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汇总(十四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一
20__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确定脱贫目标后,“把脉”产业发展就成了第一要务。接到任务后,朱有勇院士二话不说,带着团队迅速赶往澜沧开始调研。
“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
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20__年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__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
“要选择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减少农药施用量80%”……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朱有勇耐心解答着,还叮嘱团队人员去田间给农户示范操作。院士、专家们进村帮扶,从设置“科技小院”开始,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油菜、林下三七等的技术要领,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全程的服务使贫穷闭塞的蒿枝坝及其周边村寨不再“孤立无援”。
朱有勇告诉我们,自从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二
科技注入 激发无限潜力
“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项目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从去年11月播种到今年4月收获,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一阵春风吹过,思茅松林沙沙作响,干燥的松针轻轻飘落,覆盖在林下的三七苗床上,成为天然的保湿层,让三七避过了冬春干旱季节。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李召梁子的思茅松林里,开展三七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试验的地块,嫩绿的三七小苗齐刷刷冒出土层,眼下已长到10多厘米高,超过90%的出苗率,小苗长势喜人,这印证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团队的调查结果:该试验点冬季3个月(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13.7℃,平均湿度78.46%,非常适宜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毛如志博士说。
在云山村蒿枝坝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忙着捡拾洋芋的拉祜族群众李扎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这里采收洋芋的群众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受雇在这里干活,每天60元的工钱,从松土、垫肥到种植、管理全程参与。他说:“我已经学会了技术,明年自己家也种。”
据了解,各项目自去年9月份陆续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种植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每户平均纯收入达2672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工作,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2头、鸡苗10只,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__年4月第一次产果。
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三
首先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
发展产业并非易事。前些年,澜沧县曾大规模推广种植核桃树,竹塘乡就种了7000亩。不料,核桃树长得挺好,但是挂果很少。
有企业找上门来,想种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业劝退了,“中国花椒产地这么多,这里种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既要用好我们的科技成果,也要和这里的自然资源结合。”朱有勇抓住这条主线,通过对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科学分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优越条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种,第二年三四月份收获。“这个时候能产新鲜土豆的地方很少,澜沧县可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新鲜土豆产地之一,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云南农业大学教师黄惠川开始向村民作介绍。
“一亩地,一百天,一万元。”专家们掰着指头给村民算账,村民将信将疑。
20__年冬天,扶贫队员找上村民刘金宝,动员他种冬季土豆。刘金宝嘴上答应,结果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子。
朱有勇只好找到村组干部,一起在蒿枝坝组的100亩地里,搞起了示范种植。
20__年春天,示范基地迎来丰收。通过测产,最高亩产4.7吨,平均亩产3.3吨。按照每公斤3元的收购价,平均每亩土豆收益近万元。
消息传到刘金宝耳朵里,他决定拿出2亩地种土豆试试。再一年开春,他家地里长出了全村的“土豆王”,一颗足足重5斤。
到了20__年冬天,没等扶贫队员上门,刘金宝把自家10亩地全部种上了土豆。
这一年,澜沧县冬季土豆已推广种植3200多亩。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四
12月2日,朱有勇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多年来,他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这是坚守初心的科研示范。
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柠檬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
有人说,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总是难以割舍对土地的感情与牵挂。正如他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减农药控病害
遗传多样性研究世界难题
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为了解答这道题,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爆发流行,是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难题。如何既减少农药用量又控制病虫害?这个命题难倒了全球的农科专家。
