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化自信的论文(通用12篇)
总结是一种方法,一种策略,通过定期总结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写总结时应注重文字的流畅和逻辑的连贯性。在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方式。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一
(一)
这几天,媒体、网络一段段长征精神体验,充满着我们的生活记忆。踏过千山万水,仿佛红军的背影,还在泥泞前行。
于是,一个个时代的形象,跃然于我们内心的地核之中。红军尚然可以爬雪山,过草地,作为现代的一个个时代楷模,引领时代的精气神,当然也应该有一种文化的深度自信。
这不是一种形式,同样是一种理想抱负,那就需要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回归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之中,那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时代的探索精神。
或许,红军长征的浩气,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这是大家的信念。所以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一种文化传承,也才有了今天无数美好的生活故事。在我们内心里,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二)
越来越多的人涉及文化,这是新时代的一种理念变化,也是一种文化内在动力的驱动。这种文化潮流,丰富人们内心的同时,也在为讴歌时代的美好,不断贡献着每个人的力量。
很久以前,墨子就主张贤人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是对一个时代的劝慰,也是对文化的肯定。丰富的人文思潮,是一个时代高速前进的见证,更是一个群体精神气概的最终呈现。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同样需要一种厚重文化的支撑,那就是越来越需要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气宇轩扬,而且高尚贤达,甚至包罗万象。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就产生诸子百家,一直沿用到现在,很多圣贤高君,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无可替代的证明着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文脉红根。没有谁可以替代,没有那个朝代可以更改。
走到了今天,一股朝气,更加证明了时代推进的伟大潜力。
(三)
文化的深度,决定一个时代的厚度,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哪怕历史给我们的都是分分合合,但文化这个土壤,依然一直傲视群雄。
因此,如何重视文化的勾连,就需要每个时代的统筹本领。就今天来说,进步的文化,一直在人们内心酝酿,展示着这个时代的魅力,同时也诠释着伟大复兴的奋斗理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思想百花齐放,迁徙、杂居、统一、融合,就是在这样的主线上,让本民族的生活就像钢铸的氛围,一直在东方这片土地上高傲挥写,成就无数风风雨雨的大美历程,不仅值得可歌可泣,也值得傲视传承。
每一天,我们都在思考,也都在前进,沿着每个人的人生路,跟着时代的滚滚洪流,在每一寸干干净净的土地上,交融和发展。
这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风骨,差异并存,融汇贯通,同样都是一种文化的大美大善。也是一种源远流长,更是一种博大胸怀。
(四)
我们国家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就像宇宙的辽阔,从汉字开始,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的包容,一样储存了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文化传古论今的时代表达,语言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传统,一种理解和包容。
“长久的守候,源于一份包容;无言的感动,源于一份真诚。”“学会包容,海阔天空”,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的力度。
有时,看到一些人崇洋媚外,甚至对自己国家的包容心丝毫无存,无形中,就会生出很多疑惑。生我养我的土地,就像自己的亲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谁又会在自己的国家做出伟大的事业。
让自己无地自容,哪还有文化的厚实璀璨,哪还有文化的传播影响?因此,就整体来说,还是需要文化的影响。如果真正的用心感受我们的文化深刻,一个人就会理解社会进步的不易,还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的完整。
(五)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价值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些价值观是需要更正和引导。
这就需要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就是一种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因此,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美好信仰,都需要时代做出一种楷模和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需要对中国深厚的文化给予充分的肯定。沿着这个深厚的文化发展,创新的找准时代的坐标点,从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中,都需要不折不扣的一种坚定信念。
抱残守缺,丟枝捡叶,必须丢弃,因为这不是一种深沉的力量,也不是一种恒久的内心。唯有自信,唯有远大,才能铸就目标的辉煌。
(六)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文明的建立不是机器而是思想。”可见,一个时代的文明是多么重要,文化是多么重要,思想是多么重要。
文化的自信,需要制度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而前者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强力,后三者的自信,都是建立在内在自信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群体自信的基础。
罗曼。罗兰也说,“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因为只有高尚的德行,才能产生恒久的能量,也只有高尚德行,才能让一个时代有恒久的稳定实力。
发展经济,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打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好文化的“根”和“魂”,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七)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现代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是一种土壤,一种根基。
只有把握好这种文化发展的根脉,也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不断的把中国文化推向巅峰之上。
换句话说,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的盛大发展,才能有根有据,也才能不在借鉴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不断发展的推动力。用另一种表达形式,那就是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让物质的基础得到极大满足,之后,有一定的价值支撑。
同样的概念,软实力在一定范围内,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作为支点,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八)
在儒家文化的悠久历史之中,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儒”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仅仅这个字,就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里,就有无数值得挖掘和探讨的思想体系。
孔子作为先师,其代表的“兼容并包”“以和为贵”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实践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
既然是一种基础和依托,那就需要更多的文化渗透,这种渗透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人群,有更多的文化热情。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本身就是灿烂文明的很好体现。
