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通用14篇)
报告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布局,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报告的结构和布局应该合理,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如果对写报告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们的帮助和意见。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二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近期,市档案局对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与涉农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和社会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切实做好档案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工作不断强化
1、乡(镇)和村级建档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市乡镇建档率达100%,档案管理升级率达74%(晋升省、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村级建档率达94%。建档的乡(镇)、村基本上达到了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工作人员、有规章制度、有库房或装具、档案实现规范化统一管理的目标。
2、乡(镇)、村档案的种类和载体已由单一的会计、文书档案向文书、会计、科技、专业、村民、声像、电子等多门类和载体档案并存发展。有的乡镇、村还建立了地方特色专业档案。如铁岭县凡河镇蔬菜档案、开原市三家子乡草莓档案、靠山镇苗木花卉档案、昌图县付家镇花生档案、大洼镇马铃薯档案。截止到现在,全市乡(镇)共保存档案106823卷,村级档案室保存档案281824卷。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不仅如实记载了农村的发展变化,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成为农村百姓致富的家底和财富。
3、除乡(镇)、村建档外,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开始建档,初步形成了林、药、蛙、菌、畜和优质米、山野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
(二)'三农'档案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档案部门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档案工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维护农民利益提供服务。如与税务部门一起建立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档案,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依据;与宣传部门共同建立农村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档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劳动部门联手创建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全市共计12172卷),为农民务工、增加收入提供了方便;与城建部门共同建立小城镇建设档案(全市共计23897卷),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与农业等部门联手建立土地(荒山、滩涂、山林、鱼塘)承包、流转档案(全市共计6072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档案部门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联合体'档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收贷难的难题,为农民和金融部门架起了信用桥梁;各县、区档案部门还指导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20xx年4月,国家实行向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昌图县档案局把构建'三农'档案的重点放到两项补贴的建档和管理上。切实做到精心组织、全面安排、跟踪指导、规范建档,使建档与粮补工作同步进行,形成补贴档案17389件,其中粮食直补12528件、良种补贴4861件、光盘114盘,为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及时、足额发放的历史凭证。由于粮补建档工作跟的紧,粮补工作落的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在20xx年的种粮投入高于以往任何一年。昌图县20xx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34亿斤,比上年增产13亿斤。总之,'三农'档案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好于经济条件差的乡(镇)、村,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全市尚有6%的村级组织未建档。二是有的乡(镇),特别是村级档案疏于管理、有法不依。有的村收集的档案材料严重不全,甚至散存在本人手中,有的已经丢失;有的村档案保管条件简陋,安全措施不到位,火险、水险、盗险隐患突出。三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形成的一些新领域档案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户、专业户、示范户档案意识薄弱,未建立自己的档案,档案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重点不够突出,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涉农部门和乡、村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对'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缺少规定、部署、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约束和引导,更缺少资金投入。乡、村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流动频繁,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思想不解放,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工作重点不突出,方法单一,存在着广泛宣传、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培训、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一)健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涉农部门要明确档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当做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制定有利于'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办法、规定,将'三农'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和'三农'工作计划之中,将村级建档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考核内容,做到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使'三农'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步发展。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业、民政、建设、水利、土地、林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抓好对'三农'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以加强乡(镇)、村、农事企业档案室建设为主体,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条块结合,行业主抓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机制
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三农'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据《档案法》、《辽宁省档案条例》和《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市'三农'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以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制定和出台《铁岭市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铁岭市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标准》。要开展针对乡(镇)、村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案件严厉查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乡(镇)、村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进一步巩固乡(镇)、村建档成果,在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功夫。乡(镇)、村档案部门要把收集全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特别要注意收集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的文件材料,整合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改善乡(镇)、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加强安全保管制度建设和防范措施,杜绝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档案的安全。对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可开展'村档乡管'的尝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改革方向,紧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找准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为农民服务的各项措施,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创新服务方式,扎扎实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1、要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档案监督管理工作网络。把档案工作纳入村务、政务公开考核内容,建立由一把手亲自主抓,有关人员互相协作,档案员具体操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保证村务公开档案管理与村务公开工作同步进行。
