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篇一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指南和灵魂,是完成审计计划、落实工作方案、指导实施过程、控制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的“作战计划”。自《xxx国家审计准则》(20xx年xxx第8号令,以下简称“准则”)20xx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迄今已逾一年。与原有的质量控制规范相比,准则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规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变动之一,从总体来看,这些规定适应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各级审计机关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些规定是指导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调整、执行的至关重要的依据。但也不可否认,在具体操作的微观层面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对实际执行指导性不足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且受到审计组内部人员素质、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等影响,编制不及时、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又逐渐显现。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执行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审计现场管理乃至审计项目整体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一)编制时间滞后。随着新旧准则更替,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的界限不复存在,审计实施方案不再强调要求审计业务会议审议,一般只要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就可以,虽然有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的要求,但对很大一部分项目而言审计组与其所在业务处室重合,且审定和备案的具体时间要求并未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审计组的内部事项。不少项目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显滞后于进度安排,有些项目审计实施时间过半实施方案还未成型,个别项目甚至直至审计报告提交审理前才匆匆倒拟实施方案,使得审理工作受到阻滞和影响。
(二)编制过程随意性大。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建立在对被审计对象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基础之上,准则对调查了解的操作对象、执行方法及其范围程度,就此作出职业判断的依据、标准、重点,审计应对措施的确定作出了极其详尽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审计组并未按照这些规范从审计工作方案提出的审计目标出发,对调查了解过程进行完整、精确、明细的分工,审计人员对调查了解的目标、重点和执行要求不清楚,工作的重复、遗漏和大量的“无用功”不同程度地存在, 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三)编制内容针对性不强。尽管自20xx年以来,审计机关在提升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执行水平上做了很多探索和总结,把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并且做到审计分工和时限细化到人等做法在某些审计机关已经得到公认和较为普遍的执行。但是,从更广泛的领域来看,审计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内容与审计项目对应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步骤不具体、审计分工责任不明晰等实质性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且其存在程度与范围在审计机关之间极不平衡,个别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还在照搬工作方案,审计重点流于行业审计通用审查内容而无法突出项目本身特点,这些都使得实施方案内容失于笼统模糊,欠缺针对性和操作性。
(四)对审计实施的指导性不足。在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偏离和执行不到位现象不容忽视。部分审计组未能把审计实施方案作为统一明确的执行目标和行动纲领进行强调,甚至把实施方案搁置或形式化,以行政指令代替实施方案,使得各个小组主要依靠自身的习惯实施审计,一些项目中尽管发现了颇具价值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计划指导,各小组之间不能形成默契的协调和沟通,难以就其在项目中的问题形成整体情况和规模化的信息点,或者对相同问题执行的探查范围、审查深度、输出口径各不相同,影响最终汇总形成审计结论。在现今审计项目对协作和联动需求日益强调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也越加凸显。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审计组内部对“审哪些内容”、“怎么审”、“审到何种程度”、“输出什么样的成果”等关键性问题缺乏完整明确的共识,项目组织和执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涣散,忙闲不均、控制缺位比较普遍,导致资源浪费,审计成果分散,集约效果差,直接削弱了审计实施方案的指挥引领作用,并进而损及审计项目执行的秩序、效率和效果,甚至影响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计组内部对审计规范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也有外部质量控制过程演变和考核机制等制度环境。
(一)控制节点的适度前移使得审计组对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责任凸显。《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xx年xxx第2号令)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定义“审计实施方案”并就其编制的基础、内容、程序和调整、执行、归档等做出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xx年xxx第6号令)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审计实施方案对于办理审计项目的纲领性作用。20xx年开始实行的准则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在审计实施一章的第一节就对审计实施方案作出专门而详细的规定,同时,从顺应审计实践进一步改进审计质量分级控制的要求,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定和调整程序提出要求:除了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其他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除了对审计目标、审计组组长、审计重点、现场审计结束时间四大事项外,其他调整事项由审计组自行实施。前已述及,以前需要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审议、经主管领导审批的实施方案,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审计组可以自行决定内容的事项,且由于审计组现场实际负责人均是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并且其中的 “重要审计项目”尚没有明确定义,审计项目通常比照一般项目执行,因此,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调整由审计组所在处室主导,且其编制、执行、调整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责任也落在了审计组。有些审计机关的审理部门尽管在项目执行中也会提醒审计组及时编写实施方案,但是这也只能是指引性的建议,从规范设定的控制节点上讲,只有到审计项目提交审理时,审理部门才能取得审计实施方案。
