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汇总(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篇一
亚洲主要城市发展建设经验由于地理的接近性和文化的相似性,更具有借鉴意义。基于城市发展话语的视角,本文选取首尔、新加坡、上海、南京、杭州5个中外历史文化名城,对其城市发展的话语作较为系统、详尽的分析和评价。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中,话语分析者研究话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长句和短句,以及话语与其所处的语境间的关系。话语研究者一般从功能主义的语言哲学视角分析话语:说话人受到特定语境影响,策略性地运用语言达到一定的目的。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文献、访谈资料;观察分析历史、文化语境;分析谁(不)在说话,(没)说什么如何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别人如何说,等等。
城市之间进行的全球竞争使得各个城市必须有区别与他人的特色,并不断持续开发城市良好的商贸环境、拥有高技术移民或者旅游资源丰富等各方面的禀赋。这种竞争的自然结果就是各个城市都开始定义并强化各自的地方认同,讲述各自独特的城市发展话语,树立独特的城市品牌。世界上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通过城市发展话语,述说各自独特的文化属性,重新激活城市的活力。
1、韩国首尔(seoul)首尔作为一个巨型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形象,但是首尔缺乏明显的特色,没有显眼的、类型独特的名胜或价值资源。首尔并没有努力将自己的特点定位到哪几个上,而是将自己的优势进行了多重定义,并以各沟通交流对象为目标,努力构建有效的城市发展话语,实现与众不同。这些反而成就了首尔城市品牌特色。面向亚洲地区,由于韩国电视剧和“韩流”明星很受欢迎,首尔在亚洲地区已经家喻户晓,并且被视为是“有文化的城市”。首尔的领先者形象又延伸到了流行时尚、设计等领域。若强调传统,首尔难以同中国竞争,因此,首尔的城市宣传话语强调尖端领域,“it先导城市”、“尖端城市”、“具有现代感”和“有文化的城市”。
2、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给自己的定位是国际都市、地区金融枢纽和不断发展的文化城市。新加坡采取了支持贸易、鼓励外资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新加坡拥有良好的商务环境、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他在亚洲的定位是———“独一无二的新加坡”。新加坡寻求成为21世纪国际都市,并加入伦敦和纽约的国际文化名城之列。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规划为“:创造一个适合居住、工作、游玩的伟大城市”;新加坡旅游局则不断强调新加坡的独特性。2001年新加坡《城市规划》具体说明“:我们展望的新加坡是一个充满活力、商贸繁荣、在国际竞技场上有自己一席之地的枢纽城市;一个为大家广泛认同的具有独特身份的城市;一个精力旺盛、充满激情、文娱丰富的令人愉悦的城市。
3、上海(shanghai)上海是中国最大经济中心之一,并正在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2002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从此上海世博会就与上海一起成为上海对外城市形象推广的重点。上海在境外举办了一系列城市形象的对外推广活动。它着眼于推广上海整体的城市形象与定位。
4、杭州(hangzhou)1993年,杭州市定位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杭州正式把“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作为新世纪初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2001年,杭州推出一条包括西湖三大“情人桥”———断桥、长桥、西淀桥的“杭州爱情浪漫之旅”的新旅游线路,解读白娘子爱情之谜,推出“人间天堂、爱情杭州”的城市宣传话语。2007年,杭州城市品牌发布会正式公布了“生活品质之城”的宣传话语。杭州还提出了打造“东方威尼斯”的旅游宣传话语,设计了动态反映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河文化迪斯尼”、余杭三白潭湿地公园、三家村农业观光园等体验产品,规划浓厚民生的历史街区、文化创意街区。
5、南京(nanjing)南京城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历史厚重,文化积淀深蕴,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名胜古迹,拥有古老的石刻,独特的建筑,辉煌的艺术。在2006年,南京确立了城市发展定位: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2011年,南京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把南京都市区建成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人文都市”的话语,不仅充分体现了南京城市的“文化”、“古都”两大特点,更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都市”话语体现了南京的人文特色和城市的发展方向。
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篇二
关键词:传统武术;论文;科研现状;分析
a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scien tific study compared with athletic wushu
ying juying
(zhejiang economic and trade polytechnic college, hangzhou 3100 1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505 papers ontraditional wushu and athletic wushu retrieved from cnki from 1998 to 2007 are a nalyzed and contrasted in respect of the annual tendency of change, fields of re search and types of research.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quantity of papers o n both traditional wushu and athletic wushu tends to be fluctuating and unbalanc e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wushu is obviously lagged to the bas ic research. it points out that highlight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achievingscientific skill and training is the ke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wus hu; emphasis on the media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seeking an system as well as descending traditional wushu by school should befocuses of wushu research.
