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子和学生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和学生教案篇一
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一分为二,主讲优点,顺带出缺点。所以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从孔子的话中概括出每个人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方能明白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概括每个人的优缺点,是明白孔子教育理念的首要环节,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那理解孔子这些教育理念就成了“海市蜃楼”了。
第三节中孔子有这么一段话:“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能轻易亲近他。他们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总的来说,从这句话中找出每个人的优缺点来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同学们在学习时,很快找出了颜回和子贡的优缺点来,但到子路时,有同学把“谦厚”、“忍让”也归为优点了,说明对这个句子不理解。我便提示:子路的优点很好找,和前面的二位一样,孔子说得明明白白的,同学们也找到了,是“勇敢”;现在要找一找子路的不足之处。有一同学发言说是“学习不够”,全班同学便无下文。我就让同学们读句子。就这么短短的十六个字的句子,让同学们变着花样地读了几遍,仍然毫无反应——懵掉的该轮到我了。这时,有个同学认定“仍待”是缺点时提醒了我:对呀,这个词他们不理解,这个句子他们能理解吗?于是马上展开对“仍待”这个词的学习:仍——持续不断,待——需要。仍待——继续需要;仍然需要。好,“仍待学习”呢?仍然需要学习。那么哪些方面仍然需要学习的呢?这时,终于有同学明白了,是谦厚、忍让不够,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行,明白了,回读句子,又对这个“但”字不明白了。那就把孔子说的话完整地读下来,看看有几个“但”字,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不明白。那就再给力学习这个“但”字吧!哦,在句中表示转折啊。第一个是从对颜回的赞许转到对颜回指出不足;第二个是从子贡的优点转到缺点,这第三个是从对子路的赞扬转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才解决了这个环节的学习。
回顾“找出每个人的优缺点”这个环节的进展过程,似乎给了我当头棒喝:这些所谓的四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又要抓什么“关注表达”来了。其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又何尝不曾“关注表达”呢?重要的是不脱节,不掉链子。
孔子和学生教案篇二
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
1、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理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
2、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本来解决问题。思想上信马由缰,节外生枝现象突出,“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
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学生围绕文本学习,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校园。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何在“课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课本身”?仍值得深思。
孔子和学生教案篇三
《孔子和学生》这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这不仅符合该类课型的特征,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使文本的“召唤结构”和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共振,使课堂极富张力和魅力。
我发现,教学中“静思默想”和“反馈交流”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孔子的品质的,如果能适当追问,引领学生的感悟走向深入,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就更好了。
语文课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