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工作总结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一
提高xx绿化水平打造xx城市品牌——
新阶段加强绿化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城市转型的意义和目的xx市是一个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由于煤炭资源日益枯竭,xx年以后,因煤而生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已经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xx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推进xx市经济转型,振兴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关系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xx区作为xx市党政机关驻地,要抓住新一轮大开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建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使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为此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期实现xx由 “塞上煤城”向“xx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变。
二、我区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区在园林绿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们的环境美化意识大大增强,园林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园林设计往往过分强调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现今园林绿化中,园林绿化设计体现本土特色不足,设计效果图做得美轮美奂,而实际施工出来的效果却与方案设计有天壤之别。有些设计轻乡土植物,重外来植物。在实际中人们对乡土植物存有偏见,不重视野生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一些外来的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所以栽植后常难以成活,一些树木因不适宜新的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地生长不良,慢慢变成小老头树,直到死亡。设计中绿化比较单调、植物群落缺乏层次。植物的配置缺乏一定的艺术性,无一定的色彩对比,层次对比和质感对比,体现不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对显示我区园林个性还有些不足,在我区的园林绿化中,植物配植在垂直空间缺乏层次感,在水平空间也没有前景与背景的区别,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各种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缺乏多样性,其景观效果不佳。
二是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经济林树种应用少。实际应用我区园林绿化中的种植层次结构简单,树种过于单一,我区园林绿化中经济林树种应用较少。如道路两旁的绿化,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土地价值。大树是园林植物 运用的重要材料,绿化时使用大树,其效果也是其他园林植物材料无法表现的。但是,大树移植还是弊大于利,第一,大树通常来自农村或者森林,移走大树之后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第二,大树进城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原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转而成为“断头树”;第三,大树移植费用巨大,成活率通常也仅60%左右,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受园林绿化不好的风气影响早几年兴起的“草坪热”余温还在。诚然,草坪是集观赏、休憩为一体,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绿化手段之一,人也有亲草的天性。但是盲目建设草坪增加了管护成本,又破坏了原有园林生态景观。
三是在园林养护管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养护的重要性。养护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重种植、轻养护,或者养护不到位。一些单位庭院内长期不养护致使园内树形杂乱、杂草丛生,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增多。一些公共绿地施工完成以后人为破坏比较常见。同时,由于养护经费不足,已破坏的园林景观得不到及时的修复。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若干点意见建议
要加大园林绿化的投入。园林绿化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的投入多、资金大。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绿化投入必须足额及时到位。
要注入生态园林理念。我区山水园林的生态目标,决定 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树种选择、乔灌木搭配、花卉点缀、草坪培育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性。
要加强园林养护管理。人们常说园林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够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一是必须及时提供相关的资金投入,二是建立园林专业养护队伍,提高园林病虫害防治能力,使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风尚,杜绝对公共绿地的破坏。
四、未来的展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蕴育着城市的特色和风貌,要有尊重城市景观建设的思想,即重意轻器,相对物质建设环境来说,它的意思就是要注重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在建这种有标志性的有历史象征意义的项目时,一定要下大力气,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建设,要舍得投入,不仅是舍得投入创意,还要舍得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把每一步建设都当做城市景观建设来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步一步不断积累,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
只有确实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龙头来看待,强化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用专业的队伍来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绿线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绿线的规划来实施城市园林建设,尤其要强调在城市园林建设当中,绿地的分布进一步均匀化、合理化,不随意更改和破坏已有绿地,我区的绿量才能巩固和发展,xx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才能始终处在前进的状态。
通过深入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促进我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二
一、组织领导方面
“五个一”协调小组没有下深水,日常管理失之于松软。
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落实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强化我乡作为驻村工作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驻村工作队考勤管理和工作督促。
二、精准选派方面
派选的驻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在发展产业、推进项目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
整改措施:我乡党委适时开办驻村工作队业务培训班,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开展因地制宜的能力提升培训。
三、健全制度方面
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单调、形式单一,驻村干部不愿学、用不上;职责任务明确到“队”,没有具体到“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有领导“点兵点将”。
整改措施:创新驻村工作队培训方式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关门,观摩学习、调研考察、比武竞赛等多种方式强化驻村干部业务培训,提升驻村干部工作能力。根据驻村干部性格特点和专业所长,细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分工,把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
