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一
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20xx年我去xx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一开始看到一两个临床症候表现,就会去想是不是某个病机,是表是里?是寒是热?再多几个临床症候出现,就会去想跟自己方才想的病机相对应吗?有矛盾吗?多次重复这种思考,最后就得出一个病机,就是这个条文想要表达的中心病机。在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做了一次辨证论治了。所以,张仲景所著的书被后世认为是辨证论治的模范书,就是因为它里面的内涵、它的重点在于学懂中医的辨证思维,辨证求机审因论治。
中医的教育,为的是培养有辨证思维的中医师。在与不少中医学生交流时,我发现大家出现了一种“返祖性”的中医思维。所谓“返祖”现象,就是置辨证论治于不顾,而重视一种类似于西医的症候群治疗的思维方法。什么寒热、表里、虚实等,都只是一堆症候总结,之后美其名曰是什么病机引起的,甚至连病机都不说,辨证论治的过程也弃之不用。
从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学习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医的看病方法,也可以说是中医的“看家本领”是在四诊后合参,在一堆临床症候表现中找出其本质的问题、疾病的矛盾处,是对病机的总结。而在四诊时,在脑海中有可能出现几次病机,反复思考那些症候表现,是不是对应这一个病机,也许这一个病机应该有另一个证候表现,然后再去问病人。所以,这其实跟阅读、分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条文是一致的。由此可知,我们不应该只着重于对条文的背诵,忽视了对条文的分析,因为缺乏分析也仿佛脱离了临床,脱离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二
8月开始,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1991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
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三
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医养生学概论》这门课,虽然只上了几周,却让我对中医养生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中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和疾病、个人卫生与集体卫生的记载,这当时已有讲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后汉时期,由于秦皇、汉武都是长生不老的热烈追求者,所以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之类养生之书,充斥天下;两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出现了流派争鸣,从而也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现存有宋朝的养生著作11种,元朝的养生专著7种;明清时期的养生学著作,唯心成分日益减少,日益切合实际。明代的养生专著甚多,大多今日尚有存者。清以后,在养生学方面没有什么进展。
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及综合调理、因人而异等方面。
顺应自然就是要顺应四时,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四时的气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交替过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完善的统一体,人身由“神”与“形”组成。“形”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精等基本营养物质;“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体现,是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形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人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在动中要求动静适度,“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但在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综合调理、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婴幼儿期应注意寒暧及饮食的调理;青少年时期重在培育肾气、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则是身体各部分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所以要注意气血阴阳调补,保养得当。以防早衰,争取长寿;老年是体内气血衰弱,功能减退的时期,这阶段当重视调神、慎饮食、节房事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
在这门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按摩和针灸。它们和拔罐、刮痧、气功、药膳等都是中医养生中特色疗法。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保健类按摩主要目的是恢复肌肉神经的活力,摆脱亚健康状态,提振精神。典型的有中式按摩,日式指压按摩,泰式按摩,足部按摩等;治疗性按摩主要是治疗一些肌肉神经的损伤,配合火罐,刮痧,艾灸等传统中医手段,经过一定得疗程,达到康复和好转的目的,目的是强调治疗后的效果,促进机体恢复的目的。典型的有中医推拿手法,整骨按摩等。休闲型按摩则主要强调对人体精神的放松。
在针灸中,针与灸是两种治疗方法。针治法是运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把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的某一(穴位),使该部位发生酸、麻、胀、重等感觉,从而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灸治法是将艾绒揉成小团或长条状,点燃后放在(或靠近)人体体表的某些固定的部位,施行热熨或熏,从现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主要有 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和扶正祛邪的功效。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针灸科选择相应的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课上,我认识了人体部位上的穴位和经脉,一种对中华医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中医学如果此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去学习和研究。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四
