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命的孤独(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的孤独篇一
生命,最伟大也是最奇妙的词语,无数人追问着,生命是什么?我也在思考着,我以为生命是脆弱,是痛苦的,可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人来人往的路口,矗立着一座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两层小楼,与周围时尚的建筑相比,它实在太不起眼了,像落满了灰尘一样。老式建筑,更不适合繁华的街道了,一楼只有几家商铺,二楼更是没有人气。
这么老旧的'楼,又有谁会注意它呢?我不会去看它,即使不小心看到,也会急匆匆地移开视线,我没有想到,在它身上,会有那么令人惊奇的奇迹出现。
那天天气极佳,天上浮云朵朵,煞是美丽,我正仰头欣赏,这破楼忽的闯入我的视野,我正准备像以往一样忽略它,却突然看见一抹绿色。
一抹绿色?!
我以为我看错了,或者是出现了幻觉,于是我更仔细的观察起来。
啊!
没错,没错!我还真没有看错!
近了一些,我才看清是一棵一、二米高的小树,我的语言在那一瞬间仿佛只剩下了一个感叹:啊!
实在是难以想象,它是怎么来到楼顶上的,或许最开始,不止它一个,它的兄弟姐妹熬不过狂风暴雨,也熬不过酷热严寒,只让它自己孤独的留在了这里。
他生存的土地只是小小的,贫瘠的土堆,弯曲的树干诉说了它的艰苦。与地面上高大的树木相比,它是多么微不足道,多么丑陋啊!但它却可以伫立楼顶,傲然在上,在我看来,没有比它更美丽的生命了。
对于世界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渺小的,然而,不要忘记,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生命组成的!
即使像这棵树一样孤独艰难,也不妨微笑着,面对明天。
生命的孤独篇二
如果我笑了,那是我奉送给你最好的面魇,你且记住,这样的笑魇并不常见。
如今,我是再无法和别人相交相谈了。因心中恐生了感念,惧怕,突兀。像生命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繁华,点缀了人性的招摇之后,一点一点褪切了皮层的金粉,露出的是一点一点苍凉的白。
每一个日子,我都在不断的走回头路,念过去的人,穿过去的衣,吃过去的食……我实在无法和这前卫的时代并融。如某天我陡然跟记忆相倒戈,一定是我尚不醒人世。身旁的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曾与我亲近也曾分崩离析,我从未有过谪言、怨怼和心愤。我甚至感怀这些曾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为我的素描画涂上了一层又层的铅灰色,直到把白染成黑,我的素描画终于完美收稿。在这菲薄的流年中,若你不再关怀我,或我已经不再有问寻你的勇气,那这一世,彼此注定是要孑然一生的。
前行和停留我无法抉择,就像我无法从好人和坏人中选择一种,结果都是悲伤的。若把好人选走,就只剩下假好人。若把坏人选走,那剩下的人就会更坏。好人不好,坏人更坏,这结果不悲伤吗?我试图把悲伤织成快乐,自作聪明的越织越像背负宿命的网,把自己死死困在其中,动弹不得。人群中,我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脏我衣服的是人们的脚。
走在我前面并且已获得成就的人说,他们都曾身临其境的过过炼狱般的学习,一直不断的学。我想,我是不能够如同他们。我身临其境的坐在这学,像在受刑。可在这严刑拷打之下,我把所能知道的都供诉给了刑匠。希望他能网开一面放我一命。天空不断的呈现出新鲜的'颜色,我被关在一层楼的最高一层间,日日亲临这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晨曦的阳,黄昏的霞常是眼中之美景,但却凄凉。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井底之蛙,朝夕相对这另我压抑的四面之楚歌,但心存执念,望有一条绳子从井口伸进来,让我用残喘的余力爬着出去。出去了以后,我想我也不能够忘记我三年下来厮守的那片天空,因着那天空上写满了我的供状之书。对面的乱山岗,我也呆闷的透过玻璃窗睨视了三年,长年只有绿和黑两种颜色变换,如同我的青春色调。我会记得,那乱山岗中,是埋葬我情绪的坟墓。
