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一
二、性质:20xx年创建,由校内瑜伽舞蹈爱好者组成的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特色的团体。
1、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
2、使教师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以瑜伽舞蹈运动为媒介,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
4、促进教师们的身心健康
四、宗旨:健康、年轻、坚持、乐活
第二章:社团机构和任务
一、机构
瑜伽俱乐部的成员由实小教师及家属组成,主要是瑜伽舞蹈爱好者,规划方案《舞蹈社团活动方案》。
二、基本任务
1、切实完成学校工会下达的各种任务,为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与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做出点滴贡献。
2、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瑜伽舞蹈比赛、户外等活动以提高广大教师对瑜伽舞蹈运动的兴趣。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一、凡我校瑜伽舞蹈爱好者,以健康、年轻、坚持、乐活为目的均可成为本社成员。
二、社员权利:
1、有权监督本社负责人的工作、对本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社团实行民主管理,若有重大事件、可开会投票决定。
3、入社、出社自由、成员可自动退社。
三、社员义务
1、会员必须遵守社团章程和社团管理制度。听从社长安排、若有分歧,可相互调节。
2、在举行社团活动中,不可无故缺席或自由离去,有事务必请假。
3、社团成员之间应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可发生不文明行为。
4、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及本社团纪律,实行成员管理制度化,否则本社团有权将其除名。
第四章:活动原则
一、每周组织成员进行集中练习,以提高整体水平
二、社团开展活动,各社员应该积极参加并听从安排,有异议者相互调节。举行活动不可擅自离去或无故缺席,有事请假。活动时私人财物妥善保管,若有丢失,自行负责。
第五章:奖励与处分
一、奖励1:活动以每个学期为一个活动周期,针对活动开展情况,将对社团成员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如瑜伽服之类的。
奖励2:通过对成员一年为社团作贡献和出勤的考核,按30%的比例评出“优秀社员”,奖励瑜伽10次卡一张。
奖励3、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户外活动。
奖励4、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联谊、沙龙活动。
二、处分:经常无故缺席者,自行退会。
第六章:社团会费
1、方案一:1人办年卡一张,每人12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2、方案二: 2人合办80次卡,每人6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3、方案三:10人每周2次去瑜伽舞蹈馆参加为实小开设的小班,每人800元一年。可参加指定课程。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二
舞蹈:花环舞
1、能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以及与同伴拍手。
2、模仿花朵轻盈的舞姿,根据手势变换队形。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1、已熟悉乐曲,做过小碎步的动作。
2、手花环若干
3、音乐磁带。
1、走走小碎步。 ——小花瓣们在一起跳舞,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听着音乐,像小花瓣那样轻轻地跳、快乐地跳。 ——幼儿听音乐原地走小碎步。
2、学习基本动作。 ——小花瓣一起欢快地跳,跳成了一个大花环。 ——教师放慢速度哼唱乐曲,示范基本动作。动作一:双手叉腰,小碎步行进一小节(每拍两步),接着原地起踵一小节(每拍起踵一次)。动作二:两两相对,先各自拍手两下(每拍拍一下),接着相互对拍两下(每拍拍一下)。
3、跳跳花环舞——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就像一个花环。我们要听着音乐快乐地跳,沿着圆心跳,跳出不同样子的花环。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学跳花环舞a段:做动作一,沿圆圈行进,幼儿组成的“大花环”转起来,最后一小节,全体幼儿面向圆心。 ——在乐曲b段,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花王”站在圆心,从圆圈上任意一名幼儿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用右手间隔点人(每拍点一名幼儿)。被点到的幼儿向前一步,转身与未点到的幼儿面对面站好,直至变成双圈队形。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学跳花环舞a段:幼儿两两相对站立,做动作儿,在作后一小节还原成单圈,舞蹈继续进行。 ——跟随音乐,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进行必要的语言提示,使幼儿的动作跟上音乐。
花环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饰品,所以小朋友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有了之前制作过花朵的经验,小朋友们倾听的非常认真,在制作过程中,大家操作的仔细、认真。但是还有个别小男孩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特别好,制作好的装饰品不能很好的摆放在铁圈上,小朋友的差异比较大,今后将多加培养。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三
1、通过地面练习、扶把练习的训练,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练后背和腿的能力,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加强腰腿的柔韧和力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能力和动作的感觉;加强肢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重心的能力。
