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8篇)
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瞬间,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总结范文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摘要】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现状,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一、创新创业新形势
20xx年,国务院总理李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反映出在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今天,创业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生而言,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鼓励创新创业,能有效破解当前越发严重的就业难题。在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
人在大学时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新创业意识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能高效快速地积累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也越来越感兴趣,而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开始逐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原因,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扼杀和阻滞。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也有欠缺,往往不敢提出不同观点,不愿意标新立异。
2.创新创业技能匮乏
在大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快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大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所学知识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和系统整合而导致实际应用性较差,因此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很好的创新创业技能,即便突然产生的灵感也很难变为创业现实。而且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创新创业技能的缺失。
3.创新创业实践持续性差
通过国家各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创新创业目标并不明确,甚至很迷茫。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许多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和研究中,很少有人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并坚持下来。所以现状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过程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要依赖于发散的创新创业思维,而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才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学课堂教育为各专业学生准备了合理、丰盛的精神食粮,为大学生全面培养提供了基础,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会学到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学到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会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架构,丰富自己的思考方式,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过程中产生创业冲动,在过程中将这种创业冲动变成热情和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
2.在学生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大学校园里,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几乎无法仅仅借助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力量去实现。这需要国家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和专项资金的资助,最为关键的是全体大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所以,大学生应该尽一切可能积极主动地在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各种集体组织中努力营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体,同时要保证这种团体的良好延续性,要避免出现因学生毕业而消失的情况。
3.重视创新创业技能锻炼的机会
国外的经验标明,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并独立去完成相关任务,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基本研究实践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的基本表达能力,广泛获取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于已经学过的相关基本理论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加强未来专业纵深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将成为难得的创新创技能锻炼的机会。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开展
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个性的人才,尤其是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同时,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来。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大学生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晨.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xx.6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讨论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李总理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转型高校;大学生;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态度不积极、参与率低
创新创业意识是人类主动创新的思维和进行创业的动机。创新意识推动创新行为和活动。通过对陕西省转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抽样调研数据显示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的只有18。04%,对于蓝桥杯、飞思卡尔、挑战杯、大创等创新创业活动有兴趣的只有7。30%。有14。45%同学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创新创业或科研活动并有所收获。有81。56%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不开公司,创业教育对自己无关紧要。对4所大学创业情况收集整理发现,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较少,有自己创业打算的只有3。13%,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只有1。05%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校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有1。76%。可见,转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对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不高,自主创业人少。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教育指导
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大都仅仅停留在“第二课堂”的认识上,有一些高校工作者认为,只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都担着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量大,无法全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导致高校出现了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第一课堂”与以科技创业活动及竞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之分,二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
(三)“注入式”教学制约了大学生“双创”能力
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实践课设置并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选修课、课外活动、讲座、创新创业大赛或是创业政策指导等形式的业余教育活动,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融合。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透彻深刻地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大学生自身的内在作用。
(四)创新创业活动尚未建立有效管理制度
虽然近年由教育部和各个专业学会牵头发起的包括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各类科技和专业竞赛比较多,也有很多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入其中,但是这些竞赛的刺激往往具有阶段性,在竞赛结束后学生获得了荣誉,老师得到了肯定,这些研究往往也就终止了,研究的深入性难以为继,短期效益明显,但学生的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难以持久,创新创业教育更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认可度需落实,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缺乏时间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及二级学院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完全调动教师积极性。
(五)创业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42。34%的创业学生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不知道从何种方式和渠道了解政策;25。73%的创业学生对政府鼓励、支持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掌握程度较低;31。3%的创业大学生表示没有感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感觉政府的优惠措施很遥远。由此可见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推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相关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相应文件,但是宣传范围还不够广泛,落实和宣传力度并不到位,普及面不够广,使得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此政策的认同度低,受惠人数少。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潜在创业能力最强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大学生本人以及家庭的多方面努力。社会要积极创造环境条件高校啊哟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1]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
[2]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
[3]魏旭。山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d]。山东建筑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1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此次笔者选取区域内五所大学中650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得出现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来看