(二)审计组对审计质量的系统管理和控制水平尚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求。一方面,审计组对审计质量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前准则时期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性工作大多是由法规部门承担,审计组、业务处习惯于根据法规部门提出的要求和检查内容来逐项安排控制事项,体现为一种“被动”式控制责任,准则的施行使得审计组需要承担更加积极的质量管理责任,且赋予审计组更大的空间,而大多审计组还未建立与这一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审计组对审计实施的组织管理活动还不够系统规范。由于当前审计现场管理水平不高,目标分散、组织失序、沟通不畅等问题普遍存在,审计组习惯于“见招拆招”,未雨绸缪、全盘掌控的系统控制思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三)现有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在客观上加重了审计实施方案的形式化风险。审计质量是规范执行质量和成果实现质量的统一,但是由于后者实现的难度更大,且无法后补,审计机关现行行政考核机制更多地突出审计要情、案件移送、专题报告等审计成果的取得,因此长期以来审计项目形成了“重成果、轻管理”的问题导向模式,审计组织从开始就要集中精锐优先突击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查找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因此就不可能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和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上投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审计项目的执行过程实质上也正是审计实施方案的贯彻和落实过程,因此,改进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并紧紧围绕其提出的目标、内容、步骤、方法展开审计,对于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认识层面,着力树立审计实施方案作为一项重大资源的定位。如果将编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形式化、模版化,那么势必会把实施方案作为一项工作负担,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面。但事实上,它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审计资源。对于团队管理来说,统一任务目标、确定合理路径、明晰人员分工是十分必要且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因此,可以采取组织审计组管理评析、典型案例交流座谈、重要项目审计讲评等有效手段引导审计组、业务处进一步端正和提升对审计实施方案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明确高质量的实施方案与人员、技术、政策法规等并列作为重大审计资源的定位和要求,逐步提升审计项目执行的计划性。
(二)在执行层面,着力突出系统论思维方式对实施过程的指导。积极创新和探索审计组织管理思维和方式,切实从统筹管理和有序实施出发处理好计划与实施、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充分细致的调查了解和信息整合工作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现场审计的高效有序,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在实施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一方面要合理分工,划定各小组工作内容和范围,明确目标责任,另一方面要搞好综合协调和进度管理,跟踪检查各小组的工作进展,评估其工作质量,并根据已经发现的线索题材及时改进实施方案,指导各小组统一取证内容和操作标准,避免各自为战影响从整体分析归纳和提炼审计成果。
(三)在规范层面,着力研究进一步细化准则相关规定的必要和实现途径。可以自上而下明确界定准则第七十九条“重要审计项目”的范围,并研究出台或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自行制定相关配套和补充性规范指南,构建和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执行、调整的过程监控机制。xxx不仅要重视审计成果实现质量的考评,而且要强化和完善审计规范执行质量的检查、通报和考核,进一步增强全体审计人员树立“依法、规范、程序、严谨、细致、责任”的审计质量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司战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方案参考依据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17]108号;《山东省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鲁国资企改〔2017〕22号;财政部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
三、总体策略
(一)方案内容
3、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对策、组织领导、管理流程、投入资源,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可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及风险管理工具,也即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我们会为公司出具以下工作成果:
1、公司风险信息库
2、公司风险评估报告。
3、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策略。
4、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或称为内部控制手册),
包括(1)公司风险管理职能体系;
(2)重大风险管理职责分工;
(4)风险管理体系考核办法。
5、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6、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制度
(三)实现或达到的'目标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3、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4、确保公司规章和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减少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5、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具体方案和完成时间
(一)初始信息收集
1、收集内容:公司战略、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历史资料、外部环境信息、行业风险信息等。
2、收集方式:初步调查问卷、访谈等。
3、小组讨论研究收集的所有信息,并汇总整理形成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4、制定风险辨识评估计划。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二)辨识、分析、评价风险
辨识:
1、在公司各部门发放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要求部门领导从自己业务和工作流程角度出发填写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2、汇总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连同在初始信息收集阶段辨识的风险,根据风险业务流程分别编制风险评估问卷,并发至相关部门,要求相关部门为各种可能的或潜在的风险打分。
3、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收回的风险评估问卷进行初步分析,提炼风险事件,并在公司职能部门进行访谈和研讨,确认辨识结果,形成风险信息列表。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分析:
1、根据风险信息列表,利用各种定性或定量分析工具,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2、分析各风险及事件对公司战略规划目标或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大小。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评价:
1、确定风险重要性的评价标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排序,形成初步评价结果。
2、开展部门访谈或研讨,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3、征询公司领导意见,确认评价结果。
