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考古实习总结(模板14篇)
在生活中,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行的建议会更有吸引力。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古实习总结篇一
三峡考古实习对我而言已不像三年前那么神秘,时隔三年后故地重游,亲眼见证山川变化和物是人非,想起曾经的爱恨和轻狂,首先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三峡工程的顺利开展针对我个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少三年前曾流连忘返的地方永远只能在回忆中追寻了,包括江边巨石上的岩画、宽阔柔软的银灰色沙滩以及巴阳旧镇曾经熟悉的街道等等。虽然难免有些伤感,但是20xx年在此度过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还是在我的头脑、心灵和巴阳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残存了一些尚未被磨灭的印迹,再见熟悉的老乡,喝酒拉琴,重回山巅的青河寨,仰天长啸,登山临水,扪心求索,回忆起曾经的温暖和遗憾,正是许多年来没有改变的理想与追求重新把我带回到这里。
20xx年,z老师带领我们成为了畲家嘴遗址发掘工作的开拓者,20xx年,仍是z老师带领我们回到了这里,进行该遗址的最后一次发掘。从开始到结束,总共10,0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使xm大学考古专业的所有老师和98-01级的各位同学都与巴阳这个紧守长江的小村庄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大家将来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但是总难以忘怀那段一起度过的时光,共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会渐渐变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既联系着我们彼此也联系着我们与那片他乡热土。从98级的本科生到02级的硕士生,我个人有关实习的感触大多与回忆有关,还记得上次离开时曾许下20年后再见的诺言,但是没想到仅隔三年,命运就急不可耐地安排了这次重逢,执意要我体验个中的尴尬和怅惘,所幸今天永远不是昨天的重复,与新的、更多的伙伴在一起,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实习。
也许因为这次实习中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较多私人的成份,我在以文字形式进行回忆和思考时没有采用宏伟叙事的形式,仅就专业和生活两方面的一些片段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在我看来,使研究者对某一学科保持纯洁兴趣并不断探索的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经验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来源于我们所观察、研究的那些事物身上所包含的奇妙与和谐。物理学家被电子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整齐规律深深吸引,生物学家惊叹于物种进化中天才般的精巧设计,考古学无疑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具体而言,一种是发现的惊喜和快乐,一种是思考的收获和满足,打个比方,前者属于双手,后者属于眼睛。
张光直先生曾说过,“考古学家的生命和考古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田野的发掘”。在那片长江浩荡,青山常在的氛围里,暂时告别乡村外喧嚣的世界,专心致志地寻觅、探索和解读古代先民身后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我们就站在先人曾生产生活、喜怒哀乐过的地方,虽然无法亲眼看到他们多年前生息劳作的景象,但是凭着细致的发掘我们的双手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到他们的指痕足印,我们的双眼可以凭借缜密的思考穿越历史的迷雾,见证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漫长的时光一方面不断掩埋历史,一方面还不停地破碎历史,面对残存的碎片,我们最理想的真相应该包含着无数古人拼搏求索的经验和生命不息的热量,只有在探方里的细心观察和遗址上的冥思苦想才能使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原初的脉动,发现把我们与他们融为一体的规律。
m24的出土器物中我最偏爱的是一件铜蒜头瓶,它的曲线优美从容,在舒展的器形中仿佛包含着人类永恒向上的积极追求。田野发掘工作虽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轻松、浪漫,但是在发现的那一刻,考古工作者会觉得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以及承受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难以复述也难以为他人所分享的幸福,因为它深深浸渍了我们的汗水和心血。
