历史中的感觉。
第三段:展览所呈现的内容
中国纪念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中国的现代史、文化历史和先进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多个展览主题。这些展览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的发展历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四段:对参观者的启示和思考
在参观中国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深感:富国强民、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祖国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同时,也要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现代史及其发展进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路,增强自身国家意识。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座呈现现代史、文化历史和先进科技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纪念馆旨在通过展览历史文化、纪念英烈、弘扬革命精神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参观中国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祖国的伟大历程,领悟民族的精神力量。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唯有坚持奋斗,才能继续书写祖国的新篇章。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一
桂平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广西政治家黄兴而建造的。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展示了黄兴先生的一生和对中国现代革命的巨大贡献。在最近的一次参观中,我对桂平纪念馆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桂平纪念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庄重肃穆的氛围。从入口处的雄伟门楼到内部的布局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严谨和庄重。在参观之前,我们首先参观了黄兴先生的铜像和简介,我被他威严而庄重的形象所吸引。进入内部展厅后,我被墙上的红色文字和黄兴先生的事迹所深深感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这令我感叹他的伟大。
其次,桂平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分别描述了黄兴先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每一个展厅里,都有丰富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展示,向参观者展示了黄兴先生的一生。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年轻时的照片、亲友寄来的信件,还有他写的重要文件和演讲稿。这些珍贵的实物和文献不仅使我更加了解了黄兴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也让我对他的努力和奉献心生敬意。
第三,桂平纪念馆展示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片段。黄兴先生不仅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先驱,也是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成员之一。展览中生动地描述了他领导独立运动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在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参观者可以通过展厅中的文献和图片,真实地感受到黄兴先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
与此同时,桂平纪念馆也展示了黄兴先生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一面。他主张科学、民主、教育和军队现代化,为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演讲,了解了他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远意义,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兴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
最后,参观桂平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黄兴先生的伟大事迹和思想使我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和使命去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才能成为像黄兴先生这样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参观桂平纪念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深深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参观桂平纪念馆是一次深入了解黄兴先生并从中受益的经历。通过这次参观,我被黄兴先生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二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凯丰纪念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凯丰纪念馆位于一座宁静的小山村,纪念着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凯丰,他是一位为人民利益而战的领导者。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凯丰的丰功伟绩,并对他的勇敢和聪明印象深刻。
第二段:历史背景
凯丰是一位出生在19世纪末的精英,他在青年时期就为自由与平等的理念而奋斗。在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他成为了人民的希望。凯丰的坚定信念和勇敢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最终他带领人民推翻了暴政,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主。
第三段:参观经历
参观凯丰纪念馆的过程中,我被展览中精心制作的模型、图片和文物所深深吸引。展览用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凯丰的生平事迹,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最令人难忘的是,我有幸看到了凯丰生前使用的一把剑和一个记载着他演讲稿的手稿。这些珍贵的藏品让我更加重视凯丰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
第四段:心得体会
参观凯丰纪念馆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凯丰的事迹告诉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勇气,就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同时,凯丰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应该为人民着想,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凯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并鼓励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展望未来