2、通过芭蕾组合的学习,对人体的腿、头和头基本形态的初步练习,训练各动作的基本协调能力。使人体摆脱自然状态,逐步培养一种流畅、舒展的舞姿和舞蹈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基训是指舞蹈基本能力(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能力,有关关节的柔软性,身体的控制和灵活性、稳定性及跳、转、翻等各处技巧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从而达到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专业素质、能力和应有的体力,也是学好舞蹈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可以为以后学习更难度的舞蹈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一年级学生初学舞蹈阶段,我们都要加强基训的教学和练习,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由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开始。
芭蕾组合基本训练的突出特点,是既对身体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门训练,又进行协调的、综合的训练。以腿的训练最为重要,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芭蕾舞蹈的基本特点——外开性。因为只有双腿自髋关节至踝关节能充分地外开,动作达到较大的幅度。同时脚背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紧并且双腿舒展地伸直时,才能使舞姿精确优美,并保持芭蕾固有的风格。
练习与新课教授混合型。
1、难点:(1)吸腿(2)涮腿2、重点:(1)五位下胸腰
1、练习与讲授相结合。
电视机、电脑、扶把。
课前热身训练:有氧健身操
地面练习动作要求:
1、压腿:是旁腰和双腿的软开度的训练。双腿尽量向两旁伸长,下旁腰时,两侧肋骨肌尽可能拉长。
2、压前腿:脚尖向前绷直,肢面向外,膝盖不能放松。
3、开跨练习:反手压胯,膝盖找地板,青蛙腿时脚不离地,胯不离地,帮助胯部尽量打开。
4、勾绷脚:这个练习对绷脚背、脚腕力量和膝盖有较明显的效果,训练时要用力绷直脚尖。
5、跪下腰:是腰部软度的训练,下腰时要注意控制好速度、呼吸。
6、趴地卷后腰:双腿夹紧,脚不离地,是腰部和背肌的训练。
7、趴地抬后腿:是训练腿的控制能力。抬后腿时要注意脚尖绷直,肢面向外,头向后仰起。
8、地面踢前旁腿:踢腿和力量的训练。迅速而有节奏地向上踢腿,保持大腿、小腿、脚腕、脚尖的绷直,旁踢时要注意脚面向上。
9、跪地踢后腿:后腿时注意膝盖不能弯曲,保持脚尖绷直,脚面向外。
扶把训练动作要求:
1、半蹲:通过展伸,使腿部肌肉柔韧,锻炼脚后跟的韧带。
2、擦地:活动脚腕,它的活动范围较小,易于收紧肌肉和控制全身,使脚尖、脚腕至大腿、髋关节有初步的活动。
3、小踢腿:这是脚离开地面的第一个动作,在离地25○的高度上,腿部肌肉突然收紧,比擦地激烈一些,它的性质是脆的、轻巧而有力的。
4、单腿蹲:是单腿的屈伸动作,需要较强的内在力量,比双腿蹲又进一步。
5、吸腿:双腿自髋关节至腕关节,充分地打开动作达到较大的加辐度,同时脚背能最大限度地绷紧。
6、大踢腿:动作激烈,力量很强,是扶把动作的高潮,但要注意控腿。
五位小跳:落地后变换脚位的双脚起、双脚落地的跳跃动作,目的在于训练跳的柔软性和弹性,在空中时双脚不要分开太大。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四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加伏特舞曲》
2.复听乐曲,用手指点划课本上的图形谱,再次体验。
a段用一组动作
b段用另一组动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增强感受、并熟悉旋律。在反复聆听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拍节拍、打节奏跟着音乐体验、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情绪。
2、教师的范唱可将速度稍放慢一些,让学生听清歌词。提示学生:歌中都唱出了什么?小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小声填唱歌词。
3.歌中的附点音符要通过跟唱、模唱歌曲顺带学习,教师准确范唱,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表演动作,每组可编一段歌词,用接龙的方式演唱,并表演动作。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三、集体舞基本队形根据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横排,注意间隔距离适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横步: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侧跟点地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蹱趾跳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
第1小节: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左脚收回,脚尖在右脚跟后点地,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双脚立正。同时,左脚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
第2小节:右脚做相反的动作,右脚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第1、2小节:左脚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拍两下,第八拍脚不动,拉起手。
第3、4小节:右脚起,动作同第1、2小节,方向相反。
第5小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侧跟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脚做相反动作。
第6、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拍两下手。第二段:动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为跺脚。第三段:弱起小节全体向左转体90度(横排队形变成竖排队形)。