在这样一个唯唯诺诺的年纪,苟且于人世间还作威作福的故作聪资,尚且连自己都还不知这是莫大的辱,这应当是一件多么值得悲哀的事情。鲜花丛里蝴蝶飞舞,它自知舞出的是孤独,所以它尽情的飞,因为冬天到来了,它就要随寒冷羽化登仙去了,至此,世界跟它再无关系。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是这样一只倔强而孤独的蝶,孑孓飞舞。无人观看。诺诺的一生,是孤独劫后余生的面貌。
冷漠,必然是一个时代的生客。我这般冷漠,上帝为何待我百般恩宠?迟迟收不到那被判决的通知书,我活在了幸运的阴影里并且期待那被判决的声音,年复一年,月复一月。
我凝视着天空中的那张网,浮云叆叇了阳光的酡颜,看的人迷醉又怅惘。时代的嬗变蹉跎了朦胧的梦想。孤独像一把剑,刺进了心脏。
生命是一口华丽的棺材,内里长满了蛀虫。
生命的孤独篇三
;王庆九先生的散文集《独唳无声》,属于文人的案头作品,它是需要耐心品味的,只有慢慢地咀嚼品味,才能了解生命隐秘之处的诗意。散文集以他的散文《独唳无声》命名,这是对读者的一种暗示——作者喜欢独处,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写作,在独处中无声的叙述。在喧嚣非凡的世界里,人们已经惯于追名逐利了,那种静下心来理解真实生命的人已经不多了,因此,他的散文集《独唳无声》总让人有一种与久违的孤独重逢的感觉,这是一种“致虚极,守静笃”的孤独,在孤独之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思考生命,于是作者在孤独中打开了自己诗意般的生命空间。
一
与王庆九先生相遇,实属偶然。诗人羊子与我事先有约,主要是谈阿坝作家研究成果展示的相关问题,因为《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水磨镇,我们展开话题,开始漫谈,羊子向我介绍了王庆九先生,说他既画画又写诗写散文,这使我对庆九先生产生了兴趣,我说他的名字很有时代的印记,他说他是1969年出生的,彼此的意思便心领神会了。王庆九先生虽不爱说话,但喜欢倾听别人谈话,并始终保持着微笑,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羊子说,庆九的散文写得很棒,他的语言别具一格,然后开始阐释“独唳无声”,“独”是孤独,“唳”是指雁、鹤等鸟的高亢鸣叫,我说“无声”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大音希声”,《老子》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坐在我身旁的庆九先生默然无语,第二天,他就将散文集《独唳无声》送给我。
卡西尔在《人论》中的一段话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探讨一切文化现象都有启示:“人类知识的最初阶段一定是全部都只涉及外部世界的,因为就一切直接需求和实践利益而言,人都是依赖于他的自然环境的。……但是在人类的文化进展方面,我们立即就遇见了人类生活的一个相反倾向。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人的天生的好奇心慢慢地开始改变了它的方向。我们几乎可以在人的文化生活的一切形式中看到这种过程。”就当代社会的外部世界而言,可谓纷繁复杂,但它并未遮蔽人类“对生活的内向观察”,而且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这种“内向观察”显得更加丰富。
读王庆九先生的散文集《独唳无声》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王庆九先生在笔墨之间游走三十余年,其散文集《独唳无声》凝聚了他对生命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他以“大音希声”的优美文字展开了富有诗意的生命空间,这是他对个体生命的“内向观察”。
就作家与诗人而言,个体生命的一些特殊形式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诸如漫游、漂泊、流亡等,因为这些特殊形式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以无限地拓展他们的生命空间,表达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庆九先生对个体生命的这些特殊形式有独自的认识,在他看来,个体生命的最初与最高意义都是漂泊。《十年蜗居》说的是他居无定所,十年间在同一县城搬了七次家,这是生活上的漂泊,这种漂泊充满了生命的思考与诗意,正如他在这篇散文的题记中所说的那样,“其实,很多时候,一个角落就是一个世界”,一间间的陋室,十年的蜗居,这只是物质意义的空间,当精神意义的空间彻底打开、生命的羽翼丰满之时,所谓的陋室,又何陋之有?