人类的智慧往往从“问号”开始。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栽培上实现品种多样性,是否会简单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严重。一次,正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过石屏县,路边田野里一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两种水稻的田里患病现象很轻微。“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与水稻间栽有关?带着疑问,朱有勇展开了近千次的试验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这条途径需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机理是什么?三是能否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攻克病虫害的“细节”慢慢勾勒出来,效果越来越明显了。经过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作物多样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学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如今,这项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到了滇、黔、川、湘、赣等省份,及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天拉长、地拉宽、站好队、换好位。”为了能把这些复杂的机理简单化,让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样性抗病害的机理,编成了十二字简单的顺口溜。“其实就是改变播种节令,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前都是散种,现在排好队,科学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这里种这样,明年就种另外一样,利用植物间的相克相生减少病害,达到优质高产。”朱有勇笑着说。
推广间作套种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引起作物病害发生的寄主品种、病菌和气象因子“三要素”入手,朱有勇摸清了控病的主要机理,并且在几万亩面积的田地也试验成功了。但能否推广到更大面积的田里,更大的范围?为此,他带领团队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品种搭配、空间配置和时间优化的技术创新,发明了马铃薯间套玉米、玉米间套辣椒、烟套粮(豆)等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新技术。
把成果奉献给大地,造福云岭千万农户,是朱有勇的心愿。20__年,朱有勇将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推广应用到昭通,为昭通市粮食生产开创了新的时代。种植玉米、马铃薯、蔬菜、蚕桑、烤烟等各类作物,试验示范马铃薯间套玉米、水稻多样性间栽、烟套豆类等多种间套种模式……间套种技术在昭通陆续推广开来。“我每次到昭通,都能感受到那里泥土的芳香,物种的呼吸,大地的律动,人民的欢笑。”朱有勇常常对他的团队成员这样说。
“每次来,他总是第一个下到地里,先是仔细查看作物长势及病虫害情况,然后再用铲子撬开土壤,看看土壤土质、肥力、墒情及农作物根系发育情况。”鲁甸县农技中心粮作站站长胡兴祥说道。“昭通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朱有勇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示范推广的主战场。”昭通市农业局副局长赵高慧介绍,在昭通推广新技术3年中,朱有勇教授团队近20__人次到昭通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自20__年以来,这一被国内外专家鉴定为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前沿的技术成果,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累计应用面积3亿多亩,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魔芋软腐病等主要病虫害33.7%至62.1%,减少农药用量51.6%,促进粮食增产270余亿千克,农民增收300余亿元,为全球应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了成功范例,并被列为我省重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注入科研成果
促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是今年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时节,连日来,在石屏县、建水县10万亩冬季马铃薯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种下种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冬春季节,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丝,5盘中有4盘是云南产的。”提起冬季马铃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节过后至5月中旬,国内市场都没有马铃薯鲜薯,云南发展冬季马铃薯可填补市场空白,提高产品效益。”朱有勇说,利用云南“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条件,避开降雨导致的病害多发期,种植冬季马铃薯。从20__年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云南种植冬季马铃薯,并迅速推广了1000多万亩。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的价格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种植冬季马铃薯逐渐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
无独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贫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大塘子村举行了林下有机三七竞卖。当天,闻讯赶来的商家现场激烈竞拍,最终以高价拍走刚挖出土的有机鲜三七。
“三七种植有个难题,就是种完一茬后,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三七,农业上称这种现象为‘连作障碍’。”朱有勇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不停地探索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产栽培才是导致“连作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改变生产方式。朱有勇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最适合的温度、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条件,形成了一套克服连作障碍的人工仿生技术,20__年以来已在石林、寻甸、文山、澜沧等地示范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中连作障碍难题。
近年来,朱有勇结合云南多样化的气候地理特点,将生境多样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农业中,葡萄“打伞”的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了我省葡萄成熟时节与雨季重叠导致减产的关键难题;他带领团队在香格里拉干冷河谷区建立葡萄优质高产化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推动打造世界级高端优质葡萄酒产业;带领团队实现红河谷柠檬黄龙病的生态防控……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行在田野间,一滴滴汗水撒在农作物上,一份份实惠送到农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实际行动将一篇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云岭大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五
“澜沧县资源丰富,农民有大量的耕地和森林,但是怎样把这里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效益?这里的资源最适宜发展什么产业?”
