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备课教案详案大全(12篇)
教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备案和记录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和监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教案范文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备课教案详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备课教案详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
2、进一步学_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
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_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 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中对于二战中纳粹的暴行可以有适当的介绍,当有助于学生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贝尔格莱( )德、(f )( )晓、瓦(l )( )、地(ji o)( )、(p f )( )、衰( )老、( )( )头、屏( )障、颤(w i w i)( )、(j )( )躬、赞(y )( )、绸(du n)( )、(f l ng)( )、惊(h i)、( )、晨(x )( )
2、辨析下列多音字:
(1)散:散( )文;散( )步
(2)削:削( )去;剥削( )
(3)间:间( )距;间( )歇
(4)迫:迫( )击炮;急迫( )
(5)晃:晃( )眼;摇晃( )
(6)堡:堡( )垒;十里堡( )
(7)揣:揣( )在怀里;揣( )测;
挣揣( )
3、辨析形似字:
(1)瓦砾( );闪烁( );众口铄( )金
(2)契( )约;挈( )带;锲( )而不舍
(3)地窖( );窑( )洞;窟( )窿
(4)枝柯( );孟轲( );坎坷( );
苛( )刻;百舸争流( )
(5)揣( )测;踹( )开;喘( )气;
湍( )急;祥瑞( )
4、词语积累
(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5、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备课教案详案篇三
备课的步骤1.学期备课
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2.单元备课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数,考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实践活动。
3.课时备课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进程,选择本课时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板书与课堂练习。
4.备课教材的使用一教材为主,以资料为辅,注意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备课,并参与教学。
备课的内容
1.备教材专研教材:懂,透,化。组织教材:紧扣教材,吃透用活教材。
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与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3.备教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类型,优化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教案的编写
课后反思
写教案的方法1.文字表达法--------讲稿式详案和纲要式简案
2.列表法------------将各项要求分项列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谈话法。
备课教案详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进一步学_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_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
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点拨、自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
(二)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这是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的战时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
是不是这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梳理故事情节
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将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听完__同学的复述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觉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感人还是震撼?)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感人呢?(环境、人、物三者考虑)
a.环境(衬托)
a.故事发生再二战,文中不乏对枪林炮火的描写,找找看,哪些地方对环境进行描写?(第16.18.20.24.27段)
b.思考下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当时环境危险,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b.人物--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
故事的主角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刻画,采用什么方法呢?
(心理?语言?肖像?神态?动作?)
外貌描写:
“她太衰老了”:年老体弱--拖动、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黑围巾:(4次:20.28.40.41):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动作描写:
老人对烈士做了什么事情呢?(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
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安葬烈士:亲人礼葬
守护烈士:充满敬意
在描写这样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时,作者具体用了哪些动词比较震撼人:
“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
“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拖”:年老、行动不便、艰难
心理活动:(讨论课后练_第三题)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c.物--蜡烛
本文烛光(6次)的象征意义:
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结尾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_。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胜利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小结: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五)全文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妈妈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_情深的境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情,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多一些爱,收获更多的快乐。
备课教案详案篇五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_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www.》正音。
3.结合,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三下语文园地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备课教案详案篇六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2课《声律启蒙》
(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教学反思:
通过下列方式巩固效果较好,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
(三)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三)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教学反思: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少数学生存在朗读障碍。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教学反思: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教案
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通过古诗诵读领会古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3、了解李白的生平,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登金陵凤凰台》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登金陵凤凰台》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反思:
古诗的写作背景,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第6课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
2、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3、学会客观的评价人或事物。教学重难点: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汴河怀古》、《题乌江亭》这两首诗。
2、说一说你对《汴河怀古》、《题乌江亭》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 教学反思: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多数学生兴趣较浓。
第7课 诗词两首
《西塞山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难点:
1、注意诗中的用词。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过程:
一、读《西塞山怀古》原文。
二、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三、出示译文。
