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路径(汇总6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一
在信息化大潮云卷浪涌的今天,宁波将目光瞄向了更高层次――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纳入宁波发展战略。9月2日至4日,2011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隆重举办,吸引了5.2万名观众,16个总投资达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花落宁波。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联合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并支持宁波成为“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国内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既有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南京、武汉这样的省会城市,而论组织体系的完备、规划措施的齐全、技术方案的众多,宁波当仁不让。通过举办首届智博会,宁波将“智慧城市”打造成了自己的名片。
展览展示巨头聚首
9月2日,智博会开幕式吸引了参展商、媒体记者、普通市民的广泛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八大主办方的领导共同为首届智博会剪彩。
宁波市经信委工作人员屠炯介绍,智博会主题馆是智慧城市主题展和大企业形象展,还有另外三个展馆分别是三大通信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展,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四大展馆根据展出内容又划分为十大主题展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区、软件与智能化成果展区、大企业展区、智慧城市管理区、智慧家居生活展区、智慧通信网络系统展区、物联网产业展区、软件服务展区、智慧工业技术装备展区、智慧健康保障展区。
在ibm展台,ibm中国开发实验室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资深顾问王莉春向记者介绍说,今年5月,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落户在了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ibm名为“智慧物流云”的云计算行业解决方案,将与宁波正在打造的“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深度融合,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并将在11月4日正式对外发布。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中对2015年智慧物流的表述是: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
对于宁波这样的港口城市来说,物流就是命脉。宁波以ibm智慧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高端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将使5000多家物流企业获益,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也会因物流成本下降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智博会的展览展示堪称是一场体验高科技和未来发展的智慧“盛宴”,然而参观的时间有限,不过,惠普的云解决方案、新加坡软铸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远程会诊系统、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教育方案、台湾陇华电子的智慧市民iptv品平台还是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高峰论坛大腕云集
在9月2日举办的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发展思路、体制创新、产业动态等进行深入交流和广泛的研讨。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做了主题为“智能城市的内涵分析”的演讲。他介绍,曾经有家企业请一些城市的市长到公司去参观各种智慧系统。市长在仔细参观智慧系统后说,你们这些系统都没有市长的视野。
潘云鹤指出,智能城市处理的是一个多维关系,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和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密切相关。他认为,智能城市有三种视野:第一,it行业的视野,就是铺设更宽更快的信息通道,开发联网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推广各种应用系统;第二,城市各部门的视野,包括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电网等;第三,市长的视野,他要研究宏观的战略,如何令城市战胜挑战、抓住机遇,又好又快地发展。市长认为it企业没有市长的视野,是因为it企业只研究了一维或者两维的系统。
一、以ict为手段,实现国民生活内容丰富化;
二、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
三、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与大家分享了ibm智慧城市经验。他说,ibm对过去一年多将近2000个智慧城市实践做了总结,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是感知与管理,即将众多感应器收集的信息稍加应用,就达到以前达不到的管理能力;第二,将多个不同的信息源整合起来后,可能产生新的创新机会;第三,将大量的数据,甚至是语音数据整合后,通过分析和借助新功能的优化和预估,可能帮助一个企业或行政服务机构进行大幅度的转型。
签约项目硕果累累
智博会的一大收获,是签约了16个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在签约项目中,涉及到云计算高新技术的项目就有6个。其中,宁波绿色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规划2万平方米,可以容纳标准机柜2500个,可以放置4万台服务器,将成为目前浙江省内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万国数据“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园”将以云计算产业园为平台,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谷”。宁波浪潮云计算平台及应用项目拟在5年内在宁波实施三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投资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参与智慧行业应用系统开发,为宁波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再聚集、再发展做贡献。曙光云计算项目将在宁波建立宁波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承接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应用及产业发展的云计算应用并提供公共服务。
签约项目主要集中在远程服务与管理、远程医疗影像诊断、物联网及网络游戏、影视文化、在线视频等方面。其中,由上海嘉际电子和宁波盛光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的物联网磁性传感器项目,可年产1500万只物联网磁性传感器,产品重点应用在智能汽车控制、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经信委副主任谢月娣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宁波市正在加强产业引进合作,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宁波与华为合作共建的智慧健康研究院已经落地,还将加快推进与印度塔塔公司在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宁波市政府正在抓紧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各项扶持政策,每年投入的财政资金不少于10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不少于5亿元。同时,宁波还积极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专业投资公司,争取带动更多的社会投入。
谢月娣认为,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将会更好地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大量的中小企业是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产业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宁波有很多家电、模具、玩具企业,通过工业设计以及营销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附加值,这是调整的重点。起码在近一段时间,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是工作的重点。政府提出建设六大工程,从公共平台搭建、人才培训、龙头企业培育、政策支持等各方面进行推动。
据了解,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20年,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二
——“地球一小时”有感
六年一班李岑
——“地球一小时”有感
一小时等于60分钟,等于3600秒。
一小时黑暗,地球怎么样?