第1、2小节:左脚起,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学左肩两下。第八拍全体左后转体180度。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只是第八拍向左转体90度,全体又变成横排队形。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第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全体学生向双侧平伸,拍左、右两边同学的肩膀(见图)。第四段:弱起小节,横排单数学生向左转体90度,双数学生向右转体90度,二人相对。
第1、2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左臂,先出左脚成逆时针方向走五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3、4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右臂,出右脚成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握两下手。注意: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编创与活动、表演《哈里啰》、聆听《霍拉舞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4、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la、si唱名
2、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生感受、模唱。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
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3、再次复听,全体学生用手指动作划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五
1、激发幼儿对蒙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2、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熟悉蒙族音乐特点,学习律动,掌握提腕、压腕动作,能跟音乐完整的完成动作。
蒙古族舞蹈录像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表演邀请舞《找朋友》,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展开
1、请幼儿欣赏一段音乐
2、讨论: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告诉幼儿这是一段少数民族的音乐,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4、教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蒙族人民是怎样跳舞的?
5、组织幼儿一起观看蒙古族舞蹈录像
6、教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作?(让幼儿来学一学)
7、教师重点教授提腕和压腕
提醒幼儿提腕和压腕时,手腕要用劲,手指不要用劲,不要扣手指
8、幼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9、教师表演律动《挤奶》,幼儿欣赏
10、请幼儿来跟教师一起来表演一边
11、教师数着节拍来教授律动的动作
12、听音乐表演律动
13、教师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
14、听音乐再来表演
15、分组来表演
三、结束
看录像,请幼儿模仿录像上的动作一起来表演。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六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3.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活动难点: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1.《田纳西摇摆舞》的音乐、ppt,活动前熟悉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2.活动前丰富幼儿游戏经验: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找朋友游戏。
3.手环两色,分成两组。提前了解面向圆上与面向圆心的动作。
一、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音乐简单的节奏型。
1.教师在前扮演 “老狼”,幼儿在后,感受跑跑停一停的节奏型。
2.完整欣赏音乐,说一说听到音乐的感受。
二、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引导幼儿用新动作替换拍手。可以是拍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以创编小动物动作或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玩“照镜子”游戏,邀请幼儿轮流做领头人。提出要求:做领头人的幼儿要提前想好动作,尽量和别人不一样,还要听音乐的节奏。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配合游戏
1.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请一对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者的动作,发现其特点。做的动作一模一样,方向也一样。
2.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检查幼儿动作。
四、学习交换舞伴
1.听指令交换舞伴,外圈幼儿不动,里圈幼儿顺时针交换舞伴,和新朋友握握手。
2.听音乐换舞伴,幼儿随音乐找新朋友。
五、观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
1.出示图谱,明确各个动作。
2.听音乐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与动作。
六、完整听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把 “老狼游戏”“照镜子”“换朋友”三个游戏连起来随音乐舞蹈。