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堪忧,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环节,这都将成为引导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全面调整和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方面的因素.[5]对此我们应该树立女性平等的基本理念,积极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改善,以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素质的女大学生人才.参考文献:
〔1〕刘晓武.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123-124.〔2〕王又花,周发明.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xx(06):108-112.〔3〕马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162-164.〔4〕李文.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网友世界,20xx(07):139-140.〔5〕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xx(03):45-48.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今新型教育理念,在整个高校中发展迅速。尤其在应用型学校中尤为突出。应用型高校与科研型高校最大区别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应用型高校最紧要的任务。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要实现更高的目标,需要改进和完善相关教育体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为大学生寻求更加优质的就业。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进
一、引言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和高校大众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就业的新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的特点是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为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目前,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使得应用型高校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关注的重点,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很好的途径。在整个社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具有精力充沛、知识宽广、敢打敢拼、思维灵活的优势。同时早创新创业教育上也存在着经验不足、教师匮乏、资金短缺、实践不强的许多困难。有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要逐步进行改进,达到教学要求。
二、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应用型高校在政策上掌握不全面和不准确表现在对相关的体制和要求缺乏统一的理解,对于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理解不深。造成教学质量不佳,没有形成较为明确的思路。从体系上看。应用型高校在教育课程上较为单一,没有宏观把握,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模式较为简单,跟不上社会变化的速度,缺乏整体把握,不能建立出科学、整体的体系。从师资上看。应用型高校在师资队伍上较为薄弱。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由其他专业改行或兼职进行授课。这表现出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经验、学历层次、教学方法差距很大,不能培养出优良的学生。从理念上看。应用型高校不断加大宣力度,但由于观念、机制和思维等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力度不够,在校内未形成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从环境上看。应用型高校的相关重点多集中在创新课堂、优惠政策、创业规模等内容,对于教学环境、地点、器材等领域关注度不够,这不利于教育的常态化和优质化。从实践上看。应用型高校在实践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求学校建立配套设施和实践基地。目前看,存在诸多困难,造成很多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进入社会后创业成功率较低。
三、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的新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需求。因此应用型高校要与时俱进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整体上要营造出创新创业良好氛围。近年来,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与日俱增,营造出浓厚氛围。要求学校要努力打造出优质服务平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推动整体发展。为了推动创新创业,高校通过加强创业孵化建设、开展各种“双创”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帮扶、补助优先等,建设培育机构,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效果,积极完善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建立汇集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智能服务、公共推广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政策服务。学校职能部门发挥扶持和促进的效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弘扬主旋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使大学生的意识、精神成为校园中靓丽的风景。同时,还要拓展教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训练,包括各类竞赛、课外科技、企业实训等,强化实践育人。并注重推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建设学生创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通过举办双创论坛、举办名师名家讲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这样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
2.在体系上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自主创业能力较高的大学生,这与应用型高校发展相当吻合。当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要,这是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要采用最新的课程设计,要建立起新型的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把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重,均纳入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制,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开发创新创业精品课程,并积极申报各项课题。同时,教学资源要更加是广泛的传播,构建层次清晰、衔接顺畅、科学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上,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分专业、分阶段的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专业教育上要开设体现行业特点、融入创业思维和方法的专业课程,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拓展教育上要帮助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和实训,对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尽快做到学以致用。
3.在师资上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师队伍上是要完善校内教师培训体系,在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中加入创新创业专题教育。还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建立和完善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当今对于创新创业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能力要更加具体和全面。要做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提升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这有利于多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尽快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较为综合的知识结构,创新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因此,创新创业教师应该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教师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娴熟的实践能力,将教育与实践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知识,资源、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当熟练掌握教学前沿,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4.在理念上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主体思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向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创新,积极实践,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在教学理念上,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认清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采取头脑风暴法、游戏法、角色互换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激发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基层锻炼自己,增强技水平。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团队合作和科研探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5.在环境上要跟上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这与科研型高校有明显的区别。应用型高校仅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是明显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共同帮助和支持。这些力量要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学校要今早融入社会。环境在变化,要求学校优化人才,建立创新创业综合环境,要做到创业与科研并重,这可以把具有创新的意识的大学生今早的挖掘出来。同时,政府要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设立创新创业发展计划,对于具有较好前景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落实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扶持,加大创业担保贷力度,简化流程,扩大规模,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要进一步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还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优先帮助。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要有人文关怀,企业注重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务实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时俱进,完善自我。
