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备考经验分享范文(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和经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学习成果。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请大家积极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并自觉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一
托福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在8000左右,而普通高中生的词汇量在2500-3000,缺口甚大;2、读写能力——托福网考中的阅读文章长达700词一篇,写作要求的词数要求是至少300词,绝大多数高中生不适应这么大的读写量;3、听说能力——托福考试的听力部分语速很快,而且段子的长度也有数分钟,这和高中生习惯的短对话和短文章有天壤之别,口语部分则是中国学生最陌生的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对于任何高中生来说,想要取得80-110的成绩,最短也需要二到四个月,而且时间安排很有讲究。
单词是首先要攻克的难关。5000的缺口要想补齐,没有长期的努力是绝对不行的,因此背单词不是短期突击的强化记忆,而应该靠愚公移山的执着,学生应当每天尽量多地背单词,千万不要认为一天把40个单词记得很牢就很有收获了,理论上讲,一天最好能背400个单词,最少也不能少于200个,也就是在3个list以上。的确,背了以后基本会忘掉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但没有遗忘就没有记忆,单词书当然是要过得多多益善的,如果一天只背40个,要80天才能过一遍,可是如果每天400个,8天就能看完第一遍,就算一天只背200个,半个月以后也就可以开始第二轮了。
听力是托福考试里重点能力,听力、口语和写作这三个部分都涉及到听,托福考试里和听力相关的分数超过60分(总分120),而这恰恰也是中国考生不太擅长的一种能力——高中的考试里,听力所占的分数比例不大,主要靠的是阅读,考生平时就忽略对于听力的训练。
语速是托福和其他国内听力考试区别最明显的地方,托福的语速很快,和native speaker别无二致,许多中国学生不是“听不懂”,而是根本“听不清”在说什么。为了适应这样的语速,每天都做听写练习是少不了了,听写练习较好的材料是老托福听力的part c,高中生每天花在听力上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小时。在一个月的听力能力训练之后,每天都做做模拟题更能帮助学生提高实战能力。
要想提高听力,也是贵在坚持,我所带的直通班学生普遍反映听力提高非常明显,因为听力老师在课上和课下都会让他们不断地练习,这些练习十分枯燥,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据我们长期观察,通过两个月以上的强化训练,在听力部分拿到26以上高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他们原来的成绩都在20分以下。
阅读并不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在托福考试中,阅读方面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词汇,假如考生已经攻克词汇难关,还需要做一项工作,就是阅读题型的分类。任何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托福阅读的题型可以帮助考生用更巧妙的方法做对题目。
另外一个要训练的点是阅读速度,这里面就涉及到跳读、速读等阅读技巧。在系统地练习之后,考到27、28分也不是一件难事。
写作是中国学生练习最少的部分,因为写作的练习难度确实是最大的,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写完之后也不知道对不对。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以下三个工作:1、看范文——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多看范文,就知道词句应当如何安排,时态到底如何应用;2、看题库和机经——托福考试所考察的范围有限,因此研究题库和机经有助于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3、自己动手写文章——任何理论都无法替代实战经验,因此考生需要自己动手写文章,一来发现问题,二来锻炼熟练度。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二
这几天一般都会想要对答案,对答案本身没什么好不好,但经常有同学对得恐慌起来,听风就是雨,自己吓自己,这完全没有必要。还有,有些同学考完就喜欢到处传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对于这种情况,小编觉得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但我们可以管住自己的耳朵,只要你不听,听了也不往心里去,保持好的心态等待成绩准备复试,就算别人真的怀着什么不厚道的目的又能把你怎么样呢。
备考期间我们为了全力奋战,和家人打得电话少了,和朋友不常聚了,那么考后我们可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支持我们的人。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别让他们担心,跟朋友出去聚聚餐看看电影逛逛街,既放松心情又联络感情。
初试结束后基本上就到了寒假,除了部分期末考试之外应该没什么特别的事了,不过有些学校可能会安排毕业设计开题,如果有本科学校里的任务一定好好做,不能忘了考得再好本科毕业也得做到,没有本科毕业证,任何学校就算录取了也无法报道,有挂科或者其他影响毕业问题的可以回家前去找导员好好聊聊,确认之后该怎么尽快弥补。
如果觉得自己心态不错也可以先给自己估一个分数,估计一下自己能不能进入复试;如果可以进入复试的话,初试的分数是优势还是劣势。
估分可以参考一下网上各家辅导机构给出的参考答案,但是估的这个分数肯定是和最后的真实得分是有出入的,因为各家辅导机构的.答案难免出现个别的纰漏,所以估分较高不要洋洋得意忽视复试,估分比较低也不要气馁放弃,毕竟估的分数和实际分数有出入的,并且每所学校的分数线每年都在变化,除非考的一塌糊涂,否则不要轻言放弃。
进入寒假如果想好好休息或者玩玩的当然可以,不必再像初试前那么高强度地复习,但是治疗是不能放弃的,根据自己的需要维持一定的复习强度就可以了。报考985、211强校的同学,尤其是34所自主划线的,要多注意了,这些学校,尤其是某些热门专业,竞争都是比较激烈的,不进则退,不好好准备怎么行。
放松的同时要巩固初试中专业课的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复试有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给定了复试参考书的,时间那么充足,放松之余足够你好好看看书了。
这个阶段要转变方式,减少初试中的死记硬背,多对专业的各个方面尽量深入地了解,报名时已经报了导师的可以针对导师擅长的领域多作了解,专业素养很重要。
报考学校、专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甚至等额面试的,根据上述方法适当打折扣就可以了。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三
学习方法共3个:翻译、听力及阅读。阅读是某位朋友指导在下,虽不能答题满分。但40分满分得34以上自己觉得还是不难的。翻译是我在考研的时候就使用这种方法,当时答题5个,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连打草稿)。今年清华英语也考翻译(三段式短文一篇做全文翻译)了,我的用时是15分钟,因为确实有些单词不认识,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猜的,所以浪费了一些。
其次要说的是,本学习方法极其平庸,需要踏实的认真准备,我会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将其理论依据详述,而至于方法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有妄想在英语方面花最少力气力求最大回报的“准烈士”可以试验一下,坚持2个月,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了。
本方法是准备学习英语的考硕考博学生中基础极差适用,高手请暂绕行。