4、形成风险评价的结论,即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5、形成xx公司风险库。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三)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个人认为该报告是对前面三个环节即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的一个汇总,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公司存在的重大风险; 第二部分 重大风险的分析和说明;第三部分 风险可能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或经营目标产生的影响。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四)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臵原则。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五)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设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考核方案,也就是针对前述识别的风险,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件等。
2、设立公司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a、结合公司现有组织结构,设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
c、明确公司风险管理负责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权限;
d、研讨、修改方案;
3、设计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流程。
a、结合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理流程;
b、对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相关内容及相关职责划分方案进行确认;
c、完成制度文件的初步撰写;
d、征求相关部门对制度流程的意见,整理、完善制度文件;
4、设计公司风险管理考核方案。
a、对公司现有的考核体系进行诊断,明确风险管理考核的目标和内容;
b、确定公司及各职能部门关注的考核点;
c、设计公司风险管理考核的基本框架,确定考核各类和层级关系;
d、设计风险管理考核的内容;
e、设计考核的量化指标
f、征求各部门对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制度。(9)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六)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软件程序设计者完成此部分内容)
(七)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即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制度
对公司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等进行监督,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1、收集公司现有的监督体系,包括内容及信息沟通渠道,对现有的体系诊断,明确改进方向。
2、设计公司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种类和层级关系等。
3、结合各类重大风险,设计各类风险管理报告的内容。
4、设计各类风险管理报告的对象、职责、路线、频率等。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篇三
认真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倡导节能、增效为目标,从局审计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控制和监督,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浪费现象,提高资源使用效能。
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严格内控管理措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宣传教育阶段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展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电耗,防止“长明灯”现象。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待机消耗,下班后切断所有电源。加强对空调使用的管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2、抓好节约用水。科学设置公共区域绿地和景观环境灌溉用水周期。注重一水多用,坚持重复和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正确使用节水型龙头、冲洗阀、水箱等节水设备和器具,养成随用随开和用后随关的用水习惯,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发生。
3、搞好公车节能。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与维护,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严格执行公务车辆“一统三定三公开”制度,即统一招投标,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公开维修费、公开里程数、公开用油数。
4、节约办公经费。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文稿双面用纸和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控制纸质公文印刷数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用品,严格规范办公用品配置、采购、领用制度。
5、严格预算执行。按照年度经费细化安排使用资金,各项经费开支严格履行审批、审核、报销程序。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公务支出。开支经费结算方式,严格实行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制度。
6、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建立接待清单,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安排接待。进一步严格公务用车管理,不得公车私用以及使用公车办理与公务无关的事项。进一步严格公务出国(境)管理。
7、规范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严格按照会议管理要求办好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大力减少会议文件、简报的印制数量。
8、提倡文明用餐。继续开展以“节俭饮食、减少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合理安排缮食,以食取量,杜绝浪费。
(三)总结提高阶段
勤俭节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倡导、践行的重要行为规范。为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把勤俭节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举措。各科室、单位要积极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把勤俭节约的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使勤俭节约工作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具体行动,各科室、单位都要结合工作实际,从每个岗位细节入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水停、人走机关。从“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大意义。
(三)求真务实、注意实效。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具体要求,各科室、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勤俭节约工作,抓住重要环节、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认识更加深刻,使人人节约、时时节约、处处节约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勤俭节约工作深入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篇四
1 总则
1.1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公司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工作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点。