在用竹签刮掉陶器表面上泥土的时候,在用小刀剔除铜器上锈渍的时候,暴露出来的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感性的历史,但是考古学的探索不只如此,观察和记录细节是为了后续的分析以及思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形象地用实习中的一项基本工作——拼对陶片为例说明,想从大堆破碎的陶瓷片中拼对出可以修复的器物看似困难,其实有规律可循,工作的第一步是按陶质、陶色、胎质、釉色、可能属于何种器形等标准进行详细的分类,在逐步缩小范围后才能提高拼对的成功率,但最后的成功还是离不开对陶片的细致观察和不断的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判断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和锻炼。对照于考古学研究,比如此次实习中我负责的11号房址,就是将分布在近10个探方内的石条、居住面等遗迹进行归并、总结才呈现出来的,单个探方内看似缺乏规律的遗迹就像一块块陶片,如果从整片遗址的高度上进行观察并把它们按方向、材质、建筑方法等标准进行分类和重组,就能从中“拼对”出一处长30余米、宽近20米的大型房屋遗址,不仅如此,进一步的分析还会发现房屋不同的功能分区并且再现房屋不断扩建的过程。
田野考古发现的永远只是历史的物质碎片,重现历史原貌是对这些碎片基础性的研究和分析,地层学和类型学都可以视为遗物和遗迹的分类办法,是为进一步的规律性研究所作的必要准备,只有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才能从混乱中发现规律,在局部中洞察整体,才能真正拥有一双可以穿越历史迷雾的眼睛。
回到20xx年曾经工作、生活过100多天的地方再次实习,我不会像三年前那样在离开学校时还对自己的理想和命运满心好奇,也不会像当年那样对未来有些不安和担心,我很快就与三年未见的老乡们重新相认,很快熟悉了已被三峡大坝改变的山形地貌,认真工作,纵情山水,我也更多地享受到实习工作、生活中的快乐。这些快乐部分来自清新、美丽的田园环境,部分来自于轻松、自由的精神状态。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快乐甚至有些荒唐的点点滴滴,嘻笑之余深感自己没有辜负这段与长江做伴、与青山相对的良辰美景。
在宜昌等待客轮的时候,我们在凌晨2、3点钟还在踢足球、打羽毛球。
我们曾在客轮上欣赏巫山的夜景,水波揉碎了灯影,铺成出一片金雕玉砌般的富丽景象;我们还恳求船长用探照灯为我们照亮神女峰,企盼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那个已在传说中凝固千百年的身姿。
我们曾在初到巴阳的时候发足奔跑,那天的阳光分外清澈草木分外葱郁,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宫琦峻描绘的童话世界。
我曾在探方内发掘到一件石雕的文官俑,它一度被虔诚的乡民抬进了土地庙。
我们曾指挥民工在工地旁修筑简易的“大坝”以对抗不断上涨的江水,但后来“大坝”成了比赛打水漂和掷远的阵地。
在工地终于被长江水拦腰冲毁后,我们挽起裤管,艰难地趟到已被江水包围的孤洲,伸开双臂,想拥抱长江也想飞上蓝天。
我们曾在挥挥洒洒的秋雨中爬山,雨雾凄清道路迷漫长草湿滑怎奈我们兴致勃勃互相援助不肯服输,终于登上山顶,浑身湿透衣衫肮脏仍要仰天振臂狂热嘶吼,“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每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全村的各色家犬都闻风而动,或蹲在门口或卧在桌旁,摇尾乞食。
晚饭后,我们聚会在电视机前品评红楼戏说三国,高谈阔论妙语珠联。
忽然停电的时候,我们坐在黑暗中唱歌,努力回忆那些许久未唱的经典歌曲,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曲调和歌词忽然又如当年一般真挚、纯粹。
我们常常在饭后到村庄附近散步,到老乡家里看电视,与老乡聊天、喝酒,听老乡演奏二胡。
有时我们会在午饭后去江边散步,低头寻找,希望慷慨的江水赠送我们几件可资炫耀的“纪念品”。
我们还曾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江边,看到沐浴在银色月光下的工地,听到对岸凄婉的歌声,欢喜与悲伤一起涌上心头,令人不知是真是幻。
在实习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用青竹挑起自制的小桔灯,在一座东周时期的窑址里烧烤红薯,熊熊火焰让我想起了很多,对这些年轻的日子、大家共同拥有的日子分外满足,也分外感怀。
这些就是我们在三峡在巴阳共度的那段日子中部分令人难忘的片段,时至今日,重返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不时还会想起那段被理想和激情支配的日子,那段随着时间的渐行渐远越会让我们怀恋的日子。
谢谢大家!
考古实习总结篇二
今天是开工第3天,早晨没有往日晨光初现的温暖,天始终阴沉沉的。但今天有开工仪式,因而早饭遇到同学的时候,依旧觉得每个人都充满朝气。
早饭是玉米糁、馒头、花生米和凉拌包菜,清淡爽口。大家来工地后,似乎从未见有人对食堂的饭菜有所挑剔,甚至听人评价比学校食堂的饭菜还香。觉得每个同学都很快适应了实习生活,且不娇生惯养。
开工仪式于早上九点多开始,10文管班的部分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仪式,因此顿觉工地上比前两日热闹了起来。放完冲天雷后,段老师代表大家烧了纸上了香,并且致辞。每个人都分发了黄纸线香到自己的探方烧,这并不是什么迷信思想,只是借此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上午为两组分好民工,我们d组各自挑好自己探方的民工,一个探方配两名民工,由于女工多男工少,组里的男生都照顾女生,把男工让给了女生的探方。安排好人员后,大家就各自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工作。工地手推车不足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中间区域的同学土运不出去,只好在探方中间形成一个一个小土堆。有些男生更是自己拿起了铁锨铲土。
我们的探方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面为韭菜地,韭菜根很难挖动,十分棘手;另一种是表土特别干松,轻轻一铲就扬起一片灰,走路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塌隔梁。总之是各有各的困扰,不过“佟队长”佟建一的探方困扰比别人更多――他的探方一半是韭菜地,一半是疏松的土地。
上午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由于上午辛勤劳动而饥肠辘辘的同学们迅速洗了手就端起碗盘排队打饭了。中午米饭的配菜是洋葱炒肉和豆芽粉条,十分下饭!