2、要围绕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做好小城镇档案的管理工作。把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
3、要围绕阳光工程,建立并管理好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为各级政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提供服务。
4、要围绕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和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管理。根据省档案局和省农委的要求及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的现状,县(市)、区档案馆应将土地承包档案接收进档案馆一份,实行专题、专门管理,并无偿向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民提供利用。乡(镇)村档案部门要及时将土地承包与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形成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无偿提供利用,保证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要围绕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城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农业园区和基地档案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2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以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的重点,重点抓好这些龙头企业档案工作,促进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的建立。要加强对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建档的引导和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特别要指导、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档案,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抓起,对种养殖基地农副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及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6、围绕'农业科技入户'、'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配合农业科技部门建立农业农村档案信息平台。争取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以涉农部门为主要信息源,以乡镇档案室为信息站,以村档案室和示范户为信息点的三级农业档案信息网络。
7、围绕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实现'代理制'的乡镇要建立会计档案室(柜),明确专人对村级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未实行'代理制'的村,由村会计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工作。会计年度结算后,移交村委会档案室。
铁岭市档案局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三
xx村距xx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今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同县经科委和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xx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xx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xx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xx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xx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xx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xx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xx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xx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xx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xx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体现。xx县祥顺镇xx村必将成为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梭影和典范。勤劳、质朴的xx村人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扬超越自我、争创一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普工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行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的科普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普网络基本形成,科普基地逐步建立,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教育逐步普及,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日益紧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但也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最近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总体来看,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农民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份科普网络和科普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协会,延伸辐射科普组织网络
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科普网络;二是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专家大院)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五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县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县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县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乡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县里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县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县直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赣县、华西村、嘉鱼县官桥8组、竹山县罗家坡村等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竹溪政务网》、《今日竹溪》、《竹溪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县直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县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双桥十八里长峡、桃源小峡、偏头山森林公园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发展向坝民歌文化精髓。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蒋家堰关垭楚长城遗址、马家河三盛院古建筑、县河鼓擂战斗遗址等历史古籍,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
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是点面结合。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县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县乡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扶贫办要挑选2个重点贫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并积极向省里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办成样板。
