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优秀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积极实施环三战略,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377.65亿元、增长10.8%;公共财政总收入140.37亿元、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8.92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99亿元、增长23.9%;出口总值36.79亿美元、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03亿元、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6元、增长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2元、增长11.7%。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努力保增促稳,经济发展砥砺前行。注重创新机制,加强运行调度,扎实开展“三服务”和“三千”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召开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大会,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注重用好用足政策,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再创造等措施,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龙头促进计划,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30家,其中超百亿企业2家。注重发挥投资拉动作用,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路线图”和“五个一”等工作机制,着力挤盘子争资金,218个项目列入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13个大项20个子项列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重大项目,全年共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04.34亿元,增长6.04%,有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注重改善区域金融环境,加强政银企互动,设立市县应急保障资金池,着力控新化旧、增信增贷。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86.27亿元、1326.16亿元,分别增长5.18%、13.18%。引进和新组建金融机构8家,在全省率先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二)坚持不懈调结构,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67亿元,增长5.7%。粮食总产量65.62万吨,茶叶、水产、食用菌、果蔬、林竹、畜禽、中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福安、蕉城、寿宁、周宁、福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各县(市、区)均创建了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农民创业园。11个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30个现代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增各类设施农业2.6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88万亩。补充耕地1.49万亩,连续十五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除险加固水库35座、海堤15条,治理中小河流13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取得实效,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3.22亿元,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6000户23142人,28.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工业增长保持稳定。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化工业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36.78亿元、增加值649.91亿元,分别增长15.5%、15.2%。传统产业巩固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3个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产值799.72亿元、571.64亿元、265.98亿元。建成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海洋、食用菌、茶叶、船舶、电机等5个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广生堂、三祥新材上市工作加快推进,白水农夫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发明专利授权102件、驰名商标12件。2名专家入选国家第十批“千人计划”。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32.28亿元、增长7.9%。商贸物流业持续发展,三都澳5万吨冷链物流、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基本建成。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601.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7.49亿元,分别增长18.7%、22.5%。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东湖水利风景区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柘荣、蕉城霍童分别被评为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福地、旅游名镇。新增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福安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古田银耳、坦洋工夫红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
(三)强化运作促投资,项目带动成效明显
全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0.6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6个,完成投资321亿元。宁德核电2#机组、漳湾作业区8#、9#泊位工程、鼎信科技1780热连轧和850冷轧等8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京台高速宁德段、中聚天冠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甬金、宏旺不锈钢、沈海复线福安至漳湾段、福鼎贯岭至柘荣段、屏古联络线等10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宁德核电5#、6#机组、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三维对接成效明显,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山东、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开展招商推介,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1395亿元。
(四)统筹兼顾抓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累计实施城建项目88个,完成投资47.16亿元。福宁北路、和畅路等一批路网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桥下景观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大门山公园建设加快,新增绿化面积68公顷,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命名。城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4800户,新增停车位390个。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福鼎、福安、柘荣、古田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福鼎被评为福建十大醉美县城。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省、市试点镇完成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建设项目536个,完成投资165.51亿元。131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面启动,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初显。全面开展“两违”整治,拆除违建437.96万平方米。
(五)管控并举重治理,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节能减排和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造林绿化19.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81万亩,清理海上违规养殖2212亩。乱建坟墓和乱滥建寺观教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矿山复绿行动深入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主要流域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5个、省级生态县2个、市级以上生态村50个。柘荣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
(六)创新机制激活力,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申融”工作扎实推进,宁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获得省里批复建设,并列入省级全面深化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级审批事项精简率达53.8%。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增私营企业5865户,增长40.68%,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对外经贸稳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和增资项目31项。福建电机企业欧洲服务中心成立,福安通过首个国家级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现场考核验收。对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第五届电博会和陈靖姑金身巡游中国台湾活动成功举办。福莆宁同城化、闽东北五市一区等区域协作深入推进。
(七)集中财力办实事,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38件。新增城镇就业3.2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8%。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加大,1157人实现自主创业。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转移衔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都有新的提高,全面实施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13.89万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新建社会福利中心3个。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087套,基本建成7120套。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13个中小学扩容工程和17个公办幼儿园项目按序时推进,新增学位10567个。福鼎、福安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验收。实现9所高中达标晋级。建成8个县级职教中心和16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医疗机构新增床位632张,“海云工程”新增覆盖点256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市医院、闽东医院医疗集团挂牌成立。保持适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7.0‰。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新建65个乡镇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新增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中国传统村落。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评估顺利通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第xx届省运会成功申办。宁德籍运动员在仁川亚运会上获得一金三银。工、青、妇、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统计、老区、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档案、老龄、地方志、气象、防震、侨务、移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宁德”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反恐维稳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达93.05%。