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一
20xx年8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员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会上一共有8位老师,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编排解说及教材特点的说明讲座。
16日上午,首先是局教研室的柯玉蕾老师,它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教学建议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等,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全面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接着是二小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的“快乐阅读吧”的教学编排和教学建议,并重点讲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6日下午是七小的周老师讲座,她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与语文园地的解读与运用,她逐册的对统编本教材的各园地的练习进行解读,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接着就是四小李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和教学建议。她重点讲了习作就是要不学生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抄例文。
第二天,17日上午是一小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统编语文本教材的编排背景和教学策略,她突出的了“统编教材的两个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和教学策略。接着七小的蒙金粉老师分享的统编五年级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她每个单元细致分析,提出的教学建议都是全新的理念。
17日下午是四小的老师分享的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梳理和编排特点,还有教学建议等。她主要分析了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特点,突出学生说,学生的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最后是三小的高云老师,她分享的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使用思考与建议。每个单元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的教学建议,细致入微,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培训我们快收获满满,感谢教育局给了我们全体小学语文老师的这次培训机会,有了这8位老师的分析和指导,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
通过上面的8位老师的培训,让我知道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正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先是学习汉字,后是词语,接着句子等等。
听完了这8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对统编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习的心,上下求索,全身心的去教好语文。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二
近年来,在社会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下,高中政治教材也随之更新换代,根据新时代背景,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代人,政治新教材力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应用政治知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新教材的改革创新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在以往的教材中,政治知识往往只传授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的国家意识教育,而政治新教材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着重强调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角度深入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伟大,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树立爱国情怀,并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动者。
其次,政治新教材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实用性。新教材中,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公共安全问题,新教材不仅探讨了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还给出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际行动建议。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政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再次,政治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在新教材中,重视学生的政治参与是一项重要内容,新教材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决策流程,了解民主建立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最后,政治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关系日益紧密,政治新教材将国际政治和中国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国际政治对国内政治的影响。通过学习国际组织、国际制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政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大势和国际格局,增强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于培养具有全球思维和全球竞争力的高中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政治新教材的改革创新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和感悟。通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生活化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政治参与意识和全球视野的培养,新教材不仅使我更加了解和掌握了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感和国际视野,使我更加自信地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充满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中国公民。我相信,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将能够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三
1、体现国家意志。强调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重视革命传统与优秀传统文化。如革命传统: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篇目,又增加《开国大典》、《七子之歌》等文章,计40篇。部编版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12册共124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2、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部编本教材努力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将可教可学的课程内容“清晰化”,以显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牵引丰富的隐性价值,让课堂有更多的教育涵养。
3、突显儿童主体地位。教材板式、情景设计的儿童化,以“我”的视角安排学习,阅读活动,尊重认知的规律。如一年级先学汉字,然后再学拼音,通过儿童化的活动建立与知识的联系,教材留有充分的游戏、探索空间。下午魏老师针对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也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在了解了部编本教材的同时,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有了具体指导,这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如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习得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显语用意识,在运用中学语文。如在生活中学语文,随时学随时用,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关注语用知识价值,重视语用能力培养,写话练习联系生活来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减少课文篇数,增加阅读类型。如语文园地编排“我爱阅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如“快乐读书吧”和“推荐阅读”。
曹老师在解读了部编教材的总体特点和内容后,还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年级教材的总体特点:
1、内涵。即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质为己任。
2、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索编排阅读单元。
3、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也就是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4、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就是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康老师对识字、朗读和阅读也做了具体指导,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会后康老师说统编版新教材就旧教材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以最近儿童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感悟空间,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四
高中政治统编版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的科目。通过学习高中政治,我体会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理论等对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下文将从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民主、法治和我国的政治现状五个方面阐述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制度方面,学习高中政治统编版,我从中学到了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特点。民主制度是其中一个我更为关注的制度。现今许多国家都实行民主制度,而民主制度又分为直接民主和代议制两种形式。在中国,我们实施的是代议制民主,通过代表的投票来表达对国家政策的支持或反对。而在瑞士,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国家对事务决策需要得到全民投票的通过。这让我更好地认识并理解民主制度。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开始关注不同的政治思潮,从理解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到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和理念,这让我更好地了解到政治思想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有些思想体系可能会形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极端主义就常常导致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而其他的政治思潮则会给社会和国家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民主和法治是我高中政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两个观念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民主和法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不公平和不稳定。民主制度是让国家司法力量独立,并通过法律保护人民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而法治则是规定在人民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并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单位。
最后是我国的政治现状。通过学习政治,我更关注和关心我国的政治和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中,更需要我们了解和研究我国的政治制度、政策和法规等。了解和支持我国的政治现状,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统编版是一门让我大大受益的课程,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材料,而且还让我深入了解和思考从个人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现象。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一定会对我有所启示,帮我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挑战。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五
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所以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把新教材和新课标对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实施新教材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研究和讨论是必要的,有些问题和困扰的解决会有一个过程。我想讲几点意见,澄清一些误解,让新教材使用和教学改革更加切实可行。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使用新教材,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也可以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经有所提示或者建议,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这种“活动”不能离开语文,主要是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
其实,课标中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较原则,备课时也应当特别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类的课,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比如古诗词教学,不能满足于了解“作者原意”和“艺术手法”,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所谓“溯源性审美”,不能取代“生成性审美”。
这是新的课型,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种书,三年一共12种。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整本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会总结出好的办法。我的理解,“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比如,读《乡土中国》,要求学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纲目,注意理论推导。读《红楼梦》,要求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体验与欣赏,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导。不要和一般课文教学那样去多加讲解,更不能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我最近写了《乡土中国》导读,主要是提供读这类书的方法,定位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这个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老师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没有必要和单篇课文教学那样精雕细刻,也没有必要布置很多“活动”和“任务”。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读书又不能处处指向写作,也不要老是想着考试,那会败坏读书的兴趣。
别忘了,“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总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处处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
新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 “课”。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因此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
“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比较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注意,“群文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一课之中的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要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泛读。
下面,重点讲讲老师读书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
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
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初中阶段光是“名著导读”指定必读的12种,推荐自主选择阅读的24 种。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有多少?恐怕不会乐观,有些老师连其中一半也未见得读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改动很大,对读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到了高二,实施“专题研习”型的教学,一个专题,三课文,要学生顺藤摸瓜,找出很多相关的资料来读,涉及多方面相关知识,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才能应对一个“研习”单元。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老师一定得自己先多读。靠以前那点的“库存”,看来是不行了。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
再说说高考,也正在“倒逼”我们老师读书。
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xx年高考语文,考的都是没有读过的,读过的全都没有考。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体现一种改革和变动。考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嘛!如果我们当老师的还是老一套,我行我素,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看来是很难应对改革中的高考的!
