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查研究做到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调查研究做到篇一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入口及时间
2017年5月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2017年公务员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真题
<调查研究做到篇二
调查研究是一项优良传统,堪称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88年,习近平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还走山路去了不通公路的偏远山区,这样的调查,生动体现了他所推崇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形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初到村子就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驻村6年完成29本“民情日记”。正是这种扎实的调研,赢得了乡亲们的评价:“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
“不明察,不能烛私”。对调研意义与重要性的强调,怎样都不为过;开展调研,也往往成为推进具体工作的有力抓手。在现实中,对于“要不要调研”,大家一般没有异议,但面对“究竟该怎样调研”,却时常莫衷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调研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在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天数是考核的刚性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街巷“微服私访”也已成常态。这种背景下,仍有一些调研徒有其表、劳民伤财,折腾一番却收效甚微,值得深思。
“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只看不问、“报喜式”的探访政绩、“脱节式”的回避落实……细览调研中暴露的各类“虚浮症”,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参与者忘记了调查研究的初心,为了调研而调研。也正因此,有的调研虽然阵势大、战线长、投入多,表面上接了地气,其实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虚情假意、循规蹈矩,最终还是难逃形式主义的窠臼。调查和研究,可谓调研的两个必要环节,不应有所偏废。如果只注重调查走访的“面子”,忽略了悉心研究的“里子”,结果只会不尽如人意。
头脑空洞,调研自然容易虚空。透视一些调研活动,表面上看或许是干部心态浮躁、认识不到位,追根溯源,则是问题意识欠缺、思考能力不足。带着问题调研,才可能针对现实,进而解决问题。试想,如果缺乏对贫困家庭的积极走访、悉心研究,精准扶贫怎么能够在动态中确保“一个也不能少”?如果没有对多个选址进行调研比对、反复论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怎么可能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倘若只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临走说声‘好好干’,什么事也没办”,如此调研可谓毫无思想增量、价值增量。
离开深入调研,就难言科学决策。今天,随着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触及的利益更趋复杂,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当改革的四梁八柱业已搭建,尤需因地制宜,让务实的调研为改革加油助力,从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扎实落地,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而在改革中大力倡导务实调研的风气,构建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也可倒逼党员干部真正重视调研、提高调研能力。
毛泽东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大兴调研之风、注重调研实效、求取价值增量,就能“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顺着改革发展的脉络解决种种难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栏目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