也许一小时黑暗,可以明亮启发我们的内心。
在三月二十三日晚,我们举行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当沙尘暴袭击北京的时候,当太湖、滇池污染消息传来的时候,当雪灾、大旱极端天气频频肆虐的时候,当全球加速变暖、南极冰川急剧消融,亲爱的朋友们,你可曾想过,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做点什么?所以我积极参加了这项活动,以此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其实,一小时的短暂黑暗我们并不是做不到,它不仅能让我们为自己的诚实做出贡献,而且还能换取明天更多的绿色和光明。有些人会问:“不就是一小时吗?力量有那么大么?”没错,一个人的一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你想想,用超过1000个城市10亿人的一小时来计算,这个力量有多么强大啊!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当然,我们的环保努力并不限于在这一小时,而在于时时刻
刻。当我在关灯的那一刹那,我身边不知从何而来的一股幸福感,我感到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想到这里,我就会很开心。
1.“绿色”家居出行,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
2.回收利用垃圾,将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来,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
3.保护森林,拒绝接受传单、折页或其他形式的广告;
4.珍惜水源,用洗脸水洗脚,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
6.乐活生活,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地球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开始!是啊!每个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所以,人们应该保护地球,做好节能减排小卫士,争当环保小公民。
同学们,作为国家的一名小公民,就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我们的环境,维护社会的美好和谐。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环保事业尽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让生活更加健康,让城市更加低碳,让国家更加美丽,让世界更加和谐,而努力吧!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三
步入初三,生活一下变得非比寻常,小时侯,哥哥姐姐抱着我们,谈论初三的辛苦,我们则不知天高地,拍胸堂说:“现苦也不过是多写几篇作文,多做几道算术,有什么可怕?”现在想想,那时真的太天真了。
昔日的我们走进网吧,敲着电脑玩着游戏过着乐不失暑的日子,如今的我们则在教室,在家中,狂写,虽累但我却不想停下手中的笔,依旧是两点一线,依旧是那样地努力,可是内容却变化了很多。
昔日的我们在老师,父母关怀下是多么地快乐,脸上总是笑呵呵地,即使苦下脸那也不会超过分把钟,如今的我们似乎也被老师,家长的紧张所感染,也许可以通过这细微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们――我们开始成熟了!
