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汇总16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事件或景物的一种文学作品。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这是解决当下教育难题的关键。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一
基础设施的完备是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条件。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要,基础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档案加丁设备、存储设备、数字化设备、摄像机、扫捕仪、光盘记录设备等。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满足档案信息化功能需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和网络构架。
5.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高科技项目,需要有一批具有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库加工与分析、知识产权使川与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根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建立一支档案人才队伍,保证档案馆建设的正常运行。
5.3加强同专业法律机构的合作
高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门法规部门在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同时,要加强与专业法律机构的合作,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专业的法律保障。
5.4整合信息资源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高校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数字文档。这些文档涉及教学、科研、行政等方面,需要进行整合后才能统一管理。首先,整合校内信息资源。整合学校各部门产生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校内机关、院系、党群、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具有归档价值的信息。通过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对其产生、使川、失效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发挥t作上的主动性和前瞧性。对于各部门使用的办公软件、媒体编辑丁具产生的非结构化文件,也应该要求各部门定期通过网络或者光盘载体的方式移交到档案馆。其次,要优化馆藏目录,馆藏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后档案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体现。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磁带等数据,要有选择、分步骤地实行数字化。
5.5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一是要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从制度上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二是要针对档案的真实性,建立安全保密系统,建立可靠的备份制度;j是要寻找、研发电子档案寿命长的载体;四是要采川传统档案与现代电子档案有机结合的方法,保证档案的真实性。
总之,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高校t作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在未来,数字档案馆将影响到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并影响到现代社会教育的质量。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多方论证,踏踏实实地做好技术储备和调研t作,为实现实体档案馆向数字档案馆转移作出贡献。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二
1.1数字校园的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制度支撑
数字校园建成后,各项业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火墙、防病毒软件、ips/ids等常规安全防护手段,网络安全管理岗位及网络运行保障岗位的设立,保障了信息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的正常运行.但是也应该看到,数学校园用户数量庞大,多数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日常安全问题多.继续教育投入经费有限,运维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内部管理较为松散,缺乏安全监管和检查机制.因此,保障数字校园的安全运行,要集中规范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各类人员的操作.
2.2信息化环境下的协同作业需要制度支持
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有赖于统一标准的高度共享的各类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由各应用系统抽取出来,存放在共享数据库中.基础数据是承载各类应用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各数据之间的关联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在排课中所需要的教师、学生和教室的基本数据分别来自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国资管理系统,如果业务主管部门不及时更新和维护这些基础数据,必然会影响教务管理系统的作业.所以除了需要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外,还要保障数据的及时维护与更新,保障部门间的协同作业.
数字化校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绝非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更不可能仅仅依赖于少数技术人员去实现,需要各职能部门从多个角度协作完成项目.通过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既能做到职责分明、协同作业,又能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更上一层楼.
2.1组织机构管理
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管理高校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高校提供决策、计划、管理、运行以及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所以它的建设是一个管理和技术相组合的过程,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依赖于学校信息化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技术服务层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协同配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cio机制,机制以校长或副校长为cio,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行使决策和规划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相关决策执行,统管信息化职能部门.同时,设立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专家小组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评价小组.
2.2信息化标准管理
如果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各应用系统只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只有制定了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才能数据进行合理流动并共享,同时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高校信息标准的体系结构由各管理数据子集和标准代码组成.标准管理应当包含下列事项:第一,对在建的应用系统中各功能所涉及到的基础数据,按照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确定数据子类.第二,确定数据元素取值的格式、范围与规范,凡是可以代码化的,全部采用代码.代码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向上靠拢”的原则,即没有上级部门颁布的代码标准,学校才编制新的代码.代码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第三,对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可选数据元素o(optionaldataelement)做出统一规定;必备数据元素m(madatorydataelement)则根据它的三条原则(在该管理数据类或子类中不可或缺的数据项(元素);校内跨管理业务域的应用系统之间需要交换、共享的数据项;满足上级部门统计要求或交换的数据项)做出统一规定.
2.3运行保障机制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校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校园,运维保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通过规范操作,明确职责,让各职能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有章可循、相互协作,用好管好每一个信息系统,发挥出数字化校园的强大功能.
2.3.1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分工制度规定由学校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系统,如oa系统由办公室负责、人事系统由人事处负责、学生管理系统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等.
