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120字)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而德育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堂中学德育课,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有趣的案例、讨论和互动,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学德育课在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段:案例分享(240字)
在课堂中,老师讲述了一则令人动容的案例:一个叫小红的学生,在遇到生活困境时勇敢面对,通过努力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案例激发了同学们的共鸣,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道:“小红是个很不容易的孩子,她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不放弃,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听到这些话时,我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勇气。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明白了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
第三段:交流互动(240字)
在德育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一天,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生活困难的老人,你会帮助他吗?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说如果有时间,他们愿意陪伴老人一起度过难关;有的同学表示会给老人提供帮助,如提供食物和金钱;还有的同学提到要尊重老人的权益,让他们感到温暖。通过这次交流互动,学生们学会了关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懂得从自身做起,用行动去传递爱与温暖。
第四段:培养品质(240字)
在课堂中,老师重点强调了诚信、团结和责任。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讨论,引发学生深思。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勇于承担责任。这些品质的培养是中学德育课的目标之一,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内心种下道德的种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360字)
通过观看这堂德育课,我深刻认识到中学德育课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和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积极向上、品德高尚的个性特征。然而,中学德育课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将案例更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家校沟通等,都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学德育课堂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学德育课将会在更多学校中得到重视和推广,为培养有爱心、有担当、有品德的新一代做出更大贡献。
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篇二
一、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背景
1、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看:与时俱进
2、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看:繁、难、偏、旧
3、从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新理念
1、课程的性质
意义与价值
a.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b.基本内容: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c.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功能定位
需要在学科课程的系统中把握。
需要在德育工作的系统中把握。
既要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又要避免德育工作'课程化'。
2、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这是灵魂和本质要求
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强调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强调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强调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这是实现课程目标针对性有效性的追求
所谓'引导' ,是出发点,就是要强调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强调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所谓'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专注于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重要课题。
理念之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是课程内容整合科学性的追求
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理念之四:加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这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施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师生之间,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学分认定:学时、过程(态度、表现、变化)、测试等,要拟定可行方案。
3、内容标准的解读方法
通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
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操作过程(过程性)和预期表现(结果性)两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具有指令性、规范性。行为主体是学生。
右栏: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做出'提示与建议'。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行为主体是教师。
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在行为目标陈述的句式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目标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紧密切联系,要正确处理,融为一体。
基本观点确立的路线:——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
四、新教材的特点
1、基于案例的思路:
知识来自教师,来自教材。 强化教材的法规性质。(旧)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新)
2、基于问题的思路 :
编写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结论加以规范清楚、表达准确(旧)
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新)
3、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述和呈现,始终是编写教材的中心环节。(旧)
仿真情境的设计和引入,应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新)
五、新教材的突破
比较1
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
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
比较2
比较3
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 目标 —— 策略 —— 评价'
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 —— 体验 ——表现'
六、学习新课标后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学生,德育课堂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环节。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道德知识,还可以塑造自己的道德品格。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对德育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德育课堂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课。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和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也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塑造更高尚的品德。除此之外,德育课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并让我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第二段:班会活动的感悟
班会活动是德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谈沟通。最重要的是,班会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弱点,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优势。通过班会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定的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才能使班级更加团结,更加友爱。
第三段:家访活动的收获
在德育课中,我们还需要参加家访活动。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它帮助我们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孝道情操。通过家访活动,我意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的关爱。在我的家访中,我学到了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对待妥善处理家庭矛盾。这使我更加懂得家人的心意和用心良苦,更加有信心做一个好孩子。
第四段:课外活动的经历
除了德育课堂上的活动,我们还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比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了做一个志愿者的爱心和责任感,并从中学习到了如何与人交情,如何协调和解决难题和矛盾。这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内在力量,并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
德育课堂的意义和活动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学生而言,德育课堂上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也是一门必修课。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可以通过积极的参与德育课堂的活动、注重自我调节和提高自我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在做好学业的同时,坚定地走好德育课堂这一道路,练就出一颗智慧、善良、勇敢、踏实的心。这是我的追求和目标。
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篇四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美德。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观看第十九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篇五
在现代社会中,诈骗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尤其是网络诈骗的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德育课堂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方式。本文将探讨通过德育课堂教育来预防和应对诈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诈骗问题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诈骗者的目标。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冒充身份等等。许多人在受骗之后才意识到被骗的愚蠢之处,因此提前防范诈骗至关重要。由于学生身处成长期,缺乏对待骗局的经验和辨别能力,因此帮助他们在德育课堂上提前了解和学习防范诈骗的知识和技巧势在必行。
德育课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和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案例,向学生们讲述诈骗经历,引发他们警惕,并教授防骗技巧。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诈骗的危害性和巧妙性,从而锻炼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在德育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防诈骗的心得。首先是警惕性,要保持对陌生电话、短信和网友的警觉,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其次是理性思考。面对诱人的利益及高回报的承诺,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并通过多方面核实真伪。第三是与家人和老师的沟通。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人和老师求助,共同研判真伪。此外,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提高判断和抵御诈骗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
德育课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应对诈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案例和技巧指导,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可以学到许多防范诈骗的心得。警惕性、理性思考、与家人和老师的沟通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都是预防和应对诈骗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充分利用德育课堂的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防骗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