下午天色依旧阴沉,风还特别大。大家继续上午未完成的工作。民工师傅们下午都带来了小推车,所以工作进度加快了很多。辛琪和佟队长还包揽了自己探方的推车工作。不过一开始没有经验,很容易翻车,熟练以后就上手多了。
开方之后就是修边,第一次用手铲还是有些生疏,平整探方壁的时候,来回铲刮费了很大力气。不过比起还在与韭菜根苦苦奋战的同学,能开展新的工作已经很令人愉快了。范恢朋速度更快,据说已经清出了几条老鼠洞的痕迹,虽然还没有见到墓口,这样的成果依旧令人羡慕。各个探方的施工进度参差不齐,看来落后的同学明天要加把劲了!
最有趣的还是在开方过程中捡到陶片,捡到的乐呵自己第一次考古收获,没有捡到的羡慕之后埋头在自己探方中苦干。快下工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不过天气没有影响到我们工作的热情,大家还是坚持到了下工。
晚饭是犒劳大家的臊子面,食堂里的同学都开心地聊着一天的成果。正如大家所感叹的`那样,劳作之后吃饭感觉特别香。在安逸的校园,我们很难像今天这样围坐在一起,觉得一碗简单的面如此美味。这样的心情真的只有经历实习才能体会到,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实习的时光,将以后的一百多天也过得充实热闹。
明天醒来,太阳会依旧升起,我们将迎接朝阳,继续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晚安,我可爱的队友们!
考古实习总结篇三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果真是劳动了一天!来这应该有一个星期了,每天的生活比在学校充实多了,确切点说,自从上了大学,就没这么充实过。一日三餐定点定量,感觉三个月后一定会让自己的作息变规律,身体也一定会变棒。来之前对实习有太多幻想,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想的永远都只是想,现实总是和想象不同。
周围很多同学的探方已经发现了遗迹现象,更有甚者连遗迹图都已经画好了,我却还是重复着前一日的工作,那就是挖土,日复一日。但我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探方下面一定是个大墓!突然想到刚开挖探方的第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探方下面出了个曲肢葬,身上还穿金戴银的,梦里都乐开了花,哈哈哈哈哈!
这几天干活很累,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可能真是缺乏锻炼,在工地干啥都干不动,还把自己弄得特别累。但是分给我探方里的民工阿姨,真的干活特别特别好,可能也是因为以前在沟东区那边挖过,所以特别有经验,而且很勤快,真的很感谢她。甚至在有五花土出现的时候,用我的手铲刮土,试图帮我找边,感觉自己还不如阿姨懂得多,惭愧,还需要多练习。
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很快,距离第一个十天还有三天距离回去还有九个月十天。想到这些,不由得觉得,等到离开的那一天,心情必定与今日不同,一定很复杂,我很期待。
考古实习总结篇四
今天是我们西北大学级考古班田野考古实习的第一天,作为本科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开端,具有很大的意义。
清晨7:30,我们集合在文化遗产学院门口,准备乘车出发,8:10开往甘肃甘谷磐安镇毛家坪的大巴车终于启动,全车老师和同学们都怀着期待和憧憬的心情上路。这个是我们中大多数同学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的经历,因此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必将很有启发。
在行驶了将近7个小时的路程之后,我们乘坐的大巴停在了本次实习的住宿地点――东南街小学旧址。住宿的环境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而且到达之后的第一餐――臊子面也很爽口。午饭过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都相继出门采购生活用品,因为住址就在磐安镇中,生活十分便利,晚饭也很丰盛,凉热菜都有提供,并且老师还宣布了实习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晚饭过后,一天的生活也随之结束了。
考古实习总结篇五
今天天气比昨天暖和了一点。上午大家继续清土,找遗迹开口。我们这一组越东边的探方垫土越厚,大家基本都还在清土阶段。西边的探方进度最快的是范馨蕊,她的探方已经看到了墓口,上午清理完、划出轮廓线,下午她去开了我之前抽到过的t4343。
中午坐车回驻地的时候,看见裴师兄用密封袋装了一把青铜小刀,一片圭。午饭时跟他聊起,他说这里出一件青铜器是很不容易的。下午上工时路过西边裴师兄发掘的墓,看见了出青铜小刀的那座墓,侧身屈肢葬,小刀在头骨的位置。大家都觉得很神奇,非常惊喜。
下午的工作继续。今天是开工的第三天了。连着三天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重复,除了累,有些人开始着急,有些人开始觉得无趣。今天上午跟段老师聊天,段老师又提到了关于学习兴趣的问题。想起来实习之前,老师们都说,大家对考古的真正认识、感觉,是否有兴趣,一切都要等到田野实习之后才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现阶段我们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这种重复,就是一个让我们全面认识考古这个职业的最好试炼。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将对我们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以至将来的人生选择起到深刻的影响。
考古实习总结篇六
早晨六点半起床,打开门便看到迎接我的蓝天,感觉到细细的寒意。甘谷的气候很干,有风吹过时,呼吸中便会掺入尘土的味道。吃过早饭,我们挤在一辆小车上去工地,车上载满大家的期待和热情。
下车后,我们从村中小路上穿过,一户农家精致的大门上写着“耕读第”的字样。我注意到这里的民居门额以三字居多,内容除“耕读第”外,还有“勤耕读”“祥和居”等,不同于别的地方常见的四字吉祥用语,很有意思。
爬过一段土坡,就来到了我们实习工地所在的台地。太阳好像与我们同时爬上了台地,随着太阳升起,空气也跟着变得灼热起来。
上午我们复习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虽然这些我们在学校里都练习过,但在工地上还需要掌握得更加熟练。早上并没有做具体工作,但回到宿舍还是感到很疲惫,这让人不由想象着今后的工作应该会更加辛苦。不过一回到工作站就吃到了可口的午饭,让人倍感温暖。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也很照顾,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还记得昨天刚到宿舍时,整理好的整洁床铺,整齐排列的水壶,放在床下脸盆里的各种生活、工作需要的小东西,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细致的关怀。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我们又在两点钟的太阳下出发了。这时阳光炽烈,强光仿佛能撕裂一切。我们开始在地势稍高的f地点布方,我想起了曾有人改编《江城子考古》,其中有一句:“拉皮尺,布探方。”一个下午,有人用全站仪测点,有人往测好的点上钉楔子,有人在点与点之间拉线。翻起的泥土中混杂着韭菜地的气味,我逐渐找到了实习的感觉:就这么顶着太阳,踏着泥土,好好地接一接地气。
