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黛玉有感600字(2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一
读懂了她的美
林黛玉生来娇美,长大后更是一个美人,但更美的是她的才华,她的诗文,且说才华,她的诗文在第八回合元妃省亲中便初展头角,多说无益,先来看看这黛玉为宝玉写的《杏帘在望》中最后两句“一地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而这元妃看了之后,有说不出的高兴。可惜她这绝世才华却成为了她以后悲惨生活上悲哀的寄托。她的美,虽令人惊叹,但也令人不屑。可是,别人不知道的,才华只是她一生中最重的一笔,也是这一笔,让她对人生产生了幻灭感。
读懂了她的悲
你是否想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黛玉便是这般,她虽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却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当领赏时,她的奖赏也是最少。她没有能依靠的人,没有依靠的事,原本手中想拥有的爱情中的安心与对宝玉的信心,也随着宝钗的到来烟消云散。有人说,黛玉自己对宝玉没有信心,清高自傲;也有人说,是她配不上宝玉,家世衰弱。可是你知道,黛玉她一人在荣国府里孤身住在潇湘馆,自尊与自卑让她不堪重负,只能用清高自傲来掩盖她的悲。在荣国府的日子,每一步走得小心翼翼;心中悲屈无处可泄,只好葬花泄恨;宝玉大婚,黛玉心痛难忍,毅然焚稿断情,一命呜呼时,她的悲,谁能懂?她紧紧攥着的爱情与自尊竟如此不值?宝玉,黛玉与宝钗三人的相遇,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可三人间,最痛苦的人是谁?还不是她——-“潇湘妃子”林黛玉。
读懂了她的痛
有人说,身体上的痛不是真的痛,而心上的痛才是永恒的。每当我看到她焚烧断情时,心中不免心酸,她好歹也是史老太太的外甥女,临死前竟没有一个人去过问。黛玉早年失母,身子本来就弱,为何还要遭此厄运?封建社会有多黑?贾母,凤姐和王夫人为何这样歹毒?不知地下的黛玉知了如何想呢?封建社会的迫害,使宝玉与黛玉成了一对阴阳相隔的苦命鸳鸯。黛玉,她已痛得麻木不仁,伤得体无完肤。别人说,多愁善感让黛玉魂归西天,但要不是封建社会的残害,她会多愁善感吗?
读懂了她的愿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她虽没有“可叹停机德”的宝钗那么讨人喜爱,却有“堪怜咏絮才”的清高才华;她虽没有彭祖之长寿,但她流星一般的短暂生命却“生如夏花,灿如秋叶”。她虽没有优哉游哉的自由生活,可她的心从未更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卑微的星星之愿,会永远的珍藏在她心中。
我愿这个命运多舛却满腹诗文的女子,来世生于盛世,得一有心人,白首不分离。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
黛玉,一个中国古典名著中看似娇弱的女子,却曾多次在我心中引起千层波澜。黛玉,你是奇女子,我欣赏你,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他人说你尖酸刻薄,我知道这正是你率真的体现,为此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他人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我知道你是不愿口是心非,如薛宝钗圆滑。为此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他人说你是娇滴小女子,称你为“颦儿”。我知道你是长年多病,抑郁才使身体弱。但谁能不说你坚贞不屈。为此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香菱学诗,我可以看出你认真、善良、有责任心、无封建等级关键。对于薛蟠的小侍妾,你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尽全力帮她学懂诗文。当香菱有错误时,你可以一语道破。倘若如宝钗般委婉,香菱怎能如此快得学成。你是一个好老师。为此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你与宝玉真心相爱,当所有人都希望宝玉走入仕途,你却让他遵循内心感受。他人说你与宝玉同叛逆,但谁人不知你和宝玉是志同道合,你是最了解宝玉的,当得知宝玉之妻另有其人,“焚稿断痴情”。体现你对宝玉一片痴心,对爱情坚贞不屈。虽然抑郁而死,死的悲惨,但也壮烈,谁人不说宝玉一心向你,为此看破红尘出家落发为僧。我认为《红楼梦》中也就只有尤三姐的忠贞可以与你相媲美。为此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黛玉,一个曹雪芹著作中的传奇女子。虽人无完人,但那一点点的缺点怎么掩盖住你在我心中的美。我要赞扬你,我要把掌声送给你。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三
曹公十年心血凝聚出的一颗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明珠,享誉古今中外。其内容思想所含之深广,我并不能如大家一般妙语连珠,鞭辟入里地陈述所感,只能在这提出些许拙见,以表我对此作的喜爱与仰慕。
拜读完全书,黛玉给我的感触最深。常说林黛玉就是《红楼梦》的灵魂,读懂的林黛玉就读懂了《红楼梦》。曹公笔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遗世独立的绝代美人跃然纸上。在烟火缭绕俗世,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浪漫,让人心生倾慕。
有人为附庸风雅,读红楼或更甚之仅是人云亦云地拾人牙慧,道黛玉格局小,心眼小。殊不知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误解。太不尊重曹公心仪的女主角,也太侮辱我心中风光霁月的黛玉了。我所仰慕的黛玉,有着绝代姿容且蕙质兰心,清高孤傲。有貌有才有思想,绝无那般肉薄心窄。
初入荣国府,面对不熟悉的人的环境,黛玉的表现出极强适应能力和礼数周全,滴水不漏的对答。一如王夫人九曲十八弯的敲打——别沾惹惹宝玉。黛玉的回答游刃有余,先是说自己会包容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兄长;其次又将母亲对宝玉的赞美道出;最后再让王夫人放心。要知道黛玉说出这番话也还未曾及笄,如此知世故而不世故,既不让王夫人生怨,又摆脱“沾惹”之嫌,还不让人看轻,这何不为聪慧?如这般,没有心胸开阔,情商高,难能做到!这气度哪里来,书中黛玉是出身钟鼎之家的曼妙闺秀,再联系后来随口咏《葬花吟》等,不难想出这跟黛玉好读书有关。书读多了,视野宽了,眼界便宽了,才有此般超拔群芳的胸襟和才情。
再是,有许多人因黛玉当面怼周家娘子“别人挑剩下的,才来给我”而认为黛玉小心眼失“礼数”。可是原就出身于世家的黛玉,如果容忍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的行径,那就不叫气量大了,那是没脾气了。且今后她可能就要以这种委屈的姿态在贾府里小心度日了。通过一句话,给了这些惯好欺软怕硬下人们一个当头棒喝。这就是林黛玉,不虚与委蛇也不委曲求全,有着健全的人格和底线,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历来的称颂的气节吗?