带着这些问题,他走村串寨,研究田间地头的脱贫经。
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进键”。
20__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站”在蒿枝坝组挂牌成立。
蒿枝坝组活动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这像是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在朱院士团队带领下,乡亲们一边种田一边学技术,树立了科技致富的观念。”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说。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六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提到朱有勇,就不得不提起他20__年两会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外媒体推销土豆的场景,面对媒体的人大代表朱有勇难掩脸上流露出的激动和自豪,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向大家讲述他在西南边境科技扶贫的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通过种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靠着这颗“神奇土豆”,贫困山区的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出身农家的朱有勇在曾经下乡插队的劳动中,体会到了因农作物病虫害带给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苦难,后来的他考上云南农业大学,通过刻苦钻研农业科技,成为了农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靠着长达20多年扎根冷门领域的研究,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专家,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就在20__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朱院士在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去最艰苦的地方扶贫。出身农家的他深知农村条件的艰苦,但是他毫不退缩,从昆明驱车14小时驶入西南边境的贫困山村,扑下身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助力祖国的脱贫攻坚大计。
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在这块素质贫困的边境山村,朱有勇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学习说拉祜语,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深入山野林间、用双脚走遍深山密林,为村民选择适合种植土豆的冬闲田,在冬季缺少蔬菜的季节种植出熟期早、薯形好、个大光滑、口感好的“神奇土豆”,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种上一亩即可脱贫,种上两亩直奔小康。至此,“神奇土豆”在朱院士的手里发挥出了巨大的魔力。
助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只是第一步,保证村民不再返贫才是扶贫攻坚的长久之策。为此,朱院士决定亲自开办技能培训班,免费吃住,免费学习,他带领着他的农民学员一起犁地、播种,享受丰收的喜悦。这个培训班不仅教授种植土豆,还教授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林业、畜牧业等多种适合在林间山区开展的致富产业。在他和他的团队的精准扶贫下,朱院士用他的实际行动将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的西南边境脱贫攻坚主战场,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大山无言,一石一砾皆是见证。5年的时间,这位年过60、活力四射的“农民院士”,用“神奇土豆”将一片片常年闲置的农田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用科技扶贫的力量帮扶了我们祖国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朱院士的双脚沾满了山野林间的泥土,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书写的脱贫传奇在远山之外续写。朱有勇的事迹启示我们,树立“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志向,怀揣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用自己的生动实践书写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人生答卷。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七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朱有勇学农爱农为农,四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致力于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
敢于“顶天”:问鼎《自然》封面文章
因为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什么控制病虫害?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害流行,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很多国外科学家提出通过基因、生物学、杂交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的稻瘟病很严重。在石屏县的一个村子里,朱有勇偶然发现栽种着不同水稻品种的田里稻瘟病很轻,而只种一个品种的田里病害却比较严重。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高低与水稻不同品种间的间作有关?于是,他跳出品种概念,依托传统间套作技术,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尝试。经过研究,他发现,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尤其是作物间作套种和林木混交等,体现了作物多样性的内涵,能减缓病虫害流行。此后的十多年里,他经过近千次试验进行确证并研究控病机理,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在20__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于立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作为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定点扶贫的任务落在了朱有勇肩上。朱有勇院士带着团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院士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帮助边境直过民族尽快脱贫致富。
朱有勇院士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在这里落地。该技术充分能有效抑制病虫害,减少60%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落地的还有“院士公司 基地 农户”的“4”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扶贫模式,即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专心学技术搞种植,大家齐心协力脱贫致富。20__年,在全县38个村寨示范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将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2.5-3.5吨,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
朱有勇院士在调研中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大有文章可做。朱有勇院士又给澜沧带来了一项“能转化到土地里”的创新科研成果——林下有机三七技术。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三七,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药材质量。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林下有机三七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
扶贫先扶智。朱有勇院士团队不仅为拉祜山寨带来了最新科技,也带来了“最强大脑”,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学懂学会。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已培养了8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以后为脱贫致富发挥了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朱有勇心系一生钟爱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事业,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学校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用奖金设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专门奖励品学兼有的学生和潜心研究的老师,鼓励学农爱农的师生踏实耕耘、奋发前行。