2.3.2日常工作制度数字校园借助于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大多数校务工作通过网络来完成.要规范网络工作模式,就需要建立数字化校园日常工作制度.要指定各部门在网上发布公告、通知等各类消息的平台;要建立网络信息接收和消息提醒责任制;规定数字化校园中普通事务的处理时限;规定各类网络事务的督办、催办责任人.
2.3.3电子签名制度数字校园必然会产生大量电子文档,《电子签名法》是国家为完善电子文档的法律效力而颁布的法规.在数字化校园中使用电子签名,需要规范以下几方面内容:对电子签章持有者的`认定;对被篡改的电子签名文件的有效性的认定;对委托使用电子签名的行为做出具体规定.
2.3.4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针对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加固.日常工作中的上网信息审核、安全巡检及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响应、系统恢复.包括上网认证、行为审计等安全审计和违规取证.
2.3.5培训制度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不断地推陈出新.制定培训制度,列出专项经费,使信息化专业人员不断追踪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开展定期培训,使管理人员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才能发挥数字化校园的最大效益.
2.4硬件资源管理
硬件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安全防范设施)是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信息资源存放的载体.在以部门为主体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下,不仅硬件系统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现象普遍,且使用率低,维护开销大,安全无保障,资源浪费严重.在“云计算”时代,虚拟化技术广泛应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完美的技术支撑.所以改革旧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购配,集中管理,高度共享,按需分配的新机制,是数字化校园的硬件系统建设的新趋势.硬件系统共享制度应当明确:硬件系统统一购置、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维护的责任部门;硬件系统的共享方式,共享范围和使用原则.
2.5信息化项目评价管理
随着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增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也越来越重视.虽然就经费来源来说,高校的途径比企业多,但也必须避免“生产率悖论”、摆脱信息化投资“黑洞”等问题.信息化项目评价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业绩水平而使用的手段.将信息化项目评价融合于项目中,服务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实行“全过程评价”.信息化项目评价管理应包含事前、事中及事后评价的管理.事前评估除了论证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外,还包括与项目相关的需求分析、建设能力分析、软硬件选型、项目预期目标体系的确定等内容.事中评价的目的在于检测项目实施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时反馈信息作出决策,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事后评价一般包括验收评价、项目经济性评价及项目管理评价.因此,项目评价管理需要明确项目建设审批流程、论证专家组成、项目决策机制、反馈机制及验收机制等,来保证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
数字化校园管好用好,才能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需要高校管理者和信息工作者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建设成为我国档案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着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海量的存储、便捷的检索、快速的传输、高度的开放、信息的共享等优点,使传统的档案馆望尘莫及.
作者:赵晓东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刊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world年,卷(期):“”(8)分类号:g27关键词: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四
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内容广泛,涉及档案信息资源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笔者就高校建立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实施内容作以简要论述.
作者:胡亚南王学深作者单位:胡亚南(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王学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刊名:黑龙江档案英文刊名:heilongjiangarchives年,卷(期):“”(5)分类号:g27关键词: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五
结合实情,现将我县档案馆建设项目执行情况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档案馆建设项目按照汉发改投资(20xx)577号《关于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要求,于20xx年底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列入了第一批西部建馆计划,批准建筑面积3293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59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6万元,20xx年县上将档案馆建设纳入县行政中心统一建设,由县委办公室负责修建。由于受灾后重建和相关政策影响,20xx年8月15日县上确定另行选址为原职教中心院内修建,确定由县档案局负责承建。设计规模:建筑面积为:3468.6平方米,投资800万。为了认真落实省发改委和省档案局“档案馆专项检查通知、通报”意见,省档案局两任局长亲临督查督办,要求年内开工修建。从今年9月初开始我局对该项目实施地堪、设计、审图、评审、发布公告、发标、办理各类审批相关手续。目前,已进入最后招标阶段。
二、严控规模认真执行中央相关政策精神
按照国档函《关于贯彻中办发(20xx)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档案馆舍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把设计关口,在设计环节做到节俭。一是严格设计标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实情,在原审批建设面积上不得超出规定范围10%以上,初步涉计方案已经省档案局评审,市发改委审批,没有超出规定范围。二是严把设计细节。档案馆在设计外部和内部结构时,本着简仆、大方,符合当地实情的.原则,没有设计使用高档装饰和超标设备。三是严控办公用房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了办公建设面积,认真落实《档案馆建设标准》,将档案库房、对外服务、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足额按《档案馆设计规范》一步设计到位,防止建成后出现挪用、占用等情况发生。
三、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确保档案馆顺利开工
1、实行局领导包抓建设项目责任制。我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机构,除主要领导主抓外,还落实了包抓、主抓科室及配合工作人员。待工程开工后,聘请有经验的老同志负责现场协调、监督,确保建设环节和工程质量。
2、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待工程开工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规范动作。
3、严格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注重严格财务管理,切实按照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专项资金帐户,严格按工程进度和财务制度拨付资金,杜绝挪用等不良现象发生。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六