key words: traditional wushu;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stu dy; analysis
新世纪,“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时展的强音,在体育领域,更多的学者 将研究的视角锁定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上,特别是受西方体育影响较小的传统武术。 实际上,自上世纪末以来,武术界一些学者就开始涉猎有关传统武术的问题,关于如何看待 传统武术,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传统武术,传统武术的路应该如何去走等一系列问题逐渐 成为武术科研的重点。众所周知,20世纪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西方体育在整个世界蓬勃发展 的一个世纪,传统的中国武术虽然与西方竞技体育具有迥然相异的文化特色,但是,这并不 妨碍从其发展轨迹之中寻找一些可以借鉴之处。武术领域,受西方体育影响较深的竞技武术 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现代体育模式,本文将以竞技武术的科研 为参照物分析传统武术的科研现状,总结其成就和不足,从而寻找传统武术科研的方向与重 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美国科学指标统计体系中,科技成果一般可分为三类:学术论文(以及专利)、用价值量表 达的成果和教育培训成果,其中学术论文(以及专利)为直接成果[1],据此,本文 对传统武 术和竞技武术的科研情况的比较主要以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选取了自1998年1月 到2007年12月10 a间有关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章。具体方法是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v^cnki数据库) ,在检索项“题名”栏中分别先后输入检索词“传统武 术”和“竞技武术”,采用精确匹配方式,在选择查询范围时采用中图分类法――总目录、 教育与科学、综合体育,共检索出有关传统武术的论文348篇,有关竞技武术的论文242篇, 共计630篇。对检索出的文章全部下载,并进行初审,剔除不属于学术论文的文献以及重复 性研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武术论文505篇。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对所收集的论文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纵向的时间轴对比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 的科研情况,以分析传统武术科研的发展趋向;通过横向的研究领域、科研性质对比竞技武 术与传统武术的科研情况,分别将二者的研究进行了归类统计,旨在客观呈现当前二者的科 研状况。
数理统计 对收集的论文按不同标准分别进行分类,并进 行统计处理。
逻辑分析 对不同标准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2 结果与分析
近10 a来有关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及走势对比近10 a有关传统武术的学术论文共285篇,有关竞技武术的学术论文共240篇,具体数量分布 见表1,总体趋势见图1、图2。
从表1和图1、图2可以看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期刊论文基本逐步增加,从2004年开始急 剧增加,竞技武术的论文研究在2006年到达高峰,继而又快速回落。而传统武术研究则基本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武术科研的总体趋势,即: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 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特色较浓的传统武术,半个世纪以来竞技武术一枝独秀的局面 将被打破,传统武术将再次取得武术发展的主导地位。为促使作为未来武术发展主流的传统 武术能够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目前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分析,指出其成就与不足,从而 使更多的研究者整体把握其发展概况。
近10 a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期刊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对比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论文按研究的主要侧重点进行分类,论文数量由高到低排列,具体 数量见表2、表3,主要分布见图3、图4。
由上可知,对两者的发展问题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这说明整个武术的发展相对西方 体育仍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武术发展一直是关心民族武术的学者们倍加关注的焦点。另外 ,对于竞技武术研究,技战术训练研究高居之最,而对传统武术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十分薄弱 ,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是也是传统武术研究的重点。
近10 a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期刊论文科研性质对比分析按科研性质分类是各学科进行科研工作较为通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它便于明确研究课题的性 质,把握其研究成果的价值。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于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我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刘大椿教授认为,“基础研究这种科学活动的主 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的性质、结构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事物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是指依据基础研究的成果,寻求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 法或途径的研究。[3]将所选武术论文按科研性质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数量如表4 ,分布如图5、图6。
由以上可知,有关竞技武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对比较平衡,而传统武术的应用研 究明显滞后于基础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传统武术的实质性发展。
3 讨 论
武术科研的重心开始转向传统武术研究,其中关于文化与发展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由图1、图2中反映出来的传统武术研究逐年增多,竞技武术研究开始回落的趋势可知,传统 武术将逐步取代竞技武术在武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关于 传统武术的文化和发展研究。传统武术的发展研究成为焦点,是因为长期以来,传统武术一 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况,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文化研究成为热点,是因为社会 大环境的使然。