曹公笔下的每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各有可爱可恨之处,只不过我独爱黛玉。黛玉的心如冰玉那般晶莹,如赤子那般率真。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不了解全貌就去对她的人生她的品行多加置喙。一如当下,无论现实还是网络,总会有人对只知微末的事情擅定其性质好坏,甚至去抨击、辱骂,到最后发现事情并非如他们所见的不堪,再说句“抱歉,误会了”。可这轻飘飘的言语能弥补受害者内心的创伤吗?倘若,他们能学的黛玉的三分才情,能把自身素质提高些,怎会有这些难看的事情发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依我所感,《红楼梦》是一个旖旎的悲剧,一个有美好的黛玉存在的世界。
以上为我的浅陋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四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有着绝世的美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除了美貌她还有着别人没有的性格。她性格中最显著也是最特别的就是她的敏感。有人评价她是“一手一个药坛子,一手一个醋坛子”,比如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送宫花。从行走路线上看,本是顺道一路走来,最后才到黛玉那儿,走到哪儿送到哪儿。凤姐、迎春姊妹、黛玉,没有先后顺序可言;再从宫花来看,十二枝宫花,样式可能有别,但材质应完全一样,工艺也应相同,都是上品,没有孰优孰劣。送给迎、探、惜时,都是她们的丫头收的,送给凤姐四枝,也是平儿打开匣子拿的,凤姐看后又还回两枝,命:“送到那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此前未有人挑挑拣拣。送给黛玉时,虽只剩下两枝,但并不是她们挑剩下的。可黛玉得知凤姐及三位姑娘都有了时,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她又是一个极其细心的人,不管是做事还是干嘛,都会十分认真细致比如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薛宝钗对林黛玉的评价: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因为林黛玉那特殊的性格,再加上心病重,所以死的很凄凉,令人惋惜。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且看那大观园之繁荣瑰丽,且听五玄琴天籁仙乐,且品绝世风华之诗吟!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是原文中林黛玉的真实写照,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也为她令人潸然泪下的结局而埋下了伏笔。林黛玉本是太虚幻境绛珠仙子,为偿甘露之惠,自甘坠下凡尘,但那原本冰清玉洁的仙子,却未曾沾染上尘世间的世俗,依旧是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林黛玉赚了我们太多的眼泪,她天性孤傲,天真纯洁,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社会世俗功利的影响,她我行我素,但是在贾府这样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中,自然不会有好人缘。
我是欣赏林黛玉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固然率真却决不莽撞,恰恰相反,她行事十分谨慎。这一特点在原文第三回《黛玉初进荣国府》中即可看出“黛玉常听得他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他人耻笑了他去。”这段话将林黛玉的行事谨慎,描写的淋漓尽致,也将黛玉心思的缜密刻画的入木三分。
自古才女都是悲春伤秋,多愁善感的,像林黛玉这般脱俗的人儿,也不例外。黛玉的多愁善感,最经典的一段的体现在“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中。她不忍心落花被玷污,希望她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曾在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中问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因此又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一杯净土掩风流。”至此,“黛玉葬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痕迹!
林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她的才华在大观园众人中自是首屈一指的。《葬花吟》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是深刻的表现了黛玉在封建社会所遭受的精神上的苦难,却也体现了黛玉的惊世才华。还有在赏菊是黛玉所吟咏的《咏菊》、《问菊》,也才压群雄。这无一不展示了林黛玉不容忽视的卓越才华。
林黛玉不仅纯洁孤傲、行事谨慎,心思缜密、多愁善感、拥有着卓越才华,还是一位不遵守封建礼仪的叛逆者,思想前卫。即使她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损,孤独返太虚,是悲剧的代表人物,也瑕不掩瑜。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六
“唉,和朋友吵架真是烦,还是去图书馆解解气吧。”我边想边朝图书馆走去。“四大名著还没看完呢,先从红楼梦开始吧!”听别人这么一说,我也拿了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这时,书里忽然闪出一道金光,把我吸了进去,只觉一阵天旋地转,触目所及竟是一条彩虹隧道。这条彩虹隧道把我传送到了一个陌生世界的上空,便马上消失了,我重重地摔了下去。
“哎哟,痛死了!什么嘛!”我抱怨道。咦,这是什么地方?清澈的水池,碧绿的大树,散发芳香的花朵,还有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这不是大观园吗?不会吧,我揉了揉眼睛,居然是真的!