我的方法就是:英语的学习是先以翻译开始,以听力为结束。我是属于反向思维者,如果单纯让我背单词,我从a至多背到c,背核心词汇能好些,如从翻译中掌握长难句(特别是定语从句)的理解能力及速度,顺便搂草打兔子背背单词,那我会觉得很爽很开心的。好啦,说到这里,我讲一下第一条理论依据:我所选择的翻译学习资料是1990-2007年考研英语的文章考题,每年5句话,每句话基本都是定语从句,其内涵盖大部分语法行为和数量惊人的核心词汇及高频词汇(特别是特殊译法,比如说reason要么翻译成理性,要么翻译成推理,较少会有人再去翻译成原因吧),而且最为重要的三点是:1.它们无任何语法错误。2.它们都可以被拆成四个标准的采分点。3。它们都被专业人士翻译的很精很精,不需要我们自己费心去修正。这三点很重要,因为他们没有语法错误且相对简单,操作起来要较阅读长难句以及王若平长难句中的难度要低的很多,学起来会很有信心。
另外,有现成的高质量翻译答案,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比较顺心的。接下来我说一下第二条理论依据:翻译和阅读(特别是考研试卷中)都具备以下特点:1.由命题组专家花大量的心思去设置选项陷阱及翻译陷阱用以保证会出现以下搞笑的效果:第一次做这个题目或者翻译了这句话错误,经对答案后纠正,再过一个月重新做该题目,大多数还会惯性的选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命题专家对你的可能思考方向已经十分了解,设置的陷阱又是极易出错的地方。据此,我个人认为要打破思维定式及思维惯性的束缚,就要先有个拐棍在帮扶着你,这样你在每次想在关键得分点上失分的时候,就会立即获得纠正,至少我觉得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说质的飞跃更确切吧)。而传统的备考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是从英语翻译成汉语,过一段时间重复检测了一下自己的翻译水平。至于第三条理论依据,那就是:当完成18年90个长难句的反复学习后,无论对于长难句的拆分、成分划分、直译,还是对于基础单词的掌握都应该算是小有收获,之后再背单词和练习阅读,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小的很多。
以上是理论依据,觉得认同的可以继续往下看,下面就是简易的翻译学习法:
所谓我自创的xxx翻译学习法就是先将每个句子中文背诵下来,然后硬套英文,进而可以得到1、英语语感2、英译汉的固定表达格式(熟练后看完一句话后即能在头脑中将其成分组合好并输出于考卷)3、当每次都想将其翻译成评分标准中的“不可接受译法”时,已背诵的中文标准译文“拐棍”可立即帮你修正,久而久之,就会对长难句的剖析打消恐惧心理并产生一定的感情。使用本方法学习时,有以下优点:1.方便,不需要看书,只需要用头脑去想。2.时间可以自由划分,绝对不会单位做阅读模拟题和专业课背诵的时间。甚至在“出恭”的时候都可以用大脑想一两个自己已经背诵好的句子。3.不需要花时间去特意背诵与其对应的英语,因为套用之后,自然就能将其英文背诵下来。4.有一定的语言储备,写作的时候绝不怯场(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都可以将其适量修改后套用,绝对是加分句子哦)如想获得更高层次的收获,只需将中文写在纸张上,用其练习汉译英。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四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前我同你们一样,各种怨念地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絮叨期末考试种种惨不忍睹的成绩。在别人放暑假的闲暇中,背着书包去补课。那时我还不知道初三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时我把它想成伏地魔,而我们都是哈利波特,要去制服它,去和它搏杀。一年之后,轮到了你们。那么对于你们来说,中考又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次重大考验和分水岭?一个展示自己智商的平台?一个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奋斗的目标?或许你们还没有想过,但我相信,这一年的生活一定不会让你们痛不欲生抑或满心遗憾,在这样一个属于奋斗的岁月,会让你们感到踏实和实实在在的充实。或许会累会抱怨,但还是会继续向着6月的中考而前行。
身为一个中考只考了720的人,(我们班十几个上740分的好么、我没有在假谦虚)自知没有资格同你们分享我对初三的感受和所谓的经验。所以我问了很多人特别是考爆了的神们的初三历程,写下了这篇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该死的数理化”,我相信这是很多普通班和英语班的孩儿们,心里默默说了无数遍的心声。我还记得去年的期末考试,数学出得异常的恐怖,而我们的成绩更是砸的可怕。毫不避讳地说,那次期末考试,因为数学,我的年排非常地不好。而昨天我碰到了几个11班的姑娘,她们也在说物理考砸了之类的。
而到了初三,还会有诸如二次函数电学大题实验之类让人抓狂的东西在等着各位。然而,在最开始你们认为难以理解的东西,在一天天的照面中,会变得简单起来。只要跟着老师好好听讲写作业,在现在你们觉得难的东西,在一个月以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让你们产生“啊这真容易”的感叹。就像认识一个人,在刚开始必然会觉得陌生而疏远,但是在一次次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会变得熟悉起来。数学物理也是一样。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觉得难很正常,但一定不要产生诸如破罐破摔的心态。这是一道坎,没有人可以绕道而行,不要产生逃避或焦虑的心情,坦然面对就好了。虽然这次中考的数学和物理都不容易,但还是有很多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绝大多数同学也有了突破。现在做一模二模题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很多东西你都还没学呢,所以手别伸得那么长,先够着眼前的东西就成了。至于下半学期有你做题的时候。
在一遍遍做题的过程中,能力和成绩也一定会水涨船高的。而且,在一二模甚至中考中,其实它并不真正考察你解决大题的能力,只要你把会做的都做对,基础题中档题都做对,适当够够难题,你肯定能考上重点。——我保证。
“我会我必对”这是我们在每科考前都在礼堂喊的话,或许你觉得它简单幼稚,但亲爱的,正是那些你平时不在意的简单题中档题才决定你中考的分数,你上的学校。不要不屑,这是很多人血的教训,也是很多人中考考爆了的原因。嗯我们班就有一男生平时粗枝大叶惯了的,难题虽然不是全都对,但也比我们很多人要强,但是曾在某次考试中错了4道简单选择和很多幼稚错误,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么?抱歉,没有人统计你究竟有多少是会的但是错了,也没有人会调查你大题做的有多好(除非你去考全市招生的理科班)。分才是王道。认真细致才是关键。
,这真是让我头疼了半个学期的科目。满分100时不变的80多,满分80时悲催的60多,啊啊那就是个如噩梦一样的科目。开始觉得它不就是那么点东西么,挺容易的,就没有很认真地对待,以至于成绩非常不好。后来意识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提高。真正让我化学成绩好转的,是在我做了一厚本题目之后。开始觉得它不再陌生,觉得考试的很多题都做过。本来也是,化学一共就学一年,并且还有一两个个月是复习,它能有多难,能考多少呢?所以,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和内容,及时消化。别拖着,觉得它简单,到后面就不好补了。也许在某一次考试中突然出现了大的实验题,考得很不好,也不要太着急。那些大的实验题差不多都是一模二模题,在你都学完了开始复习时,老师会着重带着你们做实验题的。到后来就没一开始看着那么可怕了。
其实我从来不赞成题海,也只在化学特别烂的时候刷过化学题(啊那是因为之前做题太少的缘故)。甚至有一些其他区一模二模的试卷上的某些题目我都没有做。原因非常简单,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或者从来没有犯过这方面的错误。让我妈极为头疼的是在中考前还很早起来关注欧洲杯新闻。我是觉得,在初三一年的学习中,你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弱项,针对弱项进行纠正,多做此方面的题,不再犯同样错误就行了。实在没有必要天天埋在题海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当然如果你前两年就一直玩着学,还存在很多漏洞的,就一定要在初三上学期认真对待学习和考试,并在下学期总复习时谨慎对待。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是错题本。把自己错过的题不会的题有所积累记录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总是在循环地犯着类似的错误。把它们记录下来,及时改正。尤其是简单题更要着重注意。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五