6.在实践上要开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教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有所提升。因此,应用型高校更加重视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和提供保障。因此,学校要改进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创业机会。目前,国内已经创办出许多创新创业基地,大部分雏形都是以学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创创业基地,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讨论以外,也能够建立良好的创业公司与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还要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训练和比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申请专利等。还要连接校园与社会,沟通学生和市场,达到对于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通过开辟和完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构建创业群体,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达到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与发到国家相比,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尤其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是大势所趋。因此,应用型高校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学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以及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改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认同,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的群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创新型社会的生力军。现在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必须要改进教育体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致力于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发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为大学生做好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3]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xx(5).[4]丁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体系[j].就业指导,20xx(5).[5]石国亮.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xx(10).[6]田硕.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因素探析——基于江苏省典型高校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2).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鉴于此,文章将从大学生创业特征出发,进一步探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最后提出几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自高等教育开始普及,每年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可谓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大学生们面临就业难、择业难的窘困现状,在此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尤显重要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若能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创业教育模式,那么对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取得新发展显然是极有帮助性的。为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值得深究。
首先,初始形式—兼职。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是从兼职开始的。一方面,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所以会推荐学生去参与到项目实践之中,来赚取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当前的小型私人企业较多,规模来说相对不大,人才渴求也较多,所以愿意雇佣大学生来工作,更希望能借此培养和留住人才。而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既可获得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经验,自身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其次,创业伙伴—好友。大学生创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仅靠一个人来支撑起整个创业过程是不现实的,所以稳定的创业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创业公司能够稳序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好公司理财、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才可。而此时,大学生往往是集合几个好友同学,来共同管理公司,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最后,创业资源—学校。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学校资源的提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校提供了人力和技术资源。首次创业者的资源地便是学校,学校对于学生创业状况也是极为关注的,学校更会开设相应的兼职工作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诸如公司开设流程或是技术上的问题,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性帮助,或是寻得专业导师的帮助。
首先,创业教育认知不够。创业教育并非一开始便有,而是经国外引进,在我国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并出台相关政策,不断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之下,才在高校课程中出现的。总的来说,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并没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各大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有着各自的见解,所以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可谓是多种多样。但追根究底,便是人们对于创业尚缺深刻的认知,仍旧将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作为教育重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但未曾深刻的思虑过,帮助学生创业实际上也就是帮助学生就业了,学生个人创业意识没有提高,自然难以提起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致。其次,创业资金有缺,实战经验不多。充足的资金是支撑整个创业开启,乃至以后公司稳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往往是由父母支撑的,一般来说,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大学生额外可支配资金极少。因此,若想满足创业启动需求难度性较大。且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资金是有了,但对于整个创业的规划并没有思虑好,且都是新手,甚至是连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都甚少,如此便展开创业显然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创业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创业资源有所欠缺首要体现在的是便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许多编内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多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为外聘教师兼职,而由于对创业信心敏感度不高,且专业方面的问题也有所欠缺,这就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此外,由于创业教育教师为外聘人员,教师会将重点偏向于自己的主业,且外聘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空有理论形式,而创业更多的是要有创业经验,以作为教育素材。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受传统就业理念影响,多数家长对于创业并不持以赞同的目光,认为创业风险高稳定性尤为不足,而学生对于就业也是偏向于追求稳定为主。如考各种事业单位,国家单位等等。我国对于创业这种带有风险性的工作往往持以规避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日趋增长,一昧追求稳定显然难以适应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为此,高校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并将创业教育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网络时代下,更要积极联系互联网,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机会与资源。此外,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创业心理课程。让学生在日后的创业工作中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种种困境或是一帆风顺。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教导学生善用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来有机融合创业,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去成立摄影工作室,那么在注册公司阶段便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其次,创新教学组织与形式。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新时代下,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展开创业教育教学时,还要运用灵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针对某个创业案例,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来各抒己见,发表见解,从而有效的累积和总结经验。高校还应积极展开创业大赛等活动,针对不同学院或是专业来展开创业大赛,如市场营销专业,则可就某项产品定下标准销售额,鼓励学生个人或是团队来推销该产品,超出一定销售额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此,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实战经验,且参与创业的热情也不断提高。此外,高校还可专门开设创业教育机构,定期组织学生来进行专业研讨,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研讨会中讲述自己创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互相沟通中,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强化师资力量,完善配套设施。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是确保创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不断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步提高已有的创业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中的相关创业人才聘请至高校开办讲座,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此外,高校应当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如开设创业孵化园,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场地来尝试创业,当然对于学生是否符合创业条件,学校还应审核学生创业规划、创业团队等后,方可确定是否为学生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技术以供学生创业。而学生也能有效解决场地问题,并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申请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专门负责大学生乃至校外人群的手机电脑配置、维修等工作。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增强我国社会经济活力,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推动我国朝着创新型国家发展前进。因此,高校应切实转变并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创新教育组织与形式,逐步提高师资力量,完善创业园地,并结合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优化各种高校创业教育方案,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和建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xx(7):30.