五是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财政局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六
一、现状与经验
1、加快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在稳定农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增收。一是在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猪—沼—菜,猪—沼—果模式,抓重点,以点促面,树样板,辐射带动,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在寿星、雁桥等9各村,以泰寿水果有限公司、巴蜀两个水果协会为龙头,组建了果蔬、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农户入股的方式,推进新村产业发展,化解聚居点居民就业、增收难矛盾。均水果采收20万公斤,商品蔬菜生产15余吨,出栏生猪1.7万头、牛220头、畜禽2万余只,人均收入5216元。
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组织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全镇已硬化村道路130多公里,41个村实施了道路畅通工程;已维修整治塘库10口,新建蓄水池21口,修复新建配套渠系10000米,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939人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抽水、脱粒等机械化,部分户使用耕耘机,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5座;13个村学校、村阵地村民自筹资金排危新建;建沼气池943口;10个村卫生站实施达标建设;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公路沿线建标准化垃圾池17个。
3、以集聚点建设为抓手,带动农村面貌改变。全镇率先启动9个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聚集土地、统一施工建设,入住户数达584户,占地面积达246亩。
4、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教为先,巩固提升“两基”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繁荣农村文化,组建了皮影队、文化艺宣传队、篮球协会、100%村建起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跃。计生、卫生事业,全面推行计生村(居)民自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6.6%;建立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农村医改启动实施,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民生建设,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扶持救助,着力保障特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获、学有所教,失地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800余人,去年和今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5.5万余元。
5、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会风气纯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力度加大,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治安稳定;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变上访为下访,充分发挥信访办、调解中心职能,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生产力低下。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大多村组处于低水平发展。少数村融于产业园区,仍然存在打工挣钱、务农敷口现状,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妇、幼。在家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寥寥无几,新技术掌握难、新机械使用难、市场信息了解难、思想观念转变难,零散种养多、传统种养多、盲目种养多、靠人力种养多。致使本土经济发展缓慢。
2、人居环境发展滞后。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老百姓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聚居点等政府补,清洁卫生靠政府管,道路、水利要政府建。很多该农民自己办的事,而政府“包打包唱”到底。
3、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也不平衡。无阵地、无设备、无技术力量的“三无”卫生站占据农村医医疗卫生大半壁河山。科技文化底子薄、人才缺、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农民文化活动枯燥,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应对的办法和措施
1、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调动农民的自觉性、积极性致关重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主观臆断,不强迫命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党政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热忱服务、不包办代替。认真解决农民新农村建设无思路、无门路、无激情,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问题;鼓励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让致富能人有用武之地,给有功之臣增添后劲。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大整村推进规模发展力度。选准主导产品,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思路。把我镇果蔬、生猪、家禽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朝着规模化经济、精品化经济、低碳化经济发展。培育业主、发展大户、联接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让农民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让外出农民工掌握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4、改善村镇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五乱”治理,突出抓好聚居点建设。以聚居点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分布实施。解决道路中断头路,解决卫生水,解决住居安全,解决环境脏乱差。扎实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6、保障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转变选举中拉帮结派、贿赂选票、藐视选举等不良风气,建立“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选任用人机制。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员干部考评”等制度。把普法教育推向深入,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任重道远,只要全党、全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明天一定更辉煌。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七
在所查的乡镇卫生院中,有22.0%的医院没有x光机,许多医疗机构仍然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老三样看病。此外,农民重治不重防的观念也相当浓厚。
农村社会风气差,旧习俗有所抬头
经过几年的整治,海南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海南城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程度还不是很大。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4.0%人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很好,而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差和很差的人却多达31.7%。综合而言,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主要存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的人有过算命的经历。更有甚者,有些农民整日沉迷与烧香拜佛,连种庄稼之类的事都要先请示神灵后再去做,其愚昧程度难以言喻。我们在调查中还看到了另外一些丑恶现象。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肆意吆喝,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台班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乡竟干起了贩卖假种子的勾当。有些村镇来的所谓现代剧团,也是先是唱了一通流行歌曲,接着是色情表演。
税费改革困难重重,减负增收空间狭小
费改革会陷入此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二,海南农业税收结构特殊,税费改革难度大。在我们对12个村的24名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重点访谈时,就有7名村委会成员表示海南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之处在于海南的农业税结构特殊。的确,海南农业税收的特点与全国不大一样,全国农业税比重大,农业特产税比重小;而海南的农业特产税比重大,农业税比重较小。海南农业特产税达3.06亿,农业税仅为0.56亿,农业特产税是农业税的5倍左右。3.06亿元的农业特产税对于海南的财政收入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海南取消农业税,尤其是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难度确实不小。