对于那间记忆犹新的小木屋,“门对着窗,窗前是堤,堤下是河。喧嚣的河水,一如我躁动的书生意气四季翻流,而对岸那带浅蓝色的沙滩,恰似一笔沉静的冷色抹在丰腴的土地和鼓胀的大山之前,给我做化学实验整日盯着酒精灯的眼睛以难得的清凉。从此,在闲暇之余,不论读书还是思考,我都有一份怡然与平静”。正是因为这份“怡然与平静”,于是,“小屋就这样充满了河水关于存在与流逝的哲学式喧响,而且常常给人这样的错觉:小屋似一艘轻舟,载我漫溯时光之流。但是,不知不觉间,岁月的河流却依然漫过了自己和小屋,径自远去……”,在蜗居中,作者习惯了独处,“两年后,我独上高楼,……搬到了办公大楼上那突兀而出的三楼上。此屋三面临空,相对的两垛墙上均有大窗,敞亮而又清凉,加之室内两根兀然直上的大方柱,颇有别致浪漫之趣……我便在空间距离上远离了朋友与同事,开始了极有规律的‘离群索居’,……那时,我不但满怀热情地学习绘画,而且日渐习惯了独处,以至于将独处的爱好保持至今并成为生活的必需。也就在恒久的独处中,我得以从学习和实验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和世界对话”,没有陋室,没有蜗居,哪有独处,没有独处,哪有自我生命空间的展开。
人生一开始就是一场苦旅,漂泊与流浪是人生的宿命,庆九先生在《月亮情结》所说的“人生像一种寻找家园的流浪”,正是此意。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漂泊”的对比中,作者更倾向于李白式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精神漂泊,“当生命的火球颤抖着跌入幽谷,面对黄昏的忧郁与肃穆,我们怅惘着又一天的漂泊。尽管你的清冷黯淡不能沸腾我的生命之血,但你如一银樽卓立,满斟深蓝的慰藉邀我独饮,让我在十五夜的天边斜撑一篙期盼,驾一叶情感的方舟,等待你撩起灯标般的光焰”(《月亮情结》),这样的漂泊才能追求自由、放飞灵魂,于是,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回应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我曾在每一个幽茫的星夜铺成无尽的思绪,静听心灵的屐声轻叩已走过或未曾来的人生旅途。当天际的明月再次摄入眼瞳,苍山无形,天籁有声,顿觉身心清爽,一种无言的抚慰瞬间便让自己心怀感动”(《月亮情结》)。
无边无际的孤独与寂寞确实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庆九先生始终以文字为伴,玩味孤独与寂寞,构筑了关于生命的一道道风景,“对于过惯了群体生活的个人而言,谁能识得寂寞真义?又有几个凡俗之人能最终超越寂寞?于是乎,吐纳带有各种情感与色彩的方块字,让我用自己的灵魂驱遣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无声的叙述,便成为我的一种生命形式”,他也因此而享受到玩味孤独與寂寞这一过程给他带来的奇效与快乐,“这种诗境般的叠合式光阴在我生命的暗盒里不断曝光,成为灵魂的相片上潜隐变换的哲学象征”。庆九先生是一个喜欢内省的人,喜欢“不合时宜”,而有“更多孤寂”的人,他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与精神漂泊之途中,以内省的方式获取踽踽独行的智慧与勇气,抛开世俗,打开自己的生命空间,使生命变得更加厚重,“不管怎样,能够在纷杂与炎凉中坐下来内视自己,如长空孤雁般自由地呼鸣几声,而不计较前方是枪口还是回应,便能获得一些抚慰与宁静。如此,也能在艺术世界或梦中完成一次次无声的独唳之后,更厚重踏实地续走俗世人生”。(《独唳无声》)
二
面对喧嚣而纷扰的尘世,心灵需要一方净土,让它与现实拉开一段距离,这样就可以远距离地欣赏我们的内心风景,此时此刻,个体生命的空间才会在我们面前无限展开。庆九先生在这方面的感受很深,或者在夜幕下放飞自己的思绪,或者在斗室之中以文字为伴,游走于笔墨之间,感受生命的律动与想象的快乐。他在《留一个夜晚给自己》一文中描述了这种感受:“月至中天时,置身那道钢索吊桥,便置身于皎洁的月光和闪烁的波影中了。抬头观明月,俯首察静水,‘昊天一泄,千般和谐;尘欲荡尽,宠辱偕忘’。悠然间,自己恍若进入天上人间,唯有远山近岸的寥落灯火与现实牵连。”置身于月白风清的夜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人事的纷扰,个体生命与天地万物交汇,精神在无边的空间中漫游。一盏台灯驱散了“白日的繁嚣”,卸下了“伪饰与沉重的甲胄”,远离人生灯火,一切“还归自然与轻松”。他深刻地体认到,只有“守一方明亮与宁静,便守住了自己的,心情与思绪”,就可以“放飞缤纷的幻想”,“梳理难忘的往事”,就可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可以让自己在“思想的酣处即不拘时空,天地玩于股掌之间,世界容入胸廓之内”,“任由自己情感的酵母于浩瀚的夜囊里酿发、弥散”,从而感受真实的自己。在他看来,留一个夜晚读书作文,可以耕耘自己的所爱,可以毫不停息地自由思想,“翻开书页,你不用出门,芸芸众生自然向你走来”,“夜是无垠的墨池,任我独蘸独洗独饮独泄,或聆先哲之声,或警世人之行,均在字里行间咀嚼歌吟”(《留一个夜晚给自己》)。