2.1 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协助公司领导成员有效的履行职责,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2.2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包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合适程度和有效性及其在完成指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2.2.1 内部审计应审查财务和经营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整性。
2.2.2 审查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所建立的系统,并且应确定是否遵守。
2.2.3 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核实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2.2.4 评价使用资源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2.2.5 审查经营或项目以确保其成果与所确定的目标相一致,并确定经营或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
2.3 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年度审计每年进行一次,半年进行监督检查)。
2.4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中层干部(正职)进行离任审计。
2.5 对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举办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对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审计。
2.6 对公司直属具有财务、金融、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制承包指标审计(以审计结果为考核依据)。
共3页第1页
3 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1 职责
3.1.1 制定内部审计职责及工作计划。
3.1.2 提出审计政策和程序,指导审计工作。
3.1.3 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和开发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
3.1.4 负责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
3.1.5 制定审计质量保证程序,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3.2 权限
3.2.1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3.2.2 审核凭证、帐表、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3.2.3 参加有关会议。
3.2.4 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3.2.5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公司领导同意,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3.2.6 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3.2.7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3.2.8 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审计机构反映。
3.2.9 对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年度经济效益承包指标提出审计鉴证,承包奖按审计结果兑现。
3.3 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活动没有批准权力,不承担责任。
4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4.1 根据上级部署和公司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2 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
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进行相应的财务调整等工作。
4.4 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拒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审计机构应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处置意见。
4.5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十天内向审计部提出书面意见,由审计部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在领导未作出处理意见之前,必须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4.6 审计部门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审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如需借阅审计档案,应经内审负责人批准;审计档案的公告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法律顾问的批准。
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为十年。
5 审计机构和人员
5.1 公司设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5.2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5.3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拘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5.4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内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单位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5.5 企业建立特约内审员网络。由审计机构具体组织、指导开展网络活动。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
6 附则
6.1 本制度由公司审计部门负责解释。
6.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篇五
1、审阅法审阅的书面资料
一般包括单位管理制度、重要事项会议纪要、项目实施计划、采购招投标材料、合同、各重大事项的申请与批复、财务报表账册等,审计人员需要对其中相关、有用的部分进行取证。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察看建设现场,审计人员可以判断建设进度、财产物资的真实性、相关管理的有效性;与当地工作人员或周边群众交谈,可以获得最感性、真实的答案,有时还能从他们口中获得线索或灵感。实地调研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索取笔录和签名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3、访谈法
访谈法包括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访谈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监督单位的人员、受益群众或周边企业等项目利益相关者等。应注意访谈内容须形成书面记录才能作为审计证据,最好还能够有当事人签名确认。运用访谈法时,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如,审计人员对需要了解的问题先设想好几个可能的答案,然后在谈话中根据对方回答的符合程度去评估可靠性和疑点;使用恰当的谈话语气以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御,获得对方的信任感,从而获得更多真实、有用的信息;审计人员也可以互相配合采用黑白脸的战术,给对方施加一定压力,又避免让对方有对抗情绪。
4、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应注意标准化,对同一类型对象的问卷内容应该统一,才能有效统计结果。问卷的问题应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设置代表不同程度的选择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作出具体、明确的选择。发放的调查问卷应注意要批量化,达到一定数量的结果才具有代表性,确保充分回收,才能保证调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