[3]段严.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xx(20):4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内容摘要: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市场就业环境的压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三.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0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新培养还远远不够。中国父母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学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和老师都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即使是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也因为教育体制的限制,并没有切实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创新意识还比较淡漠,很难实现创新能力的培样。
2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少,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训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许多阻碍。一旦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就严重缺少实际分析分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正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国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然而,这些活动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和评价机制,导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机会少,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也很严重。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1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样化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大学生既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当然,这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学生还应该学习人文知识的,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自身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等。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通过课堂教育就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大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来进一步完成和提高。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高校不仅仅需要只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也需要在校园生活中的高水平学术活动的进行中进行,尽量打造适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才能不断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高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活动,从而通过创新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高校还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这样的大学才能培育出敢于创新的人才。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以此鼓励大学生创建自主团队,并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创新素质,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是现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高校大学生是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当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应该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的发展高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因此,现阶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现代社会,就业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了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很多独立学院都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常遭遇失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独立学院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为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帮助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理论依据,老师和学生要共同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相关的改革策略展开论述。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教育活动的催化剂,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的管理层对这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很少利用网页新闻、校报、学校广播等将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进行宣传,也没有给学生宣传成功创业的案例,导致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缺少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十分艰难的任务,甚至对创业想也不敢想。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的帮扶极少,而且管制非常多,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都比较低[1]。
丰富、完善的课程内容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十分单一,缺少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很多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而且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非常低。大多数创业课程,如创业基础等,几乎都是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系列的内容,缺少独立、标准的创业课程以及完整、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而且实践性比较强,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基础性的创业知识,还要经受专业培训,有创业的精力和体验。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的教师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来校任教,缺少就业和创业的经验,加上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多数教师本身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不够牢固,这种情况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像纸上谈兵,效果可想而知。
在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资源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以及相关活动资源不具有集中性,分散在总务、后勤、院办、科研、人事、团委、招生就业、学工、系部和教务等不同的部门中,而这些部门由不同类型的校领导进行分管。这种条块分治机制,让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从而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孵化、实训、教学等环节难以得到有效整合,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条件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独立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缺少一个长期的教学计划,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想有效促进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1.积极组织和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独立学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利用各专业特长以及各个学院等组织和创建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学院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配备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指导教师,为团队提供指导和咨询等有关服务,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团队的创新能力[3]。2.加大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帮扶力度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关注度不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对其管制比较多,但是实际上的帮扶却非常少,导致学生对创业没有信心,也没有尝试的兴趣。独立学院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还要给予实际帮扶。大学生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团体,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独立学院也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在经济上加大对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一些科技创新型项目,需要花费的资金更多,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专项经费,对大学生科技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学校、市级和省级的科技竞赛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断拓宽科技项目的整体覆盖面,给更多学生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良好的平台[4]。
1.利用资源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就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利用本部的卓林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xx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复合应用型实验班和拔尖创新型实验班等优秀的资源,有效开展和实施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完善管理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评价机制进行更新,指导教师在做好科研、教好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专长创立企业,从而带领学生进行创业,这样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相长,既能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丰富其创业经验、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还能给学生一个实战的场所,积累创业的经验,为今后自己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独立学院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同时还要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实施具有弹性的学制,并且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休学进行创业。总而言之,独立学院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1、对于独立学院已经存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要不断提升其空间和能力通过企业、政府和学校合建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小微企业创业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学校科技园等。同时,独立学院还要不断探索基地运行的系模式,对创新性比较强、技术含量比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2、结合实际情况新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独立学院要对校内外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创建合适数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还要强化多专业和多平台的协同,以校内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融入校外大型企业和有关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等组成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的基地网络,给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和空间支持。