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信访总量有所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4%、14.3%。福安、蕉城分别被评为全国平安渔业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打私、人防、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八)践行宗旨转作风,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和“无会周”制度,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市“三公”经费下降25.59%。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不断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建立政府与法院、工会互动联系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绩效管理、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并报告工作,依法执行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积极配合人大会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项调研、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85件。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办理市政协提案255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各种挑战与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经济“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保持向好。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属驻宁机构、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总体实力不强,龙头骨干企业不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异地钢贸信贷风险影响不容忽视,不良贷款压降难度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三是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总量不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隐患;四是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两违”现象和“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五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保基础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六是一些干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不足,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xx年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收官之年。我们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既要看到挑战和压力,更要看到机遇和希望,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引领新常态,把关于建设新福建的要求融入到“六新大宁德”的各项事业中,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市委三届十三次、十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以“服务发展年”、“项目落实年”、“融合创新年”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全力上项目、促增长、强改革、惠民生、抓法治、保稳定,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为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项目带动,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狠抓重大项目。深入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80个,总投资509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00个,年度计划投资527.6亿元。加快建设宁德核电3#、4#机组、中聚天冠、甬金、宏旺等在建续建项目,确保竣工90个。开工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扩能、青拓400系不锈钢、浦众不锈钢冷轧制品、鲁花食用调和油等100个项目。深化霞浦核电基地、宁德核电5#、6#机组、韩国sk系列项目前期。推行标准化管理,努力做到项目投资、进度、安全、质量同步推进,打造阳光工程、优质工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精心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
深化三维对接。紧盯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中国台湾前百大、行业10强,瞄准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和缺失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引进一批上游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下游终端产品项目。抓住新一轮国企改革契机,加大与央属、省属企业对接力度。整合各类招商资源和平台,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投资促进机制。创新电博会、投洽会市场化组织方式和招商引资方式,推行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提高招商选资实效,力争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宁德段,建成合福铁路宁德段,力争铁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10公里。加快沈海复线福安至漳湾段、福鼎贯岭至柘荣段、屏古联络线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沈海复线柘荣至福安段、福寿高速、京台高速宁德段、宁连高速飞鸾至罗源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一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含镇镇有干线)建设。加快建设城澳作业区1#、2#多用途码头等5个港航项目,开工建设湾坞作业区8#、15#泊位等6个港航项目。推进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官昌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成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罗源至福鼎段、霞浦闾峡风电,力争动工建设周宁抽水蓄能电站,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座。
健全工作机制。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动态管理,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态势。强化协调调度,坚持“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有效落实项目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完善政银企会商长效机制,争取扩大信贷规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优化审批服务,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办理以及重大项目全程代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二)着力增效增收,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抓好15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20个500亩以上粮食产能区,加快推进省、市、区23万吨粮食储备集中区建设。重点支持茶叶、水产、食用菌、果蔬、林竹、畜禽、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农业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福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省级农民创业园和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继续培育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新增各类设施农业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安全。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50家,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
提高扶贫攻坚实效。落实中央、省里扶持政策,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组织实施“六到村到户”工程,深化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83个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攻坚,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0户2万人。支持屏南县开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推动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库区等地区加快发展。
(三)致力创新转型,打造升级版产业
加快壮大产业集群。以龙头带动产业提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打造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100亿元。以园区吸引产业集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推进海西宁德工业区、漳湾和湾坞不锈钢产业片区、闽浙边贸工业园和“一县一园区”规划建设。以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深入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上市,支持一批企业进入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交易,鼓励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提高直接融资水平。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大润发商场和闽东现代物流园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尽快实现红星美凯龙、盛辉物流开业运营。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在宁金融机构扩大规模、拓展业务、创新产品,规范发展保险和证券业务。着力控新化旧、增信增贷,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商企业,打造食用菌、水产、按摩器、茶叶等网上专业市场和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景点和线路,积极培育滨海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业态。办好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落实稳定住房消费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鼓励发展健康、养老、家政、社区等服务。
着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工程装备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大黄鱼产业园区建设。逐步推广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着力培育水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加快沙埕、三沙中心渔港等一批渔港建设,带动渔区、渔村发展。推动已获批建设的14艘远洋渔船尽快投产。
切实强化创新驱动。积极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实施一批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示范项目。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鼓励创新政策,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来宁德设立研发机构,加快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抓好高性能伺服电机科研攻关,配套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进1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认真落实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四)坚持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做强中心城市。加强规划引导,探索“多规合一”,实施“东扩面海,北展南移”战略,推动金涵、金塔、东兰组团集中发展,加快推进滨海大道及其内侧围填海项目建设。有序拓展城区路网,动工建设金漳路、天德路、金马北路,建成闽东中路。进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新建改建污水管网98公里、供水管网102公里、燃气管网17公里,改造“一户一表”5000户。动工建设东区污水处理厂、漳湾污水处理厂、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和污泥处置中心。实施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改造中心城区6大公园和4条绿道,切实提升中心城市景观。