四、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五、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西塞山怀古》的理解。
六、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的模式,在教学中效果较好。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读原文。
二、简介。
1、简介作者: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简介潼关:
潼关在商代时隶属定国,称桃林;周代时为畿内地,隶虢国,称渭
;春秋隶晋,称桃林塞;战国时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潼关为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事项及船库工作。之后就以官名设县,称船司空县,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东汉时又复名船司空县,属华阴。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属华州华山郡的定城县,西魏时撤定城县,改属敷西县,直到北周。
元691年),分仙掌为东部潼津县,隶虢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公元706年复名华阴县。
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时,设潼关为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明洪武九年,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撤潼关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民国二个(1913年)废厅,复潼关县至今。
三、出示译文。
四、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五、成长驿站 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备课教案详案篇七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2、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章节、各单元的重点,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好教案,按课时备课。
4、教案书写要规范、环节齐全。
二、具体要求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合理、具体、全面,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体现三维目标。
2、教学重点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主要困难所在,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力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及练习反馈都应紧扣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框架设计的新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课堂提问要有价值,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5、要备教法与学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教法与学法。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必须备好课后的“思考、练习”。
7、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主要反思、体会教学目标落实情况,教法、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教学过程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等。
8、坚决不允许使用旧教案上课和无教案上课。
备课教案详案篇八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备课教案详案篇九
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家人》中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全家福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从而体验家的温暖萌发去爱去体贴父母和长辈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据《纲要》中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活动名称:我的家人活动领域:语言领域活动对象:中班
活动目标:
1、拿出全家福照片了解家庭成员。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及发生的事。3、看视频增加家庭成员的亲爱之情。
介绍自己的家人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家人。
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爱住我家》的音乐《大耳朵图图》的视频。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平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家人的工作是什么。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老师介绍自己家人引导语:“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幼儿a:是合影照,幼儿b:照片)
(2)教师:“这个呀是老师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上有老师的家人,我来介绍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听吗?(幼儿齐答:想)这个是老师的一家到小河边玩的照片,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老师的爸爸是个司机(要把开车的动作表示出来)妈妈在家里做家务(要把拖地的动作表示出来)老师的爷爷、奶奶在家种花,养些小动物,弟弟在上学。老师喜欢家里的每一个人,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喜欢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浇花、除草。教师的妈妈喜欢织毛衣,爸爸喜欢看报纸,爷爷喜欢下棋,奶奶喜欢看电视。和家人一起很快乐。”二、展开部分:
(1)、教师说出幼儿讨论自己家人引导语:“老师刚才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师家里的成员,知道了老师家人喜欢干什么事情,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讨论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人情况,巡回指导幼儿说出家人情况。
(2)、教师:“刚才看见我们的小朋友讨论的真激烈呀,刚才和几位小朋友一起讨论发现他们说的都很好,教师想请几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况,好不好?”(幼儿齐答:好)
(1)教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呀?让大家了解一下。”
过我们一家人很团结,很快乐。幼儿b:我们家五口人,他们是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幼儿c:,幼儿d:,,,,,,等。)
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小结语:“刚才呀,我们的几位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们说的真棒呀,我们知道了家人的工作,爱好,今天呀,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人我们和家人一起都很快乐。”
。
教师过渡语:“大家想看动画片吗?我们来看看图图家里的情况吧,看看图图的家人吧。”三、结束部分:
教师:“看完《大耳朵图图》我们有什么感受呢?(幼儿:家人很爱图图,也很爱自己)对了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家人都很爱我们,我们和家人一起很快乐,你们想跳舞吗?我们一起边听歌边跳舞吧。
活动延伸:教师:“好了,小朋友们今天高不高兴呀?那回家以后给爸爸妈妈倒杯茶,好不好?”
备课教案详案篇十
笔法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并点名。
1、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2、出示毛笔,毛笔可是中国独有的品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毛笔,大约产生于二千多年之前。
二、介绍毛笔的基本常识
1、毛笔的种类
(1)硬膏笔:弹性较好。
(2)软膏笔:柔软,弹性不如硬笔。(3)兼毫笔:弹性适中。
2、选毛笔的标准
(1)笔锥圆;(2)笔头尖;(3)有弹性;(4)笔根牢;(5)笔杆直。
3、用笔的方法
(1)用笔前,先用温水或自来水把笔浸泡三至五分钟,让笔毛发开。(2)蘸墨时,顺着笔锋蘸墨,不要蘸到笔根。(3)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洗干净。
4、蘸墨的方法
(1)瓶子里的墨不能加进生水,以免发臭。(2)写字的墨不能太稠。
三、讲解基本的执笔法
2、讲解坐姿:肩平、脚平、身体直。
3、学生一起坐好,执笔。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四、总结
备课教案详案篇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一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备课教案详案篇十二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4.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理解“同样多”的含义和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一、提问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只小猪》。大家想听吗?
教师讲故事。
问: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三、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都玩过拔河游戏吧。你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拔河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人数要相等。
出示图片:一个班的小朋友在玩拔河游戏。学生观察,发现人数的问题。
课堂一点通
课堂巧活动
四、摆一摆,摆出精彩。
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铅笔、橡皮、三角形、圆片、花朵片等若干个。让同桌2人合作摆一摆这些学具,要求摆得同样多。教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多余的?充分认识“同样多” 。
五、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教师问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小猪,用三角形代替木头摆一摆。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