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讣告写法范例 讣告的格式,写法及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讣告写法范例 讣告的格式,写法及篇一
讣告,又叫讣闻或讣文,就是将噩耗、死讯报告亲友和众人。在现代社会,讣告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报丧文书。讣告一般由死者的家属或死者所在单位相关的同志组成的治丧委员会或治丧小组向社会公布,白纸黑字书写,张贴在一定的范围;也有通过报纸、电台、荧屏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布的。
讣告的种类有三种,第一种是公告式讣告,第二种是报道式讣告,第三种是通告式讣告。
(1)公告式讣告是以国家行政公文中的“公告”这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中央和国家级领导人逝世的信息,一般由中共中央、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军委等首脑机关或单独发布或部分联合发布或全体联合发布,或根据受权可发公告的新华社发布,使用级别较高。
(2)报道式讣告是以新闻媒体中“消息”这种形式,在较大范围内告知死者的`消息。报道的对象一般有一定的级别,牵涉的面比较广。一般都发表在与死者的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报纸、电台或电视荧屏上,有时还配有死者的遗像。
报道式讣告的写法有两种。
第一种写得比较详细,需要告知死者生前的正职、兼职、职称,所在单位,死者姓名,死于何种疾病或灾害、事故,是否经过医疗、抢救,死于何时(年、月、日、时、分)、何地,终年岁数,都要求写得切实、具体。
此外,什么时间(年、月、日、时)在什么地点(医院、原单位、殡仪馆、家中或其他场所)举行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家属或生前友好的范围、挽联、挽嶂、祭仪等送往什么地方,死者关于丧事曾有何遗嘱,等等,都必须交代清楚。
最后,还要附上死者xxx先生/女士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并且注明讣告发布的时间、地点。
第二种写得比较简略,写明死者的单位、职务、职称、姓名,死者的死因(或病或事故)、死亡的准确日期,享年岁数。类似于一句话新闻或消息导语。
(3)通告式讣告是讣告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以行政公文中“通告”的要求来写的一种讣告。告知的范围,限于机关团体、厂矿、公司、企业、部队、学校等死者生前所活动的范围以内。一般采取张贴的方式,讣告上要以浓墨圈上黑色方框,以示肃穆哀悼。有的则将讣告内容在有线电视、广播、局域网络里播放,播放的前后有的还放一曲哀乐,以增加悲痛哀惋的气氛。
通告式讣告的写法包括四个方面。
①标题,写“讣告”或“讣闻”二字,或在“讣告”之前冠以死者姓名。字体宜大于正文,并位居版面正中靠上方的位置。
②正文。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逝世的原因、日期、地点以及终年岁数,如是老年长者,宜用“享年”多少,以示尊敬。同时需要告知举行丧礼、或者开追悼会、或者与遗体告别的时间、地点。
③落款。署名,写明发出讣告的个人或单位、团体的名称、时间,并附上治丧委员会名单。
xx市原政协委员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x年x月x日x时x分在逝世xx市,终年九十岁。今定于x年x月x日x时在xx火葬场火化,并遵xxx先生遗愿,一切从简。特此讣告。
讣告人:
日期:
先母xxx于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九十岁。兹定于xx月xx日x午x时,在xx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谨此讣告。
讣告人:
日期:
讣告写法范例 讣告的格式,写法及篇二
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由文种名称组成,在头一行中间写上"讣告"二字。
另一种由死者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鲁迅先生讣告"。
标题一般要字体略大于正文字体。或者给标题字加黑。
讣告的正文通常要写出下面几项内容:
首先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死因、逝世的日期、具体时间、地点、终年岁数。这里需指出的是,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意思是享受过的有生之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老者。终年指死时已活到多少岁。终年的用法较为广泛,不带有感情色彩。
然后简介死者生平主要经历及、学术、艺术、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死者的经历是其代表性的`经历,而不是其个人履历的一种复写。
最后告知吊唁、追悼会的时间、地点、接送车辆安排等其它有关事宜。
讣告的落款署明发讣告的单位、团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以及发讣告的时间。
例: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卒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谨此讣闻。
讣告人:
日期:
讣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炼、严肃、郑重。
时代变化了,有些词语带有极强书面语味道的,在行文时,理应淘汰。如要用"先父"、"先母"代替过去的"先考"、"先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