在学术界,朱有勇院士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学农爱农为农、令人敬佩的老师和关爱后辈的长者;在自己眼中,他说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
朱有勇立足于平凡的岗位,根植土地,不忘初心,担当实干,书写了学农爱农为农,潜心服务“三农”奋斗篇章。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八
朱有勇,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12月2日晚上9时,他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引起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广大干部职工和师生的强烈反响和热情点赞。大家纷纷表示,向“时代楷模”致敬!向朱院士学习!坚守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为云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用的贡献。
学榜样,增添前进动力
“他是农民教授,亦是农民院士,把农民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风感慨地说,朱有勇院士是我辈之楷模,是祖国之荣光。
“新时期的农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朱有勇院士用他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言行给出了响亮回答。”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二大班的黄胄表示,要将朱有勇院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起学时代楷模,做优秀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俊涛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杨舒涵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科学成果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优质、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青年学者,一定要用行动示范解决顽疾,而非只是对老百姓纸上谈兵,务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务人民,未来的路,怀揣敬仰,踏实前行。
“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寸亚玲表示,将以朱院士为榜样,继续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人。
云南农职学院园艺技术二班学生李昊表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极大鼓舞了农业院校的学生,未来一定要努力掌握好专业知识,把青年学子的青春汗水和报国之志写在大地上。
“观看完朱院士的事迹后,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一个词就是‘无私’,他用自己的一身绝技造福一方百姓,不图名不图利,他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云南中医院大学党委宣传部陈楠提出,作为高校的一名工作者,应当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身上有功夫,守正创新、积极作为,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九
朱有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选择投身新战场——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__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
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导种冬季土豆,农民刚开始不积极,他跟村组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他第一个下去推车,任凭泥巴溅了一身;寻找水源时,他拄着拐杖穿行在雨后湿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
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
一句承诺,映照一位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
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年代,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民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十
“各级党委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勇担当、善作为中战胜疫情,全力以赴打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漂亮仗、大胜仗。
持续锤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硬本领。坚持学习中央新精神和疫情防控新知识,既全面系统学,又及时跟进学,既要系统学习中央新指示、新部署,又要及时跟进学习疫情防控新办法、新举措;既深入思考学,又联系实际学;注重多思多想、举一反三,学懂弄通、全面掌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理论只是手段,具体实践才是目的。疫情防控不能缺少科学理论,科学理论代替不了防控实践。众所周知,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在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增长才干,在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积累经验,在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锤炼本领。勇担当、善作为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更要靠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初心,只有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才是管用经验,只有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本领才是过硬本领。
全面树牢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价值理念。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体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精神境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清肩负的责任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从组织命令,经受住各种突发情况的考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组织交办的疫情防控阻击任务,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充分展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担当。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胸怀责任担当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阻击工作中精准发力、全面发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完成好。自觉养成接到疫情防控阻击新任务“马上落实”的好习惯。此时,“马上落实”就体现了讲党性和好作风,也体现了心系群众的民本情怀和一心为民的鲜明态度。对组织下达的疫情防控阻击任务,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不推脱、不拖拉、不敷衍,力求疫情防控阻击精准高效。同时,在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善于发现群众面临的突出困难、善于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始终坚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十四亿中国人的心,因为湖北疫情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因为湖北疫情不约而同的走在了一起。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人们常说“灾难无情”,可是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国人民完美的诠释了“人间有爱”的真谛。接下来,就让笔者用三首歌词来讲诉这场“战疫”背后感人的故事。