做大县域经济。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凸显县域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推进新区组团式发展、老城区有序改造。坚持以城促产、强产兴城,结合“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一县一业一品”,打造县域特色经济。完善沿海与山区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山海协作,落实对口帮扶政策,促进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建园区加快建设。支持福安、屏南开展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做精特色城镇。提升城镇发展规划,优化镇乡空间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与周边乡镇连片融合发展。加快省市试点镇发展,结合各地特色优势,增强产业实力,完善市政配套,建设一批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推进赛岐镇、太姥山镇小城市试点,落实简政放权、强镇扩权,探索镇级市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做美城乡环境。深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城乡“三边三节点”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整治“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违章占道经营等行为。继续深化“两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两乱”整治成果。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村村通客车、农村公路养护、海岛交通便民工程,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
(五)突出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实施“融合创新年”,完成军民融合试验区、三都澳军民融合现代化深水大港等规划编制,启动宁德(福安)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下放、委托一批审批事项,确保实现年末除法律法规明令不得下放、上级委托不同意下放事项外,市级基本不再直接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推动市医院、闽东医院医疗集团稳步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推进预算公开,完善财政性资金管理,加强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结合行政职能转变,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断优化财源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市属国有企业竞争实力和筹融资能力。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县城及建制镇落户限制。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工作,落实“三个一”通关模式,促进三都澳港区扩大开放、漳湾作业区8#、9#码头临时开放和三沙、沙埕港区开放,加快白马港区口岸联检中心建设。支持古田申报侨商投资实验区。推进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农水产品检测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境外营销服务网点及研发机构。推进出口大黄鱼、茶叶、食用菌3个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加强宁台交流合作。深化宁台产业合作,推动三沙、沙埕开展对台贸易。办好第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和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暨福建省第四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推动临水宫争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加强圆瑛、甘国宝、马仙、畲族文化对台交流。推动宁德师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台湾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访、学术互通活动。
(六)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率均达80%以上,省级生态市和中心城市、福安、福鼎创模指标全面达标。划定生态功能红线,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加大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流域上游地区的保护和补偿力度。整治城区内河(湖),加强滨海、河流湿地保护,抓好矿山生态恢复。继续推进“四绿工程”,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实施造林绿化14.4万亩、森林抚育19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万亩,务必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河长制”,实行县域交界断面水质预警考核,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深化石板材、拆修造船、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提高重点流域和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实效。建立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和县(市、区)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燃煤锅炉、扬尘粉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实施福鼎、霞浦合成革集中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完成危废处置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强化重金属、核与辐射环境监管。深入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耕地保护政府目标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从严控制占用耕地,推进土地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地。提高海域、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组织清收长期闲置的海域使用权。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实施20个重点节能项目,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节能措施,确保实现年度节能目标。
(七)办好惠民实事,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提升社会保障。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经办机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金涵小区保障房建设,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营,加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5769套、基本建成3195套。推进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运营,加大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发展慈善、老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落实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1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4500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工程,新增学位3500个。推动古田、柘荣、寿宁、霞浦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评估。整合优化普通高中,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中职学校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5%以上。推进宁德师院三期建设,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检工作。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老年教育。全面实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卫计服务。抓好市级重点专科和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基层卫技人员教育培训,推行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推进“海云工程”。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卫生应急等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40元。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志鉴地情资料编研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快创建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壮大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积极筹办、备战xx届省运会和十届省老健会,推进体育场馆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办好首届全国青运会击剑比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八)创新社会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创建。按时完成新一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城乡社区和重点乡村网格化建设。加快“数字宁德”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宁德”建设,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重视新媒体运用和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导控处置能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企业主体、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渔业渔船、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指挥中心建设。落实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继续实施赛江流域、闽江古田溪(古田段)防洪工程。抓好30座病险水库、15条海堤除险加固,解决5.1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海防、人防、打私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逐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县(市、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公信力。
坚持改进作风,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反对“四风”,形成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年”活动,提高政策研究能力、创新运作能力、攻坚协调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坚持“四下基层”和“一线工作法”,落实“马上就办”工作机制,深化“三千”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帮助企业、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说了算、定了干,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加强绩效管理,严格效能问责,严明纪律,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清正做事,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廉洁自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广大公务人员要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努力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新常态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而努力奋斗!