村民自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党政关系尚待进一步理清
从第二部分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28.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依法办事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2.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务公开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41.7%的村民对村务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态度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3.7%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两委选举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确,村民们的态度清楚地反映了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选举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良选举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24.7%的村民对村两委选举工作不很满意,有9.0%的村民对两委选举工作很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村民向我们反馈的意见,海南农村选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选举运作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就了解到,有些地方选举时就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要通过各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提名产生,经过两上两下,两次公榜,审查资格,反复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进行。二是选举存在违法操作行为。有一些选民为了能在选举中获胜,不仅采取了收购选票、用钱拉票等违法手段,而且还对其他侯选人进行恐吓威胁和人身攻击。三是选民选举意识不高,不当选举普遍。有些地方选民不能正确行使权力,选举中投人情票、感情票、金钱票,致使老好人和圈内人当选,而敢干事、会干事的人反而选不上。
第二,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尚未理顺。农村的党政关系问题,也就是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农村最基本的,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村委会是广大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不应受党支部的领导。另一种倾向就是党管一切,应主动干预行政方面的事务和办村委会的工作。而在这其中,第二种情况明显占了优势。我们在宁市长丰镇黄加坡村调查时,村民陈坚告诉我们,他们村现在党政关系很混乱,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书记说了算。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时,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笑笑说:时间久了,这一切都成了习惯了。
第三,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村民的意见和乡、镇政府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们究竟听谁的的问题时,在受访的12名村级干部中,有7名回答说听乡、镇政府的,有3名表示听村民的,另外两名表示难以抉择。可见,在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下,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乡政府关系难度的确很大。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主要缘于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差别,有时甚至表现为矛盾和冲突。比如,在费改税的问题上,乡与村的态度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村对费改税非常赞成并十分关心。而乡政府则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因为乡财政主要依靠农民收入支撑,费多于税是一个普遍事实。而费改税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后果就是收费减少,从而使乡财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目前,尽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乡政府在乡村社会中仍起着主控性的作用。
第四,村民村官意识淡薄,村务公开工作问题多多。调查显示,有22.3%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不很满意,有10.0%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在海南农村,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宣传条件、手段限制,加之干部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致使他们对村务公开工作漠不关心。有些村干部把村务公开当成了一种工作负担,穷于应付工作检查。而部分村公布收入开支时只公布总数,不公布明细数,致使村民看不懂,无法起到公开的作用。其次是部分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防雨设施、管理不善等问题。有的村为了展示形象,把村务公开栏建设在远离村民居住区的路旁,村民很少去,因而难以起到村务公开应有的效果。有的村务公开栏没有防雨及防晒设施,加之采用粉笔书写,公开内容遇雨就被立即冲洗掉了,村民难以了解公开的内容。有的公开栏由于管理不善,被砸坏或被人帖上广告,以致于村务公开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科学化,是一种发达的科技型产业。这其中,科学技术是其核心和生命线,失去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现代农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和基础。而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又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直接运用者。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只有加速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农民走上可持续的致富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坦途。9.3%的农民能利用电脑搜寻一些科技信息,而只有3.7%的农民能利用电脑进行网上贸易。从上述两项数据中可以看出,海南农民除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外,其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水平也相当低。这也表明,海南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会难以适应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产积极性不高
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这是整个中国农村都存在的问题,海南农村自然也逃不过它的影响。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因素。海南是一个海岛,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灾害频繁,海南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较大陆其他省份大。在调查中,不少农民向我们反映:近些年来,由于受台风和干旱的交替影响,像香蕉、芒果等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收入很难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人地比例失调,是海南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相比较而言,海南农民人均土地面积比内陆许多省份都大,那么为什么还说人地比例失调呢?到过海南农村的人都知道,海南的土地比较贫瘠、沙化严重,可耕作的土地不是很多。因此造成海南农村人地(可耕土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
最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务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对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是比较低的。没有较高科技文化知识的农民往往难以在城市承受住激烈的劳务竞争。而即使有幸能找到工作的,大部分也只是干一些收入低,比较繁杂的体力活。近几年,海南省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有回流返乡之势,这直接导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减少。
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参政议政的程度较低
的村民没有缺席过村民大会,33.7%的村民缺席过一次,21.0%的村民缺席过两次,17.3%的村民缺席过两次以上。综上可见,海南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参政议政程度也很不够。