这时,我看见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姑娘,正朝我款款走来。是林黛玉!我激动得愣在原地,而林黛玉却走到了我的身边,轻轻将我扶起,朱唇微启,柔声问道:“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我这才回过神来,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真是盛世美颜呢,比那插图上的还要美上千百倍。
这时林黛玉又接着说:“子诒,你若遇到什么心烦的事情,可与我诉说。”我摇摇头说:“唉!我最好的朋友现在总是针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去找她,她居然说讨厌我,我说了她几句就走了。”林黛玉听完,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应当体谅她,很有可能她这几天是心情不好,想想之前她对你多好,或许你们都有错,去道歉吧。”
这时又是一道金光,我被传送了回去,想到刚才林黛玉的一番话,我立即冲出图书馆,向好朋友的家跑去……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七
深秋。
我回到了晚清的金陵,街上人来人往,小贩们在起劲的叫卖,还不时的搓一下手。我的目光搜寻着,突然看到了“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对了,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大观园内一片欢声笑语,那些活泼的身影掩饰了秋日的肃杀。转过沁芳亭,远远地望见几处竹林掩映的一个院子,走近了,原来是潇湘馆。
我走了进去,好清幽的环境!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静谧。满地的落花被冷风吹起,响起一片簌簌的声音。正不知何处寻找我要拜访的人物,犹豫时,突然一个丫鬟冒出来,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问“你是哪里的人?”“我从21世纪来,想拜访林黛玉。”“那,那好吧,可我先得进去说一声。林姑娘不愿意见陌生人的。”一会,我被丫鬟领着来到了屋里,一进去就闻到浓浓的药香。映入眼帘的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旁边摆着一架雕着花儿的古琴。“这是我家小姐”随着丫鬟的话音,一位姑娘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头发挽着髻,插了一支白玉的钗,别了两朵粉绿的小花。身着白色立领中衣,浅蓝色带白砂刺绣的交领常服,湖蓝色裙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真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让我坐下,笑了笑说:“屋子里的药味熏着你了吧,我早已不习惯了。”黛玉的声音柔柔软软的,我说:“还好。你的院子坐落在这样偏僻处,周围很清净,很符合林姑娘的性情。”她的脸上一下子现出了哀愁,缓缓转身走到了窗前。“我从小寄居在外祖母家,在别人面前,我处处小心行事。从不表现我的愿望要求,可即使这样别人仍还免不了说我,还有这一身的病……谁又能知道我的内心痛苦。”说着,两行清泪从面颊上滚落。我禁不住走上前搂住了她瘦削的肩头。原来,她是如此的脆弱,怪不得曹雪芹先生把她比作芙蓉的“风露清愁”。
“有时候我想,化为那凋零的梨花,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一阵冷风吹过,黛玉剧烈的咳嗽起来,我替她把窗关上,她走到书桌前提起毛笔,我忙拿了一件斗篷给她披上。她已写下一句:秋花惨淡秋草黄。我看了,鼻子一酸。又写: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几滴眼泪轻轻滑过黛玉的脸庞,泪珠滴到桌上向周围弹开。写完后,她坐在床上,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里闪着泪光,好似木雕泥塑一般。我知道,劝是没有用的。坐上时空穿越机,我回到了2010年。
这次拜访,让我重新认识了林黛玉,她不像她给人们的印象:小性儿,哭哭啼啼。她有着敏感细腻的内心,从小寄居在外祖母家,饱受风刀霜剑。《葬花吟》中的那一句诗,表明了黛玉感花伤己,愁绪悲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八
轻轻合上手上之书,微微闭上双眸,静静陷入沉思。霎时,一股感伤之情冲上心头,像一阵阵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
依稀记得往日黛玉的一笑一颦,倾国倾城;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动人心弦;记得她那惊世的才情,比之王昭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记得她那份独有的凄美,纵观历史,何人能比之?憔悴的容颜,柔弱的身骨,令人无不可怜心疼。没有王熙凤的要强,没有史湘云的直白,没有薛宝钗的矫情,只有那份空灵,婉约,伤感的气质,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那样的悄怆幽邃。
黛玉的爱情忧伤却美丽,她与贾宝玉的爱情终究是没有修成正果,但这段爱情却是纯真的。没有华丽浪漫的形式主义,只有那绵长的思念和那无尽的悔泪。
黛玉的心是大悲之心,也是由于这样的心,才会让她香消玉殒;看似远离尘世,却看不破红尘,这就是黛玉的处境。于是,当刺激来临时,她只能伤,默默地心痛,偷偷地抹一把泪,慢慢地写下一首首诗,以告慰自己。黛玉,你这是何苦呢?
对于黛玉,我是既恨又爱。我恨,恨她的痴情,恨她的悲观,恨她那坎坷的身世;我爱,爱她的容颜,爱她的性格,爱她那叹为观止的诗文。哎!可惜啊!她走了!在宝玉的大喜之日——走了!她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带走了众人的眼泪······
沉思中,我仿佛又看到她在葬花泣残红;在感伤题五美······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先生对自己的小说《红楼梦》的评价,而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曹雪芹先生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作者知音难寻的无奈和苦闷。但我却十分喜欢《红楼梦》,却只因黛玉的诗与痴情。
今年暑假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可这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评论两人的爱恋呢?其实,自从读完《红楼梦》,黛玉的影子就印在了我的心里。后来再次翻看此书,隐约中似乎能听到黛玉柔弱的喘息,模糊中仿佛能看见黛玉略带伤感的容颜。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娇气做作”,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他与别的女人在一起。而宝玉给黛玉的时间确实太少,黛玉的心里的柔软细腻,宝玉从未体会的到。所以,她有时才会发脾气,会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的情感。
诗,是黛玉美丽的灵魂,精神的寄托。每当我读到她的诗,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平静下来。还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我的心便像被万箭穿心般,不停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黛玉的泪向人们展示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所以一生都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可是,黛玉的话还没说完,就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但却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红楼梦》,本想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就像尘埃一样在我的心中中飞扬、旋转、舞动……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
读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回忆,得到不少信息。收获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泼脏水连孩子都泼出去了是有的,买箱子把老鼠也锁进来了,两种情形是都有的。
当年《红楼梦》电视剧拍成,一时万人空巷,先睹为快,赞不绝口,说是有那么几绝,原著绝了,音乐绝了,演员绝了。王老师的若干插曲更是被人佩服到了五体投地。今天看他的有关回忆,十分感动于他的精诚,惊叹于他的水平。为了一首《枉凝眉》,他曾经苦苦思考酝酿一年多时间,写出来以后,在那深夜里,他独自伏在钢琴上泪流满面情不能已。从自己感动起,进而感动了亿万人。