根据大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本活动采用各种游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自由表达,在扭扭跳跳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与舞蹈带来的快乐,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感知也体验到与同伴一起合作舞蹈的快乐,社会性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活动开始阶段以“老狼”游戏入场,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音乐的节奏型。随后的“照镜子”游戏,本着幼儿主体的原则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创编表达,幼儿的表演欲望较高积极性很强,在其中鼓励幼儿有不一样的想法,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随后的“换朋友”采用外圈不动里圈动的形式,幼儿很快就理解并且做到,换朋友的难点迎刃而解。
不足:
在感受音乐中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一下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进一步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不卡节奏有点跟不上活动进度,后期会进一步提醒与引导幼儿,相信幼儿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七
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
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
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八
基本功训练
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录音机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九
1.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
2.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形象,感知歌曲雄壮有力。
3.启发幼儿创造性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并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
1.引导幼儿在感知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
2.鼓励幼儿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地表现“小兵”形象。
1.精神准备:初步欣赏和感知歌曲。
2.物质准备:小椅子有间隔的摆放、红色五角星头饰若干、图谱、解放军图片或录像课件、录音机/带。
一、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并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头戴“军帽”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图片或录像课件,提问:这是谁?解放军叔叔有什么本领?他们在打敌人时表现得怎样?你们想不想当小兵一起学习解放军叔叔?教师当指挥员发出口令:请小兵们起立、稍息、立正、敬礼、礼毕;全体自豪地说:“我是小兵”。
3.导语:小兵要练什麽本领呢?请听歌曲《这是小兵》。
二、倾听音乐、熟悉旋律,感知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1.在教师适当的体态和面部表情感染下,安静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及动作节奏。
3.随音乐合拍有力的拍手,进一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三、启发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配合音乐节拍,动作有力、情绪饱满。
1.启发提问,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并从跟随教师唱歌词练习每个创编动作,逐步过渡到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随音乐节拍,教师带领幼儿动作有力、精神抖擞的完整表现舞蹈。
3.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练”,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兵还有什么本领呢?用什么动作表现?走,咱一起到操场上练练吧!随音乐出活动室。
继续创编小兵练本领的动作。
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教案篇十
形体舞蹈是音乐学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使得形体舞蹈的发展更为迫切,它不但在培养人的高雅的体态、优美的气质以及保持好的身段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情操、礼节、艺术品味以及鉴赏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和舞蹈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掌握形体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体态,提高学生的形象素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高雅的气质。
1、把芭蕾基本功和舞蹈小组合相结合,科学地训练形体、姿态,即通过拉伸和舞蹈来训练体态,而不是为了完成某项技术动作。
2、地面练习、把杆部分、中间部分和舞蹈小组合的设置应由初级到中级,浅显易学。
3、把各关节的训练,特别是中段训练应加入教材中,以此弥补芭蕾基本功训练或形体训练的不足,使练习更具有趣味性,更灵活。
教学时数:104课时(三学期)
第一节 关节训练
前、后、左、右倾头 关颈的转动
(1)提肩和绕动 (2)肩部的上下弹动
含胸 展胸 仰胸
左、右旁移,前、后绕
屈膝、点踏步、吸伸、吸撩、环动、踢、搬、控腿
左、右挺胯 左、右、前、后环动荡不安
1、坐地勾绷脚练习勾脚 绷脚 向内旋向外旋
2、盘脚压胯
3、坐地吸腿练习 单、双腿
4、侧卧旁吸腿练习
5、俯卧后吸腿练习 单、双腿
6、仰卧吸腿练习 单、双腿
7、腰的训练
8、仰卧前踢腿
9、侧卧旁踢腿
10、俯卧后大踢腿
11、跪姿后踢腿
12、腿的前、旁、后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