城市规划测绘目前被作为数字城市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同时伴有一定的预期行和福利性。其主要任务在于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之后以辐射的形式扩散到四周,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网,同时也满足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创新的原则。数字城市的最初的定义形成的灵感来自于将城市的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信息进行不同的分割,同时将城市的发展和数字建设进行了相互的结合,目的在于能够符合城市治理规划以及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而且这也是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的事物,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驱动。但对于数字城市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具体就是依靠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搭建以及gis系统的使用,来对城市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已达到信息化城市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对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和信息家电等项目信息化,也可以搭建信息化政府和社区,以便为国家和社区的人民带来大的收益。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数字城市的建设比喻为一项工程,然后依靠gps、rs以及gis等技术,同时能够很好的结合数字城市的相关理论,再在空间信息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来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最终做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环境等做贡献。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七
前言
我国的信息化校园建设虽然最近几年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使发展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受到了阻碍[1]。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效地运用云技术,能够将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1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运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1.1it系统建设和扩容成本降低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开发各分类以及整合等各类信息资源都必须要具备,针对传统网络的信息中心来说,软硬件的资源都需要花费比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去进行维护和升级[2]。对于数字化校园中平台和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等各项服务,有效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使各项服务进行互相联系和支撑,既能够将系统性能大幅度地提升,又能够将维护系统的工作量有效地减少,传统大型的it系统设备,被云技术利用低成本的运算替代了,从而使it系统扩容和建设的成本得以有效地降低。此外,各类的资源管理被云计算的管理平台给整合了,能够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人数得以减少,从而使物力人力的成本都得以降低。
1.2扩展资源共享范围
对于校园网的建设,传统只对校园内部资源共享比较重视,而互联性和开放性却比较欠缺。作为校园网应该将更多方面和更大范围的共享服务给更多的师生进行提供,对于院校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应该重视起来,共享系统能够将与资源共享的每一个院校资源都进行整合,每一个参与者对于所需要的资源都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有效地运用云计算技术,就能够将这个目标有效地进行实现[3]。云技术根据对软硬件的设备和架构的通用,能够将存储资源和按需分配计算提供给各个应用系统,将跨地域和跨系统的共享资源池建立起来,在云计算以及服务基础上,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能够将一个校园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起来,该平台不但可以与服务器系统和网络运行环境通用,还可以与操作系统无关的跨系统和跨区域通用。这个平台主要的依靠就是众多的云服务器,具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计算功能,能够将资源共享范围进行大幅度地扩展[4]。
1.3提高信息化资源服务的可靠性
数字化校园各系统在运行中,服务器是最重要的,服务器一旦出现了故障,校园网信息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5]。在数字化校园中,有效地运用云计算,能够将服务器错误所导致的损失极大地降低,将下方基础设备和应用软件,利用虚拟技术隔离开,在虚拟层,用户看到的只是虚拟出来的各种设备,致使设备的依赖性减少了,从而提供可能给动态的资源。将虚拟化中的分布式资源和动态迁移以及高可用性等技术进行有效地运用,致使集群中虚拟机可以动态地将所需要的资源分配到,如果有一台物理器有异常情况出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将上面部置的'虚拟机,自动地迁移到其他的物理机上,从而使服务正常的运行得到了保证[6]。
2在数字化校园中,云计算的具体应用
2.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将细节利用屏蔽物理网络和底层的抽象进行有效地实现,将数据的交换和转发与控制网络的管理分离开[7]。有效运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将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以及系统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服务器的虚拟化,能够以虚拟机的方式,将多个操作系统在一个物理服务器上进行运行,每一台虚拟机都可以对底层服务器的计算资源进行访问,也就是具备ram和网卡以及cpu等独立的虚拟硬件。在资源定制中,虚拟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性,虚拟机可以定制cpu数目和ram容量等的私有服务器,也就是在私用服务器作用下,可以将资源按需要进行分配[8]。根据应用资源共享机制,在虚拟化技术封装下,虚拟机可以将与自身运行相适应的环境构成,从而将共享硬件的资源目的得以实现。网络虚拟化,将物理网络以软件的方式完整地再现,能够将物理网络节点虚拟为多个虚拟网络的节点,网络链接的数量增加得以促进[9]。将网络交换机和网卡进行虚拟化,从而减少网络设备数量。集中存储分散资源时,能够将一个比较大的存储池创建起来,既方便统一管理,又方便统一备份,对于提高存储资源的可靠性也是有利的促进[10]。
2.2虚拟化资源池的应用
虚拟化资源池就是将存储和计算以及网络资源利用虚拟的技术,将众多的物理设备重新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相应的存储和计算以及网络资源池有效地形成,提供给上层的应用软件。也就是将校园网中的资源运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最终将数字化校园大型的虚拟化资源池构建。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运用云技术不但能够将传统校园的运维模式和应用进行有效地改进,还能够将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八
要促进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应该注重对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的种类,完善数字资源库,促进电子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为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查阅提供便利。加快地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以完成了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还有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及那个电子图书馆建设提上日程,这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图书数字化的进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子图书馆,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图书资源,促进电子图书的多元化发展。
3.2不断完善电子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建设
不断完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系统建设也是促进电子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法。电子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建设是保证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促进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关键。电子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从系统的门户层、应用层以及资源层等方面入手,为用户提供适合的服务,在应用时能根据分类提示进行检索,促进资源的共享。
3.3促进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人才培养