作曲的过程,就是一再重读原著的过程。如何准确把握作者作品的“意”的“味”,他不止一次对自己进行拷打,肯定了又否定,否定了又肯定,在似乎拿准认定后又毅然放弃,受够了熬煎,终于成就了这不朽艺术。其中对林黛玉此人的认识,就最好地诠释了他这种痛苦心理历程。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双璧还是对立物?作者钟情的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种选择,痛苦的选择?他在思考,发现林黛玉这姑娘的确是个毛病很不少的人。她体弱多病,孤僻自闭,低调又高傲,“脸多性带”,不合群,不入流,小性子,动不动就给人脸色,弄得大家都敬而远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偏偏最受作者的宠爱,一如蒲松龄之喜爱婴宁姑娘。把作者全部审美理想寄托在这浑身毛病的人物身上。无怪乎前些年的大学生们说,最佳选择是与林黛玉谈恋爱,与薛宝钗结婚,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也就是如此。林黛玉的幸就是不幸,她不应该把人世人生看得那么透,而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作者也就让她把这生命代价付出去了。
突然想到,那个多愁善感冰雪聪明的林黛玉莫非就是作者的另一半,而那薛宝钗则是作者的另一半,作者的另一个分身是贾宝玉,就在这二者间痛苦而艰难地选择着。又想到,中国人喜欢有毛病的英雄,因为觉得这样的人自己也能做到,随便学其一点也就成功了,而全是优点的人会叫人觉得遥不可及,自己做不到。
明知木腐虫犹蠹,火到堂前燕不飞。王立平就是这样,钻到木头中,一钻就是几年,终于钻出一个洞来。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一
林黛玉可是人人皆知的大人物,可她怎么会来我家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正在家看爷爷的爷爷珍藏的《红楼梦》。忽然眼前白光绿光一闪,出现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仔细一看:那人穿着一件绿白相配的丝绸纱衣,面色苍白,一双大眼睛来回扑扇——这不是林黛玉吗?“哇!”我尖叫起来,“你怎么来啦?”林黛玉一脸委屈地说道:“我……我怎么知道……”说着,就要掉下泪来。“你,你不要哭嘛!再说,再说住我家不是也挺好的嘛!”我赶紧安慰她说。“哦?那就麻烦你了。”林黛玉小心地说道。之后,我赶紧给她腾了一张床,找了几件衣服。
中午,我隆重地给老爸老妈介绍了林黛玉。老爸老妈兴奋的不得了,给她(我也跟着沾光)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林黛玉更是大惊小怪的品尝每一道菜。
下午,因为黛玉姐姐来了,我被特许玩一个小时电脑,谁知她也想学,我帮她申请了一个qq,网名叫:黛玉仙子,是她自己起的。(当然,我也把字体调成了繁体字,不然她看不懂)。不久就有人加她了,还跟她说你好。黛玉姐姐学得很快,不一会儿连cs也会打了,摩尔庄园更是不在话下。
晚上,正当我们品尝哈根达丝冰激凌的时候,一道白光绿光一闪,黛玉姐姐不见了。
我伤心地打开了《红楼梦》的插画时,我惊呆了——在那黑白插图上,黛玉姐姐突然冲我眨了一下眼睛,真的。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二
夜深人静,窗外的竹子在微弱的烛光下轻轻摇曳。是谁在潇湘馆里对着窗外的竹子发呆?是谁不时地从潇湘馆里传出一阵阵的咳嗽之声?又是谁久久不愿入睡?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她“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她就是惹人怜爱,内慧外秀的林黛玉。
她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府贾敏和林如海的女儿。他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的身世极其可怜,不过这些悲惨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到她的才华,她依旧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西施沉鱼落雁,貂蝉闭月羞花,而黛玉是“两湾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它不仅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满怀的诗情。
在大观园里结社吟诗,充分的体现了林黛玉的有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在哀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在反抗;“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她很无奈… …
她才华横溢,而且十分的有气质,她深深的高贵气质吸引着我;她孤傲一世的性格宛如一位脱俗的仙女。她的性格在大多数人眼中,都认为她小气刻薄,敏感多疑,其实她的性格跟她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有的联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大观园里,她只能用小气刻薄来保护她惟一仅存的自尊心。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又使她产生了莫大的自卑。
林黛玉,一个美貌,有才和高贵气质于一身的人。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三
“在纸上写20个自己的名字,放在枕头底下,晚上入睡时你就能穿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见到自己想见的人……”同学的话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我,只是期待着那份精彩的邂逅……
一滴冰凉的泪水滴在了我的衣袖,我仿佛听到了心碎的气味。一睁眼,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映入我的眼帘——那是林黛玉。她躺在床上,在泪水中奄奄一息。那憔悴的面庞仿佛是两个大字:放弃。她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美丽的面庞中透着淡雅。这真是此美只在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哪怕苍白,也挡不住她独特的气质。
“发生了什么?”出于对林黛玉的关心与同情,我急忙坐在她的床边问。
“我快不行了,我……”她艰难地张开嘴,用干枯的喉咙扯出了这句话。她的眼神中没有希望,没有梦想,只有如掉进无底洞般的绝望与痛苦。
“别乱说!”林黛玉的话让我急了,“即使你受委屈,即使你不如意,但再怎么样,不要这样干躺在这儿绝望,干躺在这儿流泪!”
“那我还能怎么做?”林黛玉呻吟着。
“乐观!”
“乐观?”
“对,冬去春又来,风雨后便是彩虹,在挫折来临时,你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困难。你要相信,你总能在最深的绝望中,遇到最美的精彩!”
林黛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空气中那伤感的气息仿佛在一点一滴地消散……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拥有那份乐观,必定能在生活中找到光明与希望。
枕头下的那张白纸已经消失,我与黛玉的相遇好像消失地毫无痕迹。穿越回家的路上,一路冬雪,但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苗头……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四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题记
晴光潋滟的午后,掀开泛黄的书页,循着淡雅的书卷墨香,穿越时光去寻觅一抹馨香。
林黛玉,如今的我仍不知应该怎样描绘你。
懵懂之时,第一次翻开《红楼梦》,虽没有苦得“一把辛酸泪”,却也为你的命运而感慨。总觉得,你太过于柔弱,总是一副泪水涟涟的样子,以至于最后落个如此凄凉的下场。充满内心的,只是同情而已。
而现在,当我又一次翻开《红楼梦》,走进那金雕玉砌、满目琉璃的大观园,却发现,原来你并非柔弱得那么不堪一击。你可以背着年幼丧母的伤痛寄人篱下,日对着那凄冷的墙壁,却未曾逃避;你在那一片污浊中高傲地昂起头,而不是像薛宝钗一样活得太“聪慧”;你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辛酸苦辣,而不是戴上华丽的面具去迎合别人。
你是如此鲜明地活在那座外观精美的牢笼中,犹如一束空谷幽兰,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直到最后宝钗如愿地戴上“宝二奶奶”的头衔,你只能拂袖离去。你是否想过,这鲜明的性格是一种羁绊?