我认为此书不具有说服性
1、探讨一门学问首先必须充分的了解她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写过毕业论文都知道我们需要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本书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描述,既没有整理自古以来中医是如何发展的,也没有整理相关的中医文献;而是将其零星的散在文中,显得非常的凌乱。
2、本文多次强调透过现象找本质,但坦白说,我认为很多病的现象是一样的,中医在仅通过外部观察如何找本质,我认为具有不可操作性,例如癌症和胃炎,可能表象初期都只是疼而已,但是如果不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等你如何找到本质?我认为可操作性不强,即便有,我认为也是不精确的。
总之我认为,即便当年果真有人参透天机,中医也确实是能治病救人,但经过数千年的变迁,现在的人几乎不可能掌握当年的技艺了。毕竟,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和客观对比的东西是难以推广并让大家掌握的。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五
我是一名普通的儿科护士,工作的几年中,慢慢体会到需要不断的累积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心应手。护士,有责任使其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建设性的效果,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护患关系也就成为治疗性的关系。治疗性的护患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关系,它是一种有目标的、需要谨慎执行、认真促成的关系。由于治疗性关系是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除了一般生活经验等上列因素有影响外,护士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将影到治疗护理过程与患者良好的护患关系上。
在静脉穿刺注射中尽量让患儿在安静、愉悦中接受护理,减轻其焦虑恐惧程度。原有很多家长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小,这么调皮,怎么办;;自信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儿科护士”。看着开心的孩子,加上耳濡目染,家长们会心地笑了。
其次,我重视患儿、家长的心里感受,关心患儿的成长。平时,喜欢下病房和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抱怨、心声,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解决。不让病人将抱怨带出医院,影响医院、科室形象。因为它是不断完善、改进、协调工作的源泉。
另外,平时我还注重称谓、微笑、文明用语、行为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患儿要努力记住他的名字,可以直呼他的小名(即家长对宝宝的爱称),或我们给他(她)起个爱称,对于家属可称“凡凡的爷爷”“诚诚的妈妈”,即患儿的名称+关系。切记:不要单纯以床号作为代称。
通过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动作,传递着护士关心、体贴患儿,努力创造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的就医环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情感。如摸一摸、帮一帮、教一教等等,患儿及家长则通过对护士体态语言等观察,深深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是发自内心,从而更加理解、尊重护士,配合护理。
我欣赏这样一段话:“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我们的护理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简单”,每天都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那么一定是不简单的人,我们的队伍一定是一个不简单的群体和团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刚从学校的象牙塔出走,转身踏入社会,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更何况是从事如履薄冰的护理行业!当我知道自己要去到小儿外科的瞬间,我其实是惊讶和拒绝的!我害怕与那些因为孩子而着急上火的家属沟通交流,我更害怕操作时失败会受到家属的斥责和否定……悲观消极的情绪将我围绕,我甚至以为这条孤独而圣洁的天使之路可能要与我无缘了,但我却找到了继续下去的理由!
志趣相投的同事
同期轮转到儿外的一共有九个同事,优秀的同事们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联想到偶像剧里的职场上勾心斗角,不免有点害怕!后来才发现有点杞人忧天。岗前培训时,我们互相协作,互相提点,共同进步,从来不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责怪;进入临床时,我们分享经验,分享技巧,共同适应,从来不因为一个人慢半拍而心生嫌弃;休息时,我们一起聊天,一起逛街,共同成长!我享受着一起九个人的感觉,最初的相遇,永远能带给你想不到的温暖。
不吝赐教的老师
作为刚入职的新职工,总是有很多不懂得的地方,总是有需要进步的地方,总是有让人头大的地方。小儿外科的老师们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有时候会暂时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指导我顺利完成才放心。印象中最深刻的要属在给巨结肠患儿钡灌后洗肠时遇到狭窄段肛管置怪,更没有打断我们的工作。也是在这种理解下,第二针顺利穿刺成功,那个妈妈流下了隐忍的眼泪……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家属,我们更加内疚,更加坚定要进一步提升穿刺技术的决心!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仿佛已经历世事沧桑,但这就是“天使之路”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总能在路上遇到最美的风景!
