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拿手绝技作文(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拿手绝技作文篇一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棋中妙理,理中得解。
围棋中有三个术语,分别为“本手”、“妙手”、“俗手”。
本手是遵循学习和成长的规律,步步为营,夯实基础;妙手是丰厚积淀和无数次历练后的敏锐创新和突破;而俗手则是忽视根基,急功近利的狭隘短视。
人们大多惊羡于大师的妙手,却对平淡无奇的本手视而不见。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初学阶段,甚至还不及本手。因此,我认为,只有打牢基础,成为本手,深刻理解通法、常理,才有妙手生辉的可能。
达芬奇在成为画家之前,花了三年的鸡蛋。他的老师要求他从不同角度画鸡蛋,达芬奇开始很不耐烦,敷衍了事,但老师严肃地告诉他,一千个鸡蛋里,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你要注意观察,找出它们细微的差别,鸡蛋画好了,你离名画家也就快了!正是三年如一日,认真地画了上万个鸡蛋,才有了让后世惊叹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大家都知道空中楼阁漂亮,但是如果没有下面的楼层做基础,那也是竖不起来的。就好像互联网时代,大家都觉得成功好像变得容易了。甚至有些自媒体人认为,随便花几分钟时间拍个视频,只要运气好就能成功。为了追求所谓的一夜成名,他们剑走偏锋,忽视脚踏实地,结果,即使成为网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李子柒之所以能够拥有亿万粉丝,得到众口称赞,是因为她拍视频总是精益求精,为了拍好文房四宝的视频,她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所以坚持夯实基础,苦练本手非常重要。
但我们也不能拘泥于本手。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敢于去打破常规。适当地将自己的思维放开,跳脱,有新的灵感不必马上否定,尽管去天马行空,尽管去尝试。灵感落地,或许真正的妙手就出来了。
如果在踏实探索更进一步的过程中出了俗手,也未必是坏事。出了俗手或许还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及时反思,纵览全局,寻找故障所在,填补上这个缺口,也是在进一步完善,将错误化为己用,为以后的棋局多了一种可规避可提升的可能。
妙手是创造,本手是基础。
妙手是生成,本手是预设。
妙手显智慧,本手见功力。
只有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本手,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守正创新,立破并举,才会收获到不期而至的妙手。
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戒骄戒躁,远离速成,惟精惟一做人,至真至诚处事,以“正手”呼唤“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尽精微而致广大。
拿手绝技作文篇二
《深耕其本 以至妙境》
光影流转,一朵晶莹闪耀的巨型“雪花”破空而出,空灵唯美,惊艳世界,这朵独一无二的冬奥雪花历经三年打磨,迭代上千多朵而成,设计团队的王志鸥慨叹“只有把所有的可能做到极致,才能创造不可能”。
是啊,这所有的可能便是基础,是创造“不可能”的磨刀石。深耕基础“本手”,方至“妙手”化境。
“本手”与“妙手”,本是围棋术语,“本手”是正规下法,是掌握正确的路数和技术,打好根基,潜心修炼;“妙手”是神妙下法,是不按常规的妙法神算,创造精彩,成就不凡。两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本手”锤炼实力,“妙手”造就顶峰。只有持之以恒地打好基础,淬炼羽翼,才有可能在本手的基础上造就奇迹,下出妙手,避免俗手。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围棋名宿曹大元坦言“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下本手”,确实,本手的修炼乃是常态,做一个优秀“本手”不易,它需要长达数年的沉潜积累,在看似枯燥的训练中,点点滴滴的打磨,艰苦卓绝的钻研,这前行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心血,但我们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锤炼中走向远方,终至翩然而舞。天资愚钝的张溥是靠着每读一篇必“七录”的扎实工夫,才文思敏捷,写下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从山坳走来的黄国平,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求学,才破茧成蝶,成为闪耀的人工智能研究员。当本手固若金汤,方有妙手而成。