那么,不管是行业发展,政治基础,也都值得认真的感受,认真的探索,更值得认真去创新挖掘和发展。
(九)
浮躁和文化自信没有一点关系,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的一种成熟表现,是一个国家凝聚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因此,没有成熟,那就谈不上内在动力,思维和信念也只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于是,就会有更多的残缺思想,或者说,就会有让价值观走向偏移。
(十)
十八大以来,高层一直对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是成为了文化自信的一个尺度。
不难看出,这一番讲话,除了对中国博大的文化肯定之外,那就是很多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忘记了初心,前行的脚步开始出现缓慢甚至停滞了。
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继续前行也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自信必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
不忘初心,那就是需要会继承和发展,也需要会创新和前行。只有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种前进的力量,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就像长征精神,如果没有爬雪山,过草地的勇气,没有征服一切的力量,解放全中国,那还会面临多少困难和艰辛。
我们干事业也是一样,忘了初心,没有坚持,忘记来自不易的生活,又怎能会有不断激进的勇气,又怎能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二
自信是一种独特的力量,让我们有信心向前迈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2.1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2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2.3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雄鹰翱翔蓝天是因为它有不断进取的自信心,猛虎笑傲丛林也是因为他有敢争第一的自信心,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都具有不待扬鞭本自信的性格特点。
自信是一种精神,自信是一种境界,它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又像在茫茫大海上远航船上的指南针,为你指点迷津,还像风雨之后的彩虹,让你看到七彩的希望。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当他在音乐事业的巅峰之时,突如其来的耳疾让他进入无声的世界,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声音世界里的他还能作曲吗?面对人们的疑问,他自信这是命运的考验,英雄是不应该像厄运低头的,在强大自信力的推动下,他的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诞生了。
夏洛蒂·勃朗特,十九世纪的英国人。曾屡遭挫折和磨难,因为拥有不待扬鞭本自信的美好资质,她的小说《简·爱》风靡世界百余年。
面对挫折我不学那躲避“暴风雨”的企鹅和海鸭,我要学那勇敢地、自信的、自由自在的海燕,因为大海永远不会风平浪静。
在我两年的中学生活里,交织着汗水和泪水,激荡着希望和失望,纠结着自信和盲从。
七年级下学期的几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宛如那午后的太阳,光芒不在,偶尔闪过的念头中我也想过要放弃,因为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不相信成功与我无缘。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不见那位成功“天使”的微笑,却只见失败这颗“扫把星”嘲笑,不,我不能被失败所嘲笑,我更不能被失败所征服,我要振作,我要用我的实力证明给失败看,我可以打败你—失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八年级下学期的第二次月考就是证明,我深信,只要自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臧克家说“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要说不带扬鞭本自信。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史学家的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伟人的自信。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革命者的自信。
自信能让可怕的黑暗变成美丽的晨曦。自信能让今日的弱小变成明日的强大。自信能让我们这群少年从挫折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自信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自信是对美好未来绝不动摇的执着追求;自信是男孩搏击人生风雨的翅膀;自信是女孩美丽容颜之外极具魅力的精神升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的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就是一种美丽,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抬起头,自信就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可爱。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个服装道具管理员,现在突然出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自信是一种果敢的行为,它会让你在自卑的阴影中走出。
拥有自信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自信注定会失败,自信会使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三
摘要:职高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如何让这些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即时评价”,体验进步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本文提到了五种的评价方式。并提议不要吝啬评价,让尊重和赞美给学生一个未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即时评价职高学生自信风帆
教育心理学家佩奇的“不同诱因对算术成绩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受任何评价的学生的成绩往往低于受表扬或批评评价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新课改后的课堂“即时评价”,所谓的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如何对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职高学生使用正确“即时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学生体验进步成功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更是我们本课程教师要反思的一个问题。职业高中的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操作技能培养的信息技术课,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几次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这种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统一标准轻个体差异的单一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利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让学生品尝进步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几种如何让职高学生体验进步愉悦,树立自信心的“即时评价”方式,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信息技术课上,对于起点不同的学生,不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因为城乡富裕水平的差距,还存在一小部分从没接触过电脑,水平相当于零的学生。