通过参观凯丰纪念馆,我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继承并传承凯丰的精神。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无论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时刻记住凯丰的理念,勇敢而执着地追求我们的梦想。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凯丰的精神,就能够在未来的征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总结:
参观凯丰纪念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了解凯丰的事迹和触摸他的家传宝剑,我深刻领悟到了凯丰的伟大和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凯丰的勇气和智慧激励着我,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明天。我决心将凯丰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三
武训,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革命先驱,也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我特地前往了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武训纪念馆进行参观。在这里,我不仅深刻了解到了武训的一生,而且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也有了更多的领悟和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参观武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回顾历史,发现一个英雄
走进武训纪念馆,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圆木门厅。推开门,眼前映入的是一个巨大的展厅,这里不仅陈列了许多武训的实物和历史照片,还有许多相关历史文献的展示。在这里,我了解到,武训曾经做过许多的探险家和测量员,因此他留下了许多绘制的实景图和照片。同时,也收集了尽可能多的古代文物和书籍,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武训无穷的学问和不屈不挠的气魄,他就是一位英雄。
第二段:教育因其有了不同的定义
武训生前一直在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在武训纪念馆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武训曾经创立过一所军政府办的乡村小学。他发现,农民子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一边耕地一边上学。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以土地作课本,以农家为学堂”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农民子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实践知识。这也可以说是武训对于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探索,到现在依然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此外,他还曾创立了武昌妇女出版社,旨在推广普及科学知识。这种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第三段:教育态度值得借鉴
在武训纪念馆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武训大力推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他深信,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从内部开始,从人的素质提高开始。而这样的素质提高则必然离不开高品质的教育。 武训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不仅重要实用主义,也讲求某种教育态度,自助自强,凭良心做事,艰苦奋斗,他一生追求自己心灵中最善美的理想。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武训这种教育态度我们也应该借鉴。
第四段: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武训的理念不仅包括爱国主义和教育态度,其中融入的还有一种传统文化意识。武训晚年曾创办“中华实业工厂”,其机器工人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要学习古代文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的精神瑰宝,必须传承下去。在武训纪念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展示武训传承中华文化的陈列品。如书法帖画,现场还以手写形式为我们示范了武训的书法,现在更是每一个喜欢名人手迹爱好者的收藏品。
第五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武训的教育意义深远,可以说是最具亲和力的教育形式。参观完武训纪念馆后,我认识到一个人只要肯努力,才能为社会大局进一步做出贡献。这给我们这些身处21世纪的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实现自己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进步,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发挥我们每个人的天赋和智慧,让自己真正的存在于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此次参观,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进路上的理念,以充实自己,奋进自强,努力向前。
参观武训纪念馆,让我收获颇丰。他的教育思维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信仰,一种奋斗态度。他一生的奉献精神和不畏磨难的品质,给我们这些后来者们带来了一种信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四
雷锋纪念馆是中国著名的纪念馆之一,它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革命先驱、英雄雷锋而建立的。参观雷锋纪念馆,不仅仅是对雷锋英勇事迹的缅怀,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在这个纪念馆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雷锋的生平及其精神,这些都将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和影响。而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参观雷锋纪念馆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缅怀伟人
参观雷锋纪念馆,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这里被铭刻着雷锋生平事迹的雕塑、墙壁、画像、纪念品和实物等包围。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缅怀伟人,怀念那场真正的革命斗争。雷锋就是这样一名英勇前行的战士,他用他的热血、热心和勇气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时,我们可以学习战友情和无私精神,向雷锋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段:生动人物