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然,创造离不开基础,它是技术扎实稳固后的融会贯通,是知识熟能生巧后的运用自如,当本手的力量汇聚成力,便会创造举世瞩目的非凡伟绩。高铁风驰电掣,“天宫”瑰丽壮观,“天眼”美目流盼…… 一个个大国重器惊艳亮相,而这令人称叹的奇迹离不开无数优秀的“本手”,离不开他们的潜心砥砺。有了曲溪等航天飞控技术员的一次次模拟和对风险的把控,才有了九天揽月的飞天奇迹;有了周永和等大国工匠的挑战不可能,才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天眼”,奇迹的创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后的长久的深自缄默。
可如今,又有多少初学者能脚踏实地,一步步由“本手”向“妙手”而行呢?他们一味追求出人意料的“妙手”,企盼“一鸣惊人”、“一举成名”,如此急于求成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无视前行路上的坚实步伐,恐怕会下成有损全局的“俗手”,甚至是毁坏全局的“臭手”,在人生的棋局上一无所成,在时代的棋局上毫无助力。要知“技近乎道”的背后是庖丁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翩若惊鸿”的背后是王右军几十载无时无刻的刻苦练习。
我们诚应懂得,妙境必基于循序渐进的修为,由掌握技艺、技术和技巧而达致熟能生巧的境界。“本手”的修炼是人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时代发展的不可或缺,这一路既不能急功近利,步履匆匆,也不能裹足不前,因循守旧,而是秉着踏实笃行和大胆探索的姿态,在时代大道上稳步前行,如此方能到达我们向往的“妙手”之境。
一个真正理解”本手”与“妙手”的人,定知“本手”在脚下,“妙手”在远方,这是围棋给予我们的启示,基础根扎得越深,创造之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需要“本手”提供充足的土壤和养料,也需要创造的“妙手”点亮精彩,这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后的升华。
当你我在脚踏实地的基础淬炼中臻于妙境,迎来不凡与成就,我们的生命又向着下一次的绽放而深耕。
拿手绝技作文篇三
《妙手本天成,本手亦可贵》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放翁先生无意间道破创作之天机。诗文贵在自然,粹然无疵,无须人力实为上者。
千古奇文,“妙手”为之。的确,灵光乍现,文如泉涌,倚马可待的才情实则可贵。但深知,“妙手”本天成,“本手”亦可贵。
然而,吟诗之苦,佳句难得,文学创作更多是“本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琢磨,文人的创作可谓殚精竭虑,颇费心血。即便如此,纵观文史,笔墨千载,纵多为文者也不免会落入窠臼,走向俗套,跌入“俗手”。
文学创作之法就如围棋之道。“本手”即为常规套数,中规中矩,合乎文理,创作时本色出演,活脱脱如一个质朴的少年。“妙手”则贵在“妙”与“偶”字,可遇难求,创作者才情无双,精妙绝伦,出奇制胜。“俗手”即为文脱离全局思维,追求一时之表象,文法貌似合理,实则僵化受损。
艺术绘画亦是如此,文学艺术创作也只有对“本手”深刻理解、领悟,才有可能出现灵感、创造之“妙手”。
“本手”是基础、是根基、是底气。“妙手”是创造、是灵感、是飞跃。中国传统顶尖大师以笔墨为根基,丘壑为辅助,气象为灵魂,将三者融为一体,超越形式。笔是骨,墨为肉,由于注重“本手”笔墨的基本功力,才让画作浑然天成,气象万千,从“本手”到“妙手”,产生质的飞越。古代文人画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避免落入“俗手”,走入僵局。因此,“本手”功力,不容忽视,不可小觑。“妙手”才可能会在“本手”基础之上凝练升华,实现超越。
艺术之通透,生命之圆融。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无法预约人生的“妙手”,也不必热衷人生的“妙手”。人生须扎实立足“本手”,亦可追求“妙手”,才能避免“俗手”。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手”看似循规蹈矩,实则扎实有序。“操千曲”“观千剑”,其过程不可谓不乏味,不可谓不艰辛,但却能涵养“晓声”“识器”的从容与底气。正如习武之人,一招一式,稳打稳扎的童子功夫,切不可偏废。“本手”须功底扎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能目无全牛,成就人生正道。如果一味放弃“本手”之功夫,一味追求“妙手”之精妙,往往会落入“俗手”之尴尬。
不可忽视自身常用之“本手”,也不必艳羡、仰望他人之“妙手”。须深知,他人“妙手”本天成,我之“本手”亦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