在分层评价中,我一般采用“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指对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同一个层面的学生间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本堂课中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与同一层面其它同学间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促进学习,使知识技能得以发展。“纵向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人自身发展的评价。通过学习后的纵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现在知识结构水平与以往知识结构水平进行对比,体会到自身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比如:对于第一堂上机操作课,接触键盘时,我一般对学生进行一次打字预测试,给同学们一个初始评价,做为以后学习的参照。采用qq上的星级制,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级别的星级,但是通过练习,星级的级别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会打击初学者的学习信心,只是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起步比一些同学晚些,过段时间就会赶上。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打字速度的差距不断拉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分层评价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学习目的,逐步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参照老师给的一个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它能让老师通过自评表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能做出相应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生通过自评,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心知肚明,避免因知识的漏洞,阻碍自己享受学习上的进步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在最初的学生自评实验中,我们发现自我评价有它自身的优点,但在操作实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的问题:1、反馈的信息有时并不能如实的反映出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填表时学生的面子问题或态度问题)。2、纸张的消耗很大(每堂课每个班级发反馈表)。3、无纸化的教学,却要带笔,不习惯,在电脑操作室填写自评表成问题。为此,为了让自我评价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作了一些改进:1、不记名填写。2、上网下载一个评价表的程序,进行相应改动,让学生进行电脑填写和提交。
自我评价有时虽不能立即让学生体会进步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但它像“果树”的“杀虫剂”,直接影响“果实”的丰收,同时,“学习果实”大丰收所带来的愉悦以及学习自信心的逐步积累,与课堂中的“自我评价”是分不开的。
职高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信息技术课不会受太大的基础水平的限制,作为本课程的教师,我们要保护好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模糊评价则可以创设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时学完一单元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时,我会让学生做一些发散性的练习,比如:海报制作时,定了一个“环保”的主题,给学生一些素材,但有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组织不合理或缺少一些知识元素的情况,不是一些原则性的操作错误时,我一般会给些模糊评价,适当指点、建议、引导,告诉他们怎样做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即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针对性评价是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作中肯评价,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收获的过程中能够更坦然地正视自己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弥补。在教育心理学家佩奇的评价实验中,这种效果也是最好的,他称这种评价为“顺因评语”。
职高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的关注,合理的针对性评价,学生还是很乐意接受。它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更有目的得改进学习。比如:在上internet课时,我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完成一篇有关“搜索引擎方法”文章。目的是让学生能动手,熟练对查找内容准确的搜索,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与“搜索引擎”相关的课外知识。一位学生提交的作业中发现,他是从多篇的网上文章随意拼凑,还一部分明显离题,我想这位学生可能并没仔细的阅读相关的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评价中我首先指出它这篇文章的开头引入部分非常切合题意,搜索的内容也很到位,但有些部分衔接不是很理想,结尾太仓促。虽有点像是作文点评,但点评后,这位学生很快做了修改,又提交了一份,这样,我就达到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整理,增加“搜索引擎”课外知识的目的。当教师给学生针对性评价时,学生感到你对他的重视,他会认真考虑你评价的合理性,并会做出相应的改进。针对性评价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让他们在改进得以提升,在提升体验进步的喜悦。
展示性评价,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学生的制作结果,进行评价,可以是老师点评,也可以学生互评。
职高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不如普高学生外,他们的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往往比普通高中学生强。每次的展示评价时,都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记得一次“电子报”(word综合题)展示评价时,学生争先恐后的喊自己的机子号(我们给每位学生的电脑标了号),因为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作品,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学生更愿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让同学们一起来享受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评价的方式很多,不要吝啬你的评价。每堂课中,都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尊重和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生命的方向,作为教师,每一句评价其实是在给学生一条路、一个未来。如果说孩子的物质营养来自粮食,那么,它的精神营养则是评价。让你合理的“即时评价”给职高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带来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进步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在学习的旅途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2]袁丽英.职高生学习策略:现状调查与提高途径.职教通讯.2006年第7期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四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一种文化就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生活、生产、生存方式,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等,以及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产物。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论告诉我们:5800年前后,黄河中游(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良渚)、西辽河(辽宁牛梁河)出现文明起源迹象,5300年以来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河南偃师二里头),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文明的曙光出现在黄河中游、长江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不是偶然的。由于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只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限,必须选择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利用天然的生活、生产、生存条件。在五六千年前,这些地区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貌、地形等都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例如气候温和,降水或水源充沛,便于用水又能规避洪水,土壤肥沃疏松,或容易开垦,物产比较丰富多样,能就近获得建筑材料,便于与外界的交通等。