守住了一方明亮与宁静,也就守住孤独与寂寞,就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温暖自己的思想,就可以在自我的生命空间中感受着不同的生命形式。庆九先生认为对生命任何形式的探究,都是对生命本身的追求与拷问。在《生命的颜色》一文中,他要找寻生命的原色,这是受到秋的色彩引发的对生命形式的思考,“秋抑不住成熟后丰沛的激情,用潇洒的彩笔在天地间作印象派的涂抹;将山麻梨的小叶涂成玫瑰红,又把白杨抹成一柱橙黄;秋迷醉的哨音吹响白桦林素净的排箫,连玉米叶最后的香绿也被暖热的赭褐所替代,……那点点簇簇的各色野菊,分明是天空大写意的泼洒”,在背负记忆与诗意的行囊,对天地万物的色彩进行一番寻觅之后,他找到了生命的色彩——绿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黄色代表对光明的追求;红色代表生命的激情;蓝色代表生命的沉思。生命的色彩似乎太单调了,于是,庆九先生用比喻在生活与精神之间架起一道畅达的桥梁,因而,“生命更加美丽”,“生活更加丰富”,用好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比喻,就可以“自发、自觉、自为地创造浪漫而有诗意的人生”,“每个人都是一架琴,都会在一定时空的生活中留下作为与思想的琴音,留下灵魂的歌吟”(《在比喻中生活》)。
梦是生命的一种普遍形式,庆九先生探讨着生命的这一奥秘,他认同林语堂先生“不归沉寂,便是生命,便是长生”(《鲁迅之死》)的观点,在《梦随今生》一文中说,人生的幸事是存有“不归沉寂”的梦想,“因为,无所用心必然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必然庸碌沉沦。蛰伏与昏睡,无异于一潭死水,激不起生命的微澜;只有源于梦想的创造与跃动,才似浩宇长风,翻卷着精神的狂飙……”,“今生有梦相随,给忙累若蚁的生存状态保留几许劲松虚竹的理趣,平添一些淡月清风的情味”。我们的生命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梦,《梦且随风》展开一个梦的空间,一个男人的梦,一个在人生途中找寻生命意义的梦,生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在途中,因为有梦相伴而随风飞翔,因为有梦相伴,我们的感觉变得异常丰富、敏感,生命的每一个琴键都会发出美妙的琴音。这篇散文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梦的一道风景:“目光穿过蓝灰色的玻璃窗,瑟瑟地触痛了那些亮闪闪的绿。男人立即闭上了眼睛,坐直了身子,平心静气地聆听树叶们拨弄清风的声音……”文中的“男人”成为风景,而作者则是观风景的人:“男人微微转回头,看见对岸山坡上一片片葱茂的核桃林,宛如岁月的画布被反复涂改的云,日升月落之后就成了梦中一片湿漉漉的痕迹。”作者的笔触逐渐伸入“男人”的内心,洞察他与自然山水建立感应的意图:“穿行在山谷之间,许多葳蕤的作物依然亲切地招展着,让男人再度建立起自己与这方山水彼此感应的关系。那一幢幢老屋,尽管历经沧桑、老态龙钟,却依然被几棵葱茂的大树搂在怀里”,发现他生命的隐秘——对自然强烈的依恋和崇拜:“囿于生命的恍惚和孤独,男人的内心逐渐积聚起对自然强烈的依恋和崇拜。安静的大山里,日月的起落和草木的枯荣所造成的大地冷暖,直接在男人心中投下深长的影子,与他的生命密码相融互动”,最后实现与自然万物的融合——个体生命的物化:“太阳雨不期而至。男人恍惚站成了一棵树,意识渐渐浮升,弥散成一朵招展的绿云,濡润着足下这爿草地,而身体成了时间的容器”(《梦且随风》)。
