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意思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意思篇一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行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整个实习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0周。
十、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其他毕业要求参照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
会计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学科专门人才,为体育学及其相关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生源。
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系统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学制
学制为四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三、课程体系(详见教学计划)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领域,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等运动实践类课程组成。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是:
1、掌握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学校体育实践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问题。
2、具有综合运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所涉及问题的意识,形成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职业的正确态度。
4、在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人体生理功能与运动、人体运动与适应的生化基础和体育保健与健康;选修知识单元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与营养、体育康复等。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是:
1、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及二者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2、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以及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与特点;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适应性变化的规律与分子机制;学会常用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树立现代健康观,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体育卫生、医务监督及运动性病症的基本知识,具备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和预防、急救、按摩及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
(三)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选修知识单元为:健美操、乒乓球、球、羽毛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等。
运动实践领域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项目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通过选修知识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若干项运动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等。
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专业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3、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这里所说的课外泛指锻炼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等。增加防治脊柱侧弯操、眼保健操、跑步、球类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锻炼内容可以由锻炼小组或班级确定,学生也可以自选锻炼内容。
4、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区县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
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利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进行游泳、温泉浴等。
春季可以开展春游、远足,夏季可以开展游泳、沙滩排球,秋季可以开展爬山、越野跑,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
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极大,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能力培养
(一)专业教学能力
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备课、课前准备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示范、喊口令、调动队形、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体育绘图等方面能力。
1、示范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完整示范、分解示范、示范点、示范面、示范时机等。
(2)训练要求
示范动作准确,示范点恰当,示范面适宜,示范时机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使用科学。掌握了示范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使学生感知动作,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训练途径
各门教师术课教学中,应说明每一次示范为什么要做完整示范?为什么要分解示范?为什么要站在这样的位置?为什么要给他们进行正误对比?以加强学生对所有示范动作的理解与记忆。
每一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出列做示范动作。每次示范后教师除了应当说明动作正确与否外,还应说明示范的点与面是否合理。
(4)训练测评
术课考核中的技评。
优:示范动作正确,示范点与面结合得好,示范时机合理,灵活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
良:示范动作较正确,示范点与面结合得较好,示范时机较合理,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
中:示范动作正确,示范点、示范面合理
合格:示范动作欠正确,示范点、示范面欠合理。
不合格:以上内容掌握较差或个别方面有错误。
2、口令、调动队形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口令的发音部位要正确,音长、音量要合理分配,呼喊出的口令正确、清楚、宏亮、有节奏。队形调动与指挥位置的选择要合理。
(2)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把口令与队形调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分组练习和学生轮流实习来培养这一能力。
其他术课教学,特别是专项课中,教师应经常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与指导学生领做准备活动。
(3)训练测评
优:口令正确、清楚、宏亮、有节奏、队形调动、指挥位置合理,掌握熟练。 良:以上内容掌握较好。
中:以上内容掌握一般。
及格:以上内容掌握欠缺。
不及格:口令不正确,不够清楚宏亮,节奏感不强,队形调动欠合理。
3、保护与帮助能力
(1)训练内容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保护与帮助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泛化价段一般是采用助力、信号、标志物、器材等方法保护帮助;分化阶段一般采用直接、间接的帮助,利用器材自我保护;自动化的阶段主要是利用器材和自我保护。
(2)训练要求
掌握保护与自我保护的位置、部位;(2)掌握保护与帮助的各种方法及脱保时机。
(2)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应详细地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与要求。
在体操课以及其它课中,教师应注意安排学生之间的相互保护、帮助。
(3)训练测评
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应作为体操课成绩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实际能力考核)。
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作为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内容之一。测评标准:
优:能熟练地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良:能较好地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中: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及格: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不及格:运用保护、帮助的方法不够熟练。
4、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正确分析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2)训练途径
在术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进行原因分析,讲清纠正错误动作应采取的方法。
在术课教学中,对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教师应经常让他们自己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动作。
(3)训练测评
在各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之间相互纠正错误动作的训练。
在各门术课考核中增加这一内容。测评标准:
优:发现错误动作及时,原因分析正确,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合理。
良:能较准确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较好进行原因分析以及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动作。 中:能发现错误动作,原因分析及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般。
及格:能发现错误动作,原因分析及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欠缺。