雷锋纪念馆不仅仅是在保存着雷锋的革命和人道主义精神,更是在展现着他的生动形象。这里收集的是雷锋的日记、信件、纪念品和照片等。所有这些收藏都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位英勇伟大的革命者。雷锋平生爱好读书,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他为帮助别人而冒险,为维护公平而勇敢,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这样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雷锋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段:影响世界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农业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士兵。尽管生命短暂,他的故事却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雷锋通过自己的奉献与付出,争取到了众多人们的赞美。他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内部广泛传播,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地科学家对雷锋的事迹深感钦佩,形成了“雷锋精神”这一响当当的名词,它成为了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他的英勇精神和奉献精神,珍惜时光,承担责任,担当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第四段:精神传承
雷锋的事迹及其精神值得我们长期传承。我们在参观雷锋纪念馆后应该发扬雷锋的精神特质,积极投身公益、服务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还应该尊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廉政、勤劳、 谦虚、勇敢的品质。对于青年人来说,更应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深刻认识到教育、革命、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我们不仅仅能够了解到雷锋先生的英勇事迹,更是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力量,体会到了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雷锋的精神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在我们不断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将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构建幸福和谐社会。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五
保定军校广场西南角,有一处“保定军校纪念馆”。终于,有机会进去看一看。
除了一处修葺后的检阅台,旧址上的遗迹已荡然无存,纪念馆的设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名著史册的保定军校,历来记述的文字很多,查阅起来也并不难。它不象黄埔军校那样保留了一些旧迹,但却是黄埔军校的前辈无疑。
民国时期从过政的史学家蒋廷黻曾说过:“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要研究保定军校发展史。”是有一定道理的。当年,蒋介石谈起黄埔军校创建时的师资筹划,总是首先涉及到保定军校。
除了云南、广东等地讲武堂以及留日、俄和留法勤工俭学的部分人员,包括校长在内的黄埔军校的教学、管理力量,基本上都是出身于保定军官学校。保定军校的学生骨干,后来大多成为“黄埔系”的将领。当然,保定军校也出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请关注我的《吴佩孚的另一面》)。
百年保定军校史,可追溯到1920xx年(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接替病死的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起。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天津周围不得驻有中国军事机构。到达督署所在地保定的袁世凯首先抓办两件事:督练新军和开办新军学堂。由甲午战争的惨败,朝廷意识到建立新式军队、使用新式装备维护摇摇欲坠统治的必要。
清末建校所占的地方,本是被八国联军进入保定时焚毁的一处关帝庙旧址及周围庙产。据史料载,当初的校区分为校本部、分校、大小操场和靶场等。校本部居中,墙外有护河环绕。北面生活区,南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各分为东、中、西院落,各房舍间有走廊相连,形成分布严整的格局。
现在的纪念馆大门,据说是仿照了当初可与总督署相比的军校大门建造的。用作展厅的“尚武堂”,正门两侧楹联:“尚父阴符简练揣摩传一派 武侯韬略鞠躬尽瘁法千秋”,就是参照了当年张之洞的那一幅。尚武堂北面的讲台,一幅楹联是:“步炮工辎骑五科备设期韩信 刍粮器械乘各务专司济萧何”。
不过,军校最初的名字并不称作保定军校。而是以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20xx年)、保定速成武备学堂(1920xx年)、保定速成学堂(1920xx年)、保定军官学堂(1920xx年)、保定预备大学堂(1920xx年)相延,到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始称保定军官军校。
保定军校曾开设有步、炮、骑、工兵、辎重兵、参谋、测绘、军医、马医、军械、电信等多科及德、英、法、日等外语教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事人才。当然,他们后来又走上了各自不同的曲折道路。
名盛一时的保定军校旧建筑群没能保留下来,大概与后来北方战事的频繁和动荡的局面有关。1920xx年直皖战争中,皖系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军校第三任校长)被俘。向直军投降的皖系15师临时住在学员已放假的保定军校内。随后,因欠饷引发的兵变使一部分校舍遭火焚,军校不得不停办。不久,直系曹锟设在保定北面漕河的讲武堂移来此处。
曹锟从总统位子上被赶下台后,军校旧址又先后成为奉系及国民党军队的兵营。抗战期间,为驻在保定的日军占据。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剩余的建筑基本被拆毁了。
记得我当年在保定时,西面铁路外,东南北拆除的老城墙以外,基本都是农田和荒地。城东康各庄,是少年青年冯玉祥生长的地方。城东北的军校旧址,变成了一片国营农场和畜牧场。
保定军官学校1920xx年停办,前后历时20xx年。八十多年后的20xx年,保定军校旧址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遗址上建起的广场和纪念馆,在不可磨去的史载之外,无疑是对那一页重要历史的记录。
本着学习先烈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革命青年的09机制3班班委于4月25日组织全班同学参观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革命军官学校遗址——黄埔军校(广州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日早上,也许是天公作美,连续几天来的大雨突然般地消失了,换之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班的同学带着一份喜悦,掺着一丝陌生,和着一份崇敬,携着一缕情丝,怀着一滴好奇,摸索着踏上了黄埔军校之旅。
黄埔军校,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令人神往的革命基地,让我向往已久。我父亲是个善良的上辈子的人,出生于解放战争后的贫苦年代,不过对历史和革命有充足的见识。我们几兄弟经常从其口舌中听到很多关于黄埔军校的故事。在电视上也频频领略到黄埔军校的风采。久而久之,黄埔军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开始萌芽!