答案是否定的。
当最后繁华落尽,富贵如云烟散去之后,那些为名利、地位倾尽自己一生的人,才是真正可悲而可笑的。一切转瞬成空,青春似水逝去,“金满箱,银满箱”顷刻空荡荡,不要说是地位和权力。那些将此作为一生最高奋斗目标的人,唯有哑然罢。
林黛玉,而你却可以含笑九泉,因为至少你的一生都是无愧于自己的。你没有成为这封建社会的俘虏,你并不是一具躯壳。即使你曾经绝望过,你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你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但你没有为这封建的黑暗而改变自己原本的面容,没有顺应他人阿谀奉承的步伐。或许于你而言,离开才是最好的归宿,死亡于你,不是终结,亦不是痛苦,而是踏上开往天堂的列车,去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你本就不属于这红尘俗世,只为偿他一段恩情,却倾尽这一世泪水。
林黛玉,你是苍茫黑暗中的一抹嫣红,是大观园中唯一令人怜惜的“潇湘妃子”。
第二次品读林黛玉,我终于释然。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五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就风情万种。
有些人把生活比喻成“镜子”说“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这种比喻真是叫我喷饭,生活如果真是这么简单倒也好了,整天呵呵笑着,日子就阳光明媚。
我一直抱着韩寒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信仰——“做自己的主人翁,统领自己的城池”尽管不太喜欢韩这个人,他的书读后也感觉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发生的故事,荒凉至极。
他还有这样的张狂,还有这样的棱角,也许就是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然后自己给自己搭建一个闹哄哄的城市吧,只是,在我看,这城市堆砌得乱七八糟,一团雾水。
这是他的生活,我想我也不再多说了。
在自己的城池中纵横拔邑,有的时候,出来看看也不错,看看别人的生活。姚明24万办一场婚礼,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名人嘛,不办的气派一些,堂皇一些,既不合逻辑,也丢人,不是吗?24万只徒留像我这样的百姓唏嘘感叹一番罢了。
有钱好啊,谁不想有钱,如果钱不是问题,那物质欲望不就满足得半点不剩了?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抓一手银行卡,抱着一水桶金银珠宝的样子,嘿,不好意思,连自己都闻到自己满身的铜臭味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不相信有什么真可以抵过万贯家财的,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比如人,比如感情,比如理想。据我观察,人在少年时多半是富有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外部丰满,内心空虚,我希望我不会走上这条路。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六
回味红楼,眼前仿佛浮现起她的一颦一笑。黛玉的敏感、忧郁、孤芳自怜,何不曾每分每秒牵动着读者的思绪呢?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便是黛玉初到贾府,她给予宝玉的第一印象。身世飘零造成了黛玉忧郁、多愁善感,黛玉的孩提时遭受过离丧之痛,她写的诗常表达出她伤悼双亲的哀叹之感。在七十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比喻自己的一生无依无靠。
可黛玉为何多泪呢?孤苦伶仃的身世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她时常孤凄悲凉。而使她流泪最多者,莫过于与宝玉的爱情。终日以泪洗脸,泪中含泪含悲含恨含爱含苦,当她再也没有一滴泪水时,唯有泪尽夭亡,断魂逝去……
历来谈及黛玉性格的特点时,都少不了提及她的敏感多疑。这便由细枝末节中便能看出端倪。如“周瑞家分送宫花”,当时收到宫花的人无不谢过,唯有黛玉却开口问:“是单独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答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林姑娘的了。”黛玉便摆出轻蔑的样子,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周瑞家听了,一声不吭。一般人看到这里,便会觉得黛玉小气敏感了,这么斤斤计较。
追溯到当年初入贾府,黛玉便步步留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看到这里,大家都或许不喜欢黛玉。可偏偏正因如此,我却对黛玉颇为喜爱,对她尤为怜惜。作为一个女子,其实保留最真的一面是重要的,她或许没有宝钗的聪慧,因为有缺点,宝玉与她相处时没距离感。
黛玉极具诗才。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慨然。黛玉的诗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
红楼最终结果,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却是令人感到惋惜。伊人已逝,君随之看破红尘。黛玉小气,说话刻薄,经常发脾气。做了那么多却是为了宝玉一人。泪水,也只是最后捍卫爱情的工具了。
冷冬暖阳下,手执一本红楼,听闻黛玉凄美的悲欢离歌的人生,为之滴下一颗晶莹泪。心里浮现出一词便是自古的“红颜薄命”。
虽书已看尽,而黛玉的故事却在心中扎根。黛玉逝世,宝玉出家。每次看到这里,却颇想把书往前翻弄,再次回想黛玉初入贾府之片段。
正因为此书,让我为黛玉的情感在心中纠理缠绕了千回,至今忆起,便也是牵肠挂肚了!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七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难平。——题记
她,虽生得标致但病魔缠身。
在众人眼中,她年貌虽小,但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但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宝玉眼中,她更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样标致的外貌却带着难缠的病魔,正是她悲惨结局的预兆。
她,虽身处豪门但内心凄凉。
母亲的瘁然离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寄人篱下又不能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必须恪守贾府的各种烦琐的礼节。这种矛盾的境遇使她变得愈来愈抑郁,觉得大观园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吟出“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这种催人泪下的诗句。她独自过着的凄凉的生活由此也可见一斑。
她,虽深得宝玉爱怜但最终还是未得圆满。
她独自对着菊花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从这足以窥见她对宝玉的期望,并非只是局限于是一位伴随左右的如意郎君,更是一个在茫茫尘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但在贾府这种等级森严的地方,这种想法被视为天真,最后宝玉还是娶了宝钗,她只落得个遗憾而去的结局。她最后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包含了全部的惨痛含意。
被封建的礼教束缚,个性得不到释放,想要飞翔却总被困在桎梏中,最后只落个含泪而逝。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个悲剧性人物——林黛玉。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八
看完《红楼梦》,我没有记下那块无情的宝玉,也没有记下宁府被抄后的凄凉景象,更没有记下十二金钗的美貌,惟一让我记住的,是林黛玉那一次次悲苦的眼泪。
望着那一行行文字,想象着她当时的悲凉景象,心中不禁生起一丝怜悯。黛玉是不幸的,父母双双早亡,使她得不到亲情,也为她日后的多愁善感深深地埋下了根子。然而她又是幸运的,贾母的关爱,宝玉的痴情安抚着她那颗受伤的心灵。黛玉的眼泪,给我以很深的印象,似乎一年到头,她都在流泪,为自己,为亲情,更多的是为宝玉而流。正当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时,宝钗的出现就像是一块大石头,无情地将他们隔开了。宝钗能言善辩,憨厚大方,难道这就是日后太太们喜爱她的原因吗?黛玉悲观多情,体弱多病,难道这就是太太们排挤她的原因吗?我为黛玉不平,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到头来只能自己咽下爱的苦果?