保证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也是促进电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途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电子图书馆建设质量,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养系统,而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人很少从事该行业,因此人才的培养对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结束语由此看来,要促进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首先应该认识到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再不断对电子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完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系统建设和加强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杰,康立军,王琦.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央社会主义学报,(6).
[2]杨晓湘,黄孝群.电子图书)――――――未来图书馆的主要信息源[j].现代情报,(10).
[3]谭祥金.面对数字图书馆浪潮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九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网络、存储构成的资源池上,而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
2.1提高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安全性
2.2方便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口前全军各院校教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院校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一些重点院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大量的名师教授,数字化资源丰富;而一些规模较小或非重点建设院校在这方面要逊色得多。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不协调发展,必然使全军院校的教育水平受到影响。云计算能够实现虚拟化、动态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借助此平台,使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这对加强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全军的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降低教育经费
对于各军队院校来说,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教学研究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科研的时效性特点和电子设备技术飞速的更新,这些设备往往在投入巨大后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新或升级,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学成本的高投入。使用云计算服务后,院校只需要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连入相关网络即可享受云所带来的超值服务,极大地减少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节省人力物力。
3军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校园作为军队院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环境,其建设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系统建设的分散性,现阶段而临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运维以及资源共享程度低、规范化标准化不够、安全保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进程。
3.1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整体规划不到位
各校整体规划不足,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校准,导致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不能有效地落实。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阵,按照自己的思路建设,应用系统设计不够规范,兼容性相对较差,扩充性和开发性不够,以至于数据难以共享和有效整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不同部门间业务协同困难。
3.2数据存在多源性,统一数据平台待进一步完善
各应用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准确,同一个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统计结果,无法通过现有系统获取学校教学、科研等真实数据。各类业务数据过于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采集、整理和存储,更无法加以利用,为学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3统一身份认证机制不完善,给用户带来不便
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用户权限管理问题.用户必须记住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切换时必须重新登录,这给使用和权限的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部分应用系统的账户和密码在网络中以明文传输,很容易被侦听和窃取,缺少有效的安全机制。
3.4缺少面向不同角色用户提供个性服务的统一门户平台
而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由于界而风格各异,而且零散分布,缺少一个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和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入口,而不同角色用户关心和使用的资源是不同的,教职员工和学员无法快速查找到资源,人性化程度相对较低。
3.5重建设、轻管理,导致使用效率偏低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以及运行的前提保障,很多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足够的管理人员,相关负责人往往只关心建设成果而不关心使用情况,加上部分信息化素质较低的人员不愿意使用软件系统,导致使用推进困难、使用效率偏低,系统数据不完善或不一致时有发生。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
[摘要]很多院校都将“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然而,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以及如何建设“数字化校园”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本文就“数字化校园”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并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信息技术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构成
1、数字化教学
(1)网上备课。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查看自己所带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调用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实现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2)网上选课。每个高校都安排了很多选修课程,每个学期的选修课程计划确定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从网上选择选修课,也可以选择老师。
(3)丰富的教学素材库。包括各学科的素材和制作完整的课件。值得一提的是素材和课件大多都是用flash制作的,文件体积小巧,易于教学。除了原有素材以外,教师可以将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素材添加到系统中。
2、数字化考试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帐户进入教务管理系统,将成绩直接录入到数据库中;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帐户查询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此外,对于条件好的学校还可进行网上考试。
3、数字化图书馆
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一个高校离开图书馆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图书馆的概念也要有新的认识。足不出户而方便快捷地饱览图书资料、甚至是国外图书馆的资料,目前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此外,数字化校园还包括办公自动化、网上新闻、邮件服务、远程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构架
