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思考问题 茶与咖啡的文化思考(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思考问题 茶与咖啡的文化思考篇一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意味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取决于其品牌能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品牌原本是用来识别某个或某些销售者的商品和劳动名称、标记、符号和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追加许多内容,它不仅需要品牌名命得好、商标设计得精美,还需要品牌的服务、宣传等附加内容做得出色,而这些内容的开发、拓展和保护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要素。企业要想创立知名品牌,不管采取什么战略类型,都必须走名优化道路,这条道路充满着艰辛,需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做基石,才能走出一条闪光的足迹。
一、注重品牌名称与的文化附加值
品牌的名称与商标是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名称和商标一经注册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轻易更改。驰名的品牌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形象,如“可口可乐”这一品牌在视觉上是大红底色、白色波浪,无论这个商标印在哪里,人们一眼就会识别出是可口可乐的标记。好的品牌的命名不仅为创造名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是会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从而形成购买行为,甚至是重复购买。因此,为了能够确立具有较强识别效应和较广辐射范围的商标,企业不仅要从追溯历史文化、展望未来文化、并使其超越地理和民族文化上下功夫,还要从研究商品的特点、考虑市场和待业的影响力、适应消费者心理等方面入手,这些方面的挖掘与创造都需要展示文化的 力。创造具有较强识别性的品牌需要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简洁明快,个性独特。品牌的首要功能就是它的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如果能让消费者通过品牌很快识别出产品,并且能够使品牌在消费者中广泛地流传,就必须注重如下特征:一是个性化,就是与众不同,具有特色,独具匠心。只有个性化的品牌,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为人们的生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极力地想从品牌的个性特征上表现自我,那种庸俗、不具文化魅力 的品牌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有个性特征的品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中青年消费者对此情有独钟,这就使那些有个性文化魅力的品牌脱颖而出,成为知名品牌。另一个特征是简单明了,读起来上口。如“cocacola”进入中国市场时的译名可选择“口渴口蜡”、“可扣克勒”、“科寇可勒”、“可口可乐”等等,公司最后选定“可口可乐 ”这一译音。它读起来既接近原音,又意味着“可口可乐”可以给人带来舒适与欢乐。又如“雪碧”的原名“sprite”,ujln意思是“妖精”、“鬼怪”、“精灵”,中国人很难接受这个概念,不如取译音“雪碧”听起来简洁又具有雪的凉爽,水的碧绿,再配上绿色的瓶子,倒出的是亮晶晶的饮料,在炎炎的夏季给人清爽舒适的感受。
具有高品位的文化附加值。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竞争,还有精神文化因素的较量。有人说:“名牌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其实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精神文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给品牌
注入高品位的文化含量,让它带着文化色彩去参与竞争,不仅能引起消费者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使其品牌平添几份魅力。如,“顺美”服装给人引发的联想是做工流畅、款式美观大方,“春兰”空调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在炎热的夏季享受春天的温馨,这种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来激发人们的情感,使得产品一经打入市场,就对消费者 感官上产生强烈的刺激,迅速得到消费者情感上的共识,而成为知名品牌。
二、致力于服务创新
生产和服务是连为一体的,生产出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称赞与依赖。商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学提出“服务增值”的概念是值得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重视的。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得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得不好而减值,消费者面对质量相差无几的 大宗产品,选择的往往是服务。因此,企业在品牌战略中,面对消费者挑剔的心理,在服务方法、手段和策略上要不断注入科技、文化和情感含量,使服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不断创新,并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使品牌增强竞争力。.