第一,民主意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农村,民主主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体的农民,一是作为整体的农民群体。从个体上看,海南农村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些朴素的民主观念,距离成熟的现代民主意志、素质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在选举中发现:许多农民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遇到纠纷时,上级领导能公平地为自己做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上,很少主动地去争取。另一方面,从海南农村整个农民群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文化环境上。相当多的农民对封建思想津津乐道,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不用去争取什么。同时,旧习俗(如家庭制和家长制)的存在,束缚和压抑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的发育、强化。
第二,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别十分明显。总体说来,海南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区域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城市郊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高于边远地区的农民。城市郊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国际和地区交流较为频繁,因而,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封闭、不保守,对民主的要求也较强。相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我们在调查中就明显感受到海口市郊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远高于白沙县乡村的农民。其次,知识水平较高、与外界交流多的农民比知识层次低、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农民的民主观念更浓厚。我们在重点访谈中发现,乡镇企业中的工人、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个体私营业主、打工仔等由于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他们头脑中封建主义思想较少,因而,知政、参政、议政的需求也比较高。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则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其民主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动摇。
第三,农民对民主的认识不清,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够重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农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依附观念浓厚。有的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权利,更不清楚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作为四个民主之一的民主选举,既是农民民主权力的核心,也是实现农民利益的根本保障。然而相当多的农民对于体现他们基本民主权力的民主选举极为漠视。一些农民甚至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选举权,以至于贿选现象屡屡发生。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八
法律援助工作是党和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对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有一较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做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推进宕昌县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近期笔者深入宕昌县城关、沙湾、哈达铺、理川、南阳等乡镇和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对宕昌县近年来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30万,属国列贫困县,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因此做好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应是全县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
(一)法律援助机构普遍建立
宕昌县法律援助工作开展较早,,宕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和25个乡镇及团县委、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先后经市、县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目前,全县在乡镇司法所均已加挂了法援工作站牌子,并确定了法律援助联络员,有了比较健全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为全县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组织保障。
(二)全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宕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3件,其中民事案件272件,刑事案件11件。全县办理援助案件396件,比20的283件增长了35%,特别是年以后,办案数连续二年以30%的速度递增,共为12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截止今年3月底,宕昌县已办理援助案件82件。(其中交通事故10件、医疗事故4件、婚姻21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18件、请求支付劳动保险待遇12件、工伤赔偿10件、其他5件、办理政府指派案件2件),挽回受援人经济损失218.75万元。
(三)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不断改善
宕昌县法律援助中心经费从起列入财政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县司法局专门印发了《宕昌县法律援助办案经费补贴管理办法》,办案补贴根据区域、案件难度从每案补贴100元至元不等,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的落实,为各机构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四)注重制度建设,保证办案质量
从调研了解情况看,为规范法律援助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强化监督管理,宕昌县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基层司法所结合工作实际,对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受理、审查、决定、指派、办理、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逐步建立健全了援助申请、案件监督、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做到了程序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审查严格,规范受理、科学分案、指派到位”。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宕昌县法律援助中心还加强了对所属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管理和指导,一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案件办理操作规程、评估办法、监督制度等,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将有关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指派程序、援助范围等内容,通过印制便民服务卡、公布联系电话、制度规范上墙等形式,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咨询和援助申请;三是突出抓法援案件质量评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对案件的程序、实体内容、文书档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案环节、严把案件质量关的同时,还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旁听等方式加强外部监督。
二、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情况
(一)农民常遇到法律纠纷
农民常遇到法律纠纷的情况类型主要是: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土地山林、征地拆迁补偿、承包土地、婚姻家庭等纠纷。
(二)纠纷解决的渠道、方式和效果
农民发生法律纠纷解决的渠道一般是当事人与对方自行协商和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进行调解,或者通过劳动仲裁、诉讼途径解决。从宕昌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以来,法律援助工作快速发展,全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为广大农民提供大量的法律援助工作,以法制宣传、代理、咨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农民对法律援助的知晓情况
多年来,宕昌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制度宣传,特别是加大了对基层的农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制度宣传的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了解了法律援助工作。农民知晓法律援助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当地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和宕昌县司法行政网站、陇南宕昌司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介绍了解;二是通过县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七进”、“送法下乡”、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知悉;三是到所在地的司法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了解;四是通过发生在身边亲朋好友的法律援助案例得知;五是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中得到了解。