专家分析与建议:参加单考不决定于统考成绩,而是想考更好的学校,想在高考录取时有更多的机会。当然,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层次的院校去单考,可以参考统考成绩。
误区2:等统考成绩公布后再来学专业也不迟。
专家分析与建议:统考结束至单考开考,这段时间是单考备考黄金时间,有备考和没有备考完全两种不同效果,任何学校都希望招收有备而来而不是想碰运气的学生。
误区3:统考成绩不好,考单考也没用。
专家分析与建议:统考与单考是两个考试测评体系,分数之间不能划绝对等号,再说统考成绩不理想,更应该参加单考,以2012年为例,广东有19404人(占45%)成绩位于专科分数段(180~209分),这部分学生如果不参加单考,意味着将与本科无缘。
误区4:不想单考是不想到外省去读书。
专家分析与建议:2012年广东单考忽然变得热门,深层原因是统考升学压力在向单考转移,从此考生与外省高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逆转,不再是学生想不想考的问题,而是外省院校录不录的问题。
误区5:统考不过本科资格线,就不能参加单考了。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六
大家开始复习电气工程师考试了吗?有没有考生不知道要从何复习,没有规划呢?下面百分网小编跟大分享关于《供配电》部分,一位考生的备考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按大纲要求通读复习用书,查阅有关规范。弄清概念,不必太多推敲。
2、典型案例和计算一定要掌握。
3、充分利用可选题机会(第二天下午的),所以复习知识面尽量放宽。有时电力工程问题很简单,不如做电力工程的题更合算。
4、题型要求一定要看清楚。历次考试教训多多。
1、掌握国策:
1)大纲中3、4有关安全、节能及谐波防治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安全还包括接地安全;节能还包括照明节能。
2)国家规范强制性条文。
2、掌握电气工程的重点问题:
1)供配电系统有关问题;
2)选址、选型问题,如变电所选址,电器设备、电缆选型等;
3)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
3、掌握有关计算问题:
1)负荷计算;
2)短路电流计算;
3)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防雷设计计算;
5)照度计算;
6)电动机启动、制动及保护配置计算。
4、典型案例练习:
1)节能措施收效—如无功补偿问题;
2)负荷分级—负荷计算—车间变选用;
3)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4)变电所平面设计及其他工种条件;
5)电器设备的选型,包括高压、低压设备;
6)导线的动稳定、热稳定校验;
7)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计算—控制接线设计;
8)建筑物防雷有关案例,如防雷级别确定、防雷措施选用、保护范围验算等;
9)照明设计,如照度计算、灯具选用,平面布置及光源确定等;
10)低压电动机控制电器选择;
11)plc工作原理分析或简单编程;
12)消防系统设计,包括报警系统确定、探测器的选用、联动控制措施等;
13)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措施;
14)综合布线设计;
1.按要求答题,防止无效。(例如:用铅笔答则无效)
2.答题位置要正确。(例如:打对号,而不往括号里添a、b、c、d,则无效)
3.有选作题的,千万不能做多。
4.试题只有对错,没有给一半分之说。
5.不能写与答案无关的文字(防止作废)。
复习的时候是按照真题来,一题题搞懂。手册基本上没有专门看过,都是在做题过程中熟悉,在真题上每道题上表明依据出处,方便查找。可能单纯看书理解不了的东西放到实际工程中就理解了,也明白了图纸上每一笔的真正含义,这种感觉非常好,也坚定了我考试的决心,考试的目的不是那一指空证,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想强调一点,注册电气专业考试不是“看”过去的,而是“做”过去的,是靠“应试”,而不是靠“实力”。因为这个考试完全是需要应试的,死看书的效果并不好,所以一定要做题目,做历年真题,要掌握应试的诀窍。
归纳起来就是:做真题+查规范和手册。注意:是把“做真题”放在最前面,很多人复习方法不对,抱的厚厚的规范和手册死看,不知道重点在哪,看了一半就快到考试了,迷迷糊糊就上了考场,这样是不可能通过的。最好的方法是把历年供配电专业的真题搞到,一题题的做,这样就知道其实每年的.题目是大同小异,考的重点也差不多,这样看手册和规范就有选择性了。
注意:规范和手册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查”的!真题看到了哪个手册或规范的知识点,你就去翻对应的手册或者规范,这样效率非常高,事半功倍。因为注册电气专业考试(包括基础考试)的特点是真题的重复率非常高,而且每年的重点比较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题目也不少。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七
读英语不怕别人笑话,要大声朗读,并经常用英文写笔记,锻炼英文写作能力。
保持语感是最好的突击方式。另外可以做一些题型,查缺补漏,对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语法点、知识点着重领会、记忆。
语文。
可以订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通过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文切记不要跑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一些精彩语句,提高自己的文采,以博高分。老师曾建议中考前头脑里至少要装有五十篇范文。
阅读题是一个公认难点,很多同学在答题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其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偏差造成的,对待阅读的技巧是要先领会作者的写作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文章中的观点回答问题,这需要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数学。
避免题海战术,最好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分章节梳理清楚,选做典型题、类型题,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准确率上。
可以把从前做过的错题集中处理一下,通过改正错误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将复杂习题的解题思路重新领会,加强对常用解题法的掌握。
理综合。
复习重点应着重突出基础题和类型题,对付难题不止重结果,分析解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分析解题思路的脉络,掌握并灵活运用理化题的解题方法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八
一、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七、要“死”去“活”来。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
八、“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困难。
十、“中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十一、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十二、“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尤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十三、“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十四、“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须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我们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则滚动式复习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复习一遍;然后复习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复习一遍……以此类推,犹如“滚动”。这种复习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复习比较牢固,由于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十五、“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十六、“题不二错”。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十七、要掌握考试技能。“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该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十八、“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十九、“对试题抱一种研究的态度”。淡化分数意识,可能是缓解紧张心理的妙方。因此,对试题抱一种研究态度反而会使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一颗平常心比有一颗非常心有时更有利。