三、企业的精神理念具有个性和文化魅力
理念是企业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凝结,它是在特有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能动的,它时时刻刻渗透到企业经营行为的各个方面。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就应该有相应的理念精神作指导,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服务方向是什么。经验证明那些在概念上追求个性特色和文化品位,追求时代感和民族底蕴,并包含很强的文化内涵、人道和伦理的价值,把战略目标同社会效益、人民大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立足于社会的精神理念,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如雅戈尔把“服务社会,装点人生”这种服务理念作为核心,增添了品牌的竞争力,因为它时时向社会感召着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倡导绿色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眷恋着一种清洁的环境,无论是绿色工程、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食品还是绿色服务都能引起人们的喜爱,这种追求无
疑是一种现代的消费潮流。因此,企业在战略目标推出时,应该倡导绿色文化,来适应人们的消费心理,如“杉杉”品牌诉求紧扣21世纪“环保、生态平衡、绿化”的世界性主题,杉杉的标志设计力求把大自然的意蕴融入之中,一棵绿色的杉树旁以杉杉英文字母“s”形成两条蓝色的小溪,青绿和水蓝相配,与绿化环保相吻合,表达了杉杉人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愿。再如太平鸟服饰品牌的“志在蓝天,心有绿洲”,体现在标识设计上选用蓝白两色搭配而成,太平鸟的英文为“peacebird”的第一个字母“p”正好是太平鸟的设计的变形,飘逸的动感造型,具有很深的内涵与象征性的美感,再加上底为蓝色,“p”为白色,形成蓝天白鸟,折射出太平鸟“志在蓝天,心有绿洲”的美好追求,又显现出太平鸟服饰的艺术风韵。
文化思考问题 茶与咖啡的文化思考篇二
加强文化执法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
苏团齐
(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710061)
[摘要] 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密集、思想活跃,要把握文化执法工作的主动权,必须重视加强文化执法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本文探讨文化执法干部应有的素质及提高途径。[关键词]文化;执法;干部;素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加强文化执法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目前,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执法机构中广电、文化、新闻出版等执法干部主要是通过考录、分配、调入等多种不同渠道,来自不同单位、行业,带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素养水平,融入文化执法机构,成为一名文化执法干部。由于个人在其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要肩负起神圣的文化执法使命,就面临着一个迅速提升自身素质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的共同课题。结合文化执法工作实践和党的十七届六中会会精神,我有几点认识:
合格文化执法干部基本定义
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就是指在文化执法的岗位上,具备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深层胜任素质;能够独立、扎实、创新地完成本职岗位担负的文化执法工作任务,从而获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具体讲,就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身体健康、心态良好。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市场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科技型甚至外向型文化执法人才,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合格文化执法干部的基本素质
从文化执法实践看,要做一名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除应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外,还应有深层胜任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方面所具备的素养。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执法干部必须把政治品质放在首位。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政治立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职业道德。从大处说,就是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小处说,就是要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敬业奉献,扎实工作,这都是政治素质的体现。政治素质不是空洞的,是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联的。一是坚持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不具备这一素质,自行其是,就不具备从事文化执法工作的基本政治素质,与一名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相差甚远。要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就要做到对党组织的决定不议论、不怀疑,也就是要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做到“维护一道令,保持一个音,形成一股劲,走好一盘棋”。二是具备敬业奉献精神。文化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必须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才能不断做好。敬业奉献,甘于奉献、善于奉献,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从事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来。三是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文化执法干部的形象代表国家,代表文化卫士者的形象,要把个人的命运和集体的命运、文化执法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文化执法兴衰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自己个人的荣辱、政治前途永远与所从事的文化执法融合在一起。