到了下午五点多,云遮住了太阳,微风吹在身上十分舒服。以前同学们在上课时交流不多,现在则很快熟悉了起来。大家在嬉笑中,减轻了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六点钟,我们伴着风――夹杂着韭菜气味的风,走过村子,坐车回到工作站。我想,到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我会记住这片韭菜地的味道。给这段回忆贴上标签的话,上面会写着韭菜地里的回忆。
吃完晚饭,同学们都进行着各自的活动,我也开始记录今天的心情。对这第一天的实习,我心里想过很多,却遗憾于表达不到纸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也是一种只有经历过才会懂的感觉吧。
我们宿舍的黑板上,有人写了一句话:“愉快的实习开始了!”
就这么最后一句话,愉快的实习开始了!
考古实习总结篇七
今天第4天,上午由于天气的缘故,我们第一次休息了一上午。今天也是我们第一次开始帮厨,今天帮厨的是王昕晗同学。
一改前几天的温暖,由于昨天刚下了大雨,一整天都凉飕飕的,大家都穿上了厚衣服,并庆幸着当初多带了几件衣服。下午依然3点整准时上工。一下午的时间,同学们和民工叔叔阿姨把第一层图都已清理干净并且将隔梁平整加固。清理之后再看,整个工地就显得专业多了,大家可以开始井井有条地继续下挖了。挖土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亲力亲为。很多同学也都是第一次用铁钎,退小推车,但是经过一天的锻炼,明显熟练了不少。
一下午的劳动,很多d组同学的探方都已经露出了遗迹,土色有明显的不同。听着他们讲着自己探方里的发现,心里也非常期待,但因为我们f发掘点的垫土层非常厚,前期的工作量会很大。并且我们知道考古就是这样的工作,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同时又让你对自己的每一步都充满期待。
收工的路上,有好几个同学愉快的唱起了歌,让我们疲惫脚步也变得轻快不少。这几天的生活虽然身体上不免劳累,但是每天过得都很充实,简单。我们每天的快乐变得很简单,只要一碗热腾腾的面就能让我们心满意足,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
三个月其实很短暂,所以我更加珍惜每一天。
考古实习总结篇八
20,写在人生的历史上,是崭新的一页;写在人生的故事里,是最有启迪的;写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承上启下。
离开学校,并没有抛去学生的这顶帽子,依然以学生的姿态和心态,面对新事物,应对即将发生、或已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用正确的思维却不成熟的思想意识,理顺复杂的思路,用踏实写进自己的行动中,成功地由青年学生时代向青年开拓时代转变、迈进,成功地由学生人生之路向社会人生之路的转变、迈进。做一个自知之明、有容乃大、谦逊之人,做一个屈尊不失尊严、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乐观进取之人,做一个不为消极而沉沦、不因失败而失落、颓唐、不气馁、始终昂首挺胸的大男子汉,实践“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我能行而我也必行,潜力无穷,自强不息”的人生箴言,以实际行动开拓奋进,勇于攀登,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在明德物业省政协管理处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已终了,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似乎已经由学生转变成社会人了,有所为、有目标、有信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着。明德物业给了我这个条件,使我更全面、具体地融入其中,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变化。在这个充满竞争又具有无数挑战的社会里,明德物业给予我的四个月的锻炼,将使我在企业这条道路上进一步发展,得到累累果实。回想来时、进行时、过去时,纵有忧乐,必有得失,然不抑也不扬,乃错也,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分别述之。
初来乍到的担心和恐惧,走上工作岗位的忐忑和慌张,身在其中的埋怨和惆怅,已在时间的磨合和实践中渐渐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工作本身带来的趣味,自身成长的养分,为人处世、沟通技巧的所得,可谓得之悠然。这段时间里的路程,这段路程里发生的事情,是我在明德物业得到的弥足珍贵的经验,留下足迹会是很深、很重、很大的烙印,给予我最厚重的礼物。
企业是个舞台,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成长,还有沉沦,要能取其精华,不断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发展壮大自己,必有一番作为。下面,本人通过在实践中得到的启示,解读在明德物业实习期间带给我的变化和认识,以帮助自己在明德、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成绩。在省直机关,就会经常开会,我在这段实习期间,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政协会议”“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会议”以及“山东省政协常委会”等多个宏大、气势恢宏的大会,做为传达室的接待员,积极应对,感触颇深。首先,我按照公司的制度和规定行事,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面貌,这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态度和之中的.形象对企业的作用。其次,是在沟通技巧上。面对这么多的政协委员,虽然我们不能面对面沟通,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促我去改变。在日常工作上,我已由最初的慌乱、不安、无序,到后来的应接自如、及时,似是一场冒险活动。沟通技巧,已把我置于生活的顶端,使我天天面对来访的客人,促我发展。第三,要有灵活应变、善于思考的头脑。本着服务至上的观念,要力所能及地为业主着想,为业主服务。全国政协会议,这种别开生面、气势恢宏的大会场面,还是第一次目睹,服务当至关重要。如何服务呢,就要看自己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了。灵活的思维、善于思考的大脑、应变的能力当要一番发挥、施展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与领导打招呼,如何接待来访客人,如何与业主沟通等,都需要自己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实践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具体的思考、判断,既给了我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我处理这些棘手问题的能力,获益匪浅。滴水石穿,历尽岁月的洗礼,必将得到心意的礼赞。我清楚的明白,经过这四个月的磨练和捶打,我会得之有益的果实,对我个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明德物业,给予我的不只是一个岗位、一份工作,更是我从实践中得到的精华和感悟的人生价值。