二十、“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二十一、最关键是培养兴趣。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还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却何如有兴趣而乐此不疲?比如政治,因为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很枯燥,所以就多培养些对政治的兴趣。
二十三、尽量利用在校时间做作业。上课时间非常认真,课堂效率很高。学习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全部解决,作业什么的争取不带回家做,这样回到家的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了,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
二十四、喜欢做笔记,把笔记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识体系的把握、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回顾非常重要,有了笔记就可以经常做有重点的复习,温故而知新。
二十五、“别把中考想像得可怕”。毕业班要有好感觉,不痛苦,很充实。不要紧张,只要从现在开始都来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二十六、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平时做题时,关于分析和思考问题,并积极支总结,探索新方法;并还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主动积极地追寻在题目和解答之间的必然联系,把题目做活。
二十九、合理安排时间。早做准备,后期就不会觉得紧张。各科要平衡用力,略有侧重,不要抓了这科,丢了那科,杜绝弱科的产生。
三十、保持好心情。管外面的生活有多复杂,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好心情,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相互欣赏,不要把同学看成对手,与同学良性竞争。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九
齐鲁晚报4月9日讯(见习记者程凌润)丢了三本书,贴了16份“公告”。在青岛大学校园图书馆的宣传栏中,淘宝体、书信体的“讨贼声明”随处可见。
青岛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小张在图书馆备战考研,丢了三本书,先后于3月25日和30日在图书馆、博知楼、博远楼、静思楼等十处宣传栏上张贴了16份“公告”,并称要给信息提供者100元酬劳。小张介绍,他是用铅笔以书信体的形式写的,但是没什么结果,就又打印了“公告”,承诺给信息提供者100元报酬,并表示将进行长期斗争。
8日,记者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宣传栏上依然能看到这份“公告”,同时发现了用淘宝体写作的《救命呀!》。“亲,也许你上自习时偶然捡到了它(mp4)……不过希望你好好保管它呀”,失主甚至称要和“捡到mp4”的'同学做朋友。
小张称,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希望提醒大家注意,并让偷书贼产生一种压力,主动把书还回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小张依然没有找到偷书贼。
“大约每两三天就会有同学丢东西。”青岛大学法学院学生胡晓玲说,由于没有摄像头,丢东西的同学很多,很多同学都会自认倒霉,建议图书馆能多安装一些摄像头。
青岛大学图书馆办公室刘主任称,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而摄像头存在拍摄死角,不适合在此安装。希望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妥善保管好自己书籍和资料,不要将个人重要资料留在图书馆。
考研频道。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
一、要有信心。
具体获得信心的方式是:那么多人报考,但是有一部分根本不进考场,一部分是为了来年热身,一部分是家人压力不得不考,一部分是考过亦可不过亦可,本身生活安稳无欲无求,考着玩的。把这些都剔除了,真正的对手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二、要有计划。
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执行力。计划应该制定的有弹性。在计划中要预留至少15天的机动时间。谁都有头疼脑热、心烦意乱、看不进去的时候。如果想一次稳妥通过司法考试,提前一年就进入预热阶段,特别是零基础非法本司法考试考生。
三、
在职备考和离职备考。
在职备考和离职备考没有定数,要结合自身情况。如果工作清闲,在职亦无妨。如果本身工作繁重,甚至是与司法毫无关系的工作,那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有很多人在繁重的在职压力下通过了,希望你成为其中一员。
四、要懂得放弃。
我认为行政法基本可以放弃(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不要放弃),经济法除了劳动法之外的部分基本可以放弃,什么宪法、立法法统统放弃。三国法、法制史不要放弃。因为三国、法制史虽然也是记忆性的,但记忆范围不那么大,考点相对固定。而且还是有点逻辑的,好记,适合考前突击。而行政法在我看来几乎没逻辑。
五、会用真题。
所有的材料中,最重要的是真题,最不重要的是模拟题。什么都不要,只做真题,可能会过(真人真事),什么都做,就是不做真题,那么只能来年再战。真题怎么做?有人总想留到最后做。这是错误的。真题要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做,重点学科至少做三遍。留到最后做的那是2013年的真题。真题答案不是关键,关键是把握考点和命题思路。答案再怎么样也不会原题再考一次。做真题发现错了很多,不要慌。一开始做就全对那就不用考了。你做错了应该庆幸,没留到考场上去错—那些不肯做真题的人自然会留到考场上去错,然后给你做分母。
六、用好辅导班。
七、要有所侧重。
民法总则、合同法总则和刑法总论部分要提前看。甚至提前一年多预热就开始看。这部分是要理解的,要深入骨髓。刑法分则要掌握相关联罪名之间的区别联系。相关联罪名就那么几组,随便找点辅导书或者讲义上都有,还有列表什么的。一定要把法理学抓起来。这是体现优势的武器。卷一和卷四加起来,法理分数可观。法理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看,需要思考。太早看卷一、卷四没有意义。司法考试毕竟只是考试,纯记忆性的东西考前一个月开始突击都不为过。如果用一年时间复习的话,五轮大概是两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到最后民法、刑法就不用看了。此等理论大法,能理解的早理解了,理解不了的就算了,到最后突击记忆性部门法是关键。
八、要科学记忆。
司法考试涵盖的科目很多,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考生在复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考试时对于复习过的知识常常回忆不起来。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记不住”是司法考试考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记不住”这个问题?如何对抗记忆曲线?国外研究显示,永久记忆需要9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回忆,在完全记忆后,记忆量是100%.第一次:10分钟后剩下80%,需要马上进行第一次回忆,再恢复到100%;第二次:在第一次回忆后10分钟,又剩下80%左右,再回忆;第三次:第二次后过了30分钟,剩下90%,再回忆;第四次:第三次8-9小时后,90%,再回忆;第五次:第四次6天后,90%,再回忆;第六次:第五次的25天后,95.7%,再回忆;第七次:第六次2个月后,遗忘率小于4%,再回忆;第八次:第七次3个月后,再回忆;第九次:第八次半年后,再回忆。