自^v^战争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中华民族一败再败,政治、经济、军事的落后使很多人 开始怀疑我们的文化。面对连续惨败的事实,处于极度自卑状态的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妄自菲 薄的心理,力图将中国发展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西学。“西化”几乎成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 展的特征性标志。从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到^v^的“砸烂孔家店”,再到改革开放后 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等等,西学的历史印迹无处不见,直到20世纪末,在很多 人心目中还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
中国体育的发展也走了同样的道路。在西方强势体育的冲击下,继承发展了几千年传统文化 的庞大民族传统体育体系逐渐分崩离析,源流有序、自成体系的上百个武术拳种逐渐付之东 流。从近代一直到今天,西方体育在中国已遍地开花,奥运会――一个包含极少数东方体育 项目的体育盛会,一直左右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它一方面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东方体育,使包括传统武术在内的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被挤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知所措地发展。[4]我们的全运会基本以奥运会为指 针运转, 除武术之外没有一个民族体育项目,即使武术也做了大规模的精简,进行了近似完全西化式 的发展。作为武术一小部分竞技武术也一直在为进入奥运会而四处奔波祷告,一再削足适履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定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得以发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奥运会之所以能最终发展成世界性体育盛会, 是因为内外因都具备了。传统的中国武术之所以在20世纪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不是因为它们 无深邃价值,而是因为没有促使其发展推广的外部条件。[5]当外部条件具备了, 自然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1世纪,包括传统武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条件逐渐具备。20世纪 末,面对片面“西化”,强调“竞争”带来的种种弊端,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以自然、和 谐、统一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逐渐认识到:经济落后并不代表文化落后。正如于均 刚在其博士论文中所述:“现代普遍流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仅适合经济领域 ,不适合文化领域”[6]。西方的强大有其先进制度的原因,也有其到处烧杀抢掠 而奠定了 雄厚的经济物质基础的原因。我们不否认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模式,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自 身固有的先进文化。“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 的预言。进入21世纪以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 态文明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武术的发展真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条件。
从统计结果看,近年来关于传统武术的文化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比重最多,占到整个传统武术 研究的60%。其中,关于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之所以高踞传统武术研究之最,正因为武术界 众多学者看到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契机;这种契机正是因为东方文化的再次兴盛而致,所以有 关传统武术的文化研究仅次于发展研究,成为传统武术研究位居第二的研究热点。
传统武术的研究领域极不均衡,纯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偏多,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偏 少,这是目前关于传统武术研究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比较而言,竞技武术论文中,基础研究略高于应用研究,比例相对持平,而传统武术论文中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例约为4:1,应用研究比重相对较少。应用研究的相对匮乏会使基 础研究始终停留在“认识世界”阶段,而不能在“改造世界”中发挥实际作用。只有加强传 统武术的应用研究,才能真正解决传统武术的具体实践问题,缩短传统武术科研的实践周期 ,加速传统武术科研的价值转化,加快传统武术的发展进程。
竞技武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现代体育模式,从运动员体能锻炼、教练员素养 、技战术训练、规则竞赛、以及产业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现代体育理论模式,在这 种情况下,其技战术研究仍然高居之最,这说明竞技武术研究已经逐步细化到深层。而传统 武术的研究极不均衡,其技术战术的研究仅占7%,与竞技武术技战术训练的论文比重65%相 比相差近10倍,近60%的研究集中在文化发展研究上。“重文化研究,轻技术研究”成为当 前传统武术科研领域的普遍现象。
传统的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学者 的精辟论证已经将传统武术定位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另有些学者的研究仅限于低层 次的从文化到文化的文字游戏,这种转换式的重复研究可能是受当前评职称过分要求论文数 量的影响,甚至部分文章毫无根据地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使本来还比较清晰的传统武术云 雾缭绕,令读者不知所云。低水平重复研究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不仅会增加读者 的阅读负担,而且给传统武术蒙上一层过于玄虚的外壳,使人们难以准确把握。
