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轼演讲稿(优质6篇)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轼演讲稿篇一
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
平时,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苏轼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那时候,苏轼的叔叔已经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员在经过眉山镇的时候,都要到苏家拜访。每次有官员的时候,家里都会忙乱一阵,使女们光着脚各处跑,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准备筵席待客。苏轼这时候也常常会帮忙,挥汗如雨地体会着劳动的快乐。
苏轼和堂兄妹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菜园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道:“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暗暗惊喜苏轼小小年纪竟如此心思细腻,遂找来工匠,将石板打成一块砚台送给苏轼,苏轼一直把这个砚台带在身边,陪伴他度过金色的少年时光。
苏轼1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有两句是这样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假装已死,等人把瓮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苏轼能写出这样的篇章与他平时兴趣广泛,热爱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私塾里,先生常常会讲到当时朝廷上的许多著名学者。苏轼的童年,正是宋朝处于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国内太平无事,原来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辽、西夏,这些少数民族本来常常为患中国,这时也与宋朝相安无事。于是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苏轼从私塾先生那里,首次听到了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苏轼演讲稿篇二
2、长桥千载犹横跨。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3、临风慨想斩蛟灵。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4、朝来初日半含山。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5、村舍外,古城旁。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6、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7、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0、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苏轼《送贾讷倅眉》
11、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苏轼《送贾讷倅眉》
12、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苏轼《鹊桥仙七夕》
13、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14、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15、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16、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7、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1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9、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20、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演讲稿篇三
苏轼是北宋最具才华的词人,他的人生经历较为起伏,但一直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和豪放的性情,他在词一方面的艺术极高,堪称中国古代词界巅峰级人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文汪洋姿势,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至言不繁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笔所未到气已吞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夕阳无语燕归愁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君子不重则不威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演讲稿篇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演讲稿篇五
2、生死穷达,不易其操。苏轼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8、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0、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
15、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宋苏轼
1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语出宋代苏轼《晃错论》。【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20、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苏轼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2、人众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宋苏轼)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轼)
28、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苏轼
2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0、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3、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3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6、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7、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38、“水殿风来幽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乘凉的摩河池,的确就是一个不食人世烟火的瑶池!刘熙载说“东坡词具仙人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3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
43、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苏轼
44、古之成大事者,唯有超世之才,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6、em(作者简介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47、夜阑风静彀纹平,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4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49、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日夜记梦》
50、苏轼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2、畏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
5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55、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这样悲惨的词,竟真的是苏轼写的?
56、思其始而围其终。苏轼《思治论》
57、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5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苏轼
59、尤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以问天问月来探索人生哲理,抒发他想要超凡脱俗,却依然热爱人生的矛盾心情。
6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3、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
64、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65、天壤之间,水居其多。宋苏轼
66、苏轼诗词名句_苏轼的名言(经典)
6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8、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69、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吟诵“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慨叹“伶仃洋里叹伶仃”的时候,当高歌“江山如此多娇”的时候,当于佑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苏轼演讲稿篇六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
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灯之有膏,鱼之有水,农夫之有田,商贾之有财。失之则亡,此理之必然也。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自用而不危者。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置三司条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余辈,分行营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以万乘之主而言利,以天子之宰而治财,论说百端,喧传万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何恤于人言。”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故臣以为欲消谗慝而召和气,则莫若罢条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