我们可以结合联想记忆法,将各个部门法的重点内容,或者体系比较强的学科,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将有关内容集合起来记忆,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回忆、反思结束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以验证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容易遗忘的信息便会在脑海中留有比平常更深的印象。
九、要全力以赴。
在行动上做绝,在思想上留退路。万一考不过天塌不下来,司法考试早就不是当年的天下第一考了。确保备考期间生活的全部重心在备考上。什么抓业务、晋职称、调工作、谈恋爱、生孩子、搬家、装修,除非是高龄产妇或者老来得子,否则不用急。花一百分的努力,通常只能得到八十五分的结果。所以,你必须付出至少120%的努力。
各位考友,如果你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就可以到司法考试的擂台上一试身手了!
司法考试栏目推荐:
2017年司法考试题库。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时间及内容。
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内容。
考生经验分享:备考一个月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考研英语怎么学零基础。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一
在炎炎夏日,还要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确实让人抓狂。但是复习又不得不继续,这时根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很有必要。比如,可以在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安排复习比较困难的任务,而在中午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安排相对容易的任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气温最高时又碰上复习进展不顺利的双重压力,有效缓解烦躁情绪。
一、分配好各科目的学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匆匆流逝,考生们应该按照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1.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申论和行测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申论复习安排在下午,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把行测安排在上午,行测分五大模块逐项进行复习;把做练习题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通过做练习题理解和记忆。
2.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两个科目的复习进度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科目。
3.交叉分配。在申论和行测两门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二、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习复习事半功倍,在公务员考试复习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多读勤背,日积月累;多领悟,多思考,联系实际;听课以后及时复习;晚上临睡前回顾一天所学,勤总结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必须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公务员看傲视复习贵在坚持,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其实,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另外,大家复习了一段时间,看了后面,前面的内容就又遗忘了,甚至是前几天刚看过的,也就有些想不起来。其实遗忘不要紧,是大脑的正常反映,不要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忧虑。好多考生就曾诉苦说记不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一定自己的计划坚持到底。在这要告诉大家,考公没有捷径,但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坚持到底,大家都会成功的。
三、严格履行复习计划、不要孤军奋战。
一个人复习容易产生孤单心理,因此尽可能的寻找极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复习,平时还能起到督导的作用,每天在一起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彼此探讨,心情烦躁时也有人能够开解一下,懈怠的时候看着同伴努力也会增加自己面对困难的信心,可以另学习更有动力。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二
学弟或学妹:
你们好,我是生物科学专业……在研究生考试中,我报考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我的初试成绩为397分,其中的政治72,英语71,细胞生物学128,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26。现在已被华科录取。
我在考研的时候迷茫过、痛苦过、甚至绝望过,我想今天这些问题你们可能也会遇到。所以,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正在摸索中的你们。
首先,为什么考研,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一千个考研过来人可能会有一千种解答。我认为,从踏入大学校门起,一直坚定地说我要考研的人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教授或是科学家,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另一种是已经考虑好,下定决心要拿下硕士文凭为今后的就业增加筹码。那么恭喜你,你几乎不用纠结于这个问题。你要做的,首先对自己来个全方位评估,找准定位。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考研的决心有多坚定,自控力有多强。根据你对自己的了解,广泛搜集信息,尽早选择一所与自己的能力和爱好相当的学校和专业。然后就马不停蹄地乖乖上自习去吧。
另一方面,我周围也不乏这样的同学,他们的职业目标很明确,就是做一名家乡的中学生物老师,既清闲稳定,离家人又近,方便照顾父母。收入也很可观。如果你也属于这类人,那就不要犹豫,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多研读关于和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多参加身边的有关教师技能比拼的活动或比赛,多关注招聘信息。既然明确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要去管周围有多少人去随考研的大流。