地理环境为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没有规定或限制文明发展的类型和程度。在同样的条件下,人群中的天才人物和杰出分子往往能发挥特别大的作用,把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推到极致。传说和史籍记载中的黄帝、炎帝、神农、伏羲、尧、舜、禹都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进步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早期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但有的逐渐暗淡,有的戛然而止,有的迁徙无常,唯有黄河中下游地区渐趋成熟,日益壮大,形成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和引领者,并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主要原因在于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的平原地势平缓,土壤疏松,表面植被容易清除,使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开垦耕种,能形成大规模的连片农业区,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物资供养一个政治实体的全部人口,进而构成统一国家的物质基础。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已经将疆域扩展到当时的全部宜农地区。与今天中国的领土比较,未包括在西汉疆域的大致只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而西汉未将它们囊括在内的主要原因,并非由于缺乏军事实力,而是因为在当时条件下这些地区无法进行农业开发或者适合农业人口居住。
随着人口的扩散和迁徙,以黄河流域为基地的诸夏(华夏)民系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或者因与其他民系融合而实际增加了夏华民系的数量及居住地,最终發展成中华民族的主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也逐渐覆盖全部农业地区,并最终为国内牧业地区所接受。正因为如此,北方牧业民族曾多次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入主中原,甚至统治全国,但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毫无例外地接受了华夏文明。
地理障碍使中华文明远离其他主要文明,因而在整体上没有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保持了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大航海带来了西方文明,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更没有灭绝,而是浴火重生,迎来了新的复兴。
五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发源于这片土地,植根于这片土地,最适合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生产和生存的人。中国由封闭到被迫开放,到积极自主开放;中国由专制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通过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农村为主而快速城市化;在这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更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自信。
文化自信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华民族善于向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学习,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长处。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由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利弊并存,由此孕育的文化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保持先进。总体上先进的文明、文化,都是不断自觉地吸取其他文明的精华、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的结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结果证实,自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就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马的驯化、饲养和改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如青铜,由主要用于制造工具演变为制造礼器,一方面使铸造技术更加完善,更为精湛,另一方面赋予青铜器更多的精神价值,使之成为艺术、文化、历史、制度、信仰的载体。
一些源于外界的产物、知识、技术、观念、科学、宗教,被学习、引进、吸收,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以至我们长期忽视了它们的真正源头。如一直被视为传统文化时间系列指标的天干地支,根据西晋时郭璞的《尔雅》注,它们都有一个奇怪的别名:甲—阏逢,乙—旃蒙,丙—柔兆,丁—强圉,戊—著雍,己—屠维,庚—上章,辛—重光,壬—玄黓,癸—昭阳。寅—摄提格,卯—单阏,辰—执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协洽,申—涒滩,酉—作噩,戌—掩茂,亥—大渊献,子—困敦,丑—赤奋若。这些词,除了个别能望文生义外,其他用汉字的意义根本是无法解释的。唯一的可能是它们本来就来自另一个语系,只是用汉字记录了它们的发音。早已有学者注意到,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形成的时间早于中国的地支,而地支中某些别名的读音与巴比伦的发音非常接近。
如果说这个问题还需要寻找新的证据深入探究的话,大量源于其他文明、其他文化而早已中国化并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已是不争的事实,国人已习以为常。外来的佛教因为成功地中国化而被中国民众当作本土信仰,禅宗更被文人视为一种中国文化。近代日本人用汉字翻译了大多数西方科学和人文的词汇术语,中国几乎照单全收为现代汉语词汇。
有学者注意到,夏朝的兴起与小麦的传入和推广同步,商人的崛起与战车的引进密切相关。十六七世纪以降,来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番薯(红薯)、玉米、马铃薯(土豆)、花生、辣椒传入中国,并且很快普及。17世纪初明朝的人口接近2亿,19世纪中叶清朝人口已超过4亿,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增量人口大多是由这些新作物养活的。今天中国已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够生产全部工业产品的国家,但这些产品大部分并非原产于中国或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但这些商品大多曾经是中国从外国进口的,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学会生产的。