个体生命极为丰富,同时也极为感性。由于其丰富与感性,我们还来不及感悟、体悟,生命的真义从我们的眼前一闪而过,与我们失之交臂。感悟、体悟是生命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因此,庆九先生认为,写诗作文不是伪饰自己、装扮自己,而是对自己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回忆与反思,过滤与锤炼,发现生命的本质:“文字不是人的衣冠,只言片语就能一笔带过”,“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关乎生命本质的呈现”,“在文字的海里,如一条流泪的鱼,用生命的汁水洗涤周遭暗流涌动的沙尘”(《活着》)。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被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但最终归结于“活着”二字,“活着是一种状态”,“不关乎一时的荣耀与显赫,更不在乎任何事后的评说”,关键是要“自然”“真诚”地活。
生命中存在的许多偶然与必然,庆九先生在他的《浮生四题》中说:“或许,人生的深意,就在其间充满了偶然与无常罢!偶然与必然,无常与恒常,如两股潜流,搅动着生命长河中的波澜与漩涡。”偶然与必然,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命如影随形,值得我们用心感悟、体悟:“时间空间上的偶然,物质实体与意识虚象的偶然:成败荣辱的无常,聚散悲欢的难料……仿佛人的苦乐得失与生老病死,万物的流转迁徙与荣生衰灭,均左右在一种偶然与无常的神秘之中。自然与人生颇有相似:一环变异,整体结局就会迥然不同;偶然的原因注定了必然的结果——这似乎能在系统论中找到科学的佐证。”偶然与必然似乎不可触摸、难以把握,我们是不是就万念俱灰呢?我们对它的感悟、体悟,无非是要“明心见性、消除杂思,进而倍加敬惜生命”。现代社会竞争越激烈,生活节奏感越快,人们越要学会忙里偷闲,要去领略“明月清风”“天籁虫鸣”,要去与“本朴的意识取向和怡然的精神憧憬”相遇。庆九先生理解了“闲暇”的真义:“闲暇是一颗酵母,形而上的志趣与形而下的欲望,全都会在一定的空间里酝酿、膨胀;闲暇是一爿石磨,碾碎某些人的意志与生命,又使某些人在重压与磨砺中以新的形式增值且呈现出更完美的意义;闲暇是思想者的财富,是勤勉者的土地,是庸碌者的眠床,是沉沦者的末路……或许,闲暇只不过是一张纸的两面,既能为精神位置平添创造的意义结构,又可给生命内容提供不确定性的途径”,这是作者在感悟、体悟之后,对于生命的片刻停留的深刻理解,闲暇赋予生命丰富而生动的内涵。同样,他对“懷旧”的感悟、体悟也是与众不同的,他认为,“怀旧是一种对过去自觉省思、对未来积极应对的思想运动”,在艺术界,“怀旧早已超出了群体无意识,而直接逼近了深刻的文化反思与艺术思考”,“生命如链,怀旧就是其中的一环;历史如水,怀旧便是意识流域中疏浚的河床”,在对怀旧进行深入体察与诗意描述之后,将怀旧上升到社会文化建构的层面加以认识,“不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董桥《给后花园点灯》)。作者贯穿了古人好静与时人好静的思考。“好静”可以使古人闲雅从容、卓然独立,其作品更具有生活的纯净,更接近生命的本真,也可以使时人“涤心沐神”,“求得一份怡然与轻松”,“以宁和的心境与自然、艺术和哲学作无拘束的交流”,“丰盈人之为人的灵性”。
相关热词搜索:;生命的孤独篇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初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能陪你走一生的人有多少?怕是只有自己。当生命逝去,生者或许悲痛,而逝者却是平静的,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没有。一人,悄无声息,走了。
人终究是孤独的`。也许一生中,人们找过许多依附与寄托,故乡、亲人、爱人,可总是聚了又散了。如若把自己完全交付与谁,寄托与谁,那若是散了又该怎么办呢?留下的必定是伤痛。
缘聚缘散,唯敢于与自己相处的人才会获得永久的安宁。如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书中提过的,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孤独本身便是一个礼物,它让你获得安宁,教你谦虚与从容,让你懂得宽释与敬畏。而你之所以孤独,不是因为无人陪伴,不是因为缘浅缘散,而是因为你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本应该孤独,也注定孤独。
孤独本是上天对每个人的眷顾,却只被少数人所享有。大多数人害怕与自己相处,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无知己和不被理解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悲哀。独处须要勇气,它更是能力,独处须要去面对自己真实面。独处的能力便是让自己充实与幸福的能力。因为一个强大的人不会依靠他人带给自己快乐,更不会让自己的情感被他人操控。而那些总是试图逃避孤独的人终究还是要面对孤独,可是那必定是一番凄凉的滋味。