四、帮扶成效方面
部分驻村干部的工作停留在纸面、浮在上面、做在表面,充当着统计员、打字员、信息员。对于帮扶职责和帮扶对象不了解,对扶贫政策和要求不熟悉,帮扶手段局限于简单的宣传政策和送钱送物,甚至以电话慰问代替走访入户,没有及时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整改措施:加强对驻村干部督促检查,以工作实效和贫困群众认可度评价驻村干部工作优劣,通过定期座谈、走访了解、明察暗访等形式准确掌握驻村干部工作情况,提振驻村干部精气神。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三
托万克阿热勒村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距塔木托拉克乡4公里,距阿瓦提县10公里。该村二组有61户农户,共有人口250人,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可耕种的有1533.2亩,其主导产业为棉花的种植,棉花的种植面积约占943亩,小麦的种植面积为320亩,有果园270亩,其中已开始结果的25亩果园,羊194只,牛51头,马1匹。据调查了解,该村二组的人均年收入为870元/人,共有33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在870元-670元;有11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低于670元;在这11户低收入户中,有的农户家是因为有残疾人无力从事耕种,有的农户则是因为只有3-5亩的土地;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的有2-3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元,他们主要也是靠种植棉花赢利的。
(一)自然环境恶劣。该村的大多为碱性土,且灌水困难,导致棉花产量低。
(二)农民文化素质太低。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都是文盲,对棉花种植如何施肥、什么病虫害该用什么农药等知识掌握很少,农作物种植科技含量太低,已成为该组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由于长期贫困,农民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不高。
(四)部分农民认为水费收的太高,据了解,去年的水费价格为63元/亩。
(五)养殖业没有很好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对该村的扶贫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标本兼治,组织全体职工发扬奉献精神,出注意、想办法、捐资金、捐实物,从思想上、物质上进行扶贫。
(二)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联系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对特困户,要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种植技术,以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三)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协调,尽力为农民争取小额信贷,以解决农民生产投入不足的现象。
(四)与塔木托拉克乡和县水管站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托万克阿热勒村全体村民尽快解决灌溉用水难和水价过高的问题。
(五)加大信息支持的力度。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思路,寻找一些切合实际的致富门路,主要从种养殖方面入手,如教他们根据市场种植特色水果等。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四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地方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内在要求。人大调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质量水平。专题调研是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党委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科学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开展的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具有监督特性的专门调查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笔者结合在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实际,就人大调查研究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调查研究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前提。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依据,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人大的立法、监督、人事任免等每一项职权的行使都离不开深入、扎实的调研,因此,各级人大应该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认真履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宪法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大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论是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还是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工作,无不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作为人大工作者,必须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看家本领”。
调查研究是权力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手段。人大工作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人大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调查研究,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作为履行职责的根本依据,才能真正发挥好“履职为民”的积极作用。
调查研究是创新人大工作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人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做法,这些都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因此,在人大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的需要,也是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需要,更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
二、提升人大专题调研质量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
课题选择要“精”。调研课题选择是搞好调研工作的首要环节,要要“少而精”,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滥的原则,紧紧围绕本行政区域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和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来选择调研课题,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和重点选题,抓住本地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心,有针对性开展调研,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为党委科学决策和人大审议提供参考依据;围绕“一府两院”的重点难点工作选题,对“一府两院”年初人代会工作报告、各专项工作报告中承诺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主动提出意见、建议,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抓住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群众普遍关心且具有普遍性、全局性、事关稳定和发展的民生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监督和支持政府妥善解决,推动“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组织安排要“细”。调研的组织与开展是调研工作的关键环节,要精心做好调研准备,认真细致制订调研方案,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重点、有步骤、有要求;成立由常委会领导、相关委办负责人和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并尽可能多的邀请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大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做到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增加调研成果的“含金量”。调研前,要组织调研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熟悉有关情况,为调研做好充分准备,使调研工作更具针对性。要细化深化工作方案,主体内容、时间安排、要求步骤、目标措施等要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做实做细。