“文明互鉴”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并应该相互借鉴,其前提就是承认其他文明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确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必须尊重、欣赏其他文明、其他文化的自信。这就是费孝通先生曾经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在文化自信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文化自信;在赞美自己的文化时,也赞美其他文化;这样才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才能和谐相处,发展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正确地理解文化自信,真正确立文化自信,中国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复兴的中华文明必将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五
人生需要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而当你为目标而奋斗时,你会有一种乐趣,一种充实,每当做成一件事,你就会富有成就感,而强烈的成就感也就更加奠定了你的自信心。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有顺心,必然也有逆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向上走,你越会发现它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而又充满挑战和挫折的。当面对挫折时,就需要自信。自信反过来就是“信自”——相信自己。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第一个对地心说提出怀疑,当时的地心说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而他一直相信自己,不轻易放弃,经40年潜心观测与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日心体系,最终被证实了。他成功了!即使面对被天主教活活烧死的血腥镇压,他也义无反顾。
哥白尼的自信是科学的,并非盲目的任性。是的,自信并不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诚然,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盲从,而当别人诚恳的想你提出异议时,我们也要虚心的听取或接受。
每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拉开帷幕的时候,你是否已做好准备,以充实、自信面对新的困难?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已有充分的把握迎接新的挑战?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在困难面前,他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自信的人会咳声叹气、低落消沉。比如很渴的人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乐观自信者会说:“真好,还有一杯水。”而不自信乐观者则会说:“咳,才有一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信是多么重要啊!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可见自信的重要。相信我们只有拥有自信,就会战胜恐惧和畏缩,迎来成功的曙光。
人生的航船要靠我们自己掌舵,只有高高扬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勇敢前行,穿越层层险滩暗礁,才会抵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路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以满怀的信心,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创我们辉煌的人生。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六
文化是有共性有个性,但是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七
主题聚焦:向往的生活,永恒的古典美学
【素材速写】李子柒的视频有一个特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央视新闻评)
主题聚焦:人生有专一,必然创奇迹
【素材速写】一撇一捺,传承创新写活力。传承打造个性,创新打造魅力。从鲁班凳、鲁班将军案到榫卯结构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汉诺塔、苹果鲁班锁、菠萝鲁班锁、木质小猪佩奇,喜欢琢磨的“阿木爷爷”时常会在一榫一卯中加入一些新元素,让传统工艺与当下碰撞出美丽的火花,这样的“火花”与时俱进,创造活力,也是传统文化技艺蝶变新生的关键。人生有传承与创新,事业有生机与活力。(摘自太阳鸟时评)
主题聚焦: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素材速写】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古诗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叶嘉莹诗心早慧,却一世多艰,遍尝生死不能相见、故土不能相还的寥心荼苦。是诗歌如日月光华,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时刻;又如一叶轻舟,渡她涉过生命的长河。在故土沦陷之时,她写下“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的哀婉之声;在女儿遭遇意外的时刻,她用“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书写椎心之痛;漂泊海外时,她注解杜诗“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以浇胸中思乡块垒……那些与生命相融合的感发,那些以诗词为舟楫的依托,让她免于“在苦难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润沉静、坚韧持守。所以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摘自人民日报)
主题聚焦:择一事,终一生
【素材速写】如何留住这些文化遗产,光靠一个人的倡议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携手努力,让其“活”在当下。最近传统文化“火出圈”了,无论是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还是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都让我们感受到制作人的诚意与演绎者的专业。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苔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实现这个美好愿景,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摘自21广东二模名师范文)
【素材速写】通过对三星堆的考古,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浪漫想象,感受到“三星伴月堆,至西十五里”的历史判断,感受到“东有扶桑,西有若木”的大胆猜想。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古,亿万国人都能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更坚定地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摘自网络)
【附】彩蛋:“传统文化”话题提分金句
1、“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文化力量】
2、“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以古为今】
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4、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如何看待现象级“文化节目”?】
5、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文化是内在密码】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了解它们的历史,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八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习**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渠长根,大众话语镜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6]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用蔡武.i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完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黎德化,程广云,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建华,略伦习**的传统文化观d】,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3).