其实,大多数同学还是属于迷茫派。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我建议大家,尤其是尚处于低年级的同学。不要过早地盲目担忧。这种做法看似是在规划未来,其实在自己尚未对考研和就业的具体政策有所了解的时候,这种纠结只会是浪费时间。在还没到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自己当下应该去做的事情上。上课时好好听讲,有活动时积极参加,做做公益事业,多帮助别人。也可以适当加入学校的某些社团和学生组织全方位地锻炼自己。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模样。而且,不管大四你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对方在思索是否接受你时,都会着重看你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一点一点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科研,当初选择生物就是个错误。不想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大好的青春消耗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其实我有一点特别想强调的是,兴趣的可培养性。我记得自己在大二的时候,在细胞实验室去给当时已经博二的一位师兄帮忙,因为那时年级尚低,很多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具备。感觉对很多实验上手很慢,学起来也挺吃力。也曾十分不喜欢做实验,甚至因为这个一度很抗拒考研。不想自己的三年甚至更长的青春耗费在毫无乐趣枯燥无味的研究生生活中。并且深深地相信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是二本学生,即使只有本科文凭,我依然可以做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当我参加了顶岗实习,亲眼目睹了基层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仅凭一人之力无法做出任何改变的现实。我陷入了痛苦而长久的思索中,若是选择就业,也许我可以马上成为一名从小就向往成为的中学教师,在喜欢的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可以选择的工作环境和层次实在非常有限。以我的家乡为例,县一中从20xx年起招聘条件第一条就要求应聘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作为一个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孩子,若是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后甚至找了一份不如父母的工作,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在这个高等教育学府连年扩招,大学本科文凭不停贬值的年代,研究生学历已然成为了某些工作的敲门砖。作为本科应届毕业生,你也许可以说自己的能力,态度,方法都不会比应届的硕士生差,但是没有硕士文凭,你连同人家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基于这种考虑,在是否考研的边缘徘徊的时候,其实我还是稍微偏向考考试试的。接下来,在紧张的复习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之前深恶痛绝的那些专业课。发现只要我努力去学,没有什么东西是很难,甚至学不会的。而且现在准备毕业论文,虽然依然在细胞实验室,但是由于考研时期扎实的复习,相关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丝毫不觉得吃力,每当看到自己做出漂亮的实验数据,或是跟师兄师姐在一起探讨某些专业问题时,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成就和喜悦感。
其实,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一直在考研和就业的边缘徘徊。我从大一一直迷茫到大三暑假,最后是在家人的软磨硬泡,和自己有意向的工作单位的招聘门槛的刺激下,才下决心一试,对自己的能力心存无限怀疑。加上准备的时间很晚,在四个月的时间内还不停地生病,本科专业成绩又不是特别好,我根本没敢选择那些生物学大牛的院校。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这所以工科闻名但理科实在排不到好名次的学校。尽管如此,我依然早起晚归,每天保持近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专业课的三本书重点知识部分几乎被我用各种型号和颜色的笔划破了。考研的过程走得很拼命很辛苦。即使这样,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一道题做不出,一个知识点记不住,我就很悲观,当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心情和效率。当2月21日出分的那天,我简直不敢相信电脑屏幕上赫赫的397分。接下来,也曾懊悔过自己为什么如此不自信,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从何时开始准备考研(当然不能太晚,少于两个月就太晚了),不管你本科是连年拿奖学金还是曾有过挂科记录,对考研都不存在任何影响。一定要自信,千万不要因为对自己的不肯定而选择了不太理想的学校或专业,这样,即使考上了,那种喜悦和成就感也会大打折扣。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自卑,与大牛擦肩而过。当然,盲目的自信也不可取,态度和方法也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态度,就不必我说了。要么就别做,要么就做好。这是我做任何事情的信条,考研也是如此。方法很重要。在开始准备考研以后,我也逛过很多的考研论坛,看了无数的经验帖,四处搜寻华科生科院学长学姐的qq,甚至在11月份亲自跑到华科去找考研资料。但是我觉得,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在广泛听取过来人的建议,博取众家之长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特别具体的各科复习方法,网上都能找到好多。大家可以大致看看。我觉得对我而言,归纳起来,政治就是反复看反复记忆(当然哲学和政经部分一定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英语反复做真题,并且只做真题,背只在真题里出现的单词;专业课以书本为重。在这四个月的时间内,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方法。直到考研前一天,政治我还在上厕所时刷考研政治名师的微博,背诵他们最后压的知识点(尤其是大家的重合点),英语我还在做第三遍真题,专业课翻第四遍课本。就这样坚持下来,上考场的时候觉得心里很踏实。自己该做的都做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无怨无悔了。
最后一句话,是我当初准备考研时,写在细胞生物学课本扉页上的话,每次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它,就觉得徒然的情绪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付出点辛苦,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送给大家,共勉: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祝所有师弟师妹们好运。这条路,绝对值得你去拼,去闯。去流汗,去流泪。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三
在班里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同学在带着耳机做听力。但是因为有点好高骛远的原因,他们选的材料总会很困难。这就造成了坚持下去的困难。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是为了考级的活不妨把四六级的听力材料作为练习英语的材料。先按照正常的顺序做一遍听力的练习,然后跟读,模仿其语速语调。接着试着复述出听力的内容。在之后就是听写啦。一开始童鞋可能会觉得很麻烦,又耗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利于挺高英语水平。大家不妨试试。
还有一些同学会对各种美剧感兴趣,想从这条途径练好听力。一开始雄心勃勃地把字幕都关掉然后听不懂后开了英文字幕最后索性改成中文字幕了结果看了n遍只学会了极少数的几个单词。对于这些,深感惭愧,我就是经常打开中文字幕的。所以摘抄下从网上找来的一些方法:跟电影学英语的时候要掌握八个原则:
1、择片的原则。正确的选择适合英语学习的电影。
2、简单的原则。不要以上来就选择内容高深莫测的电影。
3、背诵的原则。对于电影对白重的精彩片段最好背诵下来。
4、重复的'原则。一部电影要反复的观看多遍,知道不用字幕也可以完全看懂听懂的地步。
5、精范结合的原则。拿出几个电影仔细的分析学习。同时也可以泛看一些你喜欢的电影。
6、模仿的原则。对于经典的电影,要模仿其中的各种角色的对白。
7、突击的原则。尽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不讨拖延太长的时间。