(四)农民工返乡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况
由于宕昌县属国列贫困县,劳务输出人数较多,绝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年初又赴新疆、内蒙、广东等地务工。目前宕昌县农民工返乡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相对较少,主要是有关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类型的案件。
(五)农村法律援助需求分析
宕昌县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土地权属纠纷。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方面;二是婚姻家庭纠纷;三是相邻关系纠纷;四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三、当地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近年来,在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开展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方面,宕昌县法律援助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自身因素
由于农村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低下,一旦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侵害时,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协调,而不愿意诉诸于法律解决问题,他们往往怕“官官相卫”,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怕复杂而漫长的诉讼程序,耗时费力,也有些农民则根本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援助途径维权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农民工依法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一是仲裁、诉讼环节多,农民工维权成本高。二是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及一裁二审的法律程序,大量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强制执行才能完成,导致农民工维权之路过于漫长。工伤维权则程序更为复杂。三是农民工维权案件调查取证难。多数农民工不知道签定劳动合同、不懂得如何签定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拒不签定合同的情况下接受用工条件,使各方面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农民工案件普遍存在着无劳动合同、无养老保险和无福利待遇的“三无”现象。四是农民工维权案件执行难。
(三)法律援助经费不足,制约着农村援助工作的开展
随着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逐步了解,随着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日益扩展和完善,农村人请求法律援助的将会越来越多,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律援助相对于其他案件来说,所需费用更多,特别是困难农民的法律援助。一般受援人都没有家庭电话和手机,更不要说交通工具。援助人员要询问当事人、要进行调查取证、要代写各类法律文书、要复印有关资料等,异地开庭还需要食宿费等。援助工作者在取证和其他诉讼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不仅严重挫伤了援助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将造成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不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益保障。
四、加强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改革发展的'力度加大,对加强农村和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城镇相对缓慢,社会各项事业和基础建设较城镇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投入持续不断扩大,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各项建设不断升温,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因此,如何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切实有效地服务“三农”,法律援助工作如何面向基层,找准服务位置,为基层发展服务,为农村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对提高当地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
农民工维权是法律援助工作中比较难做的工作之一,针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着力从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长效机制入手,认真总结和研究农民工维权主要根结,通过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来解决农民工维权工作遇到的困难。制定和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措施,确保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不断放宽农民工受援条件。加强法律援助与社会救助体系衔接,优先快速办理,让更多的农民工体会到法律援助的温暖。
二是要增加人员投入,保证援助需求及时得到满足。针对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时间集中、民工集中、工地分散等问题,要保证对求援民工能随时给予援助。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群体性事件,还应设有应急机制,必要时启动民工维权律师团,及时调处和解决重大事项和群体性事件。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农民工突出的困难。对于因长期工资被拖欠或突发事故使生活陷入困境的外地民工,采取先行办理制度,打破地域和管辖限制,以首问负责形式让律师直接介入实施法律援助,帮扶和解救民工出危难后,再补办相应的法律援助手续。
四是要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建筑领域转分包工的现象和民工头申请法律援助等特点,建立便民利民的受理、审批、指派制度,以便有效解决建筑行业大量存在的农民工与“包工头”因不规范用工所产生的连环拖欠问题。
五是要延伸服务到执行,突出法律援助实际作用。为了不让农民工拿到的都是冷冰冰一纸判决书,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外来务工农民因长期拖欠工资或因突发事故身体造成严重残疾致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的法律援助案件,要推行农民工案件协助执行制度,在案件办结后,承办律师协助受援农民工申请执行,通过积极协调执行机构,帮助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保证案件得到及时有效执行。
六是加大调解办案力度,提高农民工案件办理成效。通过加强对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发挥基层调解组织职能,解决与审判机关在案件调解工作上衔接,鼓励运用非诉讼途径解决农民工诉讼难和胜诉难问题,满足民工们希望尽快出成效的愿望。
七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全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重点加强对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一系列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整合社会法律资源,依托社会力量,通过组织社会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等活动,宣传法律援助,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达到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的能力,扩大法律援助在农民工中知晓率。
(二)加强当地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组织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服务农民工。动员广大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主动投身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的主战场,为农民工维权,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量法律需求,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产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补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法律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法律服务。在各乡镇、村(居)制作“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信息公示牌,公开公示法律服务工作者联系电话及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方便农民与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时联系合理安排时间、地点,不出家门即可预约提供法律服务,达到降低服务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方式,开展联乡(村)法律服务工作者信息化服务,指导农民利用手机网络终端、12348法律服务热线,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保证服务对象随时随地全天候与联村法律服务工作者保持信息沟通,及时获得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
