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立德树人的论文(案例12篇)
旅行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论证、对比、举例等方法,增加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这些总结范文是从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视角来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一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难奋斗,廉洁自律。
比方说,自己与别人沟通的时候要说一般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假如考试考好了,自己也快乐,爸爸妈妈也快乐。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示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观察垃圾要捡起,顺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知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典范,帮忙别人,欢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公路上正预备过公路,便观察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谢我说:“感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忙别人是应当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难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一般话来向别人沟通,假如你不用一般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方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很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难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究竟是人生的目标。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二
武隆中学黄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与注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求才必先求德。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不懈的目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一、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青少年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是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继续滑坡,不可避免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对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应该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意见》中将历史教育列为德育任务第一条,是很有深意的。
历史学科作为文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德,顾名思义,就是道德,品德。从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左丘明的“德,国家之基也”到王充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和司马光的“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德”指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可见,道德是资源,是品牌,也是力量,更是天地良心,顺天地者昌,逆天地者亡,有德则立,无德则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的成长必先修其“德”。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注意到其蕴含性、渐进性、评判性等特点。
1、蕴含性。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蕴含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德育必须有所依附。历史教学有其固有的知识载体,论从史出,是非功过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区别。“寓教于史”,德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另一方面,知识能力的教学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反映德育的内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准确的把握史料,寻找适合的德育切入口,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重要舞台。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许多胸怀育人大目标的教师,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这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痕迹。所以,观摩他们的课,每觉春风扑面,和煦宜人;犹如细雨无声,浸润心田。学生在这股力量推动下,软弱者变得坚强,懒惰者变得勤奋,不知者变得有知,无能者变得有能,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2、渐进性。德育的目标宏大而艰巨,一个完善的人,绝对不是一节课一句话就可以造就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不少的教学目标动不动就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守法知礼诚信,这样的目标看似无比正确,但是却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大而无当。过大过难的目标更加增加了实施和实行的难度。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德育的目标应该有清晰的层次性,七年级第一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九年级第二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部又应该细化为哪些内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德育目标应该如何协作,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人之上,不可谓不成功。但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与人民的需要背道而弛,以致遗臭万年,汪精卫,蔡京等人皆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有才无德是小人”之言非虚。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个时代都会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过往的历史进行重述,但是作为历史工作者,不应只是一味迎合时政的需要,应该有自身的专业诉求,站在历史的角度对过往的历史进行客观的评述,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传统永远不应该是忘却的对象。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
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两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1、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人格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六专题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教学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学生们都不难总结出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它特有的政治文明——海洋文明;而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却属于大河文明因为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我在讲课中有意识地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如:在讲述古埃及文明时,我讲到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河”,“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予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她生存。”这是镌刻在尼罗河畔岩石上的赞语。作为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学们也纷纷谈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2010年在我国云南贵州发生的严重旱情,让我们学生又上了一堂深刻的环保课。
在讲授必修二经济史《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问道: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学生就会答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等等。学生就会体会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联系现实,如2013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哈尔滨等大城市连续几天出现雾霾天气,民众出门都需要戴口罩,甚至南部地区都受到影响。经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大家明确了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从而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环境大国,她的环境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总之,通过联系社会现实,能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认识基础上,切实提高环境意识。
2、珍视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意义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是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讲到一战和二战时,同学们就会了解到其伤亡人数之多。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再现“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史实,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观器官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对战争血腥性和残酷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在学习二战历史时请学生以二战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名狱卒身份上台进行忏悔,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血腥,激发其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历史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外也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教材中也有许多科技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都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贝多芬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德国音乐家,通过给学生讲述贝多芬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和痛苦,沉醉于音乐创作并获得辉煌成就的故事,通过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敬佩他对生命的热爱及其与病魔作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许历史老师给他们讲的精彩故事,他们已经忘记大半了,但是历史教师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却永远的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他们立足于人世间的支柱。这才是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三
班里有个“调皮大王”,他经常上课不好好听讲,不是摆弄手里的文具,就是摆弄自己的衣服,或者把手伸到同桌那里干扰别人的学习,哪怕是课桌上的一片小纸片,也能让他研究半天而不听老师讲课。那时,我经常看着刘毅汶感到做教师的悲哀,堂堂一个大活人竟然比不上一片小小地纸片对孩子有吸引力。为此,我经常请他的家长,苦口婆心地说教不知做了多少,保证书写了一份又一份,但每次都三分钟热度。有一天,我意外的发现,刘毅汶的头上有一片头发被剪掉了,露出来的是个大大的疙瘩,红红的,鼓鼓的,挺吓人的。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是他那脾气暴躁的父亲得知儿子不好好学习后,用儿子正在玩耍的玩具砸的。当时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傻孩子呀,学习对你来说怎么这么难那!