宝玉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黛玉就是最闪亮的一滴水。虽然能言善辩比不上宝钗,但又能说明些什么呢?论相貌,黛玉貌若天仙,宝钗却远远比不上;论才学,宝钗豪放,而黛玉伤感,其实,黛玉胜宝钗一筹,只不过,宝钗表现在口上,而黛玉隐藏在心里。“冷月无声葬花魂”,又有几人知道,这正是黛玉发自内心的感受。确实,黛玉是悲观的,甚至会将落下的桃花埋葬,从中足以看出黛玉的苦楚,只不过,她不敢表达出来罢了。她从不将自己与别人平等看待,甚至自嘲为“居人篱下”,有人认为,那不过是她思念故乡罢了,可是谁又能领会更深层的含义。
从小失去双亲,这失去的何止父母而已,父母的关爱与幸福的生活也随之烟消云散。亲情是什么也弥补不了的,在黛玉心里,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关怀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她清楚自己的地位,她明白自己的未来。只可惜命运与她开了一个玩笑,正当她理解一切时,却惟一遗忘了自己与宝玉的爱。本以为能够顺利得到,从中获取快乐,却不曾想到,太太们的极力排挤,使得她失去了本该到手的爱,失去了惟一的希望。怪不得,在她病重时,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老太太吐露了自己的感情:“您白疼我了!”如此令人震惊的话,就连老太太也未曾料到。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了一些,可惜为时已晚,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或许是因为感情,黛玉对人总是具备戒心,甚至对自己的贴身丫鬟也万分猜疑。可她那里知道,正是因为那一次次的猜疑,一次次的犹豫断送了她那光明的前景,使她坠入痛苦的爱河,却无法自拔。对宝玉的戒心,黛玉日益加增,以至于日后引起一场又一场风波,使太太们深为不悦,对她极力排挤。既然有选择,那就得执着地跟下去,何必猜疑呢?更何况,宝玉是一片赤诚,为何又不肯接受呢?无数次,我为黛玉惋惜,如果她当初改变一些,哪怕是一点点,也许,结局就不会那样凄惨了。可是这样就说明黛玉是胆小的吗?不。临死前,黛玉满怀悲痛,毅然将宝玉送的手帕连同自己的诗稿一同烧了,也算是断了与宝玉的一片痴情。多么刚强的女子!如此做法,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在真相大白后,没有埋怨,也没有眼泪,她只是用焚稿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怨恨。
年复一年,黛玉用自己的眼泪谱写了自己的一生,也用自己的眼泪为自己流下了无尽的遗憾。水一般的灵性,纯真而善良的心造就了这位不平凡的女子,经历了爱与恨的交情,品味了甜与苦的滋味,到头来,却只是红楼梦一场。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十九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该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图画,真实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全部生活,是一短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国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的一部分,其中的语言特点体现出许许多多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谈笑之间,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其中,我对林黛玉形象的感触最深。
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到了神瑛侍者的即后来贾宝玉的灌溉,集天地灵气而成人体,后来有讲“我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创造之出就赋予了她十足的悲剧性。生不逢时代的林黛玉在性格上有独特的叛逆和孤辟。以及她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还有花前痴迷的读《西厢记》毫无避讳。不喜欢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箸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双普通人的眼睛看她,其中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诗情画意灵秀慧洁,最叹息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林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寂寞和悲伤。
纵观全书的内容,可以看出林黛玉具有西施式的清瘦至美,有绝世的姿容,更有西施的娇柔病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是突出了她赋有悲剧性之美。在一个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背景下,她却博览群书,又读过《四书》,而且才思敏捷,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女,奇女子,林黛玉虽然在第三回里才正式出场,但是前一部分对她的描写为后面的描述做了重要的铺垫。她有小心眼,刻薄我们也可以理解,她与众不同,还有一些典型的性格特点:敏感细心,淡泊名利真实,自然,容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同时也多愁善感。
林黛玉初进贾府,作者曹雪芹没有直接着太多的墨描写她的外在美,和内心的性格特点而是巧妙的借用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之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林黛玉便张嘴惊叹道“天下竟然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算是见了!”同时,有又宝玉说到“两弯似蹙非蹙卷眼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谓是将林黛玉的“绝美”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就体现出林黛玉小心谨慎,敏感细心,多愁善感,以及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心态复杂,多愁善感,聪明绝顶和叛逆的心理。在黛玉葬花这一环结中,多愁善感,敏感等发挥的淋漓尽致。“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她的心态。面对花冢前的林黛玉含泪吟出《葬花吟》“花谢花开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一生便是如此,她的生命如同落花一般美丽而短暂,雅致而凄凉,不论曾经如何绚烂的绽放,最终也难逃被秋风摧残的命运。全诗通过丰富而又奇特的想像,黯淡而又凄情的画面,浓烈的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林黛玉细微而复杂的性格特点。同时将小说推向情节的高潮。下一段:鲁迅曾经说过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所以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最终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正如《葬花吟》中所写“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样,她虽身死,但却在污秽虚伪的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那独特的一面,留下了应该属于她的那份真挚和美好。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大概就是黛玉为自己这一生写的结局。当黛玉“去”了,你脸上挂上晶莹的泪珠,你那美丽而又苍白的脸,心中悲呼:“啊!世界如此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你曾痴恋你的宝玉正在成亲。但此时贾府却挂上了红灯笼十分喜庆。曾经不懂你的忧愁,笑你太过悲观,可当我再拿起《红楼梦》时,我哭了。是啊,为你的痴,为你的叛逆,为你的抗争,你的倔强,心中不止一次为你默哀,为你伤心。
“心较比千多一窍”是写你聪慧多才。你的聪颖,在大观园的姐妹中十分闻名。无论是吟菊花,还是吟柳絮,你总表现得才华横溢,卓然不群。“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题五美领”等,无不展现你过人的诗词天赋,可你才华横溢却有何用?你是一代的才女,是一代的天骄之子可又何用?最终你却痴恋娶宝玉而死!为什么?为什么!仅仅因为你是衰落的“清贵之家——林家”之女?无依无靠,无父无母的孤女?还是你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不!都不是,你如同无助地猫咪,猛烈撞击笼子却毫无反击,无人理睬!
是啊!一个人绝不是被家境所评定,决不能因钱财而屏蔽了双眼。世界如此不公平可你应学会坚强,学会鼓励自我。
桃花香里,你提篮挎锄,独自一人洒下一片片落花。心中愁绪满怀,岂是那葬花可以慰藉的?眼中的泪水幽幽流出,心碎满地!宝哥哥疼你,尊重你,可那份凄凉又有谁懂!
你,是落入凡尘的绛珠仙子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和无穷的智慧。你,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可天却偏偏给了她如此不凡,如此不平的命运,为什么?为什么!
