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 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通用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篇一
自疫情防控以来,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驾驶着白色桑塔纳,在豫鄂陕三省边界的公路上穿行……他就是淅川县荆紫关镇卫生院副院长李xx,负责为该镇返乡人员做核酸采样。当疫情再次袭来时,他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双河村有三位返工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3月16日晚九时许,李xx接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后,立刻备好核酸采样物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塑胶手套,整装前行。
双河村是荆紫关镇的一个偏远的行政村,并与陕西交界。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气温反反复复,前几天十七八度,一下子降到3、4度。由于返乡人员家住半山坡上,他只能弃车步行数里,顶着深山的寒气,分别前往三位返乡人员家为他们做核酸采样。采集期间,他还不时地为返乡人员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有关疫情防护知识和注意事项。采样完毕,他顾不得歇息,便驾车奔赴在去县城送核酸样本的路上。
核酸采样是一项危险且高强度的工作,采集人员穿好防护服后,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采集下来他们已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勒痕,但操作却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李xx也同样如此。
一次他接到一项涉及16个村的返乡人员,但半日之内必须完成核酸采样的紧急任务。16个村位置分散,最远距镇上四五十公里,李xx精心谋划,合理安排人员,兵分三路,把自己与另外两名年轻的医生分到最远的几个村。就这样,他们采集完一个村,不敢懈怠,顾不上喘口气,立即奔向另一个村。当遇到一些不愿积极配合的人员,他就耐心细致的说服;当遇到一些没钱交核酸费用的老年人,他就毫不犹豫帮他们垫付;当遇到居家隔离人员大门被封,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完成采集……,汗水顺着头发向下流,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服,即使如此,他没有喊一句“太累了”,只有“加油,我们会胜利的”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时间就是速度,他以坚强的意志,极高的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采集任务。
本轮疫情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自己有胃病,到吃饭点儿吃不上饭已是常事,胃疼折磨得他腰都直不起来,但他顾不上这些,依然坚定的奔赴抗疫一线。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用在白衣战士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用使命与担当守护着荆紫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篇二
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以下简称区医院)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护士长张xx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并在现场接受表彰。疫情期间,张xx扎根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带领核酸采集团队保质保量、圆满完成样本采样53603件,用行动彰显医护人员的抗疫大爱。
4月23日,张xx接受区医院工作安排,全面负责核酸采样室工作。“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是北京防控疫情的重要目标,也是张xx和同事们的工作目标。当天,她和两位同事共同学习了核酸检测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了医生的实际操作,并在一天之内掌握核酸检测技能,熟谙核酸检测全流程,第一时间补充区医院核酸检测人员缺口。
次日,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成立,她与同事火速上线,包揽科室核酸检测工作。空闲之余,大家互相充当“被检测者”,用自己人练手。张xx亲自体验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种检测,深刻体验检测流程,做到感同身受,方便和被检测者沟通。