2、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从事文化执法工作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运用文化法律法规的能力。作为政府负责文化市场监管的执法机关,文化执法部门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与文化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对于文化执法干部来说,法规知识水平和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业务素质里边是最关键的。文化执法的依据就是文化法律、规定和政策,失去了这一条,执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名文化执法干部首先要对自己工作岗位涉及的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二是胜任文化执法的基本技能。对文化法律法规不能满足于背熟了,在具体应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技能是关键。这要靠文化执法干部在平时实践中学习、体会、积累、锻练。要想提高技能,就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三是很强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政策性和策略性的高度统一,这也是业务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根据变化了的文化市场,变化了的文化法规,变化了的文化政策,调整工作方法,对不同复杂局面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3、文化素质。文化领域专业性强、涵盖面广,特别是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文化执法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提出了很高要求。文化素质对每一个文化执法工作人员来说都非常迫切,非常重要。要多读书,尤其读政治、历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掌握三个要点:第一,有针对性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珍惜时间,自我加压,利用业余时间,把从事文化执法工作必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学好,做到能说会写、善于执法,不一定是“全才”,但至少应是文化执法领域的“专才”。第二,要系统提高文化建设知识。文化执法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文化事业和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法制、文化历史等等,对于这些都应该系统进行学习。第三,全面掌握文化发展知识。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文化底蕴决定着你的工作成效。俗话说,功夫在诗外。面对文化领域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必须加强对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要对科技、经济、管理、哲学、历史和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发展不断学习研究。
4、身心素质。身心健康是文化执法干部各项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生理、心理基础。文化执法工作,因为涉及歌舞娱乐、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音像等多个方面,所以不管是决策、组织还是协调、控制,都是十分繁重的工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不能胜任文化执法工作的。同时,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文化执法干部健康稳定的心理,表现为敏锐的现实感和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民主作风,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稳定,对文化经营单位的不同意见有较大的宽容度,不保守,对人不报偏见,并善于与人合作。
5、深层胜任素质。人力资源理论认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不仅要看的的知识、技能等外在表现,更要看他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需要等内隐品质或者说是深藏在可见素质下的潜力因素。对于文化执法干部来说,这些因素的考察和发展都非常不易,必须通过内省自修和培训实践不断提高。但在现实中,人们认识文化执法干部这支队伍形象,是从每名干部具体的个体身上去认识,去评价的。特别是我们一些执法管理服务对象(文化经营单位),认识评价我们文化执法工作的形象好坏,往往会直接从每个干部身上去做出判断。所以文化执法干部要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来提高深层素质,不断完善全面素质。
文化执法干部素质提升途径
怎样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人格修养。要增强党性提高修养、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履责司职,激励干劲共谋事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法干部形象,勇做亲文、护文、促文的“文化卫士”。第二,要善于虚心学习。在从事的具体文化执法中,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学习文化执法、管理办事技巧,永远把虚心学习放在干好工作的第一位。他人的优点是丰富自己的财富,自身的缺点是影响自己进步的累赘,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执法干部。第三,要开展文明服务。在对文化经营单位和基层工作中,必须在思想上抛掉一个“傲”,在机制上抓一个“真”,在行为上突出一个“实”。开展好“五多五少,五事五办”的亲情服务,即:一是服务形式多一点,办事门槛少一点,实行常事速办;二是便民措施多一点,指手划脚少一点,实行好事帮办;三是热情关怀多一点,冷言冷语少一点,实行实事实办;四是责任意识多一点,推诿心理少一点,实行特事特办;五是无私奉献多一点,名利观念少一点,实行急事急办,提高文化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塑造好文化执法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者简介]苏团齐,陕西户县人,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副主任科员,本科,主要从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及相关研究,电子信箱:stridequick@,手机:***,通信地址:西安市南稍门长兴饭店209室,邮编:710061。
[参考文献] [1]沈跃跃.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11-11-16(3).[2]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26.[3]董克用 朱国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80
文化思考问题 茶与咖啡的文化思考篇三
中秋节的文化思考
近日中秋佳节转瞬即逝,却不是每个人都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夜。比如许多人不满于中秋当日便要乘车回城,无法与家人共度中秋夜。一位刚去美国留学的同学近日也在qq上留言道:你们吃的不是月饼,是亲情。一临近中秋节,中国人以及各地华人便开始筹划着与家人团聚、互赠月饼、送上祝福,这些早在几千年前便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做的问题。但不管形式如何,花样如何,人们在中秋夜都是想着团圆、祝福、平安,以此为初衷。中秋夜的月亮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无论是远在他乡的,还是正与家人团聚的人们,都会向月亮祈求幸福、平安,人们在这一夜会突然看到更多的希望、得到更多的安慰,也许明天要面对的现实依然残酷,但人们在这一夜得到的精神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向月亮祈福的方式多种多样,那么自然也衍生出各种中秋习俗。
一、两千年前,古人祭月祈福,文人赏月吟诗、把酒言欢,孩童手提花灯、自制彩灯,壮士青年巧舞火龙,而如今,公园、沙滩、露天阳台,各处都是人们赏月之处,虽然中秋依然重要,各类习俗却渐被忽略,留下的多是品月饼、赏月亮。可以说在繁忙匆促的都市生活中,有些精神文化已逐渐失去重视,人们对物质上的追求正在取代精神文化。
因此,中秋节其中的文化内涵需要得到人们的重新重视。鉴于此,我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广场上举办中秋花灯会,可以在广场中央树立一个祈愿榜,让人们将对月亮许下的愿望写在便条上。人们在便条上看到其他人的愿望,得到的多是心灵间的交流。
2.政府可利用电视、广播等制作公益宣传广告,主要利用中秋传统文化因素,加以现代
因素,引起观众、听众的共鸣,增大中秋节的文化影响力。
3.临近中秋时,可组织中秋诗词创作比赛、中秋故事小说比赛等,在中秋节前评出奖项
并在图书馆或文化广场展览相对优秀作品。