你多心,因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你只为自己打算;你固执,因为你讨厌现在的社会,黑暗腐朽,没一点情味。她的聪慧才气,批判封建社会的勇气让我所折服。你是平凡女子,是天上的绛珠仙子,更是生活中的女强人。你值得我们所钦佩。
听!短琴的声音!她又在吟唱了。
风中似乎飘荡着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一
《红楼梦》中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在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人们习惯性地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以褒义词。今天本人冒着被退稿的危险,来谈谈这位大观园中的潇湘妃子——林黛玉。
如假包换的美才女——若是说到金陵十二钗中的美女,那可就非黛玉、宝钗莫属了。然而宝钗美得规矩,黛玉则美得纯净。美则美矣,但若是没有才,也就没有了吸引宝玉的资本,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要有才气,但又不同于宝钗那种饱读诗书、高高在上的俗才。可以说林黛玉是拥有缺陷美的女子,她的缺陷就是她的冷傲、乖僻,甚至是她的小性子。
孤独的人——若说林黛玉是自认清高,多多少少有些偏离事实,还不如说她是个孤独又不愿让人看扁的姑娘。曾记得有这样的情节:黛玉初进荣国府,自己暗地自语“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可见她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冷待送来的宫花,只因为那是最后一朵;哭闹了半天,只是因为被人开玩笑比作戏子……太多太多的自尊心形成了令人讨厌的小性子,至少我不喜欢。
泪坛子——黛玉对哭可算是情有独钟,甚至有一些痴狂。相对古代妇女一哭二闹三上吊,黛玉还算是优雅多了。但是从这能看到她对待事情的软弱:面对困境是哭,面对病痛是以泪当药,甚至在面对婚姻的抉择时依旧是呜呜咽咽……无数的哭声中我感到了她对自己命运、婚姻的无法掌握的无奈,但又仿佛听到了她对封建制度说出强有力的“不”字。
淑女的浪漫情结——宝黛的爱情故事最终成为中国爱情史上的经典,与黛玉的淑女浪漫情结是分不开的。还记得,黛玉满腹愁肠地边吟着诗边将飘落的花瓣掩于泥土之中;还记得,宝黛坐在花阴下,细细地品读《西厢记》;还记得,黛玉抚琴悲往事,焚稿断痴情……这凄美的浪漫,这淑女的痴情是人们望所不及的。
多重的性格——她那或使人爱怜,或使人厌烦的多重性格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她的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拥有如此错杂的性格呢?是双亲早亡的悲苦身世,还是她身在的那个封建的年代,还是与宝玉难续的情缘,造就了她软弱而又刚强的叛逆性格?我不愿妄加评论,只是觉得这多重的性格使她在我眼前成为一个有血有肉丰满可感的人。
是牺牲品,还是英雄?——黛王因为封建制度而死,她是牺牲品吗?我不认为,在那种包办婚姻的年代,能够鼓起勇气去自由恋爱的已经很少,并且因情而死的,恐怕更是廖廖无几,她区区一个柔弱女子竟会为此付出那么多,岂不是指引当时女性走向光明大道的英雄?即使是现在,她仍是活在女性心中的英雄!
悲欢离合,黛玉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人生几何,对于一个悲剧性人物来说,她的魅力是无穷的。不过,尽管黛王如此的令人神往,但我不希望有黛玉二世的出现,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圆满的结局。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二
林黛玉伤情咏《葬花词》;林黛玉魁夺菊花诗;林黛玉焚诗稿断痴情梦。这些充分体会出她多愁善感,任性,多疑敏感和她对封建社会束缚的强烈抨击。
封建社会体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人活着应该追求自由,自由仿佛是人类生活的清新的空气。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情是发自肺腑的,然而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束缚扼杀了他们美好的青春,扼杀了美好的生活向往,也扼杀了他们纯真的爱情,最终凄凄惨惨地死了。
在悲情的黛玉身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弱女子的渴望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就是曹雪芹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就是种子,一旦扎根便会迅速生长。人类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享受自由,因为它使人们成就事业和财富。自由好比一把双刃剑,正确的运用它会带来成功、如果滥用自由也会失去一切。正如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黛玉与薛宝钗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黛玉多愁善感,宝钗性格单一;黛玉任性多疑,宝钗端正贤淑;黛玉没有心机,宝钗深隐城府。种种事实表明黛玉在人情世故方面比宝钗略低一筹。然而正是黛玉的这种清纯,恰恰是美好自由的体现。自由好比遨游在天空的苍鹰;自由宛若黑暗中盛开的莲花;自由好像茫茫草原上驰骋的苍狼。自由宛若黑暗中盛开的莲花;自由好比多情的小雨在天空中自在的飘洒;自由更好似美丽的野百合在山谷间独放幽香!
我眼中的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就像白云般自由,带走我年少的心与你在自由的天地舞翩跹!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三
我有一个同学,他姓曹。
我们班里有体育健将,善长跑步;有写字能手,善长写字;而他有一个特殊本领:善哭!就像个“林黛玉”一样。
有一次,我们上体育课,在偌大的操场上,体育江老师因为他表现不太好,说了他几句,结果悲剧就发生了:只见曹同学嘴一张叫了起来,一颗颗“金豆豆"落下来,随即闭起眼来开始漫游起了操场。
这时体育老师做了一个手势让我们继续做运动,他则像一辆开足马力的摩托车一样,奔驰着去追赶失控的曹同学。我们在一旁哄堂大笑。
最后他被体育老师拉了回来,似乎还不甘心的曹同学仍然“哇唔哇唔哇唔”地大叫,整个操场都听得见。这下我们慌了:完了,如果被那边的一年级同学看到,都知道我们班级有个“林黛玉”了,那就太丢人了,我们都悄悄地灰溜溜地回了教室。
还有一次,我们在写作业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声“哇呜哇呜"声。原来,我们的曹同学正跪在一个女同学面前,说:“嫁(借)给我吧,嫁(借)给我吧"女同学为难地说:“别问我啦!我也没有。"但曹同学仿佛没听见,不管不顾地继续央求着。这下,更多的同学都围观了上来,甚至还有几名"不怕死"的"记者"还对女同学进行了"战地采访”。
曹同学虽然爱哭,天塌下来都阻止不了他,但是自从李老师说了"当你求别人给你什么东西时,哭是完全没用。"他也意识到了,所以他现在也停止了用哭泣解决一切问题。这真是不幸中之万幸!