不及格:发现错误动作不及时,或发现错误动作后不能分析出原因,或不能采取正确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5、场地器材的布置及使用能力。
(1)训练内容
在教学、训练中能布置、使用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场地器材的作用,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掌握技术动作的最佳效果。
(2)训练要求
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应符合教学、训练内容的要求;考虑到风向、阳光等要求;符合安全要求;符合学生特点;能体现在现有器材条件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3)训练途径
在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及其使用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在术课教学中,每堂课上场地与器材的布置、使用方法老师都应向学生介绍说明,使学生经常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在术课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值日的学生来完成。
(4)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对学生每一次课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应给予评分。测评标准: 优:场地器材的布置科学合理,使用率高。
良:场地器材的布置符合要求,使用率较高。
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基本符合要求,使用率一般,
及格:场地器材的布置基本符合要求,使用率欠缺。
不及格:场地器材布置不符合要求,使用率低。
6、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
(1)训练内容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根据教学、训练内容的需要,编排各种基本体操,达到活动身体的目的。
(2)训练要求
符合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和步骤,适合于练习对象及项目要求,动作及其组合准确合理。
(3)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应详细讲解基本体操的编排要求、原则、方法,使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及技能、 二年级的术课教学中,应多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让他们提高基本的编排能力。
(4)训练测评
在体操课中,应对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进行考核。
在教育实习中,基本体操编排作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来评分。测评标准: 优:熟练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科学、合理。
良:较熟练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比较合理。
中: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基本合理。
及格: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欠合理。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不很合理。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讲,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制订计划、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学生锻炼身体等内容。
1、制订计划的能力
制订锻炼计划,包括制订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年级、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计划;制订训练计划,包括制订学校各种运动队的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制订竞赛计划,包括根据学期、学生学习、气候情况,制订全年和学期的各种竞赛计划。
(2)训练要求
制订的各种计划要科学合理,要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要切实可行。
(3)训练途径
在学校体育学以及有关术课的教学中,制订全年计划的原则,依据等内容要作为重点章节讲解清楚,并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
在教育实习中,若遇到要制订计划的工作,应安排学生各自完成,并从中选择较合理的计划来执行,这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方面的实际机会。
(4)训练测评
优:制订出的计划合理,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
良:制订出的计划合理,基本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
中:制订出的计划基本合理,可行性一般。
及格:制订出的计划基本合理,可行性欠缺。
不及格:制订出的计划不合理,施行较困难、
2、运动队训练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选材到运动队的组队、训练、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以及比赛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2)训练要求
能依据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兴趣爱好,结合运动项目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材,并能制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运用现代手段科学地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而且在日常训练中,具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能力。
(1)训练途径
在有关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在专项选修课教学中,对本项训练内容和要求应作为重要内容来讲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学校组织的运动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训练;系队、班队,可以直接让学生组织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实习中,一定要尽量安排学生参加带运动队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这一能力。
(4)训练测评
在校内安排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情况,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能进行科学选材,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训练及指导比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良:能较合理地选材、制订计划、指导训练与比赛,有组织管理能力。
中: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一般。 及格: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不及格:选材不合理,制订计划不科学,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3、中学生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
包括制定规程,经费安排,报名编排,准备场地器材,筹备奖品,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比赛后的总结等工作。
(2)训练要求
能较好地承担学校各种比赛的组织安排工作,重点培养规程制定、器材准备、组织处理及编排能力。
(3)训练途径
所有术课,特别在专项选修课中,该项目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
校内的'各种体育竞赛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习进行编排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方面的能力。
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的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工作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由学生独立地完成,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训练测评
在所有术课中,制定规程及编排一定要安排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该门课考试的总成绩,也可在理论考试中直接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在校内各种运动竞赛中,学生的竞赛的组织能力及编排能力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
在教育实习,学生参加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充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应变能力强,编排科学合理。
良: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能力较强,编排合理。
中:规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基本合理。
及格:规程制定欠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欠合理。
不及格:规程制定不合理,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不够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较差。
4、裁判能力
(1)训练内容
中学常见的各种体育项目的裁判工作,以及各项裁判工作中的具体内容。
(2)训练要求
有一项能达到二级或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胜任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3)训练途径
在教学计划中,每门技术课应当增加裁判实习的时间,专项选修课中的规则、裁判法应讲解得更细,实习时间应更多,能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裁判水平。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
(三)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