她边实践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采样工作顺利进行。随着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工作步入正轨,区医院领导告诉她:“采集任务越来越重,一定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尽最大能力培养院内护士掌握咽拭子采样技能。”迎接和培养新学员便是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另一项主要工作,“评估病人是否饮酒、是否刚刚进食,是不是刚刚吃过口香糖。”“双侧扁桃体、咽喉壁是必须要采到的部位。”“要提前告知被检测者,样本采集时偶有不适,请他们配合。”每天,她事无巨细地重复、再重复。如此反复,她和同事共同完成了院内200多名护士的核酸检测培训工作,为区医院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队伍。
在数月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张xx从人员管理到场地设置,从学习培训到实际操作,从物资储备到就诊建卡、开单、登记、采样、核对、送检、流程制定……每一项工作都要求她稳中求进。在普通人看来,核酸检测只是短暂的几十秒,但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送检流程却非常繁琐。例如登记,要求检测人员的姓名、电话、居住地等信息都精准全面,不容有误。前期,医护人员通过检测者口述录入电子信息,再反复多次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性,若遇到外来人员,沟通困难、口音难辨,既费时又费力,甚至使用地图辅助确定人员来自哪里。张xx鼓励大家:“办法总比问题多。”她和科室同事量身制作纸质表格,让患者先手动填写信息,再按照表格录入电子信息,最后再进行核实。如此一来,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工作中,她还是年轻医生心中的“定盘星”、科室的“大管家”。她常选择最琐碎、最耗费精力的工作去做,接听咨询电话,每天为无数来电者答疑解惑;协助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检查防护是否到位;随时检查防疫物资储备情况,确保医务人员防护安全;偶遇患者的各种不配合、不理解,她耐心解释,秉承优秀医者的工作态度。
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篇三
“妈妈,我这段时间太忙,爸爸的身后事要你和姐姐多操心了。”“没关系,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们。你把工作做好,还有就是照顾好自己。”15日中午11点30分,横店镇集中采样点采样员吕xx趁着中午休息时间,给远在杭州的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看着视频那头母亲满头花白的头发,吕xx的眼眶忍不住红了。
两个多月前,吕xx的父亲因病在杭州逝世。病重的那段时间,正好是去年年底杭州、上虞、永康相继发生疫情的时候。由于疫情防控任务较重,横店医院后勤、药库等部门的医务人员都被抽调到抗疫一线,主职为药库主任的吕xx也不例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她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到高速出口服务点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我爸爸病重的时候疫情管控比较严,防控工作任务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几乎没有怎么陪过他。一直到他临终前,我才请了两天假,差一点就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对此我特别内疚。”提到父亲,吕xx有点哽咽,父亲生前一直是姐姐和妈妈在照顾,去世后,后事也都是家人在操心,身为父母最疼爱的小女儿,因为疫情她连春节都没能去杭州陪陪母亲。“妈妈当然很希望我去陪陪她,但是我做这个工作去不了,好在家里人都很理解,也很支持。包括我的公公婆婆,两个孩子全靠他们在帮着照顾。”值得一提的是,吕xx的丈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之下,孩子们也习惯了几个月来父母的早出晚归。
和吕xx一样,驻点信息小组长陈xx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本职是横店医院设备科科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得知一线战疫医务人员紧缺,陈xx主动请缨到横店镇集中采样点支援。配送物资、收集样本、打包送检、清理医疗垃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
最近室外春光宜人,穿着防护服的陈xx却是闷热难耐,后背已汗湿一片,防护面罩也因不间断的雾气蒙上了一层水珠。陈xx说,相比之下,采样员的工作更辛苦。“疫情紧张的时候,一名采样员平均一天要采样数百甚至上千人次,一天下来,穿着防护服的闷热和久站的腿脚酸软不说,仅是数百次的手消就把手给洗肿胀了。”记者看到,忙了一上午的吕xx脱下防护服后,手上的一次性医疗手套因为双手肿胀取得有些艰难。虽然隔着手套,但她的双手还是被消毒液泡得发白发胀,捏棉签的手指上也有一道明显的勒痕。“现在这个天气还好,冬天的时候手是冰冷冰冷的。”对于这份辛苦,吕xx十分坦然。
“从3月11日以来,横店镇集中采样点的医务人员每天早上7点30分到位,穿好工作服开完晨会,8点正式开始采样,一般到晚上8点才结束。为了节约市民等待的时间,大家中午吃个饭上个厕所就返回工作岗位。6个采样台,这几天的采样量大约在七八千人次。”横店医院采样点联络员舒凤英表示,目前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重,除了集中采样点外,还承担了学生采样、上门采样、居家隔离采样、环境样本采样以及重点人员的采样等,因为医务人员都是放弃了休息时间主动报名参加的,工作很辛苦,而且很多医务人员基本照顾不上家里,做出了很多牺牲。