1、校园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
校园网及分布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数字化设备,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可靠、安全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建设一批实施数字化教学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用于自学、自主实验的电子阅览室、diy实验室等。
2、知识库和信息库的建设
包括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践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电子图书馆。这是数字化校园丰富的、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
3、应用系统的建设
应用系统是教育教学的行为体现,完成教学资源的调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教学环境和引导环境,为管者提供高效的管理环境。适于不同的需求,应用系统应涵盖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等,如基于web的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用户的网络和桌面管理系统、电子身认证系统等。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用户信息化热情不高,系统利用率低
有些高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但人们很难摆脱传统的办公、教学模式,使用人员有限,系统功能利用率低,最后甚至成了摆设。有些高校的应用系统登录使用者几乎很少。
2、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高校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3、提供服务粗糙,应用层次偏低
毫无疑问,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的,但仅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校园视频播放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4、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不少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之前并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只是很简单的把建设任务交给基建处,而维护管理任务交给网络中心管理。由于许多高校的网络中心在管理数字化校园时没有足够的权限,导致其在统筹全校数字化建设时遇到各种阻力,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切实履行管理的职能。另外,许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和管理中,没有建立起确实有效的制度,导致各个部门对于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定位不准、职责不明,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章可循,各部门缺乏统一协作,彼此相互推诿,致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5、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阻碍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虽然许多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很齐备,但是实际的使用率却很低,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在授课时依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信息,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授课再也不是简单的照着书本的内容和大纲的要求进行讲解,而需要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关于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完善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用户服务指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技术支持指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应用管理指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系统管理指设计、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系统,以及电子邮件、web主页、ftp等基本网络服务系统的运行维护。该运行服务体系的形成将会明确数字化校园管理者的工作方向。
2、继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运行畅通、安全稳定、可控可管的网络是现代高校校园网络的目标,也是数字化校园运行的有力保障。高校应推行校园网“三全机制”,即全网认证、全网监控、全网防毒,有效监管和记录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用户管理策略;建立校园网络应急预案,包括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重要服务器和核心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数据中心异常应急预案等,以应对数字化校园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包括异地备份、双机备份、多介质备份等,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日志管理系统。
3、继续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1)多交流、巧下载、不断充实与更新是资源的生命力所在。资源库建设是个长期任务,应区分轻重缓急,择重建设,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收集计划,并备案,既能保证资源质量又可避免重复建设。信息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有力指导和组织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也要通过购买和下载一些资源内容以达到资源的持续更新。
(2)科学组织、合理分类是资源库高效使用的关键
由于资源提供者不同,导致上传资源的形式不一、类别不一、质量不一。这就要求信息主管部门必须对海量的资源进行二次分类和组织,并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整合,为用户浏览和使用提供方便的目录和搜索引擎。
4、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必须成立起专门的数字化建设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学校的领导和相关中层管理部门组成,按照先进的理念和明确的建设思路,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该机构应当被赋予足够的权力统领和协调学校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建设,以制度保障发展,以制度完善管理。
5、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
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教师,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学习数字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利用率,创造和巩固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信息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学校信息化建设讲座,向广大师生宣传数字化知识,使其了解数字化校园、最新信息化技术,提高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定期组织网络教学竞赛,鼓励广大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教学成果;定期通过网站、会议、论坛等形式向用户告知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情况,使用户亲身体会数字化校园的成果;另外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为校内网络精品课计算一定的科研积分、将网络资源建设作为教改课题立项等,更好的调动教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沈培华,王映雪,蒋东兴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与思考[j].管理信息系统,,(2).
[3]万林海.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
[4]万里鹏等.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3).