方式方法要“活”。灵活多样、科学管用的方式方法是高质量完成调研任务的桥梁纽带,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中,应注重点面结合、好差结合、明察暗访、上下联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调研,提高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代表性;调研中既要有“规定动作”,也更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防止调查研究过程走过场;运用听取汇报、现场视察、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法了解情况,既听取“一府两院”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又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方面听取意见,多层面了解情况,多角度获取信息,多渠道掌握状况,为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奠定基础。
查找问题要“准”。全面摸透情况,找准问题,才能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职权时有更多发言权,提出的建议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掌握调研实情,不光要看工作的“亮点”,更要看原生态的“差点”;既肯定成绩,又敢于揭丑,不以偏概全,回避矛盾。学会独立深入思考,善于总结问题的规律性、普遍性,重点探寻问题存在的根源,产生的原因,客观的危害,改进的方法,为促进“一府两院”工作找准“症结”。
指出的问题客观准确,提出的建议具有超前性和指导性,确保调研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使调研报告有效转化为调研成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各项职权服好服务,为党委决策和“一府两院”工作服好务。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五
我们团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共进行六天,7月14日下午,全体下乡成员和当地政府人员召开座谈会,向有关部门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当地基层干部的现状。15日上午,全体成员分成几个小组,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罗波镇周边的农家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及工作成果。下午,主要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访,通过与当地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发掘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精神。16日全天,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带领下分成五个小组走访乡村进行调研活动,到村委会了解基层干部情况,以家访的形式,收集基层干部的基本信息、照片、感人故事等资料。17日上午,我们重点采访一批先进基层干部,与当地基层干部进行实地考察。因为当地正在修路,所以下午我们协助当地基层干部做好修路的相关工作。18日上午,在当地政府人员带领下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19日,全体下乡成员聚集当地政府举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仪式,派代表读感谢信,至此,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罗波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武鸣县东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宾阳县交界,西邻陆斡镇,南邻太平镇,北邻马头镇。宾(阳)武(鸣)公路贯穿中部,交通较为便利。全镇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辖有1个社区——罗波社区居委会;13个村委会——凤林、旧陆斡、暮定、板欧、联新、石梁、梁彭、布凌、天马、西边、尚黄、四栋、坛;192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屯,2002年有9948户,37709人。近年来,罗波镇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木薯、水果、经济林等为主。乡镇企业主要有淀粉厂、酒精厂、砖厂、水厂、纸厂等,主要产品有普通淀粉、变性淀粉、机砖、机制包装纸等。工业发展因为没有完善的政策、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等问题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罗波镇的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很大,但其对罗波镇工农业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压力是由许多综合因素造成的。
第一、近年来,计生工作压力大,农村农民的日常琐事不断增多,既要严肃、恰当地处理,又要杜绝强制手段,难于完成落实。当前,基层综合治理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大,由于体制改革,土地田园划分、企业破产改制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基层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以农村土地、安全事故矛盾纠纷居多,导致基层干部的各项日常工作压力增大。
第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农村农民及牲畜安全等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乡政府权小责大,没有处罚权、审批权、执法权、拘留权,各种权限归各相关上级部门执行,其往往只能是以教育为主,但安全责任又由乡政府承担。从而使安全管理压力大。
第三、大部分乡镇除了最高领导干部有独立办公室外,其他工作成员都是几位共同用一个工作室,甚至有的是在分管的部门临时占用一张办公桌办公,更谈不上有电脑、空调等现代化设备。因此,基层干部的办公环境得不到改善。
第四、干部之间沟通交流少,导致心理压力大,干部关系紧张。干部与群众之间也缺少沟通交流,有的群众不理解国家政策,加上干部队伍中一些害群之马,使得干群关系趋于紧张。医疗得不到保障,连每年一次集中体检都没有。乡镇干部正职异地使用、机关选派等相对较多,乡镇干部副职年纪大后也没有像以往一样能到县直机关任职,基层干部觉得自己在经济上没来头,政治上没奔头,心理压力较大。
造成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
第一、自身能力有待加强。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早年接受正规教育少,仅凭多年的经验应付工作,对转型时期的工作缺少学习和探索,新提拔的年轻或刚从机关下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对基层工作的特点、规律尚未掌握,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工作的新要求,出现“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敢用”的尴尬局面。二是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心理调适能力差,健康状态不佳。
第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未完善。上级人人都喊自己一摊子工作最重要,对上表决心,对下压担子,干不好让位子,没有设身处地多为基层干部考虑些,到底可行不可行,究竟有哪些“一票否决”的工作真正是基层能够解决的。开展考核的好处不可否认,但过分地凭分数论英雄,造成很多领导干部怕在考核中不过关而瞻前顾后。同时,在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上级不够理解和宽容,干部压力更大。在考核的过程中,对政绩的界定过于僵化,只重结果不讲过程,挫伤了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缺少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六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xx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xx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村庄绿化工作总结篇七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20xx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xx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xx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