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七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一
这本书讲的是,在高高的塔顶上,站着一只美丽而优雅的虎皮猫,她总是那么引人注目。这却激怒了一群的“资格猫”,他们上不去的地方,绝不允许别的猫上去。他们开会大骂虎皮猫,愤怒的游玩,还拿着枪和坦克去打虎皮猫,但是塔顶太高了,他们怎么打也打不中。虎皮猫的优雅还引来了一群花鹭,可是虎皮猫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所以她躲避了花鹭,自己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了。虎皮猫走了,花鹭也走了,后来塔顶上被人铸了一只假猫在那,从此虎皮猫再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我不知道虎皮猫有着怎样的结局,但是,在我的心里,虎皮猫永远是那么优雅,那么高贵。虎皮猫确实非常可怜,她的妈妈已经离她而去了,她站在高高的塔顶上,是为了实现妈妈未了的心愿,她和妈妈一样,多么向往美好的生活啊!可是,为什么同伴们却这么残忍地对待她,这真让人觉得可恨!这些高贵猫是那么的自私,没有一点同情心,在他们的心里,只有深深的嫉妒。
我们不要像这些高贵猫,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背后中伤,而应该付出努力,用成绩同别人竞争,这才是上策。因为嫉妒是心灵空虚和无能的表现,只要我们拥有美好的心灵,真实地表现自己,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笑猫有很多的心情,一般都是用笑来的表达的。它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笑猫是一只有思想的猫,相信是你的决定命运。它喜欢观察人,也能听懂人话。马小跳是一个心里有话说不出来,会憋得难受的人,但有一个秘密,他不会告诉任何人。那就是他在上幼儿园时,曾经狂热地崇拜过他现在的同桌冤家。他对朋友赤胆忠心,却经常遭到朋友的背叛。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站在办公室的时候垂头丧气,出办公室的时候欢天喜地。
这本书犹如陪伴我成长的“心情宝典”,而且在幽默好玩,美妙温暖的文字中,我发现一条连通现实和幻想的秘密通道。时而让我感动,时而让我流泪,时而哈哈大笑。但我感悟最深的是,作者对人性和整个世界的良善之心,以及期待、信念和爱。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二
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别的同学叽叽喳喳;她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儿,以后的梦想是当一个记者;她是好学的,尤其喜欢研究古代贵族家谱和读书……就这样的一个她,与我们普通的女孩子没有区别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绪。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课文,有关纳粹二战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无法想象,一个笑容明艳的美丽的小姑娘会和这样残忍的集中营有任何关系……她是安妮弗兰克,一个多话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好几年不见天日,直到纳粹发现了她。
我翻阅她的日记,发现她的日记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来。她的文字是那么充满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营后发生了什么,她的脸是那么可爱天真,让人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纳粹怎么下得了手?
一张图片一直在我脑中闪烁,那是一张犹太人临邢前的照片,被贴在奥斯维辛的长廊上。照片上的人无不目光呆滞,嘴巴紧抿着,好像都想说些什么。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寻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关在了这种地方。我心里祈祷着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这张照片上的人,还有400万人死于这个集中营,死去的人太多了,安妮的母亲,姐姐玛戈,范丹一家,杜瑟尔医生……我忍不住来回想着,这太残忍了!我有点受不了了,纳粹的行为令人发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一样的女孩儿,她们聪明乖巧,勇敢无畏地追求梦想。可是在集中营她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呢?怎样的死去呢?没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记录了下来。我们应该感激安妮,如果没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对纳粹的控诉,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荷兰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后屋设置了一个旅游景点,去的人络绎不绝。我可以想象窗中一双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张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安妮。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三
我看了笑猫日记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四只小猫生在秘密山洞里。
笑猫跟虎皮猫结了婚,过了几个月,温柔的虎皮猫突然成了一只十分凶的虎皮猫。
笑猫因为这件事而感到悲痛万分,就去梅花园去找老老鼠,来到梅花园,就去问老老鼠,老老鼠说:“有可能是因为虎皮猫要生小猫了。”说完老老鼠找来一个袋子,把从梅花树上掉下来的梅花瓣弄进了袋子里,然后让笑猫把这个带回家给虎皮猫。
过了几天虎皮猫真的生下了第一个小宝宝,它叫胖头,又生下了二丫,又生了三宝,生最后一个小可怜的时候生了大半天才生出来。
小可怜从生出来的时候就有病,小可怜在冬天的最后几天就死去了,一家人全都哭了,然后挖了一个小坑,把小可怜送走了。
我觉得小可怜真是太可怜,从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生病了,还没有过完一个冬天就走了。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四
书渲四季之景兮。书所描述四季之完貌乃春风之生机,洋洋暖暖;夏花旖旎,落落繁繁;秋叶之静谧,凄凄惨惨;冬雪之安逸,素素宛宛。实属无缺者。
书染镜花水月兮。书中亦有瑕疵者乎。如镜中花,繁重华丽却触手不及;水中月,皎洁明丽却轻碰溶解。只得为人叹息其华而不实也。
书绘月下桂香兮。无缺者和瑕疵者相辅相成于书中所现便乃峨眉之月辅凄凉之桂溢凄美意蕴,为文人泪涕泗流;甜润木樨辅盈满婵娟漾念乡韵律,为骚客文墨咏诵。
书,乃包罗万象而以铅华述者。丝缕铅华咸赋以灵动,阐述世间之万物而言语所不及也,渗华夏精华。闲适之时,捧而阅之,为绝好之事。
依吾辈所见,其以情为重,理为辅,阐人文情愫,述尘世真谛。饱予眼福,填予所缺,亦可以绝佳称之。绝好之书济济,不为大众所现也。
虽有慧眼一双,不了世间万物所蕴含,透世间万事所藏匿,故而,只消其美者使人填腹中所空便足矣。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五
女儿今年10岁,最近她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安妮日记》回来读,我没有读过这部作品,只知道他是反映二战题材的,于是问女儿能不能看的懂,女儿说:“看得懂,语言很直白,”没想到女儿看的很入神,都不愿意丢开这本书,于是我像他倡议,既然如此好的书,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女儿说:“妈妈,你也看看这本书吧!”我说,“好的,我们各写一篇读后感!挂在自己的博客上。”
小安妮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13岁生日之后,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躲藏是令人兴奋地,就像是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紧张,战争的深入,躲藏变得岌岌可危,随时有着被发现的可能,发现也就意味着死亡……
躲藏的时间太久了,小安妮在一天天长大,裙子、鞋子的变小,思维的成熟,感情的丰富,小安妮用她犀利的笔调描述了躲藏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形象,使我们从他们情绪的变化上感受到战争的残忍和无奈……
虽然日记中没有战争的场面,却从一次次的轰炸,电台里的播报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人民在水生火热中的生活。
安妮是伟大的,安妮是真实的,虽然安妮最后也难逃纳粹的魔掌,但是她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其实从日记里,还可以看出,战前的犹太人还是很有生活品质的,不像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可能很多东西都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是如今的中国人,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达到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真的是汗颜啊!
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保护人,他们的精神境界真的是太崇高了,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吗?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少了这样一些崇高的人!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六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从1933年元首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
《笑猫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七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在日记中,她写道:“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的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丧命……”大片乌云像一堵墙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