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篇四
6月9日,清溪医院妇产科副护士长张xx与核酸采样团队一起领取了当天的医用物资后,迅速穿上防护服、面罩等,乘车前往他们所负责的学校、幼儿园,开启了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啊,小嘴张开,阿姨看一下”“可以了,你真棒”“下一位!排队的小朋友要保持一米距离哦”“要提醒爸爸妈妈做好防护工作哟”张xx一边用温柔而略带沙哑的声音重复着这些话,一边将棉签伸进被采样的小朋友口中,在咽后壁转了一圈,便熟练地将棉签转移至装有细胞保存液的采集管里拧紧密封,随后对双手进行消毒,为下一位小朋友采集……一次核酸采集过程不用半分钟,但她要将这几个动作在一天之内重复上千次。
无论工作多少时长,天气多么炎热,在厚厚的防护服和面罩下,她略显疲惫的双眸总是闪耀着星光,眼神无时无刻不藏满笑意,温暖了无数小朋友,她的耳边不时还会出现稚嫩的声音在喊“谢谢阿姨”“阿姨再见”“阿姨辛苦了”,这成为她紧张的工作之余的快乐源泉。
张xx说,上个星期她刚从东莞进修回来,还没开始休息就到广州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了。去广州的那一天非常赶,大家没顾上吃饭,也没准备行李,一车人就直接过去了。回来清溪之后也没歇下脚,紧接着又开始了镇内的三天核酸采集工作。就这样,她持续奋战了大半个月,没休过一天假,没睡上一天好觉。“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争分夺秒,才能让大家尽快看到希望。”张xx如是说。
据统计,6月7日至9日,张xx和她的团队共为9家学校、幼儿园师生采集核酸,人数共计8911人。在这紧张有序的三天里,每当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张xx的脸上有防护装备的印痕,有止不住的汗水,也有灿烂的笑容和“爱笑”的眼睛。卸下“医护人员”“英雄阿姨”的角色,她其实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妻子、母亲,在这些不懈奋斗的日子里,她的肩上担着“小家”的责任,更是扛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描述核酸采样人员事迹的句子核酸采样人员的先进事迹篇五
高温黄色预警中的清溪,在一处核酸采集点,一名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后,周身湿透、倒出一地汗水的视频,近日迅速走红网络,不少市民纷纷表示心疼和敬佩。
当得知被抽调去鹿湖小区核酸采集点支援时,周xx才刚从手术台下来,“紧急任务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很常见,任何任务于我们而言就是命令,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全力以赴。”于是,6月8日一大早,他便从医院出发前往采集点,迅速准备好物资并换好一身装备后,“化身”成一线采样人员投入战斗。
当天上午,天气闷热异常,周围几乎没有一丝风。由于现场降温设备不太够,周xx把风扇让给了其他同事,自己在高温炙烤下,进行紧张有序的采样工作。防护服密不透风,很快,周xx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下的双眼四周也遍布粒粒汗珠。
“热,真的很闷热,感觉自己身体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周xx说,开始十几分钟后,他就感觉衣服全部湿透了,但是因为当时正是人流高峰期,前来检测的市民一个接一个,虽然难受,但不会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只是想抓紧时间取样,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
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后,周xx终于被替换下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麻木,而且头晕目眩。他在其他同事的搀扶下坐在凳子上,稍息片刻,缓慢地脱下防护服,露出被汗水浸透的衣背,汗水从中不断流出,仿佛随手攥住衣角就能拧出水来;脱下鞋袜,更是直接从里面倒出了大量汗水;将手套摘下,发现双手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而发白、变皱。这令人惊心和心疼的一幕,马上被一旁的同事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并上传到网上。这才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成了“网红”一事。
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周xx当天在核酸采集点上连续奋战了10个小时,共采集了近2000个核酸样本。就连中午时分,大家也只是轮流吃饭,在短暂的休息过后就继续上阵。周xx憨厚地笑着说,因为平时外科手术很多,加班加点是常事,所以这点累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
周xx坦言,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市民们在烈日下排队等候,其实也很辛苦,但大多数都很配合和理解他们。“有很多市民看到这些就会说,辛苦你们了,这么热却要穿这么厚的防护服,而且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周xx说,其实每次能听到市民说一句“谢谢”,就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