二是要拓展和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及时为农村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拓展基层法律服务领域,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人员扎根基层、熟悉民情、就近便民等优势,通过担任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法律顾问等形式,帮助农村依法建章立制、实施依法治理,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扩充基层法律服务队伍,适应新农村建设法律服务不断增多的要求,改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总量不多的现状,在严格准入条件和程序的基础上,争取培养更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造就更多的乡土法律人才。认真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教育整顿工作,强化管理教育,整顿服务秩序,不断纯洁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提高基层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全面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为有效维护残疾人、低保(五保)人群、农民工、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将工作重心转向扩大援助覆盖面和弱者维权上,强化自身援助工作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服务效果,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全面保障弱势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做到“应援尽援”。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进一步降低农民工维权经济成本,降低农民工和贫困农民的法律援助门槛,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与劳动仲裁机构、人民法院配合,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使更多困难农民得到援助,让贫困农民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外出农民工已成为当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是值得关注和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要将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快速办理,集中力量保证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总之,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要在完善法律援助网络的基础上,放宽援助范围和案件,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坚持贴近需求,应援尽援,把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畅通农民工讨薪和工伤案件“绿色畅通”,做到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坚持调解优先,降低法律援助成本,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法律援助的全过程,积极采取适用诉前调解或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争议,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九
xx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十
尊敬的秘书工作镇民政办领导同志:
我叫x,男,汉族,出生于x年x月x日,这是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与实际不符,实际年龄现在是秘书工作岁,x市x镇x村x组人。联系电话:秘书工作。
我家现在3口人:我、我老伴,和一个未结婚的儿子。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照顾,我本人一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我12岁隐患风湿,因未及时治疗,造成终生残疾,双腿伸不开,只能手抱双膝盖往前挪。早在十几年前,经相关部门鉴定,我为二级残废,绥化市残联为我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书》。近年来,我又患了腰间盘突出(六节)、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疾病,致使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我老伴叫秘书工作,汉族,出生于秘书工作年x月x日,现年秘书工作岁。小时候,她患小儿麻痹,也因未及时治疗,造成双腿不能直立行走。前些年,拄拐,走路扶墙,现在发展到了不能走路地步。经相关部门鉴定,她为三级残废,xx年9月秘书工作市残联为她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书》。近年来,她又患有脑胀痛时有昏迷等疾病,因没钱住院,现只靠药片子缓解病痛。第一次低保申报时,把她落下了,这次主要是为她申请低保待遇。
目前,我家有三间土房,有13.5亩地,这点地,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老两口的生活都是未订婚的小儿子忙里忙外地照顾。由于家里收入极低,我和老伴身体残疾又疾病缠身,家里已欠下了47000元外债。说一家人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点都不夸张。
以上情况,完全属实。希望领导核实并批准我老伴秘书工作和我能一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同时,我也相信亲民爱民的'政府领导一定能体察我家实际困难,向我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老两口都能享受低保,让我们共同感受党和人民政府惠民政策的似海深恩!
致以
崇高的敬礼!
申请人: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十一
省扶贫办领导:
**区**镇**村位于西长公路**段东侧,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746户,3588人,耕地面积8126亩。
15户,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成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新建水塔2座,铺设自来水管道3600米,共需资金93万元,现已自筹13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5万元,尚缺资金55万元,恳请贵办帮助解决。
申请人:**区**镇**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年月日
基础设施建设申请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的产品流通、批发企业。
二、近三年没有违规违法行为(包括涉案在查)。
三、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申请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四、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五、企业开展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相关证书(复印件);
六、经贸委、财政厅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十二
霍家店村,地处梨树县城北郊,历史上曾是典型的农业大村。来,霍家店人坚持“以工促农、以工兴村、以工富民”的发展道路,将一个村集体负债累累、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人居环境又脏又乱的落后村,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昭苏河畔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以能选人,抓住发展关键
霍家店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有耕地762公顷,10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1123户,3876口人。到,村干部已经连续5年没有开工资,外欠债务近800万元。怎么办?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一致决定,推选一名全村信任、有能力、有魄力的当家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个人就是新党员、致富能人王福山。
王福山是远近有名的“小老板”,不仅是一个实干家,更是一个热心人。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一些农民有了经营项目,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6月12日,经过全体党员大会投票表决,27岁的年轻党员王福山毫无争议地当选了。
王福山接手的是个烂摊子,经过深思熟虑,他垫资120万元清还内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请求,合理化解了巨额债务;实行租赁承包,恢复砖厂生产,当年就为村里增收44万元;由村里担保,贷款50多万元,发展多种经营,村民当年收入就增加2倍多,这项扶助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有数百村民从中受益;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广泛宣传引导、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严厉打击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整顿社会秩序。