孤独也绝不是与世隔绝,仅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那些人当然有自己的追求,但一定不是去征服任何人,因为他们深谙自然的法则。
著名评论家王元化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是了,一个人违背了他应有的样子,怎么会好呢?现在的人们一直在追求和谐,但和谐从来都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样的声音,也不是彼此为了依赖而变得相似,而是当一百个人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却还能彼此尊重。就这样人们彼此相爱,却又以各自独立的姿态生活。
生活之至美,从享受孤独开始。
生命的孤独篇五
一个人为了生活,可以漂泊在异国他乡,可以走在陌生的街头,可以接触陌生的人群,可以融入陌生的文化。
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倾述。
然而一个人的时候,是寂寞的,是空灵的,每一天只剩下一钩新月和慢慢冷却的茶水,伴随着璀璨星辰的月夜,孤独于月下寂影的夜空里了。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独自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也许是这个残酷的社会,让我看到的太多的不公;生活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人情世故都是那么的虚伪;贫穷和贪婪充实着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所见所闻都让自己越来越不想和熟悉的人和社会去交流和沟通。
生活,原本是多么的淳朴和谐,可现在我们却要用干净的'手,拂去表面的泡沫,把它原本平静的水面显现出来,捧给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岁月有手,一定要和它握握,感受一下它的冰凉。然后把归于过去的日子一个一个编上号,锁进抽屉。
我喜欢独来独往,人多的地方极少去,喜欢一个人背着包到处云游,喜欢一个人走走停停的那种意味。如果不去亲行,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曼妙呢!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妙和心动的感觉。
我看过一本书,名字叫《一个人,在路人》。说这人的一生,大多是你一个人在路上,你奔波,你喜悦,你悲伤,最能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没有人比你更明白你自己了,也没有人比你更不了解你自己。
一个诗人写过一首诗,他说;人,都是单数的,来时是,去时也是。
在整个人生之中,我们经历了亲情、爱情、友情、我们为此感动、落泪、伤心、缠绵、寂寞,但走时,没有人陪我们,我们来的时候是自己,走的时候还是自己。
一个人的时候,是感受,是回味,更是一种意境,
哪怕醉卧地毯上,一个人,开了最大声音听三十年代的录音《白蛇传》,戏里的白素贞唱得多婀娜:红楼交颈春无限,有谁知良缘是孽缘……那时的眼泪,也是纯粹,也是美好的。
一个人的时候,充满了私秘的快乐,可以想,也可以不想,可以笑,而大笑,可以哭,而大哭,随心所欲,如梦如幻。
喝一口酒,抽一支烟,烟雾升起来,我渐渐沉醉了。
时间恍恍惚惚的过着,突然有一种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感觉。也许,我丢了我自己;也许,我丢了你;这多年我一直都在寻找,却又总是在失去。
生活的痛,只能独自咀嚼,慢慢回味。这种痛,不是心中有多少委屈,不是对生活有多么失望,而是在百转千回之后,发现曾经梦想的地方,完全不是自己渴望的世界。这种痛,无须言语,相伴永远。
一个人的时候,我发呆的时候很多。
阳台上有个布艺沙发,软软的黄色靠垫,小小的茶几上,有泡好的福建铁观音,我常常坐在那里,就那样坐着,感觉到无限地惆怅,却又无限地美妙。
孤独生涯经历惯,自吹炉火夜煎茶——在这样宁静的夜晚,是适合一个人发呆了。一个人,并不是孤独,如果你喜欢,它就是喜悦,是意境,是海棠花里寻往昔,那往昔,处处是醉人的旧时光。
这样想着,忽然掩面,忽然感慨,这个世界,繁华也好,萧索也罢,生活就是这样,孤独,艰辛,期盼,重复,就这样一直重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