曹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同学们都会长大的,这些快乐也会越来越少了吧?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四
前几天无意加入了一个红迷群,这使我不禁想起了我最欣赏的林黛玉。在曹雪芹刻画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千奇百怪,各有千秋。有放荡不羁的贾宝玉,有巧舌如簧的王熙凤,有心比天高的晴雯,亦有大家闺秀的薛宝钗,可吾独爱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经常在宝玉面前耍小性子。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宝玉的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就是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她不委屈求全,她敢想敢说,言语犀利。有人说林黛玉是一个好猜忌,耍小性,甚至说话“尖酸刻薄”的人,但我现在认为那只是她保护自己的外衣。
寄人篱下,只能依靠贾母的疼爱,她自卑自尊。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我为她的早逝惋惜,但我要是她也会这么做。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敢于向封建社会思想抗争的女子!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六
溶溶月光,可叹清幽凄凉,簌簌落花,无奈碾落成泥,万千风景因境而生。你的忧郁,让众人痴迷!
曾是灵河畔的一株仙草,大观园的潇湘妃子,被时光的画卷,浅浅的描绘。堪堪的三百年,在历史的赌书泼茶中,仍清晰如昨,只道寻常。
林黛玉,一个空若幽兰却掷地有声的名字。她的一生,如一阕让人柔肠百转,愁思暗结的宋词;而她的人,在凤尾森森的潇湘馆外,在窄窄的沁芳闸边,望东风自嗟,临流水自怜。
她是汲灵气而生的绛珠仙子,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因灌溉之思,不得不卷入情爱的纠缠,只因寄人篱下,无奈顺从命运的迁徙。如果可以,她也想像平常人家的普通女一般,为夫君寒窗洗砚,素手缝针。如此,便可和爱人携手白头,换一世长安。
曾经有一首诗:“柳絮轻扬,如你——”。我在《唐梦令》里,默念你天涯漂泊的孤寂。我在《桃花行》里,读懂了你的桃花明媚的绝艳。
黛玉在贾府内目无下尘,自许清高,她亦在众人面前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因一些小事,哭泣哀怨,害的宝玉总是赔不是。她用情动情,以情对宝玉一人,只因他厌恶世俗的虚伪,只“望质本质来还洁去。”
佛曰:爱别离,恨长久,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黛玉的痴守,终成落花天头,穷途的幻灭,她却以极凄美的方式祭奠爱情,斩断情缘。
落花戒阵,她在香冢边葬花,也葬那世道不容的情怨。
竹梢风动,她在潇湘馆焚诗,也焚那三千痴念。
无奈情深,谁何缘浅。黛玉魂归离恨天,一切终须散。可你知道否,她并没有离开,早已相思成血,灼灼桃夭,她的灵气,早已远离滔滔四海,滋养山川大泽。
在历史的长河里,万物皆是细小的水滴,而黛玉则是最让感伤让历史铭记的一个。捧读她的诗,咀嚼她的一生,就好似,有一根忧郁的神经,埋藏在心底,一触碰,便是疼,是无法言明的情愫。三百年来,众多红楼痴迷者,每一晚都在梦中跨越千山万水,以将她寻找。第二天,都在落英缤纷处为她轻捧一泓清泉,长久伫立,感受她的呼吸,将她铭记心间。
历史,将永远记住——黛玉,因情而生,亦为情,流尽最后一滴泪而亡。只希望来生,她如水干净的好。
抬望眼,虚空中,仿佛看见那日,桃花树下,少女眉间若蹙,少男目若秋波,姹紫嫣红的春光开遍。从此,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七
你是桃花,新红凝碧。你是芙蓉,风露清愁;你是一缕不朽的花魂,你是一曲曼妙的琴谣。
你有让西施自惭形秽的容貌,有让比干自愧不如的心机。你虽是凡身,却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你是
青埂峰下甘露浇灌的仙草,是知恩图报的绛珠仙子。
你是一缕浑然天成的诗魂,多少人艳羡于你?海棠社里,你夺魁菊花诗;凹晶馆边,你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千古绝唱;沁芳桥畔,你荷锄葬花,用泪作墨,在满地桃瓣上写下诗篇……秋窗下,冷雨连绵,烛已被蜡泪淹没,银红的霞纱早已湿透。罗衾裹不住瘦比桃花的身躯,鹦鹉不再重复悲戚的诗词。
你是为报恩郁郁终世的情痴。青埂峰下,你与神瑛侍者缘定凡尘。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你便是泪砌的身躯。《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你将淳淳甘露化作清泪,以报前世之恩,致于终生郁郁寡欢,在潇湘馆的簌簌竹响中泪尽而死。若你的魂魄能俯瞰人世,可知那怡红公子为你的死似痴似狂,伤心欲绝?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为你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颦颦,你的刹那芳华永远留在那花冢之中,任风来雨去,花开花谢,苍老再也侵蚀不到你!那一片艳似红霞的桃树,永远不会消亡。“幽僻处,可有人行?
点苍苔,白露泠泠。“湘妃竹林的尽头,可有两株悬着玉带的枯木?薄命司的金陵钗册,早已记下你的历史。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你渐行渐远。林黛玉泪已尽,百花池畔,是永远微笑的绛珠仙子。桃花行,一去不返。红颜未衰先死,却留下一缕花魂,在沁芳桥畔,缭绕不散。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八
弱质纤纤,风韵淡淡,林妹妹便以这个形象走进我的视野。不知道如何直视这个世界,只能自己努力抬起骄傲的头,任凭寂寞、疼痛似紫色滕曼一样在身后纠缠蔓延。别人都说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
一袭白衣进了贾府,便奠定了她一生的色调:白。她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逝;她如一场晶莹小雪,轻舞而落,又见阳而化;她如一朵清雅百合,沁心而爽,又香消而逝。然而,她那短暂却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那是她用尽显血染红的啊!
海子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转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惊动;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清楚的是,她在用灵魂唱歌,在用生命作画。她想用透明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她想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自由的窗扉。
浮华之景,樱色飞舞,有那氤氲之气,似雾非烟;桀骜之红,铮然而立,唯有赤色染天,映乾坤。
靡靡之音,喧然袭来,化为醉人之酒,醉人离意;涟漪清水,醒人净浊,实为幽歌一曲,席慕荣。
看,那是她殷红的血之红;
听,那是她幽长的魂之歌。
读林黛玉有感600字篇二十九
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