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方法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方法篇一
双pata硬盘的安装
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pata(并行ata)接口的硬盘。这类硬盘外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扁平的ide数据线来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如果有两块pata硬盘,该如何安装呢?
1.规划ide设备的主从关系
一般主板都提供了两个ide接口,可以接四个ide设备。但除了硬盘外,用户一般还有1个或2个光驱。因此,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就要规划好这3个或4个设备的安装位置。
1)双pata硬盘+1个光驱
建议将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盘设置为主盘,接在ide
1接口的数据线上;将另外一个硬盘设置为主盘,光驱设置为从盘,两者一起接在ide
2接口的数据线上。
小提示:系统启动时搜索启动盘的顺序是先ide
1,后ide
2。将高速硬盘设置成主盘接在ide
1上作为系统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2)双pata硬盘+双光驱
与上面的连接方式相似,建议在ide
1上除了接那个高速硬盘作为主盘外,再接一个光驱(从盘)。同时ide
2上也是一个硬盘加一个光驱。
2.设置硬盘及光驱的跳线
从上面的主从关系规划可以看出,不论是双pata硬盘加一个光驱,还是双pata硬盘加两个光驱,硬盘都是“主盘”,光驱都是“从盘”。因此,必须将硬盘及光驱的跳线按此要求进行设置。在ide设备的跳线设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盘”,“slave”表示“从盘”。硬盘出厂时一般默认就是“主盘”,而光驱出厂时的跳线一般默认是“从盘”。在安装硬盘与光驱时,要仔细查看该设备的主/从盘的跳线设置。
3.安装pata硬盘
设置好跳线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规划的安装位置,将硬盘、光驱一一装入机箱中,然后连接好设备的数据线与电源线。注意,在使用数据线的时候必须注意──数据线上的三个端口是有定义的,不能随便连接设备。中间的那个端口是“slave”,是用来连接从盘的;离“slave”端口最近的那个是“master”,是用来连接主盘的;离“slave”最远的那个是“system”,它是插在主板的ide接口上的
设置与硬件检测
硬盘安装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bios查看硬盘是否工作正常了:启动电脑,进入bios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定)。将硬盘的“type(类型)”和“mode(模式)”设为“auto”,让bios自动检测硬盘。也可以通过主菜单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选项来自动检测硬盘。如今的主板都具备自动检测功能,只要没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检测出来,此时就可以看到bios中4个ide端口上的设备了
??小提示:如果电脑检测不到硬盘,或者检测硬盘时死机,请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硬盘跳线错误;数据线连接错误;没插电源线;主板bios不支持大硬盘;前面几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至于bios不支持大硬盘,可以采用升级bios的方法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跳过主板bios限制,各硬盘生产商都免费提供这种砑??蠹铱梢缘焦俜酵?旧舷略亍?br>
??“1个pata+1个sata”双硬盘安装
??sata(串行ata)是硬盘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市场上sata硬盘及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也越来越多。sata硬盘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非常窄小的“l”形数据线接口及扁平的电源线接口.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一般都会提供2个或4个sata接口。
??系列芯片组主板的设置
??(1)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1个光驱
??以ich5、ich5r、ich6、ich6r为代表的intel南桥芯片支持sata,目前的i865、i875及最新的i915、i925系列芯片组都提供了对sata的支持。如果主板的sata接口是由ich5/ich5r芯片提供的,那么应该这样连接:
??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将pata硬盘与光驱通过一根ide数据线连接起来,其中pata硬盘的跳线设置为“主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master”端,将光驱的跳线设置为“从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slave”端,最后将这根ide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中。
??在连接sata硬盘时要注意:有些sata硬盘一般都具备传统的4针电源接口及sata电源接口,在使用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接口来连接电源,但是绝对不要将这两个接口都接上电源插头,否则会烧毁硬盘的。
??将所有硬盘及光驱的数据线按上述方法连接好之后,再连接好设备的电源线。接下来启动电脑进入bios,选择并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然后进入“onchip
ide
device”设置画面。在该画面中,除了将“ide
hdd
block
mode”、“on-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个选项设置为“enabled”外,其他8个选项全部设置为“auto"
??再将光标移动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选项上按回车键,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combined
mode”后按回车键;最后将光标移动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primary
master”并回车。此时“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选项的设置分别为“combined
mode”和“primary
master"
??按“f10”键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电脑后,再次进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会发现,s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master”通道,而pata硬盘则占据了“ide
channel
1
master”通道,光驱占据“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
??小提示:经过以上设置后,sata硬盘的优先级比pata硬盘的高,建议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ata硬盘上(此时在dos下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是“c”盘)。如果不想将sata硬盘作为系统盘,而想把操作系统安装在pata硬盘上,则可以在bios中将pata硬盘的启动优先级提高: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窗口,选择“hard
disk
boot
priority”并进入硬盘启动优先顺序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默认是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此时可以选中pata硬盘,然后按“page
up”键,使pata硬盘排在sata硬盘的前面。最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这样p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dos下便成了“c”盘。
笔者的电脑经常清理无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夹、ie缓存等,平时安装程序也是装在d盘,但还是发现c盘空间逐渐变小了,到底是谁在悄悄地占用硬盘空间呢?
