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后的个人体会和感受,是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总结。4.借助适当的文学修辞手法,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并与作品相结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读后感涉及到文学、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体裁和风格,每一个都是作者用心写下的思考和感悟。在阅读这些范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作品的热爱和投入。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探索作品的魅力,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一
面对书柜中的众多教育读物,我选择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探寻教育的真谛,其次,是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作为教师,不能固守着一滩死水,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同时吸引我的,还有这本书的教育事例和叙述口吻,是口语化下的一幕幕活泼生动有趣的场景,活灵活现,源于实际生活,却从中折射出不一样的深刻体会。
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冯恩洪先生强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从心中有书走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以及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
其次是积极建设教育环境,改善课堂效率。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讲授为主,讲述教学有好处,他的知识有系统性,它的逻辑性组织的很严密,但是讲授教教学有它的缺点。书中有一个令人深刻的例子,就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哲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在北京做的一份十万初中生的取样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你自己能看懂多少?”最后取出的平均值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学生能看懂95%。通过这个实际例子,很明显的是想告诉大家,初中语文需要老师讲的仅仅只有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要注重由讲授走进合作。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在丰华学校,课堂上为什么老师们讲的少,学生们做的多了,初中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自己或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得到深刻理解。
再者,德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预适合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面对孩子们的德育工作,要寻求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重视谈话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要意识到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这让我想到,在丰华学校总会给学生们布置德育作业,要求帮父母做一件事,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孝顺父母,体谅父母。
想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师不仅仅是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课程的研究和对学生的研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学会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自我完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更需要责任。
第一,要热爱讲台,享受讲台。每一个老师都想上出自己最满意的好课,上出这样的课,其首要条件是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如何热爱讲台,享受讲台,那就要珍惜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不断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精彩课堂。第二,要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大方向考虑,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频繁,具体,琐碎,但是具体频繁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往下再看,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的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是几十个孩子的未来。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学习和生活而负责。第三,要学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说到底就是知识的补充,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教师应该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在每一节课后,能够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同时,不忘合作教学,实现共赢。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经验分享,虽说是有了基本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累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要使这些经验积累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我还需要不断潜心研究和学习。最后,借用冯恩洪先生的话来和大家共勉: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本文作者:江彬
11月10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三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唠闲嗑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学习体会------年4月份辉南县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读书写博”作业
辉南一职:柴如峰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党支部的学习要求,2015年3月末,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在冯恩洪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强调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潜能?我认为:让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拓展问题是释放学生的潜能的有效做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可以落实在导入新课阶段,而且还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通过交流评价、互动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与真诚的爱心,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五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你是老师,你的责任就是让你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你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吗?”是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要让学生快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人都是有潜能的,教育要释放学生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教育不允许嫌贫爱富!哪一个老师能发现总分不高的学生身上的强势智慧并且创造环境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燃烧,那么这个老师在他的学生心目中是视为恩师的。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老师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差异,尊重情感,让学生享受课堂!
一、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一个教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需要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他伸手够不到,但是跳起来能抓到的目标。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他在课堂上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二、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如果面对一个14岁的学生他回答3+5大概等于7,你会怎么做?可能会无语、可能会暴跳如雷。而文章中的美国老师却说出了让我们终身难忘的一句话,“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每一个老师都会说,都会写,但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该有多么艰难。如果你这样做了,学生就会告别如坐针毡的课堂,走进如沐春风的课堂了。
三、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
学生有青春的烦恼,有成长的烦恼,我们的校园怎样才能有一个倾诉衷肠的环境呢?需要我们老师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倾听。我们老师要做到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既做良师又做益。做老师就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对你倾诉衷肠。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师生之间才能以美好的心灵互相映照,以坚定的信念互相温暖,以整齐的步伐走向明天。
四、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享受讲台。
享受讲台,就要热爱讲台。教师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其实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我们需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教师要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
珍惜讲台,才能热爱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角色。老师的魅力有三种:权利赋予的魅力,学术赋予的魅力,人格产生的魅力。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用学术魅力、人格魅力迷倒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激活讲台,享受讲台,。
五、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实现自我提高。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我们要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向三尺讲台,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学生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况且我们老师呢?!另外从教师自身的良性发展层面看,读书也同样是一种提升自我,充实人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阅读文学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以往所不知道的世界。才能把阅读的成果灵活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之中,才能提升课堂驾御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学术赋予我们的魅力。
所以,阅读之于教师,其实就是划分教书匠和艺术家的一个分水岭。一辈子教学,尽管勤勤恳恳,但从不或者极少阅读教辅材料之外的书籍的老师,终其一生,最多也还只能是一个熟练“技工”而已。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今天的教师想要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般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自己已经上过的课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把教学反思变成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而不是靠“规定”来完成。
(三)除了读书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
有效的教学出路只有一条——走出讲授,走进合作。加拿大学者富兰(fullan)指出:“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在后现代社会正在成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开放(即提倡探索),个人的力量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将变得更为巨大。”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团队,更需要合作的力量。一所学校,没有合作的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善于合作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个闪光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节优质好课。除了师师合作,还有师生合作。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都是到学生当中去备课。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讲台走不出首富,但讲台有独得之乐,讲台可以让人青春永驻。21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要学生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我们教师必须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懈追求,使三尺讲台不仅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让学生因三尺讲台而快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六