刚刚来到__医院的儿科时,我被这里的环境惊呆了,但是又泛起一股喜悦,今后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医院的各个诊室布置的相当富有童趣,我路过的每一位护士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兜里还有一些爱心贴纸,连橱窗里的毛绒玩具都仿佛在对着我在笑,如果不是这里人们身上还穿着护士服和病服,我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儿童乐园。
在实习的前两天主在适应环境,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慢慢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也感受了医院浓厚的人文氛围,对待儿童的爱心和认真,这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也要做到的。
一周以后,我渐渐适应了在这里的工作,给各位小朋友的医嘱工作非常有意思,这里的每一位小患者都让我忍不住露出笑容,不忍心太过严厉的说他们。在这里跟着我的带教老师学习很多新的知识,不同于专业的护理,而是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住院以及出院的手续办理,和小病人、和家属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受益匪浅。而我在这里也看到这里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认真负责,他们用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我,耐心的指出我在工作中的错误,让我爱上了在这里工作的感觉。
熟悉了手边的工作之后,老师突然对我说,要多练练给头皮针,过段时间让我自己给患者扎针。我其实非常的忐忑,我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害怕自己做的不好,看着病房里乖巧可爱的孩子,我定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在空闲的时间通过模拟血管练手,找到怎么下针的技巧和感觉,还去请教前辈有什么独特的经验能够传授给我,缓解我焦急的思绪。所幸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在帮我,等到实践的时候,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加油,一次就成功了,成就感充斥在我的心间,我真的做到了。
实习的生活一天天过去,我在一天天的进步,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待在这里这么久也让我的感触更加的深刻,我还是有很多的缺点,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给儿科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快乐,更好的护理,让他们能够痊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在沈阳盛京医院新生儿科半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已圆满结束了。六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在科里跟老师一起管理患者,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知识要点。通过六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一、系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管理制度
通过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新生儿科许多专业操作,能够熟练掌握cpap机及呼吸机的使用,对新生儿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气胸处理,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及处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的处理及读片,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救治,呼吸机病人的管理,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感染的观察及处理等等。工作之余,科室经常组织多项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感受和谐的团队协作和专业态度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科室设立五个病区,既相对分开,又很统一。每位同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确保病房的管理质量。这里的主任和医生耐心细致地传授,不厌其烦地解答,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对我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他们会及时的解答。一有时间会还会给我讲课,不厌其烦,直到你听懂为止。
三、体会温馨细致的人性化服务
刚来到医院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干净、温馨,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于人性化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做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对于早产儿来说,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且说话声音和操作时尽量轻,减少声音的刺激,各项治疗集中进行,所有暖箱上都会有一个卡通罩布,主要减少光线和外界的刺激。住暖箱的新生儿都用卡通薄包被做成鸟巢,使每一个患儿都感到舒适,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细心,对每一个患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四、学习规范化的培训与服务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新生儿科有很多种牌子的仪器,各种新生儿呼吸机、高频振荡呼吸机、进口及国产婴儿暖箱、辐射台、cpap以及中央监护仪、输液泵、输液蠕动泵等,每位医护人员都熟悉每一台仪器的操作,这得益于他们规范化的培训。每天都要查房和讲课,用幻灯片加床边的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和提高。对于新医生,还安排专人带教,每星期安排的培训更是从科室制度以及每样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讲起,使大家更快的熟悉和掌握。
进修很累,因为要学的东西多,需要自己动手才能熟练掌握,需要认真思考才能适应角色转换,需要培养自己慎独的精神等等。这就是一个过程,坚持下来,自己才会有个完美的跳跃。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可以为今后的人生赋予新意。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新生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中医仁爱 中医心得体会篇六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学习,我们完成了48学时的课程计划,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等,科学的护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连招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护士长,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护理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临床科室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提升了个人修养。丰富的课程内容对提高个人的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参加中医学习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医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