昔日的我可以说根本不在乎成绩,无论好差,总是一笑而过,如今的我开始紧张,就为应月考掉了10多名而心烦,而甘愿坐在橙子上,拿出课本,直到深夜12点,依旧是我自已,依旧是关于成绩。但我却这样在意,连我自已也想不到我会看书看到这么晚。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四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改善民生实施纲要》,为确保《纲要》中涉及改善民生工作的落实,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改善民生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将民政民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进一步推动改善民生工作的落实。
近年来,我省社会救助标准偏低的原因,既有保障人数多的问题,也有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去年我省城乡低保金分别有95.2%和68.8%来自中央安排的资金,救灾应急、农村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也严重不足。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同时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足额配套民政资金,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力争1—2年内全省各项社会救助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发展养老事业。全省已呈现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年人失能化趋势。由于我省各级政府投入不足,缺乏优惠政策引导,全省养老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养老服务的需要。面对老龄化这一严重社会问题,今年,我们争取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将我省列入养老示范省,省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养老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涉及的部门多,政策落实难度较大。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养老事业投入,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支持养老事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支持民政福利设施建设。建议省委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民政部门的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站等设施建设,同时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政福利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笼子,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民政福利设施,提高民政部门为民政对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和加强基层社会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目前我省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构还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导致监管服务不到位,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建设,健全各级社会组织党工委,充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保障登记和监管工作到位。同时要强化民政部门登记职能,探索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器”试点,加大行业类、公益慈善类和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层社会建设方面,由于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社会流动人口增多,利益取向多元,基层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矗建议省委省政府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里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投入,解决基层社会长期存在的办公经费短缺、工作力量薄弱、办公用房不足等突出问题。同时充分调动社区社会组织、便民商业组织、自愿组织和驻建单位等社会力量,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管理社会化。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政府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
对资源型省份山西而言,转型更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山西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利用好这个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如何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布局中谋求关键突破,从温总理这份催人振奋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山西可以看到并抓住哪些机遇?邀请我省两位社会、经济领域专家,对其中部分内容予以解析。
【专家】李志强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山西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谭克俭
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1、经济结构调整
报告摘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对接山西:
“山西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的速率快于全国,因此在布局结构中,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协调促进。”李志强说。
在战略调整中,山西特别要注意加快“5+6”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争取有1-2个城市进入到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山西走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低碳绿色发展,先行先试。
2、优化投资结构
报告摘录:
李志强说,这对山西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机遇,山西民间资本这块是很大的,而近一两年,受后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影响,集聚的民间资本已有向省外流出的迹象。山西要想办法把我们的民间资本留住。
尽快制定山西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相应的支持政策,“只要国家不明令禁止的,山西应全面放开。”李志强分析说,“十二五”期间,为保证投资力度,山西一定要把新36条当作重中之重来落实。
3、医疗
报告摘录:
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接山西:
在山西历史悠久,山西也是中医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而且,在山西,有全国有名的中医药专家王学诗,曾于2008年荣获全国中医药界第一枚“白求恩奖章”。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先天优势。
谭克俭认为,山西的中医药发展,不仅触角要深入到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要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同时,还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开设中医治未病专家门诊,将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项目,如大病早期干预方案和慢病康复方案均纳入治未病范畴。
4、文化
报告摘录:
“让公共文化在基层开花结果,如今已成为共识。”谭克俭说,今年我省两会期间,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
谭克俭表示,文化事业的振兴,文化惠民活动的不断实施,不仅能丰富基层百姓的文艺生活,同时还将拯救一批即将失传或灭绝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表演形式,一系列利好措施将促使文化硕果开满三晋大地。
5、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报告摘录: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对接山西:
“国家对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支出力度加大,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李志强说,“山西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转型人才。”他表示,伴随着人才转型,山西应加大教育方面投入,特别是加大高等教育改革、投入,高等人才培养等,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人才支撑保证。同时,山西应争取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和投入的支持。
6、保障民生
报告摘录:
7、重点领域改革
报告摘录:
“山西作为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区,也属于国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一个内容。”李志强说,国家将在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进增值税、资源税改革,这对山西影响很大,我们要争取在山西先行试点。山西金融资本市场相对滞后,山西的上市公司仅有30多家,而江苏省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350家,山西2011年要推荐上市的公司才3-5家。因此,要借国家政策,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引导鼓励领导干部增强企业管理工作、产业经济、资本市场的学习,加快资本市场推进工作。
8、对外开放
报告摘录:
“对山西来说,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同时加快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试验区进度,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李志强说,同时,山西要利用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引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发展篇六
“绿色低碳”是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环保新口号,而我们大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必须从身边做起。然而环保从身边做起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那样的简单,我们更多的是应该了解生活的点滴,了解生活中环保节能的方方面面。
在前不久听在新闻上听说在上海月湖公园举办一次绿色骑行活动,并在活动现场将近千盆绿植免费赠送给广大市民,而且还会有600辆自行车捐赠给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作为上海市民与轨道交通相链接的免费交通工具!给广大市民带来低碳出行、方便大家理念。
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各大知名企业,在创新技术、高新开发的基础上,处处彰显了科技环保的低碳理念。同时绿色骑行活动也向每个人传达了强有烈的信号:小举动可以改变大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低碳环保方面多做出努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企业做起,从我做起,共同掀起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的风潮!
希望低碳理念与低碳成果,将从更多的企业出发,走向世界,让每个人都成为“低碳达人”,让每座城都过上“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