[5]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8).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受到了各界朋友的广大关注。因此,本文针对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电子图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其次分两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最后根据建设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重要性;策略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对电子书的需求。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人们对电子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有数据表明,我国对电子图书馆文献的下载量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并且各大高校对电子文献的购买经费也逐年上升。由此看来,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还需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因此本文将以促进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出发点,围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重要性及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1建立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
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为信息的.获取和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为人们电子书的获取提供可靠的平台,不仅使信息获取的成本得到改善,还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程度带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其二,促进了我国各大高校教育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建立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不断在电子出版平台购买电子文献,方便学生的查阅和学习,也为教师教学内容的准备提供了便利,因此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三,为电子文献的保存和发表提供稳定的环境。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将电子文献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发表自己的论文和期刊。文献的查阅不仅可以通过标题、作者以及学科进行,还可以通过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检索。由此看来,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电子图书馆的建设现状
2.1片面化理解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
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其对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理解较为片面是问题所在之一。部分人对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仅限于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这对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中有极大的偏差,电子图书馆还包括图片、音像以及文献等资料。因此,片面化的理解会使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功能不完善,不利于电子图书馆的发展。
2.2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资源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也是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现状。当前我国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其内容主要偏向于经济类、文学类以及计算机等类型的图书,对于非平台内畅销的图书并没有受到重视,缺乏整体的规划。其在学科资源上的不平衡分布会使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完备,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联网上存在自动化建设不完全的现象,应该从网络角度正确看待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二
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而言,档案信息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各项工作息息相关,如果档案信息很难保证其安全性,那么则无法更好地开展其他各项工作。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这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档案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其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杀毒软件,通过杀毒软件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第三,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还要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严守秘密”,强化对工作人的培训工作,切实让安全工作从源头抓起。
2.2做好数字化平台管理
由于档案的管理需要在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所以在开始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之初,就应当对平台的构建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通过平台的构建让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更加到位。首先,进行平台建设的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素质,需要具有一定的执业资格,从而保证平台的构建,能够符合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其次,数字化平台的构建需要将所有部门纳入其中,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一定资源的共享,能够让各个部门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并保证做好相应的安全建设和权能划分。第三,对于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并对更新的方法进行深入和创新的探索。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纠错监督,做好相应数据的改正。最后,工作人员还要探索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让档案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利用更加高效。
2.3提升数字化建设人员素质
首先,广播电视工作要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职能部门,设置相关岗位,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明确每位职员的分工,要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其次,建立完善的上岗准则、职工培训、考核考试制度。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掌握本岗位技能。第三,在引入人才方面要做好把控,在引进人才时,要从多方面对求职者进行测试,其需要达到预先的标准,并给予一定的试用期进行工作磨练,只有其素质等方面真正能够达到本职位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才可录用。第四,要做好人员的沟通工作,每个部门的人员都会涉及到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强化各个部门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沟通和意见呼唤,才能够更好地促使数字化建设更好地完成,才能够让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的道路。文化馆作为一座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场所,数字化建设对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和满足观众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在我担任某文化馆数字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一职的两年时间内,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一系列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字化建设拓展了文化馆的辐射面。传统的文化馆展览馆内仅能容纳有限数量的观众,而数字化建设则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多种形式,将文化资源无限放大。通过建设文化馆官方网站、推出移动应用,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展览资讯、查阅馆藏文物、收听观看文化讲座等。同时,数字展览也为文化馆扩大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海外展览、了解外国文化,文化馆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文化馆进行合作,共同举办线上展览,推广本国的文化艺术。
其次,数字化建设提高了文化馆的服务质量。以往观众在文化馆参观展览需要依赖导览员的带领和讲解,而数字化建设则可以提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眼镜或者手机App来体验真实的展览场景,不必亲自到场就能感受到文化馆的魅力。此外,数字化建设还能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观众可以通过文化馆官方网站查询展览时间、文物介绍、参观路线等详细信息,避免了排队等候和信息不准确的尴尬。
再者,数字化建设促进了文化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传统的文化馆参观模式主要是观众被动接受,而数字化建设则可以让观众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例如,通过文化馆手机App提供的互动功能,观众可以给展品点赞、评论、发布照片等,与其他观众互动交流;此外,文化馆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组织线上讨论、问答活动,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最后,数字化建设提升了文化馆的管理效率。传统的文化馆管理模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管理馆藏、展览等工作,而数字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使用文化馆管理软件可以对馆藏进行统一管理、查询和借还,提高了利用效率和便利性。此外,数字化建设还可以通过数据化分析来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文化展览策划和服务改进,提升了文化馆的经营能力和吸引力。
