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训练语文答案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考训练语文答案篇一
世间万物都不会完美无缺,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让兔子、松鼠学习游泳,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试问鸭子教练:经过汗水的付出,你是否也可以比兔子跑得更快呢?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每天在“人无完人”的感叹中虚度光阴。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
古有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试想,如果田忌执意用自己略逊一筹的马按顺序和对方的快马、中马、驽马比拼,结果必然是三战皆负。正是由于田忌接受了孙膑的建议,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才成就了历史上这一以智取胜的佳话。
再看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凡是名垂千古之人,大抵都是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人。
采菊东篱下的陶潜,上任不足百天即毅然辞官归隐,因为他看到自己无法立足于封建官场。与其在名利的泥潭中受苦,不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由此,才成就了艳丽的南山菊,美好的桃花源。
行吟西子湖畔的东坡,在身处宫廷斗争之时,自请外调杭州,因为他看到自己无法在这险恶的朝堂中自保。由此,在那人间的`天堂,有了无数著名的诗章,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与民同乐的佳话。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术业有专攻”,我们则应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去找寻自己生命中的闪光点。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有更大的力量用文字将沉睡的国民唤醒;刘翔由跳高改行跨栏,是因为他了解110米栏前才有更广阔的明天。
当然,扬长避短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缺点而一味炫耀自己的特长,历史上恃才傲物的晁错,一味猖狂的阮籍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最好的教训。我们应该保证自己的弱点不至于阻碍通往成功的道路,将最短的那块木板修得更加牢靠,我们人生的木桶才可以承载的养分。
扬帆起航,让我们找到最佳的风向;扬长避短,让我们的灵魂在迈向成功时熠熠生辉。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以猎豹、梨花为例,说明世间万物都各有所长,应将其所长发挥到极致,尽情展示生命的华彩。写论述性的文字时用形象化的语言打造开头,不仅一扫枯燥议论、令人望而生厌的程式,而且收到了高屋建瓴、统摄全篇、引人入胜的效果。文章语言生动,遣词造句富有文采,古今例子信手拈来,语言流畅自然,有着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在重点论述“扬长避短”的同时,结尾不忘辩证分析,这就使文章逻辑更严密,论述更深刻。
高考训练语文答案篇二
远远地,只有一堵沧桑斑驳的墙。
已是落日,昏黄的色彩渐变着。灰寂遍地,尘土沾衣,酸麻的脚步,有点停滞。蓦然间,我感到不习惯,有些寂寞,甚至害怕。
我真的不知道,只剩一堵沧桑斑驳的墙等着我,等我久久。我才来,有点晚了。你的沧桑与塌陷,我在责难逃。满地的黄沙,满地的泥土,严严实实的覆盖了曾经的脚印。环顾四周,百草丰茂,鸣虫成群。万绿丛中,野花零落,算是最惹眼的了。我看得出,老屋,你有些无奈与幽怨。我后悔,我真的来晚了。
走过岑寂的碎片,鸣虫俱寂,花草摇曳,晚风微寒,充斥周遭。薄如蝉翼的静寂被打破,显然,他们都受到了惊扰,和我形同陌路。然而,不只是我惊扰了他们,还是他们惊扰了我,费思量,难端详。这还是我梦中的老屋吗?我竟不认识了。
走过岑寂的碎片,淡去岁月光彩而没有易容的,仅有一堵最单调的墙。墙边的石子路,刻意弯曲,凹凸不平,始终没变。只是路旁多了几丛杂草。不过,庆幸路还在。靠近墙,踮起脚,窗子里的世界已面目全非,窗子外的世界却衣香鬓影着。有人说,外面的世界是里面的世界的毁灭为代价的。我不知道是与不是,只是以往的老屋永远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不过,老屋,我不能怪你,你还一直在等我。而我这才想起你,让你的美丽埋没,让你的沧桑加剧,错的不是你。默默强,粗糙的感觉,火烘般温暖,你满脸的皱纹,我一时竟无颜以对。
走过岑寂的碎片,我很后悔,脚步酸麻,俩俩对视,竟在这样一个沉寂的黄昏。我虽早已知晓,终有这样黯然神伤的一幕,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迅速,来得如此突然,还没来得及准备好,我便扑入你的怀里,你感觉到我的到来吗?你是否还埋怨我的姗姗来迟?多年来,你一人几经风雨,很寂寞,非常非常的,万分寂寞。
走过岑寂的碎片,我埋头寻找,寻找一块记忆中映得深刻的碎片。然而,碎了,埋了,永远地藏起来了。索性,弯腰捡起一块小石子。他似乎也有些岁月了,没有棱角,布满印痕,如老屋一般沧桑,记载着时光长河流过的痕迹,败落的过程。轻轻地,走近墙,倚着窗,我随意地把小石子扔进了我的老屋——一片废墟。闲暇之余,我还会再来,希望那一刻,我不会来晚,还能准确地找到辨认出与老屋一样沧桑的石子。
走过岑寂的碎片,我不再感到孤寂,老屋,你也不要寂寞了。
走过岑寂的碎片,我深深地记着这片土地,你永远是我梦中的老屋。
走过岑寂的碎片,我永远永远地不会忘记,曾经从废墟里走出的——有我!
……
远远地,还有一堵沧桑斑驳的墙!我终是知晓,又何故对他生出如此浓烈的依恋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