考古实习总结篇九
有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在我眼中,它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然而,教师在这样一个平凡的职业下却肩负了太多责任和使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老师而言,她的本职工作是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解除学生的困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内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供自己实践运用。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课本外的精彩世界,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被称作是灵魂的塑造者。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一名优秀的教师定会严格执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经常自我反思,努力做到更好。
作为一名初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有幸来到__学校担任实习教师的工作,也非常感谢这个难得的缘分,让我拥有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进入咱们学校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认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初来乍到的陌生到渐渐有了归属感,我也慢慢地融入了这个集体里。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工作,我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1)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
在没进入这个学校之前,我早已就听说了这个殿堂级的学校。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也让我对学校新的认识,对教师工作也有了新的理解。学校对于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确实该如此,记得上高中时,班主任就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从纪律到卫生等等一系列的要求,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关乎学生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尤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青年教师来说,我更应该严于律己。要切身改善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更要严要求,成为一个不被细节打败的人。
(2)积极主动承担工作
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让我的心态更加地积极饱满。书中提到增强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多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这无疑是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方式,我更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3)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一名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教学实践与研究、班级管理等。通过这几天的反复听课和配合指导老师的工作过程中,我获益良多。通过自我反思,我明白自己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提升学生成绩,除了潜心教学,还有一点很重要,即是学会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在这方面我也会下足功夫,积极讨教。在这里也由衷地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会虚心听取前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让自己快速地成长。
(4)走进学生,关爱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关爱学生,才会达成教育工作最优化。
我会时刻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xx人”!
考古实习总结篇十
考古实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对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重要环节。在此次实习中,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学习,不断改进实践方式,收获了很多干货。
第二段:实习前的准备
在实习之前,我们学习了考古学基本理论知识,对实习项目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制定了实习报告方案。我们也对实习装备进行了梳理和整理,确保装备的齐全性和可靠性,为实习顺利开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第三段:实习工作
在实习项目中,我们主要负责的是地表考古勘探和清理工作。这项工作主要需要用到一些考古工具,如刷子、铲子、手推车等,而且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在实践中,我们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合作,相互配合,具有团队意识,并认真记录实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便后期分析和总结。