总之,数字化建设为文化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提升了文化馆的传播效果、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然而,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内容创作、版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需不断创新,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数字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只有在数字化时代,文化馆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使命,成为人们认识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四
摘要:高校是社会、城市的思想库,是社会和城市主导精神的发源地。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文化强市”变成了一种本质要求,高校校园文化以更开阔的思维、更广阔的视野,主动对接并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既可彰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又可依托城市成为区域文化的引领力量,从而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高校城市文化建设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意蕴
1.高校校园文化内涵。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能够体现高校特色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和管理思想。这种文化是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是高校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的体现。文化育人是校园教育的根本,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文化城市”的内涵。城市既积累历史文明,又承载现代文明。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并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无形力量。城市文化不仅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还可创造城市经济价值、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所以,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文化城市建设的衍生价值
1.赋予校园文化的城市文化效能。长期以来,校园文化主要围绕着校园、机关和社会团体开展工作,而忽视了最广大的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事实上,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已是势在必行。大学校园的文化构建不仅承载了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历史概貌,并使其保存有深刻的时代印记,也呈现和构建了不同时期文化形态:它不由自主地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也成为历史文化积累、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
2.满足社会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内涵拓展的重点在于学而致用:积累与保存人类精神文化、传播与延续优秀文化、创造新的文化财富、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和培养文化人才等等。文化的衍生价值功能表明文化的发展必须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对一些珍贵艺术的保存、挖掘和再现,使人们在积极向上的新思想的引领下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3.拓展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播阵地。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城市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也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高校是城市文化和精神在高校中最容易被接受和传播的地方,不仅使城市文化得以流传,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构思,使城市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探索高校校园文化融入文化城市建设的途径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可以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高校也理应在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创新中不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1.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文化。高校必须走开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促进学校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学校应更积极地与城市沟通,主动与社会团体、街道及兄弟院校进行纵、横联合,发挥校园文化高层次的文化辐射与精神重塑功能。要对市民开放的一些相关的讲座、论坛和学术报告等。
2.加强对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宣传。借助现代媒体,加大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塑造的参与力度,通过社会实践、共创共建、社区援助、科技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的开展,宣传精神文明,传播科学和校园文化,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引领潮流的优势。把校园的精神风貌带向社会,加快推进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可以让市民走进大学,感受大学氛围,提升市民素养。
3.高校可以依托城市建设中“文化强市”这个重要机遇期,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要求,整合社会力量和优质资源,来确立满足城市教育特定需求的品牌发展战略,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特色高校教育发展模式,为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创造有利的“外部市场”,并藉由其文化传承、创新与引领之使命的履行来彰显高校独特的学术创造实力与社会服务功能,将自己打造成城市文化的研究中心、传播平台、创新基地和区域文化的引领力量,进而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4.优化课程设置适应职业文化需求。20xx年8月,文化部并颁布的《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文化从业人员总量从现在的195,6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增长43%左右。文化人才总量占全社会总人口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预计达到2%左右。以上数据客观表明,我国目前文化人才还有较大的缺口,因此,高校要适应形势,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各类专业及人才的培养计划,特别是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要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加以优化,加快改变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矛盾,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适应职业文化需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五
摘要:
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持续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和资源以及能源,还有城市运转这些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以往基本设施以及城市管理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合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与计算这些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当作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应上面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且智慧城市拥有智慧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根本功能。因此,本文主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旨在给其建设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论文篇十六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
摘要:文章在论述高校数字资源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讨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
数字资源具有形式多样性、易保存、检索便捷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依据数字资源的特点,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保证。数字资源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形态单一以及社会地位低的现状,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概念和优势
数字资源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多样的电子数据存储在非纸质载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进行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和多媒体资料等[1]。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通过购买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资源、学科导航库,建设光盘资源管理系统以及采集网络数据资源等手段,形成高校各自的图书馆数据资源系统。
数字资源可以利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数据资源具有查询检索方便、复制传播迅速的特点,同时其安全性面临考验。数据资源的传输还要依赖于通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匹配和兼容性,使其传输变得复杂。综上所述,数据资源具有共享性、依赖性、复杂性、动态多变性、跨时空性、可检索性及可分离性等特点[2]。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笔者从全国2,246所高校中随机选取20所,其中重点建设大学10所,普通二本院校7所,普通高职院校3所,对其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从这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门户网站入手,辅以电话和走访等方式。调查时间自5月至208月。调查的数据资源类型为所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等。