在统一发展思路以后,,霍家店村领导班子立即对全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盘活,把村里的蔬菜保鲜厂、农机队的产权以100多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当地能人创办企业,并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工业兴村、商业活村之路。
筑巢引凤,集聚发展人才
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霍家店村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在提供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功能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集中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早在19,霍家店带头人就抓住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有利时机,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在不违背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对村集体土地进行调整,预留储备建设用地40公顷,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用集体积累投资500多万元,对村内12公里道路全部进行硬化,重新改造电力线路,安装路灯,铺设上下水管网,完善通讯设施等,村核心区域实现了路、水、电、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和土地的“七通一平”,为企业落户配备了完善的设施条件。
创造软环境吸引客商。为了进一步创造安商、亲商的环境氛围,村里规定,凡是到霍家店投资兴业的客商均可落一人农村户口,享受村民待遇,子女上学免收一切费用;准许个人在村里购置资产,投资超千万元的客商可优惠安排居住别墅。村里还出资成立了社会治安联防队,24小时昼夜巡逻;建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确保村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等等。霍家店村通过一系列软硬环境条件建设,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栽得梧桐树,还得引凤来。吉林省正邦饲料有限公司老总李雨田,是霍家店村请来的`第一位能人。年,他就看好了霍家店干事的氛围,投资兴建了村里第一座饲料厂,如今已形成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生产能力5万多吨的饲料生产基地,产品覆盖整个东北地区。辽宁开原的家具业老板赵国栋,带着1000多万元来到这里建起了集设计、生产、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北方家居城,红红火火地做起了家具生意,吸引了方圆百里的客商用户。实力雄厚的建材商人孙大鹏,考察了霍家店吸引能人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后,立即带着全部资金来发展建材项目。
像他们这样“后来加入”的霍家店人,还有很多很多,在霍家店摆放的大小项目就有近百个,带来的资金总共有40多亿元。
园区带动,拓展发展道路
霍家店村对村民给予了土地征用、供应红砖等政策性优惠,并通过5户联保、10户联保或村里直接担保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难题。通过政策引导、典型辐射、市场促动、能人带动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村民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形成了“一屯一业、一社一品”的生产格局。4社发挥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采取南菜北移、夏菜冬移等措施,将一大批高科技、无污染蔬菜引进到温室大棚里,生产绿色蔬菜销往省城,深受城里人青睐,很快成为蔬菜专业屯;10社村民做豆腐的经验丰富,通过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10社的豆腐很快做出了名堂,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屯,梨树县城有近一半居民吃的是霍家店的豆腐;12社农民有醮糖葫芦的传统手艺,通过鼓励引导和农民彼此带动,该屯75%以上的农户做起了糖葫芦生意,这项传统手艺被村民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发出十几个新品种。与此同时,1社很快发展成建筑专业屯、2社发展成养牛专业屯、5社发展成养鸡专业屯、7社发展成经商专业屯、8社发展成养猪专业屯、9社发展成葡萄专业屯。目前,全村多种经营生产项目已发展到200多个,参与养殖、种植、加工、运输等专业户达100多户,其中,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就有120户,蛋鸡养殖发展到13万只。
为了满足一些大客商高强度投资对连片建设用地的要求,实现科学布局、集团发展,20霍家店村开始正式规划建设经济园区,将整个村“一分为五”,勾勒并集中建设了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多种经营园区、农业生产园区和居民生活园区。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各个园区初具规模。年1月,经梨树县委、县政府批准,在霍家店村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霍家店经济园区。借助经济园区的扶持政策,霍家店村很快形成了招商引资红红火火、项目建设扎扎实实的大好局面,仅2018年一年就有鑫宇钼业、艾可斯科技材料、红嘴生物技术、兴旺休闲酒店4家大型企业落户投产,总投资3.55亿元。截至目前,到霍家店村落户的工商企业已达到22个,总投资近10亿元,其中,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超亿元的项目7个。这些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目前,全村打造了以建材、化肥、饲料、酒业、特种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了以蔬菜花卉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为主的多种经营发展格局。2018年实现农工商总收入12亿元,是2018年前的100倍,利税总额超亿元,村集体净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比2018年前增加了7倍,一跃成为梨树县第一工业大村、第一盈利大村、第一纳税大村,村级整体经济实力名列全市第一,跻身全省前茅。
劳动力全部上岗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居全县之首,是2018年前的9倍多。在实现砖瓦房率100%基础上,建设小康新村别墅91栋,近1.5万平方米。人人享有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退休工资和节日补贴等多项福利。
文化礼堂、图书室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文艺演出丰富多彩,尊重科学、崇尚知识蔚然成风,“十大文明青年”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深入人心,全村9星以上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省市县精神文明先进村等多种荣誉。
社会治安井然有序,2018年来一直保持着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零发生的记录,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喜人景象。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十三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一、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二、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2004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20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篇十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112.3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90.3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23.7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三)创新筹资机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共建共享。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对60个示范县投入6亿元;从开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5.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如蓬溪县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47.8%,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户连网,改厨、改厕和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宜宾市积极开展“五化一处理”,即:“卫生洁化、污水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推进新村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工作。遂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庄实施了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工程,75%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五)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堂、寄宿制学校、教学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20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