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2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2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xxxx万元,保障人口达xxxxx户,xxxxx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xxxx人,支出资金xxx。xx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xx%。x—xx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xxx名、困境儿童xxx名、散居孤儿xxx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x—xx月对全县xxxx名xx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xx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xx。x万元,202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x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市委书记杨爱国在市委第七届第十一次全会上指出,2021年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尚志建设的新征程开启了良好的局面和良好的步伐,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1)专注于经济建设中心,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为主要方向,围绕做好三大文章,把握两头两尾,打好经济基础,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率。
第一,谨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收紧疫情防控的弦,坚持平战结合,做好疫情防控的正常工作,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确保疫情不会有大规模输入和反弹。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加快建设新的产业体系。以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更大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产业并举、多元化发展的4以3产业体系,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第三,积极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加强抓项目是抓发展的共识,紧跟43产业体系,按照规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按照地图、精准对接,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就业多的优质项目,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四,着力完善创新发展体系。扭转供给侧结构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巩固、增强、升级、畅通,开辟堵点,弥补不足,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协调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按照一城崛起,多点保卫,全面繁荣的总体思路,加强农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城乡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全球规划、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尊重城乡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编制《尚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城乡平衡的空间结构和产业互补链,因地制宜、布局紧凑、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第二,建设功能完善的主城区。加强尚志镇中心城区主战场和主阵地建设,加快东浦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升级,优化主居住区、工业园区、商业区和教育医疗区的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宜居、经营的现代主城区。
第三,建设特色宜居宜业城镇。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加强支撑的原则,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完善公共服务、强大产业支撑、优良生态环境的新型特色产业城镇和著名文化旅游城镇。
第四,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严格执行四不摘要要求,加强产业、就业、消费等后续扶贫措施,实时监控、及时帮助、防止扶贫,巩固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联系。
(3)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宏观思维和顶层设计,重点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促进尚志经济社会乘风破浪、稳步前进赋予强大动能。
第一,延伸招商引资触角。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深化实践招商分局模式,重点面向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广泛采用现场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方式,实行网格化、地毯式跟踪对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性和命中率。
第二,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继续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着力推进照后减证,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坚持承诺即开工的审批模式,不断实施店小二服务体系和管家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智能政务1/6项目实施,不断推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改革,逐步扩大政府服务大厅无差别受理事项覆盖面,加快打造网上随时办、全球就近办、简单快捷办的一网通办尚志版。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开发区升级步伐,编制完善园区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园区土地,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积极争取资金,推动开发区新区扩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尽快落地。
(4)努力促进成果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它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好民生实事,弥补民生不足,让人们感到更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第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落实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学前普惠教育发展,全面启动尚义幼儿园等4个公共园区招生。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步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联盟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突出职业教育专业化、特色化,培养高素质尚志建设者。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兜底线、织密网、强机制的要求,着力构建全民共享、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审批制度,不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第三,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搭建就业双向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就业平等化目标。全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生成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责任、群体援助、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尚志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学东莱活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防范解决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挑战。
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认真准备迎接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检查员。继续做好环境安全工作,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散煤替代改造,加强现场粉尘控制,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党代会讨论市委工作下面由本站小编为你提供党代会讨论市委工作报告的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9月27日至28日,出席市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们认真讨论审议张战伟同志代表十一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明晰、措施得当有力,切合济源发展实际。代表们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畅谈今后发展思路。
玉川产业集聚区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的思路和举措,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代表们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区的平台载体作用,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兼并重组,实现工业创新发展;要更加重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储备,为工业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队伍。