在研究武术文化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武术这个文化载体比较特殊,它毕竟是一门以 运动技术为表征的人体文化,其文化的发展传播绝不能脱离技术载体,只有逐步完善技术研 究,通过技术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面对众多西方体育的普及,传统武术庞 大的技术体系有待于系统化、科学化,只有寻求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加强应 用领域的研究,才能切实落实传统武术的发展。因此,文化热后,对传统武术研究在注重文 化研究的同时,更要落实到技术层面,传统武术技术才是传统武术得以推广的载体。
在巩固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的同时,加强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为传统武术寻找切实 有效的途径,是今后武术科研的重点目前的传统武术科研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对已有的文化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去粗存精,去伪存 真,并逐步过渡到技术领域的研究。在怎样的文化框架下进行传统武术的技术传承和传播, 使传统武术在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实际作用,应该成为今后 研究的重点。例如,对于青少年应该选取怎样的技术才能真正起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的作用;对于中年人应该通过哪类传统武术的哪类运动形式进行锻炼,才能使其通过锻 炼体会人生,在武术的和谐中寓对抗,对抗中求和谐的技术中感悟人生过程;对于老年人应 该以哪些内容为主,以什么样的技术标准进行锻炼,才能真正起到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目 的。只有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传统武术的发展才有实质性进展。
对于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说得再天花乱坠,若没有人学,没有人练,那也是徒劳 。要使更多的人喜欢传统武术,首先要让人们充分了解传统武术。在进行了上述技术的改革 研究后,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大力宣传,对传统武术发展会起到最直接的催化作用。有研 究表明:从2001年到2005年间,cctv5对中国武术的关注程度极低,其所占份额还不足其总 量的1%,5年来对全国武术锦标赛的转播为0,作为普及教育的“跟我学”栏目对武术的传 播次数也为0。[7]凄凉的数字让我们震惊。人的观念要靠一种信息不断地、反复 地刺激人 的大脑才得以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对中国武术的遗忘和搁置,对西方体育的呵护和 热衷,将必然导致西方体育的中国盛行和中国武术的大众遗忘。[8]加强对相关的 传统的中国武术赛事的直播、转播,加强对武术教育价值的宣传,以进一步配合传承民族文化,弘扬 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是当今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对于国家媒体和主流媒体。只 有让人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武术,才真正使武术在当今的社会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比赛与规则方面的研究,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论文的比重为2%和19%,巨大的悬殊应该 与竞技武术特有的竞赛功能有关,但竞赛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传统武术的开展中同样必不 可少。比赛是拉动发展的最好方法,没有比赛,传统武术很难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其发展 自然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有关传统武术竞赛的实践已经展开,比如很多省市举 办的世界传统武术节,但是应该采用怎样的竞赛方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竞赛仍然 基本采用竞技武术的竞赛方法,采用竞技武术套路的旧版本竞赛规则。如果按照这样的举办 方法进行下去,那么,随着比赛的逐步正规,参赛者水平的提高,这种竞赛将与现在的竞技 武术套路比赛无异,将无所谓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之分,而统统成为现代竞技武术。加 强传统武术的竞赛研究应该成为其发展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学校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是传统武术普及的必由之路。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次原始 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载体。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和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 跆拳道,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完成改造。传统武术历来追求的修德塑人的教育目标恰恰是 当今青少年学生所需。面对跆拳道在中国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传统武术诸多不可替代的价 值如何才能得以实现,众多基础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得以转化?寻求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切 实可行的推广模式,将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全新理念注入当今武术发展规划,以科学的文化发 展观指导武术的实践发展,使武术的发展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传统武术的应用研究,是真 正落实传统武术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4 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统计结果及分析论证可知,武术科研的重心正在逐步转向传统武术研究,与社会大环 境相适应,关于文化与发展问题成为传统武术研究的热点,这是值得欣喜的。但是,传统武 术的研究领域极不均衡,纯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偏多,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偏少,从而导致 其研究成果难以完成科研价值的实践转化,这是目前关于传统武术研究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
针对目前传统武术科研存在的问题,加强技术领域的改革,研究适合传统武术的比赛模式, 以学校为中介完成传统武术的传承,并充分利用媒体对其进行有力的宣传,使人们更好地了 解传统武术,应该成为今后传统武术科研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沈新尹.引文计量与基础研究成果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 17(1):5-7.
[2] 刘大椿.科学活动论 互补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 郑旗.体育科研方法[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19.