第一首《你是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随着湖北“战疫”的打响,无数的逆行者选择成为了这场“战疫”的“排头兵”,他们,也是别人的子女,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他们,也是别人的丈夫(或妻子)。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看着一批又一批援汉医疗队伍应召“出征”,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大家的泪水湿润了眼睛;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疫”无反顾的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自己那双救死扶伤的手,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为我们带来了“好”的期盼;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白衣天使”;一句“是党员的站在最前线”,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你选择保护大家,我来守护我们这个小家”,面对着湖北“疫情”的严峻形势,一个个基层工作者放弃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假期,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挨家挨户摸排外地返乡人员、走村串街宣传预防知识、每天关注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居家隔离群众代购生活用品、每天24小时守在各个路口登记进出人员信息、每天晚上坚持夜巡等等都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基层干部”,“让党旗飘扬在每一个战斗的角落”,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
第二首《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都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国人身处危险之中时,无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自发组织购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救助物资送回国内,他们向世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忘根不忘本,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无数热血之士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汇聚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共同加入到这场全民的“战疫”之中。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祖国的号召,无数个平凡的人纷纷走在了“战疫”的最前列,他们手臂上那一个个鲜红的“红袖笼”告诉我们,他们只是无数个平凡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胸口上那一枚枚耀眼的“党徽”告诉我们,他们只是无数个平凡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第三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呆在家不外出不乱串就是为国为民做贡献”这么一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群众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乖乖的呆在自己家里;他们积极配合国家的要求,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们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群众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了这场“战疫”之中。他们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取消了自己的家庭聚会,取消了家里的宴会邀请,取消了家人的外出准备,取消了当地的赶集习俗;他们,在寒风凛冽的晚上为守夜的工作人员送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便转身离开了;他们,在漆黑的早上为值勤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份温暖的早餐便转身离开了;他们,在下雨的傍晚为巡逻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些可口的美食便转身离开了。我想,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就是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架接而成,干群之间的“同心锁”就是通过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连接而成,我们用生命守护着群众,群众用双手温暖着我们。以真心换民心,以真心暖民心,最后换来了大家的认可、理解与支持。
“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祖国母亲加油,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相信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十一
今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班首届电商班开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农民自己开网店,把大山中的优质农产品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他还设想引进区块链技术,解决中药材的全流程追溯问题。
“林下药材可以做成大产业,不仅是林下三七,还有重楼、黄精、石斛等。我们想摸索一套科学办法,让药材回归深山老林。”“我们希望以优质的药材原料,为中医药发展作一份贡献。”
一颗初心,始终跃动,正如他的入党誓言——
“团结广大群众,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服从祖国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学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宾馆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为了这句誓言,20__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头衔众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院士”。
“脱贫攻坚带给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脱贫主力军。我是一个教书匠,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蒿枝坝的村民,都喜欢唱朱有勇根据山歌编的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
蒿枝坝村道路旁,遍布一种名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坝扎根后,就引种了这种花。
他有一个想法——等闲下来,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在这场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历练并成长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十二
在某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职工心中,某是个工作严谨、秉公执法的大姐。身为卫生监督部卫生监督三科科长,除了负责自己科室管辖区域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外,同时还负责卫生监督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汇总、牵头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某取消休假,立即行动。她是参加过20__年抗击非典行动的老职工,有着丰富的卫生防疫工作经验,这次她更是冲在了疫情防控卫生监督的最前线。
公共场所和学校的人员流动性大,室内空间相对密闭,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监管环节。为有效消除学校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隐患,春节期间,某勇于担当,不惧个人安危,不顾已然临近退休的年龄,与其他卫生监督员一同走遍了市内、乡镇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及各学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逐条进行监督检查,尤其是大型商场超市、住宿场所等重点单位,督促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面对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她细致认真,不怕劳累,走街窜巷,不畏严寒。
下乡检查的日子中午只能吃泡面,吃完面接着走,年轻人这样几天下来也会感觉疲惫,何况是她。但是连续十几天下乡的她,依然干劲儿十足,冲锋在前,比年轻人都干的多,大家都看不出她是即将退休的老大姐。
去年年底她的孙女刚刚出生,从收到命令开始工作至今,她就再没空去看孙女,只能在少有的闲暇时间,拿出手机对着孙女的视频偷偷的乐一会儿。