国庆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七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八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九
现在的教育的评价都以成绩为标准,60分合格,85分以上是优秀。在一标准下,每次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分析会上,学校领导部门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优秀率越高越好,这样以后进入四星级高中的比率就高,学校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就高。我们每位教师在这要求下,也拼命地抓成绩,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老师的水平。在这一大形势下,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特长,埋没了很多学生的创造能力。读了冯校长的这本书后,更让我深有体会。
很多情况下为了学习成绩能搞好,埋没了学生的特长,毁灭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个人很同意冯校长的观点:合格+特长=优秀的学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以这方面突破一下。
上面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其他老师的想法,更不代表学校的意思。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一、教育要有针对性
所谓的教育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让孩子选择他们适合的教育,也就是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从而使教育把学生个性发挥到极致。因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特长”方面都分别得到发展。如何避短扬长,是我们教育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而作为学校,应该“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二、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创建积极的第三课堂,使我们对教育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前,我们面对第二课堂都做得不是很到位,我们只顾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了,而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受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无知。第三课堂在育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同仁们的关注。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小学生主要是学会做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在和平年代里,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三、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决定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成熟不仅是教学技术的成熟,人格的成熟,更应该有知识的更新和教育主动性的培养。一个教师,即使是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如果失去了教育积极性,那么,这个教师也再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没有积极性,没有爱的教师,如何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所以,教师的积极性的保护,以及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是摆在当前教育的面前的一个主题。
同时,教师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教师间要学会合作,做复合型教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一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党支部的学习要求,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在冯恩洪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强调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潜能?我认为:让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拓展问题是释放学生的潜能的有效做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可以落实在导入新课阶段,而且还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通过交流评价、互动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与真诚的爱心,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二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三
在读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时,不禁又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他事迹及著作。认真读来,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思,每一个案例都透露出他作为一名教育人的独特见解。
1、做一名高尚的职业人。
这是冯校长在伦敦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折合人民币约十二万多的西装,开着一辆豪华的房车。正当冯校长疑惑时,那人解释说自己是出租车公司的副总裁,由于公司出租业务繁忙,所以只好用自己的私家车来接冯校长。并且非常谦恭地帮冯校长灵拎箱子。当冯校长表示感谢时,对方的回答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由此,冯校长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
《道德经》谈到,德行遵从于“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于是德就是在尊重规律中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德,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它是自然中的一种自觉,是自觉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假如每天按时上下班,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敬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对教学的敬畏,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因为尊重生命,那么,这就是一名职业人所应有的高层位修养,是一种“秀外慧中”地对“道”的尊崇,对“德”的践行。
2、做一名高雅的读书人。
冯校长在谈到读书时有这样的观点“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他说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过程来源于读书。“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的不读书,还有什么人来读书?教书的不被书香浸淫,书的魅力如何传扬?冯校长儒雅的举止、博学的言谈,传递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气度,而这样的气度本该是教师都要拥有的。
反思自己,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人。也喜欢读书,但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却总不能被记录下来,更不能有效地实施。
“脑袋富裕比口袋富裕更重要”,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脑袋更富裕呢?这是我的目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四
本学期读了教育专家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颇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五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五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 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唠闲嗑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六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七
暑假里我认真地阅读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二十几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八
所谓的教育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让孩子选择他们适合的教育,也就是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从而使教育把学生个性发挥到极致。因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特长”方面都分别得到发展。如何避短扬长,是我们教育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而作为学校,应该“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创建积极的第三课堂,使我们对教育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前,我们面对第二课堂都做得不是很到位,我们只顾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了,而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受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无知。第三课堂在育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同仁们的关注。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小学生主要是学会做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在和平年代里,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决定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成熟不仅是教学技术的成熟,人格的成熟,更应该有知识的更新和教育主动性的培养。一个教师,即使是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如果失去了教育积极性,那么,这个教师也再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没有积极性,没有爱的教师,如何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所以,教师的积极性的保护,以及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是摆在当前教育的面前的一个主题。
同时,教师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教师间要学会合作,做复合型教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九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十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x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十一
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十二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十三
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子对所有人进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识灌进孩子稚嫩的头脑。教育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谓的真理强加给他们。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应仅仅是对他们进行说教。教育过程是一个培养人、开发人的过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开掘和充分的体现,那么,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就会成为一桩差事,成为一种负担,厌弃学习,厌弃老师。
我们不能埋怨教育的差异,应该研究差异。学生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学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结合自身合作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在小组活动中,虽然采取了小组成员课堂发言积分单并规定组长最多只能发言两次。这样一来小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员的参与,调动了全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由于本身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环节。因此还需要教师更细致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提高。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十四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