[4] 邱丕相,杨建营.从历史与现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8 ,(2):89-84.
[5] 杨建营.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 5,(1):50-53,77.
[6]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论东方文化之显豁[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06,5.
[7] 许小琴.中央电视台对中国武术传播边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高校教师申请硕士 学位论文,2007:11
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篇三
摘 要:竞技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举国体制”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体制。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从奥运零金牌到奥运金牌榜榜首,很多项目已经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先进行列中。但这种“举国体制”就像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社会转型期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竞技体育尽快实现管办分离,注重成本和效益,进一步加大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在社会化、市场化和集约型发展道路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关键词:竞技体育 发展 前景 举国体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前景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
首先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制度‘举国体制’产生的依据和原因;其次通过我国‘举国体制’产生的依据和原因,研究分析我国体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来认识到我国体育制度还处在很不合理的状态,特别是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方面相对落后,需要我们来积极的去研究与转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再次列举我国竞技体育转型的方法与方向,最后得出结论与建议。
2.研究与分析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
新中国60余年来国家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从来都不单纯是应付赛场竞争,而是与洗刷历史屈辱、展示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寻求国际认同、提升国际地位等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全面实施“举国体制”,完成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就成为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国民体质呈下滑态势
2000、2005年我国相继对3―69岁的国民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体质监测。监测的结果表明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国民体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2000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较20世界90年代呈增长趋势,但是也显示出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2]。国家体育总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5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75,比2000年提高了075%”;“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比2000年降低了085%;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比2000年降低了965%”。这表明2005年的国民体质总体水平在2000年的基础上又略有提高。
竞技体育文化
现代奥运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局限于体育领域。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所获得的51 块金牌是中国竞技体育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是中国从北京奥运会收获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金牌或者经济收入,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一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盛会。我们应该看到竞技体育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竞技体育的文化,就是关于竞技体育的文化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其文化特征的研究。在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竞技体育文化可以说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但是这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而在制度文化层面,由于现有体育管理机制还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经济背景的变化,新的体育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竞技体育发展过程和结果异化分析
长期以来,为了配合国家的强国战略,满足社会大众的情感需求,我国竞技体育选择了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金牌、奖牌、名次等物化结果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价值导向。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以及彰显竞技体育本质属性的“人”消失了,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竞技体育发展的逐步异化。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从本质上讲,竞技体育是人类追求不断超越、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彰显人性自由、关注人的主体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理想、追求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人生价值观的时间活动。
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退役办法
我们知道竞技体育运动是青年人的代表运动,科学研究与运动实践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项目的优秀选手分别可在1 4 ~ 2 2 岁之间达到个人的竞技高峰,延续4 ~ 8 年后,其竞技水平逐年下降,运动员陆续停止训练和比赛,继而面临退役从业或就学的抉择。在这方面虽然国家目前对这些运动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但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其实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运动优势,国家专门组织一个部门管理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愿意在部门工作的优秀运动员国家直接给予其部门职位,把这些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利用起来,来带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对于愿意自主创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国家给予政策鼓励,邀请他们成立大型俱乐部带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中来,这样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人积极性也提高了,参与的人也多了,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健身的方法也科学了。
3.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构成、竞技体育在观念、制度、文化、发展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了解和认识,竞技体育与我国历史相联系,是我们洗刷屈辱的一个重要使命项目,同时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国家应该给予大力的扶持发展,目前竞技体育已经初有成就,从国情和大局出发,国家应该对我国体育制度作一定的调整和落实。从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经过国家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略有成就;而社会体育方面,从我国国民体质状况来看可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有待于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力度;在体育产业这块发展也是较落后的,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水平和社会体育发展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德喜.社会转型与体育功能的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2(12):13-15.