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奶奶,同时她更是一名卫生监督员,是大众健康的卫士,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卫生监督员无所畏惧、连续作战的精神风貌,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给年轻一辈卫生监督员树立了榜样,她就是疫情防控卫生监督工作的先锋女将——某!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十三
1月29日,当记者连线汪勇采访时,电话那头,他嗓音嘶哑,正在东西湖区某酒店接受隔离观察。
“23号去了一趟北京,回来后着凉感冒发烧了,一直都没好。”汪勇说,虽然做了核酸检测,显示不是新冠肺炎,但也要严格按照政策,接受隔离观察,不给他人添麻烦。
隔离期间,汪勇十分乐观,平时除了休息,就是看书学习,或者在抖音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他说,估计2月7日就可以回家了,今年过年希望能好好陪一陪家人。
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汪勇仍然觉得刻骨铭心。
20__年1月24日,除夕夜,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发出的一条“求助信息”,让他踏上抗疫之路。
此后,汪勇开着私家车,每天工作15个小时,76天累计驾驶5000多公里,护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还转运大量救援物资。他对接送过的医护人员说:“有需求了和我说,我能来接你就一定来接你。”
许下承诺后,善行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从一个人做志愿者,到成立30人的志愿者车队,办“志愿者餐厅”,再到为医护人员购买各种生活物资……疫情期间,汪勇不仅成了组局者,也成了医护人员的“大管家”。
“疫情期间,有时候会面对单笔价值一两百万元的捐赠物资,我所能做的,就是以诚待人、以诚待事,让大家信得过,把每一分钱的物资都送到医护人员手上。”谈到对诚信的认识,汪勇说。
视彼此为“生死之交”
“祝福各位医护人员20__年平安、健康、幸福美满。”20__年1月1日零点,汪勇在微信群中给全国各地驰援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发送新年祝福。
虽然和这些医护人员相处时间不长,汪勇却获得了他们百分百的信任,将彼此视为“生死之交”。
谈到第一天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回家时,汪勇坦言:“害怕过,出门前反复做思想斗争,一直跟自己强调说没事,但当医护人员坐到后排时,两条腿还是抖了一天。”
汪勇回忆,当时实在不忍心看医生护士们每天辛苦坚持,睡在科室的靠椅上不说,还要自己走回家。“我多接一点,哪怕坚持接10天,万一染上了,我就到医院去。”
“他们拼命抢救病人,我们拼命护他们周全,这份珍贵的感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汪勇说。
朋友眼中的汪勇,还是一个性格豪爽、做事有原则、充满正义感的人,就算平时开车在路上碰到一块大石头,也会先搬走,再离开。
“我认为对的事情一定要去做,认为错的事情一定不会认可。”汪勇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想为医护人员出点力,想着要是不做,后半生肯定会后悔。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疫情期间,顺丰公司对一批奋勇拼搏、彰显担当的优秀员工予以火线提拔,汪勇被破格提升为硚口区分公司经理,日常运营4个网点,管理200多位快递小哥。
从一线快递小哥到分公司经理,汪勇不用再大街小巷送快递,但他说,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果我现在没有隔离,或许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忙着保障春节包裹寄递。”汪勇称,多地倡导就地过年,年货快件收寄量增加,要保障好、服务好人们的寄递需求。
现在除了工作,汪勇还是湖北省志愿者协会的理事,经常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当援鄂医疗队离开之际,汪勇和顺丰快递小哥们一起免费为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寄行李。他还通过自己的号召力以及掌握的各类资源,为受疫情影响的老年人、学生等群体提供公益服务,比如为武汉市1000户孤残老人发放1年基本生活物资,为省内4000余名家庭困难的高中学子提供每年3200元的助学金。
汪勇还计划着为罗田县希望小学的学生每人提供一套新校服,目前正在募集资金。“荣誉多了,身上的责任也更大了,未来我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汪勇说。
不畏艰险、冒疫奔忙,勇做挺身而出的凡人,汪勇用“诚信”书写无悔人生。
朱有勇先进事迹材料 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500字篇十四
4月11日下午,武夷山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党委召集机关各(总)支部书记及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会”,以廖俊波同志为镜,做个合格好党员、人民好干部。
局党委宣传委员林旭华同志介绍了廖俊波的事迹,宣读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文件精神。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后,部分党员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局党委副书记胡维清同志首先发言,要学习廖俊波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刻苦专研、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结合实例就是要学习廖俊波同志“用脚步丈量出园区”的实干精神,一手抓基层党建,一手抓项目建设,以打好项目攻坚战为抓手,着力抓好项目前期、促进项目开工。
局党委委员、粮食局总支书记寇福新同志发表感言,自己在粮食局总支将带头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深学细照笃行,提出今年粮食行业工作要以“储粮安全”做为第一要务,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粮食餐桌污染的检测工作,抓好粮食订单的分解和落实,开展好放心粮油进万家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粮食行业工作上新台阶。
局机关支部书记吴临宝同志学习后有感而发,认为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他表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机关支部将充分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掀起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热潮,当前,我市上下正在开展“百日攻坚战”,机关党员、各股室都积极投入这场战役中,发扬“5+2”、“白+黑”,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转为打赢“百日攻坚战”的动力,紧盯任务目标,倒计时推进工作进度,全力推动全局工作迈向新台阶。
通过此次学习,局机关党员干部感触很深,大家对廖俊波同志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对其表现出来的“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表示崇高的敬意。通过学习,大家深知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感,表示要像廖俊波同志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坚决打赢今后工作的每一场战役,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好党员。
4月9日,福建省委印发了《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4月10日,福建日报头版刊登了相关报道。4月11日,我校党支部接到中共湖里区委教育工委的学习要求通知,立刻通过厦门市党建e家平台和校内党建群发出以《以廖俊波同志为镜,争做合格好教师 》为主题的学习通知,并详细地对学习要求进行了布置。
此次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党员同志给给通过党建e家平台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李银岚书记写到:廖俊波同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不畏艰难,多到一线了解师生所需,帮助他们找到提升质量的方法与策略,脚踏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林伟路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他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畅谈了这次的学习体会,他说,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应该学习廖俊波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工作,认真教学。我校陈艳慧老师因身体原因本学期请病假在家修养,可是对于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却仍旧坚持参加,此次她也通过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学习了廖俊波同志事迹,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心中有学生,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纵观此次的学习,党员同志参与热情高,反响热烈,相信对于激励和引导全校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