沁园、北海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是一个提振精神、鼓舞人心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容错清单、免责清单”,极大地鼓舞了干部士气,激励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代表们建议,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数量,优化教师结构。要将企业家培养和技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发扬工匠精神,助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玉泉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把握大逻辑,贯彻新理念,努力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符合济源实际。玉泉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引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卫生机制,提高居民自身素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代表们表示,要坚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继续保持干事创业激情,营造更加强劲的发展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王屋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党代会报告起点高、定位准、措施实,鼓舞人心。代表们说,要持续做大做强王屋山景区,突出开发与保护并重、景致与文化互动,协调理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景区开发的关系;要进一步完善王屋山景区的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以愚公移山和道教文化为内涵,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民俗风情、农旅结合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要持续加强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邵原代表团的代表们说,党代会报告提出“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代表们建议,要规划建设从沿南太行线九里沟至邵原镇神沟村黄孤线段的道路,实现与山西省析城山景区贯通。这将有利于形成贯通豫晋的南太行旅游大格局,进而推动全市旅游发展实现大提升。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山区水资源保障力度,彻底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实际困难。
坡头代表团的代表们建议,要将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理顺机构编制、干部体制问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突出龙头、精品线路建设。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路线改线,加快济源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提升济源的辐射带动能力。
12月20日,参加市六次党代会的市直机关党工委代表团的代表们怀着对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踊跃发言,畅抒己见,对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讨论。
代表武胜国说,党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性组织制度,既总结过去,又正视现在,更着眼未来,大会将对未来工作把脉定向、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发展方略,确立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为参会党代表,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全市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履职尽责,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认真完成好党代会各项任务,确保大会圆满成功。
该报告讲政治,自觉清醒坚定。通篇紧扣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思路清,切合松原实际。提出的对未来五年工作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准确抓住了松原振兴崛起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和制约松原发展的主要矛盾。重发展,远谋善为近施。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安排部署,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又有操作层面的抓手,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和担当、求真务实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有定力、懂规矩、听招呼、守底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市委领导、维护市委权威。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明确振兴崛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认清松原经济较为艰难的症结,树立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四铁”“四讲四有”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好环境,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脑中有弦,眼中有活,心中有民、有责、有戒,分清公与私、是与非、义与利,牢记使命,心怀敬畏,力争在生态振兴、转型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展现精彩人生。
代表曹广成说,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市委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松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宽广的视野全面审视松原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松原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新期待,对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等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报告突出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凝聚人心。高度概括了我市过去五年最为突出、最有影响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简明实在,实事求是,并对五年来工作实践感受最深、针对性最强、最具指导意义的四条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统一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了共识。二是鼓舞人心。报告定位准确,确立了今后五年的总体工作目标,抓住“一个统领”,建设“两个城市”,打好“三大战役”,实现生态振兴、转型崛起,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既符合中央和省委对松原发展的工作要求,又充分体现出松原发展时代特征。三是提振信心。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的工作具体、重点突出,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措施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党员共同意志,体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愿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迅速把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松原更大突破的实践中来。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形成管党治党强大合力;强化监督执纪,真正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坚持执纪为民,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深化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四项工作,不断开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代表李岩说,报告开篇提出“生态振兴、转型崛起,为全面建成‘两个城市’、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奋斗”的主题,不仅是报告的题目,更是对松原未来五年发展的谋划。报告以“一个统领”“两个城市”“三大战役”为脉络,为如何全面建成绿色产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明了方向。求真务实。报告对过去五年全市工作从七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进行了回顾,数字翔实。每项成绩都具体扎实,都是市委和全市人民一道勠力同心,克服诸多困难所取得的。松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受国际原油量价下滑的严重冲击,“一油独大”的局面逐渐改变,生态振兴、转型崛起主基调就是针对全市的发展现状而提出的战略部署。
思路清晰。报告对未来五年松原的发展谋划科学客观,既体现了与中央相关政策和省委部署的一致性,又与松原发展实际相契合,“一个统领”“两个城市”“三大战役”构想进一步完善和丰满。松原要着力加强绿色产业城市建设,加大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延伸绿色产业发展链条,在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同时,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松原是非常宜居的城市,保护好蓝天绿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障有力。全面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松原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民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实现报告规划的美好蓝图,必须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鼓舞士气。相信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幸福家园。