黄埔军校,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名字,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因其岁月的峥嵘,培育了一批批时代的精英,创造了一个个历史的辉煌。更因其精神的伟大,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百折不挠。一直以来,以为遥不可及的黄埔军校竟离我们这般近。半个小时的地铁和近10多分钟的步行行程我们就来到了黄埔军校的必经之地——鱼珠码头。
每人花5毛购一票,过关斩将,次第登上即将出发的客船。
第一次坐船,满是好奇与新鲜。喔!“一江春水向东流”,终于目睹了奔腾不息的珠江水。浑浊的液体一如既往地向大海方向流淌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沧桑感在我心头荡漾。这江水啊,不知流了多少年日,见证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
随着一阵阵轰鸣声,客船在江面上缓缓地游荡了起来。江面上迎面送来一股股的凉气,软软温柔地抚摸着。心中荒谬地想到如果能在江边生活那该多好呀,也许黄埔军校就是哺育在珠江水畔的辉煌与伟大。
江边散落着一排排高耸的码头,泊着一列列的船只。也许是年代的久远,不少船只已经退伍,被遗弃在码头的深处。看到这些,猛地头脑一片空白。古人寄情山水,豪情万丈。逝者如逝夫,不舍昼夜。也许人生也像那样,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变老,不中用的话就惟有被弃置在一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离开客船,我们胜利登陆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0xx年5月,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珠江中的黄埔长洲岛上。而今,粉刷修缮后的黄埔军校依然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步入大门的那一刻,我们就浓烈地感受到在战火硝烟滚滚黄沙留下的历史。
大门门额上鲜明而有力地题写着“黄埔军校旧址”几个大字。门口站着两位挺着笔直身躯而纹丝不动的身着海军制服的战士。不时有一两个军人迈着健步经过,从他们矫健的身影和墙壁上醒目的标语中,依然可以让人感到这座昔日军校特有的气质。
沿着蜒蜿的水泥路向前进,在阳光的照耀下,道路显得格外的清晰,一棵棵古树站立在路的旁边,粗大茂盛的枝杆遮天蔽日,路就像游动的巨蛇似的穿插在一棵棵古树之中,而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不一回,走进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排灰色整齐的南方特色的楼群。再走近一看,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与肃穆。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以前卫兵每天轮流在这里站岗放哨,执行警戒任务。
校门的两侧围墙上分别刷着“革命尚未成功”和“同志们仍须努力”的白色大字。不经意间,思维恍惚飘向孙中山那颗伟大的心停止跳动的那一刻:20世纪中国的第一位伟人——孙中山革命目标实现未遂,病榻上弥留之际的他给满目疮痍的故国和多灾多难的同胞留下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鼓舞而又不失力量,给死者以安慰,生者以使命!
刚进校门的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
校本部建筑面积很大,建筑别具一格,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校本部四周有围墙。整座建筑宁静幽雅,自成一体。楼底层有个天井,天井中设有两座荷花池。池中没有荷花,代之以一群可爱的红色的鱼,我们几个人还为池中鱼的种类而争得面红耳赤,呵呵,青年人好胜、好斗之心十足。
走进房舍,即纪念馆,内部墙壁上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油画,照片和纪念品雕像,黄埔军校各期学员的主要事迹从中一目了然。
来此参观的人很多,有学生,其他游客,不一而全,但是绝没有大街上的吵闹,反而静静的,脚步放得也特别的慢,从他们迥迥的目光中可以看出此时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边听导游解释各张照片,人物塑像,聆听他们动听而感动的故事,同时也一边在温习以前学的中国近现代史!把抽象的历史与亲身的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愧为学习方法之中的好方法!