[2]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忠武. 制度创新论纲[j]. 文史哲,1995( 4):13
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篇四
摘 要: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民族体育、太极拳、传统武术类 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 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三大话题,其中在民族传统体育分类研究中,热点主要集中在民族体育、 散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在武术套路分类 研究中,热点主要表现在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在拳术分类研究中,热点主 要体现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方面;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素 材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民间武术以及优秀拳种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素材将 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的非热门研究。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热点;冷门;趋势
the spotlight issues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itystraditional sports
ji shang b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 ang 471022, henan china)
abstract: by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keyword searc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logical analysis, the essay has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focus, dark horse andtrend of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sports. it finds that the n ationality’s sports, taijiqua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re three spotlightissue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ity’s sports studies. in the ethnic traditionalsports 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hot topic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national ity traditional sports, sanda,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set patter ns, minority sports, qigong and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martial arts patte rns’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topic is the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 ns of martial arts set patterns; in quanshu classification study,the hot topicmainly lies in taijiquan,xingyiquan, baguazhang, shaolinquan,changquan, a 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of sports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topic of conc ern; th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ivil martial arts and excellent types ofquan may be neglected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focus; unexpected; trend
近年来,电子文献检索法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法对200 2-2008年间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进行检索与分析。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选择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 为信息源,并通过检索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关键词来了解其出现的频率,然后根据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冷门与趋势,以求探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 作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在2002-2008年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
研究方法
关键词检索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与研究的需要,预先设计出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31个, “北京奥运”和“奥林匹克运动”类论文关键词2个(用于比较),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信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检索出2002-2008年间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25 771个次,根据检索结 果分类统计和排序,并依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一般情况下,频率出现的越高与其有关的主 题就越可能是研究的热点)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冷门与趋势。
数理统计与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 ffice excel进行统计处理。
逻辑分析法根据文献资料、标引关键词的年份和频率及其数据处理结果,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 、冷门及趋势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发现,有关民族体育类论文的研究数量遥遥领先,7年间总计达4 076篇,其次是散 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
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它们均在1 000篇以上; 民间体育、武术理论和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都在100~400篇之间,而武术器 械方面的研究最少,总计19篇。另外,从表1中还发现,2002-2007年间,序列1至11的关键 词,其出现频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到了2008年,除了“气功”关键词仍呈上升趋势外, 其它均出现陡然下降现象(表1)。
通过对表1中关键词总量的综合分析,近7年间,以民族体育、散打、武术教学、武 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为关键词的文章,共占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总 量的。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民族体育方面的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热点中的热点,它同散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等方 面的研究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6个民族的国度里,民族体育的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它做 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它的大众性、区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及文体交融 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教育、经济等功能,因此,民族体育 在整个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这句 富有哲理 性的名言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大众性、时效性、流通性及其生命力,而对于民族体育而言,同 样具有这样的魅力,所以,民族体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研究的热点是不言而喻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散打这一技击 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多体育院校和民间都争相开展了这一体育项目,《武林风》栏目 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散打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是必然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跆拳道在我国开展得也很普及,它以其健身、竞技和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与百折不 屈的跆拳道精神[2]令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该项运动,大有超越我国民族传统的散打 运动之势 ,尽管该运动源于我国,但是,我国的散打运动在培养练习者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等优良 品质和礼仪等方面做得不如跆拳道,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其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该方面的问 题还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
在武术教学研究方面,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中小学、高中和大学不同层次的武术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就武术教学方法而言,特别是在电子化教学时代,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 础上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来有效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内容,因此, 随着武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改善,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 一。