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筛选,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体质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中学生体质测定的制度。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意思篇二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行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整个实习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0周。
十、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其他毕业要求参照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
会计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学科专门人才,为体育学及其相关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生源。
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系统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学制
学制为四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三、课程体系(详见教学计划)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领域,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等运动实践类课程组成。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是:
1、掌握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学校体育实践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问题。
2、具有综合运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所涉及问题的意识,形成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职业的正确态度。
4、在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人体生理功能与运动、人体运动与适应的生化基础和体育保健与健康;选修知识单元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与营养、体育康复等。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是:
1、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及二者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2、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以及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与特点;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适应性变化的规律与分子机制;学会常用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树立现代健康观,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体育卫生、医务监督及运动性病症的基本知识,具备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和预防、急救、按摩及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
(三)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选修知识单元为:健美操、乒乓球、球、羽毛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等。
运动实践领域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项目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通过选修知识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若干项运动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等。
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专业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3、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这里所说的课外泛指锻炼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等。增加防治脊柱侧弯操、眼保健操、跑步、球类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锻炼内容可以由锻炼小组或班级确定,学生也可以自选锻炼内容。
4、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区县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
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利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进行游泳、温泉浴等。
春季可以开展春游、远足,夏季可以开展游泳、沙滩排球,秋季可以开展爬山、越野跑,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
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极大,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能力培养
(一)专业教学能力
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备课、课前准备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示范、喊口令、调动队形、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体育绘图等方面能力。
1、示范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完整示范、分解示范、示范点、示范面、示范时机等。
(2)训练要求
示范动作准确,示范点恰当,示范面适宜,示范时机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使用科学。掌握了示范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使学生感知动作,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训练途径
各门教师术课教学中,应说明每一次示范为什么要做完整示范?为什么要分解示范?为什么要站在这样的位置?为什么要给他们进行正误对比?以加强学生对所有示范动作的理解与记忆。
每一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出列做示范动作。每次示范后教师除了应当说明动作正确与否外,还应说明示范的点与面是否合理。
(4)训练测评
术课考核中的`技评。
优:示范动作正确,示范点与面结合得好,示范时机合理,灵活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
良:示范动作较正确,示范点与面结合得较好,示范时机较合理,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
中:示范动作正确,示范点、示范面合理
合格:示范动作欠正确,示范点、示范面欠合理。
不合格:以上内容掌握较差或个别方面有错误。
2、口令、调动队形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口令的发音部位要正确,音长、音量要合理分配,呼喊出的口令正确、清楚、宏亮、有节奏。队形调动与指挥位置的选择要合理。
(2)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把口令与队形调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分组练习和学生轮流实习来培养这一能力。
其他术课教学,特别是专项课中,教师应经常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与指导学生领做准备活动。
(3)训练测评
优:口令正确、清楚、宏亮、有节奏、队形调动、指挥位置合理,掌握熟练。 良:以上内容掌握较好。
中:以上内容掌握一般。
及格:以上内容掌握欠缺。
不及格:口令不正确,不够清楚宏亮,节奏感不强,队形调动欠合理。
3、保护与帮助能力
(1)训练内容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保护与帮助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泛化价段一般是采用助力、信号、标志物、器材等方法保护帮助;分化阶段一般采用直接、间接的帮助,利用器材自我保护;自动化的阶段主要是利用器材和自我保护。
(2)训练要求
掌握保护与自我保护的位置、部位;(2)掌握保护与帮助的各种方法及脱保时机。
(2)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应详细地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与要求。
在体操课以及其它课中,教师应注意安排学生之间的相互保护、帮助。
(3)训练测评
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应作为体操课成绩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实际能力考核)。
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作为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内容之一。测评标准:
优:能熟练地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良:能较好地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中: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及格: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不及格:运用保护、帮助的方法不够熟练。
4、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正确分析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2)训练途径
在术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进行原因分析,讲清纠正错误动作应采取的方法。
在术课教学中,对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教师应经常让他们自己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动作。
(3)训练测评
在各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之间相互纠正错误动作的训练。
在各门术课考核中增加这一内容。测评标准:
优:发现错误动作及时,原因分析正确,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合理。
良:能较准确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较好进行原因分析以及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动作。 中:能发现错误动作,原因分析及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般。
及格:能发现错误动作,原因分析及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欠缺。