想当年,无数革命先烈金戈铁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一独立,不惜献出一个人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生命。看到他们的生命长度:23岁,26岁,28岁,33岁……哀,真是英年早逝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就告别了,岂不悲哉!
在众多的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校本部二楼校长会客厅中的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首次看到此句诗,不禁赞美此人生之壮景。其视野之高远,心胸之宽广,让我不得不产生景仰之情。而挥戈北上,征战沙场,立马定中原,又是无比的自信乐观。其雄心壮志,如日月之明,恰似天地之大。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然而立该诗在此作为警言的人是谁呢?万万不能想到的正是校长蒋中正同志,乃人中豪杰也。
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他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游客的景仰钟爱。
经过一位老者的解释,才真正明白此诗的背景以及其背后的故事。蒋中正与孙中山的斗争合作经历不得不让我震惊颤粟不已!蒋孙两人既是同事与朋友,又是敌人与对手。军校能够有这两位顶天立地的风云人物,真是时势造就英雄,黄埔军校人杰地灵呀!
带着一份豪情壮志,离开了黄埔军校校本部,一转身又来到了其附近的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
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
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
楼内举办“孙中山先生在广东革命活动的图片展览”和“军校校史陈列”。在这里大家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功迹和军校的整段历史。
来此瞻仰参观的人也不少,他们脚步放得特别慢,看得特别地仔细,接连着按动手中的相机,恨不得把整个故居中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拍下来,以后再慢慢品味。
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观看孙中山故居的人都会来到纪念碑身前瞻仰一会。纪念碑正面刻有“孙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碑身背面刻有像赞,西面刻有训词。
碑上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正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三民主义”的原理。人们一看到铜像就自然想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和伟大的一生。
在纪念馆中停留片刻后,我们前往了海军烈士陵园。陵园在绿叶斑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地幽雅。烈士墓前整齐地放着些白色的花,旁边的古树无语,但让人觉得像是在讲述着炮火连天,血撒沙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事迹故事。然而谁又曾想起战场上昔日的拼杀,无畏的冲锋的壮烈。
经过珠江之滨,我们顺便参观了东征烈士墓园。园内设有个“东征史迹陈列室”,室内详细展示了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的光辉业绩。整座东征烈士墓青松翠柏,绿树红花,亭台点缀,环境幽静。东征烈士墓园还有一座北伐纪念碑。
带着沉重的心情不知不觉来到了军事武器展览馆,偷偷地从大门的门隙中往里面窥看,可见到里面有真正的坦克,飞机等军用武器,模模糊糊看不过瘾,意犹未尽欲内进,但经了解得购10元一票才允许内进,身上没有多余的钱,无可奈何,惟有长叹一口气后转身离开。
顺着江边的一条林荫道一步步向上走,太阳已经开始西斜,预示着时间不早了风们得离开军校了,虽有丝缕的不舍与眷恋,我们是走出了军校的一个侧门。站在码头的高处,眺望远方:江水依旧潺潺向东奔流;辽阔的江面,巨轮往驶;浩茫神舟,军校岸然。彼岸群楼林立,竞争高;此岸古树苍苍,枝叶盛。昔日的兵荒马乱,民不聊天,早已烟逝。今日的万里锦绣河山,明天会更加美好!
乘船原路返回,尽管累得很,但每个人心里面都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份豪情壮志。这也许是一种对军人先烈的敬仰,一种对伟人壮士精神的共鸣!
随着一声声“嘟嘟嘟”声在耳畔拂过,黄埔军校的故址慢慢模糊在我们的视野。渐渐离我们远去的身影并不代表着一代的黄埔精神的流逝,也不意味着对黄埔旧址的淡忘。一幅幅震撼的记忆画面,虽然有些微黄,却在记忆的旋涡里徜徉,清晰如初。黄埔先烈的壮举,由时光沉淀为一种精神。泽被当代,启明后人。黄埔军校所迸发出的亮光,会代代相传,久久相存!