另外,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花园中是一束绚丽的奇葩,其中,武术套路的教学、 训练、表演、竞技及其“商业化的发展”[3]等方面的研究甚是突出,它和少数民 族体育、 气功、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研究的热点。
通过表1我们还可以看到,序号8至11的关键词出现频率相对较小,这说明民间体育、武 术理论、传统体育养生、武术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热度相对较低。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 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4],民间体 育正是由 于缺乏这种组织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其受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与其有关的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相对较低,然而,民间体育内容十分广泛,并在日常生活中为大众的健身、娱乐及 休闲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对民间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武术理论与武术器械方面 的研究热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者的研究范围相对较窄。而作为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 研究,尽管该关键词排列在表1的第10位,但它作为传统体育养生的主题,可以预见,随着 健身气功的大力推广和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健身气功大赛的举办,其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因此 ,在健康理念逐渐增强的今天,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素材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2008年是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年,正是这种重大的世界性运动会的举办,掀 起了关于奥林匹克研究的热潮,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8年,以“北京奥运”和 “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的研究骤然升温,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 126和906篇,净增百 分比分别高达、,正是由于“北京奥运”这种特殊原因,导致了民族传统体 育 类研究(除气功研究)普遍下降的结果。但我们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还会以其特有的生命力继续呈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气功方面的研究在2008年没有 出现下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气功研究者没有受到北京奥运的影响,另外,更重要的原 因还在于,人们通过健身气功来追求旺盛生命状态的愿望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传统、竞技、学校及民间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2数据显示:2002-2008年间,表2中各关键词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有关传统武 术 方面的论文总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达2 842篇,仅次于太极拳类和民族体育类论文数量 ,其次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和民间武术类论文数量(表2)。
表2内各数据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类的 研究,一是没有受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赛事的影响,二是该领域内的研究处于持续升温态势 。
传统武术方面的论文关键词总量之所以处于领先地位,占据着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传统武术是武术文化的根文化,也是现代竞技武术的源 泉,没有博大而丰富的传统武术做根基,现代武术不可能有发展的素材和动力,如果现代武 术脱离传统武术的根本,那么,现代武术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传统武术具有极 高的历史学价值,它是历代宗师代代传承而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其价值正如邱丕相 [ 5]教授所述“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不仅具有历史‘沧桑’的价值感,更在于后人可以去 探索它、研究它、发展它”。
关于竞技武术类的研究虽然没有传统武术类的研究火热,但在近几年超过了学校武术与 民间武术类的研究。这一现象说明了竞技武术在当前走势良好,已逐步走向成熟,武术从民 间的最低层走到学校,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从中国东方式的文化形态走向中西文化的结合, 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
相比之下,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尽管没有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类研究一样的强势,但有关 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学校武术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法,也 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武术也 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热点而持续下去。
至于民间武术,虽然表2中所显示的论文关键词检出量没有前三项多,但民间武术仍然 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民间武术是武术研究的源泉之一,学校武术与竞技 武术的原始素材皆来源民间武术,因此,民间武术类的研究大有文章可做,个别研究会对丰 富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能会成为该领域内研究的冷门话 题,例如,对民间将要失传的武术拳种研究、促进民间武术文化交流研究、民间武术对丰富 人民文化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挖掘与整理民间武术文化研究等。
武术套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3数据显示:有关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训练、武术套路竞赛方面的文章检出率相 对多于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套路裁判方面的文章;2002至2008年间,除了武术套路训练和武 术套路裁判类关键词处于微量不定态势外,武术套路教学和武术套路竞赛类关键词总量呈波 动上升趋势(表3)。
根据表3数据的横向比较: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数量差距不大,分别 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说明该方面的研究力度相近;武术套路 教 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总量共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说明武术套路教学、训 练及竞赛是武术套路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中小学、大学乃至民间、部队等不同层次和不 同领域内,有关武术传承的方式都离不开套路的形式,以套路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和竞技以 及表演是武术传承、发扬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武学研究的深入,武术套路的价值 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原有的技击、健身、竞技、娱乐等价值外,其教育、美学及其商业化的 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也逐步受到重视。
对于武术套路的创编而言,其研究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套路的创编存在一定的难 度,包括动作质量高低的把握;动作路线与内容的设计;不同拳种的风格、特点以及表演性 、欣赏性等因素都要考虑,同时,现代武术套路的创编主要目的是为了竞技比赛,而每年的 武术赛事中所比赛的又基本上是规定套路与传统套路,自选套路则相对较少且创意不多,基 于以上种种原因,武术套路的创编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只 能原地踏步,其相应的文化也只能守旧如初,因此,从事武术套路创编的研究将对竞技武术 及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武术套路创编虽不能称为武术套路类研究的 热点,但它将成为武术界有志之士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对于武术套路裁判而言,其研究数量 少的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变动性太低,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自然为少。
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4所反映出的信息主要表现在: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在拳术类文章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整个31个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中,以太极拳为关键词的论文检出率最高,达4743 篇;在100至400篇之间的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共计1156篇;南拳、 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共计265篇;2007与2008年相比,除了少林拳、螳螂拳、通 背拳,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微有升高和截脚处于微量不变的态势外,其余关键词总量呈微 量下降现象(表4)。