经过笔者仔细查找,结果发现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夹有300m,这太不正常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笔者的电脑经常清理无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夹、ie缓存等,平时安装程序也是装在d盘,但还是发现c盘空间逐渐变小了,到底是“谁”在悄悄地占用硬盘空间呢?
经过笔者仔细查找,结果发现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夹有300m,这太不正常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360安全卫士装好后应该在10mb左右。于是追根溯源,发现hotfix文件夹就有218mb,这个文件夹里装的是什么文件呢?打开一看,原来是360安全卫士下载下来的补丁程序都在这里面,补丁安装好后却没有把这些程序自动删除,日积月累文件夹就越来越大。
事实上,补丁已经安装好了,这些程序也就完成了使命,全都可以删除掉。所以我们在清除系统垃圾的时候也要定期清除这些文件夹里的文件。
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
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看了你就知道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
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看了你就知道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
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自以为是的家伙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
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
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
为什么硬盘与主板不兼容
这种情况不多,但也有,有的硬盘在这块主板上认得好好的,但是在另一块主板却死活也不认。比如原来的一二百兆的小硬盘,如果要从硬盘启动,必须在ide1接口的主盘位置,才能正常启动,否则插上后可以读可以写,但就是不能启动。
对于硬盘速度慢的问题,一般不属于兼容问题,而是设置或接线有误。如:把dma66的线反接了;硬盘属性中的dma功能没有打开;cmos设置中的ide通道没有设为自动,而是人为的设置为pio4以下的传输方式;硬盘线过长,造成数据衰减过大,传输率下降;硬盘的电源接口有问题或开关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硬盘的供电电压不稳且偏低。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心细一点,仔细检查硬盘的相关设置。特别是dma66的线反接时,数据传输率将下降一半。另外在使用数据线时,尽可能的使用最近的接口
在进行分区的调整、删除或重新划分之前,请将涉及到的所有分区中的数据备份到安全的地方(如第二块硬盘、刻录到光盘等)。以下操作以windows
xp为例。
第1步依次打开“控制面板→性能选项→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进入“计算机管理”窗口,单击左侧窗口中“存储”下的“磁盘管理”选项,就可以看到当前计算机中的所有磁盘分区的详细信息了,如图1所示。
第2步假设我们想将d盘重新划分为两个分区。先用鼠标右键单击右下角的d盘图标,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选项,然后在打开的“删除逻辑驱动器”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先将该驱动器删除,此时d盘图标会显示为“可用空间”图标。
晨风提示:如果用户一次删除了多个驱动器,操作系统会自动将这些被删除的驱动器可用空间合并到一起。
第3步用鼠标右键单击“可用空间”图标,选择“新建逻辑驱动器”,打开“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选择分区类型”对话框,选择“逻辑驱动器”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4步在如图2所示的“指定分区大小”对话框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分区大小”框中输入欲创建的分区的大小。在本例中,可划分的最大磁盘空间为2087mb,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两个分区,第一个为1000mb。
第5步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如图3所示。选中“指派下列驱动器号”前的单选框后,再从后面的下拉列表为该分区指派一个驱动器号即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6步在如图4所示的“格式化分区”对话框中,系统会提示用户“要在这个磁盘分区上储存数据,您必须先将其格式化”。选择“按下面的设置格式化这个磁盘分区”选项,然后在“文件系统”中指定分区格式,一般选择fat32或ntfs,“分配单位大小”可采用默认值;“卷标”用户可以自己随意定义。当然,为了加快分区的格式化速度,还应该选中“执行快速格式化”选项前的复选框。
第7步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会显示“正在完成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告诉用户“已成功完成新建磁盘向导”,我们可以在这里查看相关的设置信息。
第8步单击“完成”按钮关闭向导,系统会对刚刚创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使用同样的方法,根据需要将剩余的空间再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区。
轻松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
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各个分区所对应的驱动器(即盘符)不太合理,也可以在windows2000/xp下进行手动修改或调换。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修改驱动器号的逻辑驱动器,选择“更改逻辑驱动器”选项,进入“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单击“更改”按钮,进入“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在“指派以下驱动器号”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驱动器号即可。当然,我们不能选择已经被系统占用了的驱动器符号。
如果在您的硬盘中有ntfs格式的分区,“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中的“装入以下空白ntfs文件夹中”选项将变为可用状态,如图5所示。
选好一个驱动器号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确认”对话框,确认没有运行分区中的程序后单击“是”按钮,就可以改变驱动器符号了。
s("content_relate");【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相关文章:
1.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教程2.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图解3.怎么安装双硬盘4.如何的安装双硬盘5.安装双硬盘的方法6.安装双硬盘的操作方法7.关于安装双硬盘失败的解决方法8.有关双硬盘组合与光驱的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