第四段:实习收获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考古学的核心理论,同时也学会了一系列实用技能,如判断探方、搜寻目标、地质特征分析等。实习中,我更加注重团队配合和合作,逐渐发现团队精神带来的协同效应,体验到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从实习中的成功和失误中,我也逐步摸索出了自己的优劣势,总结了实习中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经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第五段:结论
实习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能够让考古专业的学生在真正的考古工作中得到提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发掘自己,体悟实践,奋力向前”,是我在实习中的心得感想。实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提高,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个全面考验和提升,应该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来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一定能够将实习所学,融入实践中,继续不断成长和进步。
考古实习总结篇十一
顶岗实习已经一个月了,时间不是很长,但也不短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也有一些感触。
在xx月x号到的x,在学校收拾了一下,28号出发去xx职教中心。在去学校的路上,自己的心里有些期待,又有一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教好他们,他们会不会听我的,上课会不会捣乱。但是当我到这儿后才发现,我的担心有点早。中午到的学校,主任给我们安排了宿舍,但是宿舍真的特别乱,不好收拾,于是我们换了一间,但是这个宿舍没有电,锁也是坏的,我们只好再麻烦主任,又换了一间相对比较好的宿舍。我们把东西放在宿舍后就出去买饭了,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两点多了,根本就没有卖饭的了。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个小店,在那一人吃了一份凉皮,当时感觉有点心酸,不过我也知道顶岗肯定比在学校学习要苦一点。
我们到顶岗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都还没有开学,我们在学校也没有什么事干,就是熟悉校园和周边环境。后来我们渐渐地发现学校的用水和厕所不是很方便,我们开始还不是很适应,尤其是洗头发的时候,有一天为了用水方便,直接去下边洗的头发,但是晚上就发烧了,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才去看病打针的。不过还好,渐渐的适应了。
大概一周以后,高一新生才来报道,帮着老师收他们的照片和通知书。看着他们报到时的样子,感觉和自己当时上高一的时候是差不多的。从早上八点到十一点半,虽然有点累,但是看着他们来报到感觉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报名后后的一周他们开始军训,我们只是在办公室备课,晚上看看晚自习,但是第一天看晚自习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因为我怕管不了他们,不过还好,大多数都挺听话的。第二天就要上课了,还是有点紧张的。尤其是全英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怕说错了,但当我说完了的时候才知道他们一句话也没听懂。第一天上课下来,感觉还可以,比较听话,而且很有趣。但是我渐渐地也发现了以前自己上高中的时候也是五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左右熄灯,但是当了老师以后感觉自己每天都好累,不论是上课还是下课,尤其是在感冒的时候,自己真的是一点精神都没有,这就和以前做学生的时候不一样了,当学生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可以不听;但是当老师就不一样了,自己想讲课就得讲,不想讲课也要继续讲课,因为下边还有同学要有听课学习的,有时候会怀念上学的时候,决定顶岗实习结束后一定回去好好当学生,好好学习,珍惜我的大学生活。虽然现在当老师有点累,但是我还是用尽自己的全力去教他们,让自己充满热情,让他们快乐的学习。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虽然已经教课了,但是我的经验还是不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也再向其他老师学习,这个学习首先从听课开始。我在这段时间里,听了四个老师的课,每次听完课以后都有很大的收获,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次听课是一个高三的英语老师,那个老师讲的特别好,内容很详细,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三个老师没有前两个老师那么专业,但觉得教的也挺好的,最后一个是我指导老师的课,我听完课后真的是特别佩服她,而且感觉自己真的差好多,老师的发音特别好,上课给人的感觉特别干练,讲课重点突出,而且她在三两天内就把同学们的名字都记住了,但是我到现在也没记住几个。但是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就是有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的给予评价,或者是评价都一样,不能很好地回馈学生,这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到的。
在实习学校,我们和领导老师的关系都很好,所有的老师都特别关心我们。前段时间下雨,我们宿舍的房子漏雨,第二天和主任说了然后就给我们换了一间,而且还帮我们把门修好了。过了几天姚主任知道我们宿舍没有电,但是后勤的老师没有给我们修,就直接带我们去找老师说明情况,虽然说到现在也没有修好,但是主任总是帮我们,我们真的好高兴。中秋节的时候,所有人都回家了,学校里几乎没什么人了,也没有饭,我们办公室的一个语文老师还特意给我们送去了饺子,我们当时真的好感动。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和当地老师领导的关系都很好,而且他们对我们也很好。在班里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也许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吧,有的同学把我们当做姐姐看,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聊,记得他们发完校服我去上课,看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像我抱怨校服有多丑,我记得下课后我还和他们讨论了一会呢!