而社区物业则可以组织业主进行游园活动,游园期间组织提花灯、吟诵古诗或自主作诗等等活动,以营造中秋文化氛围。现今社区内宣传海报早已盛行,但内容往往一成不变,社区工作人员需在宣传内容上创新,这样宣传效果会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像图书馆、画廊、艺术馆这样的地方则更有实力做好提高中秋文化影响力的措施。集古今中秋文化于一体的作品势必引起更大反响。这种艺术性较强的文化宣传更受大众欢迎。
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同样可以起到中秋文化的影响力。在国外诗歌鉴赏、中秋讲座、花灯游街等中秋活动无疑使中国中秋文化在世界平台的影响力大大增加,从而使得中秋节不仅在影响中国,更在影响世界。
实际上,中秋节的文化并非只是一些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更多的是国人长期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至关重要却常被忽略。
文化思考问题 茶与咖啡的文化思考篇四
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刘雪莹应用心理
2016120683 2016.11.2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先进文化充满信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未来文化发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具体体现在文化发展和比较中,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能正确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对待不同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就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标志着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同和身份认同。它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是一种主体性心态的自然呈现。
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指向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本质特征。人作为一种生命个体,既是物质性存在,又是社会精神性存在,人存在于社会中,也就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在对象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形成人对自身所处文化世界的精神构建。文化本质上,是人的精神追求及创造的产物,人的主体精神和本质力量的自信构成文化自信的核心。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人具有能动性和价值指向性。在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历史主体都受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驱动和牵引,力求按照社会的目的来积极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和需要。
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是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自信应成为衡量小康社会国民素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指标。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 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
文化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20 年代初, 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无能, 也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其中的每一次民族危机都加重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失望, 甚至都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 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与这种文化自卑心理相反, 同时存在的是文化自负心理。文化自负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的自满自足和妄自尊大。这种心理的思想根源是“天朝”意识和“中央之国”情结, 其特点是为我独尊,当面对外来文化时, 往往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加以对待, 反而产生对立、排斥和抗拒情绪, 固守传统, 盲目排外, 致使闭关锁国政策占据上风, 失去了本应获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中兴的机会。直到今天, 不少人依然保留着一种习惯,与这种文化上的自满、自大和自负相伴随的, 往往是文化上的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同时, 也包含和折射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自我封闭, 处处设防。其实, 文化自负或者文化自大, 在一定意义上, 所表现和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极度的文化不自信。
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 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 确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不同,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 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 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 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信心,才能不断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强,从而建设文化强国。因此,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一种文化自信的心态。文化自信,从本质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具体体现为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对比中,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能正确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内涵与价值,并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信心,同时,对待不同文化时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只有弄清楚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才能厘清文化发展的动力,提升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以文化自信作为主体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本质来讲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心态。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与特质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根基,国家的强盛是我们提振文化自信的国力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理论根基,党的领导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指引力量。认清文化自信的来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