8、根据发音标准的演员选择电影。以便于你模仿出漂亮的语音。
二、阅读。
其实从小到大,在学校里面学到的阅读方法真的灰常灰常地多,所以阅读练习的方法我就不罗嗦了。以下为摘抄。
对于阅读,不推荐读国内的报刊或缩写本的英文读物,读这些东西的结果就是将来你拿过来欧美9岁儿童阅读的《哈里·波特》,很有可能看不懂。因为那才是纯正英语的句式和思维方式。
首先,泛读先从简单的读物读起,例如英文小说:小妇人,小孤女,海蒂,小公主等等。不要认为里面的生词少就不屑于阅读,这样通俗易懂的简单英语读物正是提高你英语阅读速度的工具。
然后一步一步的加大阅读的难度,并通过阅读掌握新的单词。单词的掌握不必可以,如果这个单词重要,则会在这个文章中反复的出现。这样的话你很容易就会理解并记住这个单词。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语法不好,可以看一下张道真或者薄冰的语法书,其实语法的难点就在于非谓语动词和复合句,记住规则并背下例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法的研究中去,没有必要。要记住语法是从语言里面总结出来的,是语言的孙子,而不是语言的祖父。
三、单词。
我并没有过多地去记忆单词。我觉得单词是来用的,不是来晒的,没有场景地记单词成效不会有多高。所以,记忆单词最好是选择在特定场景中记忆。一般都是在听写的时候顺便总结单词并抄在笔记本上的。
四、作文。
不少同学一看到作文就头晕了。其实作文是平时练出来的。建议是不妨在做完听力复述之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不用太长,随性发挥就好了。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四
行测包含五大板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及资料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考生根本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所以对于这五项,我个人将他们分为必练项和选答项,必练项必须拿到75%的分数;选练项也称感觉项,除了平时的积累,更多的要讲感觉,看人品。
1、常识判断。
绝大部分人都是不会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一来因为它题量少分值低,二来涉及面实在太广,很难有针对性的复习。常识之所以谓之常识,是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平常的积累,考试时你也许不能确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确排除其中一两个答案,如果实在是碰到毫无头绪的题目,就迅速选择一个顺眼的答案,总之不可在这一题型上花费太多时间。
2、数量关系。
其实我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数学都属于相对弱项,所以复习的时候我在数量关系上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数量关系的特点是题量也不多,但是分值比较重。数学不好不要怕,如果是15道题的话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比较容易的。练习时厘清常见的一些类型、温习常用公式,解决这一半问题不大。而剩下稍微难一点点的那些,充分利用“代入法”“排除法”常常能够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言语理解。
针对此部分的复习,要善于把握语言类题目的常规分析方法,如主旨法、概括法、总分法、关键词、首尾句、中心句等,分门别类总结题型,有的放矢地适用不同类型的答题思路。国考行测题量虽大,但言语理解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完全能够实现“快、准、稳”地“秒杀”。建议大家多练习、善总结,培养精确流畅的语感,定能在此部分斩获高分。
4、判断推理。
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类题型。首先,说说图形推理,这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例题,很多题的类型是会重复出现的。只要你看到过同类题、抓住那一个突破口,就可以很容易推出来答案。另外做题的时候仔细分析前几个图形的特点及变化即可。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五
申论个人感觉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分别为:审题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考试中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题目要求、字数等相关信息,一定要看清楚,审题审不清楚,必定失分严重。归纳概括能力就是能把琐碎的线索整合成精简语言,此项能力需要多多练习。如果能掌握这两项,就能把归纳概括题、对策题、对比分析题及综合分析题的基本分收入囊中。
至于申论,并不是我很擅长的,因此就简单提几个建议:
1、了解近期的一些热点,至少要知道各种热点词汇的含义,最好是能看一些延伸的分析和例子。
2、熟练掌握各类公文写作的格式与要求,答题时第一是格式,然后才是内容。
3、对大作文写作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与规划。在复习中,我习惯摘抄人民日报时评、半月谈中的语句和观点,然后每天早读一个小时。在上班途中,将今日所读文章结合自身语言特点进行转化,并思考如何将观点写入相对应的文章中。
4、在平时不要只看不写,也需要多动笔,自己去练习尝试,否则到真正答题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笔。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六
2014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上海大学复试经验分享"。
今年有幸考取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硕),有感于网络上学硕复试经验帖过少,就把自己考研复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今年复试最大不同是学硕和专硕分开进行,大家可以在学院网站上看到具体安排。复试的人数比例和从学长学姐处了解到的往年情况不太一样,今年总共是26个人进入复试,实际录取22人,大概是1:1.2的比例,并非想象中的1:1.5。复试总共分为3个部分,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取消了英语笔试,可能是考虑到让考生来回跑两个校区太麻烦,而且又不计入总分。下面会和大家详细说一下复试的三个环节。
一、专业课笔试。
今年专业课笔试只有两道大题目,每道50分,果然又和往年不同。第一题是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并论述其对当今媒体的借鉴意义。第二题毫无悬念的考了马航mh370失联事件,题目是选择传播学理论的一个方面来分析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得与失。
二、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同时进行,不过是按倒序进行。我抽到靠后的签,所以是先去的英语面试。教室里有2位男老师,还有一位学姐做记录,看样子应该都是博士生。发完英文版简历后入座,先进行自我介绍。来上海前我准备最多的就是英语面试了,自我介绍几经修改后还找了在上外读研的一位高中同学帮我最后审核,星火那一本英语复试里的问题大部分都背了,自己又想了很多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都在笔记本里一一记下。不过这里面试的老师会有打断,我的介绍只说了第一段老师就问我whatisyourhometown?没有犹豫,我接着他的问题就进行了回答。后面的问题也不难,大都是你为什么选择自己的本科学校,你的本科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工作经历之类的。要注意老师会就你回答的一个问题引申到另外一个,而不是问完一个直接换成另外一个主题,这有点像是交流,非机械式提问。比方我回答南方太热了,夏天受不了,becauseit’shotinsummer,他就说上海夏天也很热,我的回答是wedon’thaveairconditioner,他表示出很吃惊的样子,youdon’thaveairconditionerindormitoryorlibrary,why?我:==,maybethenativepeopleareusedtothehotweather.好在回答完之后他就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纠结了。