一个月真的很快,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不论以后如何,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在这里的顶岗生活。
考古实习总结篇十二
各国游人膜拜在它的脚下。
我们这次实习共有师生120多人,分七天完成实习任务,第一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然后依次是半坡博物馆、永泰公主墓、乾陵、阳陵、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钟鼓楼等。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景点。有俗语言秦始皇陵“头枕骊山,脚踏渭水,一手抓金,一手握玉”,这句话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了其位置------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盛产金和蓝田玉。建立在秦始皇从葬坑之上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在此,它气势宏伟,是国家5a级景点、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进馆后由一位女导游带队开始参观,首先是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称为“安车”、“高车”的两辆大型彩绘铜马车。遗憾的是当天我们看到的是仿品,真品因世园会的需要被带到了别处,但是仿品以假乱真丝毫不影响游客的兴致。
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它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好一个2000年前的军阵,这不禁让我想到战国时期的最大战争-----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就是用这样的军阵密切配合,歼赵军40余万的吧!我们在二号坑还看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现状。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它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的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三个墓葬坑看完之后我们随导游从大厅出来,开始听她讲始皇帝陵的整个布局。秦始皇陵园占地多达56.25平方公里,由内外城两部分组成,在陵墓的北面还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秦陵地宫也有大量珍宝,目前还没有挖掘。地宫周围有许多陪葬坑,已发掘了珍奇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600多座,其中兵马俑坑是秦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秦始皇陵如此宏大的布局,是古今中外历史所罕见的,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此景点除了帝陵兵马俑给我的震撼外,这里的游人之多也让我惊叹。那天并不是节假日,而且还下小雨,但还是游人如织,可以用“比肩接踵”来形容。我们在拥挤的人流中时刻得注意着所跟导游的动向,生怕跟丢了,所以根本不能认真仔细的参观,只能匆匆在攒动的人头缝隙中看几眼,大部分是听导游讲的。我觉得应该考虑到此景点的游客承载力,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略了游客的满意度,我们要有世界级博物馆的姿态。
一的横穴窑,而且新近调整的半坡遗址出土文物陈列,运用了电子虚拟和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声光电的科技手段,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半坡远古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在半坡细细观赏,收获颇多。
永泰公主墓阴冷、深长的墓道,“珠胎毁月”的墓志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壁画、雕刻精美的石椁以及天井、雨道、盗洞等,都给我留下了墓室形象的深刻印象。以前我总无法想象出墓的结构与陈设,永泰公主墓的参观不仅使我亲身体验了墓的构造,也感受到了李显对女儿李仙惠的伤感与自责。永泰公主的墓虽然级别很高,但是相比乾陵、阳陵来说,就逊色很多。乾陵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合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墓前石刻、无字碑和六十一尊王宾像,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乾陵以山为陵,有四个城门,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其中有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等。无字碑巍峨厚重,立于碑前我不自禁开始猜碑为何无字,千年来每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但我觉得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立无字碑,测武则天作为女人这一生都是成功的。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虽然大多没有头颅,但从其服饰可以看出都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可见唐代的开放与对外交流的频繁。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整体规模并没有乾陵宏大、有气魄,但阳陵博物馆的遗址文物也让人记忆深刻。博物馆内展出一千多件西汉文物,有各式兵器、印章,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彩陶了,阳陵出土的人物陶俑大小相当于真人的 1/3,可是每个彩俑,表情各异,制作得十分精巧,陶俑均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我想这正是“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所致吧。除陶俑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应该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吧。此处陶猪之多也让我惊叹,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遗址中那排列整齐、紧密相连的陶猪,一排排数不胜数,我终于深刻体会到“猪是财富的象征”这句话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离慈恩寺、大雁塔很近,我们在感受了陕西在周、秦、汉、唐的盛况后,就去慈恩寺体验玄奘取经后译经、讲经的历程。我还专门等到晚上,一睹夜幕下的西安音乐喷泉、西安电视塔以及华灯闪耀的西安古城墙、钟鼓楼等,在夜色和彩灯的装扮下,西安这座古城越发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第二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西安明城墙,城墙蜿蜒逶迤,玲珑有致,沿着城墙走走,风景各异。景致最好的一段是和平门到南门,往城里看,是古色古香的民舍,往城外看,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偶尔能听到城墙下公园里传来的秦腔,韵味十足。但那古朴苍桑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元花灯又让人有一种梦回古代的感觉。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碑林中的为仿品。石刻室还陈列着北朝、隋唐的佛教造像,形式多样,都为传世精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千佛石雕,在很小的长方体六面都整齐的刻有佛像,每一个佛像神态都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碑林除了碑刻和石雕外,还有高大的牌坊、古朴的泮池、肃穆的棂星门、庄严的戟门,这些也都显示着昔日壮观、辉煌的孔庙。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碑林只参观了两三个小时,但对于碑林如此多需要仔细品赏的文物来说,短短几个小时只够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要真正去学习、弄懂,恐怕要在里面呆几年了!
在参观完碑林、明城墙后,我们七天的实习也落下了帷幕。此次西安之行,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西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繁华昌盛,也体验过艰苦危难,千年后仍巍然屹立。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遗存的历史建筑屈指可数,但在西安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西安也在新时期经筹划经营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更加显得宏伟壮丽,充满魅力。在西安的许多遗址景点,都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不管他们是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奇,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态度都令人钦佩,也使我们惭愧。
我在亲密接触了历史、感受了历史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太过狭窄、浅薄,经过这次实习,我会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考古实习已结束,但我们的历史学习仍在继续,实习也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会带着实习时的热情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习历史。
考古实习总结篇十三
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考古专业的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于20xx年12月7日在考古学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古学习,不亦乐乎!