1、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良好的氛围往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兴趣,独立学院如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就会将学生的创业欲望有效激发出来。独立学院要对此加以重视,每年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的教育论坛,给学生和教师讲解各个专业内的市场机会、发展现状、前言科技等,并且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创业经验。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新闻网页、广播等方式给学生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创业成功案例。除此之外,学校或者学院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以及创新创业沙龙,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做好与市场的接轨工作。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和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化以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大学生实践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让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中积累创业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除此之外,独立学院还可以组织有创业意向以及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去参观和学习,对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加以了解和掌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独立学院对自身的资源优势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产行研”“校政企”多方联动机制,将学生创业的社会通道全面打动,以此推动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高度重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胆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的关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政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兴起。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此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末开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颁发了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
1.创新教育的起源
“创新理论”最先由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创新”理论解释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探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创新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创新成为教育的新思潮,创新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最先诞生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其他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2.创业教育的兴起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是培养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尔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学中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新企业管理”。20世纪末美国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设立“创业教育项目”。美国是较早在大学进行创业教育且具有完备创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课程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当、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成熟,以及法律对创业培训和小企业孵化保障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均先后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创业教育。联合国充分肯定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对于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术性护照”、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性护照”之外的以创业能力教育为主的“第三本护照”的主张。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1.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阶段
在国内最先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高校校园的是清华大学。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并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及“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大赛汇集了全国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99年6月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xx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大学开展了教育工作试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20xx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发展阶段。《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意见》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20xx年教育部发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知,将28所部属院校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院校列入项目试点名单,对这些高校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20xx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高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向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注重思维开发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发展,使大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密切的联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量,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及核心要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及外在表现形式。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超越,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深刻变革。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2]。多数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缓解就业压力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同就业指导教育混为一谈,这就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教育部《意见》指出: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三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思维开发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专业教育方面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既没有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仅仅停留在增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上。也有的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基地等,但绝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入专业教育的全部过程。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手段滞后
1.师资方面所呈现的问题
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的师资严重缺乏,既存在数量不足,又存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不强的问题。多数高校“现有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远”[3]。
2.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多数院校还没有建立起能满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室;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媒体教学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4];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滞后。“实践基地欠缺,多是以企业参观、实训室模拟实训等形式,缺乏实效。”[5]校企协作教学对多数院校来讲还只是探索,或者说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方面的因素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的时间较短等原因,也有客观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此种现状必须尽快改变,否则将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将会被发达国家抛得越来越远。
(四)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
1.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舆论宣传滞后,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教务、就业、学团等部门关注,还未引起全面的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它既不仅仅是增加一两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不仅仅是开设一两个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更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2.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意愿普遍不强,有80%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冷淡,根本就没想过要创业;只有11%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较强,表示有创业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偏颇理解;二是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大赛受限,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战略转变,它不仅仅要求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必须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主要领导、广大教师、学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阶段,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说这项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迟早。因此,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要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增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主修课程,规定合理的教学时数。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创新知识结构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性知识的培训,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
2.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各门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在深入研讨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教学大纲,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堂上增加案例教学及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增加教学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内实践教学、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7]。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结合本校及专业特点建设创新创业教研中心,打破专业限制,把研究室、实验室、孵化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以往老师做学生看或只是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要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实践。