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园地”,那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当然这些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喜欢读书,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爱好,能多少进入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发言权,这太重要了。在这状态中,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状态中”,还能帮助抵制职业性疲倦。
面对信息过量现象,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对信息时代带来阅读方式的一些重大的变化(比如传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是被动面对,不是被裹挟。要培养自己有“定力”,这里说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还有平常心。
因此,我要特别提到一个词——“读书养性”。要营造一个“自己的园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
“读书养性”和读书的实际目的不矛盾。读书为考试、为谋生谋职,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实际的,但也要树立更高的“养性”的目标,让这个目标把考试、谋职等实际的目标带起来。
接下来我们讨论比较具体的,想围绕如何读书,提一些建议,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就是读书的计划和书单。读书总不能抓到什么是什么。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而不能采取网上阅读的那种姿态,只跟随潮流、或者完全由着性子来读。如果没有计划,又没有足够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读书的。
每位老师的书单不可能都一样,但建议都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是套在一起的三个“圈”。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凡是上过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当读过的那些书。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个部分的书目量不一定很多,比如三四年能通读十来种,就很不错了。
往里边的第二个“圈”,第二部分,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比如,学物理的,可以给自己安排读点化学、数学、生物,以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书,还有就是与物理学有关的邻近学科领域方面的书,也可以以读点类似科技史、科技哲学,以及教育类等领域的书。学文科的,也要读点理科的书。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
再往里边的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的书。当然,这三部分书目之外,还可以是一些消遣的、娱乐的,但不应当是主体,也不必计划太强,不用专门设定一个“圈”,随意读一点,调节一下就可以了。
大部分老师都上过大学,如果大学四年,真正完整阅读的书很少,大都是为了考试潦潦草草应对式的阅读,那么现在当老师了,就应当把大学期间应当读而没有好好读的那些基本的书重新读一遍。我看这比很多培训管用。
很多老师可能会这样说,也想读书,可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呀。中小学老师的确非常忙,非常累,我真心希望这种状况能有所改变。但我们不能等,只能自己挤时间。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是有的。据说现在国人每天用手机看微信等等平均要花费2个多小时。我看其中大都是被无用的信息占去了,能不能少看手机呀?少看手机就有时间读书了。时间与精力有限,大家都忙,这个不用抱怨,只要有这份心,总能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加油。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有读书充电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计划,有大致方向,持之有恒,可能就“终成正果”,当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语文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升,说到底,还是要多读书,争取成为“读书种子”。我建议新一届中语会,也能鼓励和带领全国中学老师多读书,让更多的老师成为“读书种子”,那么就能用好新教材,切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这是我所期待的。
高中政治部编教材使用心得篇六
近些年,随着我国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政治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治新教材。作为高中生,我也有幸接触到这些政治新教材,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感悟。下面,我将从新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思想性、实践性、发展性和适应性五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政治新教材在内容的丰富性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教材内容十分全面,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政治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如政治制度、国家神经、国家治理等等。这些知识使我对政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此外,政治新教材还引入了一些实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国际问题等的讲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的运用与实践。总之,政治新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使我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知识。
其次,政治新教材的思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政治新教材通过引导我们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辩证思维,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使我们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
第三,政治新教材注重实践性的培养。政治学是一个实际运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政治新教材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掌握政治的基本理论,还能学会动手去实践。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都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这种实践性的培养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政治学的实质和意义,也更加熟悉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
第四,政治新教材的发展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着。新教材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断更新教材的内容和思维方式。例如,在国际政治的教学中,新教材引入了对“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等热点话题的讨论,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关注国际形势。这种发展性的教材设计使我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新的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
最后,政治新教材在适应性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教材的编写采用了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分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政治新教材也注重了生活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子和案例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政治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种适应性的教材设计使我更愿意学习政治,也更轻松地掌握了政治知识。
综上所述,政治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性、思想性、实践性、发展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政治学习质量。通过学习政治新教材,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政治知识,还能够提高思维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政治新教材的出现,让我对学习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我加入到建设美好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希望政治新教材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政治觉悟和能力的青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