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它是中国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盘龙城遗址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盘龙城博物馆陈列室进行了参观。里面包括石器展厅、铜器展厅,玉器展厅,陶器展厅。展厅里陈列了古代先民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所用的遗物及制造这些东西所需的模具。工具和武器有臿、斨、斧、锛、凿、锯、钺、戈、矛、刀、镞;礼器有鼎、鬲、簋、斝、爵、觚、盉、罍、卣、盘等。在这些遗物中,特别最引人注目有一个青铜大圆鼎,高达85厘米,是迄今出土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长达94厘米厚仅1厘米的玉戈,显示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商代前期最大的玉戈;高达1米的大陶缸,系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之后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来到了曾经的考古发掘现场。那里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大书“盘龙城遗址”,上面有着盘龙城遗址的简介。然后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情况,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年和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1979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又进行多次发掘。经过多年的工作,基本上搞清遗址的分布情况。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则分布在城外。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平行排列在南北轴线上,方向同城垣一致。一号、二号基址已发掘。二号基址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一号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介绍完毕。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考古工具探铲并阐述了其用法。它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握住手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遗址。然后他向我们演示其用法,并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一把。
他还给我们展示了在田野发掘中所见到的两种地层关系并教我们如何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一种是上下相叠的地层关系,称叠压关系;另一种是挖破的地层,称打破关系。叠压的地层关系,是未经扰动的,由上而下顺序相叠的地层,关系并不复杂。打破的地层关系则较为复杂,它有两个地层之间的相互打破,也有遗迹单位之间的相互打破关系。这种打破关系,有的没有时代区分,只是有时间早晚先后的不同,有的则有时代不同的区分,因此比较复杂。但可以肯定,被打破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必然比打破它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年代要早,因为,打破的规律一般是晚的挖破早的。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的关键在于区分和识别土色和土质的不同,同时还必须善于识别地层内包含物的同异。把握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容易处理好复杂的地层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而后,老师介绍了田野发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介绍了进行发掘所需的工具,其一就是确定方位的指南针,主要是用于判定探方边沿的南北方向是否准确,即判定探方的方格是否为标准正方形。其二为野考古最基本的工具手铲,参加田野考古的人员每人至少要有一把手铲。主要用于刮地、壁,以辨认土质土色。手铲的有几种使用方法,在对不同的遗物、遗址进行挖掘时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其中一种是刮土,这是在挖掘中用的比较多的方法,用手握住把,大拇指放在把柄上,然后与地面成锐角,慢慢的刮地面。
最常见的田野发掘有遗址发掘和墓葬发掘两大类。遗址的具体发掘方法为“探方”法,即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首先用指南针于要发掘的探方西南角确定一个探方测量的座标基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然后开始拉线,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演示过程中是5×5的方格),需要对方格进行统一的编号,分工发掘,以便将发掘资料汇集、纳入总体记录中。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内的土层以土质(松、软、硬),土色(各种颜色)和结构(含沙量等)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层,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依次发掘,以便发现和控制遗址、遗物现象,做好记录。探方要留剖面,以观察文化堆积的和层次。发现遗址后要事先观察分析其地层关系,按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仔细清理,并探明它们之间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文字、绘图、照相记录,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对于此次的实地考古学习,让我们意识到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相互作用巨大。首先狭义历史学对考古学的作用主要表在于考古学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确定课题与研究途径的重要参考,为考古学提供信息,为考古发掘提供一定的方面。同时,考古发掘遗物在上升到研究层面时也需要历史学做诠释。例如,在盘龙城考古发掘过程中,对盘龙城宫殿分布以及其作为商王朝的统治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的确定都需要历史文献的记载来作为研究的参考。
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作用亦是不容忽视。首先考古学的发展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观点。例如盘龙城考古改写了“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史学观点。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对商王盘庚迁都之前历史的有力补充,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商代早期起就共享着同样的文明。商文化南渐,加速了南方原始文化的解体和青铜文化的出现,同时大量矿产资源运到中原地区,又促进了商文化的发展。所以,盘龙城成为殷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帮助补充了文献资料记载之不足,丰富历史记载,开扩人们的历史眼界。例如盘龙城属于商文化早期遗址,距今3500多年了,历史记载较少,距今时空差距甚大,人们对当时的生活、生产、思想观念的认识非常表面,想要在对那段时期的认识取得突破,都需要取得考古发掘的支持,考古资料的发掘就更显得非常重要。考古的发掘以实物的形式加深了人们对商代经济水平、生活状况的了解,可以说,盘龙城考古帮助弥补了史料记载之不足。同时,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丰富了历史文献记载。
虽然那天天气很冷,但是对于此次的考古实习,大家都很积极。临别时听着考古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讲着他的考古经历,令我一片神往。通过此次实地考古学习,让我认识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它可以很好的指导实践。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每天束缚于教室,而应开眼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
考古实习总结篇十四
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们便来到古都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师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汉阳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在为期一周的考古实习工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去也收获了知识,了解了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历史文物的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帮助下也度过的很愉快。整个实习,既锻炼了身心,又拓宽了眼界,大家收获良多。
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这段话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等。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王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三县区。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的安详的社会氛围。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喜悦的是,亲眼见到了很多文物古迹,领略了古城西安的风土魅力,感觉自己的阅历和见识长了不少。遗憾的是,毕竟实习时间短暂,我们对考古工作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只是在看别人成果,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处理一些具体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历史(考古)知识的基本理解,丰富了我的历史(考古)常识,使我对考古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历史(考古)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不要以为考古工作是很无聊和乏味的,老祖先留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一定要懂得珍惜和爱护,并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文物遗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