2.强化专业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环节
目前,国家、省市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毋庸置疑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推动作用,但参加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又有一定的专业限制。因此,各高校应以国家创新创业竞赛为引导,以校内创新创业竞赛为重点,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思想水准、认识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创业思维及相应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学生,优秀的教师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建设好一支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共同课的教师队伍。要进行专门培训,使其不但具备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开展创新创业教改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二是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各个专业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技能;三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注重发挥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可把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权威聘为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研究,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保障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出,特别是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项目大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要创造条件,保障房舍、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慎重起见,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先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试点阶段要选派得力的干部和有丰富经验且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总之,要强化领导,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载《创新与创业教育》,20xx年第1期。
[3]李国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当代职业教育》,20xx年第11期。
[4][5]杨波葛珺沂:《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载《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年第3期。
[6]江彩霞:《基于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载《人力资源管理》,20xx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页。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人才。文章认为,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新教育,从而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关系研究
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如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等等。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通过创业教育过程,大学生将体验创新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热情,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内涵诠释
面对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样,都有着独特的内涵。(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这两个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创新型人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2)创业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于人才而言,创业教育可以被称为“第三本护照”。这样,创业教育就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辨认出别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并且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采取别人可能迟疑的行动。二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一个不能培养出杰出企业家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企业家匮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竞争力的。三是创业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活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价值分析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价值是永恒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完整的范畴。从实际的创业出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是一个创新过程。其中,可以包含创新一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个管理模式等,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因素。其次,创业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围绕创业活动,学生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创造,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再次,创业活动是一个品质砥砺过程。通过创办企业的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勤奋、诚信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强了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正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过程。与通常的学习活动相比,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从理念的建立、计划的设计,到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全新的。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观念建立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未接触或思考的概念。许多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所以说,通过创业教育的过程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直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创新则直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然而,参与创业活动需要有独立性、开拓性的素质。综上所述,创新和创业的核心都是创造,创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质上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目前,许多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创办一个企业、开展一些商务经营活动或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价值的科学理性认识。这将阻碍创业教育影响的实际推动,必须改变这一认识状况。首先,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使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目前选择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大学毕业创业的比例占3%左右。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大学生创办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将创业教育的b的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创办企业的人。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去自主创业,但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之中,不能让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其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创业教育中相关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创业素质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与敢于冒险联系在一起。他提出创业者的行为表现为“愿意承担风险”“愿意为创意冒险”。他对创业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展现的是创意和创新。最后,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点,主要是要不断改进创业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性人格,创造力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和创造性能力。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业教育之本是“成物成己”。“成物”是创造新事物,创建新企业;“成己”则是成为创新创业之才。首先,创业教育可以培育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规范准则思考问题,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通过创业的意义、创业的成果、创业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言之,创业教育小是要求学生直接从事创业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接受创业教育,了解创业的基本规律和路径,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活动准备必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创业教育可以学习创业理论,优化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创业教育是以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载体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涵养创业品质,接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等环节。一般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或创建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等。在各环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实践创业活动,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并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如swot分析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头脑风暴法、关键路径、最优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领导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第三,创业教育可以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践课程体系,22016年1月第2期(总第486期)即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围绕一个创办的企业进行设计,设计中不能简单地模仿他人的创业计划,而是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市场、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捕捉创业机遇,分析创业风险(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竞争、市场、环境、管理、决策、团队、成熟等风险),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与定位、创业项目、创业步骤、风险规避与防范。学会创业机会评价(机会窗口模型、机会漏斗模型),通过创业规划的设计,完成对创业组织的概述、市场分析、产品与服务的确定、经营策略的计划、管理队伍的构建,并进行中线研究、财务分析、机会和风险预测等设计规划。创业计划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聚焦仪,它开拓大学生系统创新思维领域。同时,创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了实践创新环节。例如,创办创业园。