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而苍桑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平淡而又神圣的黄埔军校参观生活结束了,而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悟却才刚刚开始……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六
盛夏的江淮平原,绿草茵茵、万木葱茂。6月25日上午9时许,我随公交集团党委组织成员到达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从纪念馆到故居一路走来,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录像等形式,比较详细地参观学习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由衷地敬佩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1年了,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世人的心中,犹如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今天就是要学习周总理少年立志,12岁离家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对照自身当前,作为一名_员,要虚心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团结带好身边的驾驶员,履行好公交人的职责,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班组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实效,塑造公交人品牌,打造公交优秀,不辜负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期待,以安全的运行保障取信于民、以优秀的乘车服务温暖于民、以寒来暑往的精准班次奉献于民,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努力把公交事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每一位_员的追求,为此务必把工作真正做实做好。
要学习周总理艰苦朴素,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参观中我发现周总理生前穿过的一件马甲领口里衬已经磨损严重了,用过的一些物品,有的很陈旧了,一架曾经用过的纺车,一张油画还原了历史的一瞬,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说明周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亲情关系。当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照片中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面对震后的残垣断壁,总理的心是焦虑的,他的心同灾区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他视人民的灾难为自己的灾难,把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的生活当作头等大事抓。日理万机的总理,为人民操碎了心。周总理一心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品德,是我们今天每个_员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干好当前工作的思想动力。
要学习周总理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他身后无儿无女,区区千元遗产全部交党费,当联合国史无前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足以说明周总理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怀念他就是要把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化作我们今天工作的激情,恪守_员的神圣使命,实事求是,勇于争先,针对目前的实际工作,抓好安全生产,节能降耗。要主动作为,勇于管理,克服浮拖软、慵懒散行为,把这次参观学习得来的思想理念传播下去,发扬下去,用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出更大的业绩,以达到不虚此行的目的。
张学良纪念馆参观心得篇十七
首段:介绍敬夫纪念馆及个人动机(150字)
敬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杰出的历史人物敬夫而设立的,他是一位为人民利益坚守信念的先驱者。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敬夫纪念馆,并深受敬夫纪念馆所展示的历史珍藏和敬夫先生的高尚品质的感动。这次参观使我对敬夫先生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段:对敬夫纪念馆的整体介绍(250字)
敬夫纪念馆气势宏伟,建筑设计独特,充满了历史韵味。进入纪念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敬夫先生的铜像,威严而庄重。在展厅中,大型的图片展示敬夫先生的一生,他为人民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纪念馆内还陈列了众多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敬夫先生生活和工作的见证,也是我们向先贤学习的重要依据。我特别被敬夫先生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的照片所打动,他总是微笑着与人握手,非常平易近人。
三段:敬夫先生的民生情怀(300字)
敬夫纪念馆展示了敬夫先生为人民群众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敬夫先生生活朴素,不断思考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经常与人民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苦难,并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纪念馆中展示了他与农民、工人、学生等各阶层人民的亲密接触,体现了他深厚的民生情怀。此外,敬夫先生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倡导科学教育思想,并为推动教育公平而努力。他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四段:敬夫先生的为人品质(300字)
参观敬夫纪念馆让我深刻认识到敬夫先生的高尚品质。他坚持信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不曾动摇过。他道德高尚,为公众利益放弃了个人利益,深受人民的敬爱。敬夫先生以身作则,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理念。他的人品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的重要性。
五段:个人体会和收获(200字)
通过参观敬夫纪念馆,我不仅对敬夫先生的伟大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敬夫先生的为人品质和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令人深感钦佩,他的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只有肩负社会责任,为人民谋福祉,才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这次参观敬夫纪念馆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敬夫先生思想和品质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我希望将来能够以敬夫先生为榜样,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通过参观敬夫纪念馆,我对敬夫先生这位杰出历史人物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敬夫先生的思想和品质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这次参观让我更加坚定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决心,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谋福祉、肩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敬夫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