2.1高校图书馆拥有数据库总量情况
通过调查,20所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统计情况见表1。这些数据库包括购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总量。将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库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本调查随机抽选的20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拥有100个以上数字资源数据库,3所拥有50个以上资源数据库,4所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另有4所还未达到20个。其中重点院校占有绝对优势,拥有100个以上数据库,绝大多数普通二本院校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和思想理念等多方面的制约,数据库建设滞后。
2.2购买中文数据库情况
依据实际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20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中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表2可知,清华大学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而第二名复旦大学仅是清华大学的一半。清华大学所拥有的数量是最后一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所拥有数量的近40倍。1所高校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超过100个,8所高校在50个到100个之间,5所高校在20个到50个之间,6所高校未达到20个。
根据中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对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购买次数达到10次以上的中文数据库如表3所示。
读秀知识库集文献检索、试读、传递为一体,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文献的深度检索、全文显示、统一快捷的整合服务和高效快捷的文献传递,被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各高校均引进了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类数据库,例如万方和中国知网,但专业数据库的引入较少。
2.3购买外文数据库情况
实际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除了承德高等专科学校未购买外文数据库,其余19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由表4可知,各高校图书馆在购买外文数据库上的态度差异较大,自清华大学至上海师范大学,都在大力购买外文数据库,其购买外文数据库的数量超过所购买中文数据库的数量。自兰州大学至承德高等专科学校,其外文数据库的购买量少于中文数据库。
根据外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统计汇总被高校图书馆购买次数达10次以上的外文数据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有5个外文数据库被15所高校同时购买,被购买次数最多的外文数据库为springerlink。各高校所购买的外文数据库中除了综合性的科技期刊数据库,还有专业数据库。数据库种类分布的专业也较为广泛。
2.4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
20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特色数据库,还有6所高校未建立。
由表6可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11个特色数据库。其中北京大学根据自己的优势建立了北大机构知识库、北大博文、北大讲座、北大名师、北京历史地理、燕大论文、古文献资源库和民国旧报刊,另外还以北大名人所捐赠的书刊建立了3个图书馆。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不均衡
依据20所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库调查的结果显示,清华大学拥有各类数据库533个,而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仅拥有5个数据库。绝大部分重点高校所拥有的数据库的数量都多于普通二本院校,而大部分普通二本院校拥有数据库的数量多于高职高专院校。数据资源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等必要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数字资源建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3.2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涵盖更多的数据资源,会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更多的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服务商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会将自身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数量涵盖更多的内容。因此,各高校所购买的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比两个目前高校购买较多的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3],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均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成果和中外标准等服务,所提供的数据有一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数据库有部分数据库是相同的,20所高校中,读秀知识库就被19所高校购买。
3.3数字资源需要整合
根据调查结果,每所高校图书馆至少拥有5个以上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读者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通常在一个数据库内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打开另外的数据库重新输入关键词检索。对于拥有几百个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往往要不厌其烦地不断重复操作,这样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率低下,也给读者带来了重复操作的烦恼。数据整合是由简单的链接整合、导航整合向跨数据库检索不断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索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
3.4标准不统一,操作复杂
在我国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尚未对数据资源建设制定标准和规范。各数据库服务商根据自己的建设要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自由发展。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系统多种多样、操作困难、数据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以及原始数据处理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数据库的共享,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3.5特色数据库建设缺少方向
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特色、更新缓慢等现象比较普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学生学位论文和本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特色数据库,20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未建立特色数据库。作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各自馆藏特色划定范围,找准各自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建设出既符合高校的办学特点,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数据库。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对于投入资金有限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来说,未来高校图书馆将遵循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坚持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以及特色化的原则,彻底改变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高校数字资源共建,达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所购买数据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部所划拨的教育专项资金,各高校用有限的资金重复购买相同的数据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应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变单独建设为群体共建,变独立运营为全局开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资金雄厚、数字资源建设较完善的高校更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加入数字资源共建的群体中来。通过高校之间通力协作,制定统一标准和规划,最终完成高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4.2建设特色数据库,突出各自特色
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或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4]。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在长期社会分工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将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信息需求提供决策依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数字化的核心内容。
4.3数字资源深度整合,提高检索效率
数字资源整合是一种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求,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以及互动关系的融合、聚类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5]。数字资源能否被高效利用和吸收取决于其整合程度。数据资源整合方式有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opac系统、基于跨库检索的资源整合、基于资源导航的资源整合以及基于超级链接的资源整合等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