据此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这些最典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的过程。因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训等创业教育活动。这些创业教育活动,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直接创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i只和创新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创业教育活动,可以塑造大学生的自信、勤奋、坚毅、诚信的品格,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冒险精神,激励他们像企业家一样去面对社会、思考问题,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创新创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xx(12).[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3]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7).[4]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5]唐国庆.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20xx.0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四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五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六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与空缺。由于教育思维范式的僵化与滞后,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想象力,难以突破思维定式,维持着现有的浅显化、盲目式、非实践性的教育状态而无法前进。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其次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从核心内涵、目标、体系、策略和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最后针对创业教育现状提出相关发展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在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要对当前国内的创业教育进行反思,面对全球化下新的科技以及经济模式的冲击,必须及时对现有教育思维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大学生创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新锐力量,做好大学生创新教育,为其就业提供有效建议和方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和能力,激发其社会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一、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来开展相关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noll认为创业课程应该包括商业计划书,以及企业家职能教育、客观评价、创新想法、创业实践、政策环境;库里斯基则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从利用资源、机会发现、组织运营方面设置;英国德比大学david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团队合作为出发点,创业机会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模式方面:日本高校率先采用“工业试验室”和“官产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通过各种开创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麦克马伦直接采用课程结果对比来验证效果;mcmullanlong提出基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来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尽管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得天独厚的成功,但是仍有学者看到问题:辛格和麻吉担心越来越多创新人才得到社会认可,这必然导致对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多优质教师队伍来胜任该职位。除此之外,创业教育相关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面临版权、质量等诸多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伴随着新兴产业,创业浪潮的兴起,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焦点。我国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研究。在教育方法方面:刘洋提出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并同步改革教学评估等观点。同时,在普通教学中可以灌输创业思想,内容上对创新教育进行拓展。在培养模式方面:李秀娟提出基于课内教学结合课外实践,组织更多创新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王亚伟从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工科学生的创业培养方案。在教育体系方面:李世佼提出了多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多个方向开展了研究,但是大都是从理论研究角度着手,没有切实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同时没有考虑到新全球化下经济文化变革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并且已有的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反思不够深刻,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任务不能进行全面指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
1.创业教育内涵研究
创业教育的内涵就是从全方位打造培养创业者,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实干精神、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乐观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本领,使大学生能适应创业的艰苦环境。创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创业是成就一番事业,狭义创业是创建公司。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者的创业精神、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毕业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更多掌握创业基本技能,能够激发创业潜能,其核心本质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业教育目标研究
目标作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可以基于目标制定系列创业教育内容和相关评价指标。学者从诸多方面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付复杂环境从容的乐观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创业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学习和积累社会经验的能力,独特的意识,敢于为天下先的敢闯敢干的精神;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立业思维、创业品质,使学生掌握创业途径和方法,在未来职位上更能够积极主动。可见,目前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尽相同,未来创业教育的目标仍需要深度探讨和优化。
3.创业教育的体系研究
创新教育体系是整个创业规划过程中各种教学元素的有机组合。有学者提出:以课程体系为中心,协同创业实践、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共同构建整个创业教育体系,还应包括实践体系、组织体系、资金等体系。有学者提出以政府提供保障,以创业教育为主体,共同构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体系;有学者提出构建省级扶持的校企的创业教育平台,在平台中增加课程、体验、实践等教育板块,在教学内容上扩展创业业务领域知识,从全方位打造创业教育模式升级;有学者提出构建多资源合作的创业教育体系,政府牵头,社会导向,学校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由此可见,研究者们教育体系各有己见,不尽相同,仍需要同化统一的教育体系。
4.创业教育内容研究
创业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最早接触的创业知识,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及创业生涯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内容设置方面,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信念、劳动、创新、挫折等方面合理设置内容;有学者以创业意识为培养重点,主要包括合作意识、自主创业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和创新的创业意识;有学者认为从创业知识结构、心理品质与能力、意识方面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有效的创业知识传递载体,创业意识是通过各类学科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领导、组织、管理、协作等能力共同组成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体验、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方面设计创业教育内容。
5.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大体上可以分为:课堂——实践——管理的“三位一体”模式,即课堂保证理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管理服务为保障,强化创业技能,全面服务大学生创业之路;孵化模式,该模式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和能力,设置配套的培养方案,通过阶段性调整,最终走向创业;多层次——多平台模式,普及和提升等多层创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借助多课堂联动教学平台和多元实践平台培养大学创业能力。
6.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学创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所趋,创业教育也是促成大学生创业落地的重要途径,如何落实创业教育是关键所在。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要符合国家政策,同时要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不能偏离现实好高骛远;有学者认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实践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共建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学者认为加强校企的有机结合,深化教育内容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开展创业指导,加强师资力量,加速创新成果落地;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应与社会发展高度同步,了解当前国际大环境及国家政策,完善相应创业课程,提供更多有利于创业的便利条件和政策,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孵化器。
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反思
本文阐述的对“新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的反思性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创业孵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作用的新探索。通过实际开展调查调研,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对社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仍需要对大学教育进行新探索。2.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与专业化关系处理重新探究与定位。专业教育是学生毕业的基本考核要求,学生能够探索创业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承辅关系,利用创业思维,最大化专业价值。因此,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教师队伍与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性。3.创新创业教育者水平与结构问题反思与解决路径分析。剖析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结构,反思教育者水平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途径。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现状及未来出路。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现状,阐述目前存在严重的问题,并就调查分析结果,结合现有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和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3]李洪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xx
[5]周小丁.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j].德国研究,20xx
[6]丰子义.全球性与现代性[j].哲学研究,20xx
[7]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j].江苏社会科学,20xx