复试前我同时准备了中英文简历,老师也针对我的简历进行了提问,这正是我希望的,因为大家对简历内容都很熟悉了,可以引导老师按照你的思路进行提问。感觉英语面试很快就结束了,比想象的轻松。可能是大学期间经常参加学校英语角交流,而且我们大一的英语老师特别喜欢找我和室友回答问题,所以口语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三、专业课面试。
今年专业课面试共分为两组同时进行,每组五名老师。我是1组,面试组认识的老师只有吴信训和许正林,大致推测这一组是负责面试业务方向的考生。听别的同学说2组有郝雨老师。面试前教务的老师会安排大家坐在一个教室等待,抽签决定面试顺序。然后会有人(目测是博士生学长学姐)来喊你,那个带我去的学姐还很细心的提醒我进门前敲一下门,进去以后就看到各位boss啦。我这一组吴信训老师坐镇场中间,我先是把准备好的简历发给各位老师,然后就进行自我介绍。这里和英语面试不同的是,老师没有打断我,让我能够把事先准备好的简介说完。第一个问题是吴信训老师问的,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报考原来的本科学校,读研之后想继续深造读博还是就业。因为我在自我介绍时说打算研究生期间再学一门外语,老师就问我想学什么,我说是日语。吴信训老师接着问我,中日关系现在这么紧张,为什么还想学日语,我停顿了大概一秒,严肃地回答,就算中日爆发战争,也要做到知己知彼。然后这些老师就哈哈哈都笑了,场上的气氛也没那么紧张了。但是接下来老师开始问我专业课的问题了,本以为和学姐们说的一样,复试时候老师不会问太专业的问题,事实证明我还是图样图森破啊。许正林老师问我知不知道简历上写的一句话是谁说的,因为之前有搜过,原话是明朝一位忠臣所写,后来是李大钊改写。我卡了一下,告诉他是李大钊写的。许正林老师接着问我李大钊办过一份报纸,是什么。这时候我心里开始咆哮了,当年我们那老师没有教过中国新闻史,专讲外国新闻史啊。没办法,我就老实告诉许正林老师我不清楚,他就问我当今四大通讯社是哪四大,日本有哪几家著名报社,旁边的一位男老师又问我世界上第一本广告学教材是谁编写的。没错,这些都是很简单但是很基础可我偏偏记不太清楚的问题,这里给出的建议是准备复试时还是要温习一下和报考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做好充分准备。最后一个问题依旧是吴信训老师问的,以后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回答完毕后面试就结束了,等待第二天放榜。
四、小结。
今年的复试总体来说没有那么激烈,但是明年的情况仍是未知。从准备考研到上周最终录取,最大的感受是不要轻信网上各种来路不明的消息,安心准备考试就行了。大家都是学新闻的,自然该知道如何辨别真伪。最近还要忙着调档和政审,不用私信我,有问题请直接回复,等过段时间手续办好,有功夫的话再写点考研初试攻略给大家。这篇只是复试的一些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请勿刻意模仿。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七
考题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时间紧、题量大、单题分值小。
基于这种特点,学习的方法是:
1.全面系统学习。学员对于参加考试的课程,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对于课程的所有要点,必须全面掌握。很难说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性的时间、地点、人物,到证券价值的决定、证券投资组合的模型,再到最新的政策法规的等等,都是考试的范围。全面学习并掌握了考试课程,应付考试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猜题、押题的方法,对付这样的考试,只能适得其反。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该说,学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课程和相关法规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大量的知识点和政策法规要学习,记忆量是相当大的。一般学员都会有畏难情绪。其实,这种考试并不是传统的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排除了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题型,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员掌握知识面的情况。如果学员理解了课程内容,应付考试就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了。而且,理解也就是记忆的前提,尤其是学员通过学习在工作学以致用的前提。
3.抓住要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员要学习大量的课程内容和法律法规,学习任务很重,内容很多。面对繁杂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是要抓住要点。想完全记住课程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知识都有一个主次轻重,本丛书的一大特点是从浩繁的课程内容和相关法规中提炼出要点,以便学员消化吸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条理化记忆。根据人类大脑特点,人类的.知识储存习惯条理化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如果能够适当进行总结,以知识树的方式进行储存,课程要点可以非常清晰地保留在学员的记忆里。本丛书做了一些归纳,已经用框图的方式总结了很多课程要点,应该对学员会有很好的帮助。学员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做一些归纳总结。
考生备考经验分享篇十八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会出现明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究其原因出现在审题上。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后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否则会出现看错数字、漏看文字、理解不透题意等现象,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如果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这表明数学基础不牢固,在复习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要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
要在老师指导下多做典型题目,牢记解题方法。熟能生巧,所以要多做题。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勿盲目被动做题;二是感觉时间紧张的时候,要大量看题。如果发现有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就要多做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平时做作业要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按照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作证求证过程不规范,应用题缺乏必要的建模过程,概率问题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表述,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表现,从而失去得分的机会。
要重复做错过的题目,因为错过的题目一定是你的薄弱环节。人的聪明程度和其重视错误的程度有关。聪明人绝对不会容许自己犯两次同样的错误的。同时,要通过解答典型题目,由小见大,加深对主干知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理解,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争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数学高考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竞赛,更是意志品质的一种较量,要克服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在高考中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出自 xueFen.Com.cN