在6 164篇拳术研究领域里,有关以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占拳术类论文总量的76. 9%,有相当高的比例。太极拳运动以其健身性、欣赏性、大众性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国内各大高校几乎都把太极拳作为体育必修课程,且在大众体育中,太极拳的开展也十分广 泛,有很坚实的群众基础。1978年11月16日,^v^同志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词“太极拳好” ,自此以来,太极拳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太极拳运动已成为当今国内大众体育场上最 亮丽的一道风景之一,同时,它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十分强烈,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运动 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目前,还有学者极力呼吁将这一运动引入孔子学院,使 国外朋友通过这一载体了解东方文化,这种高屋建瓴的举措既可以扩大其发展空间和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以其本身 的魅力拥有了自身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生存力。我们充分相信,在重视提高“体育文化 力”[6]和世界普遍关注健康话题的今天,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将成为人们长久 的研究热 点,还可以预见,广大科研人员也会将如何提高与增强太极拳的文化力作为研究趋势之一。
与有关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相比,以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为主题 的研究相对较少,这说明该类拳术的影响力与太极拳相比要小得多,其研究的总量也自然相 对少得多,而对于南拳、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等方面的研究则更少,该现象说明 ,一些传统拳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其传播力度小、群 众基础薄弱;二是其文化影响力小、发展速度慢;三是受现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制约;四 是受传统拳术自身特点的制约,如,传统拳术的套路内容较为简朴,且多有重复,基础动作 单调枯燥,且短期内难见实效,不如练散打或拳击、跆拳道来得快速实用;五是传承方式较 为闭塞。以上原因构成了部分传统拳术研究总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运用同样的检索方法,对四季拳、梅花拳、汤瓶拳、弹腿、凤阳拳、绵拳等拳种进行检 索,结果显示:有的检出率极低,有的为零。这种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传统拳术作为一 种文化形式,其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像四季拳[7]、梅花拳[8]等许多拳种 都濒临着失传的危 机。诚然,由于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变迁,一些优秀的传统拳种正面临着流失的命运,这是民 族文化的巨大损失,这种民族文化流失的境况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不能不引起武术界乃至 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高度重视。因此,目前那些虽不盛行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武术拳 种将是人们研究的冷门话题,这也是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价值所在。为使濒临 流失的传统拳术发扬光大,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还要探索传承 之道,理论研究应充分宣扬传统拳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彰显其文化蕴含与教化功能; 实践研究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例如,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记录与保存;成立协会、组 织;举办比赛,扩大影响等举措。
3 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是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体育、太极拳、传统武术 类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三大话题,同时该研究领域中也存在一定的冷门 素材,尽管2008年民族传统体育类部分研究出现陡然下降现象,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优 秀的民族文化还将保持上升的研究大趋势。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民族体育文化之林 中崛起,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力,应看清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全面而科学地 对其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让热点研究持续,让冷门研究充满价值,让整个民族传统体育研 究朝着良性趋势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李磊,祝伟明,古信.儒佛思想对跆拳道精神影响之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4(5):133-134.
[3]邱丕相,初学琳. 武术套路商业化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1,8(3):49-51 .
[4]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9,43(11):27-33.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0-224.
[6]张建华,陈青,钟全宏,孟峰年.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及其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 学报,2006,(6):50-52.
[7]何喜林.四季拳――一门濒临失传的拳种[j].精武,2003,12:29.
[8]朱唯唯,李俊等.体育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j].体育学刊,2007,14(2):20 -24.
体育博士武术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论文篇五
摘要: 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承,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下进一步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很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美术,加之受到美术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学生对于平面二维设计、电脑特效的设计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立体的思维能力。这些就造成了教学课程的单一化、形式化,使得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走向了“形式主义”或者“装饰主义”的弊端,十分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这样的课程设计缺少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研究时,会因为综合知识尤其是历史人文知识的匮乏而无法对设计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2、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虽然借鉴的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但是却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只是在教室中进行,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课程,与实践脱节就意味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多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很少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进行艺术调查。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造成了“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
1、历史人文环境的融入
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历史文化浓郁的环境之中要将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历史人文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并与大环境想匹配的艺术设计作品;另外,也可以把周围环境中的古来的建筑中的经典的部分有机的结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
2、人工环境的融入
在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尤其是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要特别重视富有标志性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标志性的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帜。这种建筑物的设计要和城市的发展背景、历史文化、人文特征和现代化发展的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们看到建筑物就可以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与众不同。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新思维,并对授课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可以适当的压缩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大对专业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感知能力,实现艺术设计的创新。
高校的教育只有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深入的研究具有本民族文化才能够不断拥有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基于民族文化立场的设计需要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并借以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在目前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具体探究了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融合;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加强历史人文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断吸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长久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