静下心来,我不得不从新思量这件事,看来打和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彼此互相伤害,一无是处。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不能去寻找和挖掘刘毅汶的闪光点呢?于是我们中队召开了“我来夸夸你”的主题队会。班长彭星惠是个很负责任的孩子,她的纸条是写给调皮大王的:刘毅汶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热爱劳动,爱帮助同学,他对待别人很大方。刘毅汶,你愿意接受我和同学们的帮助,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吗?我以为刘毅汶会满不在乎,没想到他从座位上“腾”地一声站起来,一脸严肃、一脸认真的说:“彭星惠,谢谢你,请大家以后监督我,提醒我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接下来,课上总能看到同桌时不时用胳膊捅捅刘毅汶,他马上又坐好了;课下,
总有人提醒他:刘毅汶,我们一起写作业吧;刘毅汶,你该扫地了。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毫不含糊的把表扬和肯定送给刘毅汶和帮助他的同学。慢慢地,慢慢地,他真的变得爱学习了,变得招人喜欢了,他完全融入了集体当中。是啊,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可以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笔,可以点石成金。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四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特别是,自从走上这个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爱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是有多么的重要。有爱便有德,立德树人,是一名老师的使命与责任。
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五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七年以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中国梦,教师情,我有梦,我有情,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明白在21世纪的今天,我需要肩负起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五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守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六
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出自,《管子·权修》。立德树人即指树立德业,以培养人才。
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论语》中已有提到:“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尹氏曰:“德性,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触无非是家长与教师,由此教师在立德树人时担上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依然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传统,他们中的大部分家长自己做着一套,却要求自己的子女做着另外一套,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很难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农村,德育的重任自然而然也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当我们的教育工作成为我们的精神娱乐时,我们会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老师来影响他们。 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学、风度三方面。然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磨练练就,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二,个性魅力是德育的关键。独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培养,作为班主任论教师不但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俗灵活的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锋芒太露而使家长乡众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其三,教师的形象魅力极其重要。培根曾经说过:“良好的形象是一封‘介绍信’”,如果要自己的学生以自己作为学习的榜样,除了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形象气质,我能想象到,一群小学生是绝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不修边幅的样子。一位老师不修边幅在大学校园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然而在小学校园里可能就不叫特立独行了吧。单纯的小学生们也难以想象出一幅“邋遢”的样子怎么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呢,家长也未可放心吧。
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身教不是言传。空洞的说教一是小学生无法也无能力接受,二是作为班主任论生接触的事情少,如何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如何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无论你是文人学科的老师还是理科老师抑或是艺体类老师,都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如一的践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表里不一,孩子的洞察力是相当强的,不要以为他们不说,就代表他们不懂,也不要以为他们说了,就代表他们“傻”。
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单凭一线的教师是完全不够的,“立德树人”需要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我们的孩子成长在校园中,那么学校就应为“立德树人”做各方面努力,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职工,哪怕是校长、书记抑或是一位扫地的阿姨或是看门的叔叔,都应具备起码的品行,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素质较好的环境中。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论教师。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七
题目:
学校:
姓名:
日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里的“德”便是指“道德”。而且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为先,说明要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后求知。因此,“育人”显得更为重要。那么,要怎样“育人”,做到“以人为本”呢?这里便涉及到师德。
但是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擅离职守,教师体罚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等,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这要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由此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我觉得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行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切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私利,坚守岗位,甘做蚕烛。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畅【】地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
魅力的体现。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明镜,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我们在生活就不能铺张浪费,不乱摆阔气。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这方面,我们要向优秀模范教师魏书生老师学习,他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成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不断充实自身的正能量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所以,教师要树立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目标。平常应多看看书,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业务进修培训,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吸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和拼搏,才能成为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广阔,宽宏大量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当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就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动怒,要耐心分析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积极改正,大胆前进。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感动,被他这个德行所感染。他们愿意信任你,亲近你,甚至与你分享他们心中最愉悦的故事,而你自己也将会收获一生的笑容。
五、用师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而爱孩子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学生保持交流,注重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唤起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做人,战胜自我。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奏出一曲动人的、优美的乐章。
六、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会奉献,要有这样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我自己觉得,“奉献”就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社会的需求中去。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虽然我们没有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图什么回报,而是希望我们的汗水能滋润一寸土地,这样就足够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必也会是“遍地鲜花朵朵开,桃李芬芳满天下”。
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即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以德服人,才能立“人类的灵魂”之德。我们学校一贯以来坚持的办学原则便是:“立德树人,勤学求知”。只有立德树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花朵,从而圆满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拼搏吧,战友们,为了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八
作者:程睿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德”便是指“品德”。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为先,说明要教学生先学做人,后学知识。那么,怎样“育人”呢?这便涉及到师德。
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擅离职守、体罚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怎样杜绝这些现象?唯有靠师德。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因此,教师要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而要树立拥有良好的师德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行业是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私利,甘做蚕烛。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畅地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就是一面明镜,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我们就不能铺张浪费。专业教师通过“言传”来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身教”来育人。教师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举止、职业道德等,都对学生具有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像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它的作用虽然表现得润物细无声,却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这方面,我们要向魏书生老师学习,他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不断充实自身的正能量
知识,才能成为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广阔,宽宏大量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当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宽容就是宽厚和容忍。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动怒,要耐心分析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积极改正。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被他这个德行所感染。愿意信任他,亲近他,甚至与他分享心中最愉悦的故事,而他自己也将会收获真诚的回报。
五、用师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而爱孩子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唤起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做人,战胜自我。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奏出一曲动人的、优美的乐章。
六、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要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觉得,“奉献”还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心甘情愿地献给别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像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图什么回报,只是希望自己的汗水能滋润一寸土地,这样就足够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会是“遍地鲜花朵朵开,桃李芬芳满天下”了。
总之,立教师之德,即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以德服人,才能立“人类的灵魂”之德。只有立德树人、以身立教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从而圆满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453000联系电话:
程睿新乡市四十三中中学一级教师
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九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十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
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十一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毕竟是人生的目标。
立德树人的论文篇十二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了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爱是德育的生命线,是德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教师的爱心、品行之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热爱生活是师德的前提。
热爱生活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热爱生活之心,那其他皆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
(1)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3)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
(4)学会宽容,润物无声。
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宽容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我们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做错事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做错事或犯错误是人成长中走向成熟的阶梯。
总之,让我们每一位老师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 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