[11]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c).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九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积极地加强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习**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渠长根,大众话语镜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6]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用蔡武.i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完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黎德化,程广云,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建华,略伦习**的传统文化观d】,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3).
[11]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c).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
摘要: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文化自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在现代化背景之下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及其现代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增强有着极为深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现代化;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充分认知与对自我发展的充分肯定,这有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极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的文化自信。其中“外化”表现为道路、理论、制度三种自信,“凝练”为价值观自信。
构成文化自信的因素是多元的,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主体内容源于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这种文化表现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包容姿态。她是对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理性认知,对本民族现有文化成就的尊重与以其文化表现出来的自豪感,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的清晰认识,对自身文化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关注与自信,这些都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与关键所在。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文化自信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构成因素与维度具有统摄意义。
对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探索对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有利于区分传统的文化自信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掌握文化自信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其社会文化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得到不断的现代化。比如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社会文化也随之走向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来说,现代化就是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导致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文化的心理认同发生的变化,当下文化自信的现代化也就表现为文化认同与文化认知意识的现代化。换句话说,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即表现为社会文化对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真切观照,同时也表现为随着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一代一代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近年来国内掀起对文化自信研究的热潮,学界普遍认为文化自信应该是建立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之上的。当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探索与研究首先基于对悠久和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知,也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实践,还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导。孟睿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党的文化自信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时代意蕴及话语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因子,将文化自信的基础定义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目标的理解,文化自信的基调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美好未来的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具有持续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现实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主要通过文化认同体现文化自信的知性内容,通过文化自觉体现文化自信的理性意向,通过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外交流体现文化自信的世界关怀。”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前提,文化交流是条件,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则是关键,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历史中长期积淀形成的。这是不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识事物、展现自己、融入世界的基本媒介,还是这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思维方式以及道德品格修养的基本体现。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结晶。因此有的学者将文化自信定义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应对时代变革时保持自我发展立场与应对世界潮流的标识,即对自我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与肯定,又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理性的认知与对自身文化发展拥有坚定的立场。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人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高度认可的状态,是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于自身文化的发掘、学习、掌握程度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利用程度,文化指导其生产生活的力度来定的。不仅仅是在于文化的历史以及过去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也要看当下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及其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知结果及其心理认同程度来决定的。
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基础上的,具有充分客观依据的文化自信。中华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代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先秦到明清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也不断创新与发展。自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儒家以其中庸中正、克己复礼的价值诉求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不断结合,尤其是借助于科举制度,儒家文化不断被制度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成为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与此同时,地位有所弱化的其余诸家思想学说也并没有真正被禁绝,而是以更加广阔的发展方式,“淡定”地在自己的空间里从事着自己的文化活动。普通的下层民众既接受儒家的教化、又接受“百家”的熏陶,也有着自己的民间信仰。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自信根本原因。
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极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历史发展的曲折,但在此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等等,等等。这些都为铸就近现代中国新的社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存在条件,标志着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大提升,成为这一时代国民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教文卫均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文明发展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民族文化自信心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增强。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程度,一方面可以从这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其国家文化发展的关心程度来体现。一个民族越有文化自信,就越关心本民族的根基和发展问题,这个民族就会越能繁荣昌盛;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它青年就越关心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方针、发展现况,这个国家就会越发强大。同理,民族和国家越发繁荣,综合实力越发强大,其国民和青年的文化自信必然会越发增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和具体体现。在当代的中国高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入脑入心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体现着高校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切的认同和自信。
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就越重视其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发展和继承,这种传承与发展则更多地体现于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发展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上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却滑坡了,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在高校大学生中大力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就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自信教育与引领也必将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民族对自我的文化认知和认同的心理层面,更多表现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内在相联,青年大学生的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他们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从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层面理解文化自信,即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其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应该表现为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中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学生从人类情怀、人类解放、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等视角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参与和支持国家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青年一代和高校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主体,这就要要求大学生在清晰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拥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及其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要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价值充分肯定和引以为豪,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认同。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全球化潮流的面前,引领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开放包容的批判吸收外来文化,坚信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还要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文化自信行为。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选择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践行,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都是文化自信行为的体现,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9.
[2]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
[3]孟睿.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1).
[4]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2).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一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二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xxx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xxx: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