代表徐淑红说,报告统揽全局,高屋建瓴,谋划松原未来发展的新思路,顺应了干部群众的新期待,吹响了松原转型崛起的新号角,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好报告。同时,该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与科学合理的谋划,使我们看到了松原在困难和压力下努力前行,成绩取得来之不易;看到了松原未来发展充满生机和希望,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看到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新要求的原则体系和重点任务的布局安排,让人明确方向,干劲倍增。
全市组织部门将以落实党代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在服务大局上做文章、在提高科学化水平上花力气、在增强组织工作满意度上下功夫。同时,在进一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际,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和部门自身建设这个主题。主动融入全市“生态振兴、转型崛起”大局,紧扣“干部、组织、人才、自身建设”四个轮子做好“抓规范、抓精细、抓特色、抓提升”四篇文章,强化“思想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四个创新,为顺利实现市委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代表尹大庆说,过去五年松原克服众多困难,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全力破解“一油独大”的突出矛盾,多元产业基础逐步夯实,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发展活力有效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性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清正廉明,可以说,这五年松原发展有目共睹广大市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中心工作目标,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机,创新发展,早日将宏伟蓝图变成松原美好现实。
代表陈晓东认为,报告通篇文风朴实反映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实事求是,剖析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提出奋斗目标科学具体操作性强。报告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优势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经济合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今后要在报告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围绕主导产业研究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产业链招商和新兴产业招商,更加注重项目谋划的成熟度、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项目建设的实效性,推动产业集聚、振兴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增强发展实力。
车承林、韩少武等代表在会上发言。
12月20日,参加市六次党代会的宁江代表团的代表们围绕李相国所作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李岩参加了讨论。
代表高明芬说,报告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举措有力、指导性强,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用数字和事实说话,讲成绩恰如其分,谈问题实实在在,说任务切实可行。宁江区将按照市六次党代会的总体安排部署,强化措施,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重点抓好结构调整、绿色农业、改革开放、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助力全市生态振兴、转型崛起。
代表田宇说,报告以生态振兴、转型崛起为指针,充分肯定了五年来的工作成就,提出了全市未来五年发展战略。今后,宁江区组织工作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党员干部坚守信仰、信念,强化看齐意识,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德才兼备品德优先原则,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着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强化服务职能。
12月20日,市六次党代会开幕式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市直系统党委代表团的代表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讨论了李相国所作的工作报告,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了体会。许晓明参加了讨论。代表们认为,报告通篇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彰显着执政为民的浓浓情怀。报告回顾成绩振奋人心,分析问题客观全面,总结经验弥足珍贵,规划未来催人奋进,是一个集中全市智慧、体现党心民心、顺应时代发展的好报告。
代表苑志新说,听了李相国所作的报告感到振奋人心,深受鼓舞,报告实际上是吹响了松原经济发展的号角。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突出“健康松原”建设,非常符合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战略方向。市卫计委将借本次党代会的东风,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制度,完成市中心医院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让全市人民受益。
代表勾长明说,报告对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提出五年内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奋发有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克服发展瓶颈,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
代表李向彬说,报告真实地反应了过去五年我市发展历程的不平凡,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在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为民的宗旨和爱民的情怀,对未来五年全市发展提出生态振兴、转型崛起的战略打法非常符合松原实际。市财政部门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科学谋划财政各项工作,创新实干、担当作为,确保完成党代会明确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两个城市”贡献力量。
成就鼓舞人心,梦想催人奋进。10月15日下午,参加市第五次党代会的代表们分成10个代表团,就罗永纲同志代表中共通辽市第四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认为,市委工作报告客观全面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高屋建瓴地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目标定位明确,举措务实可行。通篇贯彻了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要求,抓住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既符合通辽发展实际,又顺应人民群众意愿,是一个凝心聚力、振奋人心、引领发展的好报告。
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要建设自治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独具优势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自治区向东、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各民族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代表们认为,今后五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五年。发展目标非常切合通辽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全市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创新引领、开放转型、务实担当,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自治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向东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努力建设各民族和谐幸福美好家园,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通辽的新胜利。
代表们纷纷表示,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工作报告,全面准确把握报告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在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通辽的新胜利中发挥更大作用。
宁德市委全会报告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xx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xx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xx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xx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xx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