不及格:发现错误动作不及时,或发现错误动作后不能分析出原因,或不能采取正确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5、场地器材的布置及使用能力。
(1)训练内容
在教学、训练中能布置、使用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场地器材的作用,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掌握技术动作的最佳效果。
(2)训练要求
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应符合教学、训练内容的要求;考虑到风向、阳光等要求;符合安全要求;符合学生特点;能体现在现有器材条件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3)训练途径
在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及其使用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在术课教学中,每堂课上场地与器材的布置、使用方法老师都应向学生介绍说明,使学生经常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在术课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值日的学生来完成。
(4)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对学生每一次课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应给予评分。测评标准: 优:场地器材的布置科学合理,使用率高。
良:场地器材的布置符合要求,使用率较高。
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基本符合要求,使用率一般,
及格:场地器材的布置基本符合要求,使用率欠缺。
不及格:场地器材布置不符合要求,使用率低。
6、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
(1)训练内容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根据教学、训练内容的需要,编排各种基本体操,达到活动身体的目的。
(2)训练要求
符合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和步骤,适合于练习对象及项目要求,动作及其组合准确合理。
(3)训练途径
体操课中应详细讲解基本体操的编排要求、原则、方法,使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及技能、 二年级的术课教学中,应多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让他们提高基本的编排能力。
(4)训练测评
在体操课中,应对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进行考核。
在教育实习中,基本体操编排作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来评分。测评标准: 优:熟练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科学、合理。
良:较熟练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比较合理。
中: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基本合理。
及格: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欠合理。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不很合理。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讲,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制订计划、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学生锻炼身体等内容。
1、制订计划的能力
制订锻炼计划,包括制订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年级、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计划;制订训练计划,包括制订学校各种运动队的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制订竞赛计划,包括根据学期、学生学习、气候情况,制订全年和学期的各种竞赛计划。
(2)训练要求
制订的各种计划要科学合理,要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要切实可行。
(3)训练途径
在学校体育学以及有关术课的教学中,制订全年计划的原则,依据等内容要作为重点章节讲解清楚,并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
在教育实习中,若遇到要制订计划的工作,应安排学生各自完成,并从中选择较合理的计划来执行,这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方面的实际机会。
(4)训练测评
优:制订出的计划合理,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
良:制订出的计划合理,基本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
中:制订出的计划基本合理,可行性一般。
及格:制订出的计划基本合理,可行性欠缺。
不及格:制订出的计划不合理,施行较困难、
2、运动队训练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选材到运动队的组队、训练、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以及比赛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2)训练要求
能依据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兴趣爱好,结合运动项目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材,并能制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运用现代手段科学地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而且在日常训练中,具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能力。
(1)训练途径
在有关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在专项选修课教学中,对本项训练内容和要求应作为重要内容来讲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学校组织的运动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训练;系队、班队,可以直接让学生组织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实习中,一定要尽量安排学生参加带运动队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这一能力。
(4)训练测评
在校内安排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情况,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能进行科学选材,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训练及指导比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良:能较合理地选材、制订计划、指导训练与比赛,有组织管理能力。
中: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一般。 及格: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不及格:选材不合理,制订计划不科学,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3、中学生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
包括制定规程,经费安排,报名编排,准备场地器材,筹备奖品,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比赛后的总结等工作。
(2)训练要求
能较好地承担学校各种比赛的组织安排工作,重点培养规程制定、器材准备、组织处理及编排能力。
(3)训练途径
所有术课,特别在专项选修课中,该项目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
校内的各种体育竞赛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习进行编排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方面的能力。
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的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工作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由学生独立地完成,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训练测评
在所有术课中,制定规程及编排一定要安排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该门课考试的总成绩,也可在理论考试中直接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在校内各种运动竞赛中,学生的竞赛的组织能力及编排能力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
在教育实习,学生参加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充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应变能力强,编排科学合理。
良: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能力较强,编排合理。
中:规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基本合理。
及格:规程制定欠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欠合理。
不及格:规程制定不合理,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不够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较差。
4、裁判能力
(1)训练内容
中学常见的各种体育项目的裁判工作,以及各项裁判工作中的具体内容。
(2)训练要求
有一项能达到二级或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胜任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3)训练途径
在教学计划中,每门技术课应当增加裁判实习的时间,专项选修课中的规则、裁判法应讲解得更细,实习时间应更多,能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裁判水平。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
(三)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
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筛选,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体质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中学生体质测定的制度。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意思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