[8]李德顺.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与我们的战略[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xx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七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八
市场营销专业关注于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比较普遍性的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不断展现出来,市场营销专业的普遍性,女大学生的职业环境,都给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1]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探究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直以来人们在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都是笼统地从整体的视角去进行探讨,很少有人尝试着从女大学生的视角去审视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专业范围广泛,专业人才规模巨大带来的专业窘境,女大学生职业市场需求有限,社会对于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失,都使得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陷入到不理想的状态。因此,对于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其原因,并采取措施改变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1.1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所谓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是以传统的就业渠道去获取一个职业,而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需求合作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企业。为了能够应对我国就业压力,国家和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毕业之后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在此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一,市场营销专业的性质,专业设立繁多,专业课程广泛,专业技术性不是很强,专业相关联的领域和行业多样化。这样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其二,女大学生的身份,现代社会中性别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关键岗位依然将女性排斥在外,女大学生长期处于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往往难以应对社会职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看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1.2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备理论依据
首先,从教育公平的理论来看,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具备高学历的女性人数也在不断提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允许非基本权利和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存在,而不是平均意义上的公平。也是说对于女大学生来讲,保证其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才是城乡教育公平性的最佳方式。其次,从社会性别理论来看,男大学生之所以能够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甚至获得高于其能力的社会地位,就是传统文化对社会性别造成的影响,女大学生受到各种程度的排挤和不公平对待,这就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性别歧视。反对社会性别歧视,消除产生不平等社会基础,是社会性别理论的本质工作。最后,从女性学理论来看,女大学生应该摆脱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分工模式,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以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地步,以便在未来职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树立女性学的基本理念,引导自身的发展和进步。通俗来讲,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符合女性学理论的。
此次笔者选取区域内五所大学中650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得出现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来看
首先,超过60%以上的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造成这种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偏见是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展范围和形式有关:多数学校还是以选修课,实践课的方式向部分学生开放,有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去参加,有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连听都没听过。其次,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调查中多数女大学生认为注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与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有关,这可以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素质的提升。[3]但是依然有部分女大学生对于此项工作的目的产生怀疑,认为其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应该从大学入学的时候以个性化创业教育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形成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结合不同女大学生的特性,在最佳的时间段去开展女性创业创新教育工作。他们认为在大学毕业之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显得为时已晚。
2.2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来看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其一,有十分之六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创业不一定会成功,这是受到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这表明当代女大学生依然受到传统性别关联的束缚,影响到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其二,有一半的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保持着兴趣,虽然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成功的创业案例不多,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女大学生在此方面有着较强的需求,希望可以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其三,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呈现出年级差异性,低年级的女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要高于高年级女大学生的热情,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对于创业的了解不断增加,风险意识,成功难度意识,社会和家庭责任意识的影响,使得其对于创业的热情不断降低。
2.3从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来看
市场营销女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创新创业优势的同时,也具备自身创业的劣势。首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在于:女生有着更加好的忍耐力和亲和力,并且懂得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理财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还有就是市场营销的女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人际交往素质较高,这些都是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其次,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在于:家庭观念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女大学生缺乏自信心,自身的抗压能力比较弱,很容易情绪化等生理方面的特性,也是制约其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堪忧,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环节,这都将成为引导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全面调整和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首先以教学手段改革为契机,改变单一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学习创业理念为引导,以实践创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使得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融合起来,鼓励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在平台上展现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其次,注重市场营销学科与创业创新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相互促进的方式,使得创业教育课程展现出选择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比如以小组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等方式去实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视野的拓展。[4]最后,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个性化的需求,分别开设创业教育普及班和创业教育精英班两种模式,前者面对全体女大学生,注重现代就业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后者关注有着创业倾向的女大学生,注重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3.2建立健全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内容体系
实现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健全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内容体系,也是改变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格局的重要步骤。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入,尤其是与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女性学,女性心理学,性别与发展,女子教育史等,这些都是主张男女平等的性别理论,将这些课程融入到市场营销女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消除种种心理方面的困扰和身心的障碍。其二,实现创业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结合女大学生创业实践条件,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实现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在市场营销课程上的融入,由此帮助女大学生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关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
3.3高度重视各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为了能够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度重视各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也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需要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定期邀请区域内成功的市场营销女性人才,以在校园开展座谈会,演讲会的方式,给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讲述创业的历程,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创业中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在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心里面树立榜样和典范,激发其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其二,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市场营销女生创业计划和作品设计活动,使得学校演绎着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三,积极融入到女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的活动中去,以亲自参与创业实践的方式,实现女大学生创业体验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方面的因素。[5]对此我们应该树立女性平等的基本理念,积极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改善,以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素质的女大学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